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河流地貌
外力作用以河流地貌为例优质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植物细胞)教学设计〔总2课时〕名校教案(植物细胞)教学设计〔第1课时〕上地实验学校王红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玻片标本的根本类型。
2.认识植物细胞的根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根本方法。
2.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交流制作体会。
2.依据自己观察,客观真实地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二、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三、教学难点标准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四、教学打算1.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绘图纸、铅笔。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结构和如何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走进了微观世界,通过观察了X装片,我们看到了细胞。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装片去观察一下活的细胞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玻片标本的类型1.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之前,我们先要进行对光,其目的是使外界光线通过反光镜的折射,穿过通光孔,到达物镜和目镜,最终我们才能看到放大的标本。
2.在学习完显微镜之后,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手指放在载物台上,想看看自己放大的指纹。
还有的同学在载物台上放上一张纸,想看看上面的字是否能被放大。
甚至有的同学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来想看看头发的显微结构。
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3.有的同学说,这些材料都太厚。
实在如此,如果我们观察的材料太厚了,光路就无法通过了。
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生物材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呢有的同学会说,实验材料肯定要薄。
那么要薄到什么程度?我们观察的生物材料肯定要薄到透光才行,所以我们肯定要对所观察的实验材料进行处理。
装片:将能透过光线的标本直接放在载玻片上制成。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S宋林林
三角洲(河口)
流水侵蚀―形―成→沟黄谷土、高瀑原布的、千峡沟谷万壑、支离破碎
侵蚀
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红色沙漠”
风力侵蚀―形―成→风风蚀蚀沟蘑谷菇、、洼雅地丹地貌我国西北地区
戈壁、裸岩荒漠
沉积流水沉积―形―成→冲冲三积积角扇平洲、原:洪:河积河流扇流入:中海河下口流游流出山口处 风力沉积―形―成→沙黄丘土、高沙原垄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地势陡、落差
河流
峡谷、瀑布等
大,流速快,以
上游
流水侵蚀地貌
侵蚀作用为主
河流 地势平坦、流速 河漫滩、三角
中下 减慢,以堆积作 洲等流水堆积
游 用为主
地貌
②风力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风源地 附近
风力强,以 侵蚀作用为 主
风蚀蘑菇、风 蚀城堡等风蚀 地貌
风力减弱, 离风源地
以堆积作用 较远地区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一、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 (1)定义: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势能。
2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堆积作用
搬运作用
风化作用
定义: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 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
(2016 广东佛山市高三二模)“千湖沙漠”国家公 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 伸 50 千米,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 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读图回答 12~13 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专题2外力作用与地貌
专题2外力作用与地貌【考点总结】1.河曲地貌:根据河流的弯曲状况,判断凹岸凸岸(看岸勿看河),熟悉凹岸凸岸特点:(1)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为主,河岸陡立;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为主,河岸平缓。
(2)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底层水流趋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
2.河流湖泊的顶托作用:顶托是指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
易发生顶托作用的地区:(1)支流汇入干流处:如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顶托。
(2)河流注入湖泊处:湖水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河水不易下泄。
(3)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的成因之一就是潮流的顶托作用。
3. 沟谷的发育过程:4.风力堆积地貌:(1)形成机理: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或者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风力减弱,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等。
(2)地貌类型及分布:沙丘(垄)及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区及沙漠边缘,其次是沿河、沿湖及沿海地区。
(3)风向判断: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黄土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为风向。
如下图所示:【典例示范】【典例1】(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
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
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典例2】2019年11月初,芬兰一处海岸边出现了数千颗“冰蛋”覆盖了30米长的海岸线(如图)。
这些“冰蛋”最小的如鸡蛋,最大的有足球那么大,而且它们还可以变得更大,最高可达3英尺。
摄影师马蒂拉说他是在一个寒冷多风的日子来到岛上的,而“寒冷多风”正是造成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条件。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归纳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
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
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三峡地貌崇明岛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形成原因不同。
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知识点一:河流侵蚀地貌(重点)侵蚀类型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
这三种类型分别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溯源侵蚀:河流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
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
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下蚀:河流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V”字形,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河流的下蚀作用比较强烈。
侧蚀:河流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
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
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
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
因此,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这主要是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河流的侧蚀作用表现强烈,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
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黄土高原上有着这么多的沟谷,为什么它们却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
二轮复习重点突破六 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专题六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河口地貌变化的推理过程经典讲解一、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对应地貌1.外力作用与地貌之间的关系图示2.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以我国为例)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如图所示)(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渍丘陵、冰渍湖等。
(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图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二、河流地貌发育的判断技巧1.利用河谷形态判断所处河段,如图所示:2.利用堆积地貌类型判断河段,如图所示:3.利用堆积地貌形态景观图判断河段,如图所示:4.河漫滩5.利用河水水量及流速判断河段6.依据人类活动状况判断河段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河段,人类的活动较少;河流的中下游河段,人类的活动密集。
三、河口处地貌特殊变化的推理过程四、外力地貌的应用1.风向的判定2.河流流向的判定地貌类型地貌成因答题模板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沉积地貌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三角洲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五、外力作用的几点规律1.总体来说,外力作用通过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5讲外力作用与地貌(二)
第5讲外力作用与地貌(二) 导学案一、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2.学会运用外力作用原理分析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二、基础知识自主学习(一)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1)峡谷: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河床深且窄,一般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2)V”形河谷(上游):①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②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3)河谷(下游):堆积作用强,呈宽而浅的槽形。
(4)河曲(地势平缓地区):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称为河曲。
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特别提醒】河流“凹凸”岸的判别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1)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形成机制: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地势突然趋于,河道变得→水流速度→搬运能力→洪积扇或冲积扇→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堆积物颗粒由变(2)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形成机制:凹岸,凸岸→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或继续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3)河口地区(口或口)的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形成三角洲形成机制:入海处水下坡度,加上海水的作用,河水流速→泥沙堆积→三角洲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状鸟嘴状:;扇形:;鸟趾状:;(4)冲积岛:河流泥沙堆积形成的岛屿,如长江入海口处的崇明岛【特别提醒】流水沉积作用的规律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密度的总是先沉积,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颗粒、密度的后沉积,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
地质学知识: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与演化
地质学知识: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与演化地球上的河流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水体,它是地球系统中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之一。
河流在地表垂直于等高线方向上流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貌特征。
这些地貌特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岩性、气候、水文等。
本文将讨论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与演化。
一、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一)河流自然地貌特征河流自然地貌特征主要包括河床、河谷、河滩、河口和三角洲。
河床是河流流经的水路,在不断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下,河床会不断变化。
河谷是河流两侧的峭壁,有时会形成河滩,河滩是河流两侧的沙洲或砾石洲,沙洲多为灰色河滩,砾石洲则多为红色河滩。
河口则是河流与海洋相交汇的地方,是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之间紧密联系的承接部位。
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处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三角形平原。
它是由于河流的冲刷作用和携带物质的堆积而形成的。
三角洲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三角洲前缘,即河口处外伸的部分;三角洲后缘,即平原部分;三角洲带,即连接前缘和后缘的部分。
(二)河流人工地貌特征河流人工地貌特征主要包括水库、拦河坝、堤坝、水电站等。
水库是一种人工地形,用来收集、储存和调度水资源。
拦河坝用来拦截水流和沉积物,使水流有固定的流量和水质,同时可以防止洪水灾害。
堤坝是由土和石材等材料构成的挡水工程,能够保护沿岸的居住区、农田、道路等。
水电站是一种利用水流能量发电的设施,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大量的电能。
二、河流流域的演化(一)外力因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条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地球自然环境中,气候的变化是影响河流流域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
在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下,河流的形态、河床和河口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同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对河流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也影响了河流地貌的演化。
(二)内力因素河流的剧烈活动和侵蚀作用也是河流流域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河流的侵蚀作用不仅影响了地表地貌,而且影响了地下水的流动。
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的形成地貌
作
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
侵
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1)流水作用:侵蚀—冲刷: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
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2)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
(3)冰川作用: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堆积—冰碛丘
(4)波浪作用: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以河流凹凸岸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
2020年第2期高中课例“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以河流凹凸岸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段芋竹,李永鸿(重庆市江津中学校,重庆402260)摘要:文章以重庆市江津区河流地貌为对象,由教师指导学生实地观察河流两岸的地貌差异,并鼓励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差异;将发现的地理现象及实验数据带回室内课堂,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地理问题。
从而使学生明确河流凹凸岸的地貌差异、形成原因以及河流凹凸岸合理的开发利用途径。
关键词:河流凹凸岸;外力作用;地表形态;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该部分对应课标为“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是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倡导学生应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综合素养。
本节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我们结合实例(区域—区域认知)解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特别要注重形成过程及其原理的探究(综合思维)。
本节内容所涉及的地貌普遍存在,但是学生缺乏观察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
所以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实地感受地理现象,再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科学实验、信息技术模拟演示(地理实践力)等方式,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解决地理问题。
同时,尝试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形成人地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关系)。
二、设计思路本节课标涉及内容较多,教学设计较为困难和复杂,而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经重庆市江津区时形成众多弯曲,造就了典型的河流凹凸岸地貌,为本节教学设计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鉴于此,本节教学设计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乡土地理入手,着重以流水的搬运作用、侵蚀作用、堆积作用为核心,探讨凹凸岸地表形态的形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①加强乡土地理教育,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熟知程度。
②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河流凹凸岸的地表形态,以科学探究方法为主线索,启迪学生用科学方法探究其背后的地理原理;让学生在动手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地理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自主挖掘地理现象的激情。
外力作用(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沉积岩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岩浆岩
玄武岩:如我国东北的五 大连池 花岗岩:我国的黄山、华 山、衡山等都是花岗岩分 布区
沉积岩
1
2 化石
形成
过程
3 4
变质岩
你能说出序号所代表的作用吗?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3.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
”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
在2011年4月勘查时,发现图3“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
“一命呜乎” )
。金钱豹头部消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B(
野柳地质公园形状很像“金钱豹”的岩石
A.风力侵蚀作用
已断头的“金钱豹”岩石
B.海浪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4~5题。
D 4.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C 5.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 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新月型沙丘——风力堆积作用
冰碛丘陵
冰川堆积地貌
沙滩——海水堆积作用
2.(2009·广东文基)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
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_外力作用_以河流地貌为例_教学设计_唐伟
内 的 晋 陕峡 谷 地 带 会 出 现 神 奇 的
“
蛇曲
”
地 貌 景 观 ? 调 动 学 生 积 极 性 激 发 其 探 究
,
展示学习
、
目
标 问 题 的 兴 趣
、
一
了
解 外 力 作 用 的 概 念 能 量 来 源 表现形 式 学 生
、
(
自
主学
习
)
1
.
外 力 作 用 能 量 主要 来 源 于 太 阳 辐 射 能
教师 总 结 通 过这
:
一
案例 和 刚 才 的 图
片
展 示 我们 可
,
,
以看 出
,
在 外力 作 用 影 响下
,
地表形 态 千 变 万化 不 同 地 区 的 外 力 作 用 存 在明 显 差 异 通 常 在 干 旱 地 区 以 风 力 作 用
,
为 主 湿润 地 区 以 流 水 作 用 为 主
(
环节 三
河流
?
(
2)
到 中 下游 由 于地 势 变 缓 流 速 变 慢 下 切侵蚀 减 弱 侧 方侵 蚀 加 强
,
,
,
河流
凹
岸侵
地 貌 三 理 解 凹 岸侵 蚀 凸 岸 堆 积
“ ? ^ 、
, ,
蚀 凸 岸 堆 积 进而 形 成 连续 的 河 湾
,
)
。
”
。
.
【
教学
目标
】
塑 造
。
知识 与 技 能
;
了 解 外 力 作 用 的 形 式 及 对 地 表 形 态 的 教 法 指 导
【高考地理】第7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4) 喀斯特地貌
①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淀作用。
②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喀斯特作用有关,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
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以及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具体如下表
1.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
A. T0 B. T1 C. T2 D. T3 2.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 T3形成时期
B. T2形成时期 C. T1形成时期 D. T0形成时期
3. 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
中间岩层向下凹陷
斜
有时成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紧实,不易被
山 侵蚀
形成谷
断层
地或陡 岩层发生断裂,断裂面易受侵蚀
崖
②构造地貌
含义
景观特点
典例
由褶皱
褶皱 山
发育而 成的山 岭和谷
地
地层弯曲,常呈弧形 分布,大规模的褶皱 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 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 拉雅山系 米
由断层
断块 山
发育而 成的山 岭和谷
原
组成 部分
分布
形成机制
地貌特点
河漫 滩平 原
河流 中下 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 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 洲平 原
河口 地区
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 →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 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 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外力作 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4.2河流外力作用及河流地貌的发育
观察不同时期河流的形状有 什么不同?是怎样形成的? 什么不同?是怎样形成的?
成 熟 期
河流的堆积地貌的典型例子——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 河流的堆积地貌的典型例子
洪积——冲积平原形成于山前 冲积平原形成于山前 洪积 地带
河漫滩平原形成于中下 游地区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 流入海处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 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 呈带状。 呈带状。 2、山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击扇 山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 和河漫滩平原 3、平原地区:形成沿河和沿海聚落带。 、平原地区:形成沿河和沿海聚落带。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 来自地球外部 阳辐射能。 阳辐射能。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通过风化、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通过风化、 主要通过风化 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四种方式。 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四种方式。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分为: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侵蚀作用分为: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海浪 侵蚀、冰川侵蚀。 侵蚀、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堆积作用分为:风力堆积、流水堆积、 堆积作用分为:风力堆积、流水堆积、海浪 堆积、冰川堆积。 堆积、冰川堆积。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的侵蚀地貌的典型例子——河谷 河谷 河流的侵蚀地貌的典型例子
初 期 中 期凹 岸 Nhomakorabea凸 岸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试分析河漫滩的形成
洪水期水位
河漫滩
枯水期水位
长江三角洲
知识点:
•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 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 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 成三角洲。 • 多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 洲平原。
讨论: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河流输沙量、入海口潮差、入海处水下地势状况
黄河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河流的输沙量大。
入海口的潮差小。
潮流搬运的能力弱。
小实验
• 实验名称:模拟山前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 实验材料:一杯细沙、一本书、一张白纸 •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理解洪积扇的形成过程;掌 握洪积扇的形态特征。根据物理学常识推 测山前洪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有何规 律 • 实验步骤:见课本80页
A处需加固。因为A处为凹岸易 被侵蚀。
B处适合淘金。因为B处为凸岸, 可能有含金矿砂 堆积。
• 成熟期
横剖面成 U 型
(河谷宽而浅)
不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更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河谷的演变 初期 V 河谷横剖面呈___形 下蚀 溯源 ______和______侵蚀为主 中期
河谷展宽,河谷出现 连续的河湾。
下蚀 侧蚀 _____侵蚀减弱,_____侵 蚀加强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她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唐 古拉山脉,自西向东依次流经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 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问题探究:长江不同河段河谷形态的差异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 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 形成与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和搬运地表物 质,形成侵蚀地貌。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和地形变化。
地表形态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外力作用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外力作用包括风力、水力和冰力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地表造成影响,塑造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风力是一种重要的外力,它通过对地表的吹拂、冲击和搬运作用,对地形进行改造和形成。
风力作用下的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风蚀和风沙堆积。
风蚀是指风力将地表松散物质搬运和冲击,使地表形成不同的凹凸地貌,如沙丘、风蚀沟等。
风沙堆积则是指风力将携带的沙尘沉积在地表,形成沙漠、沙丘、沙地等。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著名景点莫高窟就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风沙经过长期的冲刷和堆积,形成了这一壮丽的地貌。
水力是另一种重要的外力,它通过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对地形进行改变。
水力作用下的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河流侵蚀和海岸侵蚀。
河流侵蚀是指水流对地表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了河谷、峡谷等地貌。
例如,长江三峡就是长期水流冲刷和侵蚀形成的。
海岸侵蚀是指海水对海岸线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了海蚀崖、海蚀洞等地貌。
例如,我国山东半岛的崂山就是海水长期侵蚀形成的。
冰力是在寒冷地区起作用的一种外力,它通过冰川的形成和运动对地表进行改变。
冰川是由积雪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形成的,在运动中对地表进行切割、侵蚀和沉积。
冰川作用下的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冰川侵蚀和冰川沉积。
冰川侵蚀是指冰川对地表的冲刷和切割作用,形成了冰川谷、冰川湖等地貌。
冰川沉积则是指冰川将携带的碎石和泥沙沉积在地表,形成了冰碛、冰湖等地貌。
例如,瑞士的少女峰就是冰川长期侵蚀和沉积形成的。
除了风力、水力和冰力,其他外力如重力、地震和火山活动等也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量,它通过地表的物质下滑和塌陷,对地形进行改变。
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和位移的现象,它造成地表的地裂和地震波等形态。
火山活动是地壳内部岩浆喷发到地表的现象,它形成了火山口、火山锥等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风力沉积作用 沙丘
沙垄
2、流水沉积作用
在河口处形成
河流出山口处形成
冲积扇中的组成物质 其颗粒物由扇顶到扇缘越 来越细。
一般形成于 河流中下游
3、冰川沉积作用
苏必利尔湖 密歇根湖
休伦湖 安大略湖
伊利湖
芬兰湖千湖之国-芬兰四、源自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
岩浆岩
冷
重
却
融
凝
再
固
生
岩
浆
侵入岩、喷出岩
❖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 地表的地方,在温 度变化、水、大气 及生物的影响下发 生的破坏作用,叫 做风化作用。
(二)侵蚀作用
• 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 叫做侵蚀作用。
1、风力侵蚀作用
魔鬼城-风城-雅丹地貌 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的 山丘,又称为风城。
2、流水侵蚀作用
图示
1.河流堆积地貌并非只出现在河流的下游 虽然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但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 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 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在弯曲河道,地转偏向力并不是河岸侵蚀的主要动力 在河道比较平直时,地转偏向力常常为河流侵蚀的主要动力;在弯曲的河道, 受离心力作用,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影
源 头方 向伸 河谷向纵 河谷向横向
响
长
向发展 发展
考点一:不同河段地貌类型及成因 2.河流堆积地貌
堆积地 貌
分布
地貌特点
洪(冲)
以谷口为顶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
山前 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
积扇
粗变细
图示
堆积地 貌
分布
地貌特点
河漫滩 河流中下游
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
河口地区
多呈三角洲,地势平坦, 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 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三”是指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4)“四”是指四种作用:上升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
熔再生。
四种物质: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5)“五”是指五种外力作用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第3讲 外力作用
三、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 外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地表和近地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等。
• 这些作用是通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运动来实 现的。
考点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表现
因素
1.主要表现形式。 作用
风化作用 温度、水、生物
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
条件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侵蚀 地貌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 堆积地貌的发育输 搬运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送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 被搬运 的物质堆积下来
碍物
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 平缓 。
(一)风化作用
溯
源
美
侵
国
蚀
黄
石
“V”
型 峡
侧
谷
蚀
流水侵蚀地貌——丹霞地貌
岩石由红色砂砾构成的,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 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以仁化县的丹霞山命名的,称为丹霞地貌。
流水溶蚀地貌
喀斯特地貌-昆明石林
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
石钟乳
石柱
石笋
3、冰川侵蚀作用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 的自然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 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 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
C 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
(三)搬运作用
• 搬运作用是指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作用 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四)沉积作用
• 沉积作用是指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
• 沉积规律 颗粒物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 颗粒物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
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考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影响聚落的形成
((12))作作为 为水 交源 通地 运,输通为道聚落,提方供便生聚产落对、外生联活系用和水。运输 。 (3)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 农副产品。
2.影响聚落的规模
(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 较小 。
(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 较大
。
3.影响聚落的选点
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 洪水 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
C 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本讲复习脉络:
考点一:不同河段地貌类型及成因
1.河流侵蚀地貌 结合河谷的演变图,回答问题。
方 溯源侵蚀
式
下蚀
侧蚀
概 向 河流 源头 垂直地面 垂直两侧河
念 方向的侵蚀 的侵蚀 岸的侵蚀
河 谷不 断向 河床加深, 河床展宽,
考点一:不同河段地貌类型及成因
【拓展】“五根据”判断河流流向 图Ⅰ为某区域示意图,图Ⅱ反映图Ⅰ中的P地河谷剖面,图Ⅲ反映图
Ⅰ中的湖泊水位变化情况。读图回答3~4题。
Ⅰ
Ⅱ
Ⅲ
D 3.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河流流向及湖泊类型分别为( )
A.自北向南 淡水湖
B.自南向北 构造湖
C.自南向北 冰碛湖
D.自北向南 咸水湖
沉积岩
石灰岩
岩浆
变质作用
外力 作 用
各类 岩石
变质岩
大理岩
新的岩浆
图1
图2
图3
2.此类图的判读技巧 对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管形式怎么变,判读都应把握“
一、二、三、四、五”原则。 (1)“一”是指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只有一个箭
头指向的是岩浆岩。 (2)“二”是指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
考向1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特点 (2014·北京高考)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谷( A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D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