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临床表现
当二氧化碳潴留至一定程度时,患者可出现烦躁、呼吸困难,乏力,气促, 颜面潮红、发绀,头痛,胸闷、血压下降,有时突然发生心室纤颤,严重时 出现谵妄、木僵、昏迷。血气分析结果PCO2>50mmHg。有些患者可伴有 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临床上出现PO2或Sao2下降。
预防及处理
产生通气不足的原因很多,应详细分析,正确处理。
7.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肺力学机制。减轻患者咳嗽,及时处理人机对抗, 有利于降低气道峰压。
8.采用自主呼吸的通气模式(如压力支持同期等),使气道压控制在相对安 全的范围。
9.经积极治疗后气道压仍较高,通气和氧合功能仍未见改善,可选用一些非
常规通气方法,如体外膜氧合(ECMO)、高频振荡通气(HFOV)、气管 内吹气、液体通气、氦氧混合通气、吸入一氧化氮(NO0和肺表面活性物质 替代治疗等。这些方法可减少对常规正压通气的依赖程度,从而降低潮气量 或PEEP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血症心气肿时心包填塞是唯一征象。空气栓塞时将出现血压下降、心肌梗死 、脑卒中肠梗死等
预防及处理
1.机械通气时尽量使用较小的潮气量,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将潮气量设 为6~8ml/kg,平台压不超过30~35cmH2O,避免肺容积伤和肺压力伤;同时使 用一定的呼气末正压(PEEP)维持肺泡的开放,减少肺萎缩伤的发生。同时 降低吸气压峰值,使用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位置血容量正常。
3.单肺疾病引起的气压伤或单侧原发性肺气压伤可使用不同步单侧肺通气, 降低呼吸频率和机械呼吸的吸气峰压(PIP)
4.肺气压伤合并ARDS、脓毒血症、肺内感染时应避免增加PEEP水平。
5.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尽量避免纵作心内穿刺。
6.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对于潮气量和平台压进行限制后,分钟肺 泡通气量降低,Paco2随之升高,但允许在一定范围内高于正常水平,即所 谓的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是一种非生理状态,是为防止气压伤而 不得已为之的做法。清醒患者不易耐受,需使用镇静、麻醉或肌松剂;而对 脑水肿、脑血管以外和颅内高压则列为禁忌。另外,在实施PHC策略时应注 意Paco2上升速度不应太快,使肾脏有时间逐渐发挥其代偿作用。一般认为 血液PH不低于和Paco2在70~80mmHg之间是可以接受的。PacO2过高时可 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降低Paco2;血液PH过低时,应适当少量补碱。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一、气管插管并发症(一)导管易位1. 原因:插管过深或固定不佳,使导管进入右支气管。
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所成角度较小,可造成左侧肺不张及同侧气胸。
2. 预防及处理:插管后应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如一侧肺呼吸音减弱并叩诊浊音提示肺不张,呼吸音减低伴叩诊呈鼓音提示气胸。
发现气胸应立刻处理,同时摄X光片确认导管位置。
(二)气道损伤1. 原因:(1)困难插管和急诊插管容易损伤声门和声带,长期气管插管可以导致声带功能异常,气道松弛。
(2)气囊充气过多、压力太高,压迫气管,气管粘膜缺血坏死,形成溃疡,可造成出血。
2. 预防及处理:(1)注意插管时动作轻柔,准确,置管时间尽可能缩短可减少类似并发症的发生。
(2)应使用低压高容量气囊,避免充气压力过高,有条件监测气囊压力,低于25cmHO能减低这类并发症。
(三)人工气道梗阻1. 常见原因:导管扭曲、气囊疝出而嵌顿导管远端开口、痰栓或异物阻塞管道、管道坍陷、管道远端开口嵌顿于隆突、气管侧壁或支气管。
2. 预防及处理:(1)采取措施防止气道梗阻;(2)密切的观察气道的情况、及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对气道梗阻起着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一旦发生气道梗阻应采取以下措施:①调整人工气道位置;②气囊气体抽出;③试验性插入吸痰管。
(4)如气道梗阻仍不缓解,则应立即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然后重新建立人工气道。
(四)气道出血1. 常见原因:气道抽吸、气道腐蚀等。
2. 预防及处理:一旦出现气道出血,应针对原因,及时处理。
二、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一)早期并发症(指气管切开一般24h内出现的并发症)1. 出血(1)原因:①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更高。
②出血部位可能来自切口、气管壁。
③气管切开部位过低,如损伤无名动脉,则可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
(2)预防及处理:①切口的动脉性出血需打开切口,手术止血。
②非动脉性出血可通过凡士林纱条等压迫止血,一般24h内可改善。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 气道压力和容积,产生肺泡通气 ,以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机械通气的作用与适应症
机械通气的作用包括改善氧合、降低呼吸肌疲劳、纠正酸碱 平衡紊乱等。
适应症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哮喘等。
机械通气的发展历程
机械通气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效到高效的过程。
气压伤
总结词
气压伤是由于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压力过高导致的,主要发生在气道的薄弱部位 ,如声门、气管等。
详细描述
气压伤会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气道狭窄和呼 吸困难。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监测气道压力、调整呼吸机参数等,发生气压伤后应 立即降低气道压力并进行对症治疗。
呼吸机依赖
最早的机械通气使用的是间歇正压呼 吸,后来逐渐发展为连续正压呼吸、 双水平正压呼吸等更先进的技术。
02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结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长 期卧床等原因,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详细描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常发生在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 、气急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口腔护理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对呼吸机进行定期消毒,确保 呼吸机清洁卫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滥 用。
定期进行痰液培养,了解细菌种类和耐药性,为抗生素选 择提供依据。
定期评估与调整呼吸机参数
根据患者病情和通气效果,定期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确保通气效果最佳。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医学
预防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方法
1 呼气末正压
调整呼气末正压可减少呼吸机相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损伤的发生。
2 低潮气量通气
使用低潮气量通气策略可降低肺损伤的风险。
3 定期体位翻动
通过定期翻动体位可减少肺组织压力和肺合并症的发生。
预防机械通气相关呼吸肌无力的方法
1 康复训练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可维持 呼吸肌力量和功能。
2 适度通气支持
提供适度通气支持,避免 过度干扰声带。
提供适度通气支持可减轻 呼吸肌的负担。
3 监测和调整
监测患者的呼吸肌功能, 并根据需要调整通气参数。
处理机械通气引起的气压伤的方法
1 降低通气压力
调整通气参数降低通气压力,减少气压伤的发生。
2 减少通气时间
尽量减少通气时间,以降低气压伤的风险。
3 监测肺泡压力
定期监测肺泡压力,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处理机械通气引起的肺炎的方法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 防和处理医学
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但常伴随着一些并发症。本演示将介绍如 何预防和处理这些常见并发症,以提高治疗效果。
常见机械通气并发症
了解常见机械通气并发症是预防和处理的关键。这些并发症包括肺损伤、呼 吸肌无力、气压伤、肺炎和声带损伤。
预防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重要性
预防机械通气并发症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1 通气管护理
定期清洗和更换通气管可减少肺炎的风险。
2 维持患者卫生
3 合理使用抗生素
注意患者个人卫生,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处理机械通气引起的声带损伤的方法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通过机械装置向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改善气体交换和缓解呼吸困难的一种治疗方法。
然而,机械通气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损伤、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呼吸肌无力等。
因此,提高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一、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预防1.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前应对气道进行充分评估,包括气道的通畅性和是否存在异物,排除气道阻塞的因素。
定期检查气道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预防导管意外脱出。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较短的导管,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和损伤。
2.适应症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需要进行个体化设置。
对于有条件的机械通气患者,应尽早进行呼吸机脱机的评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3.厌氧防护:保持气管内套管的氧气浓度不低于30%以预防低氧损伤。
避免氧气过度输送,降低肺泡氧中毒的风险。
二、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的处理1.肺损伤的处理: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气压伤和肺过度膨胀伤。
对于气压伤,应适当降低患者的气道峰压,控制潮气量和气道平台压力,避免过度充气。
对于肺过度膨胀伤,可通过减少潮气量、调整PEEP水平等方法来降低肺泡内压力,预防或减轻肺损伤。
2.气管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气管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一旦出现气管导管意外脱出、误吸、气道压力伤、声带损伤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確保气管内套管畅通,及时进行导管调整或更换,保证气道的通畅性。
3.呼吸肌无力的处理:机械通气会导致患者呼吸肌的废用性衰竭,应进行相关评估和处理。
适时进行呼吸肌锻炼,如采用间歇性断续卸载逐渐减少机械通气支持,以保护和恢复呼吸肌功能。
4.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常常会在早期发生,促使开展早期干预。
因此,临床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参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患者情况恶化前采取措施。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呼吸机将氧气输送至病人的呼吸道,以维持呼吸功能正常的一种治疗方法。
然而,机械通气在长时间或不合适的应用下,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机械通气操作的常见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常见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包括肺炎、气压伤、吸气困难、声音嘶哑、焦虑和卧床不位。
以下是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肺炎:机械通气时,由于气道被管道堵塞或无法咳嗽排出分泌物,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为预防肺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管道通畅:定期吸痰和气道湿化可以减少分泌物堆积,降低感染风险。
-坐位抬高:将病人抬高至30-45度的坐位可降低胃液倒流至气管的风险,同时有利于分泌物排出。
-口腔护理:定期用含氯己定或漱口水清洁口腔,预防口腔细菌的繁殖。
2.气压伤:高水平的吸气压力会导致肺泡过度膨胀或气胸等并发症。
为防治气压伤,可采取以下措施:-调整呼吸机参数:合理调整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避免过高的压力。
-限制潮气量:根据病人的需要,设定合理的潮气量,避免过度膨胀。
-监测气胸:定期监测胸腔气胸的症状,早期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3.吸气困难:机械通气可能导致患者感觉到呼吸困难或不适。
以下是预防和处理吸气困难的方法:-调整触发敏感度:合理调整呼吸机的触发敏感度,以适应病人自主呼吸努力。
-采用同步通气:使用同步通气模式,如压力支持通气(PSV),可以减轻病人的呼吸困难感。
4.声音嘶哑:机械通气时,管道摩擦或过度膨胀可能导致声音嘶哑。
以下是预防和处理声音嘶哑的方法:-定期调整管道位置:避免长时间使用相同位置的管道,减少管道与气道组织的摩擦。
-注意管道大小:合理选择管道的尺寸,避免过大或过小,造成喉部压迫。
5.焦虑和卧床不位:长时间机械通气可能导致病人焦虑和肌肉无力。
以下是预防和处理焦虑和卧床不位的方法:-心理支持:给予病人充分的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情绪。
-运动康复: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帮助他们恢复肌肉力量。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48小时后出现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可由此导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预防和减少VAP发生,可大大地提供抢救成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
(一)发生原因1.未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清除集水瓶的冷凝水;实验表明呼吸管道和集水瓶中的冷凝水的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86.7%,痰培养发现的细菌有84.6%可在呼吸机管道中培养出,说明冷凝水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主要来源。
由于气管管道内细菌不能被机体抗菌措施清除,也不能被抗生素杀灭,并易随着喷射吸入气流形成的气溶胶或通过污染的冷凝水倒流进气道,而因气管插管建立的人工气道影响了原有气管纤毛的摆动清除功能。
所以,细菌很容易逆行至下呼吸道而引起 VAP。
同时下呼吸道的细菌容易随着呛咳或呼出气流而种植于呼吸管道内。
如此可造成恶性循环,使肺部感染反复发作。
2.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管道处理等气道护理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增加污染机会。
3.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失去正常上呼吸道的过滤及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如病房空气污浊,病原体可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4.患者痰液分泌多且黏稠,痰液清理不及时,不彻底。
5.肠内营养患者,如鼻饲时速度过快,量多易造成返流,导致误吸。
6.潮气量和气道峰压的大小设置对VAP的发生有影响。
潮气量和气道峰压得分大小对个体的损伤具有高度异质性个体肺的几何形状(如支气管的长度。
弯曲度。
支气管分叉的角度)对肺泡通气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不同的患者肺的顺应性性不同,对潮气量和气道峰压耐受性也不同。
对耐受性差的患者来说,过度的机械牵拉可使肺泡上皮的紧密连接,气道表面的液体稳态,有效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均受到损害,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粘附和定值VAP发生的机会增加。
且过度的机械牵拉还可明显的增加肺脏局部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氧化-抗氧化的失衡,以及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从而诱发或加重肺部的炎症反应。
机械通气并发症及处理
输液中心 殷凤云 2015.2.4
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
脱管
气道堵塞
气道损伤
人工气道
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或直接插 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目前常用的人 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根据插 管途径不同,气管插管又可分为经口气管 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
1、脱管 表现为呼吸机低潮气量报警、喉部发声和 窒息等 处理:出现脱管应保持气道通畅,应用简 易呼吸器通气和供氧,必要时重新气管插 管。
缺氧和紫绀:突然出现低氧血症
循环衰竭:血压↓,心率↑
皮下或纵膈气肿
气胸体征: 胸部X线:为诊断气胸最可靠依据
气胸-紧急处理
暂停使用呼吸机
排气减压
穿刺排气 胸腔闭式引流-实施后再用呼吸机
处理: 为了避免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 机械通气应避免高潮气量和高平台压。出 现张力性气胸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
机械通气本身引起的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VILI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1、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指机械通气对正常肺组织造成的损伤或已损 伤的肺组织进一步加重,包括气压伤、容 积伤、萎陷伤和生物伤,临床表现为肺间 质水肿,皮下气肿、气胸和肺水肿等。
气压伤
原因
病人因素 呼吸机因素
纵膈气肿
气胸
类型
张力性气胸 等张性气胸 低压性气胸 呼吸机模式或压力的高或低 病人是否接受过能诱发气胸的除呼吸机以外的其他 治疗和抢救 病人是否具有能引起气胸的原发疾病或诱发因素
病因或诱发因素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
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一)临床表现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
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接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
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
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抹室内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处理流程:出现肺炎相关症状→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选用合适抗生素治疗;高热者使用物理降温;气急、紫绀给予高流量吸氧;咳嗽、咳痰给予镇咳祛痰药)→严格按照院感标准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加强病房消毒管理→做好基础护理,保持患者舒适→定期进行空气监测→观察病情并记录。
(二)肺不张处理流程:一经明确肺不张→协助医生采取相应措施(若是导管插入一侧支气管,可适当地将导管外拔,直至双肺呼吸音相等,并摄床边胸片予以证实;用纤支镜对肺不张的部位进行充分的吸引)→帮助患者湿化气道,翻身、拍背及吸痰,对不张的肺区(尤其是左上肺、右下肺)进行体位引流→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三)呼吸道堵塞处理流程:出现呼吸道堵塞症状→报告医生、护士长,立即查找堵塞原因→畅通呼吸道(若为痰栓阻塞导管端部,可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去除液态或固态梗阻物,加强气道湿化;若吸入胃内容物导致支气管痉挛,可用1%重碳酸氢钠溶液反复灌洗吸净,然后用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导管、套管、气囊引起的堵塞,应及时予以更换;皮下气肿压迫气管所致,应切开减压和排气)→氧气吸入或面罩加压给氧→遵医嘱对症处理→观察病情并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肺气压伤处理流程;出现肺气压伤→报告医生、护士长,立即查找原因→协助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出现张力性气胸者,紧急时在气胸侧第二肋间隙腋中线外侧穿刺或置入静脉导管,连接注射器抽气,随后进行胸腔插管水封瓶引流;出现纵隔气肿时,沿胸骨上切迹向头侧切开2~3cm直至深筋膜;心包气肿时行心包穿刺术)→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五)氧中毒处理流程:患者出现氧中毒症状→立即降低吸氧流量→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交接班。
(六)通气不足处理流程:患者出现通气不足→立即查找原因→若分泌物排出不畅,及时吸痰→若吸净分泌物仍通气不足→报告医生,遵医嘱处理(解除痉挛或调整参数)→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交接班。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的一些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气压伤害
机械通气时,高压氧气可能对肺部组织造成伤害。调整通气参数可以减少气压伤害的发生率。
感染
机械通气是呼吸道个人卫生要求高的治疗方式,因此感染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使用无菌技 术和适当的抗生素可以减少感染。
处理感染的方法
1 个人卫生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定期更换通气管和呼吸机过滤器。
2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病原体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3 加强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通气设备和管理器材。
处理肺损伤的减少肺部过度膨胀和损伤。
2 呼气末正压
通过给予呼气末正压,保持肺部开放以减少损伤。
肺损伤
机械通气可能导致肺部损伤,如肺泡破裂或肺组织炎症。使用低潮气量通气和呼气末正压可 以减少肺损伤的风险。
处理气压伤害的方法
1 调整通气参数
降低气压和潮气量,避 免过度膨胀肺组织。
2 监测患者反应
3 改善通气技术
密切监测氧饱和度、氧 气输送和呼吸频率,早 期发现并处理气压伤害。
使用低潮气量通气和呼 气末正压,以减少气压 伤害的风险。
3 监测ARDS
密切监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风险因素,及时处理并预防。
结论和总结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处理的。合理调整通气参数、加强个人卫生 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机械通气治疗的安 全和有效性。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第二十七章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
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一)临床表现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学培养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
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街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
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引言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用于支持或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然而,机械通气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以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1. 肺损伤:- 高压通气和过度膨胀是导致肺损伤的常见原因。
建议设置适当的气道压力和潮气量,避免过度通气和肺泡过度膨胀。
- 高氧浓度也可能导致氧中毒和肺损伤,建议设定适当的氧浓度。
2. 气胸:- 机械通气时,器械性气胸是一种常见并发症。
应定期检查胸部X线,及时发现和处理气胸。
- 注意调整通气参数,避免过度负压引发气胸。
3. 肺部感染:- 机械通气使得呼吸道易受细菌感染,应定期更换人工气道设备和呼吸机管道。
- 提倡有效的卫生措施,包括洗手、戴手套和使用消毒剂。
4. 声带损伤:- 插管时可能会损伤声带,应小心操作并确保准确插管。
- 定期检查气道设备,排除损伤并随时处理相关问题。
5. 血流动力学异常:- 机械通气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包括低血压和心律失常。
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及时调整通气参数。
并发症的处理规范1. 肺损伤的处理:- 对于肺损伤,需要调整通气参数以减少肺泡过度膨胀。
- 如有必要,可采用电位治疗、呼吸支持措施或药物治疗。
2. 气胸的处理:- 对于气胸,应及时处理肺破裂部位,进行胸腔引流等措施。
- 如有必要,可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确保胸腔正压。
3. 肺部感染的处理:- 对于肺部感染,需要及时采取抗生素治疗。
- 同时,提供充分的液体和营养支持,增强患者免疫力。
4. 声带损伤的处理:- 对于声带损伤,需要尽快请眼耳鼻喉科医生进行检查和处理。
- 在康复阶段,可进行声带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
5. 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处理:- 对于血流动力学异常,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 调整通气参数和药物治疗可用于维持患者的稳定。
结论机械通气是一项有力的治疗手段,但也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
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一)临床表现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学培养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
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街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
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
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抹室内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5、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翻身、叩背、排痰,翻身、叩背每2~3小时一次,每次5~10分钟。
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吸痰管吸痰时,湿润后插入,吸痰前加大氧浓度,防止脱机吸痰时氧饱和度下降过快。
吸痰时掌握要适当,出现吸痰指征时再操作,以减少外界细菌入侵的机会。
6、患者行肠内营养时,尽量采用空肠鼻饲管,床头抬高30°~45°,鼻饲时液体输注速度约为20~40滴/分,切勿过快以防返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
放气管套管气囊前彻底吸痰,防止误吸。
7、每天予以2~3词口腔护理。
操作前给气囊充足气。
保持气管切开处辅料和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常规换药1次,若痰液溢湿纱布及时更换。
8、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和气道峰压。
9、年老、体弱、肺部有基础病变者,适当加强营养及免疫支持治疗,必要时予以免疫球蛋白、氨基酸等药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10、气道分泌物定期培养。
应根据培养及药敏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11、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处理措施1、遵医嘱治疗基础病。
2、遵医嘱治疗VAP 严重感染者,推荐采用抗菌药物阶梯疗法,即先使用高效、广谱、耐霉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然后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将抗菌药物改为针对性较强的窄谱抗生素。
3、按常规实施预防VAP护理措施。
4、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肺不张(一)临床表现1、气管偏向患侧,不张部位语颤增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2、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3、胸部X线可见不张部位肺纹理增粗,气管和纵隔向患侧移位,侧位片可见不张肺组织呈楔形或三角形密度影增高,其尖端指向肺门。
(二)预防措施1、呼吸机通气过程中,定时翻身,叩背,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及时湿化气道。
2、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确保气管导管置于合适的长度。
3、在应用呼吸机通气过程中,可间隔一定时间适当使用叹息功能模式,防止肺泡闭陷。
(三)处理措施1、及时予以气管切开,以保证充分的气道湿化和吸痰。
2、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对肺不张的部位进行充分的吸引。
3、一侧支气管肺不张,可适当地将导管外八,直至双肺呼吸音相等,并摄床边胸片以证实4、加强体位引流。
三、肺气压伤(一)临床表现1、胸痛、烦躁或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发绀加重、氧分压下降、伴血压下降和心率增快。
2、X线示胸部位的肺纹理消失。
3、张力性气胸表现为呼吸减慢或呼吸暂停、发绀、低血压和心排血量减少、心动过速或过缓、一侧叩诊清音或胸部运动不对称等。
4、纵隔气肿常是肺气压伤的重要征象,患者主诉胸痛,50%的患者出现Hamman征(纵隔摩擦音)。
5、捻发音是皮下气肿的特征。
(二)预防措施1、限制通气压力。
2、潮气量设置不宜过大。
3、慎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自主呼吸支持模式(PSV)。
4、慎重或避免胸部创伤性检查和治疗。
5、必要时遵医嘱镇咳。
(三)处理措施1、张力性气胸者,紧急进行排气。
气胸者暂停使用呼吸机,胸腔闭式引流术实施后在继续使用呼吸机。
2、纵隔气肿时。
最有效的减压法是沿胸骨上切迹项头侧切开2~3cm直径深筋膜进行排气。
3、单肺疾病引起的气压伤或单侧原发性肺气压伤可使用不同步单侧肺通气,降低呼吸频率和机械呼吸气道峰压(PIP)。
4、肺气压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血症、肺内感染时应避免增加PEEP水平。
5、机械通气时使用较小的潮气量进行通气。
6、对症处理,如止痛、镇静、生压、四、氧中毒(一)临床表现1、氧中毒的早期表现为器官刺激症状,如难以控制的干咳、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胸骨后锐痛。
2、18小时后出现肺活量降低,继而肺顺应性下降,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增高。
3、24~48小时内可办法ARDS,发生肺间质和肺泡内液体渗出,可出现咯血。
4、72小时后胸部x线篇可间到双侧弥散性浸润灶,肺间质纤维化及多器官衰竭等表现。
(二)预防措施1、呼吸机给氧避免氧浓度大于50%以上,氧浓度越高,肺损伤越重。
2、病情严重需要息肉高浓度氧时,吸入时间不能过长。
3、适当应用PEEP提高氧分压。
4、动态监测动脉血气,维持所需要的氧分压。
(三)处理措施1、保持呼吸机给氧浓度低于60%,其他上午特殊措施。
2、遵医嘱使用镇静、麻醉药,维生素E、维生素C辅助用药可减轻氧中毒。
五、上呼吸道堵塞(一)临场表现1、因分泌增加或吸引不当。
导管或套管滑脱、导管扭曲或被压扁、气囊滑脱或脱垂、皮下气肿、误吸等原因可导致上呼吸道堵塞。
2、呼吸困难程度取决与堵塞的程度。
3、缺氧、发绀、焦虑、烦躁、呼吸窘迫、可出现三凹征(吸气时出现胸骨上、锁骨上及肋间凹陷)。
若梗阻严重者可致窒息、心动过速,继而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心脏停搏。
4、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报警。
(二)预防措施1、使用呼吸机前,线检查呼吸机装置是否完好。
只用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机导管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扭曲、堵塞等意外情况发生,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咽喉部分泌物及返流的胃液。
开放套囊之前,务必吸净口咽分泌物。
3、痰液多且粘稠者,加强气道湿化,及时、充分吸痰,及时翻身、拍背、引流。
4、气管插管通气患者,及时检查气管导管位置,防止导管滑脱、嵌顿。
(三)处理措施1、清除分泌物或痰栓。
2、皮下气肿造成上呼吸道梗阻时,进行排气和减压。
3、气管导管嵌顿于气管龙脊、气管侧壁引起的阻塞,可拔出导管2~3cm,调整气管导管。
4、导管、套管、气囊引起的堵塞,应及时予以更换,重新建立人工气道。
六、通气不足(一)临床表现1、因分泌物排出不畅、气管痉挛、导管扭曲、气囊移位、气囊漏气、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氧分压降低。
2、烦躁、呼吸频率变慢、颜面潮红等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3、严重时出现昏迷。
(二)预防措施1、去除诱因。
2、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TV、MT、I:E。
3、气管插管前,对气囊进行漏气监测,具体方法:用无菌注射器将气囊充气至10~15ml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观察有无漏气现象发生,检查各种连接导管封闭性能,防止脱机。
4、加强气道湿化和充分吸引,防止分泌物引流不畅。
5、定时翻身、叩背,防止痰液积聚肺部和小支气管。
6、气管插管通气患者,及时检查气管导管位置,防止导管滑脱或移位。
(三)处理措施1、气囊漏气引起的低通气,应对气囊适当充气,必要时要更换气管导管,重新插管。
管道漏气时立即更换管道。
2、调节设置好呼吸机参数TV、MT、I:E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具体调节。
3、认真分析原因,如导管内或套管移位应及时调整位置,必要时及时更换;支气管痉挛,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加强气道湿化和充分吸引。
七、过度通气(一)临床表现1、因缺氧、疼痛、精神紧张、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而导致二氧化碳分压下降。
2、呼吸由深快转为浅快、短促,甚至间断叹息氧呼吸。
3、头痛、头晕及精神症状。
4、因血清游离钙降低引起感觉异常,如口周和四肢麻木及针刺感,甚至抽搐,痉挛。
5、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小于30~35mmhg。
(二)预防措施1、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TV、MT、I:E,机械通气早期注意不要操之过急,使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过快,一般使其在2~3天内下降到理想水平。
2、动态观察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及时调整通气量,尤其对于自主呼吸逐渐加强者。
3、去除过度通气的原因因疼痛、精神紧张而导致呼吸频率过快,则可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如患者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可静脉补充碳酸氢钠予以纠正。
(三)处理措施1、根据病情、二氧化碳分压及患者自身情况调整适宜的呼吸机参数。
通过调低TV来降低MV,调低呼吸频率、调节I:E,延长吸气时间,缩短呼气时间,增加无效腔等。
2、出现神经症状时应用镇静剂,并注意纠正点就知紊乱。
3、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现过度通气时改用面罩连接方式进行通气。
八、呼吸机依赖(一)临床表现1、患者出现脱机困难,需长期依赖呼吸机进行呼吸称为呼吸机依赖。
主要原因有患者肺功能不全,患者心理障碍,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呼吸肌疲劳、萎缩。
2、主要表现为逐步停机后伴有烦躁不安、激动、意识障碍;呼吸速率增加、呼吸困难: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动脉血气异常等。
(二)预防措施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呼吸衰竭诱因。
2、脱机前为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3、为患者讲解脱机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4、合理的膳食管理,为患者提供能量及多种营养物质。
5、加强心理护理,消除顾虑。
6、正确掌握应用呼吸机的指征。
7、对部分上机前就考虑到无撤机可能的患者,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三)处理措施1、加强呼吸肌的功能锻炼。
2、合理应用SIMV和PVS模式。
3、尽量使用间断治疗,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4、改善患者营养,保持内环境稳定,恢复中枢及呼吸肌功能。
5、正确选择好脱机时间,脱机时间应选择在9:00~11:00及15:00~17:00这个时间段,患者经过充足睡眠后,精力充沛,容易耐受各种刺激;医务人员多在岗容易对各种突发情况,增加患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