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性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27例临床疗效分析

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27例临床疗效分析

刘齐贵, 麻伟青 , 周庆余 , 尿 道狭窄的腔 内钬激 光治 等. 疗I- 中国内镜杂志 ,0 4 l ( )3 3 . -1 J. 2 0 ,o 1 :5— 6 周庆余 , 刘齐贵 , 窦坤 , 钬激 光治疗尿道狭 窄 8例报 等. 告[] 西南 国防医药 ,0 4 1 () 5 1 1 . J. 2 0 ,45 :1 —52 曹伟 , 刘齐贵 , 姚建忠 , 钬激 光治疗浅性膀 胱移行细 等. 胞癌 6 8例[] 中 国肿瘤 临床 与康复 ,0 6 1 ( ) 3 9 J. 2 0 ,3 4 :2
收稿 日期 :0 8— 3— 8 2 0 0 1
光动 力治 疗 恶性肿 瘤 2 7例 临床 疗效 分析
陈 章, 林 珍, 黄 钢, 赵铁 军 , 何烨 颖
60 1 ) 10 7 ( 成都军区总医院市 内门诊部 , 四川 成都
摘要 目的 : 观察光动力疗法( D 治疗恶性肿瘤 的临床疗效 。方法: P T) 分析 2 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行 P T治疗或 P T 7 D D 结合手术内镜等治疗后的近期疗效 。结果 :7 2 例恶性肿瘤 P T治疗后随访 1 D ~6个月,9例有不 同程 度改善 , 1 有效率 为 7 . ; 例无应答 , 2 . ; 04 8 占 9 6 6例死亡 , 死因与 P T治疗无 关。结论 :D D P T治疗 恶性肿瘤有 明显疗效 , 尤其是对 晚期
如下 :
1 2 设 备 及 药 品 德 国 Do d公 司 生 产 的 . i me 60 D 3 P T激光治疗仪 , 激光波长 60n 连续波, 3 m, 输出 功率 0 0 w 。重庆华鼎药业公司生产的血卟啉  ̄20 m
衍 生 物 ( e lp rh r eiaie Hp , 品名 h mao op yi d r t , D) 商 n v v

自制动力性胸腰椎支具治疗腰背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自制动力性胸腰椎支具治疗腰背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e e t ewa o r et am e t f o b c a . f ci v yf t r t n o l w a kp i h e n
【e o s h r o m a;roi l c i f coaee i K y r 】t a l br t s ; wb k a ; nt nlxr s w d ocu o h s o a pn u i c e
临春医学工 。年 月 , 第 期 程:, ,第 。 卷

论著一 临床研 究 ・
Clnc l e ia gn eig 2 0 iia dc lEn ie rn 0 9. 1 ( ) M 6 3
自制动力性胸腰椎支具治疗腰背痛 的临床疗效分析
董谢平 沈录峰 王小华 万贤亮 李振肃 ( 西省人 民 医院 ,江西 南 昌 3 0 0 ) 江 3 0 6
f l we p f r - o t s t n a ea e t eo n h . ee wa i i c n ol o d u - m n h h a v rg i f mo t s Th r ssg f a t mp o e e ti y t msa d n i i c tc mp ia o 2- 6 wi m 5 n i i r v m n s mpo o s n n n in g f a o l - c t n .C n l so h e fd v l p dt o a o u a rh s t o d d a cf x b l y f e o e whc a k ci ee e cs s i n i s o c u i n T es l e e o e r c l mb ro t o i wi a g o y mi e i i t x d r l , i h c n t e a t x r i , s o - h s h n l i i a v e a

心理治疗方法: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

心理治疗方法: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

心理治疗方法是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改善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目前,心理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人本取向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森田疗法等等。

本文将对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

一、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它主要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健康。

CBT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

其优点在于,CBT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可以快速见效,而且可以长期维持治疗效果。

其缺点在于,CBT可能不适合某些患者,如那些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因为它的效果可能不够明显。

二、心理动力学疗法(IPT)心理动力学疗法是一种深入探索患者内心深处的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分析患者的无意识冲突和过去经历来改善心理健康。

IPT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

其优点在于,IPT可以帮助患者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缺点在于,IPT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而且需要专业心理医生进行操作。

三、人本取向疗法(CBT-I)人本取向疗法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来改善心理健康。

CBT-I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

其优点在于,CBT-I可以快速见效,而且可以长期维持治疗效果。

其缺点在于,CBT-I可能不适合某些患者,如那些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因为它的效果可能不够明显。

四、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一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改变患者的非理性思维模式来改善心理健康。

REBT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

其优点在于,REBT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可以快速见效,而且可以长期维持治疗效果。

其缺点在于,REBT可能不适合某些患者,如那些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因为它的效果可能不够明显。

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 摘要】 目的 探讨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尖锐湿疣患者2 0 0 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观
观察 组
察组 1 0 0例 采用艾拉光动 力治疗 , 对 照组 1 0 0例 采用 高频 电 离子常规 治疗。对 比两组 治疗后 有效 率和复发 率 。结果
治愈 9 0 例, 无反应 1 0 例, 有效 率达 9 0 . 0 %( 9 0 / 1 0 0 ) , 治疗后 6 个 月 内复发 9 例, 复发 率 1 0 . O %( 9 / 9 0 ) ; 对照组 治愈 6 0例 , 无反 应4 O 例, 有效率 6 0 . 0 %( 6 0 / 1 0 0 ) , 治疗后 6个 月 内复发 2 6 例, 复发 率 4 3 . 3 %( 2 6 / 6 0 ) 。 两组有 效率 比较 差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观察组 疗效优于对 照组 。治疗后 6个月 内两组复发 率比较 , 差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 , 观 察组 复发 率低 于对 照组 。结论 运用艾拉光动 力治疗尖锐 湿疣患者 临床有 效率 高, 且具 有不 良 反 应 少、 创伤 面愈 合好、 安全性 高、 复发 率低等 特
P< 0 . 0 5 为差 异有 统 计学 意 义 。
痒感或性交疼痛 , 并可渗 出、 出血、 破溃 等, 且疣体醋 酸 白 实验或 H P V — P C R检测 阳性 ] 。两组患者 的年 龄、 性别等

2 结

观察组治愈 9 0例 , 无反应 l 0例 , 有
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 其具有发病率 高、 传染性强 等特点。目前临床上传统 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 冷 冻、 电
灼等 , 但这些方 法均存在 创伤性大 、 易产 生 出血 、 复发率

动力学分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动力学分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动力学分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动力学分析技术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研究对象是关节、肌肉活动等机体内运动学的变化。

由于其研究的对象与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动力学分析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成为了研究与诊断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动力学分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动力学分析技术动力学分析技术是应用于体育与医学领域的一种研究人体动作的定量工具。

它基于牛顿力学原理和运动学的原理,测量人体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状态的变化,从而研究肌肉、关节和骨骼所组成的肢体系统在运动中的力学特性和变化规律。

动力学分析技术的基础是运动学、动力学以及生物力学。

运动学是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学科,动力学则是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涉及力和运动的学科。

生物力学是物理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有机体运动所涉及的各种力学变化。

运动学和动力学都是生物力学的重要领域,两者在动力学分析技术中协同工作,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第三章:动力学分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动力学分析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动力学分析技术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帮助医师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1. 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动力学分析技术可以通过记录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运动速度及运动范围等指标,对运动障碍疾病进行诊断。

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有帕金森病、舞蹈病、肌张力障碍症等,通过动力学分析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诊断这些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支持。

2. 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动力学分析技术可以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帮助医师确定康复治疗的重点,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在康复过程中,动力学分析技术能够精确地记录患者康复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提高康复效果。

3.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动力学分析技术能够检测运动过程中的肌肉、关节处受力情况,帮助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

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治疗课件

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治疗课件

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治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治疗》教材第3章“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与第4章“心理动力学治疗技术”进行深入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精神分析的潜意识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防御机制,以及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基本原则、治疗过程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了解潜意识、性心理发展、防御机制等核心概念。

2. 让学生了解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会在实际案例中运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治疗方法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精神分析理论的深入理解,心理动力学治疗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潜意识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防御机制,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基本原则和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含关键理论、案例、图表等。

2. 教学视频:展示心理动力学治疗过程。

3. 学生分组讨论材料:案例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潜意识理论,阐述潜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2)介绍性心理发展理论,分析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3)解释防御机制的作用和种类。

3. 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2)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4. 技能训练:(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心理动力学治疗的过程。

(2)分组练习,让学生在模拟治疗过程中运用所学技巧。

5. 随堂练习:(1)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六、板书设计1. 精神分析基本理论框架。

2. 心理动力学治疗过程图。

3. 防御机制分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潜意识理论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2)分析一个实际案例,提出心理动力学治疗方法。

2. 答案:(1)潜意识理论:潜意识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恋物癖的心理动力学解析与治疗方法

恋物癖的心理动力学解析与治疗方法

恋物癖的心理动力学解析与治疗方法恋物癖,也称为物体恋,是指对具体的物品或非生物事物的强烈性欲和性吸引力。

这种特殊的性倾向在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恋物癖的心理动力学原理进行解析,并探讨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心理动力学原理解析1. 潜意识冲突恋物癖可能源于个体潜意识中的冲突。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心理冲突常常会导致个体对某种特定对象的过度依恋或过度排斥。

在恋物癖中,个体可能将物品或事物作为一种代理对象来满足其内心的冲突和欲望。

2. 心理防御机制恋物癖还可能与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调节情绪以及减轻心理冲突而采取的一种心理策略。

在恋物癖中,个体可能通过将自己的性欲和性吸引力转移到特定物品上来避免直面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3. 童年经历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个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能与恋物癖的发展有关。

例如,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亲子关系不健康或家庭环境的不稳定等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发展出对物品的特殊依赖和吸引力。

二、治疗方法探讨1. 心理分析治疗心理分析治疗是一种常用于解决个体内心冲突和心理问题的方法。

通过与心理分析师的对话和深入分析,个体可以逐渐了解自己内心的欲望和冲突,探索事物恋的根源,并找到更健康的方式来满足内心需求。

2.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着重于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改变。

在治疗恋物癖中,个体可以通过认知技巧来改变对物品的过度依赖和吸引力。

例如,个体可以学习认识到某种物品并不是他们唯一快乐的来源,并逐渐减少对该物品的关注和依赖。

3.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是一种致力于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的治疗方法。

对于恋物癖的个体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社会的歧视和孤独感。

通过与治疗师建立支持性的关系,个体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并有助于他们逐渐调整和改善自身的情绪状态。

4. 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药物治疗也可能被用于辅助治疗恋物癖。

药物的使用可能有助于减轻个体的焦虑和抑制对物品的过度依赖。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是对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进行定量化和半定量化的研究。

合理的药物治疗需要掌握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而药代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1.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物通过口服、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后,会经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动力学变化。

药代动力学则是对这些动力学变化进行量化和分析的过程。

药代动力学有两个重要的参数:药动学参数和药效学参数。

药动学参数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如药物的半衰期、分布容积等。

而药效学参数则与药物的治疗效果相关,如药物的最大效应、药物的最小有效浓度等。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对于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医生合理地选择药物剂量、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预测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等。

2. 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体内分析和药物的体外分析两个方面。

2.1 药物的体内分析药物的体内分析是通过收集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生物样品,如血液、尿液、口腔分泌物、汗液等,来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代谢动力学参数等。

药物的体内分析能够直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情况,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目前常用的药物体内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放射免疫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代谢动力学参数等,为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2 药物的体外分析药物的体外分析主要是通过体外反应或体外实验来探索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物的体外分析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的优点,适合初步筛选和优选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目前常用的药物体外分析方法包括体外微粒子分布药物动力学模型(PBPK)、糖代谢酶体外活性测定、细胞外药代动力学模型等。

这些方法在初步探索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格病理的精神动力性治疗读书笔记

人格病理的精神动力性治疗读书笔记

《人格病理的精神动力性治疗》读书笔记一、内容简述本书介绍了人格病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人格障碍的类型、特征以及表现。

书中详细描述了不同人格障碍的特点,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并探讨了这些障碍对个体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书中阐述了精神动力性治疗的理念和方法,精神动力性治疗是一种以人的内在精神动力为干预目标的治疗方式,它通过分析个体的内在动机、需求、情感等因素,帮助个体解决内在的心理冲突和矛盾,从而改善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书中详细介绍了精神动力性治疗的过程、技巧和注意事项,为读者提供了实际操作的理论依据。

本书还探讨了人格病理与精神动力性治疗之间的关系,人格障碍的产生与个体内在的精神动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个体的内在动机和情感因素。

通过精神动力性治疗,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内在的心理问题,进而改善人格障碍的症状。

本书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精神动力性治疗在实践中的运用。

这些案例包括个体的治疗过程、治疗中的困惑与解决策略等,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精神动力性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书中还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总结,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对人格病理及其精神动力性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人格病理概述在《人格病理的精神动力性治疗》人格病理部分是整个理论框架的基础和前提。

人格病理指的是个体在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源于遗传、环境、心理创伤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通过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我对人格病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人格病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人格的各个方面,如情感、行为、认知等。

常见的如情绪不稳定、自我认知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症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影响不容忽视。

这些异常变化不仅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疾病。

人格病理的成因复杂多样,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外,童年时期的经历、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都可能成为引发人格病理的重要因素。

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及技术

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及技术

(三)注意事项
三、人本主义治疗
1. 患者表现出依赖治疗师或其他人的倾向时,应帮助当事人为自己接受治疗负起责任,进而担负起 解决问题的责任。 2. 在患者陈述自己的问题,并表达相关负面情绪的过程中,应鼓励患者自由地表达出与问题有关的 情感,接纳、承认和澄清其消极情感。 3. 当患者对可能的决定和行动进行澄清时,帮助澄清可能会做出的不同选择,并认识到个体正在经 验的恐惧感和对于继续前进的胆怯,但不督促个体做出某种行动或者提出建议。 4. 患者逐渐感到不再需要帮助时,应该鼓励结束治疗。
七、解释性心理治疗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根据施用于患者时引发的感受、干预的力度和发挥作用的时间不同,解释分为五个层次: 1. 反映 治疗师只做出简单回应,给患者的解释信息不超过公开表达的内容。 2. 澄清 稍微点明患者的表达中所暗含、暗示但自己未必意识到的内容。 3. 对质 治疗师利用患者呈现的情感和思想,提醒患者注意暗含的,但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承认 的情感和思想。 4. 主动阐释 按照有关的理论,治疗师直接导入全新的概念、意义联系或联想。 5. 隐喻性阐释 通过利用譬喻、象征的方法进行交流,以促进患者及其相关系统产生自己对问 题的理解。
四、家庭治疗及系统式治疗
(一)理论要点
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心理干预的一类方法。现在用“系统式治疗 (systemic therapy)”来指代这类强调个人与社会系统关系的心理干预。理论基础如下:
(1)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角度看待病理现象。 (2)从纵向的历史和横向的社会文化背景理解家庭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 (3)基于家庭结构、过程和功能的理论,帮助有问题的家庭克服困难,矫治不良的家庭功能。 (4)对人际系统进行干预,形成系统层面的新格局、新规则,以此来改变相关人员的心理问 题,塑造新的行为模式,促进所有人的成长、进步。

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

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

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第一章简介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抗癌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不同个体对抗癌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这是由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了解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疗效。

第二章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也可以在肠道、肾脏和其他器官中发生。

药物代谢的两个主要途径是相应的酶催化反应和非酶催化反应。

酶催化反应是由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催化,涉及药物的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而非酶催化反应主要包括药物的原位氧化和非氧化反应。

第三章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的遗传多态性可以影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和药物代谢产物的形成。

其次,药物的化学结构也可以影响其代谢动力学。

例如,一些抗癌药物可以通过肝细胞膜通道快速转运,从而影响药物的清除率。

此外,患者的生理状态和其他药物的影响也可能改变药物代谢。

第四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通过血药浓度测定和计算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来评估。

常用的动力学参数包括药物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半衰期(t1/2)和清除率(CL)。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清除效率。

第五章药物药代动力学模型药物药代动力学模型是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工具。

常用的模型包括生理药动模型和药物动力学模型。

生理药动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而药物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代谢速率。

第六章临床应用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优化治疗方案。

通过测定患者的血药浓度和计算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可以更好地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光动力疗法用于骨关节炎治疗的机制

光动力疗法用于骨关节炎治疗的机制

光动力疗法用于骨关节炎治疗的机制摘要: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被称作骨关节病、磨损性、退行性、肥大性关节炎,为患病率最高的关节炎类疾病。

当患者患有骨关节炎时,多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晨僵)、肿大、肢体无力、活动能力下降(不同程度)等典型症状,患者常因行动不便或机体不适而产生一定的落差感与负面情绪,进而降低其交往与工作的欲望,在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因此如何有效治疗骨关节炎,清除患者病变组织,已成为人们关心与关注的重点。

相关资料显示,光动力疗法具有创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无药物不良反应、有效清除病变组织等优点。

为此本文将对光动力疗法应用于骨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与发病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骨关节炎患者;光动力疗法;发病机制骨关节炎的病理发展过程较为缓慢,病程时间较长,患者首先面临关节软骨的磨损、退变、变性与消失等问题,逐渐发展为韧带萎缩、纤维化,最终导致患者关节面完全破坏,并产生畸形[1]。

骨关节炎患者多接受药物或手术治疗,但以上治疗方法的费用较高,安全系数较低,且术后创口较大,同时患者服药后容易发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治疗时间较长,进而导致患者满意度大幅降低[2]。

随着光动力疗法(Photo Dynamic Therapy,PDT)的不断研究与发展,其应用范围(骨关节炎治疗中)不断扩大,并已逐渐成为患者选择率与信任程度最高的治疗方法[3]。

但大部分骨关节炎患者对光动力疗法的了解程度较低,个别患者甚至存在着一定偏见,此外临床对该治疗方法的资料与记录较少,不利于后续研究与临床参考,同时对患者的选择也带来了一定阻碍。

为此本文将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光动力疗法的具体治疗效果作为研究重点开展研究,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认识骨关节炎及其发病机制1.1 骨关节炎常见的致病因素1.1.1 原发性骨关节炎①患者为高龄患者,且其年龄较大。

②患者患有软骨营养代谢异常、骨关节负荷过重、长期应力不平衡或微小型创伤累积时,其患有骨关节炎的几率大幅提升。

人体运动动力学研究及康复治疗方案设计

人体运动动力学研究及康复治疗方案设计

人体运动动力学研究及康复治疗方案设计1. 介绍运动动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人体力学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帮助理解和改善人体运动的效能,对康复治疗方案设计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 运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动力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力、力矩、质心、力心、受力系统等。

力是影响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基础,通过力的作用,人体才能发生运动。

力矩则是绕轴产生力矩的力对物体产生扭矩。

质心是物体所有质点的集中,力心则是力矩的集中点。

通过分析人体的力和力矩,可以揭示运动的基本原理。

3. 运动学参数的测量运动学参数是研究人体运动的重要指标,包括关节角度、运动速度、加速度等。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运动捕捉系统、惯性测量单元和电磁测量器等。

通过测量这些参数,可以了解人体运动的时空特征,为动力学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4. 动力学分析方法动力学分析是研究力和力矩对人体运动产生影响的方法。

主要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静力学是研究力和力矩的平衡条件与关节力的分布情况,通过测量关节角度和力的大小,揭示关节力的变化规律。

动力学分析则是研究力和力矩如何影响人体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通过测量人体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计算得出力和力矩对人体运动的影响程度。

5. 康复治疗方案设计运动动力学的研究对康复治疗方案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动力学分析和运动学参数测量,可以了解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障碍程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方案涉及到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和辅助器具等多个方面。

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运动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康复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6. 康复治疗方案的评估康复治疗方案的评估是为了了解康复效果和改进治疗方案的过程。

可以通过运动动力学的分析手段,对康复治疗方案进行评估。

比如,通过测量患者的运动学参数变化、动力学分析数据的变化等,评估康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改善程度。

通过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可以进一步了解康复治疗方案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方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性案例分析
动力性案例报告大纲
一、初始访谈
- 来诊途径和方式
- 主诉:病人主要的痛苦(用他/她的话),咨询的原因(外显的症状和潜在的原因)
- 治疗师的印象和感觉
- 以前的治疗(如果有的话, 何时?多久?药物?) 以前的治疗经验带来的对咨询的期望.
- 情绪状态,病人如何描述他的疾病.
- 诊断性及动力性的考虑. 接受此病人的原因.
二、设置:时间治疗次数收费等
三、重要的成长经历
个人的发展, 家庭史, 目前心理社会状况, 专业发展, 目前工作
学校教育, 父母职业, 年纪, 结婚多久, 兄弟姐妹几个? 年纪?
童年疾病、意外事件,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姐妹的死亡?
童年搬家经历,与主要的照料者的分离、丧失或变更?何时发生?多常更换照料者?
目前婚姻状况,有孩子吗?几个?年纪?
病人对自己成长经历的评价
四、咨访关系
- 移情、反移情的发展
- 治疗联盟的建立与治疗关系的发展
- 治疗中的“关键时刻”
- 具体互动的对话:治疗师的解释和病人的回应
五:来诊者的动力学假设:核心冲突;防御机制
六:治疗计划与结果
在治疗设置内想达到什么目标?进展与目前状况,预后如何。

如果是以个案督导为目的的报告,需要在最后指出自己的困惑和督导目标
►►动力学诊断技术
一、防御机制
二、移情反移情
三、核心冲突
1、冲突是我们的一部分并贯穿我们的整个人生,是精神分析性神经症的核心。

冲突来源于基本的力比多需要,大致有:
被动和依赖相关的需要,它们与要求被呵护和依附的需要相关
主动和自主相关的需要,与被动需求之间产生特别的互动
性的需要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此点将人类所有的打击归于性驱力和攻击。

今天的观点有所不同。

攻击的需要涉及的范围很广从adgredi (攻击)到攻击性施虐
自我价值的需要越来越重要与神经症发展相关的自恋驱力促使个体努力为自身获得一个可被接受的形象
我们要区分:
1)外部冲突:如与其他人、事物、动物之间产生
外部冲突的处理方式:
调整环境,解决冲突----积极适应环境
调整自己:延迟满足、用幻想满足、中立化----成功解决冲突
2)内部冲突
由精神的不同部分或亚系统之间(如自我和超我之间)对立而产生
这些内在精神世界里的冲突不断的威胁着我们的稳定性。

在我们的人生中,它们被体验为非整合的或具挑战性的,它们由发展过程、外在压力、应激、创伤引发。

不存在没有冲突的发展。

冲突只在以下条件时才成为病理性的,如“正常”冲突面对一个期望过多的自我,或者有其他原因阻止冲突的解决。

这些内在冲突如果不能成功解决,焦虑做为一种紧张状态持续存在着。

对焦虑耐受度低的人最有可能发展为神经症。

导致退行、婴儿本能重现、固着、理想自我蒙羞、超我贬低------以症状形成做为解决方式。

2、诊断冲突的现有方法用动力学术语诊断和阐述冲突一直缺少明确解释和系统化指导,这是临床和科学进展中的严重缺陷,所有人为此感到遗憾。

3、阶段理论1)每个阶段有着典型的发展性冲突:
- 口欲期安全感、信任、早期客体关系
- 肛欲期自主性、分离焦虑、早期自尊、人际界限建立
- 俄狄浦斯期性与竞争
- 潜伏期
- 青春期自我意识、分离-个体化、自我同一性
2)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
年龄冲突类型
婴儿基本信任------不信任
幼儿自主------害羞、怀疑
学龄前创造性----内疚
学龄成就----自卑
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
成年早期亲密----疏远
成年期创生、慷慨---自私
老年完善、整合----厌倦生活
3)其他学者提出的基本冲突(不同作者、略提)
偏执、分裂------抑郁位点(Klein)
个体化---纠缠(stierlin)
►►操作性心理动力学诊断体系(OPD)提出的冲突类型1992年,德国的一些精神分析师和心身取向的治疗师以及精神科医师建立了名为“操作化心理动力学诊断”的工作组。

工作目标是通过增加基本的心理动力学维度来扩展以症状为基础的、对精神障碍的描述性分类。

制定了诊断性问卷和手册,使评估过程更为可行和可靠。

OPD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对患者进行心理动力学的理解。

其中轴Ⅲ涉及到动力学角度的内在冲突(潜意识冲突)。

1、个体化(自主)---依赖
依赖:不惜一切代价与他人建立非常亲密和安全的关系。

回避责任和独立,关系重要于个人利益。

对自体的感知以无助、虚弱和依赖他人为主。

过于独立:压抑自己的依赖、亲近和依恋的需要。

强有力的自主性占主导,坚信自己不需要任何人。

主导情感是对亲近、融合和窒息的恐惧。

2、服从---控制
服从:被动攻击性服从
控制:攻击性地想占据主导地位,不断寻求实现对他人或局面的控制。

丧失权利意味着威
胁。

甚至,需要奚落别人、贬低别人,目的是使自己看上去“好”。

3、照顾---自给自足
渴望被照顾:在情感上与亲密关系中的人物强烈地捆绑在一起,表达了获得安全和照顾的愿望。

个体表现出明显的依赖、粘着或苛求。

主导情感是哀伤和抑郁。

嫉妒(他们得到得更多)是常见的。

照顾他人:缺乏要求、谦虚、照顾他人牺牲自我。

主导情感是担心他人,明显的被防御了的抑郁情绪。

常感到嫉妒(我付出很多,却一无所获)。

4、自体价值冲突(自恋性冲突)
自尊感下降:体验到自体价值下降,强调个体本人多余。

主导情感是明显的羞耻感。

明显的自我贬低。

过度自信:面对他人时有种强有力的自信,就像是在努力处理令人恐惧的或真实的自体价值危机。

病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自信的,但潜藏的不安全感(假性自信)很快就被注意到。

当自恋的自体形象受到质疑时,主导情感是易激惹和愤怒。

5、内疚感冲突(自私自利与社会倾向)
内疚型:病人以一种夸张的方式接受内疚。

总是准备好为别人开脱,倾向于持续地责备自己。

表现出顺从的、过度的适应和无私的态度。

对他们的表扬或道歉可能会矛盾的激发自我批评和自责。

主动模式:内疚感被否认和压抑,而且通常被传递给了他人。

存在无意识地想要“阻挡”体验和承认内疚感。

对内疚感的压抑导致了对他人的愤怒,或愤世嫉俗的态度,这是他们的主导情感。

6、俄狄浦斯(性与竞争的冲突)
被动模式:从意识、交流和情感上压抑性欲。

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吸引力,没有伤害性,象小孩子。

主动模式:通过外表和不适当的色情的或挑逗的行为,试图成为注意的焦点并把注意力转到自己身上。

主导情感是变化多端的色情化、非常戏剧化的、竞争性的。

7、同一性冲突(同一性与不一致)
被动模式:体验到慢性的或反复的无身份感(我是谁?我属于哪里?)
主动模式:掩饰身份的不安全感,求助于补偿并回避身份的不和谐性(构建家庭传说、幻想性的家谱、借来的身份)主要的情感是担心、害怕自己的身份系统可能会因为对质而面临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