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常见问题解读

合集下载

新会计准则在实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会计准则在实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会计准则在实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纪瑛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3期一、新会计准则在企业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公允价值引入存在的问题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是中国会计的发展方向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需要。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有关负债、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并且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将有助于客观衡量企业经营业绩,并且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及时反映市场价值的变动。

但是,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主要表现在: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则是一个难题。

由于自愿行为与公平交易在市场交易中也难界定,新会计准则缺乏对公允性作明确的界定,于是公允价值会因评估方式不同而不同。

因此对公允价值在市场非充分条件下会导致公允价值很容易成为新准则下会计操纵的工具,这也是由于其计量时由于过多涉及评估者的主观因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相关交易大胆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使得其在新会计准则中容易成为企业粉饰经营业绩的工具。

因此,公允价值的引入应受到高度重视,新会计准则也应制定相应制约和规范制度进行约束和管理。

(二)无形资产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加大了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难度,因此说我国无形资产计量在采用新会计准则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亦有不尽完善之处。

首先表现在新准则规定,企业无形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与其所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一致,并且明确列出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条件,但是这些条件和标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表述比较抽象,加大了会计人员专业判断的难度,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

其次是在实际操作中,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清楚地划分为研究与开发阶段,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是由于无形资产的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尤其是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做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浅谈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新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7年1月开始实施的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确立。

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的对策。

一、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新会计准则为企业的盈余管理大开方便之们1、资产减值会计一直都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

2001年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八项计提”进一步挤掉上市公司资产水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上市公司政策选择的余地,上市公司不切实际地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巨额冲销和巨额转回,在会计年度间随意调节利润。

亏损的上市公司,更是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避免ST和下市。

新准则对减值损失的转回作了新的规定。

在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时,同我国现行制度和准则仍保持一致,但在转回问题上,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不得转回是针对长期资产减值而言,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的准则来规范。

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关掉了企业通过长期资产进行利润操纵的大门,但是企业仍然有其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2、债务重组或者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可能使公司盈余管理成本降低。

原准则不允许债务人将债权人的让步确认为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也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确认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

而新准则中的债务重组交易将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价值并确认置换收益等。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其他目的,通过债务重组或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

此外,也可以利用公允价值的确认问题来操纵利润。

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则是一个难题。

关于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对会计信息准确性和透明度的需求,我国于2007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19年开始正式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使其更加符合国际规范。

在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信息披露不透明、应用难度大、成本高等。

本文将对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信息披露不透明问题分析: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在内的财务报表进行信息披露,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一些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信息披露不够透明的情况,导致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影响了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对策建议: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进行信息披露,并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督,加大对信息披露不透明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提高企业遵守新会计制度的积极性。

二、应用难度大问题分析:新会计制度包含了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要求企业对其进行全面理解,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应用。

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应用难度,难以准确理解和运用新会计准则,导致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受到影响。

对策建议:中小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可以借助外部专业机构的帮助,进行相关业务的咨询和指导,帮助企业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和信息披露。

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也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加快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对新会计制度的适应能力。

三、成本高问题分析:实施新会计制度需要企业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过程进行全面改革,这需要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相对较高。

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相对紧张,面临着更大的成本压力。

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三、四年分录同上, 金额如下表所示。未确认
融资收益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情况如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P62- 65. 〔2〕企业所得税法条例释义连载九,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http: //www.chinatax.gov.cn/n480462/index.html ◇作者信息: 河北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责任编辑: 冉 英 ◇责任校对: 焦 岩 敬彦峰
( 2008 年第12 期) 财会研究
CKYJ 业务与技术
时还要考虑未确认融资收益作为长期应收款的抵减项目,
同时长期应收款的抵减项目还涉及坏账准备, 合并在一起
计算不仅繁琐, 而且容易出错。二是采用更简单、更直接
的会计处理方法, 将该差异作为未确认融资收益产生的暂
时性差异确认。尽管所得税的核算方法称为资产负债表债
( 2008 年第 12 期) 财会研究
的外部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 业 会 计 准 则2006〔S〕.北 京 : 经 济 科 学 出 版 社, 2006. 〔2〕财 政 部.企 业 会 计 准 则— ——应 用 指 南2006〔S〕.北 京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3〕财 政 部 会 计 司 编 写 组 .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讲 解 〔M〕. 北 京 : 人民出版社, 2007. 〔4〕林 钟 高 , 徐 虹.会 计 准 则 研 究— ——性 质 、制 定 与 执 行 〔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5〕吴 可 夫 . 实 施 新 准 则 过 程 中 应 关 注 的 几 个 问 题 〔J〕. 财 务与会计, 2006( 5) . 〔6〕姜 英 兵.论 会 计 标 准 的 实 施 〔D〕.东 北 财 经 大 学 出 版 社, 2005. ◇作者信息: 甘肃河西学院经济管理系 ◇责任编辑: 冉 英 ◇责任校对: 焦 岩 敬彦峰

会计准则实务问答

会计准则实务问答

会计准则实务问答
1. 收入确认:企业何时应确认收入?收入确认的原则是什么?
解答:企业应在客户取得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收入确认的原则包括:已履行履约义务、收入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等。

2. 固定资产折旧:如何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折旧方法有哪些?
解答:固定资产折旧额可以通过折旧方法来计算。

常见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

3. 存货计价:企业如何确定存货的价值?存货计价方法有哪些?
解答:企业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存货计价方法来确定存货的价值。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应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反映存货的实际流转情况。

4.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如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是什么?
解答:企业可以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来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适用于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情况,成本法适用于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会计准则实务问答示例,具体问题还需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分析和解答。

如果你有具体的会计准则问题,建议参考相关的会计准则指南或咨询专业的会计师。

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科目常见问题回答

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科目常见问题回答

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科目常见问题回答1.递延资产在2008年新会计准则下计入资产负债表哪部分?2.怎么来判断公司适合哪种资产负债表?但是我今天有从其他地方看到它被归类于其他流动资产?那么待摊和预提有被归到哪去了?答:1、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递延资产科目已取消,本项核算内容应入长期待摊费用.2、新准则是个全的准则,不再区分各明细行业。

新的财务通则除了金融企业也是。

所以,个人认为资产负债表样式都是一样的了,除了具体的明细科目不同2.新会计准则本年利润对应科目答:没有变化,原为 3131 本年利润现为 4103 本年利润用来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在资产负债表中结转到未分配利润科目。

3.请问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该如何填写?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是否为年初未分配利润余额加本年贷方减借方数再加上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前提是不存在利润分配情况.答:1、非年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年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余额(年终都结转了)。

2、未分配利润是否为年初未分配利润余额加本年贷方减借方数再加上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想的太复杂了,审核报表的话公式是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利润表中的净利润。

4.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投资这个数据的来源是什么答: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投资的来源是短期投资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户的期末余额后的差额。

5.新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只有其他应付款没有其他未交款,那其他未交款该填在哪里?答:原来计入“其他应交款”的教育费附加,现在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了6.新会计准则中有没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科目?答:新会计准则中的确没有这两个费用。

财政部出的使用新会计准则指南中指明了,待摊费用转到“预付账款”,而预提费用转到“其他应付账款”中去。

所以说今后发生相类似的费用,就用这两个会计科目代替就可以了。

7.新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中“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要填什么数?举个例子:2006年5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万元,2006年1月份到5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累计数为10万元;2007年5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万元,2007年1月份到5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累计数为30万元;则2007年5月份的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的“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栏要怎样填??答:新会计准则的目的强烈的突出了财务会计的目的就是在于提供财务报告使用者有用的信息,即向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新会计准则容易出错的地方

新会计准则容易出错的地方

新会计准则容易出错的地方好啦,今天咱们聊聊新会计准则那些容易让人头疼的地方。

说实话,提到会计准则,很多人脑袋就像打结一样,晕乎乎的,感觉一堆数字在眼前乱飞,脑袋瓜一动就开始冒烟。

要说新会计准则更是让不少会计人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错觉——明明是为了规范财务管理,结果却把大家弄得如坠五里雾中。

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常见的坑,让大家少踩几下,少闹几次乌龙。

说到新会计准则最容易出错的地方,非“收入确认”莫属。

说实话,这个问题就像个“老大难”问题。

大家想,收入就是进账了呗,对不对?钱进来了就算收入,不就是这么简单嘛。

其实啊,根本没那么简单。

你得看啥时候收入真正确认。

比如你跟客户签了合同,货物已经发出,钱也收到了,但按照准则要求,收入只有在“风险和报酬转移”之后才能确认。

这里面讲的啥意思呢?就简单来说,就是你不能随便把钱收了就算收入,得看你手上的风险啥时候转到对方那儿。

弄错了,你这账面上收入的数字就很可能不准确,最后报表一看,哎呀,怎么跟实际不符?出事了吧!再来呀,很多人都觉得“租赁”这块儿没啥好说的,按规定做,填个表就行。

其实新准则对于租赁的处理,搞得不少人差点要抓狂。

你看啊,以前“融资租赁”和“操作租赁”是两码事,账面上分得清清楚楚。

可现在呢,租赁全都拿到资产负债表上来了,大家都要把“租赁资产”和“租赁负债”列出来。

这一改动,不少公司一时半会儿搞不明白,怎么办?还得重新计算,算来算去,发现原本以为不重要的租赁突然成了大问题,账面数据一变,估计心情也跟着大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金融工具”。

这块儿很多人直接跳过去,以为那就是一些复杂的债券啥的,不用管。

但新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处理很复杂,不光是分类问题,还是公允价值计量、损益确认啥的,都是大坑。

很多人会犯个错误,就是对一些长期持有的债务工具误判为短期,结果一来二去,报表上的数字就跟实际情况大相径庭,根本无法反映出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哎,搞清楚这些,你就能避免一堆不必要的麻烦。

新会计准则执行问题分析

新会计准则执行问题分析

新会计准则执行问题分析作者:刘爱英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2期刘爱英一、执行新会计准则时遇到的具体核算问题新会计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执行,上市公司在执行新会计准则时由于会计准则本身还不够完善以及企业内部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企业在实施新准则时在某些会计事项的具体核算上遇到了障碍。

1�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都主张公允价值计量,但目前上市公司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还是很谨慎的。

原因主要是:(1)公允价值的确定条件较为苛刻,很多情况下很难获得可靠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定义中规定必须是熟悉情况的双方在公平交易中形成价格才为公允价值,但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才是公允价值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而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存在活跃市场,这就使很多交易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

(2)公允价值是否真正公允,难以验证。

历史成本计量是以过去的已经发生的交易为基础,交易的价格就是计量的成本,但公允价值是未发生的交易价格,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估计,因此难以从现有的市场交易中得到验证。

2�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对于上市公司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股权,根据企业持股目的不同分别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相对于原准则下按成本法核算的模式,上市公司持有其他上市公司、但未达到重大影响标准的长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内被投资单位股价上升的情况下,将使公司净资产增加,而利润没有变动,净资产收益率相应减少。

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有利于更好的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由此产生的公司净资产增加所影响到净资产收益率的减少,有利于更好的描述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更好的体现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关于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新会计制度是指由国家主管部门颁布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用于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的制度。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意味着企业需要调整自身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的会计制度的要求。

在新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企业及时采取对策予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会计人员不熟悉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相对于传统会计制度来说,可能会有一些较大的变化,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的要求。

会计人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理解新会计制度,并保持与新标准的同步更新。

2. 信息系统需要升级新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升级和改造,以满足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而信息系统升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且在升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系统不稳定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3. 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能会对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和报告格式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需要提高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调整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能会涉及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调整,包括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变化,企业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资源来适应这些变化,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二、对策分析1. 加强人员培训和学习企业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确保他们能够及时掌握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和变化,并能够熟练运用新制度进行会计处理和报告编制。

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参与专业会计培训等方式,提高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强化内部管理和控制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自查机制,提高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过程中问题解析

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过程中问题解析

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过程中问题解析一、新会计准则的显著特点(一)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趋同是大的方向,是大势所趋。

在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走向趋同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发展方向。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把我国会计工作以及会计准则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且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日益协调。

在内容体系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致;在基本准则、会计要素计量和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系做了大胆的借鉴。

其中,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会计要素计量方面的一大亮点就是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新突破。

(二)新会计准则的“中国特色”趋同不是想通,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

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执业环境以及社会公众的认识程度等不同,决定了我们在国际趋同的同时,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制定中国会计准则,使之既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又能保持中国特色。

新会计准则在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以及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保持了中国特色。

新会计准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确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二、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一)新会计准则在会计目标的定位上有新突破新准则既反映了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受托责任观”,又体现了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的“决策有用观”,集两种观点于一身。

会计目标的明确和观念升华,是新准则的重大突破。

(二)新会计准则的内容有所创新新会计准则体系从过去偏重工商企业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覆盖了企业和各项经济活动,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新型业务处理规定的空白。

主要创新表现在:在涉及的领域上,增加了原准则中没有或有但规定不详细或不明确的内容。

(三)新会计准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引入新概念如: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

新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企业合并、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

关于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问题,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

本文将对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会计核算和会计政策1. 会计期间的划分问题:旧会计制度中一年的会计期间是1月1日到12月31日,而新会计制度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划分会计期间。

在划分会计期间时,企业需要考虑业务流程、财务报表编制等因素。

2. 会计政策变更问题:新会计制度加强了会计政策变更的要求,企业需要对变更影响进行评估,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透明披露。

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二、财务报表编制问题1. 成本分摊问题: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分摊,需要对各项成本进行统计和分类。

企业应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确保成本分摊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资产减值问题:新会计制度明确要求企业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并按照规定程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涉及到资产评估、会计确认等方面的问题。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资产减值测试模型,定期进行测试,并及时计提减值准备。

三、财务管理体系问题1. 信息系统建设问题: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建立与新制度相适应的财务信息系统,包括财务核算、预算管理等方面,并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集成。

企业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内部控制问题: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管理、审计、合规等方面。

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落实,建立制度和流程,完善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岗位素质和技能;2. 建立制度和流程,规范业务操作和管理行为;3. 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和违规行为;4. 完善信息系统,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准确性;5. 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集体智慧和力量。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问题,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问题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国际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新的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新准则的实施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困惑和挑战,需要及时解决和应对。

本文将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背景出发,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中遇到的问题,重点探讨企业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的变化、会计数据披露义务的增加以及会计核算难度的加大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背景新会计准则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的一系列修订和更新,其主要目的是对旧准则进行完善和优化,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比性和透明度。

新准则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和挑战,如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的变化、会计数据披露义务的增加以及会计核算难度的加大等。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一)企业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的变化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难度。

例如,在对金融工具的计量和计提方面,按照旧准则,通常只需要以成本方法进行计量和计提,而新准则则要求以市场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和计提。

这种计量方式的改变导致部分企业对于收入的计入时间和金额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看法,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披露。

(二)会计数据披露义务的增加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财务数据进行更加详细和全面的披露,这使得企业在财务报告的准备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例如,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披露方面,原来只需要列出账面价值即可,而新准则则要求列出每一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重值等多个指标,提高了数据披露的标准和要求。

(三)会计核算难度的加大新会计准则在技术和专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应用这些新技术和新知识,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财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对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净利润等多个指标进行细致的核算和分析,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

新会计准则实施的难点解析与几点建议

新会计准则实施的难点解析与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实施;影响;难点[摘要]论文首先对新准则的主要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存在的主要难点,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影响分析(一)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1.增加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2007年1月1日出台的新准则内容完整,覆盖面广,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并在会计计量、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和突破,从制度体系规范方面使提供高透明度的财务信息成为可能。

同时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并且上市公司各分部间的转移交易应当以实际交易价格为基础,计量转移价格的确定基础及其变更情况都应当予以披露,这都进一步增加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2.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这里的可比性主要指的是国际可比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贸易、投资、金融一体化的扩展趋势,对全球各国各地区(尤其是资本市场)财务信息可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几乎所有重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上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也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高度肯定和认可,使我国财务信息具有国际可比性。

当然,针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新准则也作了充分考虑,比如国有企业关联方披露问题、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问题等。

3.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众所周知,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获取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经营风险水平等相关信息进行评价、决策的前提条件,此次新准则较以往更加特别地强调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在39个会计准则中86次出现“可靠”二字表明新准则对可靠性的倚重。

如《基本准则》首条要求会计信息,资产减值准则中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从而切断了此类操纵利润的途径,且限制性运用“公允价值”等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新准则中增加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企业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关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问题 (2)1.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加大了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难度 (2)2.可能采用新的盈余管理手段 (2)3.对策建议 (2)二、关于商誉减值测试的问题 (3)三、关于公允价值引入的问题 (4)1.存在的不足 (4)2.对策建议 (4)参考文献: (5)企业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企业界、会计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经过一年半的正式实施,获得了不少投资者的好评。

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仅对其在无形资产处置、商誉减值测试、公允价值引入等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正式在上市公司实施以来,范围不断扩大,在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方面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来看,新会计准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关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问题新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处理方面,及时吸收了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既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体现了国际趋同。

我国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在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亦有不尽完善之处。

1.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加大了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难度(1)尽管新准则对“研究”与“开发”进行区分并明确其含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的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清楚地划分为研究与开发阶段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2)新准则列出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五个条件,规定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但是这些条件和标准的表述比较抽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加大了会计人员专业判断的难度。

2.可能采用新的盈余管理手段(1)新准则未对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如何处理做出规定,那么,企业可能自主选择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调节利润,如在赢利较大的年度,将后续支出费用化,减少当年利润,达到避税的目的;在赢利较小的年度,将后续支出资本化,增加无形资产价值,以提高当期业绩。

新会计准则要点难点讲解大全

新会计准则要点难点讲解大全

新会计准则要点难点讲解大全1.重大变化:新会计准则相对于旧的会计准则进行了重大变化。

首先,新会计准则强调了对财务报表中的项目进行全面和准确的披露。

其次,新会计准则引入了一种更加公正的计量方法,以确保公司的财务报表反映公司的真实经济状况。

2.衡量资产和负债: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一种更加细致和精确的资产和负债的衡量方法。

例如,对于金融工具的衡量,新会计准则要求将金融工具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资产和公允价值计算金融资产,并对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

3.租赁合同:新会计准则对于租赁合同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根据新会计准则,租赁合同分为融资租赁合同和经营租赁合同。

对于融资租赁合同,将其资产和负债计入财务报表,而对于经营租赁合同,只计入费用。

4.坏账准备计提:新会计准则对于坏账准备计提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需要根据风险的改变和历史的数据计算坏账准备,并及时计提。

5.收入确认:新会计准则对于收入的确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需要确认收入的时机和金额,并遵循收入分期原则。

6.公司合并: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司合并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在进行合并时需要将合并相关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正确的计量和披露。

7.责任准则: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司的责任准则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需要对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并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

8.会计政策选择:新会计准则对于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了规定。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披露。

以上是关于新会计准则要点难点的讲解,主要包括重大变化、资产和负债的衡量、租赁合同、坏账准备计提、收入确认、公司合并、责任准则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应该及时了解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正式在上市公司实施以来,范围不断扩大,在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方面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我公司作为一家内资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在2007年实施了新会计准则,并顺利实现新旧会计准则的平稳过渡。

由于新会计准则改革力度很大,内容全面,为了全面深入理解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我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新会计准则准备和实施的各项工作,组织公司财务人员先后参加过财政局、会计师事务所、中税网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深入地理解新准则的内容、把握新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为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确定会计政策的基础上,财务部门还明确了本企业使用的会计科目,细化各科目的核算内容、使用方法及对应关系,开展会计核算。

我公司还在实行会计电算化时,执行新会计准则要求,修改和补充会计核算信息系统,通过软件升级,增加录入模块,进一步明确具体业务的操作方法与操作程序。

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新会计准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1.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面临挑战。

会计人员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对准则和制度理解上的差异以及不同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的运用效果。

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操守和恰当的职业判断成为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极为关心的问题。

因为会计目标的实质就是要客观地反映经济现实,会计准则本身不可能提供具体答案,对于如何确认、计量、会计信息是否披露等问题都需要会计师自己进行职业判断,这使得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面临极大挑战。

2.信息与数据的可靠性面临挑战。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计量方式,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但是由于新会计准则缺乏对公允性作明确的界定,而公平交易与自愿行为在市场交易中也难界定,于是公允价值会因评估方式不同而不同。

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则是一个难题。

新会计制度具体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会计制度具体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会计制度具体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引言2019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下称“新会计准则”),该准则的实施被认为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度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格式、要求和核算处理方式等方面做了很多调整和优化,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透明。

然而,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实施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就新会计制度具体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会计准则的意义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可以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了解和信任,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投资风险。

其次,新会计准则能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经营模式,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再次,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以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系统的完善和统一,提升我国财务会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同时,新会计准则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重要的构成部分,具有长期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具体实施中的问题虽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经过长时间研究和论证,制定了很多配套政策和措施。

但是,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财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足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带来了很多新的概念、规定、核算方法和处理方式,对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由于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教育背景、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较为局限,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因此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中难免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熟悉的情况。

2. 固定资产的重估问题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在实施之初,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然后将评估结果作为重估日的基础,重新计算各项指标和财务报表的数值。

这一要求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费用较高。

同时,在重估过程中还存在着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评估周期等方面的问题,增加了实施难度与成本。

新会计准则常见问题解读

新会计准则常见问题解读

新会计准则解读(常见问题)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对于会计实务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但在日常操作中有许多问题在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以下容就与合并报表相关的一些常见问题做出具体解读。

一、资本公积能否全部转增资本?在新《》中资本公积的核算只设置两个明细科目:资本(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1.”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核算容主要包括:(1)股东投资溢价和股票发行费用(冲减资本公积)。

(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差额:借差,借记”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贷差,贷记”资本公积”。

(3)”拨款转入”在”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中过渡。

2.”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核算容主要包括:(1)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过渡。

(2)”权益法”下,享有被投资企业除损益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份额。

(3)关联方交易时,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差额。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值变动差额。

(5)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日公允值大于原账面值的差额。

(6)其他”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不包括的容。

股本溢价属于投资者投资性质,属于准资本,上市公司资本公积中只有股本溢价可以转增股本。

执行新会计准则之后,新发生的经济业务形成的”其他资本公积”不能用于转增资本。

二、为什么新准则对控制的子公司用成本法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2006)的有关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之所以将原准则(制度)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局限性有关,也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结果。

在权益法下,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子公司净资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当子公司实现利润,母公司需要相应地确认投资收益,由此,母公司的当期利润提高。

但是,母公司该部分利润并没有相应的实际的现金的流入支持,从而出现了母公司有利润(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而无现金进行利润分配的情形。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十个特殊问题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十个特殊问题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十个特殊问题的处理第一个问题资产负债表理念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体现1、何谓利润表观:利润表观要求准则制定者在准则制定中,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

在利润表观下,资产负债表只是为了确认与合理计量收益的跨期摊配中介,成为利润表的附属。

它认为,必须首先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再根据配比原则,将收入和费用按其经济性质上的一致性联系起来确定收益。

因此:收益=收入-费用。

2、何谓资产负债表观:(1)资产负债表观是指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

在资产负债表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

(2)资产负债表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长额,而净资产又是由资产减去负债计算得到的,因此:收益=期末净资产价值-期初净资产价值-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分配。

(3)“资产负债表”理念的实质,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考核业绩时,关键是看净资产是否增加,即股东财富是否增加。

在资产负债表观下,利润代表净资产的增加,亏损代表净资产的减少,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等准则中的理念即来源于此。

对现金流量的关注以及资产减值会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从理念角度要求不追求虚假利润,要求将企业的发展落到实处,即企业净资产的增加。

3、资产负债表观和利润表观的区别:4、所体现的会计政策:(1)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

(2)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成本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

(3)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部分资产化。

(4)资产减值:准确计量资产价值,防止资产虚增。

(5)职工薪酬:预提辞退福利。

(6)股份支付:按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成本费用。

(7)或有事项:充分确认预计负债。

(8)所得税: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准确计量税后利润。

第二个问题公允价值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实务中的应用。

陈文新会计准则疑难问题的理解与应用

陈文新会计准则疑难问题的理解与应用

陈文新会计准则疑难问题的理解与应用陈文新会计准则疑难问题的理解与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会计准则的适应性和透明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准确性,陈文新会计准则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然而,新准则的引入给企业和从业者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困惑。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陈文新会计准则的疑难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理解与应用。

1. 财务报告的格式在陈文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格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被替代为资产和负债表以及综合收益表。

这一变化不仅涉及报表名称的改变,还包括报表项目和分类的重新调整。

企业需要根据新准则的要求,重新组织和呈现财务报告,确保其符合新的规定。

2. 预计信用损失准备另一个引起广泛疑问的问题是陈文新会计准则下的预计信用损失准备计提。

按照新准则,企业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当前情况和未来预期,对金融资产进行预计信用损失的计提。

这需要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概率计算,从而对可能出现的信用损失进行合理的估计。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确定这些估计目标并不容易,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3. 摊销费用的计提根据新准则,企业需要将某些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摊销。

以往,企业常常采用直线摊销法对相关费用进行摊销,而新准则要求企业采用与实际使用情况相一致的摊销方法。

这对企业而言可能带来一定的困扰,需要精确计算资产的使用寿命,并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摊销费用的计提。

4. 薪酬成本的计量在陈文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需要更加准确地计量薪酬成本。

新准则强调,薪酬成本不仅仅是工资和福利,还包括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福利和其他补偿。

企业需要在计算薪酬成本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按照新准则的要求进行计量。

对于以上疑难问题,我认为企业和从业者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企业应该对陈文新会计准则进行全面的学习和理解。

只有了解新规定的背景和目的,企业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要求和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会计准则解读(常见问题)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对于会计实务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但在日常操作中有许多问题在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以下内容就与合并报表相关的一些常见问题做出具体解读。

一、资本公积能否全部转增资本?在新《》中资本公积的核算只设置两个明细科目:资本(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1.”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核算内容主要包括:(1)股东投资溢价和股票发行费用(冲减资本公积)。

(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差额:借差,借记”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贷差,贷记”资本公积”。

(3)”拨款转入”在”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中过渡。

2.”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核算内容主要包括:(1)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过渡。

(2)”权益法”下,享有被投资企业除损益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份额。

(3)关联方交易时,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差额。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值变动差额。

(5)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日公允值大于原账面值的差额。

(6)其他”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不包括的内容。

股本溢价属于投资者投资性质,属于准资本,上市公司资本公积中只有股本溢价可以转增股本。

执行新会计准则之后,新发生的经济业务形成的”其他资本公积”不能用于转增资本。

二、为什么新准则对控制的子公司用成本法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 号—长期股权投资》(2006)的有关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之所以将原准则(制度)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局限性有关,也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结果。

在权益法下,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子公司净资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当子公司实现利润,母公司需要相应地确认投资收益,由此,母公司的当期利润提高。

但是,母公司该部分利润并没有相应的实际的现金的流入支持,从而出现了母公司有利润(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而无现金进行利润分配的情形。

这就是权益法的一个弊端,它容易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阅读。

然而,权益法也有成本法所无法具有的优势,即权益法下,可以反映出母公司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包括子公司的经济资源)的整体盈利状况。

为协调这一问题,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个别财务报表采用成本法核算;在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先进行权益法的调整,之后再进行相关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也就是说,个别财务报表采用成本法,合并财务报表仍采用权益法。

三、中国内地会计准则与香港会计准则于2007年实现了等效,两地准则实现等效后,A+H股上市公司分别在两地公布的财务报告是否仍存在差异?香港从2005年开始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即香港会计准则。

2007年以来,我们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就内地与香港会计准则等效问题进行了若干次技术会谈。

双方一致认为,实现会计准则等效,有助于降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成本,促进两地企业、证券市场和会计行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能够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经过一年时间的共同努力,除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和关联方披露两项准则差异,确认了两地会计准则实现了等效,并于2007年12月6日签署了两地会计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

在两地会计准则实现等效后,A+H股上市公司分别在两地公布的财务报告差异基本消除,我司公布的《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证明了这一事实。

但是,两地财务报告差异基本消除并不等于完全没有差异,根据两地达成的共识,除上述两项准则差异外,其他方面如有差异,应当积极消除,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属于相关准则的选择差异。

具体包括两项:(1)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

企业新持有或新增投资性房地产的,A股报告和H股报告的处理应当一致。

在此前企业已经存在的投资性房地产,H股报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A股报告采用成本模式,这种已经存在的差异一次性消除暂时存在困难的,可以分步消除。

(2)比例合并法的应用。

新增合营企业两地报告均应取消比例合并法,此前H股报告已经采用了比例合并法的,内地准则取消了比例合并法,由此形成了选择差异。

IASB计划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发布修订后的《合营》国际准则,其中将取消比例合并法,届时两地报告的此项差异将被消除。

另一方面属于涉及相关准则的执行差异。

具体包括:(1)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产生的差异。

内地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需要依法对原有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确认价值作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认定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均从不同角度反复强调了这一问题。

最初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时在H股报告中也是这样处理的,后来改变了处理方式。

我们与香港会计师公会、IASB进行了多次讨论,明确将此问题列入执行差异,要求同一企业提供的A股报告和H股报告必须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差异。

内地《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香港企业合并准则与国际相同,对此未作相应规定。

在实际执行中,A股报告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照内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H股报告没有这样处理,由此产生的差异,H股报告应当在执行中按内地准则调整一致。

除上述情况外,保单取得成本和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差异值得关注,我司已与有关部门协商,尽快妥善解决。

四、解读《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清算股利是投资单位一种资本的返还,而非投资报酬。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以下简称“解释3号”)简化了清算性股利的会计处理,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而是一律计入当期“投资收益”科目,不再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如此处理,简化了以后各期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

财税差异进一步加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清算性股利,冲减投资成本,不确认投资收益。

而税收上的规定则很简单:不论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是投资前产生的还是投资后产生的,都应作为税后利润归为持有收益,不应转化为处置受益;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

这时,会计与税法处理一致,不产生差异。

但是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时,税法上确认投资收益,会计上是冲减成本。

由此产生永久性差异,汇算清缴时应根据“调表不调账”的原则进行调整。

解释3号对投资后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都确认为持有收益;对于居民企业间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的投资收益,税法上将其作为免税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由此产生了永久性差异,汇算清缴时,应按照”调表不调账”的原则进行调整。

谨防资产减值解释3号将清算性股利不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即不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由此可能造成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包括相关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案例分析甲、乙公司都属于居民企业,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2400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3%的股份。

甲公司在取得该部分投资后,未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

取得投资后,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及利润分配情况如下:2007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为3000万元,当年度分派利润2700万元。

假设乙公司2007年度分派的利润都属于对其2006年及以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2008年,实现净利润为6000万元,当年度分派利润4800万元。

甲公司每年确认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如下:2007年当年度被投资单位分派的2700万元利润,属于对其在2006年及以前期间已实现利润的分配,甲公司按持股比例取得81万元,属于清算性股利。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冲减投资成本,解释3号要求确认投资收益。

账务处理为:借:应收股利810000贷:投资收益810000收到现金股利时:借:银行存款810000贷:应收股利810000税务处理:甲乙属于居民企业,假设甲公司连续持乙公司股票超过了12个月,对于81万元的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但会计上确认了81万元的收益,汇算清缴时需纳税调减81万元。

2008年会计处理时,不再像以前那样,计算当年度实际分得现金股利=4800×3%=144(万元),由于该股利属于清算性股利,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2700+4800-3000)×3%-81=54(万元),应确认投资收益=144-54=90(万元)。

而是直接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144万元。

借:应收股利 1440000贷:投资收益 1440000收到现金股利时:借:银行存款 1440000贷:应收股利 1440000税务处理:甲乙属于居民企业,规定分得的144万元的现金股利为免税收入,但是会计上确认了144万元的投资收益,汇算清缴时需做纳税调减144万元。

五、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年报编制有新规财政部日前下发了《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以下简称《通知》),对做好上市公司等相关企业2008年年报编制工作提出了10项要求。

《通知》要求,各地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和监督检查机构、财政监察专员办、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有关各方,应当成立联合工作组,认真学习会计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掌握企业会计准则解释1号和2号,熟悉《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新旧变化的内容,为做好相关工作奠定专业基础;继续逐日盯市,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分析工作,从上市公司披露第一份2008年年报开始,分析其会计审计准则执行情况;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编制2008年财务报告时,应重点关注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中的10项具体要求;各地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应当督促企业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如有重大风险,应当在2008年年报中予以披露。

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在编制2008年财务报告时,应重点关注以下10项要求。

1、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涉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应当保持会计政策的前后一致性。

企业2008年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提供符合会计政策变更条件的依据和说明,不得滥用会计政策。

2、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对于以前期间从未涉及而于2008年新发生的交易事项,在A股和H股财务报告中所选择的会计政策、所作的会计估计应当保持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