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7)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全套课件

《发展经济学》全套课件

《发展经济学》全套课件第一部分:导论一、发展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提高社会福祉等问题。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强调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分析。

二、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发展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许多国家刚刚摆脱殖民统治,面临着重建经济和社会的任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发展经济学这一学科。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

三、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1. 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主张通过自由市场、私有产权和对外开放来实现经济增长。

2.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如市场失灵、资本短缺、技术落后等,需要政府干预和引导来实现经济发展。

3. 新制度主义发展经济学:强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4. 新增长理论:关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张通过教育和研发投资来提高经济增长率。

四、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1. 定性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2. 定量分析:利用统计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3. 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4.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强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2024年发展经济学课件(含多款)

2024年发展经济学课件(含多款)

发展经济学课件(含多款)发展经济学课件引言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繁荣。

本课件将介绍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发展经济学的知识。

第一部分: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发展与发展经济学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改善。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学科,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繁荣。

1.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的扩大,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福利的提高、教育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进步。

1.3贫困和不平等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缺乏基本生活需求的状态,如食物、住所、教育和医疗等。

不平等是指收入、财富、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差异。

发展经济学关注如何减少贫困和不平等,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部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2.1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僵化和不平衡导致的。

因此,应该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来实现经济发展。

2.2依赖理论依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是由于对外部发达国家的依赖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导致的。

因此,应该通过减少对外部发达国家的依赖、推动南南合作和建立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来实现经济发展。

2.3新古典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是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不当导致的。

因此,应该通过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和推动自由贸易来实现经济发展。

第三部分:发展经济学的主要议题3.1贸易与全球化贸易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加强国际合作来促进经济发展。

3.2农业、农村发展与城市化农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发展对于减少贫困和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与发展战略

经济学与发展战略

经济学与发展战略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它对于制定和实施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战略是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政策措施,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对于发展战略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关键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首先,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分析经济的运行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生产、分配和消费等各个方面,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产业和部门的发展状况,找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制约因素,了解市场的竞争机制和供求关系等。

这些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宝贵的参考,使其能够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全局和趋势,科学决策。

其次,经济学还可以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帮助我们衡量发展战略的效果和影响。

在制定发展战略之前,我们需要评估现有政策和措施的成效,了解其对经济增长、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经济模型和指标体系,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发展战略进行评估,通过数据的分析和统计,评估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

这样可以让政策制定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政策的预期效果和可能的风险,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三,经济学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潜在问题,引导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经济学通过研究经济周期、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问题,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波动和动力,找出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矛盾。

同时,经济学也可以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提供对策和建议。

例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可以研究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模式与规律,为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经济政策提供指导,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最后,经济学还可以为发展战略提供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经济学家通过对经济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理论和观点。

例如,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效率市场假说和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原理,供给经济学提出了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为市场均衡点等等。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课后答案张培刚【篇一: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展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研究方法:在借鉴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依据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来进行特殊研究研究目标: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外延(性质):多学科交叉型学科总结: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一门以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分支学科,也被称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学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脉络(1)50,60年代—结构主义学派w.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保罗.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和平衡增长理论r.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w.w.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r.普雷维什—拉美结构主义发展理论(2)70,8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观点:价格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但发展中国家的价格扭曲现象,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代表人物:美国的t.舒尔茨,g.哈勃勒,a.c.哈伯格,g..m.迈耶,缅甸的明特(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发展a.发展研究的趋向:第一,经济学主流理论和方法有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也开始体现在发展经济学研究范围和分析深度上。

第二,对发展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第三,从全球角度考虑发展问题。

第四,对发展经济学进行革新,建立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和要求的新型发展经济学。

总体来说,新制度主义发展理论,可以看做是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在某种意义上的延伸和发展,但它更是新古典主义复兴思潮的再革命,因为它重新强调经济发展决不可能是纯粹的经济现象,相反经济发展受到政治,法律,制度等因素的深刻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和历史差距(1)现实差距:a人口问题: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结构b人口聚集效应:人口聚集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正面或负面效应(正效应:资本积累,市场形成,产业聚集,基础设施形成,人才聚集,环保)(2)历史差异:1资源禀赋差异—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2相对人均收入和gdp水平3气候差异4人口规模,分布.增长 5国家历史的移民作用6国际贸易引擎作用的限制7基础科学研究及发展能力弱8政治和社会稳定性和灵活性9国内经济效应四.农业工业国理论(1)代表人物:张培刚(2)理论特征: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3)方法论:1以局部均衡为主(整个经济相互依存为背景)2不完全竞争(甚至于垄断竞争更符合现实)3总体分析法4动态区位理论和时期分布(4)主要内容:1农业的贡献理论:a原材料,日用品—产品贡献b资金,劳动力—要素贡献c买者卖者双重身份—市场贡献d农产品出口—外汇贡献2工业化的内涵,动力和机制:定义: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实现的从低级到高级的突破式变革根据动力的不同把工业划分为:革命型和演进型工业化阶段:初期—消费品工业为导,中期—资本品工业比重日益严重,但消费品工业仍占主导,成熟期—资本品工业占主导五.新制度经济学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兴起:张培刚教授早在1988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就针对西方某些学者对发展经济学前途的悲观论调,提出建议新型发展经济学的设想并予以探索(特点:把发展中大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兼顾中小型国家的研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角度探根索源;从发展中国家的本国国情出发,制定发展战略;注意研究计划与市场两者之间关系在不同类型发展中国家的新发展)第二章一.工业化的定义:指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 精品

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 精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经济学摘要: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入第三阶段,即20世纪40年代,现代意义上的发展经济学兴起,其主要是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发展经济学从兴起到80年代以前,可分为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两个发展阶段。

80年代以来,在新的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展经济学既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也面临着困境。

面对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趋势,发展经济学家如何在世界政治经济的大变局下进行深刻的反省并谋求实现新的超越,将决定着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未来走向。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理论;中心——外围论;新古典主义复兴;金融自由化;创新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发展经济学理论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是在传统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

1、发展经济学的两种类型。

发展经济学按类型划分,发展经济学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济学。

发达国家学者以他们的眼光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发展经济学是西方先提出的,但他们内心里不想让发展中国家发展;地球很小,资源有限,按什么原则分配资源,欠发达国家如何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转变,如何解决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如何解决环境污染,谁来承担发展的代价……,对这些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学者的立足点是截然不同的。

主要经济学家有,哈罗德—多马提出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模型;辛格和纳克斯发现“贫困的恶性循环”现象;罗丹提出“大力推动理论”;刘易斯提出结构主义理论“二元经济结构”;W·W·罗斯托提出大推进理论,指出经济变迁的过程可以视为一连串的阶段,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经过这个过程。

英国是一个很重要的例子,它是第一个因演化而踏入现代工业世界的国家。

罗斯托并且推论说,这种阶段的路径是一种模型,可为其他国家所复制。

他还罗列了使某一国家从某一阶段走入另一阶段的诸多因素,认为只要满足这些因素,就会取得发展的效果。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一、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个章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以“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发展的国内要素”、“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的国际条件”为骨架详细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兴起与演变”、“现代经济发展的几种基本理论”)“物质资本与经济发展”(“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资本匮乏对经济发展的障碍”、“资本形成的国内来源”)“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人口的规模”、“就业问题”、“人口流动”)“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教育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差距与技术转移”、“技术选择”)“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意义及原则”、“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制度变迁:政府与市场”(“市场经济与市场失灵”、“国家计划与政府失灵”、“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战略”(“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发展极和增长点”、“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的定位”、“改造传统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道路”、“城市化问题”)“外部资源与经济发展”(“两缺口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发展援助与经济发展”)“金融国际化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金融国际化的利益”、“金融国际化与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风险”、“金融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发展中国家金融国际化战略的经验”)“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新秩序”(“南北经济”、“南南合作”、“国际经济新秩序”)等内容。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一发展经济学内涵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二主要内容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

在这种传统的定义下,经济增长被归结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出现的增量,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外延型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外延(粗放)型增长。

自然增长率: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说明了人口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两个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自然增长率”这个概念。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

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

稳态: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

贫困性循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的“贫困恶性循环”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2024版年度发展经济学课件文档

2024版年度发展经济学课件文档
发展。
2024/2/2
路径二
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广清洁能源 和环保技术,降低产业能耗和排放,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绿色生产 体系。
路径三
智能制造引领。运用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生产过程的 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 效率。
15
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其挑战
新型工业化道路特点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 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目标。
发展经济学课件文档
2024/2/2
1
目录
2024/2/2
• 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 资源配置与市场机制 •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路径选择 • 人口、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 •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 金融体系改革与风险防范
2
01
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Chapter
2024/2/2
3
发展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25
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01
02
03
加强科技研发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关键 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转化应 用。
2024/2/2
促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 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 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 化和产业化进程。
推广绿色技术
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清洁 能源等绿色技术,促进资 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 经济绿色发展。
案例二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分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 和优势,探讨其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案例三
美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阐述美国如何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吸引和留住全球顶尖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国家发展战略学科领域专业

国家发展战略学科领域专业

国家发展战略学科领域专业
国家发展战略学科领域专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发展战略理论:研究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探讨国家发展的规律和路径。

2. 国家发展战略实践:分析和评估不同国家的发展战略,研究各国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经验和教训。

3. 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国家的创新机制和体系,包括国家科技政策、创新基础设施、科技人才培养等。

4. 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国家对各个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调控,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

5.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不同地区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合作等。

6. 国际比较研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差异和相似之处。

7. 发展经济学:研究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

8. 决策科学:运用数学模型和决策理论研究国家发展战略,支持战略决策的科学方法。

这些学科领域专业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旨在为国家决策层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国家发展。

发展经济学课件-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发展经济学课件-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41
12
二、對外貿易
(二)對外貿易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再次,貿易有助於發展中國家的資本要素的 積累:
要素積累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基礎條件, 對大多數勞動力充裕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要 素積累的關鍵是資本的積累。
13
三、利用外資
(一)兩缺口模型 由錢納裏等人(Chenery and Bruno,1962;
Chenery and Strourt, 1965)提出的用以說 明外援對一國經濟發展作用的理論。
37
三、內向型戰略與外向型戰略的比較
外向發展戰略的經濟增長實績優於內向 發展戰略 。
38
第四節 中國的對外開放戰略
一、對外開放是一項長期基本國策 二、我國對外開放的歷程
39
一、對外開放是中國長期的基本國策 “對外開放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40
二、中國的對外開放歷程
(1)創辦經濟特區; (2)發展對外貿易; (3)吸引外資; (4)工程合作; (5)發展跨國旅遊業; (6)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國的進口量與出口量的比率表示。
5
二、對外貿易
(一)貿易條件與國際商品交換 陶西格(F. W. Taussing)又將其區分為
貿易條件的數量定義和價格定義——“商品 貿易條件” 。
6
二、對外貿易
(一)貿易條件與國際商品交換 劉易斯擴展了對貿易條件的定義。他提
出了生產要素的貿易條件。他所謂的“生產 要素”,是指勞動力。生產要素的貿易條件 也就是勞動輸出與輸入的價格之比。
(三)外債 衡量外債適度規模的指標:
(3)短期債務占全部債務的比重,一般不 應超過25%;
(4)當年外債還本付息占財政開支的比重, 不應超過20%。
23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一、库兹涅茨总结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点:1、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5、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6、现代经济增长尽管有扩散到全世界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范围内。

二、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第三世界、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活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的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事业与低度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发展=增长+………省略号可以解释为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实现公平等等。

即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增长就不能有发展,但有了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五、衡量发展的指标:必须要掌握、、六、在2000年9月全球189个国家共同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

七、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

亚当斯密、熊彼特、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熊彼特的经济学思想——创新:包括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控制活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例如造成一种垄断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创新的主题是企业家。

八、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有重要影响。

九、当代发展理论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流派;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激进主义。

十、发展经济学形成有三部奠基之作;《东南欧工业化问题》、《世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十一、发展经济学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基本论点,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计划化论。

发展经济学——第七章

发展经济学——第七章

24
(一)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经济发展中对于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环 境污染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地污染。
25
1.水污染
水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江 河、湖泊、海洋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同时水污染极大地减少了人类的饮用 水资源,由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将是今 后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 要因素之一。
15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环境
一、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16
一、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 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 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
17
2.分类
矿产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生物资源(部分不可再生,部分可再生资 源); 流动资源(利用效率)。
34第二节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第二节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一增长极限论二对增长极限论的批评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四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构建一增长极限论二对增长极限论的批评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四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构建35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系统就被推向它的极限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系统就被推向它的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源的合理利用对社会来说就是资 源配置的最优化。
21
新古典经济学的最优化的状态有以下标志: (1 )资源的边际替代率处处相等,或者说资 源的“机会成本”处处相等。 (2)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处处相等。
( 3 )任何一种资源在任何两种产品的生产中 所达到的边际产量的比等于这两种产品在任何 一个消费者那里的边际替代率。

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经济的特点和发展策略

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经济的特点和发展策略

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经济的特点和发展策略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各国经济日趋紧密的联系,发展经济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发展经济学旨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以及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发展经济学研究中的经济特点和发展策略。

一、发展中经济的特点1. 高度依赖外部投资发展中国家在初始阶段时,往往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不足。

因此,它们需要依赖外部投资来填补资源的空缺。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技术转移和市场前景。

2. 产业结构单一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往往相对单一且不稳定。

主要经济活动集中在农业或一两个主要出口领域,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这种结构单一性增加了经济脆弱性,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3. 贫富差距较大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资源分配不公平,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

少数富裕阶层占据着大部分资源和财富,而大部分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这种不平等的财富分配限制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妨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发展中经济的发展策略1.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吸引外部投资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条件。

发展中经济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交通、通信、电力等方面的建设。

这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国家竞争力。

2. 推进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通过推进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发展中国家可以减少对单一产业的过度依赖。

培育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来提升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促进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对于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供就业机会,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推动收入再分配,以缩小贫富差距。

4. 加强国际合作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以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和金融援助。

发展经济学课件

发展经济学课件
发展经济学课件
目录
• 发展经济学概述 • 经济发展理论 • 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 经济发展案例分析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发展经济学概述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与内涵
定义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的学科。
内涵
发展经济学不仅关注经济增长,还关注经济结构、社会 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以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 展。
社会不平等
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如 贫富差距、城乡差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别差距等。
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挑战
经济波动
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如通货膨胀、通货紧 缩、金融危机等。
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福利制度面临巨大 挑战。
全球化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全球 化趋势并利用机遇是发展中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绿色发展成为主流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发展将成 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低碳、循环、可持续发 展将成为主要模式。
未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01
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02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
罗默模型
提出内生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 是由经济系统内部因素决定的。
经济发展理论的最新进展
人力资本理论
发展经济学的新领域
强调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提出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人力 资本水平。
包括贫困和不平等、可持续发展、全 球化和贸易等新领域的研究。

【发展战略】第7讲 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学

【发展战略】第7讲 规模报酬递增的宏观发展经济学

“竞争性产品”;二是技术,它是“非竞
争性产品”。人力资本的竞争性意味着个
人投资于人力资本能获得垄断租金,技术
的非竞争性意味着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
知识的这两个特征意味着规模报酬递增的
源泉有两个:专业化(产品种类数增加)
以及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
• 以Yang为代表的新兴古典增长理论却 复兴了斯密关于分工第二层含义,分工经 济是一种专业化经济。Yang 和Borland (1991)、Yang和Ng(1993)、Yang (2000)的模型内生了个人专业化水平, 证明了Young的“渐进的分工是报酬递增的 保证”思想。认为分工是专业化程度提高 的过程,报酬递增归于专业化分工,分工 对于报酬递增的意义在于“熟能生巧”效 应。
• 杨格和马歇尔关于报酬递增的思想对 后人影响很大,自此在报酬递增理论的发 展上形成了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是仍沿 用经修正过的新古典主义方法,把外部经 济纳入不完全竞争的均衡框架之中,如以 Arrow、Romer和Lucas为代表的“新增 长理论”;另一条思路是以杨格为代表, 主要从分工和迂回生产过程来解释报酬递 增的源泉。

在“新增长理论”中,最早用外部性来解释
经济增长的是Arrow(1962) 的“干中学”模型;
Romer(1986)沿着Arrow(1962)的思路,将
知识的创造视为投资的一个副产品,以此来考察
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的关系;

Lucas(1988)模型所说明的外部性是人力
资本的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具有内部效应,即影
达尔所提出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中。经
济中存在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因果关系。这些因果
关系的变化呈同一方向,其不断加强、不断扩大、
自我积累,使经济增长过程出现“回波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经济学
2011级金融工程专业选修课
第七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模式 • 第三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 一、工业化的含义 • 二、工业化的衡量指标 • 三、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提供多样化产品
• (3)具有较强的联系效应
linkage effect是在1958年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提出 来的,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它决定了每个部门的生产活动对其他有关部门生产活动的影响。
工业尤其是房地产业这样的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具有关联效应 范围广、产业链长等特点,其本身对经济的直接带动力不一定强, 主要贡献是通过与之紧密相连的相关产业来实现的。
随着经济增长,三部 门劳动生产率差距出 现扩大的趋势:工业 部门增长最快,农业 部门由于农业人口的 绝对增加和人地比例 下降而呈下降趋势, 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 增长因赶不上工业部 门也呈相对下降趋势。
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 时,农业剩余劳动全 部转移到非农部门, 劳动力甚至绝对减少, 劳动生产率开始加速 增长;工业部门的相 对劳动生产率趋于下 降,服务业部门劳动 生产率在整个经济发 展过程中增长缓慢, 持续下降。
二、工业化的衡量指标
• 1.核心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一般为280~560美元,中期
为560~1120美元,后期为2100—3300美元。 制造业比重及其技术水平
——国际划分标准认为,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 增加值的比重低于20%为非工业国,20%~40%为正在 工业化的国家,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 为工业国。
就业结构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工业化初期为
80%以上,中期为50%~80%,后期为25%以下。 城市化水平
——一般认为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应在60%以上。 工业化率
——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40%, 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 60%以 上为工业化国家。
• 3.广义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工业化首要的和最本质的特征是机械化过程,是一场 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时,它还包含着生产组织和国民经济结构 多层次的相应调整和变动。 第二,它包含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工业化必然促成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农业生产量的 增多,但一般说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相对比重有逐渐 降低的趋势。
• 2.综合指标
(1)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2)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 (3)工业自身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工业生产的机 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 (4)农业的工业化水平; (5)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6)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中期后半阶段
C. 工业企业(公司)一般能把公司储蓄几乎没有任何漏损 地都用于生产性投资。企业储蓄来自于企业的保留利润。
(5)提高总量生产率和加速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初期,各部 门劳动生产率差距很 大:农业部门最低; 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 业部门由于人均资本 占有量大和专业化程 度高,劳动生产率最 高;制造业中重工业 的劳动生产率又比轻 工业高;服务业界于 两者之间。
• (4)有利于资本形成
A. 发展中国家最缺乏的资源或要素是资本。
B. 储蓄并不等于资本形成,只有把储蓄转变为投资,它才 真正变为资本形成。储蓄是否能够转化为工业部门的投 资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农民要愿意把超过消费的收 入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第二,银行要愿意把农民 存款贷给工业企业作为投资。
一、工业化的含义
• 1. 狭义的工业化
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 的过程。 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 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 的工业国。
• 2. 广义的工业化
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 指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法 律文化甚至观念习俗等方面的变革,它涉及经济、政 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第二节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模式
• 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 • 二、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 三、混合型工业化模式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在2010年不到60,标志中国工业化进程 进入中期的后半阶段。到2021年将达到100,中国将实现工业化。 从四大经济板块工业化水平看,东部工业化程度居首(78),已进 入工业化后期;东北次之(45),为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中部、西 部的工业化水平指数为30和25,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 从七大经济区工业水平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 分别为85和80,同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环渤海的工业化水平 综合指数为70,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
• 4.工业化与产业革命的关系
产业革命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过渡到 采用机器生产的机器大工业,它既是生产力的一次革 命,又是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 产业革命的开始正是工业化过程的起点。
• 5.工业化与技术革命的关系
技术革命是指世界性生产技术领域内的重大变革或质的飞跃。 技术革命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工业化促进了技术革命。
——中国社科院《工业化蓝皮书》
三、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1)促进农业发展
从需求方面说,工业的不断扩张增加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从供给方面来看,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提供了的增长表现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 持续增长。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靠现代技术进步,而技术进 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现代投入品的大量增加、农业新技术的发 明和应用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