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合集下载

《老子 第六十四章》《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老子 第六十四章》《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4小题。

(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乙)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0. 甲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世之学老子者A则绌儒学B儒学亦绌C老子D道不同E不相为谋F岂谓是邪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罔,本义是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义是天网、法网,也指结网等。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子者,蒙人也。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申不害者,京人也,其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

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注释】①黄初: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年号。

②麟德: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B.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C.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D.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守藏室之史”中的“史”指史官,负责掌管文书记录的人员;周官中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吏又有府史、胥徒史。

【诗歌鉴赏】老子韩非列传全文翻译 读后感

【诗歌鉴赏】老子韩非列传全文翻译 读后感

【诗歌鉴赏】老子韩非列传全文翻译读后感老子韩非列传全文翻译读后感老子韩非列传全文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箧,以诋?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7)全文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7)全文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7)全文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①,如是者身危。

贵人有过端②,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③,则身危。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④,说行而有功则德亡⑤,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⑥,如是者身危。

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⑦,说者与知焉⑧,则身危。

彼显有所出事⑨,迺自以为也故⑩,说者与知焉,则身危。

强之以其所必不为(11),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12),身危。

故曰:与之论大人(13),则以为间己(14);与之论细人(15),则以为粥权(16)。

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17);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18)。

径省其辞(19),则不知而屈之(20);泛滥博文(21),则多而久之。

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22),则曰草野而倨侮(23)。

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①及:到,至。

引申为涉及、牵扯。

匿:隐藏。

②过端:过失,过错。

端,端倪,即刚刚有些迹象,而尚未昭著。

按以下一段文字句序与今本《韩非子》有异。

③善议:巧妙的议论。

推:推导、推论。

④周泽未渥:意谓交情还不够深厚。

周,亲密。

泽,恩泽,恩惠。

渥,浓厚、深厚。

语极知:把知心话尽其所有都说出来。

极,穷尽。

⑤德:功劳,功德。

亡:通忘,忘记。

⑥见疑:被怀疑。

⑦得计:计谋可以实现。

⑧与知:参予此事。

⑨出事:做事。

⑩也:疑当作他。

盖形近而误。

今诸本《韩非子》作乃自以为他故。

他故,别的事情。

(11)强(qiǎng,抢):勉强。

(12)已:停止。

(13)大人:达官贵族。

此指在任重臣。

(14)间已:离间君主与大臣的关系。

(15)细人:地位低下的人。

(16)粥(y,育)权:卖弄权势。

粥,通鬻,卖。

(17)借资:借助别人的力量,以为己助。

(18)尝己:试探自己含怒的深浅。

尝,试探。

(19)径省其辞:说话简略,直接了当。

径省,简略。

(20)知:通智,智慧。

屈之:使他遭受委屈。

(21)泛滥:水势漫溢横流。

比喻夸夸其谈,没有边际。

博文:追求浮华之辞。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苏轼《庄子祠堂记》(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苏轼《庄子祠堂记》(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①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注]①渎:水沟。

材料二:庄子,蒙人也。

尝为蒙漆园吏。

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祀之者。

县令秘书丞王兢始作祠堂,求文以为记。

谨按《史记》,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此知庄子之粗者。

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为法耳。

楚公子微服出亡,而门者难之。

其仆操棰而骂曰:“隶也不力。

”门者出之。

事固有倒行而逆施者。

以仆为不爱公子,则不可;以为事公子之法,亦不可。

故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盖无几。

至于诋訾孔子,未尝不微见其意。

其论天下道术,自墨翟、禽滑厘、彭蒙、慎到、田骈、关尹、老聘之徒,以至于其身皆以为一家而孔子不与其尊之也至矣。

然余尝疑《盗跖》《渔父》,则若真诋孔子者。

至于《让王》《说剑》,皆浅陋不入于道。

反复观之,得其《庄子·寓言》之意,终曰:“阳子居西游于秦,遇老子。

老子曰:‘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

太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阳子居蹴然变容。

其往也,舍者将迎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

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去其《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以合于《列御寇》之篇,曰:“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曰:‘吾惊焉,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

’”然后悟而笑曰:“是固一章也。

”庄子之言未终,而昧者剿之以入其言。

余不可以不辨。

凡分章名篇,皆出于世俗,非庄子本意。

元丰元年十一月十九日。

(苏轼《庄子祠堂记》)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于人出居延北可于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

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

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

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陵传》)材料二: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辐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

”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子女。

”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于人涉单于庭。

”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

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于人。

.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

汉军南行,未至块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

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复A得B数C十D矢E足F以G脱H矣I今J无K兵L复M战N天O明P 坐Q受R缚S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日期,与《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字意思不相同。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逍遥游》、《庄子—山木》比较阅读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逍遥游》、《庄子—山木》比较阅读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逍遥游》、《庄子—山木》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二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皲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

能不皲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节选自《庄子·逍遥游》)三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庄子 外物》《庄子 秋水》(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庄子 外物》《庄子 秋水》(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洗洋自恣以适己。

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材料三: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有删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使使厚币迎之.人皆有不仁人之.心B.衣以.文绣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C.有中道而.呼者人而.不仁,如礼何D.有鲋鱼焉.就有道而正焉.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12.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汪洋恣肆,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5)全文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5)全文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5)全文或曰①: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蓋老子百有六十余岁②,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③。

①或曰:有的人说。

②有:又。

③养寿:修养身心以求长寿。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①。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②。

老子,隐君子也。

①始秦与周合三句:《索引》按周秦二本纪并云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又合,合七十岁而霸王者出。

然与此传离合正反,寻其意义,亦并不相违。

②然:是,是这样。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①,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②。

①玄孙:曾孙的儿子。

②家:居住。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①,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②,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③。

①绌:通黜,贬斥。

②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主张、原则不同,彼此不相商议、合作。

语见《卫灵公》。

③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语本《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王弼注本《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魏源《老子本义》本第五十章)。

这是主张缓和社会矛盾,让事物保持原状的保守思想。

无为,一任自然,无所作为。

清静,内心清虚明静,无所索求。

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②,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③。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④。

作《渔父》、《盗跖》、《胠箧》⑤,以诋訿孔子之徒⑥,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⑦,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⑧,指事类情⑨,用剽剥儒、墨⑩,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11)。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已(12),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13)。

①尝:曾经。

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此引申为涉猎、研究。

③要:要旨。

本:根本、源头。

④大抵:大略。

率:通常。

寓言:有所寄托或比喻之言。

《释文》,寓,寄也。

以人不信已,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⑤《渔父》、《盗跖》、《胠(qū,区)箧(qi,怯)》;均为《庄子》中的篇名。

《老子韩非列传》作品赏析

《老子韩非列传》作品赏析

《老子韩非列传》作品赏析
《老子韩非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的合传。

在本文中,司马迁以老子“深远”,说其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并将其与申、韩同传,勾勒出道、法两家嬗变传承之关系。

又附庄子,盖看重其“沈洋自恣以适己”的修身处世之道,还特意列举楚威王聘庄子为相的故事。

在结构上,司马迁以老子为文章的开篇,介绍了老子的生平、思想及影响。

然后通过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展现了老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之处。

接下来,司马迁对申子、韩非子的思想及生平进行了概述,并与老子进行了比较,展现了道、法两家之间的关联和异同。

最后,司马迁以庄子作为结语,再次强调了道家修身处世之道的重要性。

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通过对话、事迹、细节等手法,将老子、庄子、申子、韩非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其中,老子被描绘为一位深邃、智慧的智者,庄子则被描述为一位逍遥自在的隐士,申子、韩非子则被描绘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具有严谨、冷静的性格特点。

在思想表达上,本文体现了司马迁对道家和法家的独特见解和评价。

他对老子思想的阐述和理解,以及对庄子修身处世之道的评价和欣赏,都体现了他对道家思想的深刻认识。

同时,他对申子、韩非子的评价和描述,也展现了他对法家思想的了解和评价。

总的来说,《老子韩非列传》是一篇具有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的
文章。

它不仅是司马迁对先秦道家和法家思想的整理和评价,也是他对人类智慧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这篇文章也对我们理解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6)全文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6)全文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6)全文①术:指法家的刑名法术之学。

或特指君主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与手段。

干:求取,指求官。

②黄老:黄帝和老子。

先秦儒家只谈尧舜,不提黄帝。

道家为了和儒家争夺学术地位,把传说中比尧、舜更早的黄帝搬出来与老子并尊为道家的创始人,所以汉时有黄老之学的称呼。

刑名:即实与名。

法家主循名责实,以推行法治,强化上下关系。

刑,通形,指形体或事实。

名,指言论或主张。

③《申子》:已佚。

《艺文志》有《申子》六篇。

有《大体篇》保存于《群书治要》中,又有清人马国翰等辑本。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①。

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②。

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与李斯俱事荀卿③,斯自以为不如非。

①诸公子:贵族子弟。

②归:归宿,引申为宗旨。

③事:师事,随师求学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①,韩王不能用。

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②,执势以御其臣下③,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④。

以为儒者用文乱法⑤,而侠者以武犯禁⑥。

宽则宠名誉之人⑦,急则用介胄之士⑧。

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⑨,观往者得失之变⑩,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11)。

①数:屡次,多次。

书:奏章。

谏:下对上规劝。

②疾:痛恨。

务:勉力从事。

③执势:掌握权势。

御:驾驭,控制。

④举:提拔任用。

浮淫之蠹:指文学游说之士。

浮淫,虚浮淫夸。

蠹,蛀虫。

比喻像蛀虫一样危害国家的人。

功实:注重功利而有实际贡献的人。

⑤文:指儒家典籍,如《》、《书》等。

⑥犯禁:违犯国家禁令。

⑦宽:宽缓。

指国家太平时期。

介胄之士:指顶盔穿甲的武士。

介,甲。

作战时穿的护身铠甲。

胄,头盔。

⑨廉直:廉洁正直的人。

⑩往者:以往的,历史上的。

得失:成功和失败。

(11)《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均为《韩非子》书中的篇名。

然韩非知说之难①,为《说难》书甚具②,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原文|译文|赏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合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原文作者:司马迁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於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老子韩非列传翻译赏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翻译

老子韩非列传翻译赏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翻译

老子韩非列传翻译赏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翻译《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商君列传【原文】【注解】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①,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②,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③。

会座病④,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⑤,将奈社稷何⑥?”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⑦。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⑧,王色不许我⑨。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⑩,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①庶孽:旁支侧出或妾生之子。

②刑名之学: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一派。

主张循名责实,以推行法治,强化上下关系。

刑,通“形”。

指形体或事实。

名,指言论或主张。

③进:推荐、保举。

④会:适逢,正赶上。

⑤有如不可讳:倘有不测。

不可讳,亦作“不讳”。

死亡的婉转说法。

讳,忌讳,隐瞒。

⑥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国家怎么办呢?有托付何人的意思。

社稷:国家政权的代称。

社,土地神。

稷,谷神。

以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故以代称国家。

⑦嘿:同“默”。

⑧言:指推举。

若:你。

⑨色:脸色,神情。

⑩疾:快,迅速。

?禽:同“擒”拘捕,捕捉。

?悖:荒唐,糊涂。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①,东复侵地②,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③。

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④,其志不开悟矣。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周尝为蒙漆园吏》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周尝为蒙漆园吏》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周尝为蒙漆园吏》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周尝为蒙漆园吏》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周尝为蒙漆园吏[2],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老子生平不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生平不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诸子散文老子老子,生平不详。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他是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字聃,曾任周王室守藏室史官。

他与孔子同时而稍年长,被孔子称为当代最洞达事理、通晓世务的人物。

后因周王室衰落,他弃职而去,出关时为守关官员尹喜强邀其著述其思想,于是老子用韵文写成了一部道家哲学著作,因其是老子所著故称《老子》。

书分为上下两篇5000余言,即《道篇》和《德篇》。

因此后来被尊为道教经典,故又称《道德经》。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论著之一。

《道德经》向来被视为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

书中阐述了老子对宇宙、人世的运行规则和社会政治兴衰消长的认识,以及他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平民与君王等一系列对立范畴的见解,提出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基本主张。

文化常识:32、散文散文即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其中包括非文学作品)。

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意识的明确,唐以后散文的内涵又有所变化,但它既包括文学作品,也包括非文学作品的政治、历史、哲学等著作。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1]。

名可名,非常名[2]。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4]。

常有,欲以观其徼[5]。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6]。

注释[1]道:第一、三两个“道”字为名词,其义玄妙不可确定。

第二个“道”字为动词,言说之意。

[2]名:第一、三两个“名”字为名词,其义为名称或概念,是言语及思想的基本单位。

第二个“名”字为动词。

成氏《御定道德经注》:“可名,言之也。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

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3]始:《说文解字》:“女之初也”。

母:《说文解字》:“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凡有皆始於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

[4]妙者,微之极也。

人在“无欲”时,可以契合“无名”之境,进而观照始源的奥妙。

[5]徼,归终也。

《老子》第二十四章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比较阅读

《老子》第二十四章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比较阅读

《老子》第二十四章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乙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卯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企.者不立企:踮起脚跟B.态色与淫.志淫:放纵C.自伐.者无功伐:夸耀D.走者可以为罔.罔:织网捕获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藏室之史,即守藏史,就是管理国家图籍的史官。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①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②姓李氏,③名耳,字桞,④周守藏室之史也。

⑤注①正义朱韬玉札及神仙传云:“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

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桞,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

”又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

”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

”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

”张君相云:“老子者是号,非名。

老,考也。

子,孳也。

考教觽理,达成圣孳,乃孳生万理,善化济物无遗也。

”注②集解地理志曰苦县属陈国。

索隐按:地理志苦县属陈国者,误也。

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

至高帝十一年,立淮阳国,陈县﹑苦县皆属焉。

裴氏所引不明,见苦县在陈县下,因云苦属陈。

今检地理志,苦实属淮阳郡。

苦音怙。

正义按年表云淮阳国,景帝三年废。

至天汉修史之时,楚节王纯都彭城,相近。

疑苦此时属楚国,故太史公书之。

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

有老子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

”厉音赖。

晋太康地记云:“苦县城东有濑乡祠,老子所生地也。

”注③索隐按: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

”又云“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注④索隐按:许慎云“桞,耳曼也”。

故名耳,字桞。

有本字伯阳,非正也。

然老子号伯阳父,此传不称也。

正义桞,耳漫无轮也。

神仙传云:“外字曰桞。

”按:字,号也。

疑老子耳漫无轮,故世号曰桞。

注⑤索隐按:藏室史,周藏书室之史也。

又张苍传“老子为柱下史”,盖即藏室之柱下,因以为官名。

正义藏,在浪反。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①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②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韩非列传》阅读

《老子韩非列传》阅读

《老子韩非列传》阅读《老子韩非列传》阅读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

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

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

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这一时期,白舸争流,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据《汉书·艺文志》,先秦学说有十家,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司马迁的这篇文章就是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重要传记,他把老子,庄子,申子,韩非子合为一传,是后人研究先秦道家法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早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也直接对本文所传的其他三人有较大影响,被太史公列在文章之首。

文章中记载了老子的生平轶事及其后代的状况。

老子哲学的根本观点是“天道”,“道”是天地万物之先,是本源。

“道”没有意识的作用,只是自然如此,即万物皆生于自然,万物的生灭有其自然的道理。

“道”就是宇宙的最高原理。

从“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哲学态度,他认为人贵能知道宇宙间的不变的通则,物极必反,所以才以“去且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无益于子之身”来规劝孔子。

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诚如太史公所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子是老子之后到家学派的最主要代表。

司马迁认为“其学无所不窥,然要其本归于老子之言”。

庄子在老子学说的基础上,对道家哲学作了进一步发展,建立了一个更为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认为庄子善于行文措辞,但空设语言,还喜欢攻击当时的其他的学者,只是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一些解释。

事实上,庄子思想与老子思想有较大的不同。

老子从“道”悟出“常”,庄子却悟出“变”。

他认为天地万物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是天道的运行,自然的演变。

所以庄子主张人应当超脱一切欲望的束缚和情感的纠缠,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极端无为,社会上的各种制度都是给人的天性带来痛苦。

楚威王想让庄子出任曹国的宰相,庄子的回答“子及去,无污我”,“终身不仕,以快吾志”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於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

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

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

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彊,无侵韩者。

申子之学本於黄老而主刑名。

著书二篇,号曰申子。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

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

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於是韩非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

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

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

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万言。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於秦,不能自脱。

说难曰: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於厚利者也。

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

此之不可不知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

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

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焉,则身危。

彊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

故曰: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与之论细人,则以为粥权。

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

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汎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

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

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

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

有与同失者,则明饰其无失也。

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乃後申其辩知焉。

此所以亲近不疑,知尽之难也。

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伊尹为庖,百里奚为虏,皆所由干其上也。

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汙也,则非能仕之所设也。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

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

”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

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於君。

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馀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前见贤而後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故有爱於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於主,则罪当而加疏。

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後说之矣。

夫龙之为蟲也,可扰狎而骑也。

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人或传其书至秦。

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

”秦因急攻韩。

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秦王悦之,未信用。

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

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

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於後世,学者多有。

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於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实。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

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

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

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

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

”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

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

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

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

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

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庄子是地人,叫周。

他曾经担任过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

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

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

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

而表明老子学说为目的的。

《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

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

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利用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出任曹国的宰相。

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

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豬,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

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所束缚。

我终身不做官,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申不害是京邑人,原先是郑国的低级官吏。

后来研究了刑名法术学问,向韩昭候求官,昭候任命他作了宰相。

他对内修明政教,对外应对诸候,前后执政十五年。

一直到申子逝世,国家安定,政治清明,军队强大,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侵犯韩国。

申不害的学说本源黄帝和老子而以循名责实为主,他的著作有两篇,叫作《申子》。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

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

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

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

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当时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掌握的权势用来驾驭臣子,不能富国强兵寻求任用是贤能之士,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

他认为儒家用经典文献扰乱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着武力违犯国家禁令。

国家太平时,君主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假誉的人,形势危急时,就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

现在国家供养的人并不是所要用的,而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