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海南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海南回忆
徐智雄
昨天上午我很认真的翻看了旧日记本。
我是广州市第十中学一九六六届初中毕业生,六八年我们学校到海南岛上山下乡的同学有五十一人。于1968年11月17日离开广州,18号到海口,19号到达海南岛琼中县国营阳江农场,当天晚上就把我们分配到12队、16(枫柳)队、18(上墩)队。
我们学校12位同学,另加其他学校的7位同学,一共19人分到16(枫柳)队。
在我们到达前三天,已经有17位广州知青先于我们到达了生产队。到了1969年毕业季又来了15位广州知青,合计广州知青51人。
1969年前后来了两批潮汕知青50多人,16(枫柳)队的知青共有100多人。
当年16(枫柳)队有瓦房宿舍四栋,每栋房间八个(四大四小),每个房间一分为二,茅草房宿舍二栋,每栋五个房间,每个房间住四人,茅草房里的地是泥土地,床和桌都是用树丫插在地上,然后用放一横条,再铺上板就成了床和桌子。那时没有电,靠点煤油灯照明。我们广州知青基本上都是住在茅草房。
我们队里还有一栋又高又大瓦房倉库。还有一栋伙房、一栋学校、一栋托儿所、它们都是用树木、茅草、和泥建造的。还有围着连队周边而建的:许多老工人的茅草小伙房。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自1969年4月1日成立后,我们阳江农场属兵团6师7团,团长王金贺(现役军人),政委翟尚志(现役军人、359旅南泥湾劳动模范、全国战斗英雄、后调兵团6师任副政委)。我们枫柳队为7团16连,连长周成珊(先后调任琼中太平农场副场长、保亭XX农场场长、海南省扶贫办公室副主任),指导员沈榜赐(后调别任,接任指导员孔繁长)。
我们16连在1969年年底,先后被评为7团、6师、兵团和广州军区先进连队,连长周成珊还代表连队到广州参加广州军区积代会,是7团唯一一个被评为广州军区的先进连队。
我们在连队期间,早上六点敲钟起床,都到大伙房打早餐,七点半在操场集合上工地。
我们从事过开荒类的砍芭、砍大树、烧芭、清芭、赶牛拖拖木材、爆破、挖穴、挖环山行、给穴回表土等工作,经常参加开荒大会战,天没亮就上山,天黑了利用月亮光继续干到半夜。
我们也从事过种橡胶类的育种、芽接、移苗上山种植、林段管理、施肥、半夜起来割胶等工作。
我们也从事过生活类的养猪、放牛、种菜、种木薯、挖木薯、伙房、托儿所、小卖部、赶牛车运东西、跟汽车运大米等工作。
我们也曾参加过:参加抢险救灾的突击任务;半夜起来给苗圃地防寒、防台风;台风过后的抢救橡胶树;突发林段着火的灭火工作。
由于我们连队有一百多亩水稻田,所以我们也要从事犁田、耙田、育秧苗、拔秧苗、插秧、田间管理、除草、施肥、割稻、脱粒机脱粒、挑稻谷等工作。
我们其中还有许多知青,被挑选到教育战线任中、小学老师。用心去浇灌教育下一代。有的被培养成“赤脚医生”,在医疗卫生战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外,我们也注重了宣传、学习与文娱,每天早上钟响,争先上广播台读报广播,平时每天中午学习一个小时,还组织了连队文娱宣传队,到各连队、场部宣传表演,我们还到过松涛水库宣传表演。
我们平时的生活非常艰苦,工人每月40斤大米,老师每月30斤大米。我们的生活很清贫,大米是保证的,但肉和蔬菜都不保证。平常都是青菜萝卜干,遇上天气不好,只能是盐油水,只有到国家大节日,才会宰杀猪或牛,由大伙房煮好再分到个人。有时团部分到面粉给连队,还会蒸馒头吃,平时遇上所养的猪或牛病了,也会宰杀,有时遇上团部用汽车拉来冰鱼给各个连队,连夜都分配到个人,我们几个知青都会在一起连夜煮来吃,好好的补充营养。我们男知青40斤大米不够,平时到老工人小伙房开小灶,煮点木薯、地瓜以作补充。
我们刚到海南,说一年为见习期,每个月工资为22元(含地区补助百分
之十,下同),我们68年11月到的这批,一年零二个月后转正,一级工工资28.60元,按百分之二的标兵比例直接升为二级工工资31.90元。我们连队经
群众初步评议,领导最终审评,一个女知青龚道穗和我(徐智雄)被评为二级工工资。我俩在1969年的评先中,也被评为知青先进代表,并和连队其他老
同志代表一起参加了兵团6师7团第一次积代会。
在整个海南期间,知青们都能吃苦耐劳,认真学习,虚心接受教育,要求进步,不少加入了共青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少成为橡胶技术骨干,成为教育战线的骨干,有的被提干成为连队干部。
(我调18团待后再续)
写于2020.05.09
下图是6师7团12连大部分广州知青的合影。
下图是7团16连部分广州知青的合影(左三是本人)。
下图是7团16连部分广州知青的合影(后排右一是本人)。
下图是7团18连全部广州知青的合影。
下图:这是兵团6师7团第一次积代会的奖品。
下图:这是赴琼30周年纪念日广州知青与7团老首长在广州的合影(前
排右老政委翟尚志、前排左老副团长范少白、后排左起广州知青龚道穗、徐智雄、石峰)。
下图:这是赴琼30周年纪念日16连广州知青与沈榜赐指导员在广州的合影(从左至右:张树德、石峰、何道清、沈榜赐、刘炳章、徐智雄)。
下图:这是赴琼48周年纪念日阳江农场部分广州知青与个别潮汕知青在
广州的合影。
下图:这是7团16连部分广州战友,于2019年在广州春茗聚会的合影。
这是2019.07.03原7团战友从海南、汕头、佛山等地汇聚广州的合影。
前往六师十八团。
我因工作需要、由组织安排,于1971年6月11日上午,从6师7团
(阳江农场)16连调到6师18团(太平农场)10连工作。
由于橡胶事业的发展,兵团6师决定组建新团——6师18团,该团选点
在琼中县吊罗山下太平乡。
1970年下半年筹建组在组长姜凤林(正式成立18团时任副团长、1974
年6月兵团撤销时任太平农场场长)的带领下,进驻到现太平农场五队的地方。
1971年上半年正式成立兵团6师18团,团长张积川、政委王继忠(现役
军人)。团部刚开始选址在现太平九队的地方,万泉河上游分支河流从上到左,绕着九队流过,由于1971年6月上旬的一场大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把原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