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概述(1)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营养学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和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研究确定不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研究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动物营养学重点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及其与动物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南。

(2)适用对象:本校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3)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后续课程: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学、配合饲料学、猪生产学、牛生产学、羊生产学、禽生产学2.教学目的、意义、任务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3. 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分析、讲解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教学采用任务式、参与式;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

4.教学中注意的问题:教材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5.学时与分配总学时: 70理论教学 50学时占全部学时的80%实验教学 20学时占全部学时的20%6.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实验课及教学学习和操作技能锻炼,掌握饲料常规成分分析、纯养分分析、饲料卫生指标、快速检测分析的操作方法,熟悉实验室目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并掌握和了解当前仪器分析技术的有关仪器操作(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定氮仪、氨基酸分析仪、测热仪、动物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动物试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实施方法、以及本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建设。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1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桥梁。

该门课以《有机化学》《畜禽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研究动物营养需要、饲料选择、加工与供给和缺乏症等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家庭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技术证书(初级)”必须的动物营养基础知识、饲料品质鉴别与饲料加工的基本技能,为继续升学和技能等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2020年)“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更加完备,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本形成”。

本课程从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基础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升学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初级家庭农场畜禽养殖技术等级的能力为重点,从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课程教学体系。

三、课程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与要求(1)掌握动物体内营养物质及其作用;(2)了解各种养分的缺乏症及预防方法;(3)掌握常见饲料分类方法及各种常见饲料的营养特点与使用方法;(4)掌握常见饲料原料品质鉴别方法、保存方法及加工处理与使用方法;(5)掌握饲养标准的应用方法;(6)掌握配合饲料的种类及全价配合饲料加工工艺。

《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大纲目录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地位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二)实践技能方面三、教学安排(一)使用教材(二)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内容专题一饲料的质量管理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专题二饲料质量检测的原理和方法专题三饲料分析实验室仪器配套建设(二)实验操作内容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第十节第十一节第十二节第十三节第十四节第十五节饲料样本采集,样本制备饲料的物理性状检验饲料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饲料中粗灰分含量的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饲料中钙含量的测定饲料中总磷含量的测定饲料中食盐含量的测定饲料粉碎粒度测定饲料混合均匀度测定饲料显微镜检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能量、氨基酸等演示实验动物实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三)思考题《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地位《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是在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的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与经典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企业生产管理、生物统计紧密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重点课程,主要任务是阐明饲料原料和成品的物理性状、营养素、抗营养成分、有毒有害物质及饲料添加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原理和方法,确定它们的组成与含量,为研究动植物体的组成和营养价值的评定提供依据和研究方法。

也是饲料工业生产中保证饲料原料和各种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从事动物生产和饲料工业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从事饲料品质管理和质量检测提供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训练,是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程。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理论课学习,要求学生对饲料分析、饲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内容和研究进展有较全面的掌握,掌握国家有关饲料标准的基本内容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了解饲料法规和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和操作技能锻炼,掌握饲料常规成分分析、纯养分分析、饲料卫生指标、饲料加工质量以及常用物理检测分析、快速检测分析的操作方法,熟悉实验室目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并掌握和了解当前仪器分析技术的有关仪器操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定氮仪、氨基酸分析仪、测热仪、动物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动物试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实施方法、以及本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建设。

动物营养与饲料 01 绪论教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 01 绪论教案
三、总结:了解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的相关概念和本课程的内容,明确该课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强调实践技能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复习思考题
1.我国饲料工业存在的问题有那些?
2.简述动物营养与饲科学的发展动态。
教学难点
饲料及其饲料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作业
1.我国饲料工业存在的问题有那些?
2.简述动物营养与饲科学的发展动态。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课程回顾与导入:
1、课程回顾:通过提问或讲授方式前面课程内容。
2、课程导入: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入本次课程学习。
二、学习与讲解内容
(一)本课程的简介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包括动物营养基础和动物饲养两大部分。(研究方向、重点不同,所以解决的问题不一样)
1、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
(1)饲料生产分布:我国配合饲料的原料来源不平衡,饲料原料主要来自北方农村,南方生产的原料很少。饲料工业发展地区间也不平衡,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城市快于农村。饲料工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饲养业生产状况密切相关,华东、华南、华北各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饲养业较发达的地区饲料工业发展较快,而西北、西南地饲料加工业发展缓慢。
(二)本课程的性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动物营养原理在动物饲养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和阐明如何正确应用饲养标准和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表,配置营养全价的日粮,以满足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同时研究饲料的加工及饲喂技术,以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的营养潜能。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和技能训练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和操作演练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一方面,化学、生物化学为后续课程的基础,它所论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更多的一般指导意义。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畜牧兽医学时数: 72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应用化学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2.课程性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

该门课程以《生物化学》、《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

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并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3.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21世纪高级畜牧兽医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注意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饲料营养物质的基本知识、基本营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的转化途径及缺乏症;熟悉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掌握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技术;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及管理措施。

能力目标能识别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及中毒症,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熟练掌握常用饲料及其类别、营养特性及品质鉴定。

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及加工质量控制技术。

掌握动物日粮配合的基本技能。

能开展动物饲养试验方案设计和饲养效果检查。

熟练查阅和灵活运用饲养标准。

素质目标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创业的能力。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4.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训交替,技能驱动”为工作项目设置。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教学计划(专科)04328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教学计划(专科)04328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素质和专业能力,主要从事与动物营养及饲料加工有关的营养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推广及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动物营养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掌握饲料机械的种类,性能和使用方法,制定生产管理制度;4.掌握各类畜禽不同生产阶段日粮配方的制定,熟悉各类畜禽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畜牧生产和动物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6.熟悉动物资源保护,动物生产,畜产品流通,环境保护等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7.有自主获取知识及较强的协作能力;8.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9.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较为顺利的阅读专业外语。

三、学制学制为3年。

四、主干学科动物生理生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饲料加工工艺学。

五、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分析与检测、配合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学、饲料生产学、配合饲料生产工艺与设备、畜牧学。

六、学分与学时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教学计划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模块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定稿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定稿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组制定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目录一、课程定位与性质 3二、设计思路 3三、课程目标 4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5五、教学组织 7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8七、考核与评价 10八、建议与说明 12一课程定位和性质《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动物营养专业、畜牧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核心基础课之一,我系畜牧兽医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本专业着重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是我校工学结合的一门核心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更好的为畜牧业、饲料加工工业服务。

动物与人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物质的的合成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可多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工学结合,把所学知识用于现实畜牧业饲料加工业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课程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实用技术课,里面的营养知识,饲料加工方法,配合饲料的生产,饲养标准等都可以直接用来指导生产,为饲料加工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养殖业实际操作提供科学依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前期指示课程主要有《家畜解剖学》、《动物生理生化》、全方位支撑后期《畜禽生产》《饲料添加剂》、《饲料加工》,《环境卫生》、《遗传繁育》等,以实现本专业前、后期课程有机衔接,构筑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据。

二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课程理念根据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本地区域特点,紧紧链接有关生产实践部门,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动物营养学》课程是我系骨干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打造的一门优质课程。

课程设计方案与建设内容是由骨干教师和饲料养殖的精英才干共同制定的。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纲1135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841 动物营养与饲料扬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认识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在现代畜牧兽医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畜牧业在我国的发展与利用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材内容共分为22章。

使学生明确动物营养与营养物质的概念;掌握各种营养物质对动物的营养作用;了解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缺乏营养物质的症状和导致营养缺乏的主要原因及其分析方法;掌握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生产目的与生产水平动物的营养需要及其估测方法;掌握饲养标准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方法和各饲料原料的特点及合理使用;掌握日粮的配制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该课程涉及动物生理、动物生化的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后续课程如饲料加工工艺、饲料添加剂、养猪生产学、养牛生产学等提供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课程内容营养、营养学的概念;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内容(二)学习要求了解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发展、研究内容和相关概念(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发展及其对畜牧生产的作用和意义2.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内容3.熟练掌握:营养、营养学的概念第一章动物体与饲料(一)课程内容动物的营养物质、饲料和动物营养的概念;营养物质的一般作用;动物体与饲料的组成;饲料成分的分析方法。

(二)学习要求了解和掌握动物的营养物质、饲料和动物营养的概念;营养物质的一般作用;动物体与饲料的组成;饲料成分的分析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动物的化学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概念2.掌握:营养物质、饲料、动物营养的概念3.熟练掌握:动植物体组成的主要差异;概略养分分析法和粗饲料分析法第二章蛋白质的营养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影响蛋白营养价值的因素(二)学习要求掌握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主要营养作用;了解和掌握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利用的特点;掌握瘤胃降解蛋白和过瘤胃蛋白的概念及其在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上的意义;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瘤胃蛋白质的调控。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平台课。

主要介绍动物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与营养缺乏症、饲料营养价值与饲料加工利用、畜禽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合饲料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管理等内容。

既是畜牧业生产的必备知识,又是饲料工业生产的技术核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本理论,能配制日粮/设计配合饲料产品;进行日粮营养诊断,处理常见问题;会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专业能力1.了解饲料营养物质组成及营养生理作用;能够观察与鉴别畜禽典型营养缺乏症状,并从营养角度分析畜禽营养缺乏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2.了解动物对饲料消化吸收规律,掌握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3.了解饲料分类方法及原则,掌握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4.了解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方法。

能够通过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配方设计原则与技巧,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管理措施。

6.能够进行饲料原料常规分析操作。

7.能够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二)方法能力1.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营养与饲料知识解释饲料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在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时能通过独立思考和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三)社会能力1.培养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品质;2.培养良好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3.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4.具有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知识部分项目一: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1.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掌握动植物体营养物质组成,影响饲料营养成分的因素,动植物营养成分的差异及相互关系。

2.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掌握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特点及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类别:职业能力课适用专业:畜牧、畜牧兽医1.前言1.1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组织学习内容。

为此,我们深入企业,走访行业专家,进行了广泛调研,摸清了行业的相关岗位群以及这些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诉求,提出了用知识、技能和德育三位一体构建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思路。

基于整体设计要求,将课程内容序化为7个项目,并进一步细化为39个学习任务。

任务涵盖了饲料行业以及养殖业相关岗位群所要求的全部技能。

对应的岗位主要有:饲料品质管理、饲料检验化验、饲料配方设计、饲料生产管理、畜禽饲养管理、用户跟踪服务和技术推广以及畜禽饲养技术员。

完全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饲料行业及养殖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资格和要求,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1.2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知识、技能和德育培养构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科学设计工作任务、序化项目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项目任务为基本“单位”,摒弃以学科体系为框架的传统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完成由基础任务、应用任务到核心岗位任务的过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动态“考核方法”。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建立了动态、系统化的考核体系,采取笔试、实操与平常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并引入社会评价体系,兼顾平时表现和学习态度,从而建立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畜牧、畜牧兽医等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全面摸清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

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再到学习领域,最后到项目设计的课程开发基本路线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

本课程设计是按照《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根据配合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品质管理、饲料检验化验、饲料配方设计、饲料生产管理、畜禽饲养管理、技术推广与服务以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参照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考核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今后的发展,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以配合饲料生产工作过程为主线,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由基础任务到核心任务,将学习领域分为7个项目,39个任务。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纲1135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841 动物营养与饲料扬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认识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在现代畜牧兽医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畜牧业在我国的发展与利用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材内容共分为22章。

使学生明确动物营养与营养物质的概念;掌握各种营养物质对动物的营养作用;了解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缺乏营养物质的症状和导致营养缺乏的主要原因及其分析方法;掌握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生产目的与生产水平动物的营养需要及其估测方法;掌握饲养标准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方法和各饲料原料的特点及合理使用;掌握日粮的配制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该课程涉及动物生理、动物生化的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后续课程如饲料加工工艺、饲料添加剂、养猪生产学、养牛生产学等提供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课程内容营养、营养学的概念;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内容(二)学习要求了解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发展、研究内容和相关概念(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发展及其对畜牧生产的作用和意义2.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内容3.熟练掌握:营养、营养学的概念第一章动物体与饲料(一)课程内容动物的营养物质、饲料和动物营养的概念;营养物质的一般作用;动物体与饲料的组成;饲料成分的分析方法。

(二)学习要求了解和掌握动物的营养物质、饲料和动物营养的概念;营养物质的一般作用;动物体与饲料的组成;饲料成分的分析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动物的化学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概念2.掌握:营养物质、饲料、动物营养的概念3.熟练掌握:动植物体组成的主要差异;概略养分分析法和粗饲料分析法第二章蛋白质的营养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影响蛋白营养价值的因素(二)学习要求掌握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主要营养作用;了解和掌握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利用的特点;掌握瘤胃降解蛋白和过瘤胃蛋白的概念及其在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上的意义;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瘤胃蛋白质的调控。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能力型课程设计说课稿畜牧兽医系曾金焱《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职业)基础课之一,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动物科学饲养提供理论依据和饲养指南,为饲料工业生产提供行动指南。

因此,《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在畜牧兽医专业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很重要。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分为8大项目,现以项目三饲料原料及加工利用技术为例,它是以项目二动物营养与供给为基础,为项目4-8的服务的。

根据课程标准,选取学习任务一“饲料分类及识别饲料(原料)”说说此任务的能力型课程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饲料分类及识别饲料(原料)”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3个:1、知识目标:(1)界定饲料的概念;(2)复述国际饲料分类法;(3)知道中国饲料分类法;(4)在教师指导下,识别常用饲料(原料);(5)正确选用畜禽常用饲料。

2、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合理利用饲料原料的能力;(2)方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3)社会能力:头口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团队协助能力;职业行动能力;参与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责任心。

3、情感目标:①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饲料的兴趣;②让学生学会与人有礼貌地讨论、交流和合作;③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要阐述详细;④具有食品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饲料的概念2、饲料的分类3、常用饲料(原料)的识别4、正确选用饲料(原料)(三)重点、难点常用饲料的分类和合理使用。

二、说学情畜牧兽医专业的大一学生对饲料(原料)是不陌生的,有一定的认识和使用经验的,但是这种认知不正确、不准确、不专业,不全面的。

只有经过专业的习练和生产实践的历练,才能使学生的懵懂感性认识上升为专业理性认识。

采用饲料(原料)实物标本,通过观察、讲授和学习,特别要选一些学生见过的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和引导,组内相互讨论,组间竞争选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型学习等。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日历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日历
讨论、点评
养殖场
思考题、作业
1
饲养效果检查分析
讨论、点评
养殖场
思考题、作业
2
饲养试验设计
操作、点评
养殖场
思考题、作业
集中实训一周
2
饲料样品的采样与制样
操作、点评
饲料厂
讨论
2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操作、点评
实训室
讨论、作业
4
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
操作、点评
实训室
讨论、作业
2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操作、点评
实训室
讨论、作业
2
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
操作、点评
实训室
讨论、作业
2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操作、点评
实训室
讨论、作业
4
饲料中钙的测定
操作、点评
实训室
讨论、作业
3
饲料中总磷的测定
操作、点评
实训室
讨论、作业
3
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
操作、点评
实训室
讨论、作业
4
饲料的显微镜检验技术
操作、点评
实训室
讨论、作业
2
大豆制品中尿素酶活性测定
思考题、作业
2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营养与供给(一)
讲授、讨论
一体化教室
思考题、作业
2
2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营养与供给(二)
讲授、讨论
一体化教室
思考题、作业
2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与供给
讲授、讨论
一体化教室
思考题、作业
3
2
脂肪的营养与供给
讲授、讨论
一体化教室
思考题、作业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设计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依据《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本课的课程定位与课程任务。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课程理念根据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本地区域特点,紧紧链接有关生产实践部门,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我系骨干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打造的一门优质课程。

课程设计方案与建设内容是由骨干教师和饲料养殖的精英才干共同制定的。

企业精英和我系骨干教师全程参与,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老师注重知识理论讲授,企业人员负责实践技能培训,共同完成授课任务与学生管理。

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知识理论指导实践。

对于营养分析到饲料分析化验室去做,对于代饲养实验到养殖场去做。

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情景,工作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为以后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改革创新内容体系、内容安排实用、必需、够用,突出实践技能该变传统的内容体系,传统的内容体系重理论知识轻专业技能.。

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

课改后压缩理论知识,知识选用以够用、适度、必需为原则,简化理论传输,强调专业技能有针对性的选取实用性强、生产必需的动物营养技术。

对营养学的一般原理要在技能培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对饲养试验、营养分析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以掌握饲养员和化验员岗位必需技能。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

本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实践操作、灵活运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不同的实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实训手段4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在实践教学中,把实验实训转化成任务项目,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每一个项目师生共同参与,采取提出项目、解析项目、完成项目的方式,教学的过程就是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这样教与学有机融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针对性明确,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理论素养在项目中得到强化和提高(三)教学实施条件1、教学团队“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1)“双师”结构动物营养课程组成员共11人,其中具有“双师”证书的教师8人,外聘企业生产指导教师2名。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畜牧兽医学时数: 72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应用化学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2.课程性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

该门课程以《生物化学》、《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

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并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3.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21世纪高级畜牧兽医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注意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饲料营养物质的基本知识、基本营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的转化途径及缺乏症;熟悉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掌握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技术;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及管理措施。

能力目标能识别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及中毒症,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熟练掌握常用饲料及其类别、营养特性及品质鉴定。

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及加工质量控制技术。

掌握动物日粮配合的基本技能。

能开展动物饲养试验方案设计和饲养效果检查。

熟练查阅和灵活运用饲养标准。

素质目标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创业的能力。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4.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训交替,技能驱动”为工作项目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平台课。

主要介绍动物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与营养缺乏症、饲料营养价值与饲料加工利用、畜禽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合饲料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管理等内容。

既是畜牧业生产的必备知识,又是饲料工业生产的技术核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本理论,能配制日粮/设计配合饲料产品;进行日粮营养诊断,处理常见问题;会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专业能力
1.了解饲料营养物质组成及营养生理作用;能够观察与鉴别畜禽典型营养缺乏症状,并从营养角度分析畜禽营养缺乏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2.了解动物对饲料消化吸收规律,掌握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
3.了解饲料分类方法及原则,掌握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4.了解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方法。

能够通过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配方设计原则与技巧,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管理措施。

6.能够进行饲料原料常规分析操作。

7.能够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二)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营养与饲料知识解释饲料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时能通过独立思考和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三)社会能力
1.培养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品质;
2.培养良好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4.具有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知识部分
项目一: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1.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
掌握动植物体营养物质组成,影响饲料营养成分的因素,动植物营养成分的差异及相互关系。

2.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掌握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特点及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3.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及实践意义
;
掌握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

项目二: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
1.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掌握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营养功能、缺乏症及各类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与代谢特点。

2.碳水化全物与动物营养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组成、营养功能、各类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及粗纤维的合理利用。

3.脂肪与动物营养
掌握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营养功能、缺乏症及各类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与代谢特点,饲料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


4.矿物质与动物营养
掌握矿物质的营养生理功能,能够观察与鉴别矿物质元素典型缺乏症状,并从营养角度分析矿物质缺乏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5.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掌握维生素的营养生理功能,能够观察与鉴别维生素典型缺乏症状,并从营
养角度分析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6.水与动物营养
掌握水的营养生理功能,动物体内水平衡与调解的机制。

项目三: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1.营养需要

掌握动物营养需要相关概念,动物营养需要构成,熟悉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动物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2.维持需要与生产需要
掌握畜禽繁殖、生长、泌乳、肥育、产蛋、产毛、役用营养需要的特点及规律。

3.饲养标准
掌握饲养标准指标体系及使用技术。

项目四:饲料及其加工
1.粗饲料
掌握粗饲料、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及合理应用。


2.青饲料
掌握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及合理应用。

3.青贮饲料
掌握青贮饲料的营养特性、加工调制方法及合理使用。

4.能量饲料
掌握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及合理应用。

5.蛋白质饲料
掌握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及合理应用。

#
6.矿物质饲料
掌握矿物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及合理应用。

7.饲料添加剂
掌握饲料添加剂的种类、营养特点及合理应用。

项目五:饲料配方设计与配合饲料生产
1.全价饲粮配方的设计方法与技巧
掌握配合饲料的概念、种类、优越性及全价饲料配方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2.商品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
!
掌握商品浓缩料配方设计方法。

3.预混合饲料的配方设计
掌握预混合饲料配方设计方法。

4.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
掌握配合饲料生产基本工序和设备使用,掌握各类产品使用方法。

5.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
掌握配合饲料各质量指标,配合饲料质量管理的基本措施。

(二)技能部分
?
1.掌握动物营养缺乏症的观察与识别、防治的方法。

2.掌握饲料原料常规成分检验与化验技术。

3.掌握各种饲料原料的识别与分类,并能够合理使用各种饲料原料。

4.掌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5.掌握日粮营养诊断的方法,能解决常见问题。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设置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饲料及其加工、饲料配方设计与配合饲料生产五个项目,分成24个任务,共计68学时。

五、教学实习内容与学时安排

六、说明
|
(一)适用范围和学时分配
1.本大纲适用于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

2.本大纲教学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训两部分。

3.课程教学总学时为68学时,留有4学时的机动学时,为以补充因饲料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

4.教学实习总学时为30学时。

(二)教学建议
1.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可以对教学内容的学时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

2.根据课程实际需要,本课程任课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分组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以适应其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特点,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可将理论课堂设在实习基地,在实践中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内容要紧跟科学发展的进度,力争实用且新颖,教学内容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教学实习,依托于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牢固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将学生培养成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4.考核方式:考核过程中注重理论学习过程和实践操作过程的考核。

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突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