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区别
护士资格备考-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区别
护士资格备考-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区别皮内注射皮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
主要用于三种目的:①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皮试;③疫苗接种,如卡介苗。
如果你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
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你会感觉到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一些。
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
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它与皮内注射的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肤组织内;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
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况需要皮下注射呢?①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②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③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皮下注射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用物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皮内、皮下及肌内注射全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药物过敏护理抢救流程》。
对照试验:试验结果可疑阳性者,可做生理盐水 对照试验,在对侧手腕处注射0.1毫升0.9%NS。
各科治疗室均有皮试液配置的展示牌。
皮下注射指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常用区域有:外上手臂、腹部、大腿前区。
我院常用:胰岛素注射、预装药液注射器 注射抗栓药、促红素注射液注射、立生素 注射液注射等。
超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针对负荷后的血糖 提供基础胰岛素分泌
室温30 ℃以下避免日晒保存,6周
时间: 短效胰岛素:每次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一次。 中效胰岛素:每次餐前一小时皮下注射一次。 长效胰岛素:每日皮下注射一次,于早餐前一小 时注射一次。
注射前必须看清剂量:普通胰岛素4单位/0.1毫升。 严格无菌操作:局部皮肤消毒后注射。注射普通胰
岛素应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应用诺和笔注射胰岛 素应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头。 若短、长效混合注射:应先抽短效后长效,长效药 液应摇匀。
注射前的消毒:根据药液性质选择消毒剂 注射的手法:
注射的部位:注射到肌肉组织。 注射前的消毒:安尔碘或75%酒精 注射的手法:绷紧皮肤,以90度角,插入消毒
部位中心,插入深度为针头的 1⁄2至2⁄3,反复确定无回血后 慢慢注射。
用物准备时备肾上腺素1支。 选择注射部位正确(前臂掌侧下1/3),避免注射在多毛,
有病变或变色区域。 消毒皮肤用75%酒精棉自中间环形向外消毒一直径约 5cm
之圆形区域,待干。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 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以免影响观察结果。酒精过敏者, 用新洁尔灭或0.9%NS。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区别
皮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
主要用于三种目的:①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皮试;③疫苗接种,如卡介苗。
如果你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
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你会感觉到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一些。
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
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它与皮内注射的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肤组织内;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
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况需要皮下注射呢?①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②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③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皮下注射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用物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
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必须迅速及时,分秒 必争,就地抢救,转危为安。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患者采取休克卧位,给予 氧气吸入,并保温。在患者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 变化。 2.给予抗过敏药物:a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 素0.5-1.0ml,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 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b地塞 米松5-10mg氢化可的松200mg加50%葡萄糖液100ml 静推或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静点。c抗组织胺类 药物:选用异丙嗪25-50mg或本海明40mg,肌肉注 射。
皮内注射
定 义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 表皮和真皮之间的 方法
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 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目的
注射部位
皮肤试验 常选择前臂掌侧下段。
注意
左手绷紧前臂内侧皮 肤,右手以平执式持 注射器,针头斜面向 上与皮肤成5°刺入
待针尖斜面进入皮内后, 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 固定针栓,右手注入药 液0.1ml使局部形成一圆 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 白,毛孔变大
皮下注射
• 定义
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目 的
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预防接种
注射部位的选择
• 常用的皮下注射 部位: • 上臂三角肌下缘 • 上臂外侧 • 两侧腹臂 • 大腿前侧和外侧 • 臀部 • 后背
注意事项
1、进针操作手法:一手绷紧局部皮肤(过瘦 者提起皮肤)另一手平持注射器,示指固 定针栓,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 皮下,进针的深度为针梗的1∕2--2∕3
常用的几种注射方法
常用的几种注射方法一、皮内注射法该方法是用于牛、羊、犬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绵羊痘预防接种及马鼻疽菌素皮内试验等。
1.注射部位肩胛部或颈侧中部三分之一处。
大耳朵犬也可在耳背部。
绵羊痘接种在尾根、腋下或股内侧。
马鼻疽菌素皮内反应在眼睑皮内。
2.注射方法注射部剃毛,用75%酒精消毒后,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注射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注射针头刺入真皮内,推动针栓,注入药液,使局部呈现圆形隆起,拔出针头。
此时切忌按压注射部位。
二、皮下注射法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注药后5~10min呈现作用。
凡是易溶解,无刺激性的药品及菌苗、疫苗均可皮下注射(1.注射部位选取皮下组织发达的部位,家畜多在颈侧,犬、猫在肩和臀部的背面,禽类在颈中部,兔在颈部。
2.注射方法局部剪毛、消毒后,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将注射部皮肤掐起形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皱褶处皮下,深约1.5~2cm;也可在注射部位先用针头深刺入肌肉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在注射部将皮肤和针头一起捏住,向上提拉,使针头进入皮下,将针头与注射器连接后右手将注射器内药液注入皮下,注药完毕,拔出针头,局部用碘酊消毒。
三、肌肉注射法肌肉内血管多,药液注入后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注射;又因感觉神经较皮下少,疼痛较轻。
一般刺激性较强的和较难吸收的药液,如水剂青霉素、VB1,均可肌肉注射。
但刺激性很强的药液,如氯化钙、水合氯醛、浓盐水等,都不能作肌肉注射。
1.注射部位大家畜及猪、羊等动物选择臀部和颈侧(视频)。
犬、猫等小动物选择腰部肌肉,即脊柱两边的肌肉(视频根内侧肌肉、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进行注射。
2.注射方法大家畜及猪、羊等动物经确实保定后,注射部剪毛、消毒,宠物可将注射部被毛分开后消毒。
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刺入肌肉内,回抽注射器针拴,针头无回血时,将药液注入肌肉内。
图f1-2-01图f1-2-02图f1-2-03四、静脉内注射法将药液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内的方法,称为静脉注射法。
各种注射方法
三、肌 内 注 射 法(IM)
(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 ①臀大肌注射 (ⅰ)“十”字法 (ⅱ)连线法 ②臀中、小肌注射 ③股外侧肌注射 ④三角肌注射
实用文档
三、肌 内 注 射 法(IM)
(3)体 位: 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各种注射方法
实用文档
一、皮 内 注 射 法(ID)
(1)定 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 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
(3)部 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6)注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提示针头滑 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需长期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以保护静脉。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 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化。 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 管内,再换有药液的注射器注射,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
观察。
实用文档
二、皮 下 注 射 法(H)
(1)定 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2)目 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
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 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
常用的注射方法
常用的注射方法注射给药技术有很多,其中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个别情况下还可以做皮内注射、腹腔注射、胸腔注射、气管注射、瘤胃注射、瓣胃注射及眼球结膜眼睑结膜注射、眼球后注射、心脏内注射、关节内注射等。
选择用什么方法进行注射,主要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数量及牲畜和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
1、皮下注射(1)就是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进入血液,发挥药效作用,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凡是易溶解、无强刺激性的药品及疫苗、菌苗、血清、抗蠕虫药( 如伊维菌素)等,某些局部麻醉,不能口服或不宜口服的药物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均可做皮下注射。
(2) 注射部位多选在皮肤较薄、富有皮下组织、活动性较大的部位。
大动物多在颈部两侧;猪在耳根后或股内侧;羊在颈侧、背胸侧、肘后或股内侧;犬、猫在背胸部、股内侧、颈部和肩胛后部;禽类在翼下。
(3) 注射方法术者抽取药液,排出气泡,注射针安装牢固。
动物实行必要的保定,局部剪毛、消毒。
注射时,术者左手中指和拇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同时用食指尖下压使其呈皱褶陷窝,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从皱褶基部陷窝处与皮肤呈30°~40°角,刺入针头的2/3(根据动物体型的大小,适当调整进针深度),此时如感觉针头无阻抗,且能自由活动针头时,左手把持针头连接部,右手抽吸无回血即可推压针筒活塞注射药液。
如需注射大量药液时,应分点注射。
注完后,左手持干棉球按住刺入点,右手拔出针头,局部消毒。
必要时可对局部进行轻轻按摩,促进吸收。
当要注射大量药液时,应利用深部皮下组织注射,这样可以延缓吸收并能辅助静脉注射。
(5)注意事项刺激性强的药品不能做皮下注射,特别是对局部刺激较强的钙制剂、砷制剂、水合氯醛及高渗溶液等,易诱发炎症,甚至组织坏死。
大量注射补液时,需将药液加温后分点注射。
注射后应轻轻按摩或进行温敷,以促进吸收。
长期注射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建立轮流交替注射计划,达到在有限的注射部位吸收最大药量的效果。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法
04
CATALOGUE
注射法并发症及处理
疼痛与出血
疼痛
注射时,应选择适当的注射技术 ,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若患者 感到疼痛,可采取放松、深呼吸 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
出血
注射后,应轻轻按压注射部位, 以减少出血。若出现出血不止的 情况,应采用适当的止血措施, 如加压包扎或冰敷。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注射的剂量
根据需要注射的药物剂量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容量。
患者的需求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 病情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注 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的使用与保养
01
02
03
04
使用前检查
在使用前应检查注射器的包装 是否完好,有效期是否过期,
以及针头是否完好无损。
正确安装针头
按照说明书正确安装针头,确 保针头与注射器紧密连接。
正确使用
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说明书正确 使用注射器,避免空气进入注
射器或药液外漏。
保养与存放
使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干燥存 放,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
03
CATALOGUE
注射法操作流程
皮下注射法
总结词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方法,通常用于预防接种、胰岛素注射等 。
详细描述
皮下注射时,应选择皮肤松弛的部位,如上臂、腹部或大腿等,将针头以30-40 度角刺入皮下组织,回抽无回血后注入药物。注射后应轻轻按摩注射部位,以 促进药物的吸收。
注射器的种类与选择
注射器的种类
01
02
03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
一次性使用,用完即弃, 避免交叉感染。
多次使用注射器
可重复使用,适用于需要 长期注射的患者。
各种注射方法及注射量的说明
一、注射给药法①皮下注射:皮下注射较为简单,一般都取背部及后腿皮下。
小鼠通常在背部皮下注射,将皮肤拉起,注射针刺入皮下,把针尖轻轻向左右摆动,容易摆动则表明已刺入皮下,然后注射药物。
拔针时,以手指捏住针刺部位,可防止药液外漏。
熟练者可把小鼠放在金属网上,一只手拉住鼠尾,小鼠以其习惯向前方爬动,在此状态下,易将注射针刺人背部皮下,注射药物。
此法可用于大批注射时。
注射药量为0.1~0.3ml/kg体重。
家兔皮下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中指将免的背部皮肤提起使成一皱折,并用食指按压皱折的一端,使成三角队增大皮下空隙,以利针刺。
右手持注射器,自皱折下刺入。
证实在皮下时,松开皱折,将药液注入。
豚鼠、大鼠、狗、猫等背部皮肤较厚,注射器针头不易进人,硬进容易折断针头,故给这些动物作皮下注射时不应选用背部皮肤。
一般狗、猫多在大腿外例;豚鼠在后大腿内恻;大鼠可在左侧下腹部。
②皮内注射:此法用于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或观察皮内反应。
将动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酒精消毒。
用卡介苗注射器带4号细针头沿皮肤表浅层插入,随之慢慢注入一定量的药液。
当溶液注入皮内时,可见到皮肤表面马上会鼓起桔皮样小泡,同时因注射部位局部缺血,皮肤上的毛孔极为明显。
此小泡如不很快消失,则证明药液确实注射在皮内;如很快消失,就可能注在皮下,应重换部位注射。
③肌肉注射:此法比皮下和腹腔注射用得较少,但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它溶剂中的药物时,常来用肌肉注射。
选择动物肌肉发达部位注射,如猴、狗、猫、兔可注入两侧臀部或股部肌肉。
注射时固定动物勿使其活动,将臀部注射部位被毛剪去,右手持注射器,使注射器与肌肉成60°角,一次刺入肌肉中,为防止药物进人血管,注药液之前要回抽针栓,如无回血则可注药,注射完毕后用手轻轻按摩注射部位,帮助药液吸收。
大鼠、小鼠、豚鼠因其肌肉较小,不常作肌肉注射,如需肌注,可注射入大腿外侧肌肉。
用5~6号针头注射,小鼠每腿不超过0.1ml。
注射给药法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1.皮内:表皮和真皮之间,进针角度:5°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 和深度
2.皮下:皮下组织,进针角度:30-40° 3.肌内:肌肉层,进针角度:90° 4.进针时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不慎断针时增加处理的难度。
注射给药法
注射原则
内容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 技术
1.解除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取合适体位。 2.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加均匀”(进针快、拔针快、推药速度均匀) 3.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再注射刺激性较强的
注射给药法---肌内注射
二、操作中: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用PDA扫描患者腕带,核对姓名、出生日期,扫注射条码核对药名等(至已校对), 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 2.选择注射部位:常选择臀大肌注射部位(采用十字法或连线法),并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注射部位, 嘱患者下腿稍弯曲,上腿伸直,告之患者放松(肌肉放松有利于药液吸收)。 3.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处,按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面积5cmX5cm,待干。 4.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出生日期,扫注射条码(至开始执行);排净针管内的空气(针梗距碗盘大于10cm)。
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2cm处嘱患者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手前臂,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可 嘱家属配合),待形成0.5cm皮丘,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疼痛。
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4.取前臂掌侧中断做皮试。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患者勿抓、 挠,用 0. 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 水疱者,用0. 5%碘伏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的液体 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应进行外科换 药处理。
注射给药法
皮内注射 并发症
四种注射
肌肉注射
⑴同皮下注射(需迅速达到药效时和不 能或不宜口服给药时),注射刺激性较 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⑵不宜或不能作时IV,要求比皮下注射 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目的
肌肉注射 用物
肌肉注射
⑴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 接处折断
⑵需长期作肌肉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 替更换,并用细长针头,可避免或减少硬结 的发生。 ⑶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⑷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后臀注射。
注意事项
静脉注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时, 需迅速发挥药效者。 2.作诊断性检查。 3.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4.静脉输液或输血。
目的
静脉注射 部位
静脉注射 用物
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1)刺入过浅,针头未刺入血管内,抽吸未见回血。 (2)刺入过深,针尖穿透对侧血管壁,抽吸不见回血。 (3)针头未完全进入血管内,针尖斜面部分在血管外;可抽吸 到回血,但推注时药液溢至皮下,局部隆起并有痛感。 (4)针尖已刺破对侧管壁,斜面部部分在血管内,部分在血管 外;可抽吸到回血,但注药对病人有痛感,如只注入少量药液, 局部则不一定隆起。
皮内注射
⑴忌用碘酒消毒皮肤。 ⑵注射后嘱病人勿用手揉擦射部位,以免 影响反应的观察或致针刺处渗血,感染。 ⑶如需做对照试验,须用另一注射器和针 头,在另一前臂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 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⑷注入勿过深,量要准确。
注意事项
皮下注射
①需迅速达到药效和不能或不 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②局部供药 ③预防接种
①用于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②用于预防接种 ③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目的
皮内注射
①皮肤试验:取前臂掌侧下段(或前臂屈侧中、 下或腕横纹上6cm±均可)。 ②预防接种:三角肌下缘的皮下组织。 ③局部麻醉:需要麻醉的局部皮下注一皮丘, 然后进行局麻 。
关于各种注射部位注射事项及要求
肌肉注射法注意事项
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 部折断。
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 忌;需长期作肌肉注射者,注射部位 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
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 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 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 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
2020/3/3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 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 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 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 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 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020/3/3
实图:
2020/3/3
关于各种注射部位的 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常河镇中心卫生院 张宝军
2020/3/3
注射法的分类: 1.皮内注射法(ID):进针角度为5°角 2.皮下注射法(H):进针角度为30°~
40°角,迅速刺入针梗的1/2~2/3. 3.肌内注射法(IM/im):进针角度:
90°角,深度约为针梗的2/3. 4.静脉注射法(IV/iv):针头与皮肤呈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 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
2020/3/3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 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
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 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 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 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 相对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 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 险区。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 PNC皮试液如何配置?
〉 取一支 80万单位的青霉素 ,用 5ml注射器吸 4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每ml药液青霉素含量为 20万单位,用1ml注射器吸0.1ml上夜加0.9%氯化 钠溶液,每ml药液青霉素含量为2万单位;再用 1ml注射器吸0.1ml上夜加0.9%氯化钠溶液,每ml 药 液 青 霉 素 含 量 为 2000 单 位 ; 再 用 1ml 注 射 器 吸 0.1ml上夜加0.9%氯化钠溶液,每ml药液青霉素含 量为200单位(每次配置时均需将溶液摇匀),配 置完毕换接41∕2号针头,妥善放置。
1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患者采取休克卧位,给予氧气吸 入,并保温。在患者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并密切观察患 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变化。
2.给予抗过敏药物:a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 上腺素0.5-1.0ml,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 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 险。b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 200mg+50%葡萄糖液100ml静推或加入5-10%葡 萄糖液500ml静点。c抗组织胺类药物:选用异丙 嗪25-50mg或本海明40mg,肌肉注射。
3
注射青霉素药液时,应现用现配,以减少过敏反
应。稠厚油类药物,须加温融化后在抽药。
4.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脱落;若发生
4
针梗脱落,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迅速用止血 钳夹住断端并取出,若全部埋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避 05
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吸收不良。
进针角度5'
各种注射的进针深度
操作顺序
〉 举手示意——着装整洁,指甲已修剪——双人核对医 嘱——洗手戴口罩——检查用物,核对药物(用物已准 备完毕,无菌物品均在使用效期内)——洗手取口罩— — 携 用 物 至 床 旁 —— 核 对 床 尾 卡 、 自 我 介 绍 、 核 对 腕 带——解释取得病人同意——评估部位(皮肤完好,无 破损、无炎症、无瘢痕、无硬结、无皮疹,适合操 作)——评估环境(环境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合操 作)——洗手戴口罩——消毒皮肤—核对病人、药物— —穿刺——分离针头,再次核对病人、药物——询问用 药反应、人文关怀、整理床单位——用物按院感要求分 类处置——洗手记录——举手示意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并发症
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并发症第二节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预防及处理1. 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 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 改进皮内注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瞩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 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 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6. 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 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 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预防及处理1. 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 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 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 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 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实验动物常用给药方式对比
实验动物常用给药方式对比动物实验研究中会用到多种给药方式,如口服、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脑内注射等,然而,对于生物专业的孩子,我们常常会不明就里地选择了实验室惯用的某种给药方式,如我们实验室就经常选择腹腔注射,却不知所以然。
其实这中间藏着大学问!本期,我们就从药理、药代学角度,为我们生物系的孩子,普及一下选择给药方式的原则有哪些?实验动物常用给药方式实验动物常见的给药方式有:口服、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椎管内注射、脑室内注射、皮内注射、淋巴腔注射、鼻腔和舌下给药等多种。
常见各种给药方式操作图(灌胃、腹腔、尾静脉及脑内注射)1. 口服给药(po)l 药物循环途径:食管→胃→小肠→小肠毛细血管(吸收入血)→空回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l 特点:安全方便;经胃肠道吸收,并存在胃肠道首过代谢和肝脏首过代谢,有的化合物生物利用率会很低l 给药难度:主要指灌胃给药,操作比较简单l 给药体积:小鼠:0.1-0.8 ml;大鼠:1-3ml2. 腹腔给药(ip)l 药物循环途径: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l 特点:不存在胃肠道首过代谢,但依然存在肝脏首过代谢,生物利用率较高l 给药难度:较简单l 给药体积:小鼠:0.2-0.8ml;大鼠:1-2ml3. 静脉给药(iv)l 药物循环途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l 特点:不存在吸收屏障和首过代谢屏障,生物利用度最高l 给药难度:较难l 给药体积:小鼠:0.05-0.2ml4. 皮下注射(sc)和肌肉注射(im):药物主要是经皮下和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吸收,吸收没有静脉注射完全,但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也成功的避开了胃肠道和肝脏首过代谢l 给药体积:小鼠:0.05-0.1ml;大鼠:0.1-0.2ml5. 皮内注射(id): 皮内注射是把药液打入表皮和真皮之间,像一些抗生素的过敏皮试就是皮内注射,皮内注射吸收较慢l 给药体积:小鼠:<0.05ml;大鼠:<0.1ml四种常用注射方式的给药部位[1]6. 脑内注射:如上图根据脑立体图谱调解定位仪坐标,精确注射药物进入大脑脑室或者大脑特定组织,如海马体,黑质等。
肌肉注射、皮下 、皮内与急诊常用药物演示文稿
皮下注射: 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常用于预防接种。 皮内注射: 把药打入表皮和真皮之间。常用于皮试。
急诊科常用药
黄体酮:
规格:20mg:1ml,密闭避光保存 适应症:用于习惯性流产、痛经、经血过多或血崩症、闭经等。 口服大剂量也用于黄体酮不足所致疾患,如经前综合征、 排卵停止所致月经紊乱、良性乳腺病、绝经前和绝经期等。 不良反应: 1.可有头晕、头痛、恶心、抑郁、乳房胀痛等 2.长期应用可引起子宫内膜萎缩、月经量减少,并容易发生阴 道真菌感染 3.每日用量过高时可能有嗜睡,减量可避免 4.长期连续应用可使肝功能异常
禁忌症: 1.对本品以及任何成分过敏者。 2.卵巢、乳腺、子宫、下丘脑或垂体肿瘤。 3.尚未诊断明确的阴道出血。 4.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 5.与多囊卵巢病无关的卵巢囊肿或卵巢增大。 6.性器官畸形不宜妊娠者。 7.子宫纤维瘤不宜妊娠者。 8.原发性睾丸衰竭者。
醋酸加尼瑞克:用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控制卵巢刺激方案的妇女中
人胎盘组织液 :
规格:2ml,2-8℃避光保存。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皮肤科一些慢性炎症, 手术后粘连、疤痕挛缩及气管炎等慢性病。 用法:肌肉注射,一般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每次12ml,3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相隔一周 (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未见不良反应。
缩宫素:
规格:10U/1ml,避光密闭,20℃以下保存。 适应症: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用于引产,催产,产后及流产后 因宫缩无力或缩复不良而引起的子宫出血。 用法: 肌肉注射吸收良好,3-5min起效,可维持20-30min。 静脉注射起效快,但维持时间很短,必要时可采用静脉滴 注给药。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较少,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偶见恶心、呕 吐、血压下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
主要用于三种目的:
①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
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皮试;
③疫苗接种,如卡介苗。
如果你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
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你会感觉到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一些。
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
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它与皮内注射的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肤组织内;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
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况需要皮下注射呢?
① 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
② 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
③ 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皮下注射
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
注意事项
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疗。
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注射部位: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
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注射臀大肌时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体位: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彩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
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
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
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
清理用物。
注意问题: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股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
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
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静脉注射
目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法。
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
4.输液和输血。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部位
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图10-14)。
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针头6.2-7号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
按医嘱备药物。
操作方法
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尽空气,套上安瓿。
3.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酒精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5.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
6.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
清理用物。
注意事项
(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
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
(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体征及其病情变化。
(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药物,以防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
常见失败的原因。
(1)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断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下,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
(3)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人们俗称的打针就是医学术语所说的注射,可分为五大类: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
静脉注射就是把药物注入静脉,它是使药物达到全身的最迅速的方式。
广义上,还包括吊输液瓶的静脉输液。
这里只说使用针管的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主要用于需要通过血液运输的药物、X光血管造影等诊断性治疗和静脉营养治疗。
通常打在四肢的静脉上,使用的针管最大,注射前要扎止血带。
针头扎入皮肤以后,必须见到回血以后才能推入药物。
“皮注”和“肌注”则相反,必须见不到回血时才能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