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灾绿地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分析

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分析

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分析本文介绍了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分析。

标签: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分析“避难公园”这个概念是我读园林专业之后才接触到的,我想到现在为止应该还有很多人没有听过这个名词。

所谓的“避难公园”,实际上是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是指当地震灾害发生时以及城市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能减轻灾难对城市的危害程度,为城市居民提供紧急疏散通道和临时安置场所,并为城市灾后救援和重建提供有力保障的城市绿地空间体系。

它是由市域范围内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具有避震减灾功能的“安全绿地”,在合理定性、定位、定量并且与其他非绿地形式的防灾用地有机结合组成的科学防灾绿地空间体系。

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的规划是一项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抗震减灾等规划相协调,依托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与结构,把以城市绿地为主的防灾体系扩展到整个市域范围内的规划。

1、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是综合城市避震疏散场所的类型与市民紧急避难行为特征来进行分类(1)紧急避灾疏散绿地:紧急避灾疏散绿地是指发生地震等灾害3~5min 内受灾人员寻求紧急躲避的绿地空间。

服务半径为300~500m,多为毗邻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等人员聚集区的面积规模相对小的安全绿地,它对受灾人员应急疏散避灾、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来说十分重要,应具备生活急需品、饮用水等。

(2)固定避灾疏散绿地:固定避灾疏散绿地是供避灾疏散人员较长时间避灾和集中进行救援的绿地,或经由此引导进入层级较高的中心避灾疏散绿地的过渡型绿地。

服务半径为2000~3000m,通常可选择面积较大、人员容纳较多的市级、区级公园、广场、绿化隔离带等,规模再大些的还包括城区边缘地带的空地、城市绿化隔离地区等,供居住区、街道办事处和区级政府等管理范围内的受灾人员使用。

固定防灾疏散绿地是整个防灾绿地体系的中间环节,其避灾用地面积越大,离居住区、建成区越远,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越小,相对就越安全,越有利于灾后集中救助工作,具备应急供水、消防、应急照明用电、应急厕所等最基本功能设施。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梦想。

然而,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害威胁,如地震、洪水、火灾、飓风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建设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至关重要,它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石。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预防、应对和恢复等多个环节。

首先,预防是防灾减灾的关键。

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城市灾害风险的评估和监测。

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城市可能面临的各种灾害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了解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强度和影响范围。

同时,建立健全的灾害监测网络,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气象卫星、地震监测仪等,实时获取灾害相关信息,为及时预警和应对提供依据。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也要充分考虑防灾减灾的因素。

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分区,避免将重要的设施和人口密集区建设在灾害易发区域。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比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建设防洪排涝设施、确保消防通道的畅通等。

此外,城市中的绿地、公园等开放空间不仅能美化环境,在灾害发生时还可以作为临时的避难场所,因此在规划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核心。

这包括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先进的救援设备和物资。

应急救援队伍应具备多种技能,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灾害。

同时,要加强日常的训练和演练,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

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展开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也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预案应明确各部门和单位在灾害应对中的职责和任务,规定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措施。

并且,应急预案要根据城市的发展和灾害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常见灾害的特点和应对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浅谈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建设

浅谈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建设

浅谈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建设摘要: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不仅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等功能,还是城市防灾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防灾避险功能。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面对一次次巨大的自然灾害时,城市绿地的防灾避灾功能对城市安全性的贡献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关键词:城市绿地;自然灾害;规划;建设在我国,有关防灾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研究严重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防灾绿地建设的步伐。

而随着自然灾害频发,在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过程中,一些新建公园绿地开始重视防灾避难功能,但对这些已建和在建的防灾公园绿地在灾难真正来临时究竟能满足多大社会需求量、发挥多大功能、可有效运作多长时间等,决策者和建设者并不十分明确,各地方也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可以考量。

一、城市防灾绿地概念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绿地共分为5个大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其在城市防灾中所担当的角色也会有相应的差别,故本文中所论述的防灾避险绿地主要是《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中有定义的城市绿地中,具备防灾功能的各种类型的城市绿地,并不是狭义上的防灾公园,防灾公园是防灾绿地的一个类型。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本文中所论述的防灾避险绿地是指“在各种城市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为了保护城市和城市居民的生命和物质财产、强化城市防灾构造、建立并完善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防灾体系与能力而建设的起到减灾与防御工程、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地、避难道路和灾后恢复据点作用的城市各类绿地”。

二、城市防灾绿地规划的定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

防灾绿地体系规划是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角度,对不同类型、不同地段、不同条件的绿地在非常时期的作用加以研究,建立防灾绿地体系,以寻求灾时绿地功能的充分发挥,是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成为提高城市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浅析城市减灾避险绿地的规划与建设

浅析城市减灾避险绿地的规划与建设

浅析城市减灾避险绿地的规划与建设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和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

而今,城市绿地在防御城市灾害中的作用逐步受到重视,提高城市绿地的应急避险功能,上升为城市绿化工作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上饶市为例,对减灾绿地规划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减灾绿地;规划建设1 对城市减灾绿地的理解城市绿地,尤其是以公共绿地为代表的集中绿地,由于具有较大规模、相对完善的设施和内部建筑密度较低的特性,能够有效发挥应急避险的功能,可作为应急避险的良好场所。

当城市灾害(如地震、火灾等)发生时,公共绿地可以成为应急躲避、伤病急救、人员再疏散的场所,而且其相对开阔的空间特性也可以形成一道屏障,防止灾害的进一步恶化。

目前,城市中主要发生的灾害,一是地震、火山、洪水、海啸等自然地质灾害,二是火灾、噪音、风沙尘、水土流失、化工品泄漏或爆炸造成毒气弥散等人为灾害,三是由于设计与管理不善引起的火灾、爆炸、有害气体、液体的泄漏,设备故障引起的灾害,以及自然灾害后发生的次生灾害等混合型灾害。

由此可见,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日常功能与应急避险功能的重叠,既要在平时满足生态、景观、文化、游憩的功能需要,又要在灾害发生的非常时期能够充分发挥应急避难尤为关键。

让一直在身边呵护人们生活的城市绿地,在危难之时都能拯救生命,成为真正的“诺亚方舟”。

2 上饶市城市减灾避险绿地存在的问题及分析2.1 存在的问题上饶市乃至全省、全国许多城市,都有绿地分布不均、应急避险设施不完善、功能有待提高等共性存在。

大多数绿地在规划和建设中,没有考虑其应急避险功能,绿地中没有配备适于避险救灾的设施。

如 2008年汶川地震中,成都市民涌入公园绿地躲避,如厕、饮水成为最大问题。

就上饶市来看,除有和其他城市共同的特点外,在城市减灾绿地的实施建设上,集中表现出如下问题:2.1.1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减灾绿地跟不上城市建设发展的步子。

试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城市减灾防灾体系的构建

试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城市减灾防灾体系的构建

试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城市减灾防灾体系的构建摘要: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给城市造成很大损失,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空间安全、预防和减少城市各种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

城市绿地系统不仅具有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平衡生态系统等作用,还具有防震、防洪、防火和减轻灾害的功能。

本文从城市绿地系统的简介入手,逐步分析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对如何构建城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市减灾防灾体系;构建一、城市绿地系统简介(一)概念简述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地表覆盖物主体,能发挥生态平衡作用,且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生活休闲有着积极作用,绿化环境比较好的区域。

城市绿地系统以自然要素为主,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氧气和清洁的水源,是必要的粮食储备、副食品供应和居民户外休憩的场所。

它对人类的发展和景观资源的保护起着承载、美化和支持的重要作用。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城市绿地系统在我国按照主要功能和用地性质分为5个大类、13个种类和11个小类。

5个大类分别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

各种城市绿地按城市生态与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有效配置,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作为城市总规划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内容。

(三)城市绿地系统的作用搞好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有效防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抗旱、防洪、保持水土城市绿地系统通过截留降水、吸收多余降水等途径可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径流速度。

城市树木的树冠可以截留相当一部分降水,据研究显示,东北红松的树冠可以截留30%-73.3%的降水,陕西油松林可以截留37.1%-100%的降水量。

地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地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地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然灾害频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经常发生在夏秋季节。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且气象条件复杂多变,降雨量大、集中等因素,洪涝灾害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中国采取了以下措施:1.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国在防治洪涝灾害方面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投资,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堤坝和排水系统,以有效调控水流,保护周边地区免受洪水侵袭。

2. 拓宽河道和整治河网:为了增加河流的承载能力,中国拓宽了一些狭窄的河道,整治了河网,消除了河道淤积等问题,以保证洪水的安全疏导。

3.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中国加强了对气象信息的监测和预测能力,建立了现代化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洪涝灾害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二、地震灾害地震是中国的另一大自然灾害,尤其在西南地区,地震频繁。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的影响,中国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1.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震级和震源位置,及时预警和发布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避震措施。

2.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中国加强了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建设,规范了建筑行业的相关标准,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了地震给建筑物造成的损失。

3. 提升公众防震意识:中国通过广泛开展防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避震行动,减少人员伤亡。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给沿海城市和渔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减轻台风灾害的破坏程度,中国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中国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测能力不断加强,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提醒沿海地区的居民和渔民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我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体系

我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体系

功 能评估 、 划编制和 实施管坦 3 了 系统 认 理 规划荷 传 满 键 :风 目杜 中 圈分类号 T 8 U 96 避畸绿地 文赫 标志码 现的后譬 悍 在 功能评 什体 容 指 兽 素, 培出 , 划蝙制体 幕 i 规
埘 工1 体 f A
我国城市 防灾避 险绿 地系统 规划 工作体 系
T e P n i g Wo k S s e f r U b n D s s r P e e l n a d A o a c r e p c f C i h l n a n r y l m o r a i l r v n i n v i n e G e n S a e o h n a e o d a
esa l h tbi men yt m ar po e te c t ̄ h m pe s ts se d pr o s s h one lof e i lmenain 1 tl man g o a eme t y a oc l l ; gre s c o ds s e p eenin r s a d c pe hi ur r ec e n pa e f a t r v l an a oda c ; pln wo k y tm ;l n t n e r o d vi ne a r s se u ci o
陈存 友
胡 希 军

要 :在目鼬 关 究的基础 根 据避难行 为 研 特 Ⅱ 灾后 建安 置善求 , 提出完善 的防灾避 陆缛地规 划 [ 伫体 系包 能评 估 观 赶上作的前 提与基 础. 珏是规 划 上体 与咳 , 蝙- 博 殳施管 筛 选出 e 目 , 大 【 估 构建 能 估 栏 绕场 和 谜道2 交体 管 体系府 包括健全法 律和 规 , 定 范 标 准, 强 政 引 r 及 辟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自然灾害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地震、洪水、台风以及干旱等灾害已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灾害,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本文将分析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并介绍中国在防灾减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地震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可以破坏建筑物,造成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地震,中国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

地震监测站点遍布全国各地,实时监测地壳运动。

当地震预警系统发现地震迹象时,会迅速向受影响地区的人们发布警报。

这使得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躲在安全的避难所中。

洪水也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西太平洋台风路径附近,台风经常导致强降雨,引发洪灾。

中国政府建立了一系列抗洪系统,包括堤坝、水库和水闸等。

这些措施可以控制洪水的流动,并保护居民和农田免受洪水破坏。

此外,中国还致力于生态恢复,保护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以减少洪水的发生。

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经常面临的自然灾害。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破坏,中国在沿海地区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方面,中国建立了强大的台风监测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并及时发布台风路径和强度信息。

这使得人们能够采取密切的防护措施,比如撤离受影响的地区。

另一方面,中国还加强了建设技术要求,确保沿海建筑物的抗台风能力。

此外,中国还建造了海堤,以减少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冲击。

干旱是中国北方地区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缓解干旱的影响。

首先,中国通过大规模的引水工程将水资源从丰富的南方输送到干旱的北方。

其次,中国还积极推广节水技术,鼓励农民和工业用水单位采取节水措施。

此外,中国还建设了一系列水库和蓄水池,以储存雨水,并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中国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但通过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地震监测预警、抗洪系统、台风监测和建筑抗台风能力的提升,以及节水和水资源调配等措施,使得中国可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概述: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中,针对城市内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发生而进行的绿地规划。

该系统的建设旨在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并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

本文将从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和操作性。

系统规划: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

首先,应对城市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评估,包括地震、洪水、风暴、土地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等人为灾害。

其次,根据调研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灾避险目标和指标,确定规划的范围和重点区域。

最后,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绿地的类型、布局、功能和建设标准等。

绿地规划: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核心要素,具有吸水、固土、调节气候、减轻灾害损失等功能。

在规划中,应确定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湿地、护林带等,并根据灾害类型和规划范围确定其分布和布局。

在布局上,应考虑到绿地与周边建筑的融合,形成防灾避险绿地系统。

此外,绿地的功能也应多样化,既可以作为城市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防灾避险的场所,提供紧急避难和救援的功能。

防灾避险措施:除了绿地规划外,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还应包括其他防灾避险措施的规划。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建筑物的加固和防护、地下设施的规划和设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的建立等。

例如,在地震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加固建筑物和规划安全疏散通道等措施减少伤亡;在洪水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绿地的修建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来调节水流,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

重要性: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抵御能力。

此外,绿地系统规划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结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的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近年来,中国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本文将从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主要类型和防灾减灾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洲季风区,是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

首先,地震是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板块活动频繁,地震多发。

其次,洪水也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面临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流域雨量和山洪暴发频率较高,加之气候异常变化,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最后,台风是中国夏季和秋季常见的天气现象。

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狂风不仅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也对内陆地区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自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灾法》,该法规定了地震、水旱灾害、台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减灾和救助等方面的措施。

其次,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政府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房屋改造和搬迁工程,提高了居民的安全等级;在河流治理方面,加强了堤坝的建设,提高了抗洪能力。

此外,中国还在台风侵袭区域建设了多个海堤,以减少台风带来的破坏。

再次,加强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中国建立了多层次的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对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最后,加强公众的防灾教育与意识提高。

中国政府积极开展防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然而,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仍然严峻,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地震灾害的预测和监测技术仍然不够成熟,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其次,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无法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力量造成的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件。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生成带,地处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交错的地形地势,同时还面临着洪涝、旱灾、滑坡、泥石流等多种灾害。

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中国不断推进防灾减灾工作,探索出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防范和应急救援措施。

一、地震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通过建立地震台网、高密度地震台阵和地震预警系统,能够提前预测地震,并及时启动救援行动。

其次,加强地震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和推广。

中国积极发展抗震建筑技术,提高建筑物的地震抗击能力,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在建设中强制执行地震防护标准。

最后,加强地震安全教育与宣传。

通过加强地震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洪涝灾害中国是一个多雨多河流域的国家,洪涝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应对洪涝灾害,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洪水监测与预警。

通过建立洪水监测站和气象雷达网络,及时获取洪水信息,预测洪水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防洪措施。

其次,加强河道治理和堤防建设。

对于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加强河道治理和堤防加固工作,提高水利设施的抗洪能力。

最后,加强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在灾害发生后,中国组织抢险队伍和救援物资,及时展开抢险救援工作,并积极展开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

三、风灾和台风中国台风频发,给沿海地区和内陆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减轻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气象卫星监测系统、气象雷达和风力风向监测站等设施,实时监测台风的位置、路径和强度,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其次,加强防台风工程和抢修体系建设。

针对容易受到台风袭击的地区,加强防台风设施和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建设坚固耐用的抗台风建筑。

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灾绿地体系构建

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灾绿地体系构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5):121~127Journal o f No rthw est F or est ry U niversit y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灾绿地体系构建收稿日期:2009-11-12 修回日期:2009-12-24基金项目:宝鸡/西部生态谷0研发(K332020904)。

作者简介:曲良艳,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

E -m ail:89333559@ *通讯作者:弓 弼,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的教学与研究。

E -mail:gongbi@曲良艳1,弓 弼2*,金立强1,沈兆旭1,任胜普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陵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摘 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抵御、减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减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对城市防震避灾绿地体系的空间类型、规模、分布特征、功能要求及要素设计进行探讨,并以此为主,提出城市防洪绿地、防台风绿地、防沙尘暴绿地及防滑坡绿地的规划建设要点。

不同区域范围的城市根据其防灾重点,在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并加以整合优化,构建适合城市自身的防灾绿地体系。

关键词:城市;自然灾害;防灾绿地中图分类号:S7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461(2010)05-0121-07T ypes of U rban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and Est ablishment of CorrespondingDisast er -proof Green Lands SystemQU Liang -yan 1,GONG Bi 2*,JIN L-i qiang 1,SHEN Zhao -xu 1,REN Sheng -pu 2(1.College of H or ticulture ,Northw est A&F Univ er sity ,Yang ling ,S haanx i 712100,China;2.College of F or estry ,Northw est A&F Univ er sity ,Yang ling ,S haanx i 712100,China)Abstract:Being urban open space,urban green land system play s an im por tant r ole in resistance and r educ -tion o f natural disaster in urban area.It is the indispensable part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sys -tem of a city.M ain types of natur al disasters and their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r ban ar -eas in China w ere analy zed.T 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fo r prev enting and avoiding natur al disastersw ere discussed in the aspects of spatial types,scale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functio nal requirements and element of design.T he key points fo r the co nstr uctio n and desig n of the gr eenbelt in flood control,an -t-i ty phoon,ant-i dust and ant-i landslide in urban area w ere put forw ard.It w as pointed o ut that Cit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 ith the lo cal key issures o f disaster pr eventio n to select o bjective methods in green spac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and to m ake integ ratio n and optimization,to built g reen spaces suitable w ith local situations.Key words:city;natural disaster;disaster -pr oof g reen land 城市绿地系统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空间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发挥重要作用。

建立城市防灾避难绿地系统方案

建立城市防灾避难绿地系统方案

建立城市防灾避难绿地系统地震、火灾等灾难性危害给人们带来的沉痛教训。

城市绿地系统不仅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和丰富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等作用。

同时,还具有防震、防火、防洪、减轻灾害的作用。

相对于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而言,城市绿地是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重要"柔性"空间。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绿地避难功能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城市绿地应急避难系统不健全,城市绿地防灾避难的设施不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中还未将绿地的避难功能加以充分考虑。

这些问题限制了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功能的有效发挥。

为此,风景园林师提出以下建议:一、健全城市避难绿地系统目前,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和目的紧扣《城市绿化条例》。

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没有充分体现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难这一重要功能。

而日本早在1986年就提出把城市公园绿地建成具有避难功能的场所,1993年进一步修订《城市公园法》,明确提出了"防灾公园"的概念,1998年制定了《防灾公园规划和设计指导方针》,将防灾列为城市公园的首要功能。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作为我国首个应急避难场所后,还将陆续建成1000个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场所的数量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一个类似日本《防灾公园规划》这样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考虑的防灾避难绿地系统规划,则很难将城市绿地系统纳入城市安全的保障体系。

二、适当提高各类绿地规划建设指标一个城市只有具备相当面积的绿地,才能为避难救灾提供基本条件,尤其区级以上的公共绿地面积最好在2h㎡以上,市级公园面积依城市规模可定在10—30h㎡上。

根据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建议作为应急避难的城市绿地面积不小于2㎡/人。

三、合理规划绿地布局建议作为紧急避难场所,如小区专用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校园等的服务半径在300—500m; 临时性避难绿地,如区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在500一1000m;作为长期避难场所的市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在2km以内。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治措施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治措施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治措施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治措施一、引言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有正确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而了解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是地理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并详细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特点1. 地震: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受损等严重后果。

2. 台风:每年夏秋季节,台湾海峡和南海出现多个台风。

台风带来强风暴雨,导致水灾、滑坡等灾害。

3. 暴雨洪涝:中国夏季容易出现连阴雨天气,在山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

4. 干旱:北方较西北干旱,南方沿海也有少数干旱地区。

干旱导致作物减产、水源缺乏。

5. 雷电:我国雷电频发,对农田、森林和人类安全带来威胁。

6.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崩塌。

由于地形多样,地质灾害在中国较为常见。

三、防治措施1. 地震防治措施:(1)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房屋结构稳固。

(2)开展地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

(3)完善地震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

2. 台风防治措施:(1)加强气象监测,及时预报台风路径和强度。

(2)采取措施避免船只沉没,保障海上安全。

(3)做好城市内涝排水系统建设。

3. 暴雨洪涝防治措施:(1)规划合理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抗洪能力。

(2)大力发展植被覆盖率,减少山区泥石流等灾害。

(3)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比如修建堤坝和水库。

4. 干旱防治措施:(1)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2)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

(3)建立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调度水资源。

5. 雷电防治措施:(1)加强雷电监测与预报,在雷电频繁区域设置防雷装置。

(2)增加乡村的避雷针数量,并做好维护工作。

6.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主要针对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问题,其防治具体包括:(1)精确评估地质灾害风险;(2)采取合理的土石方工程以减少滑坡;(3)开展植被恢复和林业保护以减轻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4)严格规范开挖操作以避免崩塌事故。

城市防灾减灾

城市防灾减灾

(2)二级避灾据点
震灾后发生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往往是灾后相当时期内 避难居民的生活场所,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 施组成。
(3)避难通道
利用城市次干道及支路将一级、二级避灾据点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
(4)救灾通道 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 主要救灾通道的红线两侧,应规划宽度10—30m不等的绿化带,保证 发生灾害时道路通畅。
灾害发生时具有疏散和救援功能的通道。通道利用城市道路将防灾公园、临时 避险绿地和紧急避险绿地有机连接,构建网络,连接城市主要对外交通,形成 疏散体系。通道两侧应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3、其他划分类型
(1)一级避灾据点
灾害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常由散点式小型绿地和小区的公共设施组 成(如小学、社区活动中心、小区公园等)。为保证一级避灾据点的安全性和 可达性,必须保证其与地质危险地带和洪水淹没地带的距离在500m以上,并 至少有两条以上避难通道连接。
(3)紧急避险绿地
(4)隔离缓冲绿带
在灾害发生后,居民可以在极短时间内(3-5分钟内)到达的避险绿地。满足短 暂时间的避灾需求。 位于生活区、商业区与油库、加油站、变电站、工矿、有害物资仓储等区域及 不良地质地貌区域之间,具有阻挡、隔离、缓冲灾害扩散,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功能的绿化空间。
(5)绿色疏市逐渐开始重视以城市绿地为主体的防灾避 险场所建设,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许多城市仍然存 在以下问题:
• 一是城市绿地尚不能满足城市防灾避难需求。
• 二是绿地布局影响城市绿地防灾功能发挥。 • 三是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施配套不足。
二、防灾避险绿地的类型划分
1、按照空间类型划分 不同类型的防灾绿地按照空间形态的不同,又可划分为点状防 灾绿地、线状防灾绿地和面状防灾绿地。 (1)点状防灾绿地 (2)线状防灾绿地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p一、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概况(一)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含义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用于减轻各种人造灾害或者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绿色空间。

当地震洪水发生时,人们可以通过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临时安置灾民,使人们暂时远离灾害地点,有利于紧急疏散人群。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城市规划部门需指导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定位和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使其分布均衡,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维护城市安全。

(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功能不论是人为城市灾害还是自然城市灾害,这些灾害的防治都较为困难。

由于灾害的多样性和对其进行防治的复杂性,所以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功能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避险疏散功能。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为疏散人群和临时安置人群服务的,是一种疏散通道,也是一种避险场所,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发挥着避险疏散功能。

2.防灾减灾功能。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中的绿化带不仅可以净化空气、缓解有害气体扩散的速度,还能够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当发生火灾时,防火绿化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火势,减少损害。

3.救援功能。

当发生灾害时,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充当各种角色,包括救援物资集散地、临时医院等,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发挥着灾后救援功能。

4.通信功能。

发生灾害时,各种通信系统都被摧毁,此时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就变成了应急指挥中心和通信基地,主要负责灾情的收集和传达。

5.重建保障基地功能。

城市灾害发生后,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城市重建的保障基地,是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灾后重建家园和复兴城市的重要据点,可以在公园绿地上驻扎各种设备,安装各项必要设施设备,帮助城市的重建。

(三)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定位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绿地规划系统的一部分,首先,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和方向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性质和方向吻合,实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时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步伐一致。

其次,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主要用于抗震减灾等工作,这与城市抗震减灾的工作性质一致,所以,在进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时要紧密结合城市抗震减灾的策略和内容,依据抗震减灾目标和指标作为重要参数来进行规划。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如何构建完善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如何构建完善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如何构建完善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威胁。

地震、洪水、火灾、台风、交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都可能给城市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破坏,甚至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因此,构建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灾害监测预警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要构建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首先需要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这包括建立健全灾害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设备的精度和覆盖范围,实现对各类灾害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同时,要加强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利用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广大市民,让他们能够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例如,对于气象灾害,可以通过气象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设备,实时监测天气变化,提前发布暴雨、台风、高温等预警信息;对于地质灾害,可以利用地质监测仪器、卫星遥感等技术,监测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迹象,及时发出警报。

此外,还可以建立城市灾害预警中心,整合各类灾害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机制应急预案是应对灾害的行动指南,应急管理机制是确保应急预案有效实施的保障。

城市应该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等,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灾害应对中的职责和任务,规范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

同时,要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应急管理机制方面,要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明确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和调配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配物资、设备和人员。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救援能力和综合救援水平。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不可预测和不可避免的灾害事件。

中国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龙卷风、洪水等多种气候系统的交汇地带,因此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做了大量的工作来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并探讨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

一、地震地震是中国面临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区,地震频繁且强度较大。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地震,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3年的雅安地震。

为了减少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

此外,政府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地震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洪水洪水是中国面临的另一种主要自然灾害。

由于中国地势复杂,河流众多,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经常发生洪水。

洪水不仅对农田、居民区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破坏,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和城市淹没。

为了有效地应对洪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洪水防治工程,如修建堤防、提高排水能力、开展水文测报预警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洪水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应急救援水平。

三、台风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每年夏秋季,台风频繁登陆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给当地居民和经济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台风的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台风监测预警措施,并加强了沿海地区的防风防浪工程建设。

此外,政府还组织了抢险救援队伍和物资储备,提高了台风来临时的应对能力。

四、干旱干旱是中国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尤其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长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灾害。

为了缓解干旱对农业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如加强水资源调度、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增加水库和人工降雨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干旱地区的精细化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近年来,中国经历了多起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积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减轻灾害的损失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自然灾害以及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一、地震地震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地区,如四川、云南等地。

中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地震的影响。

首先,中国加强了地震监测系统的建设。

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震监测站和地震预警系统,我们能够及时掌握地震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提早警示人们采取必要的措施。

其次,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提升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

中国修订了相关建筑法规,并督促各地方政府严格执行,确保新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符合标准。

此外,政府鼓励老旧建筑物进行抗震改造,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最后,中国加强了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地方政府建立了快速响应的救援队伍,并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救援能力和响应速度。

二、洪水中国的洪水经常发生,尤其在夏季和雨季。

面对洪水威胁,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中国加强了对江河湖泊的水利设施建设。

通过修建堤坝、河道疏浚和建设蓄水设施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河流的水位,减少洪水的发生和对周边地区的破坏。

其次,加强洪水预警和监测系统的建设也是重要的一环。

中国地方政府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通过监测雨量、水位等数据实时分析,提前发出警报,及时疏散人员,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中国注重加强抗洪救援能力的建设。

各地方政府组建了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能力,确保在洪水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行动救助受灾群众。

三、台风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预防和减轻台风的影响。

首先,加强气象监测是预防台风的重要手段。

中国建立了完善的气象监测系统,可以及时跟踪台风的生成和发展,提前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其次,加强抗台风设施的建设也是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国的地理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的地理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滑坡:滑坡是中国最常见的地质灾 害之一,多发于山区和丘陵地区
火山:中国有500多座火山,其中 活火山约10座,主要分布在东北、 西南和台湾地区
气象灾害
台风:影响沿海地区,带来强风和暴雨 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干旱: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粮食减产 寒潮: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冻害 沙尘暴: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龙卷风: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小
成功应对洪涝灾害的案例
1998年长江特大 洪水:政府及时 采取措施,成功 控制了洪水,减 少了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2008年南方雨雪 冰冻灾害:政府 及时启动应急预 案,成功应对了 灾害,保障了人 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
2010年甘肃舟曲 特大泥石流:政 府及时组织救援, 成功解救被困群 众,减少了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提高公众防灾减 灾意识
普及防灾减灾知 识
加强防灾减灾技 能培训
推广防灾减灾先 进经验
第四章
防灾减灾案例分析
成功应对地震灾害的案例
1976年唐山大地震:政府及时组织救援,减少人员伤亡 2008年汶川大地震: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大规模救援行动 2010年玉树地震:政府及时组织救援,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2013年雅安地震: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大规模救援行动,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平原等地区。
原因:气候变化、 降雨量过大、地 形地貌等因素都 可能导致洪涝灾
害的发生。
防灾减灾措施: 建立防汛指挥系 统、加强预警预 报、加强水利工 程建设、提高公 众的防灾减灾意
识等。
地震: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多发于西部和 东部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5):121~127Journal o f No rthw est F or est ry U niversit y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灾绿地体系构建收稿日期:2009-11-12 修回日期:2009-12-24基金项目:宝鸡/西部生态谷0研发(K332020904)。

作者简介:曲良艳,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

E -m ail:89333559@ *通讯作者:弓 弼,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的教学与研究。

E -mail:gongbi@曲良艳1,弓 弼2*,金立强1,沈兆旭1,任胜普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陵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摘 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抵御、减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减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对城市防震避灾绿地体系的空间类型、规模、分布特征、功能要求及要素设计进行探讨,并以此为主,提出城市防洪绿地、防台风绿地、防沙尘暴绿地及防滑坡绿地的规划建设要点。

不同区域范围的城市根据其防灾重点,在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并加以整合优化,构建适合城市自身的防灾绿地体系。

关键词:城市;自然灾害;防灾绿地中图分类号:S7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461(2010)05-0121-07T ypes of U rban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and Est ablishment of CorrespondingDisast er -proof Green Lands SystemQU Liang -yan 1,GONG Bi 2*,JIN L-i qiang 1,SHEN Zhao -xu 1,REN Sheng -pu 2(1.College of H or ticulture ,Northw est A&F Univ er sity ,Yang ling ,S haanx i 712100,China;2.College of F or estry ,Northw est A&F Univ er sity ,Yang ling ,S haanx i 712100,China)Abstract:Being urban open space,urban green land system play s an im por tant r ole in resistance and r educ -tion o f natural disaster in urban area.It is the indispensable part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sys -tem of a city.M ain types of natur al disasters and their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r ban ar -eas in China w ere analy zed.T 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fo r prev enting and avoiding natur al disastersw ere discussed in the aspects of spatial types,scale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functio nal requirements and element of design.T he key points fo r the co nstr uctio n and desig n of the gr eenbelt in flood control,an -t-i ty phoon,ant-i dust and ant-i landslide in urban area w ere put forw ard.It w as pointed o ut that Cit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 ith the lo cal key issures o f disaster pr eventio n to select o bjective methods in green spac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and to m ake integ ratio n and optimization,to built g reen spaces suitable w ith local situations.Key words:city;natural disaster;disaster -pr oof g reen land 城市绿地系统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空间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发挥重要作用。

防灾绿地,是指在各种城市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为了保护城市和城市居民的生命和物质财产、强化城市防灾构造、建立并完善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防灾体系与能力而建设的起到减灾与防御工程、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地、避难道路和灾后恢复据点作用的城市各类绿地[1]。

绿地在城市中的分布位置、规模、布局形式等不同,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各有不同。

如:城市边缘防护林带能够有效减缓风灾;各类隔离绿化带及道路绿化带可减缓城市火灾蔓延;滨水绿地及湿地公园可有效减少城市水灾;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及街头小型绿地能够作为紧急避难绿地;城市大型公园可作为固定及中心避难绿地,发挥应急指挥中心、医疗救援中心及灾后重建基地等功能;各类城市绿地还具有阻隔病菌源的作用。

1我国城市防灾绿地系统的研究现状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后,城市绿地在减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关防灾绿地的建设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直至2003年11月,5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6第九条才有规定:/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当包括对市、区级避震通道及避震疏散场地(如绿地、广场等)和避难中心的设计与人员疏散的措施0,将防灾减灾列入城市绿地功能之一,由此对我国城市绿地减防灾系统的相关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城镇防灾避险绿地建设的意见0;2009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5中国的减灾行动6一文,将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03年北京市建成国内第一个防灾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但至今城市绿地系统中完整的减防灾体系构建尚未有实质性的进展。

伴随着人们对城市自然灾害认识的提高,近年来对防灾绿地的研究成为热点。

费文君[2]针对城市的地震灾害,对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进行分析研究;聂蕊[3]、何剑民[4]、林小峰[5]、芶皓[6]等通过论证城市绿地作为各类避难场所的可行性来探讨城市绿地的防灾规划、改造、建设及防灾绿地体系的构建;周建东[7]、朱春艳[8]、邱巧玲[9]等在借鉴国外防灾绿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城市防灾绿地建设现状、绿地改造、防灾绿地规划设计及建设;朱红霞[10]探讨研究了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张海金[1]根据防灾绿地的功能定位,提出城市防灾绿地体系由灾前防御绿地、灾时避难疏散绿地和灾后恢复重建绿地三大类组成。

这些研究主要通过借鉴日本防灾绿地体系建设模式,以防震避灾绿地研究居多,而对综合防范抵御多种灾害类型的防灾绿地体系建设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2我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域分布特征城市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一切对城市生态环境、物质、人文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对生命财产等造成或带来危害性后果的事件[11]。

目前在我国对城市具有结构性破坏和易于造成交通灾情的自然灾害种类主要有:水灾、地震、滑坡、台风和沙尘暴等5大类[12]。

对我国城市自然灾害类型进行综合区划,有针对性的进行防灾绿地类型研究与规划,是城市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

王静爱[12]等将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为沿海城市灾害区、东部城市灾害区和西部城市灾害区3个一级区15个二级区,这对全国防灾绿地的区域化特征研究及全国防灾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宏观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洪水灾害的威胁及潜在威胁,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高度城市化区域范围内;台风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及南部沿海高度城市化区域内;沙尘暴频发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同时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西、北京、河北等地也伴随有一定频度的沙尘暴发生;地震的多发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在全国其他区域也偶有发生或存在发生的潜在威胁。

地震作为摧毁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应在全国范围内予以重视,如台湾/9.210地震、明代关中大地震等都对城市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滑坡作为局部小范围发生的地质灾害,虽影响范围不大,但常伴随地震及洪灾发生,其危害影响也不容忽视。

3我国城市防灾绿地体系构建模式探讨自然灾害具有多重性,对于多数城市来讲可能存在2种以上自然灾害类型,在城市防灾绿地体系构建中,可能以某一种自然灾害作为设防对象,那么地震灾害就是首当其冲的设防对象。

地震在大多数城市中并非经常发生,但其带来的损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防灾绿地体系构建中,应把防震避灾绿地作为主要要素进行考虑,同时结合城市其他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建设相应的防灾绿地,构建完整的城市防灾绿地体系。

为了对城市防灾绿地体系认识更加明晰,将从防震、防水灾、防台风、防沙尘暴、防滑坡几个方向分别加以阐述,每个城市在自己的防灾绿地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加以整合优化,突出不同城市区域范围的防灾重点。

3.1城市防震避灾绿地体系3.1.1城市防震避灾绿地空间类型城市防震避灾绿地体系应根据居民的避难行为特征及城市绿地建设现状,遵循/平灾结合0的建设原则,在现有城市绿地系统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已建应急避灾场所,按照/点、线、面0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合理布局122西北林学院学报25卷123第5期曲良艳等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灾绿地体系构建124西北林学院学报25卷125第5期曲良艳等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灾绿地体系构建126西北林学院学报25卷参考文献:[1]张海金.防灾绿地的功能建立及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ZH ANG H J.Res earch on Function and Planning of Disas ter Prevention Green Spaces[D].S han ghai:T ong ji University, 2008.(in Chin es e)[2]费文君,王浩,史莹.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3):125-130.FEI W J,WANG H,SH I Y.Discussion on the u rban green s pace system plann ing for earth quak e resistance and hazardous r eduction[J].J ou rnal of Nan jing Forestry Un iversity:Natural S cien ce Edition,2009,33(3):125-130.(in Chin ese)[3]聂蕊.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设计[J].新建筑,2009(2):98-101.NIE R.Disaster-prevention design for u rban park green s pace [J].New Architectu re,2009(2):98-101.(in Chin ese) [4]何剑民,王珊.基于城市绿地与城市防灾减灾的探讨与研究[J].现代园林,2007(3):29-32.H E J M,W ANG S.Based 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 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and u rban and research[J].M odern Lands cap e Architecture,2007(3):29-32.(in Chinese)[5]林小峰.凸现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难功能)))汶川大地震给园林工作者的反思[J].园林,2008(7):36-39.[6]芶皓.基于应急防灾的城市绿地系统优化思路初探[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11):70-72.GOU H.Preliminary study on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 tem based on calamity prevention[J].M o-dem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8,15(11):70-72.[7]周建东,王浩.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08,36(35):15419-15421.(in Chines e)ZH OU J D,W ANG H.S tu dy on fuctions and counterm eas-ur es of disas ter preven tion an d redu ction of urban g reen land [J].J ou rnal of An hui Agri.S ci.,2008,36(35):15419-15421.[8]朱春艳,王志楠,曹静怡,等.地震后的启示)))城市防灾绿地规划设计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9,36(1):196-201.ZH U C Y,W ANG Z N,CAO J Y.Apocalyps e after the earthquake discu ssing the u rban calamity preventab le greenbelt planning and design[J].Jour.of Fu jian Forestry S ci.an d T ech.,2009,36(1):196-201.(in C hinese)[9]邱巧玲,古德泉.国内外防灾绿地之比较与我国城市避灾绿地的规划建设[J].中国园林,2008(12):71-75.QIU Q L,GU D Q.T he comparison of dom estic and foreign disaster prevention green space an d the plannin g and construc-tion of u rban disaster sh elter green space in Chin a[J].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 e,2008,(12):71-75.(in Ch ines e) [10]朱红霞,康亮.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方园艺,2008(12):139-141.ZH U H X,KANG L.T he res earch on indicator system ofurban green space disaster p roof and asylum function s[J].Northern H orticultu re2008,(12):139-141.(in C hinese) [11]吕元.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4.LV Y.Study on th e Plannin g Strategy of Urb an Dis as ter-Prevention Space S ystem[D].Beijin g:Beijing Un iversity ofT echn ology,2004.(in Chin ese)[12]王静爱,史培军,王瑛,等.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编制[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42-46.W ANG J A,SH I P J,W ANG pilation of city natu raldisaster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2005,14(6):42-46.(in Chinese)[13]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试行)[S].四川:四川省建设厅,2009.[14]GB50413-200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GB50413-2007.Standard for U rban Planning on EarthquakeResistance and Hazardous Prevention[S].Beijing:M inis tryof Construction P.R.China,2007.(in Chin es e)[15]包志毅,陈波.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减灾防灾[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2):155-160.BAO Z Y,CHE N B.Construction of urb an green space sys-tem and reduction and prevention of u rban disaster[J].Jour-nal of Natural Dis asters,2004,13(2):155-160.(in Ch-ines e)[16]朱伟华,丁少江.深圳园林防台风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0.[17]田孟琪.沙尘暴成因及防治对策浅析[J].内蒙古林业,2009(5):14-15.[18]曾建.西藏樟木滑坡防治技术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4.ZENG J.T ech nology Research of Prevention on ZhangmuLan dslide in Tib et[D].Sichuan:S outhw 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4.(in C hinese)127第5期曲良艳等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灾绿地体系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