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绪论
昆虫的研究法第1讲绪论
家畜的体内寄生虫:马胃蝇幼虫、牛瘤蝇幼虫、眼 蝇、鼻蝇。
昆虫传播人畜的传染病,有资料统计人的传染病的 2/3以昆虫为媒介。
Ⅲ. 昆虫与人
二. 昆虫对人的有益方面 1. 昆虫为人类生产大量工业原料。蚕丝、白蜡、五倍
子、紫胶、洋红(从胭脂虫中提取的染料) 2.蜂蜜、蜂胶、蜂蜡等蜂产品。 3.蜂、蝇、蛾、蝶为植物授粉,使人类受益巨大。 4.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为人类防治害虫功勋卓著。 5.腐食性、尸食性昆虫是地球上最大的“清洁工”,
单眼; 胸部是运动中心,有2对翅、3对足; 腹部是生殖中心,包含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 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的内部外部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而生长发育完成。 身体分为头胸腹,二对翅膀三对足, 头顶一对触角须,变化一生种类富。
Ⅰ.什么动物是昆虫
三.昆虫与节肢动物门中其它主要纲动物的比较
1.珠形纲(Arachnoidea):
一.节肢动物:
体躯分节,身体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有些 体节上有成对的附肢;
体表为含几丁质的外骨骼; 体腔即血腔,心脏在消化道背面; 神经系统——头部的脑和在消化道腹面的
由成对神经节组成的神经索组成。
Ⅰ.什么动物是昆虫
二.昆虫:
具有节肢动物的共有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征。
身体由头、胸、腹三体段组成。 头部是感觉、取食中心,有口器、1对触角、复眼、
北美君主斑蝶一次迁徙4000千米,由加拿大至墨西可越冬。 飞蝗轻而易举一次飞行160千米。 粘虫迁飞每次可不着陆飞行7~8小时,时速20~24千米。 昆虫迁飞大多借风力和气流。 昆虫飞行是以翅的振动为驱动。蝗虫18次/秒,苍蝇1.47百万
第1讲(绪论)
第一讲
W1
W2
F0=5000kg/h 蒸发器1 F1
x0=0.12
x1
蒸发器2
F2 x2=0.3
为求蒸发器1送出的 溶液浓度怎么办?
对盐作物料衡算:
对总物料作衡算: 解得:
F0 x0 F1x1
F0 W1 F1
F0=5000, x0=0.12,W1=0.3 两个方程, 两个未知
第二讲
本章小结
1.了解化工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单元操作的分类。 2. 熟练掌握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方法。 3. 熟练掌握单位换算方法。
重点: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 作业:P9:4
东北石油大学
化工原理
衡算的步骤: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衡算的范围
衡算的对象
整个生产过程或其中的一部分
某一设备 系统中的所有物料
原则:包括未知数 已知量最多
某一个组分
Company Logo
第一讲
画流程示意图
确定衡算范围
确定衡算基准
列衡算式
例:在两个蒸发器中,每小时将5000kg的无机盐水溶液从12 %(质量%)浓缩到30%。第二蒸发器比第一蒸发器多蒸出 5%的水分。试求:
化工原理来源于实践,又面向实践,应用于实践; 是化工技术工作者的看家本领。
为什么要学 ?
第一讲
§1.1 化工过程
例:聚氯乙烯塑料的生产过程
乙炔
吸收 提纯
氯化氢 提纯
加成反应 反应器
单体合成
聚合反应 聚合釜
单体精制 聚合
脱水
传热 传质
干燥
反应热 传热
第1讲(绪论)
二、中考化学考什么
1.中考化学命题的基本思路: 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
2.近年化学中考主要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化学 计算)
近年化学中考的考查方向:
1、注重对化学核心概念的考查,重点考查身边的化 学物质; 2、注重考查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考查同 学们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在 实际情景中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注重考查同学们的信息处理、分析和加工能力;
我国人民的贡献
1、公元前1700年(商代)开始冶炼青铜 2、春秋战国时期懂得冶铁炼钢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化学有关 (火药、造纸术)
蜡 染 屏 风 酿 酒 拓 片 彩 陶 盆
青铜剑
(三)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 从20世纪下半叶起,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 发现新元素,而是合成新分子。在本世纪人们已 不满足于合成新分子,而是把分子扩展组装成分 子材料、分子器件、分子机器,例如分子开关、 分子磁体、分子电路,分子计算机等。
(三)教材在整体设计上,内容呈现顺序由浅 入深阶梯式上升,难点相对弱化且合理分散。教材 编写认真研究了同学们的心理,利用一些可视性强 的材料、插图和实验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以降解难 点,突出重点。新教材中插图很多,如每一单元首 页都有一幅彩图,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但也有 一些插图给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水污染、空 气污染等;还有些插图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些抽象的 反应过程或微粒的运动,如上册“过氧化氢分解” 示意图、“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钠与氯气反应 形成氯化钠”、“干冰升华”等等。
第一讲:揭开初三化学
的神迷面纱
一、化学教材的特征 (一)人教版初三化学,分上下两册,共12单 元,单元内与单元间都彼此融合,相互关联。科 学探究精神贯穿其中,全书图文并茂,创设了多 种学习情景,许多素材取自日常生活,通过学习 相信能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体会 到化学是门应用学科。 比如:为什么火炉用扇子越扇会越旺,而蜡烛用 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晚上,在煤炉上放一壶水真的就可以防止煤气 中毒吗?
第1讲(绪论)
五、控制测量的研究内容
研究建立和维护高精度水平的国家和工程水平控制网和 高程控制网的技术和方法 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密仪器使用方法 研究地球表面测量成果向椭球及平面的数学投影变换及 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 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 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 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北极 P
P
自转轴 赤道
自转轴 赤道
南极 P1
陆地
海 洋
洋 海
P1
铅垂线
线 铅垂
铅垂 线
3.参考椭球 3.参考椭球 大地体: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 。
经过长期测量实践表明,大地体与一个以椭圆的短轴为旋转轴的 旋转椭球的形状十分近似,所以测绘工作便取大小与大地体很接近的 旋转椭球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成为参考椭球。
1.1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 在一定测量区域内,按任务所要求的精度等级, 在一定测量区域内,按任务所要求的精度等级,布设 控制点,构建控制网,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控制点,构建控制网,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这 一测量工作过程称为控制测量。 一测量工作过程称为控制测量。 案例: 案例:某公路施工控制测量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2.掌握铅垂线与大地水准面的概念 3.了解参考椭球与总椭球的概念与定义 4.掌握建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与布网形式 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 1.能够描述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2.能够描述铅垂线与大地水准面的概念与定义 3.能够描述参考椭球与总椭球的概念与定义 4.能够描述建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与布网形式
N
b
W
a a O
E
S
第1讲 绪论、误差分类、误差特性
E ( L) L E ( L) L
仅指偶 然误差
§ 1-2 偶然误差的统计性质
• 例1: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观测了358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每个三角 形内角之和应等于180度,但由于误差的影响往往不等于180度,计 算各内角和的真误差,并按误差区间的间隔0.2秒进行统计。
• 误差产生原因
测量仪器:水准尺分分划误差等 观测者:人的分辨力限制 外界条件:温度、湿度、气压、大气折光等
• 上述三方面因素是误差的主要来源,合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好
观测条件差
误差小
误差大
精度高
精度低
不管观测条件如何,测量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 1-1观测误差与测量平差的任务
• 误差的分类
随堂练习1
• 题1:在水准测量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 别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 (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
系统误差
当 i 角为正值时,观测值大,符号为" "
当 i 角为负值时,观测值小,符号为" "
•
(2)仪器下沉
系统误差, 观测值小,符号为 " "
• (3)读数不准确
测量平差:即测量数据调整。
依据某种最优化的准则,由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测量据, 求定未知量的最佳估量及精度的理论和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1观测误差与测量平差的任务
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
问题
18世纪末 多余未知参数的观测值集合 未知数的最佳估值
解决
1794年,C.F.GUASS,从概率统计角度,提出了最小二乘 1806年,A.M. Legendre,从代数角度,提出了最小二乘。《决定彗星轨道 的新方法》 1809年, C.F.GUASS,《天体运动的理论》
第一讲-绪论-美学
Richard Shusterman “Art and Social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 vol. 13 (2009)
美学的研究对象
1,关于美的学科
回答“美是什么”(美的本质问题)
2,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或感性学
鲍姆嘉通为代表
蔡仪 (1906—1992)
——《新美学》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高尔泰:主观派
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 美是自由的象征。
“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 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
“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 存在,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
《论美》
——
高尔泰 (1935—)
《寻找家园》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
Hegel (1770-1831)
美学的对象 我们的看法
象)
客观方面:美(审美对
审美关系 主观方面:美感
式):艺术
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
审美活动: 欣赏美、创造美
美学的学科定位
1、从关于美的科学的角度来讲,美学是同 研究真的狭义哲学(认识论、本体论)、 研究善的伦理学并列的广义哲学分支学科。
柏拉图(Plato):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 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 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 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 明自己的观点。
《大希庇阿斯篇》-- 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Socrates
P.K.
Hippias
S
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竖琴、汤罐
如‘卡力斯惕克’。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 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 术的美。因此,我们姑且用‘伊斯特惕克’这个 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
第一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 及构造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营造技术
■仰韶文化遗址多半为半 地穴式,但后期建筑已经 河南郑州大河村多室型房屋遗址 ,此建筑表 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 明地面建筑已从单间型向多间型演进,反映出 并且已有分割成几间房间 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 的建筑。
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 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是我国古代科学手工艺技术的巨 著,是集中国先秦物理知识在工艺技术上应用之大 成,可称为“百工之事”。它对后世的手工艺制作、 简单机械、度量衡、建筑等有很大的影响并起到了 很大的推动作用。
.
《 周 礼 考 工 记 》 中 的 王 城 图 解
3)、土坯出现,尺度适宜,错缝搭接;
4)、出现夯土的室内地面。
红山文化--辽河流域
真人头大小的女神 残头像面敷红彩, 眼嵌青色玉片
辽宁牛河梁祭祀遗址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巢居
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 蛇的地区采 用过的一种居住方式。
1. 文献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5、重要实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 山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 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前堂后室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第六,环绕向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建筑布局原则及若干基本几何形体的 应用,已大量应用于或体现在聚落、祭坛和居住建筑之中。
传感器技术-第一讲-绪论
y
2.迟滞:传感器在正(输入 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中
yFS ⊿Hmax
输出输入曲线不重合称为迟滞。
迟滞特性如图所示,它一般是由
实验方法测得。迟滞误差一般以
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即
H 1/ 2H max / yFS 100 %
0
x
迟滞特性
式中△Hmax正反行程间输出的最大差值。迟滞误差的另一名称 叫回程误差。回程误差常用绝对误差表示。检测回程误差时, 可选择几个测试点。对应于每一输入信号,传感器正行程及反
分析传感器动态特性,必须建立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 数学模型为一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对线性系统动态特 性的研究,主要是分析数学模型的输入量x与输出量y之 间的关系,通过对微分方程求解,得出动态性能指标。 动态特性的传递函数在线性或线性化定常系统中是指初 始条件为0时,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 变换之比。
1.7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一、与测量条件有关的因素 测量的目的;被测试量的选择;测量范围;输入信号的幅值, 频带宽度;精度要求;测量所需要的时间。 二、与传感器有关的技术指标 精度;稳定度;响应特性;模拟量与数字量;输出幅值;对 被测物体产生的负载效应;校正周期;超标准过大的输入信号 保护。 三、与使用环境条件有关的因素 安装现场条件及情况;环境条件(湿度、温度、振动等) 信 号传输距离;所需现场提供的功率容量。 四、与购买和维修有关的因素 价格;零配件的储备;服务与维修制度,保修时间;交货日 期。
1.5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传感技术的发展分为两个方面:提高与改善传感器的技术 性能、寻找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及新功能等。
一、改善传感器的性能的技术途径 1.差动技术:差动技术是传感器中普遍采用的技术。它 的应用可显著地减小温度变化、电源波动、外界干扰等对传 感器精度的影响,抵消了共模误差,减小非线性误差等。不 少传感器由于采用了差动技术,还可使灵敏度增大。 2.平均技术:在传感器中普遍采用平均技术可产生平均 效应,其原理是利用若干个传感单元同时感受被测量,其输出 则是这些单元输出的平均值。 3.补偿与修正技术:针对传感器本身特性,针对传感器 的工作条件或外界环境补偿与修正,可以利用电子线路(硬件) 来解决,也可以采用微型计算机通过软件来实现。 4.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
中医基础第一讲:绪论(正式)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 又称“方书之祖”。
它确立了六经辨证的纲领及包括理法 方药在内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扁鹊
扁鹊,姓秦,名越人。 战国时期齐国卢邑(今 山东长清县)人,也有 记载为勃海郡鄚(今河 北任丘鄚州镇)人。被 誉为能“起死回生”的 医家,他的医术被认为 是当时的最高水平。尊 称为“中国医学之祖”。
中医学发展简史
1、基础医学 隋代: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金元四大家: 两晋: 王叔和《脉经》 刘河涧: “寒凉学派” 宋代: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张子和: “攻下学派” 金元: 金元四大家 李东垣: “补土学派” 明代: 赵献可、张介宾提出命门学说 朱丹溪: “养阴学派” 清代: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
他曾通过诊脉, 断定昏迷五日的赵简子“非死症”, 两天后赵”
华佗
华佗,字元 化,沛国谯(今安 徽亳县)人,大约 生于公元2世纪初 叶,卒于建安十三 年(公元208年) 以前。东汉杰出的 医学家。精通内、 外、妇、儿、五官、 针灸各科。
华佗医术精湛,技艺高超, 尤其是在外科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他发明的“麻沸散” 。
该书根据药物性能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药 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
无毒,多属补养类药物,多服久服不伤人。 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药 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 无毒有毒,多属补养而兼有攻治疾病的作用的药物, 斟酌其宜。欲过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 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 多毒,属除寒热、破积聚等攻治疾病的药物居多, 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与西方麻醉剂相比(美国人莫尔顿用乙醚进行麻醉是 在1848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领先了一千六、七百年。
第1讲(绪论)
[(C2H5)2OH]+[FeCl4]的亲溶剂(疏水)势能驱使Fe3+进入乙醚相;
亲溶剂势能远大于浓度差化学势,所以,Fe3+进入乙醚相
1.3 分离过程的本质
结论:
分离有时是自发过程、混合有时也不能自发进行;
总自由能决定体系是趋向分离、还是趋向混合,即: G总=势能项+熵项=µ i+RT lnai 均相体系中只存在浓度差 自发混合。 非均相体系中除浓度差外,还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势能) 各组分趋向于分配在低势能相。(自由能降低)
3. 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利用标准参考物质(标准样品)、合成样品、分析过的样品、标 准加入法
1.5 分离方法的评价
富集倍数
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的回收率/基体回收率
对富集倍数的要求—视样品中组分的最初含量
和所用检测技术灵敏度的高低而定。
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方法无需富集;通常
富集100-1000倍即可。
1. 2. 3. 4.
分离富集技术的特点
分离对象种类繁多(所有天然和合成物质) 分离目的各不相同(检测、制备、定性定量) 分离规模差别很大(g级吨级) 分离技术形形色色(过滤、萃取、离心)
5. 应用领域极为广泛(生物医药、石油、化工)
1.1 分离科学及其研究内容
分离科学的研究内容
分离过程的共同规律
1.2 分离科学的意义
第一讲 绪论、马恩刑诉观(2022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三节 刑事审判权的独立行使
一、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
马克思、恩格斯赞成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赞同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马克 思对法官和书报检查官所作的比较,清楚地阐释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不同。书报 检查官行使的是行政权力,而法官行使的是司法权力,这两种权力在行使的方式 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方面完全不同。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五节 刑事诉讼的程序公正要求
三、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诉讼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既然程序已经法定, 就应当严格遵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刑事诉讼应 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他们 对于资产阶级国家的宪兵、警察、检察官和法官在 刑事诉讼中的程序违法行为进行揭露和谴责上。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一节 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的关系
一、程序法与实体法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马克思对此正确地作了回答,深刻 地揭示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本质 上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实体法是内容,而程序法则是表达内容的形式。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狭义
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刑事诉讼法典
广义
一切与刑事诉讼有关的法律规范
刑事诉 讼 法 学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二)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正式)
刑事诉讼法典 宪法性法律渊源及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刑事诉讼法与关联法律法规 刑事诉讼法的法律解释 国际公约、条约与准则
1
清末改制、 立法
2
北洋政府 时期
二、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
(一)清末的刑事诉讼立法活动 (二)北洋政府时期刑事诉讼制度的沿革 (三)国民党政府时期刑事诉讼制度的沿革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刑事诉讼制度的沿革
自然辩证法第1讲绪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案第1讲绪论内容提要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人——科学技术——自然界二、基本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学科性质:哲学门类,交叉科学性质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背景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第三节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这个名称来自恩格斯的一本著作(手稿)——《自然辩证法》(Dialectik der Natur),其本意为“自然界的辩证法”,即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辩证发展的一般规律。
研究对象:人—科学技术—自然界二、基本内容:“两观一论”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相对应,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基本内容也分为三个主要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以一定的经验、知识为依据,经哲学抽象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方式、演化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方面作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规律”,必须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中加以阐发。
自然观的发展,既受到一定时期的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自然观的丰富和深化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材料,为自然观的新范畴、新观点的提出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就是对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技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对各门科学技术的一般研究方法作出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
它主要研究科学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和方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方法论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等问题。
第 1 讲 绪论、学术论文概述
第 1 讲绪论、学术论文概述一、绪论1.课程目的开设原因:(1)科研能力培养的需要;(2)往届毕业论文写作中暴露出的众多问题需要提前解决。
目标:(1)近期目的——为毕业论文打好基础;(2)长远目的:为培养科研能力打好基础。
2.课程内容及教法以毕业论文写作为主,因为一般科研论文只不过更专更深一些,文字篇幅更精炼一些。
因此讲授将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为主。
主要目标不是训练文字能力,而是了解学术论文写作过程及写作方法,亦即“科研方法”。
具体将逐一介绍以下主要内容:毕业论文概述、选题、准备资料、立意(确定中心或主论点)、毕业论文基本结构(含摘要、引用标注规范等)、谋篇布局(拟定提纲)、撰写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完善、答辩等。
3.学习要点及注意事项认真学习并严格按照要求的步骤和时限去做,将本课程的学习与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即本课程所要求的工作任务,允许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相关成果;考核方式拟定为完成自己的符合正式要求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因此,选题及资料搜集准备期间应积极主动与相关指导教师商讨。
文学方面的选题,可以联系黄新、白锡汉邓老师,英语教学方面的选题可以联系姜宗彦、于秀娟、高芳卉等老师,英语语言与文化方面的选题可以联系康建荣、王晓红、耿超等老师,翻译方面的选题可以联系邹先道、袁毅、陆娟等老师。
注意:最终完成的开题报告是否还需要修正才能作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须以最终指定的指导教师的意见为准。
建议:鉴于大家马上要下去实习,因此最好能在辖区前的这两周内,基本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以便利用实习期间的便利搜集、准备资料、数据,尤其是选题为英语教学方面的同学。
为此,本课程第1、2两周的内容,也将为“毕业论文概述、选题、资料准备”,其余在实习结束、同学们返校后,从第11周起逐一讲授。
二、毕业论文概述1.概念毕业论文是高校毕业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和研究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
第一讲 《学校管理学》绪论
2、行为科学理论:西蒙等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研究人、组织的行为动机 研究人、 行为科学 研究人
行为科学理论 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是指用心理学、社会学、 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 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人 的行为动机和发展变化的规律,目的在于调动人的积 极性,推动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研究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创造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法约尔 )
• 提出管理过程的五大环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提出管理过程的五大环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控制。 控制。 • 计划:指出要达到的结果、遵循的路线、通过的阶段和 计划:指出要达到的结果、遵循的路线、 使用的手段。 使用的手段。 • 组织:包括组织机构和组织活动,组织是管理活动中最 组织:包括组织机构和组织活动, 关键的环节。 关键的环节。 • 指挥:有力领导。 指挥:有力领导。 • 协调:动态的优化配置资源。 协调:动态的优化配置资源。 • 控制:调节、再决策。 控制:调节、再决策。
• 1、人际关系理论 、 • 梅奥,霍桑实验,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有社 会需求:人际友谊、归属、安全、尊重等;强调通过提高对 职工满意度来提高效率;非正式组织影响很大; • 强调员工的动机、工作满意度、非正式组织对提高劳动生产 率的价值。在“人”与“组织”之间,古典管理理论重视组 织,而人际关系理论强调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中的人 际关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4、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的作用 、
• 学校需要什么:效率、效益;科学还是 人本? • 私立学校的生命力在哪?——效率 ——效率 • 片面追求升学率反映什么问题?——过 过 于追求效率 • 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 • 于是人们把科学管理理论引入学校管理 之中。
工业设计第一讲 绪论
世界最早的电动洗衣机
新一代环保概念坚果洗衣机
7
苹果公司 ipodclassic
• 视觉美学与矫饰
手工业生产时代的造物设计,主要是通过描摹自然 形态的纹样来对物品的外形作装饰性处理,这往往 掩盖了产品自身固有的材质、线性和色彩诸方面的 美。 这种传统延续至今,即演变成现代产品设计上常见 的 “矫饰”,它用来形容审美趣味贫乏、以矫揉造 作来掩饰的产品。 矫饰源于工业革命时代,这一阶段的早期,用机器 批量制造的产品,从陶瓷装饰品到图画图片的各种 室内陈设,开始进入比较底层的和新兴中产阶级的 房间。然而,人们所受的视觉美学熏陶越少,似乎 就越喜欢繁复而不喜欢单纯,这种喜好往往导致居 室或陈设在视觉上杂乱无章、繁复不堪。 人类对于装饰的欲望永远存在,因而也不可能彻底 根除矫饰现象。矫饰如同视觉艺术一样,可以是好 的或差的、受人喜爱的或令人厌恶的。必须审视矫 饰的性质,巧妙合理地利用矫饰,带着批判和分析 的眼光汲取它好的一面。从市场学来看,矫饰也许 有助于促销产品,满足消费。
14
哥特式建筑
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机器生产、劳动分工和 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促成了社会和文化的 重大变化,这些对于此后的工业设计有着 深刻影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 争日益激烈,制造商们一方面大量引进机 器生产,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另一 方面又把设计作为迎合消费者趣味而得以 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但制造商们并没有 对新的制造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重新 思考,他们并不理解,机器实际上已经将 一个全新的概念引入了设计问题。他们坚 信产品的艺术性是某种可以从市场上买到, 并运用到工业上去的东西,即把装饰与设 计等同起来,而不是将艺术与技术紧密结 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参教材P5
第一讲 绪论、第一章
中国最早的茶马互市
中俄互市贸易旅游区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会盟是指民族政权双方通过缔结合约的 方式来解决民族矛盾,处理民族关系。 会盟——对盟约双方的经济都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以社会成员的身份相互交往,发生各 种关系,这些都不属于民族关系。只有为我们以民族成员 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交往和联系的关系才属 于民族关系。 在私有制社会中,历代统治者实质上都是实行民族剥削和 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间均无真正的平等可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废除了各民族内部原 有的私有制度与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制度,从根本上消灭 了产生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胡锦涛同志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 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 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范畴,是指 各民族之间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思想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及其表现。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 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见在经济上是依存和 互补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可以概括为战争与和 平的两种形态。 战争是私有制下结局民族矛盾的重要方式之 一,但战争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利于民族的发展, 最终遭受灾难的还是各民族人民,因此,通过和 平方式来解决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就成为 历史上各族人民经过选择而经常采取的处理民族 关系的一种主要方式。
绪论
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 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
从内容上看
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 的某一方面而作出的具体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请比较植物和动物基因工程的异同,并在你所熟悉的生物(植物或 动物)的范围内探讨基因工程的前沿和瓶颈问题。
五、 获得一个功能未知的基因克隆后,怎样才能阐明该基因的功能?请 你根据自己熟悉的某种真核生物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二 简答题 (1)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RNA聚合酶在完成转录后是否还会重新结合上先前 转录后解聚同一SIGMA亚基? (2)在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和非融合蛋白各有什么优缺点? (3)请简单说明ex vivo和in vivo 基因治疗之间的不同点?
(4)请简单说明数量感测是怎么会事? 三 问答题
(1)Bt毒蛋白可用来杀害虫,但该类蛋白的种类很多,杀虫谱也不同据你所 知,人们普遍采用什么办法来扩大杀虫的范围?针对害虫产生抗性的问题, 人们采用什么措施? (2)你已获得一套制作基因芯片及研究分析的仪器,你觉得在肿瘤分子生物学 或植物抗旱等方面如何工作? (3)目前植物分子遗传学中确定某一基因功能的办法有哪几个?各有什么优缺 点? 四 附加题 (1)对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据你所知,现在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方法? (2)对于植物的转录因子方面的研究,你知道些什么?
第一章绪论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要求
熟知核酸的基本生物化学特性; 熟知生物信息的储存与表达过程; 掌握DNA、RNA和蛋白质的基本代谢过程,特别是基 因的一般结构与生物功能,基因活性的修饰与调节; 掌握分子克隆与DNA重组的基本技术与原理,了解现 代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基因治疗与基因组学的 新成果,新进展。
• 1987年,McClintock由于在50年代提出并发现 了可移动遗传因子(jumping gene或称mobile element)而获得Nobel奖。
第1讲绪论
精品
历年考研课程
• 中国科学院各相关研究所:生命科学、农 业科 学和医药科学大部分专业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和医药科学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等 • 南开大学:部分生命科学 • 复旦大学:几乎所有涉及生命科学的领域 •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
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
分子生物学教学核心
考研试题选(1)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所分子生物学2000年 (一、二、三题为必答题, 五和六可任选一题)
一、 请解释下列名词,并写出它们的英文术词: 1 基因家族 2 持家基因 3 同形异位盒 4 基因沉默 5 功能基因组学 6 信号肽 7 信号传递 8 细胞编程性死亡
二、 限制性内切酶是如何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可分成几类?如何使用 限制内切酶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二版(2002)或第三版(2009)
Benjamin Lewin --Genes VII Brown --Genomes (1999) Lehninger:Principles of Biochem. (2000)
1.1现代分子生物学史中的主要里程碑
(11)在细菌lac和Trp操纵子上,为什么阻遏蛋白编码的基因不一定要和结构基因连在一起? (12)假设大肠杆菌中cAMP环化酶基因突变,其乳糖操纵子基因调控会有什么影响? (13)有什么实验证据真核启动子和增强子之间功能的相似性? (14)在T4噬菌体的生活史中dctpase作用是什么? (15)蛋白质磷酸化如何改变酶的活性? (16)为什么人们怀疑甲基化对基因失活的意义重大? (17)生产限制性内切酶的细菌如何保护自己的DNA不被降解? (18)IgG各亚基之间由什么键连接? (19)动物转基因为什么要使用胚胎干细胞? (20)RFLP的中英文名?
六、 在真核生物基因的DNA序列中,哪些部分的核苷酸序列的变异会影 响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为什么?
考研试题选(2)
北大2002年分子生物学试题
一 综合概念题(20个,每题3分) (1)在混合实验中为什么使用P32和S35而不使用其他放射性同位素? (2)为什么RNA分子的稳定性不如DNA分子? (3)DNA聚合酶Ι和DNA聚合酶Щ在功能上的至少三个不同点? (4)在大肠杆菌的复制过程中,如果gyrase活性突然全部丧失,会不会导致突然停止? (5)RNA聚合酶没有校正功能而DNA聚合酶有,这种功能对DNA聚合有什么重要意义? (6)请提出一种测量新合成的RNA分子其寿命的方法? (7)请简述多顺反子mRNA优缺点各两条? (8)为什么真核生物中转录与翻译无法偶联? (9)对于一个蛋白质而言,什么类型的AA变化不太可能使该蛋白质功能受到影响? (10)何时会发生“姊妹链互换”(sister-strand exchange)
• 1959年,美国科学家Uchoa第一次合成了核糖核 酸,实现了将基因内的遗传信息通过RNA翻译成 蛋白质的过程。
• 同年,Kornberg实现了试管内细菌细胞中DNA 的复制。
• 1962年,Watson和Crick因为在1953年提出 DNA的反向平行双螺旋模型而与Wilkins共获 Noble生理医学奖,后者通过X射线衍射证实了 Watson-Crick模型。
• 1965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并证 实了操纵子(operon)作为调节细菌细胞代谢的 分子机制.他们还推测存在一种与DNA序列相互 补、能将它所编码的遗传信息带到蛋白质合成场 所并翻译产生蛋白质的mRNA(信使核糖核 酸).1972年,Paul Berg(美)第一次进行了 DNA重组.1977年,Sanger和Gilbert(英)第一产生了理性认识,而Morgan的基因学 说则进一步将“性状”与“基因”相耦联, 成为分子遗传学的奠基石。
• 1910年,德国科学家Kossel第一个分离了 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 1953年,Watson和Crick所提出的脱氧核 糖酸双螺旋模型,为充分揭示遗传信息的 传递规律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