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老龄化对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荇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规模大,将是较早面临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国情看,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空间大,老龄金融、老龄用品、老龄服务、老龄房地产等均待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产业大多处于初期,亟待开发并规。

■预计“十三五”后,中国将迎来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增长的高峰,也将迎来老龄产业发展的高峰。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老龄金融往往具有后发优势,它将成为老龄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老龄金融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推动投资公司、保险机构等规模扩,股权投资和IPO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推动国民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变,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将随之变化。三是有助银行业务由传统商行业务向投行、保险等综合化方向转型。

■就商业银行而言,在支持老龄产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快速发展、养老金业务快速扩、个人客户资产配置形式更为多样化、资本市场迅速发展使商业银行投资渠道更为多元化等主要机遇。

人口老龄化及老龄产业是怎么回事

1.人口老龄化的判断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出生率下降、预期寿命延长等原因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的特定社会发展过程。

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渐改变,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世界各国平均生育率从1950-1955年之间的4.95,下降到20 05-2010年之间的2.52。

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的死亡率不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2.老龄产业的特征

老龄产业是面向全体公民老年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称。基于公民老年期需求的多元性、多层次性,生产提供各类老龄金融、老龄用品、老龄服务和老龄房地产产品及服务的产业链条。

主要包括四大板块,即老龄金融业、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见表1)。其中,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主要面向进入老年期的人群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而老龄金融业除了面向进入老年期的人群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外,还包括面向年轻人群提供老年金融准备的相应服务。

老龄产业有如下特征:

第一,老龄产业是适应老龄社会需求的新型产业。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条件下,年轻人必须为自己的晚年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规模日益膨胀并可能占据总人口1/3的老年人口将带来巨大产业发展需求。

这两方面将重塑传统产业结构,形成服务于巨大目标人群的产品市场、服务市场和企业群体,形成老龄金融日益成熟、老龄服务随身相伴、老龄用品极其丰富、老龄房地产规模化运作,不同区域老龄产业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整个产业体系需要作出战略性调整,以满足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庞大产业需求。

第二,老龄产业是横跨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综合性产业。

从产业体系来看,老龄产业十分庞杂,低技术与高技术相结合,资本密集度有高有低,劳动密集度也有较大差异,资产形态和资本形态兼而有之,综合性特征十分明显。

老龄产业所包含的经济实体有的属于第一产业,如为老人提供农业副食的企业;有的隶属第二产业,如为老人生产日用品的企业;有的归属第三产业,如老人保健中心等。由于其综合性和高关联度,老龄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既有依赖性又有渗透性。

第三,老龄产业将成为老龄社会的支柱性产业。

未来经济是老龄经济,在此背景下,老龄产业不仅是人口老龄化催生的新型产业,而且是未来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支柱性产业。

老龄社会所带来的刚性消费即海量老年人口,决定了老龄产业具有良好的长期发展预期,可容纳的就业总量也日益可观。尤其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龄产业市场,大力开发老龄产业对社会的整体产业发展乃至对宏观经济发展的贡献将不可限量。

第四,老龄产业是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战略性产业。

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下,提供低成本和高技术的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将是全球产业体系调整的重要战略制高点。老龄产业发展将需要生物、医学、智能、信息等高端技术支持。

同时,现代经济是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老龄金融的发展将关系到一国能否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因而发展老龄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国老龄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1.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规模大,20年后将进入稳定的高龄社会

首先,中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成为较早面临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到2000年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为0.88亿人,占总人口的7%,正式步入老龄社会。截至2013年,中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的数量已达1.3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9.7%。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低于5%。(在发展中国家处于较低水平),少子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其次,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明显的“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特征。

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现代化。

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递度推进特征,以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的(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的(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以及由于仍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农村“空巢”现象严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老龄化水平,城乡倒置显著。

第三,中国人口老龄化仍将快速推进,并逐步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据中国老龄委预测,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将达到2.4 8亿左右,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2051之后,将进入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

2.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空间较大,但目前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亟待开发并规

(1)老龄金融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老龄金融产品类型较少、选择单一,也没有很好地依据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来设计。

一是中国仍有80%的老年人选择储蓄养老。

二是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缺陷,企业年金未成规模、职业年金尚待推开、补充保险占比太小,主要依靠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此外,养老资产证券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养老基金运作实体受到国家政策严格管制。

三是养老信托业务亟待创新。信托的功能在于管理资产并努力保值增值,而且信托有明确的收益人保护机制、税收优惠和破产隔离制度,这些产品特性都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