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_卜爱萍
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_卜爱萍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4No.1[收稿日期]2013-11-20[作者简介]卜爱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双语词典学,教学法。
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卜爱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摘要]翻译模因理论强调模因的传播过程对翻译构成的影响。
汉英歇后语翻译是一种将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传播到英语世界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不仅从文字层面上,更是在隐含内容上,将汉语中的文化模因复制转换成为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所理解、所接受的表达形式。
本文着重探讨了翻译模因理论对汉英歇后语各种翻译方法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模因;翻译模因论;翻译方法;汉英歇后语[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358(2014)01-0067-041翻译模因与汉语歇后语翻译是模因跨越语言和文化疆域进行传播的载体,翻译模因论则是切斯特曼从文化进化、知识进化、技能进化的角度,针对翻译方法提出的新理论。
他认为翻译的特性是传播不是保留,是利用模因这个词的隐喻功能突出翻译活动的这一特性。
因为meme 与gene 如出一辙,承载着某种本质特征并将其传播。
他还把五种超级翻译模因合在一起构成模因库,即源语目标语、对等语、不可译、意译/直译、写作即翻译。
从翻译模因的角度出发,翻译活动可视为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
翻译模因的引进,有利于保证本国文化的进步性、复制的准确性、稳定性和传播速度,是异国模因在新的文化中是否生存的保证(曾文雄,2007:163)。
通过剖析翻译模因复合体的构建核心,我们对模因在汉英歇后语的翻译传播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原作是一个综合模因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多元的文化背景。
译者掌握了源语信息,便成为模因的宿主。
在转换和解码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译者既是源语模因的解码者又是源语模因的重要传播者。
正是因为翻译活动的传递意义,模因才得以有效地进行跨时代、跨空间、跨文化的传递。
汉语歇后语英语翻译方法
汉语歇后语英语翻译方法导言:目前,对“歇后语”一词的翻译难以统一。
有人翻译为Chinese enigmatic令人迷惑的folk similes直谕,明喻,这一译法的缺点是歇后语中不全是比喻,也有谐音或双关式歇后语。
有人翻译为quiz-cracks(隐语或谜语),同样也不全面。
于是有人提议直接翻译为xiehouyu in Chinese,这倒是有一定的可借鉴性。
因为歇后语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正如二胡(erhu)、中国功夫(Chinese gongfu)等。
但是,追根溯源,歇后语最早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文字游戏,最早叫做“俏皮话”,因此,有人据此大胆翻译为Chinese folk wisecrack s。
比喻性歇后语的翻译方法直译法:对大多数喻义歇后语,由于比喻部分生动形象,喻义部分逻辑推理合乎情理,不包含一词两义的双关或谐音,通常采用直译法,既传达源语的内容,又维持源语的形象,便于读者阅读和欣赏。
例如:瞎子点灯--白费蜡。
It is 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
A weasel wishing Happy New Year to a chicken- harbor ing 藏匿,心怀no good intention.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Chasing a dog by throwing meat dumplings at it-gone, never to return.竹篮打水--一场空。
Like ladling舀或盛water with a wicker 枝条编的basket-all is empty (nothing).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Like) 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each showing his or her special prowess威力,本事. ( Each of them shows their true worth.)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瞧扁了。
_歇后语_一词的英译名及歇后语翻译初探
作者简介:韩庆果(1967-),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汉对比与翻译理论收稿日期:2002-07-312002年第12期总第165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 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 eaching2002,№12Serial №165“歇后语”一词的英译名及歇后语翻译初探韩庆果(江苏教育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 210013)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中文歇后语的英文译名及翻译方法。
作者认为,应该从歇后语的本质而不是从它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如比喻、双关等)来确定一种符合英语命名原则的译名,并对不同类型的歇后语的翻译方法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中文歇后语;命名;翻译 Abstract :The paper proposes a new term for Chinese xi ēh òuy ǔ(previously translated as “Chinese enigmatic folk similes ”or “quiz 2crack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s ome principles for its translation in English.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a proper English term for Chinese xi ēh òuy ǔ.A new term “Chinese folk wisecracks ”is proposed and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translating them are discussed.K ey w ords :Chinese folk wisecracks (xi ēh òuy ǔ),naming ,translation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2)12-0042-02一、名不正则言不顺:中文的歇后语,属于俗语的范畴,是汉语习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歇后语的英译英文毕业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歇后语的英译英文毕业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作者学院专业学号指导教师二0一三年月日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wo-part Allegoric Say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A ThesisSubmitted to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The Requirements for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ByXie Xiang-pingUnder the Supervision ofLecturer Fang Xiao-qingJune, 2013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系(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 (签名)年月日学生姓名: 谢湘平学号: 0912010108 专业:英语1 设计(论文)题目及专题: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歇后语的英译2 学生设计(论文)时间:自 2012年 12 月5日开始至 2013年 6月10日止3 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1)Nida, E. A. 1964.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 Leiden: Brill.2)Nida, E. A. 1984. On Translation[M].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Publishing Corporation.3)Waard, J.D. 1986.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M]. Chicago: Thomas Nelson Inc Publishers.4) 陈军,2009,歇后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策略[J]. 温州大学学报(2):25-27.5) 温端政,1985,歇后语[M]. 北京:商务印书馆.4 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歇后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有其独特的特征。
歇后语的分类与英译
歇后语的分类与英译歇后语是中国民间语言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通常是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个句子是一个普通的语句,而第二个句子是一个巧妙的谐音或反义词等,旨在引起听者的思考和娱乐。
歇后语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照其结构和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谐音歇后语:这类歇后语通常是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个句子是一个普通的语句,而第二个句子则是一个与第一个句子谐音或发音相似的词语或成语,旨在引起听者的思考和娱乐。
2、文字歇后语:这类歇后语通常是由两个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组成,通过重复或叠加这些词语来表达一种形象或幽默的效果。
3、意义歇后语:这类歇后语通常是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个句子是一个普通的语句,而第二个句子则是一个与第一个句子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语或成语,旨在引起听者的思考和娱乐。
在翻译歇后语时,英语中没有完全对应的形式,但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传达歇后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其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夸张和拟人等。
例如,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可以翻译成“Like a pig pretending to be human -- a disgrace to yourself and others”,其中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这个歇后语的意思。
总之,歇后语是中国民间语言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通过不同的分类方式和翻译方法,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民间语言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它通常是由两个或多个简洁而生动的词语或句子组成,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
歇后语的特点是幽默、风趣、形象生动,常常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时代印记,是中国民间智慧的结晶。
然而,歇后语的英译并不容易,因为它们往往涉及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和风俗习惯,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
从文化视角看歇后语的英译,我们需要考虑到歇后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
歇后语往往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富有趣味的表达方式,这些都需要在英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汉语谚语英译探析
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汉语谚语英译探析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了大量修辞丰富且意味深远的谚语,这些谚语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简练通俗的语言中展现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生活的感悟。
然而,受汉英语言表现形式及文化差异的影响,汉语谚语的英译并非易事。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保证人们的交际活动顺利完成。
本文将从关联翻译理论入手进行分析,为汉语谚语的英译提供一些建议,使帮助说话人的意图得到通顺流畅的表达,为读者充分理解。
标签:关联理论汉语谚语英译一、引言汉英有许多谚语具有相似性,真实地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但它们又在许多方面,如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宗教和历史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曾自立曾指出“谚语的翻译不仅要求译者忠实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求译者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形象比喻、修辞效果以及民族特色;不仅要求译文语言通顺流畅,而且要求译文语言有谚语的味道”。
(曾自立,1983)因此,要想做好汉语谚语英译,译者必须深谙我们的民族文化,掌握一定的谚语翻译技巧和方法,令目标受众从译文中获得最佳语境效果。
斯波伯和威尔逊在1986年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关联理论,后来他们的学生格特又将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解释传统翻译研究中未能给予很好说明的现象,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理论观点。
关联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框架,拓展了研究空间,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
从此,国内外学者便开始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进行翻译研究。
赵彦春认为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并试图建立关联翻译模式:一价元-推理模式与二价元-推理模式。
他认为翻译是“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以意图为归宿,尽量使译文向原文趋同的动态行为”。
(赵彦春,2001,2003)二、关联翻译理论回顾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中,格特首次将关联理论与人的认知联系到一起,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言语交际行为。
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
歇后语的构成
“他们没有十万八万,还敢进威虎山, 哼!那叫猫舔虎鼻梁,找死!” 曲波《林海雪原》 ’If they dared to come near us with anything less than a hundred thousand men,it would be like a kitten clawing a tiger’s nose一sure death.”
这个地区的空气污染仍然是“外甥打灯 笼——照旧(舅)” The air pollution in this region is still unchanged.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the foot-band-ages of a slut, long and smelly. In ancient China, the cloth used for women's foot implies the articles are long and dull. Nhomakorabea
这件事,除了他三个儿子和几个经手 人外,谁也不知道,他也不对任何人 提起。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No one … nor was he going to mention the matter to anyone else. He was like the dumb man eating the bitter herb: he had to suffer the bitterness of it in silence.
直译加注法
咸菜烧豆腐———有盐在先(有 言在先) Salted vegetables with bean curd—there is salt at the beginning, (pun) there are words beforehand. In this expression“言”(words) and“盐”(salt) are homophones.
汉语歇后语的隐喻解读及其英译
第27卷 第3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V ol.27 No.3 2010年9月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Sep., 2010汉语歇后语的隐喻解读及其英译摘 要:汉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和认识过程中提炼的语言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
在交流中使用歇后语能使交流幽默生动、委婉明了。
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解读三类汉语歇后语—谐音歇后语、双关歇后语、省略歇后语,直译、意译和套用习语以及意译加注是比较实用的英译方法。
关键词:歇后语;概念隐喻;英译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31(2010)03-0065-04吴庆芳(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6)汉语的歇后语类似于成语、警句、格言、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寓意深刻、形象生动、风格诙谐的语言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出自《战国策·楚策》的歇后语“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是史传最早的歇后语,时至今日仍在使用。
“歇后”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中的《郑綮列传》:“……故落格调,时号郑五歇后体。
”①明确称某种说法为“歇后语”而又不限于诗体的是宋代严有冀的《艺苑雌黄》:“昔人文章中,多以兄弟为友于,以日月为居诸,以黎民为周余,以子姓为诒厥,以新婚为燕尔,类皆不成文理,虽杜子美、韩退之亦有此病,岂非狗俗之过耶!子美云:‘山鸟山花吾友于。
’……曹植《求通亲亲表》云:‘今之否隔,友于同忧。
’洪驹父云:‘此歇后语也……’”②歇后语从结构上来看一般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用来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行为的动作,或是某一情况状态加以比喻、形容或描绘,可称为喻Interpretation and T ranslation of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 MetaphorsWU Qing-fang(School of Foreing Languages,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Abstract :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are the rime of the language, re fi ned from people ’s long history of practice and cognition. They are loaded with rich Chinese cultural connotations. When used in daily communication, they can make the communication humorous and circumbendibus. The article interprets three kinds of special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sayings -euphony, pun, ellip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 metaphor, and we can find more practical ways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idiom applic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with notes -for the E-C translation of them.Key words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concept metaphor; C-E translation 体,像谜语中的谜面;后一部分用来对前一部分所说的意思加以解说或点明,是说明语句本义的,可称为本体,像谜底[1]。
2012-2016《上海翻译》期刊目录-整理
2012-2016《上海翻译》期刊目录2012年第01期国家机构对外翻译规范研究——以“熊猫丛书”英译中国文学为例耿强会讯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王晓元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国外“本地化”翻译研究学术话语的构建李广荣《道德经》英译研究在中国文军;罗张回顾与反思:国内翻译伦理十年研究(2001-2010) 吴慧珍;周伟汉英文化展馆说明文字的修辞对比与翻译陈小慰科技翻译研究近些年相对停滞的原因探析范武邱政治文本翻译探析杨大亮;赵祥云科普翻译的挑战徐彬;郭红梅论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关联性——以无锡市为例赵芝英涉华文献翻译中的回译问题——《我们如何进入北京——1860年在中国战役的记述》译后叶红卫谈MTI培养体系中的本地化课程设置冷冰冰意境原则指导下的中国画画题翻译——以《毕瑞画集》为例刘继华会通中西的文化阐释——以安乐哲、罗思文英译《论语》为例谭晓丽对联翻译的抗译性和可译性王志娟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英格言翻译卜爱萍“译才”不只是“通才”——与何刚强教授商榷——兼评《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张霄军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学术著作英译本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许瑾;杨秀文2012年第02期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一个译学中哲学误读的纠正吕俊西方译论与《圣经》教义的思想关联李龙泉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会议通知定量乎?定性乎?——对构建翻译标准的理论思考刘峥贾文波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赵联斌应用翻译研究30年(1980—2010) 方梦之地名标志译写亟待国家规范乌永志论旅游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限制因素杨萍贺龙平片名翻译中的国俗语义毛梅兰外宣翻译“译+释”策略探析卢小军MTICAT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张政杨义宽视译教学的原理、步骤及内容詹成论口译实践的三个要素杨玮斌中国传统译论对于译学建设的积极意义——以“信达雅”翻译标准为例陈飘平POSSIBLY用法译评吴国良冯春灿网络时代的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以第23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一等奖译文的生成为例万兆元平行文本与网络旅游广告英译梁君华第六届“优萌杯”翻译竞赛获奖名单“天下奇书”《山海经》及其英译——写在大中华文库《山海经》英译本出版王宏出版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研究郑艳杰第七届“优萌杯”翻译竞赛题第七届“优萌杯”翻译竞赛通知2012年第03期论翻译矛盾——从《德译中国成语故事》谈起桂乾元翻译中的认知视角——概念结构与翻译(3) 王斌动态投射与译者主体性束慧娟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策略与元理论向度探讨方仪力从母语译入外语:国外非母语翻译实践和理论考察马士奎白皮书英译文本中动宾搭配调查与汉英翻译策略——一项基于汉英对比语料库唐义均地铁公示语翻译:问题与原则王树槐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上海楼盘案名英译策略研究陈珊珊;高嘉正中西方修辞传统与外宣翻译的传播效果张雯;卢志宏MTI教学:基于对职业译者市场调研的实证研究丁大刚;李照国;刘霁制度文化话语口译认识论与方法论包通法;魏星妮从口译标准到口译规范:口译评估模式建构的探索王斌英语科幻小说中的新词及其汉译探析姜倩当代译论的探索者——郭建中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王晓凤;张丽娟;张建青论勒菲弗尔对中国佛典译论译史的误读熊宣东化境:译作应比原作更好——从《林纾的翻译》说开去贾兴蓉众包翻译模式研究陆艳简评《翻译写作学》郭建中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第二号通知本刊稿件体例及相关要求2012年第04期论应用翻译学理论范畴体系整合与拓展的逻辑基础曾利沙对立与统一排斥与互补——翻译的语言学视角冯奇万华翻译选择过程的非线性特征宋志平论译者隐身——一个社会性视角周红民程敏《毛泽东选集》英译中的策略变化巫和雄英汉翻译中的褒贬词语选择杨平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仿拟辞格及其翻译研究刘金龙戴莹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研究吕健吴文智翻译学理论多维视角探索曾利沙语篇连贯与翻译策略李静民族侮慢语——国际现场口译无法回避的领域刘夏青刘白玉基于云服务的校企合作翻译教学生产平台设计研究曾立人肖维青闫栗丽走进绚丽多彩的翻译世界王宏蓬勃发展的视听翻译研究及教学——Jorge Díaz Cintas访谈董海雅ASSURE用法译评吴国良冯春灿浅谈中国社会变迁下“农民工”一词的英译刘洪泉专有名词的汉译与译者的素养杨清波杨银玲论全球化语境下科技翻译的文化共享与渗透——《时报信息》翻译个案研究吴波“无家可归”与“重返家园”:反思翻译目的论彭文青一本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为中心的MTI教材——《高级汉英翻译》评介苏艳第五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第五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一号公告开展翻译学的复杂性研究——一个译学研究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吕俊信息化时代应用翻译研究体系的再研究王华树冷冰冰崔启亮苏、俄翻译理论文艺学派的思想演变及其研究毛志文论语境类型与翻译刘英蘋耿智《中庸》英译研究在中国陈梅文军多元互补、和谐共进——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综述王宏罗修筠译创:一种普遍的实践黄德先殷艳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翁凤翔且编,且译,且写——论形象片英译者身份的动态重叠吴自选专利文件要点分析及其对机译校改的启示罗建华何以用“独立成篇”取代“忠实”?——试谈翻译教学理念的创新刘季春试论宗教词汇隐喻的英译汤金汶学术模因跨语际复制的变异和对策樊林洲“邓小平理论”就是Deng Xiaoping Theory吗?——从词语搭配的视角谈唐义均语料库和应用翻译——以蚕学馆旧址纪念碑碑文的翻译为例黄海军王昌米翻译记忆系统的语境观王正《华英翻译捷诀》——近代第一本翻译教材刘明孙增德简评几本警务英语教材的翻译实例杨廷友翻译策略的理据、要素与特征方梦之和合翻译思想之整体模型研究途径钱纪芳释“对译”黄忠廉贾明秀翻译批评模式多元互补刍议——20世纪西方文论对中国翻译批评研究的启示李和庆薄振杰中国本地化行业二十年(1993—2012) 崔启亮国内语料库翻译学20年述评(1993—2012) 宋庆伟匡华吴建平中国周边涉美军事协定的“模糊战略”与翻译陷阱孟祥春全球化背景下财经报道的翻译技巧与方法黄樱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英译专门科技文本——以航海技术领域论文为例汪洋彰现特色,知行并举——本科翻译专业教材编撰应处理好五个关系何刚强关注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以评注式翻译和同伴互评为例李小撒柯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学制问题探讨李昌银谈俗语“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英译张顺生《墨子》英译比读及复译说明王宏ORDER用法译评吴国良张瑜第八届“优萌杯”翻译竞赛试题伦理回归后的汉字术语译介思考——以《中国园林》英译本为例梁君华翻译研究中的词语误判与误评——以翻译与意识形态的研究为例李贵升罗国青李艳冰Translation Peripheries:Paratextua Paratextual Elements in Translation述评——翻译研究的副文本视角张玲2013年8月教育部高校外语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第八届“优萌杯”翻译竞赛通知在第五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黄友义应用翻译学理论逻辑范畴拓展方法论——兼论译学理论创新的认识论和价值论曾利沙复杂性科学观照下翻译标准问题的再探讨——论底线翻译标准的必要性和合法李春芳吕俊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方梦之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翻译规范理论的社会学重释王传英翻译项目管理实务(A Practical Guide to Transl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王华伟王华树编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出版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王祥兵邹兵伍志伟国内翻译竞赛综述吕立松穆雷2013年第五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隆重召开应用翻译研究的新起点方梦之简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雕塑群说明文字的英译居祖纯国际会展名称英译:问题、模式与译名建构罗国华基于概念整合,追求地道译文朱音尔川菜烹饪方法英译原则及其应用张媛梁霞第四届“学府杯”科技翻译大赛翻译专业教学的国际化经验:来自澳大利亚的启示王非陈向京韩翀通识教育与翻译人才培养的关联——以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课程设置为例吴自选也谈“邓小平理论”的英译——兼与唐义均先生商榷朱明炬云计算下的翻译模式研究陆艳国外机辅条件下的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王娟影视翻译中情色禁忌语的归化策略彭典贵浅谈现代日语中的外来语曾薇薇对“标本”的标本兼治——《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有关问题稽考杨全红曾咪学好中文,做好翻译——翻译专业本科生《中文读写教程》评介王冬梅首届少数民族文库外译全国高层论坛——暨“中国少数民族文库翻译研究中心2013年第04期生态翻译学的国际化进展与趋势思创·哈格斯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张美芳全球结构视野下的翻译规范研究傅敬民浅谈汉语对联英译的策略与方法吴伟雄法律翻译与法律移植——以晚清法律翻译实践为例吴苌弘文本类型学视角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英译研究石秀文吕明臣词源学视角下的奥巴马演讲辞翻译策略研究李国华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顺利换届格式塔意象在类比语篇翻译中的再造——以TEM8(2013)汉译英试题邵惟韺邵志洪一项中国EFL学习者英译汉笔试成绩预测因素的实证研究张新玲刘君玲从“青衣”等京剧术语的英译看文化翻译的归化和异化张琳琳从整合营销传播视角看“中华老字号”品牌的翻译策略扈珺刘白玉APPEAL用法译评吴国良吴雷《上海翻译》扩版、编辑部迁址启事法律语篇中shall和may的翻译对比研究王子颖电子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刘稳良《老子》汉英翻译平行语料库建设汪定明李清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翻译研究立项10年观——基于翻译研究分类的统计分析年晓萍2000—2012年间西方视听翻译的研究吕洁应用翻译研究的理论化与体系化——《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评述程敏刘金龙《商务英语翻译》的失范与误译梁雪松“翻译研究战略论坛”主题征集启事2014年全国应用翻译理论高层论坛通知2014年第01期研究接地气,文章追技道——《上海翻译》不变的办刊追求何刚强先行者、推动者、建设者——方梦之教授对我国译学建设的贡献郭建中方家译道、梦而圆之任东升翻译研究三人谈(上) 孙艺风何刚强徐志啸语义透明与汉语熟语的直译趋近万华国际公示语误译举隅王树槐Keith Wood 商务信函翻译探究慎丹丹翻译过程研究的新模式探析——从Triangulation的译名谈起王少爽高乾语篇语调翻译李发根龚玲芬翻译政策研究及其对当下中国的借鉴意义滕梅商务翻译策划——以蒙牛广告语英译失误为例周剑波蒋璐吕和发译笔带批判锋芒,阐述现宗教偏见——高大卫《论语》英译本特色评析张晓雪论早期《聊斋志异》英译中的伪翻译现象——以乔治·苏利耶·德莫朗的译本为例李海军论清末民初的译名统一及其学术意义张景华论中国政治术语英译再创建的三个维度冯雪红首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库外译学术研讨会李跃平医学冠名术语的转喻及其翻译研究冯梅第四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边立红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卜爱萍第八届“优萌杯”翻译竞赛圆满落幕口译课堂训练中的“非常”之道赵燕明清译者的构成及其地域分布李亮亮贺爱军“非主流”英语文学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专题研讨会徐正威Whistleblower or Leaker?——管窥语言的意识形态之维潘平亮美国密苏里州别名Show Me State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李应清浙江省翻译协会年会暨浙江省第七届高校翻译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冯春灿中国各种山名翻译背后的学问连真然翻译的功能视角——从翻译功能到功能翻周红民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一号通知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如何自我定位与发展——南京大学许钧教授访谈录黄新炎许钧经典翻译的多视角研究——《翻译与经典:文化历史中的身份变化》评介张汨文军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年招聘计划《上海翻译》(2014起)主要栏目设置说明“翻译研究战略论坛”主题征集启事2014年全国应用翻译理论高层研讨会通知2014年第02期应用(文体)翻译学的内部体系方梦之重过程,还是重结果?——译者的母语对英译文本的影响王建国何自然翻译研究三人谈(下) 孙艺风何刚强徐志啸功能决定形式——探讨港澳地区诗型公示语英译陈曦第九届荣鼎翻译奖全国青译赛决赛落下帷幕纪录片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纪录片《美丽乡愁》的翻译实践为例程维翻译与“国家富强”:析严复翻译之用意李涛社会学视阈下的林纾现象解读张祝祥刘杰辉翻译项目管理流程介绍蒲欣玥高军在线教翻译——基于QQ即时通讯软件的实证研究陈凌陈广益本刊开通网上投稿系统(试运行)启示网络翻译社区初探马旭燕海外《论语》漫画英译评鉴强晓元语篇的主体间性建构与典籍英译——以《孙子兵法》英译为例纪蓉琴《中国翻译家研究》组稿工作接近尾声述往事思来者明道理——有关翻译史编写的思考贾洪伟姜闽虹方梦之译学思想与方法论研究——兼论翻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路向曾利沙从迁移理论看鲁迅的翻译语言对创作语言的影响朱湘军康翠链翻译资质认证identification of translator大学英语需要从“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过渡——评析“大学英语四、六考试新题型”中的段落翻译陆仲飞《译林回望》方梦之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翻译教学模式实证研究舒晓杨ARGUE的用法与含义种种吴国良吴雷雷刍议我国“口腔医院”的名称英译李海清刘华文国际组织中的职业译员——对布莱恩·福克斯和安妮·拉费贝尔的访谈戴惠萍曹嬿《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被大幅剽窃——析剽窃者的卑劣手法王冬梅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的外语学科多模态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CHL系统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二号通知目前我国译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吕俊书讯翻译中的“共注观”王斌钱锺书“化境”翻译思想新探王军平赵睿语义指向分析与翻译研究陈洁陈粤变译伦理:“舍”与“得”思考胡东平喻艳立法文本中模糊性语词的翻译原则吴苌弘英语影视剧剧本的语类及其翻译处理孔倩海关条法的语篇翻译策略探究韩健谈谈焊接标准文献中几个常见词的译法刘榴何德孚试析方梦之教授的译学思想线路图钱纪芳翻译家精神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为例付智茜商务翻译项目化教学设计蒋阳建网络环境下口译课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陈卫红“翻译研究战略论坛(2014)”通知翻译教学:继承与创新丁卫国从佛典译场管窥提高当今翻译质量的途径熊宣东第六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对王尔德作品的不同评判袁丽梅《鹿鼎记》英译本中的语境重构与译者显形刘雪岚古代科技典籍英译——文本、文体与翻译方法的选择梅阳春试论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创新与局限付仙梅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之偏差吴育红刘雅峰一场瞎子和聋子的对话——重构英使马戛尔尼访华的翻译过程刘黎历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综述贾文波《马赛克重构——翻译研究的构式语法途径》述介杨子王雪明跨界的感觉林巍2014年“全国应用翻译高层论坛”如期召开第六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一号通知走出去战略与出版意图的契合:以英译作品的当代转向为例王建开关于举办第二期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的预告谈谈翻译研究的创新与规范傅敬民许志芳译学继承与发展:传统译论现代化新论陈达龚小萍我国苏俄翻译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赵艳秋“外宣”宣何?“外宣翻译”译何? 吕和发邹彦群“非常+名词”结构的语义特征与英译策略周永模《外语与翻译》公开发行启事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翻译主体性徐岚文化外译之中国特色词汇:策略比较及影响因素邢杰甘露汉译英误译现象剖析单伟龙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究吕亮球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苏广才李双娟视译教材的编写:现状与问题许庆美刘进第三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从施莱辛格的学术轨迹看国际口译研究的发展态势王斌华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研究王华树张政方梦之应用翻译理论形成考黄忠廉孙秋花李亚舒认知语法视野下的《红楼梦》英译乔小六建构、质疑与未来:生态翻译学之生态苗福光王莉娜翻译与守土有责——从钓鱼岛争端中的翻译事例谈起杨全红欢迎订阅2015年度《上海翻译》杂志翻译的语义探索与语用意识——吴国良教授访谈录吴国良刘欣对一起一稿两投事件的谴责和处分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4年年会纪实李正栓李娜《上海翻译》投稿系统及用稿体例说明2015 TESOL国际研讨会通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译论——探索构建中国传统译论体系郭建中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中观翻译研究——宏微之间的探析方梦之译学理论何为——对我国翻译学理论研究的思考蓝红军走出“文本语境”——“碎片化阅读”时代典籍翻译的若干问题思考林元彪译事双“无”议左飚翻译与中国文化外交:历史发展及策略分析孙三军文军“翻译研究战略论坛(2014)”在海口经济学院成功举行法律英语中的隐喻研究及其汉译王骞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学术研讨会综述王维波王宏印李正栓认知-功能视角下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耿智马慧芳论手语新闻节目中手语译员的角色定位倪兰从默会性知识论翻译教材的范例李洪金《心经》英译释要安全勇尊重史料,还原《毛泽东选集》英译历程潘卫民董维山《毛泽东选集》英译本意识形态操纵之分析潘苏悦西方语用翻译研究:述评与前瞻李占喜2004—2013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与走向王茜刘和平续说“镣铐”与“跳舞”——对“翻译研究三人谈”的延伸思考刘爱兰第十六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通知西方翻译社会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翻译与社会导论》述介覃江华关于举办第二期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的预告“看山看水”的启迪潘文国走向复杂性科学范式的翻译学吕俊侯向群沿波讨源,守本开新——论中国传统译论的特质及我们应有的态度刘敬国公示语翻译质量评价探索冯奇第十届荣鼎翻译奖全国青译赛成功落幕翻译中认知的渐进性研究王吉会中国电影字幕翻译之“切”的原则高红“Thick Translation”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李红霞张政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成功举办翻译技术沙龙文化传承视域下的艺术文献翻译宁立正汉英数字口译的极限取整策略和模糊介词的妙用王小济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设置与技能体系研究黄海瑛刘军平探索翻译教材建设,促进翻译专业教育——《我国翻译专业教材建设:理论构建与对策研究》述评张美芳本地化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崔启亮第六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通知本地化翻译规范研究王传英卢蕊《孟子》译本精神构式比较研究刘翌包通法“翻译研究战略论坛”(2015)通知《大中华文库》国人英译本海外接受状况调查——以《孙子兵法》为例李宁CLAIM用法译评吴国良中-英译写要兼顾“达意”与“漂亮”——Shanghai Daily原主编张慈赟访谈录袁丽梅何刚强记老当益壮的翻译学者李亚舒教授刘金龙姜闽虹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翻译学科介绍华东政法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简介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二号通知全国ESP高端学术论坛一号通知从“异语写作”到“无本回译”——关于创作与翻译的理论思考王宏印上海翻译技术沙龙举办第三次活动王启华转向冲动与问题意识——也谈当前国内的翻译研究韩子满翻译行为研究评述与展望钱春花徐剑李冠杰网络流行语认知价值及翻译谢之君杨月华法治关键词汇及若干重要提法的译研屈文生汉英认知模式的异同与翻译的转换王子颖从语态选择的编译改动看意识形态的翻译转换徐英多维整合原则关照下的时政党政话语翻译周丽译者主体性在“对话”与“视域融合”中的彰显余斌翻译学博士生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来自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的借鉴穆雷邹兵董冀卿第十六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顺利召开潘卫民基于培养职业意识的翻译教学思路李艳翻译教学与地方经济建设互动双赢模式探究——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贺义辉李春慧吕毅国内外译员角色研究的进展与思考(1976—2014)——一项基于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邢星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2016年招聘计划MTI口译课程设置反思——以教学实践为例朱珊刘艳芹本地化技术研究纵览王华树刘明刘殿爵典籍英译述评王亚光不可译性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刘成萍陈家晃第六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顺利召开闫晶晶司耀龙《上海翻译》创刊30周年座谈会征稿。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最热门的论文题目50个供参考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最热门的论文题目50个供参考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出50个英语语言学相关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有更多需求,可联系我们!1、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2、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3、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4、大学英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的有效性研究5、文化交往视角下中文商业广告英译研究6、中国语境下EFL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研究7、网络资源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关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8、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可接受性9、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10、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11、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12、庄子哲学英译研究新发展与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13、邓罗对《三国演义》的译介14、英语词汇教学中母语翻译的作用15、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策略及理解模型建构16、木心短篇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文化飞散之旅17、母语迁移与英语复数名词短语的二语理解和产出18、基于汉语熟语英译的趋返模式研究19、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20、翻译目的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21、语料库视角下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以话语标记语you knoent in Peking中异国形象之汉译39、中医典籍中气的源流与翻译探析40、女性主义视角下张爱玲的翻译观--以英译《海上花列传》为中心41、二语习得视觉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42、晚清以降的中国佛典英译高潮43、基于降维法的译者风格研究44、中国英语口音研究述评45、口译中视角转换的语用原则46、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47、本土英语教学法:流派、体系与特色48、《骆驼祥子》三个英译本中叙述话语的翻译--译者风格的语料库考察49、基于语料库的人生隐喻英汉对比研究50、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30年述评查看更多语言学论文题目(语言学论文题目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从符号学视角看歇后语的汉译英
第9卷第1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9,N o.12007年1月Journal of Liaoning T echnical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Jan.2007从符号学视角看歇后语的汉译英贾洪伟(北京外国语大学秦苏珊英语中心,北京 100089)摘要:回顾了前人对歇后语的分类及其翻译策略,指出歇后语分类和英语译名存在混乱现象这一问题。
从符号学的视角对歇后语进行重新分类并从符号学的能指与所指理论视角对这一汉语特有的文字游戏进行分析,并提出作者自己的翻译策略 评译,并举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符号学;歇后语;翻译;评译中图分类号:I 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1X (2007)01-0085-03Semiotic approach to C -E translation of XiehouyuJIA Hong-w ei(Susan Chy n Eng lish Center,Beijing For eign Studies Univer sity,Beijing 100089,China)Abstract :T he paper,first of all,str esses the v ersions of pr ev io us classifications and translatio n strategies of Xiehouy u,a unique linguistic phenom en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then re-classifies its use in lig ht of semio tics and analyses the w ord games in perspective of the sem iotic theo ry o f signified and signifier,and finally pr opo ses the author's translation str ategy-translatio n with comm entary.Key words :sem io tics;Xiehouyu;translatio n w ith comm entary收稿日期:2006-06-15作者简介:贾洪伟(1977-),男,黑龙江阿城人,硕士,教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认知语言学、语义学研究。
从译介学角度看汉语歇后语英译过程中的信息流失
从译介学角度看汉语歇后语英译过程中的信息流失张丽华【摘要】译介学是对翻译的媒介作用及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比较研究科学。
它研究的是跨文化翻译,关注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在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失落、变形、扩伸、增生以及文学翻译在人类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本文拟从译介学的角度,分析汉语歇后语的特点及歇后语英译过程中在音、形、语体风格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流失现象,并寻求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意义所在。
%Translation Study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ole as a medium,the theory and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It aims at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focuses on the loss,deformation,expansion,and proliferation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languag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as well as the role of translati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Studies,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and the loss of information in their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process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pronunciation,structure,style,and the culture they carries,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caus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henomenon.【期刊名称】《潍坊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2)001【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译介学;歇后语;翻译;信息流失【作者】张丽华【作者单位】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59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谈汉语歇后语的英译策略
一、汉语歇后语的语言特点及分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的文化。
一个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差异。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该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英汉语言中都拥有大量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据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创造出来的特殊的幽默语言,绝大部分发源并流传于民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
歇后语是语言的精华,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人们通过运用比喻、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嬉笑怒骂中使语言的表达更加幽默犀利、干脆痛快,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使语言具有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歇后语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为形象的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面比喻的解释和说明。
歇后语的数量很多,根据前后两部分的联系方式可将歇后语分为比喻性歇后语和谐音双关性歇后语。
比喻性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
谐音双关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歇后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承载着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其中很多歇后语不乏该民族生活环境或大家都熟知的事情,该民族的人们很轻松地能明白其中的内涵,而外国人可能会不知所云。
因此体现在语言的文化差异上,歇后语比其他语言成分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也正因为如此,歇后语的翻译是个复杂而又棘手的问题。
二、歇后语翻译的意义歇后语与成语、谚语和惯用语都属于汉语中的熟语。
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其他语言中一般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方式。
而歇后语所表达的意义,又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具有极强的民族性。
近10年来模因论在中国的翻译研究综述
近10年来模因论在中国的翻译研究综述摘要:模因论是近十年来语用研究领域一个新兴的热点。
学者们介绍、评论和运用模因论的文章及专著相继面世,然而甚少有文章就模因论对国内的翻译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的介绍。
文章回顾模因论在中国近十年的翻译研究,归纳我国学者主要的研究成果,分析此领域的研究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以期帮助读者了解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模因论,翻译研究,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是研究模因(meme)的理论。
模因由美国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 在《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意为文化传播单位,任何经过模仿而得到传播的事物都是模因。
而最早将模因引入翻译领域的当属切斯特曼(Chesterman)(1997),给翻译理论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气象,将翻译活动视为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也掀起了研究模因论的热潮,为了更清晰地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本文对近十年来模因论在我国翻译领域的发展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进行探讨,以期更好促进其发展。
一.模因论在中国的翻译研究现状模因论在翻译研究领域还是一个很新的理论,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该领域的发展。
笔者自中国学术期刊网和相关外语期刊杂志上共收集了2003年以来有关模因论在我国的翻译研究的期刊学报文章241篇,分析发现,发文大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2007和2008这两年,相关文章的数量增长显著。
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分析发现,模因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文章占大多数,然后是模因论对翻译的解释,有关归化与异化的文章占一小部分。
7.模因论对翻译的解释2003至2006年,关于模因论与翻译的研究的文章只有寥寥几篇,且大都集中在模因对翻译理论的影响方面,具体的理论研究稍显不足。
王斌(2004)在《密母与翻译》中指出翻译研究应是文化密母研究的一个部分,密母的独立性和超隐喻性有利于我们把概念作为切入点,使翻译研究在微观与宏观、语言与文化、结构与认知上整合起来。
歇后语的英文翻译
歇后语的英文翻译第一篇:歇后语的英文翻译生活中常用的歇后语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茶壶里煮饺子——有也倒不出Dumpling in a boiler(kettle)—cannot be poured out.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horse race on the bow-back to the wall 打破沙锅——问到底Insist on getting to the bottom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Feathers tied on the pole----How dare it!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lose the watermelon and pick up the sesame-keep the tail from wagging the dog 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The stone in the cesspit——smelly and hard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Han Xin reviewed troops, the more the better.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Monkeys Grasp for the Moon, all in vain.脚踩两只船——摇摆不定 sit on the fence——swing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the butt of the tiger, can not touch.聋子的耳朵——摆设Deaf ears——ornament 一二三四五六七---忘(王)八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forget eight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Zhu Bajie wears the earring--pleased with himself.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A rolling pin used as a bellows —not good at all.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Wang Xiao'er spending the New Year——one year is worse than another.灶王爷扔石头——砸锅The Kitchen God throwing stones——to break the pot or ruin the matter.秦叔宝卖马——穷途末路Qin Shubao selling his horse——the last resort to overcome his difficulty 瞎子点灯--白费蜡。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歇后语研究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歇后语研究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势头强劲,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和使用汉语。
歇后语作为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受到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
本文将从歇后语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比喻意义的口头语言形式,通常是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个句子是比喻,第二个句子是解释,旨在传授知识和经验。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歇后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歇后语是一种深层次的隐喻和象征,它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外国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歇后语,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例如,“水滴石穿”这个歇后语,就传递了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学习这个歇后语,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言和文化背景。
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教授歇后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
例如,“姜还是老的辣”这个歇后语,就反映了中国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学生通过学习这个歇后语,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老年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歇后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
通过学习和使用歇后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目标文化的特点,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例如,“夏天的衣服”这个歇后语,在汉语中是“穿在身上轻飘飘”,而在英语中则是“light as a feather”,两者都表达了轻盈舒适的感觉。
学生通过学习类似的歇后语,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歇后语是一种有趣的语言形式,它通常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歇后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耗子洞里打架”这个歇后语,就具有鲜明的形象感和趣味性,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汉语歇后语的理解与英译
KL
!"#$%&!'()&*
!"#$ + $ ,
%& '()'*+%*,+- .&%*/%* 0/1/-2 3&1 '4&5 +%6 5,*4&(* 71+80+*,. 9+-(/:! "#$%&'()*+,-./() ./01(23456789:;345<=>?@ AB8CDEF5GHI<=JKLMN 5OPQRST@ %U5VW6XYOZ5<=[\QR](^EF_`aL4bc@ def lmno%p q ;4/% *4/ *,8/1 ,' +5+2 31&0 *4/ 0&(%*+,%< *4/ 0&%=/2 .+--' 4,0 ghaijkl '/-3 *4/ =,%8:-I/6r6s >% *4/ =,%86&0 &3 *4/ )-,%6< *4/ &%/?/2/6 ,' =,%8:t@uvwxy8z{| pA}~8<=JKCDL4 A|/6x 5pxh8n|bp88x mn3Phxmn@ ef ill l q B .+* .12,%8 &9/1 + 0&('/' 0,'3&1*(%/C'4+0 0/1.2:-y5 s tG J ¡¢£¤¥¦§¨5w q D4&'/ 54& +1/ 1(*4-/'' ,%',6/ )(* 7(* &% + '4&5 &3 )/%/9&-/%./:- /6h5.+*aB©ª«8¬£|®¯°w±²³ AB83´µ*& '4/6 .1&.&6,-/ */+1'¶· ¸ ¹ef º»¼½ll l¾|¿ q >* ,' %&* *&& -+*/ *& 0/%6 *4/ 3&-6 /9/% +3*/1 '&0/ &3 *4/ '4//7 4+9/ )//% -&'*:-X¬À5<=JKI/Á s E/**/1 -+*/ *4+% %/9/1:t@¿ÂÃ3ÂÄFÅÆLÇ R8 s º »¼½tÈK5 s ÉÊËhÌÍÎÏt5}~ÐaÑu s E/**/1 -+*/ *4+% %/9/1:thHOZ¶ ! 01+,23()*456789: VW65<=[\a3IÒÓÔÕÖ5¶×Ø3Ù(Ú5ÛÜ hxz[5^ÝÞßàáÎ âãà:äråàæçèéàêëìíà~îïðñòóôõ9:ö÷Õhxø5Yùúø û%Õ TVW6üRýìþhx<=5ÿ! def "#$%&kM kk '3( q G',%8 + 1&--,%8 7,% *& )-&5 + 3,1/C*&*+--2 ,07/%/*1+)-/H+ .&07-/*/ ,8 %&1+0(':-yX)5 s 'tM6*+ q 7(%-8,Ys .t8/06 s M'3(t8}~|M1328 CD3 456¸7Q8µ s *& =%&5 %&*4,%8 +)&(* *4/ '()I/.*t¶Y- 9p:Z;-k kk<=>? q D4/ =,%8 &3 *4/ J/--' +%%&(%./0/%*C+ 54&-/ '/1,/' &3 -,/'- @Î oAB^C5D|9p:8EZ5;-FGHRI<5JK y5 s <=>?t q +-- +)&(* 84&'*'GDRLw5M7 q + 7+.= &3 -,/'- iNoOk kkFPoFP q B 0&('/ .-,0)' &%*& + '*//-2+16 4&&=C5/,84,%8 ,*'/-3 ,% *4/ )+- +%./H.4+%*,%8 *4/ 71+,'/' &3 &%/'/-3- <h5 s otRQRS q 4&0&74&%/-8,Y-TU q 5/,84*-<Y - oU s 71+,'/t µ¶Y-VØÆJ5wFW%X q B 7/1'&% 54& 4+' %& 1/+- +),-,*2 )(* -,=/' *& )&+'* &3 4,' 71&5/''- öYVW6X¬À5<=>?bW8u6¸VW6Z8,38[\G5]P_GÆ^8 38_£3¸ W±F`abÂc,5dÒ(ée2à]P:5faYOZ¶85dÒg-5 ¯hòÝijkl8Âc,]m8Dm nHoµ56¸úÑepf ! ;1 <=>?@AB Xqr¸Ñs/u3t>¸<67u$vw3xyÊËÛz5{|p8u¸<h}~.6V W65Gà]Pñàêëw^úÖ5úÑ µýúÑcÝVW65/¸8ÙvÓÔ ¸<678dhx<= /6x ef
语言模因与汉英翻译
#" 模因论
模因论 !"$"$&’8)9 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 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 模因 !"$"$)9 这个术语 由 美 国 动 物 学 家 :’8;15< =1>?’4) 在 他 的 著 作 * 自 私 的
- #% -
基因 !!"#$ %$&’()# *$+$ ",-./0 中首次使用 " 它指通过人 类 文 化 " 经 过 一 代 一 代 相 传 下 来 的 思 想 # 1(2#345
渡到另一个宿主时 " 虽然外形发生了变 化 " 但 其 固 有 的 性质和相同的模式并没有改变 & 何自然 ’ABB@ ( 总结了模因研究的不同观点 " 认为模 因 研究主要形成 了 几 个 流 派 *M ( 信 息 观 & 这 一 流 派 以
6378(+) 为它取了一个同基因 9:$+$; 相似的名字 政治 ) 经济 ) 思想 ) 文化的象征 " 社会
生活中的热点会很快在语言中反映为相应的时尚词语 " 而人们学会了某些新词语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之后 " 这 些词语便被广泛复制和传播从而成为另一种模因表现 & $ 军嫂 % 的事迹还在传诵 "$R 嫂 % 就已成为模因现象广为 传播 ) 复制 & 经过反复的自我复制和传播 "出现了新的模 因复合体 92P=K&$S =$=$; & 如 "$ 空嫂 ) 警嫂 )呼嫂 ) 护嫂 ) 纱 嫂 )报 嫂 )红 嫂 )抗 洪 大 嫂 )接 送 嫂 )邮 嫂 )巴 嫂 )送 饭 嫂 % 等等 & 同样 "$ 绿色 % 本是颜色的一种 " 常用来形容草 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 " 我们 常 见 的 植 物 都 称 为 绿 色 植 物 & 但在使用过程中 "$ 绿色 %这一词义发生了改变 "它不 是指颜色 " 而是表示没有污染的 ) 有利 于 身 体 健 康 的 产 品 & $ 绿色食品 % 本来指没有污染的 ) 健康 的 食 品 " 一 问 世 " 便复制出无数的 $ 绿色 RR% 组合 & 如 "$ 绿色农业 ) 绿 色 产 品 )绿 色 扶 贫 )绿 色 服 饰 )绿 色 家 电 )绿 色 文 化 %等 等 & $ 工程 % 原指土木建筑或其它生产 ) 制造部门用比较 大而复杂的设备来 进行工作 " 如 " 土木工程 ) 机 械 工 程 ) 化学工程 ) 采矿工程 ) 水利工程 ) 航空工程等 & 但近年来 $ 工程 % 一词却像病毒一样到处传播 " 复制出无数的 $RR 工程 %" 如 "$ 五个一工程 ) 希望工程 ) 再就业工程 ) TMM 工
模因-顺应论框架下的汉语歇后语
选择 和变异进程 而 演化 更新 。这 些本 质 相似 但是 表现 不同的家族概 念群 , 在传播 过程 中又会 彼此竞
争, 最终 出现类似 适者生存 的文化进化现 象 。
模 因 的传播 力像 感 染 力 十 足 的病 毒 , 人 类 的 大 脑作 为模 因宿 主 极 易 受到 模 因 的影 响而 改 变 。
物学 研究 中 的 基 因 这 个 概 念 。 故 我 们 也 可 以 把 模 因理解 为 文 化 基 因。基 因 只 有 通 过 遗 传 才 能 得 以繁衍 , 而模 因要 传 播 也 离不 开 模 因宿 主 的 记
忆 和复制 。 模 因作 为文化 传播 的遗 传 因子 , 也 沿着 复制 、
2 0 1 7年 第 2期 总第 6 7期
海南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J o u na r l o f Ha i n a n Ra d i o& T V Un i v e r s i t y
2 01 7 No . 2 Ge n e r a l S er i a l No. 67
际双 方不 断 协 商过 程 中最 适 合 当 下 语 境 的语 言 结构 或策 略得 以 浮 现 , 以便 满 足 当 下 交 际 目的 。
语 言顺应 性 的 现 实 基 础 是 语 言 的 变 异 性 和 协 商
行, 选择的动因可能来 自语言 内部或语言外部 。
语 言使用 者 能 否结 合 当下 语 境 做 出 最有 利 于 交 际顺 利进 行 的语 言选 择 取 决 于 他个 人 语 用 意识 的 高低 。下 面 我 们 就 在 模 因 一顺 应 论 的理 论 视 野 下来分 析 汉 语 歇 后语 中 广 泛 存 在 的 不 同 层 次
行 有机 整合 让新 的理论 框架 出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4No.1[收稿日期]2013-11-20[作者简介]卜爱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双语词典学,教学法。
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卜爱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摘要]翻译模因理论强调模因的传播过程对翻译构成的影响。
汉英歇后语翻译是一种将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传播到英语世界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不仅从文字层面上,更是在隐含内容上,将汉语中的文化模因复制转换成为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所理解、所接受的表达形式。
本文着重探讨了翻译模因理论对汉英歇后语各种翻译方法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模因;翻译模因论;翻译方法;汉英歇后语[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358(2014)01-0067-041翻译模因与汉语歇后语翻译是模因跨越语言和文化疆域进行传播的载体,翻译模因论则是切斯特曼从文化进化、知识进化、技能进化的角度,针对翻译方法提出的新理论。
他认为翻译的特性是传播不是保留,是利用模因这个词的隐喻功能突出翻译活动的这一特性。
因为meme 与gene 如出一辙,承载着某种本质特征并将其传播。
他还把五种超级翻译模因合在一起构成模因库,即源语目标语、对等语、不可译、意译/直译、写作即翻译。
从翻译模因的角度出发,翻译活动可视为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
翻译模因的引进,有利于保证本国文化的进步性、复制的准确性、稳定性和传播速度,是异国模因在新的文化中是否生存的保证(曾文雄,2007:163)。
通过剖析翻译模因复合体的构建核心,我们对模因在汉英歇后语的翻译传播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原作是一个综合模因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多元的文化背景。
译者掌握了源语信息,便成为模因的宿主。
在转换和解码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译者既是源语模因的解码者又是源语模因的重要传播者。
正是因为翻译活动的传递意义,模因才得以有效地进行跨时代、跨空间、跨文化的传递。
当把模因理论和汉英翻译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我们不难发现,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加注法等,本身就是翻译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的结果。
他们既是对之前模因的复制和继承,又存在一定的变异,在变异中求得发展传承。
因此,翻译模因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过程。
译者在编纂《汉英双解歇后语词典》时必须克服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认知程度等方面的差别,把模因用不同的语言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翻译模因论不仅为我们的汉英歇后语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指导思想,同时也具体地诠释了翻译中各种方法的利弊,及其如何避免译者的主观臆断、越俎代庖现象。
基于翻译模因论框架下的汉英歇后语翻译,首先就是译者要对源语模因———汉语歇后语理解、吸收,主动成为新宿主;然后译者需在译入语中寻找与源语模因最贴切、最准确、最能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的文字表达方式来翻译源语模因;最后使译入语读者能成功地对汉语歇后语进行解码、理解,从而掌握汉语歇后语中的潜在信息。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但要充分发挥译入语的语言艺术魅力,同时要考虑到两种语言的文化理念差异,用译入语对源语模因重新编码,从内容到形式最大程度地复制源语模因,尽量做到源语和目的语的“等值”,力求表达生动简洁、词语选用得当、格式规范正确并最终为译入语读者所消化、接受、再传播。
汉英语歇后语翻译的最大障碍是两种文化的差异。
也许在源语文化里一些简单明了、不言而喻的内容,如:大姑娘临上轿穿耳朵眼———来不及(A young girl to make ear-piercing just before getting on bridal sedan chair ———it ’s too late.)。
在诸多国家中,女孩子在幼年时为戴耳环等首饰,在耳垂上扎孔极为常见。
在中国则不然,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周密思考加以详细解释:It is used to mean that one tries to deal with issues when the deadline is coming.In other words ,it ’s too late to do certain things.并对bridal sedan chair 进行加注(in ancient time ,it was the custom that the bride sat in the bridal sedan chair and was carried to the bridegroom ’s house ),否则将使受众茫然不解,甚至误解导致模因无法得到正常传播。
歇后语多为群众耳熟能详而又形象诙谐的语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浓郁的生活气息,还有自然贴切、幽默风趣、耐人寻味的风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表现力,曾被许多经典著作所引用,散见于古代经、史、子、集及近代与当代的小说与戏剧之中,俗称为俏皮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大字本》(商务印书馆,2006:1505)给歇后语下的定义为:“名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汉语歇后语具有历史悠久、语言独特、双部结构、意义深邃、使用广泛五大特点。
但英语中却无汉语歇后语的对等表达形式,故按照词典编纂惯例,编者将歇后语按汉语拼音翻译成Xiēhóuyǔ,再加注(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of which the first part,always stated,is descriptive,while the second part,sometimes unstated,clinches the point.)。
汉语歇后语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其多样性的修辞手段,诸如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拟人、假设、拟声、双关(包括语义与语音)、讽刺、指代等,也导致了歇后语英译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而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对解决歇后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认为:“策略是译者寻求符合规范的方式,不是寻求对等,而是仅仅寻求译者所认为的最好的译本。
因此,策略是一种过程,一种做事的方法。
翻译策略就是把翻译看作一种行为,应把它放在更宽泛的行动理论语境下来看待。
”(Chesterman,2012:88)模因论指导下的翻译,实际上是在译入语中以恰当的模因来复制,或近似复制源语模因或源语核心模因。
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译者要对源语模因的语言和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译者要考虑译入语中是否有相似模因可以借用。
如果有则“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Venuti,2004:19-20)。
如果没有则需要进行文化转换和修辞等效的处理,采用打破目的语常规的译法,近似复制出源语核心模因,但仍保留源文中的异国情调,其作用是“记录外来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使读者置身国外”(Venuti,2004:20)。
在汉语歇后语的英译中,译者除了要考虑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每句话具有一目了然的字面意义外,还要考虑到句子里所隐含的联想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以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和贬义等。
因此,汉英歇后语的翻译是一个对源语模因理解、吸收、解码、重新编码和传播的整体过程,缺一不可。
翻译模因论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翻译原则,将他们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专业地、系统地、创新地、实效地运用到模因复合体(原作)的翻译中,使得汉语歇后语的精髓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2汉英歇后语的翻译方法翻译模因传播最重要的过程便是宿主解码和受感染阶段。
如果译者所提供的新载体不为译语读者所接受,模因就无法感染新宿主,从而中断传播而消亡(王灵芝,2007:614)。
汉英歇后语翻译原则的关键是要凸显上述汉语歇后语五大特点。
翻译模因论框架下的直译、意译、套译、加注四种模因复制与传播的细化翻译方法为《汉英双语歇后语词典》的编纂者打开了思路。
具体而言,历史悠久的歇后语要译得言辞优雅;语言独特的歇后语要译得通俗易懂;双部结构的歇后语要译得重点突出;意义深邃的歇后语要译得到位确切;使用广泛的歇后语则要译出其地域性与专业性。
这些因素决定了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原则:既要保留源文的民族特色,又要忠实源文的内容与风格,更要便于新宿主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模因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1)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直译法是在严格遵循译文语言规范的前提下,译者可以直接借用译入语,以受众较为熟悉的模因加以复制,将源文中的文化模因原汁原味地呈现给目标语读者。
直译法通常用于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或全部,如:“豆腐里寻骨头———找麻烦”可译为“Try to find bones in the bean curd———nit-pick(with sb).”指故意挑毛病,找茬儿生事。
直译时要考虑所用词语是否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思维特点,是否能使他们从文字上引起最佳联想,从而更深层地理解该歇后语的意义,同时保留源语的生动形象与文化意蕴。
(2)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意译法是把源语中不为译入语读者所熟知的文化模因,通过文化转换翻译成译入语读者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
译者采纳灵活对等、辞气相副的译法去诠释汉语歇后语的隐含文化模因的具体运用。
意译法通常用于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如“骨鲠于喉———不吐不快”可译为“Having a fishbone in one’s throat———has to spit it out anyway(have an opinion one cannot suppress)”该译文中,Having a fishbone in one’s throat为直译,其后的表述才是意译,表明了该语的隐含意义并突出了其比喻、引申与内涵:指心里有话,不说出来不痛快。
显然,有时为了使源语模因能为译入语读者接受,译者也会借鉴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法来达到互补的效果。
(3)套译法(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套译法通常用英语中相等、相似或相近的成语、谚语、惯用语等来套译汉语歇后语,以达到译语符合使用者的理解与接受之目的。
但力戒信手拈来、盲目套译,置源文中的历史、地理、人文、习俗等文化色彩于不顾。
通常歇后语的后半部分译文与英文较为对等,如“怀里揣兔子———惶惶不安”应译为“(Like)hiding a rabbit in somebody’s bosom———to be on tenter-hooks.”“be on tenterhooks”本身在英语中就是个固定词组及习惯用法,形容人紧张不安、如坐针毡、提心吊胆。
此类翻译中关注的不再是对源语的绝对忠实,而是强调译语的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