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绪论
合集下载
昆虫的研究法第1讲绪论

人畜的体外寄生吸血害虫:蚊、跳蚤、虱子、牛虻、 臭虫、剌蝇
家畜的体内寄生虫:马胃蝇幼虫、牛瘤蝇幼虫、眼 蝇、鼻蝇。
昆虫传播人畜的传染病,有资料统计人的传染病的 2/3以昆虫为媒介。
Ⅲ. 昆虫与人
二. 昆虫对人的有益方面 1. 昆虫为人类生产大量工业原料。蚕丝、白蜡、五倍
子、紫胶、洋红(从胭脂虫中提取的染料) 2.蜂蜜、蜂胶、蜂蜡等蜂产品。 3.蜂、蝇、蛾、蝶为植物授粉,使人类受益巨大。 4.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为人类防治害虫功勋卓著。 5.腐食性、尸食性昆虫是地球上最大的“清洁工”,
单眼; 胸部是运动中心,有2对翅、3对足; 腹部是生殖中心,包含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 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的内部外部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而生长发育完成。 身体分为头胸腹,二对翅膀三对足, 头顶一对触角须,变化一生种类富。
Ⅰ.什么动物是昆虫
三.昆虫与节肢动物门中其它主要纲动物的比较
1.珠形纲(Arachnoidea):
一.节肢动物:
体躯分节,身体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有些 体节上有成对的附肢;
体表为含几丁质的外骨骼; 体腔即血腔,心脏在消化道背面; 神经系统——头部的脑和在消化道腹面的
由成对神经节组成的神经索组成。
Ⅰ.什么动物是昆虫
二.昆虫:
具有节肢动物的共有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征。
身体由头、胸、腹三体段组成。 头部是感觉、取食中心,有口器、1对触角、复眼、
北美君主斑蝶一次迁徙4000千米,由加拿大至墨西可越冬。 飞蝗轻而易举一次飞行160千米。 粘虫迁飞每次可不着陆飞行7~8小时,时速20~24千米。 昆虫迁飞大多借风力和气流。 昆虫飞行是以翅的振动为驱动。蝗虫18次/秒,苍蝇1.47百万
家畜的体内寄生虫:马胃蝇幼虫、牛瘤蝇幼虫、眼 蝇、鼻蝇。
昆虫传播人畜的传染病,有资料统计人的传染病的 2/3以昆虫为媒介。
Ⅲ. 昆虫与人
二. 昆虫对人的有益方面 1. 昆虫为人类生产大量工业原料。蚕丝、白蜡、五倍
子、紫胶、洋红(从胭脂虫中提取的染料) 2.蜂蜜、蜂胶、蜂蜡等蜂产品。 3.蜂、蝇、蛾、蝶为植物授粉,使人类受益巨大。 4.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为人类防治害虫功勋卓著。 5.腐食性、尸食性昆虫是地球上最大的“清洁工”,
单眼; 胸部是运动中心,有2对翅、3对足; 腹部是生殖中心,包含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 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的内部外部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而生长发育完成。 身体分为头胸腹,二对翅膀三对足, 头顶一对触角须,变化一生种类富。
Ⅰ.什么动物是昆虫
三.昆虫与节肢动物门中其它主要纲动物的比较
1.珠形纲(Arachnoidea):
一.节肢动物:
体躯分节,身体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有些 体节上有成对的附肢;
体表为含几丁质的外骨骼; 体腔即血腔,心脏在消化道背面; 神经系统——头部的脑和在消化道腹面的
由成对神经节组成的神经索组成。
Ⅰ.什么动物是昆虫
二.昆虫:
具有节肢动物的共有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征。
身体由头、胸、腹三体段组成。 头部是感觉、取食中心,有口器、1对触角、复眼、
北美君主斑蝶一次迁徙4000千米,由加拿大至墨西可越冬。 飞蝗轻而易举一次飞行160千米。 粘虫迁飞每次可不着陆飞行7~8小时,时速20~24千米。 昆虫迁飞大多借风力和气流。 昆虫飞行是以翅的振动为驱动。蝗虫18次/秒,苍蝇1.47百万
第1讲(绪论)

(2) 第一蒸发器送出的溶液浓度。
第一讲
W1
W2
F0=5000kg/h 蒸发器1 F1
x0=0.12
x1
蒸发器2
F2 x2=0.3
为求蒸发器1送出的 溶液浓度怎么办?
对盐作物料衡算:
对总物料作衡算: 解得:
F0 x0 F1x1
F0 W1 F1
F0=5000, x0=0.12,W1=0.3 两个方程, 两个未知
第二讲
本章小结
1.了解化工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单元操作的分类。 2. 熟练掌握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方法。 3. 熟练掌握单位换算方法。
重点: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 作业:P9:4
东北石油大学
化工原理
衡算的步骤: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衡算的范围
衡算的对象
整个生产过程或其中的一部分
某一设备 系统中的所有物料
原则:包括未知数 已知量最多
某一个组分
Company Logo
第一讲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例:在两个蒸发器中,每小时将5000kg的无机盐水溶液从12 %(质量%)浓缩到30%。第二蒸发器比第一蒸发器多蒸出 5%的水分。试求:
化工原理来源于实践,又面向实践,应用于实践; 是化工技术工作者的看家本领。
为什么要学 ?
第一讲
§1.1 化工过程
例:聚氯乙烯塑料的生产过程
乙炔
吸收 提纯
氯化氢 提纯
加成反应 反应器
单体合成
聚合反应 聚合釜
单体精制 聚合
脱水
传热 传质
干燥
反应热 传热
第一讲
W1
W2
F0=5000kg/h 蒸发器1 F1
x0=0.12
x1
蒸发器2
F2 x2=0.3
为求蒸发器1送出的 溶液浓度怎么办?
对盐作物料衡算:
对总物料作衡算: 解得:
F0 x0 F1x1
F0 W1 F1
F0=5000, x0=0.12,W1=0.3 两个方程, 两个未知
第二讲
本章小结
1.了解化工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单元操作的分类。 2. 熟练掌握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方法。 3. 熟练掌握单位换算方法。
重点: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 作业:P9:4
东北石油大学
化工原理
衡算的步骤: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衡算的范围
衡算的对象
整个生产过程或其中的一部分
某一设备 系统中的所有物料
原则:包括未知数 已知量最多
某一个组分
Company Logo
第一讲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例:在两个蒸发器中,每小时将5000kg的无机盐水溶液从12 %(质量%)浓缩到30%。第二蒸发器比第一蒸发器多蒸出 5%的水分。试求:
化工原理来源于实践,又面向实践,应用于实践; 是化工技术工作者的看家本领。
为什么要学 ?
第一讲
§1.1 化工过程
例:聚氯乙烯塑料的生产过程
乙炔
吸收 提纯
氯化氢 提纯
加成反应 反应器
单体合成
聚合反应 聚合釜
单体精制 聚合
脱水
传热 传质
干燥
反应热 传热
第1讲(绪论)

二、中考化学考什么
1.中考化学命题的基本思路: 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
2.近年化学中考主要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化学 计算)
近年化学中考的考查方向:
1、注重对化学核心概念的考查,重点考查身边的化 学物质; 2、注重考查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考查同 学们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在 实际情景中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注重考查同学们的信息处理、分析和加工能力;
我国人民的贡献
1、公元前1700年(商代)开始冶炼青铜 2、春秋战国时期懂得冶铁炼钢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化学有关 (火药、造纸术)
蜡 染 屏 风 酿 酒 拓 片 彩 陶 盆
青铜剑
(三)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 从20世纪下半叶起,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 发现新元素,而是合成新分子。在本世纪人们已 不满足于合成新分子,而是把分子扩展组装成分 子材料、分子器件、分子机器,例如分子开关、 分子磁体、分子电路,分子计算机等。
(三)教材在整体设计上,内容呈现顺序由浅 入深阶梯式上升,难点相对弱化且合理分散。教材 编写认真研究了同学们的心理,利用一些可视性强 的材料、插图和实验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以降解难 点,突出重点。新教材中插图很多,如每一单元首 页都有一幅彩图,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但也有 一些插图给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水污染、空 气污染等;还有些插图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些抽象的 反应过程或微粒的运动,如上册“过氧化氢分解” 示意图、“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钠与氯气反应 形成氯化钠”、“干冰升华”等等。
第一讲:揭开初三化学
的神迷面纱
一、化学教材的特征 (一)人教版初三化学,分上下两册,共12单 元,单元内与单元间都彼此融合,相互关联。科 学探究精神贯穿其中,全书图文并茂,创设了多 种学习情景,许多素材取自日常生活,通过学习 相信能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体会 到化学是门应用学科。 比如:为什么火炉用扇子越扇会越旺,而蜡烛用 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晚上,在煤炉上放一壶水真的就可以防止煤气 中毒吗?
第1讲(绪论)

五、控制测量的研究内容
研究建立和维护高精度水平的国家和工程水平控制网和 高程控制网的技术和方法 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密仪器使用方法 研究地球表面测量成果向椭球及平面的数学投影变换及 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 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 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 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北极 P
P
自转轴 赤道
自转轴 赤道
南极 P1
陆地
海 洋
洋 海
P1
铅垂线
线 铅垂
铅垂 线
3.参考椭球 3.参考椭球 大地体: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 。
经过长期测量实践表明,大地体与一个以椭圆的短轴为旋转轴的 旋转椭球的形状十分近似,所以测绘工作便取大小与大地体很接近的 旋转椭球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成为参考椭球。
1.1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 在一定测量区域内,按任务所要求的精度等级, 在一定测量区域内,按任务所要求的精度等级,布设 控制点,构建控制网,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控制点,构建控制网,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这 一测量工作过程称为控制测量。 一测量工作过程称为控制测量。 案例: 案例:某公路施工控制测量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2.掌握铅垂线与大地水准面的概念 3.了解参考椭球与总椭球的概念与定义 4.掌握建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与布网形式 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 1.能够描述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2.能够描述铅垂线与大地水准面的概念与定义 3.能够描述参考椭球与总椭球的概念与定义 4.能够描述建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与布网形式
N
b
W
a a O
E
S
第1讲 绪论、误差分类、误差特性

E ( L) L E ( L) L
仅指偶 然误差
§ 1-2 偶然误差的统计性质
• 例1: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观测了358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每个三角 形内角之和应等于180度,但由于误差的影响往往不等于180度,计 算各内角和的真误差,并按误差区间的间隔0.2秒进行统计。
• 误差产生原因
测量仪器:水准尺分分划误差等 观测者:人的分辨力限制 外界条件:温度、湿度、气压、大气折光等
• 上述三方面因素是误差的主要来源,合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好
观测条件差
误差小
误差大
精度高
精度低
不管观测条件如何,测量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 1-1观测误差与测量平差的任务
• 误差的分类
随堂练习1
• 题1:在水准测量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 别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 (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
系统误差
当 i 角为正值时,观测值大,符号为" "
当 i 角为负值时,观测值小,符号为" "
•
(2)仪器下沉
系统误差, 观测值小,符号为 " "
• (3)读数不准确
测量平差:即测量数据调整。
依据某种最优化的准则,由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测量据, 求定未知量的最佳估量及精度的理论和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1观测误差与测量平差的任务
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
问题
18世纪末 多余未知参数的观测值集合 未知数的最佳估值
解决
1794年,C.F.GUASS,从概率统计角度,提出了最小二乘 1806年,A.M. Legendre,从代数角度,提出了最小二乘。《决定彗星轨道 的新方法》 1809年, C.F.GUASS,《天体运动的理论》
第一讲-绪论-美学

Richard Shusterman “Art and Social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 vol. 13 (2009)
美学的研究对象
1,关于美的学科
回答“美是什么”(美的本质问题)
2,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或感性学
鲍姆嘉通为代表
蔡仪 (1906—1992)
——《新美学》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高尔泰:主观派
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 美是自由的象征。
“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 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
“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 存在,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
《论美》
——
高尔泰 (1935—)
《寻找家园》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
Hegel (1770-1831)
美学的对象 我们的看法
象)
客观方面:美(审美对
审美关系 主观方面:美感
式):艺术
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
审美活动: 欣赏美、创造美
美学的学科定位
1、从关于美的科学的角度来讲,美学是同 研究真的狭义哲学(认识论、本体论)、 研究善的伦理学并列的广义哲学分支学科。
柏拉图(Plato):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 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 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 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 明自己的观点。
《大希庇阿斯篇》-- 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Socrates
P.K.
Hippias
S
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竖琴、汤罐
如‘卡力斯惕克’。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 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 术的美。因此,我们姑且用‘伊斯特惕克’这个 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
第一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 及构造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营造技术
■仰韶文化遗址多半为半 地穴式,但后期建筑已经 河南郑州大河村多室型房屋遗址 ,此建筑表 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 明地面建筑已从单间型向多间型演进,反映出 并且已有分割成几间房间 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 的建筑。
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 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是我国古代科学手工艺技术的巨 著,是集中国先秦物理知识在工艺技术上应用之大 成,可称为“百工之事”。它对后世的手工艺制作、 简单机械、度量衡、建筑等有很大的影响并起到了 很大的推动作用。
.
《 周 礼 考 工 记 》 中 的 王 城 图 解
3)、土坯出现,尺度适宜,错缝搭接;
4)、出现夯土的室内地面。
红山文化--辽河流域
真人头大小的女神 残头像面敷红彩, 眼嵌青色玉片
辽宁牛河梁祭祀遗址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
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 蛇的地区采 用过的一种居住方式。
1. 文献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5、重要实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 山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 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前堂后室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第六,环绕向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建筑布局原则及若干基本几何形体的 应用,已大量应用于或体现在聚落、祭坛和居住建筑之中。
传感器技术-第一讲-绪论

y
2.迟滞:传感器在正(输入 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中
yFS ⊿Hmax
输出输入曲线不重合称为迟滞。
迟滞特性如图所示,它一般是由
实验方法测得。迟滞误差一般以
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即
H 1/ 2H max / yFS 100 %
0
x
迟滞特性
式中△Hmax正反行程间输出的最大差值。迟滞误差的另一名称 叫回程误差。回程误差常用绝对误差表示。检测回程误差时, 可选择几个测试点。对应于每一输入信号,传感器正行程及反
分析传感器动态特性,必须建立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 数学模型为一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对线性系统动态特 性的研究,主要是分析数学模型的输入量x与输出量y之 间的关系,通过对微分方程求解,得出动态性能指标。 动态特性的传递函数在线性或线性化定常系统中是指初 始条件为0时,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 变换之比。
1.7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一、与测量条件有关的因素 测量的目的;被测试量的选择;测量范围;输入信号的幅值, 频带宽度;精度要求;测量所需要的时间。 二、与传感器有关的技术指标 精度;稳定度;响应特性;模拟量与数字量;输出幅值;对 被测物体产生的负载效应;校正周期;超标准过大的输入信号 保护。 三、与使用环境条件有关的因素 安装现场条件及情况;环境条件(湿度、温度、振动等) 信 号传输距离;所需现场提供的功率容量。 四、与购买和维修有关的因素 价格;零配件的储备;服务与维修制度,保修时间;交货日 期。
1.5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传感技术的发展分为两个方面:提高与改善传感器的技术 性能、寻找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及新功能等。
一、改善传感器的性能的技术途径 1.差动技术:差动技术是传感器中普遍采用的技术。它 的应用可显著地减小温度变化、电源波动、外界干扰等对传 感器精度的影响,抵消了共模误差,减小非线性误差等。不 少传感器由于采用了差动技术,还可使灵敏度增大。 2.平均技术:在传感器中普遍采用平均技术可产生平均 效应,其原理是利用若干个传感单元同时感受被测量,其输出 则是这些单元输出的平均值。 3.补偿与修正技术:针对传感器本身特性,针对传感器 的工作条件或外界环境补偿与修正,可以利用电子线路(硬件) 来解决,也可以采用微型计算机通过软件来实现。 4.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请分别列出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电泳分析和分离的技术,并说明这 些技术与蛋白质和核酸的性质的关系。
四、 请比较植物和动物基因工程的异同,并在你所熟悉的生物(植物或 动物)的范围内探讨基因工程的前沿和瓶颈问题。
五、 获得一个功能未知的基因克隆后,怎样才能阐明该基因的功能?请 你根据自己熟悉的某种真核生物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二 简答题 (1)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RNA聚合酶在完成转录后是否还会重新结合上先前 转录后解聚同一SIGMA亚基? (2)在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和非融合蛋白各有什么优缺点? (3)请简单说明ex vivo和in vivo 基因治疗之间的不同点?
(4)请简单说明数量感测是怎么会事? 三 问答题
(1)Bt毒蛋白可用来杀害虫,但该类蛋白的种类很多,杀虫谱也不同据你所 知,人们普遍采用什么办法来扩大杀虫的范围?针对害虫产生抗性的问题, 人们采用什么措施? (2)你已获得一套制作基因芯片及研究分析的仪器,你觉得在肿瘤分子生物学 或植物抗旱等方面如何工作? (3)目前植物分子遗传学中确定某一基因功能的办法有哪几个?各有什么优缺 点? 四 附加题 (1)对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据你所知,现在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方法? (2)对于植物的转录因子方面的研究,你知道些什么?
第一章绪论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要求
熟知核酸的基本生物化学特性; 熟知生物信息的储存与表达过程; 掌握DNA、RNA和蛋白质的基本代谢过程,特别是基 因的一般结构与生物功能,基因活性的修饰与调节; 掌握分子克隆与DNA重组的基本技术与原理,了解现 代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基因治疗与基因组学的 新成果,新进展。
• 1987年,McClintock由于在50年代提出并发现 了可移动遗传因子(jumping gene或称mobile element)而获得Nobel奖。
第1讲绪论
精品
历年考研课程
• 中国科学院各相关研究所:生命科学、农 业科 学和医药科学大部分专业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和医药科学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等 • 南开大学:部分生命科学 • 复旦大学:几乎所有涉及生命科学的领域 •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
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
分子生物学教学核心
考研试题选(1)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所分子生物学2000年 (一、二、三题为必答题, 五和六可任选一题)
一、 请解释下列名词,并写出它们的英文术词: 1 基因家族 2 持家基因 3 同形异位盒 4 基因沉默 5 功能基因组学 6 信号肽 7 信号传递 8 细胞编程性死亡
二、 限制性内切酶是如何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可分成几类?如何使用 限制内切酶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二版(2002)或第三版(2009)
Benjamin Lewin --Genes VII Brown --Genomes (1999) Lehninger:Principles of Biochem. (2000)
1.1现代分子生物学史中的主要里程碑
(11)在细菌lac和Trp操纵子上,为什么阻遏蛋白编码的基因不一定要和结构基因连在一起? (12)假设大肠杆菌中cAMP环化酶基因突变,其乳糖操纵子基因调控会有什么影响? (13)有什么实验证据真核启动子和增强子之间功能的相似性? (14)在T4噬菌体的生活史中dctpase作用是什么? (15)蛋白质磷酸化如何改变酶的活性? (16)为什么人们怀疑甲基化对基因失活的意义重大? (17)生产限制性内切酶的细菌如何保护自己的DNA不被降解? (18)IgG各亚基之间由什么键连接? (19)动物转基因为什么要使用胚胎干细胞? (20)RFLP的中英文名?
六、 在真核生物基因的DNA序列中,哪些部分的核苷酸序列的变异会影 响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为什么?
考研试题选(2)
北大2002年分子生物学试题
一 综合概念题(20个,每题3分) (1)在混合实验中为什么使用P32和S35而不使用其他放射性同位素? (2)为什么RNA分子的稳定性不如DNA分子? (3)DNA聚合酶Ι和DNA聚合酶Щ在功能上的至少三个不同点? (4)在大肠杆菌的复制过程中,如果gyrase活性突然全部丧失,会不会导致突然停止? (5)RNA聚合酶没有校正功能而DNA聚合酶有,这种功能对DNA聚合有什么重要意义? (6)请提出一种测量新合成的RNA分子其寿命的方法? (7)请简述多顺反子mRNA优缺点各两条? (8)为什么真核生物中转录与翻译无法偶联? (9)对于一个蛋白质而言,什么类型的AA变化不太可能使该蛋白质功能受到影响? (10)何时会发生“姊妹链互换”(sister-strand exchange)
• 1959年,美国科学家Uchoa第一次合成了核糖核 酸,实现了将基因内的遗传信息通过RNA翻译成 蛋白质的过程。
• 同年,Kornberg实现了试管内细菌细胞中DNA 的复制。
• 1962年,Watson和Crick因为在1953年提出 DNA的反向平行双螺旋模型而与Wilkins共获 Noble生理医学奖,后者通过X射线衍射证实了 Watson-Crick模型。
• 1965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并证 实了操纵子(operon)作为调节细菌细胞代谢的 分子机制.他们还推测存在一种与DNA序列相互 补、能将它所编码的遗传信息带到蛋白质合成场 所并翻译产生蛋白质的mRNA(信使核糖核 酸).1972年,Paul Berg(美)第一次进行了 DNA重组.1977年,Sanger和Gilbert(英)第一产生了理性认识,而Morgan的基因学 说则进一步将“性状”与“基因”相耦联, 成为分子遗传学的奠基石。
• 1910年,德国科学家Kossel第一个分离了 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 1953年,Watson和Crick所提出的脱氧核 糖酸双螺旋模型,为充分揭示遗传信息的 传递规律铺平了道路。
四、 请比较植物和动物基因工程的异同,并在你所熟悉的生物(植物或 动物)的范围内探讨基因工程的前沿和瓶颈问题。
五、 获得一个功能未知的基因克隆后,怎样才能阐明该基因的功能?请 你根据自己熟悉的某种真核生物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二 简答题 (1)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RNA聚合酶在完成转录后是否还会重新结合上先前 转录后解聚同一SIGMA亚基? (2)在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和非融合蛋白各有什么优缺点? (3)请简单说明ex vivo和in vivo 基因治疗之间的不同点?
(4)请简单说明数量感测是怎么会事? 三 问答题
(1)Bt毒蛋白可用来杀害虫,但该类蛋白的种类很多,杀虫谱也不同据你所 知,人们普遍采用什么办法来扩大杀虫的范围?针对害虫产生抗性的问题, 人们采用什么措施? (2)你已获得一套制作基因芯片及研究分析的仪器,你觉得在肿瘤分子生物学 或植物抗旱等方面如何工作? (3)目前植物分子遗传学中确定某一基因功能的办法有哪几个?各有什么优缺 点? 四 附加题 (1)对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据你所知,现在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方法? (2)对于植物的转录因子方面的研究,你知道些什么?
第一章绪论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要求
熟知核酸的基本生物化学特性; 熟知生物信息的储存与表达过程; 掌握DNA、RNA和蛋白质的基本代谢过程,特别是基 因的一般结构与生物功能,基因活性的修饰与调节; 掌握分子克隆与DNA重组的基本技术与原理,了解现 代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基因治疗与基因组学的 新成果,新进展。
• 1987年,McClintock由于在50年代提出并发现 了可移动遗传因子(jumping gene或称mobile element)而获得Nobel奖。
第1讲绪论
精品
历年考研课程
• 中国科学院各相关研究所:生命科学、农 业科 学和医药科学大部分专业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和医药科学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等 • 南开大学:部分生命科学 • 复旦大学:几乎所有涉及生命科学的领域 •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
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
分子生物学教学核心
考研试题选(1)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所分子生物学2000年 (一、二、三题为必答题, 五和六可任选一题)
一、 请解释下列名词,并写出它们的英文术词: 1 基因家族 2 持家基因 3 同形异位盒 4 基因沉默 5 功能基因组学 6 信号肽 7 信号传递 8 细胞编程性死亡
二、 限制性内切酶是如何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可分成几类?如何使用 限制内切酶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二版(2002)或第三版(2009)
Benjamin Lewin --Genes VII Brown --Genomes (1999) Lehninger:Principles of Biochem. (2000)
1.1现代分子生物学史中的主要里程碑
(11)在细菌lac和Trp操纵子上,为什么阻遏蛋白编码的基因不一定要和结构基因连在一起? (12)假设大肠杆菌中cAMP环化酶基因突变,其乳糖操纵子基因调控会有什么影响? (13)有什么实验证据真核启动子和增强子之间功能的相似性? (14)在T4噬菌体的生活史中dctpase作用是什么? (15)蛋白质磷酸化如何改变酶的活性? (16)为什么人们怀疑甲基化对基因失活的意义重大? (17)生产限制性内切酶的细菌如何保护自己的DNA不被降解? (18)IgG各亚基之间由什么键连接? (19)动物转基因为什么要使用胚胎干细胞? (20)RFLP的中英文名?
六、 在真核生物基因的DNA序列中,哪些部分的核苷酸序列的变异会影 响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为什么?
考研试题选(2)
北大2002年分子生物学试题
一 综合概念题(20个,每题3分) (1)在混合实验中为什么使用P32和S35而不使用其他放射性同位素? (2)为什么RNA分子的稳定性不如DNA分子? (3)DNA聚合酶Ι和DNA聚合酶Щ在功能上的至少三个不同点? (4)在大肠杆菌的复制过程中,如果gyrase活性突然全部丧失,会不会导致突然停止? (5)RNA聚合酶没有校正功能而DNA聚合酶有,这种功能对DNA聚合有什么重要意义? (6)请提出一种测量新合成的RNA分子其寿命的方法? (7)请简述多顺反子mRNA优缺点各两条? (8)为什么真核生物中转录与翻译无法偶联? (9)对于一个蛋白质而言,什么类型的AA变化不太可能使该蛋白质功能受到影响? (10)何时会发生“姊妹链互换”(sister-strand exchange)
• 1959年,美国科学家Uchoa第一次合成了核糖核 酸,实现了将基因内的遗传信息通过RNA翻译成 蛋白质的过程。
• 同年,Kornberg实现了试管内细菌细胞中DNA 的复制。
• 1962年,Watson和Crick因为在1953年提出 DNA的反向平行双螺旋模型而与Wilkins共获 Noble生理医学奖,后者通过X射线衍射证实了 Watson-Crick模型。
• 1965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并证 实了操纵子(operon)作为调节细菌细胞代谢的 分子机制.他们还推测存在一种与DNA序列相互 补、能将它所编码的遗传信息带到蛋白质合成场 所并翻译产生蛋白质的mRNA(信使核糖核 酸).1972年,Paul Berg(美)第一次进行了 DNA重组.1977年,Sanger和Gilbert(英)第一产生了理性认识,而Morgan的基因学 说则进一步将“性状”与“基因”相耦联, 成为分子遗传学的奠基石。
• 1910年,德国科学家Kossel第一个分离了 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 1953年,Watson和Crick所提出的脱氧核 糖酸双螺旋模型,为充分揭示遗传信息的 传递规律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