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落花生》教学实录
《落花生》优秀课堂实录
《落花生》课堂实录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些礼物,猜猜是什么?师:听听声音再猜猜。
生:花生。
(板书)师:对了,奖励给你一个。
师:花生还有一个名字,叫——生:落花生。
(板书:落)师:对,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落花生。
齐读课题。
二、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师:首先老师带给大家两道题,有没有信心闯关?生:有。
师:第一题,我会读。
谁能读得正确并且声音洪亮。
师:嗯,读得真不错。
第二组词语。
师:全都对了,那谁发现这组词语读音有什么特点?生:每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
师:大家给他鼓掌,他呀不仅说话完整,而且完全正确。
说明他很会观察,很会总结特点。
他家要向他学习。
师:第一关顺利通过,第二关,落花生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那些事、谁能用三字小标题概括一下?生: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师板书——种、收、吃、议。
师:两关顺利通过,说明上节课大家学习很认真。
再思考一下,在四件事中,哪件事写得最详细?(板书:详)生:议花生。
师:相对于议花生,其他三件事就显得较——生:简略。
(板书:略)师:为什么要详写议花生呢?生:因为议花生是这课的重点,是作者要重点叙述的。
师:是呀,作者为了重点突出,就把议花生详细叙述,其他部分简略概括。
这种写法就叫详略得当。
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首先确定重点要写什么,就详细描写,其他地方简略概括。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直奔重点,看看大家是怎样议花生的?作者从议花生中有什么启发。
三、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花生显而易见的好处。
师:大家打开书,看课文议花生部分。
大家围绕花生有什么好处展开议论是从哪段到哪段?课文的4至14段以人物的语言为主,那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好吗?先自由结组,选角色练习。
准备一下。
一会请同学朗读.师;哪组自告奋勇来分角色朗读一下。
师:你是谁?师:不,你是许地山的姐姐。
……师:在他们朗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同时思考:我们姐弟三人说出了花生的什么好处?爸爸又说出了花生的什么好处?师:他们读完了,谁来给他们一点评价?师:谁来说说我们姐弟三个说了花生的那些好处?生:花生可以榨油,花生的味美,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
《落花生》教学实录师:今天,老师看你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很高兴,送你们两幅画(幻灯片出示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呀?生:竹子(齐答)师:对,这是竹子。
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的人。
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课件出示诗句)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中。
学生齐读,表扬学生读得整齐。
师:这首诗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种方法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
出示课题:《落花生》,齐读课题师:有什么问题吗?生:落花生是什么?师:出示花生图片,介绍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师: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要认真仔细,画出课文里面生字新词。
出示词语:师:谁来读?居然榨油吩咐茅亭价钱便宜石榴体面爱慕矮小分辨指名读师:读得真准,再找个同学读。
师:和“辨”相似的字还有:“辩”,“辫”。
谁来区分一下,并组词?生:……师:同学们,把这些字放进课文里,再次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想一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内容呢?生读课文生:……生: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别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
师:那么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大家发现了没有?生:课文详写了议花生的部分,而略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师:嗯,同学们真会读课文。
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议花生部分。
同学们读议花生部分,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合作分角色读,也可以自己读,幻灯片出示要求:(1)、父亲提出一个什么话题让大家讨论?(2)、姐姐、哥哥、我分别是怎样说的?读课文后师:谁来说说一说父亲提出一个什么话题让大家讨论?生:花生有哪些好处?师:那么,姐姐、哥哥、我分别是怎样说的?生:姐姐说……生:哥哥说……生:我说……师:同学们,姐姐、哥哥和“我”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好处,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通用9篇)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通用9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篇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爱慕之心”。
2 、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板书课题20 、落花生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 、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2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认识生字新词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 、本文主要内容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 、讲读父亲的话(1 )什么是“爱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爱慕之心”什么意思?(2 )、父亲对什么产生爱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3 )、“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 、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 、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 、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七、讲读“我”的话1 、什么叫只讲体面?2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 、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九、小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篇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己名字的含义。
3、发展性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
落花生教学实录(共10篇)
落花生教学实录(共10篇)落花生教学实录(一): 15、落花生17 落花生一、教材说明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其一,语言浅显平实,简明精当,却旨趣深远,寓理于物;其二,布局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从花生的品格领悟出做人应该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根据这一意思,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这两点,也是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联系起来,进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4.初步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三、教学建议1.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农村的学生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城市的学生可借助阅读书报、上网,请教他人等途径了解.在此基础上,思考“落花生”这个名字的由来.2.在课堂教学中,可先结合课题,组织学生交流对“落花生”这个名字由来的了解.然后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重点从父亲说的“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段话中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夸耀自己的品格;从父亲接下去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这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3.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长特点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师一厢情愿地说教.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要引导学生进行这一项目的训练,教师首先应有如下理第一,“分清文章的主次”不是读懂一篇文章的目的之一,而是手段之一.通过分清主次,进而抓住主要内容反复推敲琢磨,才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此外,要学习作者这一表达方法.第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顺序是“分清文章的主次”的前提.第三,“分清文章的主次”的训练绝不能孤立进行,要与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这一重点项目在本课教学中的渗透性训练,可安排以下环节:①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②结合思考·练习第2题,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找出其中的主要部分.可引导学生议一议;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议花生、从议花生到议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又占多少篇幅③抓住主要部分“议花生”,展开多层次的读、思、议,从中逐步悟出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④讨论:作者重点写“议花生”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文章的主要部分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方面,抓住主要部分认真、深入地阅读,可以加深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在表达方面,把主要部分说、写得详细些,可以使人对你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得更明白.)5.比喻手法所能体现的总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说:“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也是一样.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目的,不曲解课文的本意.6.思考·练习提示了教与学的重点和思路,应充分利用.本课思考·练习中的1—4题,除第3题把句子“抄写下来”这一部分宜作为课后作业外,其他部分都可相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选做题旨在让学生学习本课后,对寓理于物的表达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可将这道题作为课后拓展练习.此外,要注重交流,可师生间交流,可小组内交流,也可跟家里人交流.当然,对本道题“选做”与否应由学生自主决定,教师只能鼓励,不能硬性要求.7.本课的8个生字中,“榨”字是翘舌音;“榴”不要读成niǘ.“茅”字的下面不要写成“予”;“慕”字下面是“”不是“”.四、参考资料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祖籍台湾省台南市,落籍福建龙溪(今龙海).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文学、宗教和哲学,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执教.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他的创作虽不丰硕却独树一帜,作品具有爱国、进步的思想倾向.他以“落华生”为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品格.《落花生》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许地山小时候所受到的家教.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曾是清朝政府驻台湾筹防局统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许南英率部奋起抗击侵略军,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终因寡不敌众,台湾遭致陷落,并沦为日本殖民地.许南英出于爱国之心,毅然抛弃全部家产,携带家眷在福建龙溪定居,过着清贫的生活.许地山小时,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要求子女们为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求虚荣,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许地山以后不仅写了《落花生》一文追忆父亲的教诲,而且以“落华生”为笔名勉励自己.著作有《许地山选集》. 花生花生开花受精三四次,子房柄(果针)就开始迅速生长,向上长到5至10毫米时,即向下弯曲,使尖锐的子房插入土中.通常开花、受精后的10天至15天,子房柄深入土中5至10厘米深处就停止生长.这时,平卧土中的子房就开始胀大,最后形成荚果.因为它是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也叫“落花生”.花生的结果过程一、开花二、形成子房柄三、子房柄钻入土里四、形成果实花生的老家在南美洲的巴西、秘鲁一带.早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花生才开始了国际性的长途旅行.它最先来到非洲的几内亚,以后又由葡萄牙人把它带到亚洲、欧洲等地.大约在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花生传到了中国.落花生教学实录(二): 落花生一课中花生的不好看指的是什么花生的不好看是指——“它矮矮地长在地上”很有用是指——就是对别人有好处,指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内在美.1.文章在结构上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顺序写的.收获节时对花生的议论是重点,至于种花生和收花生的情况写得简略.这样组织材料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2.重点要学习文章以物喻人的写法.在重点段中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去认识花生的好处和特点.父亲以花生生长的情况与桃子、石榴、苹果作了对比,用来说明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特点.接着是以花生喻人,阐明了做人的道理.我们在学习借鉴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借物是为了议论.借物是为了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只有议论部分写清楚了,中心自然就突出了.所以我们说借物是手段,喻人才是目的.3.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写的事物.文章就是通过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认识花生本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说明作人的道理.采用对比的手法使物更鲜明、更便于读者去理解.教学设计: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这里就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一、自选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已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兴趣哪一项就查找哪一项,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图书城查找,或请教有关专家等.课堂反馈时,我发现通过自已的方式,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生甲:我喜欢读“种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只有辛勤耕耘,才会有收获嘛.生乙:我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中,父亲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使我受到教育.生丙:我喜欢读“吃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吃花生”这一内容,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滋味.生丁:我也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父亲说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落花生教学实录】落花生教学实录(三): 《落花生》教案,落花生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 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2、指名说板书种花生过收获节3、课文就这两大部分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重点突出)(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己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三、重点感悟, 学习课文(一)1、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知道文章哪一部分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板书:看详略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3、对.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4、学生默读.5、指名读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我们就重点学.(二)1、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2、学生默读课文3、好,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5、现在再看,第一部分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7、指名说好几样吩咐很难得(重视)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9、指名说板书:我们谈父亲谈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穿插)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我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部分,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我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我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我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我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过“看内容”我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我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13、五次.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 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14、重点分析3、4 赞花生学花生(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赞花生的.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己的好处)(2)我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我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我们学花生(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看目的”.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我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我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我们”理解了没有(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现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 这句话深深地表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5)小结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我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种花生落花生吃花生过收获节△ 我们谈谈花生△ 赞花生父亲谈△学花生△借物喻做有用的人(道理)落花生教学实录(四): 小学五年级的落花生的范文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怪可惜的,你们那麼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我们都说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裏过这个节.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麼」我们争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说:「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我们谈到夜深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17 落花生一、教材说明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其一,语言浅显平实,简明精当,却旨趣深远,寓理于物;其二,布局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从花生的品格领悟出做人应该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根据这一意思,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这两点,也是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联系起来,进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4.初步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三、教学建议1.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农村的学生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城市的学生可借助阅读书报、上网,请教他人等途径了解.在此基础上,思考“落花生”这个名字的由来.2.在课堂教学中,可先结合课题,组织学生交流对“落花生”这个名字由来的了解.然后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重点从父亲说的“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段话中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夸耀自己的品格;从父亲接下去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这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3.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长特点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师一厢情愿地说教.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要引导学生进行这一项目的训练,教师首先应有如下理第一,“分清文章的主次”不是读懂一篇文章的目的之一,而是手段之一.通过分清主次,进而抓住主要内容反复推敲琢磨,才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此外,要学习作者这一表达方法.第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顺序是“分清文章的主次”的前提.第三,“分清文章的主次”的训练绝不能孤立进行,要与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这一重点项目在本课教学中的渗透性训练,可安排以下环节:①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②结合思考·练习第2题,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找出其中的主要部分.可引导学生议一议;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议花生、从议花生到议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又占多少篇幅③抓住主要部分“议花生”,展开多层次的读、思、议,从中逐步悟出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④讨论:作者重点写“议花生”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文章的主要部分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紧密联系。
语文教案-《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
语文教案-《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落花生》的作者、背景及主题;2. 分析文章的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3.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与句型;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问好,引入话题“花生”,询问学生对花生的了解,并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2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听课文录音,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有关花生的内容,并将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
3.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
4. 教学扩展(1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花生的各种制品,如花生酱、花生糖等,让学生尝试,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一则关于花生的广播剧,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5. 美化课文(10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句型,并进行仿写。
- 学生自主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文中的有关花生、友谊的主题。
- 学生分组讲解自己编写的广播剧,学生互评并评出最佳剧本。
三、教学评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落花生》的作者、背景及主题,并能够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观察花生制品和编写广播剧的活动,学生对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朗读比赛和自主评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四、教学分析本节课以《落花生》为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学习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通过展示花生制品、编写广播剧、朗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
《落花生》课堂实录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学情分析:花生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
有些同学的家里甚至还种过花生。
他们在种、收、吃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了解。
花生的优点多少知道一些,‚花生所比喻的人‛可能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亩、尝、吩、咐、茅、榨、榴‛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联系上下文理解‚居然‛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效果,并用‚居然‛造句。
2、通过感情朗读、背诵、抄写父亲的话,并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知道围绕花生写了哪些事,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花生的好处,感悟它的每个好处分别比喻什么样的人。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5、搜集其他借物喻人写法的文章赏析。
《白杨礼赞》、《梅花魂》等。
教学重点:1.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 . 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语文教案-《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精选16篇)
语文教案-《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精选16篇)语文教案-《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篇1《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茅亭、榨油、价钱、石榴、喜爱”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行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喜爱猜谜语吗?生:喜爱。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师:(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落花生,由于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这篇课文的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由于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
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师:(板书:19.落花生)生:齐读课题。
评析:陶行知说:“制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爱好是求知的动力。
教者引用猜谜语,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同学的爱好。
师:自由选择你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思索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师:一家人是怎样谈论花生的好处的?生:姐姐说它味美;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廉价,大家都喜爱吃。
生:父亲说花生最珍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经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
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谈论?几次谈论有什么不同?生:两次。
落花生教学实录(三篇)
落花生教学实录(一)一、导入:质疑笔名,引起疑问师:“落花生”不仅仅是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
有的孩子要问了:老师,我们的资料上写,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因为那个年代人们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
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生: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师:问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
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二、检查预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师:课文都预习过了。
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示意)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
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
(幻灯出示一组词语:分辨尝尝便宜石榴)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生读)生: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
师:果真如此,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
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
像这样——(师范读。
生再次齐读。
)师: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读这段话?(一生读)你读得不错,这段话可不好读了。
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幻灯片中“空地”“种花生”“买种”三个词语中的多音字变为红色),很不错!这个词(指“播种”)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生:是播种(zhong)。
(师引导学生弄清读音后齐读)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附加题,刚才这个字(指“园”)他也读错了,谁听见了?他读成什么了?生:应该是“后园”,他读的是“后院”。
师:听得非常仔细。
可是,为什么写“后园”而不是“后院”呢?这两字有什么区别?(师引导学生弄清两者区别)三、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师:还是第一自然段。
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生:跳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
(完整)《落花生》课堂实录
《落花生》课堂实录小君子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看。
(出示谜语,师读: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子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师:请猜一种植物。
请你来。
生:是花生.师:对,就是花生。
其实,花生又名落花生,因为陆地上的植物,几乎都在地上开花,地上结果,而花生却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人们叫它落花生。
(同时出示图片展示,图文结合)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花生有关,题目是?生:落花生。
师:请同学看老师板书,“落"字注意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了。
本文的作者是?生:许地山。
(老师板书:15、落花生许地山)师:我们再把课题齐读一遍,起。
学生齐读:15、落花生.师: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老师想先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请看生词。
请两位同学读读。
老师提问了两位学生读生词。
师: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充分,读音都很准确,两个同学都注意到“榴”字单读是读第二声,组词“石榴”是读轻声.再请一组同学开小火车读。
老师抽取了一个小组开火车读生词。
师:读得很准确。
下面我们全班齐读,一个读两遍。
学生齐读生词。
师:读音没问题,那一起来看字形。
老师提醒大家两个字“茅”上下结构,下面是一个矛盾的矛,不要写成给予的予;“榴”当“木”字作为偏旁的时候,捺要写成点。
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一个写两个.注意写字的姿势:一尺一寸一拳。
头正腰直腿放平.学生在书本生字条旁将“茅”和“榴”字一个写两个。
老师巡堂,并对个别学生进行姿势的纠正和点评。
师:写得真认真.生字过关,我们马上进入到课文的学习.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请用小标题形式概括)二、读悟结合,品味文本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大家今天的学习状态可真不错。
请问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生:课文围绕着落花生一共写了4件事,分别是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实录.doc
《落花生》课堂实录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生:喜欢。
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想请大家猜一猜。
麻屋子,红账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生:花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落华生”生:老师你写错了,不是“落华生”,是“落花生”。
师:那“落华生”与“落花生”有什么不同?生:《落花生》这一课的作者是许地山,他的笔名叫“落华生”。
师:在古文中,“华”同“花”。
师:那你知道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吗?生:不知道。
师:出示图片,因为是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地下结果的植物,所以叫做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来读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生:落花生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岀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师:“后院”与“后园”有什么不同?生:院——我们家的院子小一些,园——菜园、果园、花园等感觉大一些。
师:说得太精彩了!分析真到位!师:空地这里读四声,还有一个读音,空,一声,组个词。
生:天空、空气师:播种的种应该读几声?生:播撒种子,种读三声。
生:种地,种下去,读四声。
师:你看,买种子,翻土地,播种子,浇水,所以在这里不能是播种(四声),只能是播种子(三声)。
师:你感觉他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得很有感情!师:后边的同学接着读。
生: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师:’茅亭'是什么意思?看看课文的插图师:’茅亭'就是用茅草做的亭子。
生:那晚上天色不大好。
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师:我有个疑问:一家人在一起吃花生或吃吃饭很平常呀,这里说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做爸爸的,和孩子一起吃顿饭有啥可难得的呢?生: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繁忙,平常很难回家。
生: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只有放假才能回家。
落花生教学实录
落花生教学实录落花生教学实录(一):【课前谈话】主持人: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与老师一齐上课的是银川二十一小学五(4)班的学生。
(掌声)师:谢谢主持人!现场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同学们下午好!我来自甘肃兰州,我叫张玉栋,张飞的张,玉米的玉,栋梁的栋,我就是等会儿来给大家上课的老师了。
估计一路上都在猜想,会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给我们上课呢?喏,就是此刻站在你面前的这位小伙子了,看看我,跟你想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观察老师)师:好,最后一位男生。
你来说。
生:我还以为是位女老师呢。
师:没有想到是位男的,喜欢男老师吗?生:喜欢!师:这么大声,喜欢就好!还有没有什么没想到的?好,你说。
生:你的名字像女的,但是你的样貌是男的。
(一片笑声)师:我的名字像女的,其实啊这是男子汉十足的名字,名字里也有栋梁的栋嘛!是不是?好,你说。
生:我还以为是一位年长一点的老师,没想到是这么年轻的老师。
师:其实我告诉你,我已经28岁了,不年轻了。
还有没有同学想到了吗?这个小朋友在举手,哎,这个女孩子来说,来,你想说。
生:一般名字里有栋的,就应是很胖的。
(这句话只是大意)师:结果呢?生:却很瘦。
师:是啊,又高又瘦。
你呢?生:我还以为是个带眼镜的老师呢?师:结果没带眼镜,但是长得也挺斯文的,是不是?(孩子们传来一片笑声)清楚了?大家还算喜欢我,期望我们经过一节课的相处能成为朋友。
我呢是第一次来到咱们宁夏银川,很想到处走走看看,当然也想吃吃咱们那里的美食,但是我又不了解。
你们是那里的小主人,要是给你个机会,给我当当小导游,你打算带我去哪看看?咱们宁夏,又是你。
生:西夏皇陵。
师:有什么好看的呀?生:……师:反正你说的是看的,是吗?有机会我必须去,你还打算带我去哪?你说。
生:黄沙古渡。
师:那有什么好看的?生:那边沙漠超多,很刺激,还有那个羊皮筏子,都很好玩。
师:是不是啊?我必须去。
你想带我吃点什么?你说。
生:我想请你吃点土豆干。
落花生教学实录3则
落花生教学实录3则落花生教学实录落花生教学实录(一):【课前谈话】主持人: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与老师一齐上课的是银川二十一小学五(4)班的学生。
(掌声)师:谢谢主持人!现场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同学们下午好!我来自甘肃兰州,我叫张玉栋,张飞的张,玉米的玉,栋梁的栋,我就是等会儿来给大家上课的老师了。
估计一路上都在猜想,会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给我们上课呢?喏,就是此刻站在你面前的这位小伙子了,看看我,跟你想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观察老师)师:好,最后一位男生。
你来说。
生:我还以为是位女老师呢。
师:没有想到是位男的,喜欢男老师吗?生:喜欢!师:这么大声,喜欢就好!还有没有什么没想到的?好,你说。
生:你的名字像女的,但是你的样貌是男的。
(一片笑声)师:我的名字像女的,其实啊这是男子汉十足的名字,名字里也有栋梁的栋嘛!是不是?好,你说。
生:我还以为是一位年长一点的老师,没想到是这么年轻的老师。
师:其实我告诉你,我已经28岁了,不年轻了。
还有没有同学想到了吗?这个小朋友在举手,哎,这个女孩子来说,来,你想说。
生:一般名字里有栋的,就应是很胖的。
(这句话只是大意)师:结果呢?生:却很瘦。
师:是啊,又高又瘦。
你呢?生:我还以为是个带眼镜的老师呢?师:结果没带眼镜,但是长得也挺斯文的,是不是?(孩子们传来一片笑声)清楚了?大家还算喜欢我,期望我们经过一节课的相处能成为朋友。
我呢是第一次来到咱们宁夏银川,很想到处走走看看,当然也想吃吃咱们那里的美食,但是我又不了解。
你们是那里的小主人,要是给你个机会,给我当当小导游,你打算带我去哪看看?咱们宁夏,又是你。
生:西夏皇陵。
师:有什么好看的呀?生:……师:反正你说的是看的,是吗?有机会我必须去,你还打算带我去哪?你说。
生:黄沙古渡。
师:那有什么好看的?生:那边沙漠超多,很刺激,还有那个羊皮筏子,都很好玩。
师:是不是啊?我必须去。
你想带我吃点什么?你说。
《落花生》的课堂实录
《落花生》的课堂实录《落花生》的课堂实录师:没吃过花生的同学请举手。
(有两人举手)师:你俩都从没吃过花生?生:一生摇头逐又点头。
另一个说吃过。
师:同学们,我想大家都吃过花生。
所以,在回答问题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是怎样就怎样,不要猜答案。
听清楚了吗?生:听清楚了。
师:那好,我再问你们一个问题。
会吃花生的举手。
生:全班举手。
师:噢,看样子都会吃。
那好,肖航,你说说你是怎样吃花生的。
生:放进口里吃。
师:噢,你是这样吃的。
那你呢?曹英琪同学,你说说看。
生:把花生的壳剥开,就可以把它吃下去了。
师:万边宽,你是怎么吃的`?生:我把花生壳剥开,把里头的花生米拿到搅拌机里搅碎,然后再吃。
师:(环顾四周没有人补充)看来我们班还真没人会吃花生!同学们呀,吃花生一定要嚼。
刚才好不容易有人“嚼”了,却是用机器。
用自己的嘴嚼才有滋味。
花生因为有营养,所以又叫长生果,嚼得越细,身体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
会吃花生了吗?一定要嚼,这样吃花生才有滋有味有营养。
知道了吗?生:知道了。
师:善于写作的人,肚子里都要“吃”进好几百篇好文章。
往肚子里“吃”文章,绝不是为了抄袭。
为的是吸收消化别人的文章后,自己写起文章来就可以挥洒自如。
《落花生》这篇文章发表时,曾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是一篇好文章,咱今天就来“吃”《落花生》师:板书:落花生(故意将“落”字写错,让学生更正,提醒学生注意“落”是上下结构并注意把字写好)师:吃花生要细细地嚼、慢慢地咬,才能嚼出滋味来,才能吸收更多的营养。
那么,今天我们“吃”落花生也要细细嚼、慢慢地咬。
不过,我们今天“吃”的不是花生仁,而是文字。
师:副板书:1、咬文嚼字——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第一个方法。
师:咱现在就把题目拿来嚼嚼吧。
落—花—生,落—花—生,明明叫花生,怎么又叫它落花生呢?谁知道?梁正,你说。
老师帮你画图。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叙述)清明时节,把花生种子种下去,不久,它就会发芽,长出——(茎,树我们常称为“干”。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
《落花生》教学实录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想不想来比赛一下,看谁能先猜出来啊?生:想!(异口同声)师:谜面是这样的: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一定难住大家了吧?生:(竟相猜谜,很快就猜出了答案——花生)师:很好,同学们真聪明,可是我们大家对‚花生‛了解的有多少呢?生:(自由回答)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许地山‛的《落花生》这篇文章,看一下,和我们大家眼中的花生有什么不同之处?(板书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何想法与疑问呢?生:为什么叫‚落花生‛啊?生:……师:原来啊,花生要等到花落了以后,才能扎根于泥土里。
长出果实的,所以又叫‚落花生‛。
由于当时‚花‛常写作‚华‛,作者的笔名就叫‚落华生‛。
既然作者能以此作为笔名,那‚花生‛在作者心中一定拥有极高的地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师:请大家自己快速读一遍课文,思考文章围绕‚花生‛,写了哪些事情?生:(自由读文,自由发言,得出结论)。
生:文章主要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件事。
师:非常好。
谁来读一下‚种收花生‛的部分?(点名读)师:这里有几个多音字,谁能找出来?生:‚空‛ ‚落‛ ‚种‛师:这里还用到了一个词语,最能突出当时收获时的惊喜与喜悦之情,谁能找出来?生:‚居然‛师:还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思考的,为什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四个词语,虽然也是表示停顿,可却不用顿号,要用逗号呢?生:(小组讨论交流后,自由发言。
)师:原来这四件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有时间上的间隔,所以我们也可以用逗号来分隔开。
师:第几自然段写了‚尝花生‛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师:当父亲也来参加我们的‚花生收获节‚时,先问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大家又是如何回答的呢?‛生:父亲问‚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
《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吃花生吗?生:喜欢!师:那你们知道花生是怎么生长的吗?生:在土里。
师:对啦,花生是在地下生长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花生有关的文章,叫做《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好,读完的同学请举手。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种花生和收花生的部分。
三、精读课文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两段中了解到了什么?生:我知道了作者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提议开辟出来种花生。
师:很好,那他们是怎么种花生的呢?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师:“居然”这个词用得好,从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生:能体会到他们收获时的惊喜。
师:是啊,那收花生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呢?生: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在后园的茅亭里过收获节。
师: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学习“议花生”这部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十至十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父亲为什么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做比较?(学生默读思考)师:谁来说说父亲为什么这么做?生:父亲想通过比较,让我们明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师:说得很好。
那父亲是怎么说的呢?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同学们,想一想,父亲说的这段话,重点强调了花生的什么特点?生:默默奉献,不图虚名。
师:对呀,父亲就是希望我们做像花生一样的人。
那在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一样的人呢?生:有,清洁工默默打扫街道,为我们创造干净的环境。
落花生教学实录3则
《落花生教学实录》落花生教学实录(一):【课前谈话】主持人: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与老师一齐上课的是银川二十一小学五(4)班的学生。
(掌声)师:谢谢主持人!现场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同学们下午好!我来自甘肃兰州,我叫张玉栋,张飞的张,玉米的玉,栋梁的栋,我就是等会儿来给大家上课的老师了。
估计一路上都在猜想,会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给我们上课呢?喏,就是此刻站在你面前的这位小伙子了,看看我,跟你想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观察老师)师:好,最后一位男生。
你来说。
生:我还以为是位女老师呢。
师:没有想到是位男的,喜欢男老师吗?生:喜欢!师:这么大声,喜欢就好!还有没有什么没想到的?好,你说。
生:你的名字像女的,但是你的样貌是男的。
(一片笑声)师:我的名字像女的,其实啊这是男子汉十足的名字,名字里也有栋梁的栋嘛!是不是?好,你说。
生:我还以为是一位年长一点的老师,没想到是这么年轻的老师。
师:其实我告诉你,我已经28岁了,不年轻了。
还有没有同学想到了吗?这个小朋友在举手,哎,这个女孩子来说,来,你想说。
生:一般名字里有栋的,就应是很胖的。
(这句话只是大意)师:结果呢?生:却很瘦。
师:是啊,又高又瘦。
你呢?生:我还以为是个带眼镜的老师呢?师:结果没带眼镜,但是长得也挺斯文的,是不是?(孩子们传来一片笑声)清楚了?大家还算喜欢我,期望我们经过一节课的相处能成为朋友。
我呢是第一次来到咱们宁夏银川,很想到处走走看看,当然也想吃吃咱们那里的美食,但是我又不了解。
你们是那里的小主人,要是给你个机会,给我当当小导游,你打算带我去哪看看?咱们宁夏,又是你。
生:西夏皇陵。
师:有什么好看的呀?生:师:反正你说的是看的,是吗?有机会我必须去,你还打算带我去哪?你说。
生:黄沙古渡。
师:那有什么好看的?生:那边沙漠超多,很刺激,还有那个羊皮筏子,都很好玩。
师:是不是啊?我必须去。
你想带我吃点什么?你说。
生:我想请你吃点土豆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落花生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品味花生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
(生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
)
师:父亲的话为什么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父亲说了哪些话?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句子。
)
师:谁找好了?读一读。
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难得。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多媒体出示重点句。
)
师:还有吗?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多媒体出示父亲的话。
)
师:是啊!花生的好处很多,它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省钱,谁都可以买来吃。
但父亲说花生有一样好处最难得,是什么?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桃子、石榴、苹果是如何展示果实的?
生: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什么是爱慕之心?
生:让人见了就很喜欢。
师:那么,花生的果实有什么特点?
生: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要挖起来才知道。
师:花生还有哪些难得的地方?
生:它外表虽然不好看,可是有很多好处。
师:它有哪些好处?
生:它味儿美,可以榨油,价格省钱。
师:说得真好。
父亲还说了什么话?
生: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师:父亲的希望是什么?
生:希望“我们”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多媒体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生齐读)
赏析:语文教学是示例教学,课堂上不要面面俱到。
要想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层次性和严密性。
《落花生》一文借物喻人,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要使学生领悟这些道理需要得法地引导。
引导的过程,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纵向发展,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上述内容中,教师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松弛自然地体会到了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