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鸟的象征意义 (3)
杜鹃意象分析
高中课文中多次提及这个意象,如: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 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1、游子的羁旅之愁。 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成了身处天涯充满乡愁的游子
的象征物。 《鹧鸪天》 晏几道
【意象解读】
“天地间的愁种子”是诗人词客对杜鹃的雅称。杜鹃鸟, 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子鹃、杜宇、望帝、蜀鸟、蜀魄、蜀 魂、催归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 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归之情。古典诗歌中,意象杜鹃大 致包含了三层意蕴:
一是声音——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二是身份——指亡国的冤屈帝王;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春天,在百花盛开的深处,远离家乡的词人听见杜鹃“不
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叫,触发了思家之念与作客之愁,道 出了词人对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生活叹息。借杜鹃写尽了羁 旅生活的无奈。 2、君主的亡国之痛。
【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 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
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 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 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 难归的感慨。
一、从声音角度切入考查 杜鹃鸟的叫声有两个特点:一是类似于“不如归去”,使
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思归;二是叫声凄切,人们往往将其声与悲 苦哀怨联系在一起。 (2004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试论中国民间传说中杜鹃鸟意象的文化意蕴
试论中国民间传说中杜鹃鸟意象的文化意蕴作者:梁益姣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8期内容摘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杜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意象。
而在民间传说中,杜鹃的意象更是频频出现。
在这些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中,杜鹃鸟不仅仅是一种有灵气的动物,更是一个有着丰富内蕴的意象,本文将对民间传说中的杜鹃意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杜鹃鸟民间传说文化意蕴杜鹃鸟是一种夏侯鸟,又名布谷鸟、杜宇、子规等。
在春末夏初时,在我国许多地方都会听到杜鹃的鸣叫声。
在杜鹃鸣声背后有许多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有的和我国人民的农业生产有关,有的带有一定的神话传说色彩,表达一种悲哀的感情,具有深厚的审美底蕴。
本文将对民间传说中的杜鹃意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一.报春与催耕在春末夏初之际总能听到一种鸟的鸣叫,好像发出“布谷布谷”声,这就是布谷鸟,是杜鹃鸟中的一种。
在民间传说中,这是上天派到凡间来的一种神鸟。
每年的春末夏初,上天都要派这种神鸟来到凡间,催促农人及时耕作,就是所谓的布谷催耕了。
布谷鸟来到凡间,勤勉鸣叫使得周围几里地方的农人都能听得见。
村民们能从布谷鸟的啼叫声中听出它是在说:“布谷布谷。
”于是每年当布谷鸟开始啼叫的时候,村民们就开始耙田施肥,撒谷播种了。
村民们所说的关于布谷鸟的传说,其实是劝喻种田人要懂得观察物候,适时而作,不要耽误农时。
从这里看出,人们将杜鹃鸟与农业生产时令联系在一起,深刻反映了我国古代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同时人们通过杜鹃鸣叫声传达出对农业生产的希望,表达人们对丰收和富足生活的企盼。
二.寄哀思与伤离别在民间传说中,人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杜鹃啼血”的传说。
这个传说在民间流传中有许多不同的版本,但主要的故事内容大致是一样的。
传说古时的蜀王望帝,是一个勤政愛民贤德的帝王。
当时发了洪水,望帝无能为力,就派宰相治水,消除了灾祸。
望帝感到自己的品德才能不及宰相,于是主动禅让,隐居于山中。
当望帝离开的时候,正值二月满山杜鹃悲鸣,声声啼血,蜀人听到杜鹃鸟的啼鸣,就想起了望帝。
杜鹃意象内涵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 们别恨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 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 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 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 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 响杜鹃。”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 晓,不如归是。”柳永《安公子》:“听杜宇声声, 劝人不如归去。”以上均是思乡之情。
杜鹃意象内涵
杜鹃意象包含了三层意蕴:
第一,声音,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第二,身份,亡国的冤屈帝王;
第三,行为,啼血化魂。 唐诗中的杜鹃意象便沿着这些意蕴拓展开来, 或来自游子思乡之诗,陈述凄惨的身世之痛; 或来自 故人送别之诗,表达悲痛的离别之情; 或作为冤禽, 诉说冤屈之愤; 或与梦蝶意象组合,共奏离恨悲情怨 曲, 从而使杜鹃这一自然物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 人文意蕴不断丰富起来。
三、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杜宇也叫望帝,因其声凄切,所以人们借以倾 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 易《琵琶行》)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 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诗人伤感万分,再联系 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 鹃啼血,悲伤无限。 李商隐《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 春心托杜鹃。”诗人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 自己的悲苦哀怨写得淋漓尽致。
六、“花”“鸟”同命同构的杜鹃
杜鹃还可指一 种花,又叫杜鹃花,俗称映山红。 “蜀魂先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唐诗人韩偓 咏杜鹃花的绝句就是咏叹了这一悱恻哀感的传说故事。唐 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 血,滴成枝上花。 ”同样叙写了“杜鹃鸟”和 “杜鹃花” 的密切关系。因为这种密切关系,诗人们在诗文里很自然 会由此联想到比,或者由比联想到此。如李白的《宣城还 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 回肠一断,三月三春忆三巴。 ”这首诗写作者曾在宣城 见杜鹃花,触景生情,联想到在蜀常见的杜鹃鸟,引起了 他对蜀中故地的回忆和眷恋。又如杨万里的《晓行杜鹃》 “泣露啼红做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 不是征人泪滴成。 ”诗人由杜鹃花想到杜鹃鸟, 再联想 到远行人的痛苦,忧国忧民的情怀。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作者:万永红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02期杜鹃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
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益鸟。
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
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了“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胸怀旷达、信念坚定不移的思想感情。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
”(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重大主题之一。
《华阳国志·蜀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成人们别恨乡愁。
”杜鹃鸟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
”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杨花落尽的时候,子规鸟也在啼叫,李白把思念朋友王昌龄的气氛作了渲染,表达了思念友人之情。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王维《送杨长使赴果州》)、“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宋代谢逸《菩萨蛮》)、“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鸟类杜鹃鸟的介绍
鸟类杜鹃鸟的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杜鹃鸟是一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鸟类,与其他鸟类不同的是,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寄生性的,即将其卵交给其他鸟类孵化。
杜鹃鸟总共有将近100多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和亚洲地区。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些美丽而神秘的鸟类。
杜鹃鸟的外表多样,有些种类的羽毛色彩艳丽,而有些种类则是极具迷彩性,以适应不同的栖息环境。
它们的体型大小也不尽相同,有些种类只有几厘米长,而有些种类则可以达到几十厘米。
杜鹃鸟的头部通常比较大,嘴巴长而尖,适合捕食昆虫。
它们的羽毛通常很柔软,且在阳光下具有闪烁的色彩。
杜鹃鸟在交配季节会发出独特的鸣叫声,以吸引异性。
有些种类的鸣叫声悦耳动听,而有些种类则显得尖锐刺耳。
在大多数情况下,雄性杜鹃鸟会在栖息地周围的树枝或电线上高唱,以展示自己的雄性魅力。
一旦找到合适的伴侣,它们会一同建造巢穴,并共同承担孵化和抚育后代的责任。
杜鹃鸟是一种典型的食肉动物,主要以昆虫、小型哺乳动物和小鸟为食。
不同种类的杜鹃鸟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有些种类会选择在树冠中捕食昆虫,而有些种类则是地面上的猛禽,会捕食其他小鸟。
杜鹃鸟的食性也使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控制着小型动物数量的增长。
作为寄生性鸟类,杜鹃鸟的繁殖方式与其他鸟类有所不同。
它们会将卵偷偷藏在其他鸟类的巢中,让这些鸟类帮忙孵化并抚育幼仔。
杜鹃鸟通常会选择与自己体型相似的鸟类作为寄主,以减少被发现的可能性。
一旦杜鹃鸟的幼仔孵化出壳,它们会将其他幼鸟推出巢外,保护自己的幼仔能够独享父母的关爱。
在某些地区,杜鹃鸟被视为吉祥物或是象征着某种特殊的含义。
在中国文化中,杜鹃鸟被视为传递爱情信息的使者,因为杜鹃鸟的鸣叫声被认为是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在一些传说和神话中,杜鹃鸟被描绘成拥有神秘力量的生物,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第二篇示例:杜鹃鸟,又称杜鹃,是一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鸟类,具有独特的外观和行为习性。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杜鹃”意象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子鹃、杜宇、望帝、蜀鸟、蜀魄、蜀魂、催归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归之情。
高中课文中多次提及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关汉卿《窦娥冤》)等。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
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
”(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
《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
”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
”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柳永《安公子》:“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杜鹃鸟意象分析[1]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杜鹃鸟意象学案编写:审核: 2017.11杜鹃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
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益鸟。
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杜鹃鸟又名“杜宇”、“子规”。
杜鹃残忍,专横,既不营巢,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把卵产在柳莺等鸟的巢中。
杜鹃破壳后,便把雏莺一个个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鸠占鹊巢。
《诗经•召南•鹊巢》有云:“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这鸠,就是杜鹃。
杜鹃鸟,灰黑色的毛羽并不美,可是文人对它的礼遇和尊重,恐怕任何鸟也不及。
相传它是望帝杜宇的化身。
在《蜀志》中这样记截: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
“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惨”。
杜鹃感人的渊源和“声声啼血”的哀鸣,激发了无数文人的情怀。
杜鹃就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一)古代诗人常借杜鹃抒怀乡之情宣城见杜鹃花李白(唐)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
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
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今日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
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
末句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
春夕崔涂(唐)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杜鹃包含了三层意蕴
杜鹃意象包含了三层意蕴:第一,声音,其鸣若曰不如归去;第二,身份,亡国的冤屈帝王;第三,行为,啼血化魂。
唐诗中的杜鹃意象便沿着这些意蕴拓展开来,或来自游子思乡之诗,陈述凄惨的身世之痛;或来自故人送别之诗,表达悲痛的离别之情;或作为冤禽,诉说冤屈之愤;或与梦蝶意象组合,共奏离恨悲情怨曲,从而使杜鹃这一自然物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文意蕴不断丰富起来。
“杜鹃”意象(1)有关“杜鹃”的神话传说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相传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
“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
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至于“凄恻”的理由,后人给了很多种解释,有说望帝归隐,让位其相开明,时适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
一说,望帝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
(见《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相》)也有古籍记载::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
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
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并嘱其往救龙妹。
杜宇持竹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龙妹。
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
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
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
一日猎山中,遇恶龙,遂与密谋,诡称恶龙欲与杜宇夫妻和,乃诱杜宇至山中而囚之。
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
龙妹不从,亦囚之。
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
其魂化鸟,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曰:“归汶阳!归汶阳!”汶阳者,汶水之阳,即《蜀王本纪》所谓“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
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与夫偕去。
不管这些解释那种较合理,正因为有了“望帝啼鹃”这个神话传说,“杜鹃”这种鸟便与“冤屈”和“悲愁”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中国的文人们便在诗文里源源不断地用“杜鹃”来代指悲愁之事。
古典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杜鹃意象诗评万象2017-03-25阅读原文古典诗词中的杜鹃意象杜鹃鸟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鶗鴂等。
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
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鸟。
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一、春意春愁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前两句写自然景象。
“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
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
“子规声里雨如烟”,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
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
“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沈佺期《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此诗描写诗人旅途中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惆怅不寐的愁绪。
全诗抓住凌晨时分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巧加刻画,充分表达了诗人被远流他乡的哀苦心情。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油然弥漫。
这一联通过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
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表现出诗人有较高的艺术才能,巧于构思,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事物被赋予的象征意义
说说这些事物被赋予了特定的哪些特定的象征意义?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不清高的气质。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发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了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才变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因此寒蝉就成了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柳树:汉代以来,常与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杜鹃典故的含义
杜鹃典故的含义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解释】: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
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出自于】: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言何物?杜鹃啼血猿呻吟。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由此可见,杜鹃鸟或花都带上神话色彩,寄托了诗人伤感和无尽的哀怨,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
很早很早以前,坐落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名为望帝。
望帝就是个人人爱戴的不好皇帝。
他快乐百姓也快乐生产,经常率领四川人上开垦荒地,栽种五谷。
艰辛了许多年,把蜀国投入使用为丰衣足食、锦绣通常的天府之国。
有一年,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形。
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在古诗词中,杜鹃鸟往往被用来形容一种强烈的感情或某种动人的景色。
比如,在《离骚》中杜鹃被用来比喻情感纠葛和悲伤:“乌号咸阳,凤翥绝阵;杜鹃之啼,梧叶所嘶”。
这里的杜鹃之啼无疑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深处强烈的情感所做的表现。
杜鹃鸟还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到来。
在诗人眼中,杜鹃鸟的叫声,往往意味着春天到来的信号。
比如,在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鹃声里斜阳暮,草木深绿映波渡。
”这里的杜鹃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一种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感觉。
除此之外,杜鹃鸟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象。
在古代人们心目中,杜鹃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叫声和形象,常常被和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百家姓》中就有“杜口吕咙”这样的一句谚语,意思是指杜鹃鸟之所以叫声特别,是因为它有着特殊的喉咙结构。
在神话传说中,杜鹃鸟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比如,民间传说中就有“杜鹃圣鸟”这样的称号,认为它可以带来好运和好兆头。
同时,杜鹃鸟还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对于中国古代人们来说,它也有着深刻的生命意义。
在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中,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人们赋予了杜鹃鸟以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在将杜鹃鸟的文化意象英译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杜鹃鸟是中国特有的鸟类,在翻译成英文中,有时候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对应词汇,因此,翻译中需要通过语境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
其次,杜鹃鸟不仅仅是一种生物,还具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在翻译中需要将它与文化相关的内涵也进行恰当的传达和表现。
最后,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表现方式不同,杜鹃鸟的含义和内涵在翻译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因此,需要翻译者在尽可能忠实表达原意的同时,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和习惯差异,进行适当的加工和调整。
综上所述,杜鹃鸟作为中国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之羊若含玉创作“杜鹃”意象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子鹃、杜宇、望帝、蜀鸟、蜀魄、蜀魂、催归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归之情.高中课文中多次提及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不雅《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关汉卿《窦娥冤》)等.一、衬托伤春、惜春之情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干净得不沾土壤,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啼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吸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衬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傍晚,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衬托伤春惜春之情.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示出的重大主题.《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情感.“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惨的自然景物中寄寓拜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柳永《安令郎》:“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以上均是思乡之情.三、倾诉悲苦、哀怨之情杜宇也叫望帝,传说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禅让退位,归隐深山.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杜鹃花开时节日夜鸣叫,悲鸣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凄切,所以人们借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诗人伤感万分,再接洽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鹃啼血,哀痛无限.李商隐《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自己的悲苦哀怨写得极尽描摹.四、感叹险峻、亡国之情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诗人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情感色彩浓重的自然气象,在这里衬托了凄凉的气氛,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漠、危乎高哉的险峻雄奇气象,因而成为千古名句,广为传播.李煜《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子规相传为失国的杜宇之魂所化,因而人们常借它表示亡国之悲.这里诗人已预觉得亡国,心坎哀思惆怅万分,就借子规这个形象鲜明的意象来传达亡国之音.总之,前人以杜鹃意象为介质,表达诗人特定的思想内容,极大地丰硕了古诗词的意蕴,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多次涉及此意象的考核.一、从声音角度切入考核杜鹃鸟的啼声有两个特点:一是相似于“不如归去”,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思归;二是啼声凄切,人们往往将其声与悲苦哀怨接洽在一起.高考命题有的就从声音角度切入.(2004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答复问题.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述杜鹃的啼啼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前人认为杜鹃的啼啼声似乎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述杜鹃的啼啼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克不及决议归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叹.二、从意象寄义角度切入考核杜鹃又哨子规,作为古典诗词经常使用的内在丰硕的意象,命题者有的从意象整体掌控的角度切入.(20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问题.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夕照梦悠悠.故园等于无戎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①京师:指北宋首都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问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寄义.【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哀痛.三、从与其他意象联合角度切入考核在古代,表达同一思想情感的意象往往不止一个,命题者有时会把杜鹃与其他意象联合在一起来进行诗歌鉴赏的考核,如:(2012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问题.子规[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稼穑忙.【问题】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示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扼要剖析.【答案】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表达他的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剖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容易.②贪夫、远客,意指旅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照样“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漂荡,相形见绌的锦水春景,衬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衬托出凄清冷寂的气氛,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杜鹃鸟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意象,其形象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记录。
杜鹃鸟的形象多种多样,可以是婉约的、娇音的,也可以是狂放的、嘹亮的。
无论怎样,杜鹃鸟都是一种高亢、自由的鸟类,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
在古人心中,杜鹃鸟是独自一只在山谷中鸣叫的鸟儿,寄托了人们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在古诗词中,杜鹃鸟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的情感。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就有这样的描写:“杜鹃山上处处啼。
泪雨纷纷湿轻衣。
这个风景好忧愁。
人在京华独夜归。
”这里的杜鹃鸟代表了爱情的痛苦和无奈,随着它的啼声,诗人的心情也被唤醒。
而在宋代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他将杜鹃鸟与离别之情结合,表达了对亲人远去的思念和离别之痛,如“来时细雨满芭蕉,去时细雨湿秋草。
杜鹃声里斜阳外,人在他乡,思故乡”(“杜鹃声里斜阳外,人在他乡,思故乡”中的“杜鹃声里”即指杜鹃鸟的啼声)。
杜鹃鸟在古人眼中是居住在山谷中的鸟儿,所以它的鸣叫声也与山谷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南宋陆游在《村居即事》中写道:“杜鹃声里断人肠,卷帘待晓听残霞。
”诗人把清晨时分杜鹃鸟的啼声比喻为撕裂人心的声音,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美好。
除了作为爱情和离别的象征外,杜鹃鸟在古诗词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意象。
唐代杜甫在《奉济驿重送严大夫赴京》中写道:“唯见牛羊犊,不见杜鹃声。
”诗中描绘了田野间牛羊的欢快景象,但却听不到杜鹃鸟的啼声,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间欢乐的渴望。
由于杜鹃鸟的形象广泛存在于古代诗词中,并且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中有不同的诠释,因此对于译者来说,如何准确地传达出其文化意象是一个挑战。
在进行英译时,译者需要通过对原文的深入理解和对诗词背景的熟悉,选取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递杜鹃鸟的形象和情感。
而且,由于英语和汉语在文化背景和诗词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译者还需要做出一定的创造,使译文具有与原文相似的艺术效果。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杜鹃”意象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子鹃、杜宇、望帝、蜀鸟、蜀魄、蜀魂、催归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归之情。
高中课文中多次提及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关汉卿《窦娥冤》)等。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
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
”(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
《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
”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
”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柳永《安公子》:“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以上均是思乡之情。
三、倾诉悲苦、哀怨之情杜宇也叫望帝,传说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禅让退位,归隐深山。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之相礼和热创作“杜鹃”意象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子鹃、杜宇、看帝、蜀鸟、蜀魄、蜀魂、催回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叫,声响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回之情.高中课文中多次提及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叫”(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冷,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远有此寄》),“看帝啼鹃”(关汉卿《窦娥冤》)等.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存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恐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回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回往掩重门.”(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二、表达乡愁、缅怀之情缅怀家乡、缅怀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示出的庞大主题.《华阳国志》中有:“子规叫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杜鹃的叫声很像人说:“不如回往.”以是子规鸟又叫思回、催回,它很容易惹起游子的乡愁和缅怀亲人的感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远有此寄》)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凄惨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迂回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有限缅怀与深切怜悯.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回是.”柳永《安公子》:“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回往.”以上均是思乡之情.三、倾吐悲苦、哀怨之情杜宇也叫看帝,传说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禅让退位,回隐深山.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杜鹃花开时节日夜叫叫,悲叫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凄切,以是人们借以倾吐悲苦和哀怨之情.“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叫.”(白居易《琵琶行》)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墨客伤感万分,再联系本人,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鹃啼血,哀痛有限.李商隐《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蝴蝶,看帝春心托杜鹃.”墨客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本人的悲苦哀怨写得淋漓尽致.四、感慨险要、亡国之情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墨客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感情颜色浓重的自然景象,在这里烘托了苍凉的氛围,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凉、危乎高哉的险要雄奇景象,因此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李煜《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难过暮烟垂.”子规相传为失国的杜宇之魂所化,因此人们常借它表示亡国之悲.这里墨客已预见到亡国,心田哀思难过万分,就借子规这个抽象光显的意象来传达亡国之音.总之,古人以杜鹃意象为介质,表达墨客特定的头脑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古诗词的意蕴,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多次触及此意象的考查.一、从声响角度切入考查杜鹃鸟的叫声有两个特点:一是类似于“不如回往”,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思回;二是叫声凄切,人们每每将其声与悲苦哀怨联系在一同.高考命题有的就从声响角度切入.(2004年天下卷)阅读上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成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回.天涯岂是无回意,争奈回期未可期.【成绩】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末了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头脑感情?【答案】古人以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回往!不如回往!”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合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动手.末了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本人不克不及决定回往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本人的生存,浪迹天涯有家难回的感慨.二、从意象含义角度切入考查杜鹃又叫子规,作为古典诗词经常运用的外延丰富的意象,命题者有的从意象团体掌控的角度切入.(2010年江西卷)阅读上面这首诗,然后回答成绩.送人回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即是无戎马,犹有回时一段愁.【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墨客,河南洛阳人.【成绩】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答案】缅怀故乡,有家难回的哀痛.三、从与其他意象结合角度切入考查在古代,表达同一头脑情感的意象每每不止一个,命题者偶然会把杜鹃与其他意象结合在一同来进行诗歌鉴赏的考查,如:(2012年四川卷)阅读上面这首诗,然后回答成绩.子规[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回催得谁回往,唯有东郊农事忙.【成绩】本诗次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示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答案】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表达他的思乡难回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回人,令“贪夫”“远客”无不难过,足见思乡心切、回家不容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家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回”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回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荡,相得益彰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回的难过.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