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水平的确定(2011)

合集下载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准备以资产负债表项目为基础分配重要性水平,采取了如下分配原则。

1.避免将重要性水平全部分配至某一项目中。

这是因为不可能要求其他项目不产生任何误差。

因此,他设定,任何项目的可容忍误差不能超过报表总体重要性水平的60%。

2.所有项目可容忍误差之和不能超过报表总体重要性水平的2倍。

这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不可能所有被审计项目的实际误差都同时达到所分配的可容忍误差的标准。

因此,这样的安排可以使每个项目都留有一定的余地。

(2)有的项目的高估与有的项目的低估可能相互抵消,从而整个项目或报表的误差不是太大。

3.现金、应付票据、应付股利及股本等项目能够进行详细的逐笔审计,或审计产生误差的概率很小,因此,不允许产生误差或仅分配很小的可容忍误差。

4.应收账款、存货的审计需要较为复杂的审计程序,成本较大,因此,分配最大的可容忍误差(报表总体重要性水平的60%)。

5.其他流动资产、应付工资一般应用分析复核程序即可检验其总体合理性,审计成本较低,但仅用分析复核程序时应允许有较大的可容忍误差。

6.固定资产与上一年度相比,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动,可能不需要对其实施审计程序,因而分配较少的可容忍误差。

7.应付账款存在低估的可能性,预期的误差较大,应分配较多的可容忍误差。

8.盈余公积与利润的误差来自于其他项目产生的误差。

对其他项目误差的控制同时也就控制了该项目的误差,因此,不需要对该项目进行专项审计,也就不需要为它分配重要性水平。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重要性水平的基础知识回顾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第二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三是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层次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同样重要,确定重要性水平是集团项目组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集团项目组的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三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第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第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制定集团总体审计策略时,集团项目组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环境、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生命周期、行业及经济环境等,选择合适的财务报表要素为基准,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关键性披露、重要预期及财务报表使用者重点关注的业务,确定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总体要求是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如果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或审阅,集团项目组应当基于集团审计的目的,为这些组成部分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为了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将组成部分重要性设定为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确定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不同的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

2.在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时,无须采用将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按比例分配的方式,因此,对不同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的汇总数,有可能高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重要性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方法

重要性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方法

重要性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方法重要性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方法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规定,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利用审前调查的结果,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次要符合审计目的,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再次要区别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业务规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风险水平、财政财务收支的性质和金额、收支项目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动趋势等。

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实际上就是根据被审计单位性质确定基数和比例进行计算的过程,重要性水平是基数和比例的乘积,其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

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数据计算:(1)对于按收付实现制核算的预算单位和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按收入或支出总额的0.5%--2%确定;(2)对于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企事业单位,可按资产总额的0.5%--1%确定,或者按流动资产或净资产的1%--2%确定,也可按营业收入的0.5%--1%确定,还可按净利润的5%--10%确定。

如: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可能的报表使用者:主要使用者是财政部门,次要使用者是主要投资者、媒体和社会公众。

2、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财务信息或报表项目: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主要使用者财政部门(1)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2)支出总额(3)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距(4)决算情况(5)合规性(6)舞弊发生(7)项目试运行情况次要使用者主要投资者(1)资金管理情况(2)决算情况(3)支出总额(4)合规合法性(5)项目试运行情况;媒体(1)合规性(2)决算一般公众合规性3、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敏感性:非常敏感。

4、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因为报表主要使用者和次要使用者最关心的项目信息均包括支出的合规性,支出指标也相对稳定,故选择支出总额为判断基础。

考虑到项目建设单位为非盈利性单位,决定采用固定比率法,按照常规的以支出总额为判断基础。

审计重要性水平定义及运用-最新范文

审计重要性水平定义及运用-最新范文

审计重要性水平定义及运用重要性水平的界定和运用涉及大量的专业判断,是审计实务中公认的难点问题。

2010年11月1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本次准则修订中,现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被拆分为两项准则,即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和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相关准则的重大变化与现行准则相比,我国新修订的审计重要性相关准则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重大变化。

从形式上看,相关准则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包括:第一,重要性水平相关准则被一分为二,突出了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工作中的两项主要用途,即一方面用于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被用于评价审计结果,体现出重要性水平是一个贯穿审计过程始终的重要概念。

第二,两项相关准则均按照总则、定义、目标、要求、附则的新体例进行了改写,结构更为合理,语言更为简洁和清晰,便于理解和执行。

第三,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分为执业准则和应用指南两大部分,应用指南作为对执业准则重要条款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和举例,其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应用指南各条目的排列顺序按照执业准则的条目顺序进行了调整,同时,应用指南中大量增加了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特殊考虑和对公共部门实体的特殊考虑模块,而执业准则本身不再涉及相关内容。

从内容上看,相关准则也发生了诸多实质性的重大变化。

新准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原则导向的准则制定思路,减少了不适当的条条框框对于审计人员的束缚,给予审计人员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

同时,新准则结合相关理论与实务的最新进展,对重要性的内涵和层次进行了重新界定,引入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概念,强化了对于已识别错报的沟通与更正要求,使得重要性的概念在逻辑上更为合理,并在审计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应用。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界定和运用要点阐释(一)对于重要性水平内涵的理解第1221号新准则没有直接给出重要性的定义,而是给出了理解财务报告基础中重要性水平概念的三个要点。

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南

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南

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南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导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国登记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继续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中国登记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准则第1251号-评价审计工作过程中辨识出来的错报》、、《中国登记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准则第1401号-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特定考量》的有关规定,为更好地指导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制订本指导意见。

第二章非集团财务报表审计重要性的确定第二条在审计工作过程中,项目组应分别确认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实际继续执行的重要性水平以及显著微小错报金额。

第三条项目组应通过选取适当的基准乘以经验百分比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

基准和经验百分比的选取均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基准可以挑选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费用总额、营业收入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等财务指标。

但基准使用的财务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考量企业所处的相同发展阶段而的定,例如:成长期看看营业收入指标,成熟期看看盈利指标。

适当的基准可以参考以下原则确定:1.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适用于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2.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亏损波动较大的实体或以前年度盈利而本年度亏损的实体,将异常项目或非经常性项目加回或使用近几年平均税前利润/亏损(通常3至5年),或使用其他更为恰当的基准,如毛利或营业收入;3.费用总额、营业收入总额或资产总额适用于于非营利性非政府(例如公共部门实体、学校、慈善机构、研发中心等);4.所有者权益总额、费用总额或资产总额适用于新设立实体运营初期;5.净资产适用于以资产为主的实体(如基金);6.业主以薪酬的形式偷走大部分税前利润的小型被审计工作单位,应当以计入薪酬与税金之前的利润(或考量采用其他基准)。

第四条确定经验百分比,通常情况下可参考以下标准:1.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通常不少于经常性业务税前利润的5%至10%,或营业收入的1%至2%;2.非营利性组织,通常不超过总收入或费用总额或资产总额的1%;3.以营业收入为基准的实体,通常以营业收入的1%至2%;4.共同基金公司,通常不超过净资产的0.5%;5.公共部门实体,通常以总成本的1%或净成本(费用减至总收入或开支减至总收入)5%,例如看管公共资产,则不少于资产总额的1%;6.以扣除利息、税金、折旧及摊销之前的利润(ebitda)为基础的实体,通常不超过ebitda的2.5%。

注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的基本要求

注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的基本要求

在计划审计⼯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个可接受的重要性⽔平,以发现在⾦额上重⼤的错报。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较⼩⾦额错报的累计结果可能对财务报表产⽣重⼤影响。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平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2.审计的⽬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3.财务报表各项⽬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财务报表项⽬的⾦额及其波动幅度。

同时,还应当从性质和数量两个⽅⾯合理确定重要性⽔平。

(⼀)从性质⽅⾯考虑重要性。

16点因素,参见教材169页。

(学习要求,读懂,会运⽤,做题时能够注意到这些要点,不要死记硬背,同时可以联系风险评估的内容)
(⼆)从数量⽅⾯考虑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

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影响该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因素

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影响该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因素

项目
金额
甲方案
乙方案
现金 应收帐款 存货
固定资产 总计
700 2100 4200
7000 14000
7 21 42
70 140
2.8 25.2 70
42 140
哪一种方案更为合理?
•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 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错误 地发表了财务报表含有重大错报的审计意见 的风险是否属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审计失败?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 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 控制环境有关,如由舞弊引起的特别风险 ,也可 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经济萧条。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 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1.侵占资产 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非法占用被审计单 位的资产。侵占资产的手段很多,主要包括:将个人费用 在单位列支,贪污收入款项,盗取或挪用货币资金、实物 资产或无形资产,等等。 2.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 (1)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 伪造或篡改; (2)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 表达或故意遗漏; (3)对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 估计的故意误用。
• 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 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以使注册会计 师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计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 错报。 •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 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 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 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 (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 报风险。

基建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基建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参 考 文献 :
问题 , 应该是在审计实践 中遇 到过 、 解决 过 , 而且在今后开展 计算 机审计过程 中还会 多次碰到 的问题 , 应该是有 的放矢 的。2 有指 ()
[] 1 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中国时代 经济 出版社2 0 《 , 05
年版 。
导性 。从数据审计到信息系统审计 ,从创建审计 中间表到构建系 统 、 别、 类 个体分析模型 , 从把握总体到重点突破 , 情景案例应该涵 盖计算机审计的全部流程或侧重流程 的某一个方面 ,富有借 鉴性
审计观察 I u iP rp cv d es e te A t i
基建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淮海 工学院商学院 王朋才


重 要 性 水 平 的 内 涵
二 、 建 审 计 重 要 性 水 平确 定 时应 考 虑 的 主 要 因 素 基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领域的一个专业名词 ,最早运用于注册会
路、 方法 、 和经验的案例 , 读来 如身临其境 , 以称 为情 景案例 。 所 情
景 案例 应 该 具 有 以 下 几 个 特 点 :1 有 针 对 性 。 景 案 例 中提 出 的 () 情
例、 用新的案例再进行培 训 、 实践中再出更新的案例 , 在 是被事实
证 明的能提高审计人员业务 水平 对策行之有效的方法 。
求越严格 。
( ) 一 审计人 员的相关 工作 经验 在开展基建 审计时 , 应认真 考虑成立专 门的审计小组。 审计小组成员的能力越强 、 建审计工 基
作经验越丰富 ,针对某基建项 目确定 的审计重要性水平 就可 以越
重要性水平对审计工作质量 和工作效率都有影响 。审计重要
性水平越低 ,要求开展的审计工作量越大 ,抽样审计的样本量越 大, 审计证据数量越多 , 越有利 于保证 或提高审计结论 的质量 ; 反

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一、重要性原则及重要性水平(一)重要性原则的概念在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但对重要性原则的定义并未明确,世界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对重要性原则都给出了明确的解释。

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作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

重要性可能在整个会计报表范围内、单个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单个项目中加以考虑。

”由此可见,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

对重要性原则定义的把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

会计人员在反映会计信息的时候,应针对会计报表对相关决策人的影响程度来进行考虑。

事实上,由于账户与会计报表有密切的联系,还应考虑重要性对账户、交易层面的影响。

2.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角度充分考虑。

考虑重要性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涉及到重要性信息的反映上,始终应以有利于使用者的决策为立足点。

3.重要性的判定不能脱离特定环境而存在。

对于不同的企业、事业单位,同一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同时期,重要性的判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要求信息提供者应具备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针对客观实际适当地判定重要性水平。

(二)重要性水平的提出实际工作中要应用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重要性与其说是信息要有用所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倒不如说是提供了一个门槛或取舍点。

实际工作中要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怎样进行重要与否的取舍,涉及到特定环境各信息具体的“质”与“量”。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2011)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2011)

重要性⽔平的确定(2011)技术指引——B50重要性⽔平的确定—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平、实际执⾏的重要性⽔平及未更正错报名义⾦额引⾔基本概念通常⽽⾔,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进⾏理解:(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的;(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的影响;(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者是否重⼤,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者可能产⽣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确定属于职业判断,受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使⽤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认识的影响。

我们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实际执⾏的重要性以及未更正错报名义⾦额是建⽴在对经营风险以及财务报表使⽤者的展望和预期所作出的职业判断的基础上的。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实际执⾏的重要性和未更正错报名义⾦额最终会影响审计风险。

我们需要通过恰当确定和运⽤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实际执⾏的重要性和未更正错报名义⾦额,将风险控制在我们认为可以接受的较低⽔平。

基本定义: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平:财务报表层⾯的总体重要性⽔平。

实际执⾏的重要性⽔平: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个或多个⾦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恰当的低⽔平。

我们所使⽤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平和实际执⾏的重要性⽔平的⾦额在审计策略中扮演着⼀个重要的⾓⾊。

尽管审计⼯作的范围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平和实际执⾏的重要性⽔平相关,但与这两个⾦额并⽆直接联系。

换句话来说,如果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平上升了20%,并不会⾃动导致减少20%的审计⼯作量。

单纯地将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平提升20%(以及实际执⾏的重要性⽔平的相应提升)可能会导致测试门槛上升,但是测试总体的构成可能使得上升后的门槛不影响测试项⽬的数量。

重要性水平---新版

重要性水平---新版

第 1 页,共 1 页
索引号:Z14-1
重要性确定表
2011年度 被审计单位: 恰当的基准 性质 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 适用 名称 报表期末(本期)金额 报表期初(上期)金额 适用 √ 经验百分比 范围 5%-10% 1%-2% 1%-2% 0.5%-1% 5%-10% 5%-10% 9,468,087.00 1.75% 1%-2% 0.5%-1% 1%-2% 0.5%-1% 0.5-2.5% 1.00% 适用 单位: 元 财务报表整 体重要性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47,340.44 0.00 0.00
√ 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亏损 费用总额
非营利性组织
收入 资产总额
经常性业务业务的税前利 润/亏损波动较大;或以前 年度营利而本年度亏损
将异常项目或非经常性项目加回 的税前利润/亏损 使用近3-5年平均税前利润/亏损 所有者权益
新体 以资产总额为主的实体 以扣除利息、税金、折旧 及摊销的利润 (EBITDA)为主的实体
收入 资产总额 EBITDA 运用较低经验百分比的原因(勾选)
广泛分布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或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 有较多外部债务 存在特殊约定事项,如融资 大型实体 说明 报表使用者对基准的敏感度 运用较高经验百分比的原因(勾选) 有限的财务报表使用者 小型实体 财务报表中不存在含较高估计不确定性的重大会计估计 通过集团融资(外债少)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确定方法 适用 确定的重要性 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处于高风险行业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 50% 项目总体风险较高 经常面临较大市场压力 首次承接 需要出具特殊目的报告 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 75% 处于低风险行业 75% 35,505.33 项目总体风险较低 市场压力较小 连续审计 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处于低风险行业 项目总体风险较低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 75%以上 整体错报风险较低 报表仅有个别重要科目 经营地点单一 审核员: 日期: 复核员: 日期: 市场压力较小 连续审计 √ √ √ √ 原因 √ √ √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重要性水平的基础知识回顾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第二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三是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层次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同样重要,确定重要性水平是集团项目组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集团项目组的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三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第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第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制定集团总体审计策略时,集团项目组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环境、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生命周期、行业及经济环境等,选择合适的财务报表要素为基准,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关键性披露、重要预期及财务报表使用者重点关注的业务,确定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总体要求是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如果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或审阅,集团项目组应当基于集团审计的目的,为这些组成部分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为了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将组成部分重要性设定为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确定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不同的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

2.在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时,无须采用将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按比例分配的方式,因此,对不同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的汇总数,有可能高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第二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第二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审计第二章 审计计划知识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定义: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指从金额(数量)上来衡量审计重要性。

● 详细描述: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需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一)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以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的结论。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1.适当的基准 在选择基准时,注册会计师应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选用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财务报表要素,或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财务报表要素;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举例】2.百分比的确定 为选定的基准确定百分比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百分比与选定的基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如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对应的百分比通常比营业收入对应的百分比要高。

注意: 第一,注册会计师在评价未更正错报是否重要时,不仅要考虑金额,还要考虑性质; 第二,对于上市公司及其他公众利益实体,注册会计师会使用较低的百分比; 第三,注册会计师为被审计单位选择的基准在各年度中通常会保持稳定,但并非必须保持一贯不变; 第四,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二)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将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适用于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审计重要性 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相关例题 2

审计重要性 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相关例题 2

【例题1-单选题】在理解重要性概念时,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2009年)A .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B .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C . 判断一项错报对财务报表是否重大,应当考虑对个别特定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的影响D . 较小金额错报的累计结果,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答案】C【例题2-单选题】使用重要性水平,可能无助于实现下列目的的是()。

(2009年)A . 确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B .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C . 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D . 确定重大不确定事项发生的可能性【答案】D【例题3-单选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下列各项中通常不宜作为计算重要性水平基准的是()。

(2009年)A . 持续经营产生的利润B . 非经常性收益C . 资产总额D . 营业收入【答案】B【例题4-单选题】在确定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后,如果C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将增加。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2010年)A . 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检查风险B . 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C . 如有可能,通过扩大实质性程序范围或实施追加的实质性程序,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D . 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评估的审计风险【答案】B【例题5-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呈反向关系B .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呈同向关系C .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数量呈反向关系D .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数量呈同向关系【答案】AC【例题6-多选题】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为100万元,在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水平为80万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如何确定重要性数量水平

如何确定重要性数量水平

如何确定重要性数量水平现代审计不仅重视审计质量,同时也讲求审计效率。

这使得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运用重要性概念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本文拟在讨论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两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关系,并试图探索一种确定重要性数量水平的新方法。

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概念界定重要性概念在会计审计理论中,指会计报告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严重程度。

《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定”。

重要性实质上强调了一个“度”,在会计或审计报告中,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或不正确的存在,但是要以这个“度”为界。

补充:重要性水平实际上就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所能容忍的最大错报,也就是说如果错报的金额超过了这个重要性水平,那么就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因此,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不是随便的制定,而是根据报表使用人所能承受的错报金额,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做出的。

并且这个重要性水平是在计划审计阶段做出的,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性质和关联关系,财务报表项目金额以及变动幅度,还需要从性质和金额上进行考虑。

从性质上来说,就是项目金额小的也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项目金额小但是性质重大,比如该项目具有舞弊可能,违法操纵高度主观性。

从数量上来说,需要考虑两个层次的重要性一个是报表整体层面,另一个是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层面的重要性水平。

财务报表整体层面重要性水平是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时候制定的,因为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就需要确定财务报表层面的重要性水平,一般通过一个恰当的基准*适当的百分数来确定,如果超过这个重要性水平,就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总)。

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层面的重要性水平如果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则应当单独制定重要性水平,但是一般低于财务报表整体层面重要性水平(非简单的分配)。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三)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固定比率:实务中的常用比率(1)净利润5%大--10%小(2)资产总额0.5%---1%(3)净资产1%(4)营业收入0.5%---1%变动比率:根据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

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3、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出年度会计报表或对上年度会计报表做出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不同会计报表之间,应选取最低的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计算方法固定比率:在选定判断基础后,乘一个固定比率,求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参考数值: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0.5%—1%税前净利润5%—10%例:某企业税前净利润为200000元,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指标比例为10%,则计划重要性水平=200000*10%=20000元变动比率法的基本原理:规模越的大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历年的总收入、总资产、股东权益等指标变动较大,那么基于合理性考虑,可按历年平均数计算重要性水平;对于同一被审计单位,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的重要性水平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审计人员可采用几种基本方法混合的方法来计算重要性水平或根据经验进行调整。

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采用分配的方法,既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帐户。

例:CPA初步判断的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资产总额的1%不分配的方法假设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则可根据帐户或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将其确定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20%——50%。

重要性水平课件

重要性水平课件

(2)所有项目可容忍误差之和不能超过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 平的2倍。这是基于两点考虑: 第一、不可能所有被审项目的实际误差都同时达到所分配的可 容忍误差标准,因此这样安排可以使每个项目都留有一定余地。 第二、有的项目的高估与有些项目低估可能相互抵消,从而使 整个项目或会计报表的误差不是太大。 注册会计师的确定结果如下表所示律、法规要求的影响程度。(宏观层面) (2)错报对遵守债务契约或其他合同要求的影响程度。(企业外部) (3)错报掩盖收益或其他趋势变化的程度。(税务层面等 ) (4)错报对增加管理层报酬的影响程度。(企业内部) (5)相对于注会所了解的以前向报表使用者传达的信息而言,错报的重 大程度。(长期影响) (6)错报对已经审计财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的影响程度,该影响 程度能被合理预期将对财务报表所有者做出经济决策产生影响。(是否 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重要性水平(补充)
一、重要性水平
(一)重要性水平的含义
审计重要性又称为可容忍误差。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第一,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涵漏报。财务报表错报包 括财务报表金额的错报和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 重要性要从数量和金额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二,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 求而言。在计划审计工作中,确定重要性的目的是为了 确定风险评估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识别和评估重大错 报风险,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提供 基础。 第三、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运用职业判断,是一个相对 概念。它会随着时间、金额、企业的不同而不同。 影响重要性的因素很多,cpa应综合各种因素,合理确定 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确定的实务应用举例
(提示:重要性水平通常的判断基础包括: 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税前利润、净利润等。)
【补充例题】 1、甲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审计乙股份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获得 如下证据:(金额单位:万元) 资产总额 26000 净资产17500 主营业务收入 27030 净利润5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指引——B50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及未更正错报名义金额引言基本概念通常而言,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确定属于职业判断,受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认识的影响。

我们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以及未更正错报名义金额是建立在对经营风险以及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展望和预期所作出的职业判断的基础上的。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和未更正错报名义金额最终会影响审计风险。

我们需要通过恰当确定和运用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和未更正错报名义金额,将风险控制在我们认为可以接受的较低水平。

基本定义: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财务报表层面的总体重要性水平。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恰当的低水平。

我们所使用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的金额在审计策略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尽管审计工作的范围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相关,但与这两个金额并无直接联系。

换句话来说,如果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上升了20%,并不会自动导致减少20%的审计工作量。

单纯地将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提升20%(以及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的相应提升)可能会导致测试门槛上升,但是测试总体的构成可能使得上升后的门槛不影响测试项目的数量。

账户及认定层面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同时建立在重要性水平及综合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和未更正错报名义金额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因而项目管理者(包括项目合伙人)的参与是必要的。

在本指引中我们主要阐述:●了解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需做的考虑●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确定未更正错报名义金额一、了解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需做的考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反映了我们对“哪些问题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是重要的”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以及在形成我们认为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审计意见时对我们认为重大的金额的初步估计。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可以确定我们审计程序的整体范围。

尽管影响我们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我们的思维过程主要受下列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在我们对企业及其经营环境的了解范围内,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展望和预期●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恰当计量基础(一)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时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展望与预期我们对“哪些问题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是重要的”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将会影响我们关于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最恰当计量基础的思维过程。

我们基于对企业的具体情况、企业的类型、其所在的行业,以及与其有关的任何特殊的监管报告要求的了解,来确定其预期的财务报表使用者。

例如,对一家其股票在本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企业,预期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包括:股东、分析师、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监管机构、行业监管机构、相关政府部门(如税务机关、工商机关等),还可能包括债权人。

对于一家无公开交易的证券但公开其财务信息的企业而言,其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可能包括:行业分析师、相关政府部门(如税务机关、工商机关等),还可能包括债权人。

我们应确定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财务指标和我们认为对其而言重要的错报规模。

另外,由于监管部门是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我们也应当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确定其展望和预期。

1、企业类型我们可能会审计各种类型的企业。

定义:上市企业: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企业:●该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债券或其他证券在一家被认可的证券交易所(国内或国外)或场外交易市场上挂牌交易或者报价转让;●该企业的股份、股票或债务在一家被认可的证券交易所或同类机构的监管下交易;●该企业向一家监管机构申请准备向公开市场销售其任何类别的证券。

处于受监管行业的企业:该企业的财务报告受到监管,无论是通过对财务报表列示或披露金额的直接介入还是将财务报表整体或部分直接报送某个监管部门。

在实务中,这一概念所指的范围通常包括:①其所发行的证券公开上市的企业,或者正在寻求将其证券公开上市的企业;②各类金融机构;③其财务信息受到监管的其他企业。

“处于受监管行业的企业”这一概念,主要是从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财务信息是否受到监管而言的,不包括那些所受监管仅针对其经营活动的企业。

例如:基于已审财务报表,一家银行被规定持有最低水平的资本或被要求报告某些关键性能指标,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我们认为该银行是一家处于受监管行业的企业。

由于报告是基于财务报表进行的,那些财务报表对重大错报风险更具敏感性,因此我们可能会设定较低的计划重要性水平。

相反,一家旅行社或医院虽然受到与业务经营方式和提供适当服务有关规范的约束,但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我们并不认为该企业处于受监管的行业。

公众利益实体:该企业由于其规模、其被广泛认知的名称或其在地方环境里的突出表现而被公众所关注。

“上市实体”的概念并不包含“公众利益实体”在内。

但是,我们确定重要性水平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基于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期望。

在某些情况下,公众利益实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期望与上市实体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期望是相同的,即他们的关注重点都在于经营成果,因而此时我们可以参照适用于上市实体的相关指引。

(二)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恰当计量基础我们应在考虑下列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恰当计量基础:●被审计单位的类型;●治理层的预期。

1、上市企业或处于受监管行业的企业我们关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最为恰当的计量基础的判定受到我们认为可能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重要的因素的影响。

上市企业或处于受监管行业的企业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往往关注经营成果,尤其是收益和利润。

因此,除了下文所述的其他因素以外,持续经营的税前利润是盈利的上市企业或处于受监管行业的企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恰当基础。

例如:某家企业由于持有公开发行的债券而被列为上市企业。

尽管其为上市企业,我们也应当仔细考量可能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重要的因素。

如果确定其所关注的指标是现金支出,则息税前利润可能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一项更为恰当的基础。

在确定最恰当的计量基础时,我们也应考虑企业业务的性质和企业所处行业,以及企业本期的经营情况。

●如果该企业通常情况下有盈利,但本期发生亏损,则我们需要考虑经营成果的其他计量指标,如收入、毛利等,是否可以作为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更适当基础。

●如果该企业的连续多期的经营处于或接近盈亏平衡状态或在盈利和亏损之间浮动,则使用另一个基础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可能更为恰当。

在这些情况下,如果该指标是合理的,且有证据表明分析师或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会关注该指标,我们可能会考虑将收入或毛利,或者一箱其他的经营指标(例如:经营收入、息税前利润)作为计量基础。

●如果企业的经营成果很不理想,则我们更关心其流动性或偿债能力,以财务状况(所有者权益)为基础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可能更为恰当。

随着所有者权益缩减至最小,其用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性水平的效用也随之降低,类似于税前利润处于盈亏平衡的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经营成果的其他计量指标,例如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即税前利润加回利息、折旧和摊销),或剔除偶发性项目影响后的税前利润等,可能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更恰当基础。

例如,某企业发行了公开上市交易的债券,但其股票并未公开上市交易;或者分析师或其他使用者更关注此类经营指标,并且其关注可以获得客观证据予以证明(例如,企业在其定期报告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中对该指标作出了特别论述,或者分析师报告特别关注该指标)。

更多指引参见附录一-二确定处于盈亏平衡或在盈利和亏损间波动企业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

2、处于非监管行业的非上市企业和对子公司的法定审计与上市企业类似,我们应确定财务报表使用者对那些处于非监管行业的非上市企业和对子公司的法定审计的关注点。

我们应运用职业判断,考虑我们对于企业业务、行业,以及我们认为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重要的因素,以确定一个恰当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基础。

更多指引参见附录一-确定计划重要性水平的其他考虑。

(三)治理层的预期尽管在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时这不是一个主要的考虑因素,我们也应了解治理层及管理层对检查财务报表错报的预期。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应与这些预期保持一致,除非该金额大于我们认为恰当的金额。

治理层的预期可能会导致我们降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及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导致它们低于按本指引中所介绍的通常计算方法求得的水平。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治理层的预期导致我们必须执行比原先更多更广的程序,则我们需提供额外的审计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其从审计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项单独的内部报告业务,另行收费)。

我们并不特别要求治理层特别指出其认为重要的错报类型及金额,而是对其预期获得了解以作为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及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时的考虑因素之一。

项目负责经理应在与治理层讨论服务要求时参与对此预期的了解。

我们也应考虑从与管理层、治理层及内部审计师的会议和其他讨论中获取的信息。

我们应在项目组计划会议中讨论该预期。

我们应避免将重要性水平和特殊审计程序透露给管理层,以帮助我们执行有效的审计并保持其不可预测性。

尽管我们可能有必要与治理层讨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但我们应尽量避免与管理层做有关重要性水平的讨论。

二、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一旦确定了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恰当计量基础后,接着就应确定对该计量基础应采用的百分比。

下列章节中描述的计量基础(即税前利润、收入、息税前利润、毛利率、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是我们用来计算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最为常用的计量基础。

基于企业的特殊情况以及我们的职业判断,其他计量基础可能更为恰当(更多要求和指引参见二、(三)其他计量基础)。

(一)定义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时确定应用税前利润的适当百分比1、上市企业或处于受监管行业的企业对于上市或处于受监管行业的企业,如果该企业处于正常盈利状态,我们一般假定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经营成果,尤其是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