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脂质体
脂质体

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结构,广泛存在于细胞内外。
在细胞内,脂质体主要作为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并参与细胞的许多重要生理过程。
而在细胞外,脂质体则起到了保护、运输和调节的作用。
本文将从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脂质体是由脂质分子组装而成的微小结构。
脂质分子由一个疏水性尾端和一个亲水性头端组成,这种分子结构使得脂质可以在水中形成自组装结构,形成双分子层。
脂质体由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双分子层包裹而成,形状通常是球形或椭圆形。
脂质体的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性的,而外部是亲水性的,这使得脂质体可以在水中形成胶束结构,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中的各种条件变化。
脂质体的组成除了脂质分子外,还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其他生物分子。
这些分子可以与脂质分子相互作用,进一步改变脂质体的特性。
例如,脂质体表面的蛋白质可以使脂质体与细胞膜结合,并进行特定的细胞内传递;而与核酸结合的脂质体则可以用于基因传递和治疗。
由于其丰富的组成成分,脂质体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脂质体的结构对其功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由于脂质体的双分子层结构,它们能够包裹水溶性药物分子,形成稳定的药物载体。
这使得脂质体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传递系统。
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分和结构,可以调控脂质体的稳定性、药物释放速度和靶向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用于药物传递、基因治疗和肿瘤治疗等领域。
除了在药物传递领域的应用,脂质体还在食品、化妆品、农业和环境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食品工业中,脂质体可以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增强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在化妆品中,脂质体能够提供皮肤保湿、滋润和抗氧化的功能。
在农业领域,脂质体可以用于农药的传递和释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环境领域,脂质体可用于吸附和分解有机污染物,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尽管脂质体在各个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也面临着挑战和限制。
药剂学--脂质体介绍

第二节 脂质体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与分类
一、脂质体的组成
磷酸骨架
亲水的头部
磷脂 脂质体
疏水的尾部
水溶性分子(胆碱、丝氨酸等)
两条脂肪酸链, (10-24个C原子,0-6个双键)
胆固醇
脂质体的组成
HO
磷脂示意图
胆固醇的结构图
脂质体的组成
磷脂酰胆碱(PC) 中性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PE) 鞘磷脂(SM)
将薄膜-振荡分散法制备的较大粒径脂质体 较小粒径的脂质体。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二、逆相蒸发法
膜材
溶于有机溶剂(氯仿、乙醚) 加入待包封药物的水溶液* 短时超声 继续减压蒸发 充氮气至气味消失
工艺流程
脱落凝胶液
W/O型乳剂
减压蒸发有机溶剂
水性混悬液
超速离心 或凝胶色谱法 除去未包入的药物
胶态 滴加缓冲液
脂质体制备技术
药剂教研室 吴琳华
内容提要
脂质体的概念 脂质体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与分类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脂质体的质量研究 特殊性能脂质体 脂质体的作用机理 脂质体的特点
第一节
概述
脂质体(liposomes) 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 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囊泡。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HO OH HO OH O
H
+
NH3
H O O P O O
O
C O
COO
HO
O
O
P O O
O
O
P O O
O
O
O O
O O
O
O O
R
R
R
R
R
R
磷脂酸 (phosphatidic acid,PA)
脂质体(2h)

胆固醇的结构
二、制备脂质体的材料 Materials for preparation of liposomes
5.长循环膜材 . • 长 循 环 脂 质 体 是 指 含 有 神 经 节 苷 脂 GM1ganglioside GM1 或 聚 乙 二 醇 Polyethylene glycol, PEG衍生物的脂质体。 衍生物的脂质体。 衍生物的脂质体 • 神经节苷脂GM1引入了唾液酸残基增强了膜的稳 引入了唾液酸残基增强了膜的稳 神经节苷脂 定性、 定性 、 明显减少了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对脂质体的 摄取,延长了脂质体的体内循环时间; 摄取,延长了脂质体的体内循环时间; • 极性的聚乙二醇基则增强了脂质体膜的亲水性 , 极性的聚乙二醇基则增强了脂质体膜的亲水性, 减少了血浆蛋白与脂质体膜的相互作用, 减少了血浆蛋白与脂质体膜的相互作用 , 阻止网 状内皮系统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 状内皮系统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 , 从而也延长了 脂质体的体内循环时间。 脂质体的体内循环时间。
•
•
•
•
典型脂质体制备方法
挤压制备脂质体( 挤压制备脂质体(membrane extrusion) ) • 通过挤压使脂质体通过固定孔径的滤膜,脂质体粒径变小。 通过挤压使脂质体通过固定孔径的滤膜,脂质体粒径变小。 该方法需要很低的压力, 即可。 该方法需要很低的压力,689kPa即可。 即可 • 过滤膜分两类,一类是用于除菌用膜,它的通道是弯曲的, 过滤膜分两类,一类是用于除菌用膜,它的通道是弯曲的, 这些通道的孔径由膜中纤维密度决定,由于通道的弯曲性质, 这些通道的孔径由膜中纤维密度决定,由于通道的弯曲性质, 当大于膜孔径的脂质体通过些膜时,膜孔很容易堵塞, 当大于膜孔径的脂质体通过些膜时,膜孔很容易堵塞,脂质 体不能到达另一面;另一类是聚碳酸酯膜( 体不能到达另一面;另一类是聚碳酸酯膜(polycarbonate membrane),该膜的通道是直的并且大小相同,脂质体容易 该膜的通道是直的并且大小相同, ) 该膜的通道是直的并且大小相同 通过,即使脂质体直径略大于孔径也能通过。 通过,即使脂质体直径略大于孔径也能通过。一般将脂质体 原液稀释至12µmol/ml后再过膜,脂质体易通过孔径。 后再过膜, 原液稀释至 后再过膜 脂质体易通过孔径。 • 脂质体加压通过孔时,其结构发生变化,根据所需脂质体的 脂质体加压通过孔时,其结构发生变化, 大小选择膜的孔径。 大小选择膜的孔径。
脂质体的介绍PPT课件

基因沉默研究
利用脂质体传递小干扰 RNA等分子,实现基因的 沉默和功能抑制。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
利用脂质体传递基因编辑 工具,如CRISPR-Cas9系 统,实现基因的精确编辑 和修复。
05பைடு நூலகம்
脂质体的挑战与前景
稳定性问题
储存稳定性
脂质体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聚 集和融合,影响其药物传递效果。
逆向蒸发法
逆向蒸发法的优点
逆向蒸发法可以制备出粒径较小 、粒度分布较窄的脂质体,且制 备过程中可以加入多种药物,制 备过程简单、快速。
逆向蒸发法的缺点
由于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可能对 药物产生影响,且制备过程中需 要控制温度和压力等参数,操作 难度较大。
其他制备方法
微射流技术
通过高压水射流将药物和脂质材料混 合在一起,形成脂质体。该方法可以 制备出粒径较小、粒度分布较窄的脂 质体,且制备过程快速、高效。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材料
新型脂质材料如聚乙二醇脂质体、胆固醇脂质体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生物 相容性,提高了药物的包封率和靶向性。
新技术
纳米技术、超声波技术、微流控技术等在脂质体制备中的应用,提高了脂质体 的制备效率和均一性,同时为脂质体的功能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脂质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工艺成本
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复杂,需要精密的 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增加了生产 成本。
市场前景与展望
药物传递领域
化妆品领域
脂质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在肿瘤、感染等 疾病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脂质体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可 提高皮肤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改善皮肤状 况。
药剂学脂质体介绍ppt课件

ABCD
制备方法
不同的制备方法可能导致脂质体具有不同的粒径、 电位和药物包封率,从而影响其稳定性。
介质性质
介质中的离子强度、pH值等因素可能影响脂质 体的稳定性。
提高稳定性策略
优化脂质组成
通过调整磷脂种类、胆固醇含量等脂质组成,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
改进制备方法
采用更先进的制备方法,如高压均质、超声等,以获得更稳定的脂质体。
控制储存条件
在低温、避光、适宜pH值等条件下储存脂质体,以提高其稳定性。
添加稳定剂
向脂质体中添加适量的稳定剂,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以提高其稳定性。
05
脂质体在药物研发中作用 与挑战
药物研发中作用
提高药物稳定性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能够保护 药物免受外部环境(如pH值、温 度)的影响,从而提高药物的稳
超临界流体技术
利用超临界流体(如CO2)的高扩散性和低粘度特性,将 药物、磷脂、胆固醇等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然后通过减 压或升温的方式使脂质体析出。
04
脂质体稳定性评价与影响 因素
稳定性评价方法
粒径分布测定
通过动态光散射等方法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及 其分布,以评估其稳定性。
电位测定
利用电位测定仪测定脂质体的电位,以判断 其稳定性及可能发生聚集的倾向。
制备过程演示
01
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胶态脂质体。
02
通过凝胶色谱法或超速离心法进行纯化。
3. pH梯度法
03
制备过程演示
利用药物在不同pH值下溶解度的差异, 将药物包载入脂质体内。
通常先将药物溶于酸性水溶液中,再 与碱性脂质体混合,通过pH梯度促使 药物包载。
结果观察与数据分析
2 脂质体简介

多柔比星脂质体制备的原理
多柔比星为弱碱性药物,在pH7.8的条件下,多 柔比星在脂质体外膜呈分子型,可以穿过脂质体 膜。进入脂质体内部后,由于内部为酸性 (pH4.0),因此药物质子化,而质子化的多柔 比星则不能反穿过脂质体膜达到外部。因此容易 包封入内。
脂质体的分离技术
脂质体制备后,药物通常不是百分之百的包入到脂 质体内部,因此,必须采用适宜的技术将包封药物 的脂质体和游离的药物分离。脂质体的分离也是脂 质体质量评价的基础。常用的脂质体分离技术有:
薄膜分散法示意图
薄膜分散法举例
1. 足叶乙苷脂质体(脂溶性药物) 取0.1 mmol DPPC和 0.0008mmol足 叶乙苷粉末混匀,加氯仿溶解,至旋转薄 膜蒸发器,真空下除去氯仿,至瓶壁形成 均匀干膜后,加入100ml的三羟甲基氨基 甲烷(Tris)缓冲液,用超声波超声处理 即得。 2.氟脲嘧啶脂质体(水溶性药物) 参加教科书P456。
复乳法
将少量水相与较多量的磷脂油相进行乳化 (第一次),形成W/O乳剂,减压除去部分 有机溶剂(或不除去也可),然后加入较大 的水相进行第二次乳化,形成W/O/W型复 乳,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即得。 复乳法得到的脂质体为非同心多囊结构,更 适合包封水溶性药物,包封率高,并具有缓 释效果。
复乳法制备举例——甲氨蝶呤脂质体
按摩尔比为7:2:1取PC、Chol和PA,溶 于有机溶剂中,加入一定的甲氨蝶呤钠溶液, 置高速组织搅拌机(10000rpm/min)乳化 3min,再加入磷酸缓冲液(pH7),在一次 高速乳化(8000rpm/min),得乳状液,在 减压通氮气条件下,除去有机溶剂,即得甲
氨蝶呤脂质体。
脂质体_精品文档

第四节 脂质体的制备技术
薄膜分散法 逆向蒸发法
Te注x入t 法
去污剂分散法 钙融合法 冻结融解法
脂质体
制备方法
主动包封法 冷冻干燥法
复乳法 离心法 前体脂质体法
………..
• 一、薄膜分散法: • 方法:将类脂溶于有机溶剂中,通入氮气或减压除去有机
溶剂,在容器壁上形成类脂薄膜,然后加入含有水溶性药 物的缓冲液,通过振摇使类脂膜吸水膨胀,弯曲封闭形成 脂质体(大多层脂质体)。 • 举例:三七总皂苷脂质体的制备 • 准确称取处方量的注射用大豆磷脂、胆固醇,加适量乙醚 使其溶解并转移至250ml茄形瓶中,置25℃恒温水浴减 压除去乙醚,使脂质体在瓶壁上成均匀薄膜,茄形瓶置真 空干燥箱内真空干燥过夜,瓶内加入含处方量三七总皂苷 的磷酸盐缓冲液适量以及2粒直径为0.8mm的搅拌子, 25 ℃恒温水浴旋转洗膜1小时,得乳白色混悬液。 • 通过干膜超声法、薄膜-振荡分散法、薄膜-匀化法、薄膜 -挤压法等使薄膜法制得的大多层脂质体分散成单层或大 单层脂质体。
积百分比。 • 药脂包封比:一定质量的类脂所包封药物的质量百分比。
• (1)毒性最低、无免疫原性、无致热原性、能正常代谢和消除。 • (2)脂质体的大小、成分、表面电荷等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 (3)脂质体对亲水性和亲脂性的药物都能包裹。 • (4)制备简单 • (5)靶向分子能以最优结构与靶部位受体结合 • (6)为所包裹药物的靶向性提供新的可能性。 • (7)在载药脂质体表面结合不同的配基将药物递送到特定靶组织和靶细胞
粒径大小不均匀
体内动态 静脉给药后易被网 状内皮细胞捕获
静脉给药后可分 配进入实质细胞 ,静脉给药后血 中的半衰期长
静脉给药后易被 网状内皮细胞捕 获;体内稳定性 比MLV差
药剂学课件-脂质体

脂质体的发展将推动药物研究的进步,改善药物的治疗效果。
今后研究的动力
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于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探索新的应用领域以及改进制备方法。
脂质体的应用
药物递送
脂质体可用于传递药物给特定 组织或器官,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护肤品
脂质体在护肤品中能为皮肤提 供保湿、滋养和抗氧化的效果, 改善肌肤质量。
营养保健品
脂质体可以包封营养成分,提 高其稳定性和吸收性,用于制 备营养保健品。
脂质体的优点与局限性
1 优点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释放性、药物稳定性增强、生物利用度提高。
药剂学课件-脂质体
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和广泛的应用。本课件将 介绍脂质体的概念、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脂质体的概念
定义
脂质体是由单层或多层脂质构成的微小球体结构,能够包封和释放药物。
特点
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释放性,且能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力,将脂质和药物分 散在水中,形成脂质体。
脂质质体的形态、大小和 形状。
稳定性表征
通过稳定性试验,如离心沉积试验、尘埃压力 试验等,评估脂质体的稳定性。
粒径分布
通过动态光散射仪等仪器测量脂质体的粒径分 布,以评估其分散性。
药物包封效率
通过分析方法测定药物在脂质体中的包封效率, 评估脂质体的药物载量。
分类
根据组成和结构的不同,脂质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固体脂质体、透明脂质体等。
脂质体的制备
1
热法制备
通过高温熔融和冷却结晶的方法制备脂
溶剂挥发法制备
2
脂质体知识点总结

脂质体知识点总结一、脂质体的结构脂质体是由一个或多个脂质双层组成的微囊,其结构类似于细胞膜。
脂质体的结构主要由磷脂、胆固醇和表面活性剂三种成分组成。
磷脂是脂质体的主要成分,它由一个亲水性的磷酸基团和两个疏水性的脂肪酸基团组成,使得磷脂分子在水中能够形成双层结构。
胆固醇主要用于增强脂质体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改善脂质体的膜流动性和渗透性。
表面活性剂则可以使脂质体的表面带有带电的疏水性头基,从而增强脂质体与药物分子的结合。
脂质体的结构使得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传递能力,可以有效地将药物分子传递到靶细胞内。
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目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主要包括薄膜分散法、超声法、膜膨胀法、透析法、共振超声法等。
薄膜分散法是最常用的脂质体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将磷脂和胆固醇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成薄膜,然后用缓冲液对溶解后的薄膜进行涡旋振荡,形成脂质体悬浊液。
超声法则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将磷脂和药物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水相中,并形成脂质体。
三、脂质体的应用领域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传递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疫苗制备、基因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
在药物传递方面,脂质体可以将水溶性或脂溶性的药物包埋在其内部,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可以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靶向性。
在疫苗制备方面,脂质体可以将抗原与佐剂结合成为疫苗,并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效果。
在基因治疗方面,脂质体可以将外源基因转染到细胞内,并调控基因的表达,对于治疗遗传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用于肿瘤治疗、局部药物输送、组织工程学、医疗影像等方面。
四、脂质体的优缺点脂质体具有许多优点,如制备简单、生物相容性好、药物包封率高、药物释放速率可调控、对生物相容性差的药物具有较好的载体作用等。
然而,脂质体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体外稳定性差、药物负载量有限、容易降解、贮存条件苛刻等。
另外,脂质体的制备成本较高,其中胆固醇和表面活性剂的价格都相对较贵。
五、脂质体的未来发展脂质体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传递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脂质体解释

脂质体解释脂质体,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特别专业、特别高深的词儿,对吧?其实啊,咱们可以把脂质体想象成一个个超级小的“泡泡”。
这些“泡泡”可不是普通的泡泡哦。
它们的外壳是由脂质组成的,脂质是啥呢?就好比是细胞膜的那种材料。
你看咱们人体的细胞,细胞膜就像是细胞的小外套,把细胞里面的东西都包裹得好好的,脂质体的这个脂质外壳啊,就有点像细胞膜的这个功能。
那脂质体里面包裹着啥呢?可以包裹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说药物啊。
这就好比是把珍贵的宝贝放在一个特制的小盒子里。
为啥要这么做呢?就拿治病来说吧。
有些药物如果直接进入人体,就像一个没头没脑的小虫子乱闯,可能还没到达它该去的地方,就被身体里的其他东西给分解或者清除掉了。
但是放在脂质体这个“小泡泡”里就不一样啦。
脂质体可以带着药物,就像快递员带着包裹一样,把药物送到身体里需要它的地方。
你可能会问,这脂质体怎么知道该把药物送到哪儿呢?这就是脂质体神奇的地方啦。
有时候啊,我们可以对脂质体的外壳进行一些特殊的设计。
比如说,给它贴上一个“小标签”,这个“小标签”就像是给快递员的一个地址指示。
身体里的细胞啊,有些细胞就像是有特定接收地址的小房子,它们看到这个脂质体上的“小标签”,就会把脂质体给接收进去,这样药物就能在正确的地方发挥作用啦。
再说说脂质体的大小吧,那可是超级小的。
小到什么程度呢?就像一粒沙子和一座大山相比那样,比沙子还要小很多很多倍呢。
这么小的东西在身体里游走,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精灵,穿梭在身体的各个角落。
在化妆品里也有脂质体的身影呢。
有些护肤品说含有脂质体包裹的精华成分。
这就好比是把精华成分用一个特别的保护膜保护起来,让它可以更好地被皮肤吸收。
如果把精华成分比作是一颗种子,那脂质体就是一个带着这颗种子深入土壤(皮肤)的小使者。
皮肤就像一块需要精心呵护的小花园,脂质体能够把种子准确地送到花园里合适的地方,让种子(精华成分)生根发芽,让皮肤变得更好。
还有啊,脂质体在研究领域也是大明星呢。
脂质体

抗肿瘤 药物载 体 抗寄生 虫药载 体
激素类 药物载 体
抗菌药 物载体
(抗炎甾体类激素)脂质 体可富集于炎症部位,在 较低剂量下发挥疗效,从 而减少副作用。防止激素 口服失效
脂质体可迅速被网状内皮细胞 摄取,利用这一特点,可用含 药脂质体治疗RES系统疾病, 如利什曼氏病和痢疾是某种寄 生虫侵入网状内皮细胞引起病 变
脂质体
Liposomes
临床药学:吕亚青
起源
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 Standish提出,将磷脂分散在水中 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 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 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 和各层之间被水隔开。 1971年英国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 于药物载体。
定义
脂质体:也称为微脂粒,是一种具有靶向给药功能的新型药物制剂,是利用 磷脂双分子层膜所形成的囊泡包裹药物分子而形成的制剂。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
相变温度(Tc): 磷脂都有特定的相变温度Tc,决定Tc的因素: 磷脂种类;极性基团的性质;酰基侧链的长 度和不饱和度,侧链长Tc高,链的饱和度高 Tc高。Tc以下为“胶晶态”,以上为“液晶态”; 磷脂发生相变时,“胶晶态”、“液晶态”和“液态” 共存,出现相分离,使膜的流动性增加,易 导致内容为泄露。
胆固醇
制备普通载药脂质体,胆固醇是必须的 添加物,用量一般为CHO:PC=0.3~1
(摩尔比)。胆固醇与PC和药物的不
同,存在最佳用量。在一定范围内,脂 质体的粒径、氧化稳定性、物理稳定性 与胆固醇添加量成正相关,超出范围时, 超过膜负荷,会造成部分脂质体破裂。
磷脂和胆固醇的组合
1,3 亲油基团;2亲水基团;4季铵盐型阳离子部分;5磷酸酯型阴离子部 分 结构特点: 双分子结构: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呈弯曲的弧形,形似“手杖”,与胆固醇分 子的亲水基团相结合,形成“U”形结构,两个“U”形结构相对排列,则形成 双分子结构。
脂质体

脂质体的研究76期基础药学基地班耿红健 09104103摘要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层构成的具有水相内核的脂质微囊。
最早是1965年被英国Banghan 等人作为研究生物膜的模型提出的,其一经发现,就引起生物学家、药学家的兴趣。
它能使药物对淋巴及网状内皮系统具有一定靶向性,同时具有降低药物毒性、缓释性、组织亲和性、提高药物稳定性、提高疗效、改变给药途径等多优点。
但未加修饰的脂质体靶向性不强,而修饰脂质体膜表面是提高其靶向性和稳定性、延长体内循环作用时问的一种效途径。
目前已研制出多种不同功能的脂质体,例如长循环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温度敏感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等等。
脂质体为给药途径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关键词:脂质体脂质微囊给药途径药物载体靶向组织亲和AbstractLiposomes are formed by a bilayer lipid cores with aqueous microcapsules. Was first in 1965 by the British, who Banghan biofilm model as a research made, one is found to lead to biologists, pharmacists interest. It makes drugs on lymphatic and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has a certain target, while a decrease of drug toxicity, slow release, tissue compatibility, increased drug stability, improve efficacy, to change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other advantages. But unadorned targeted liposome is not strong, and modified liposome membrane surface to improve its targeting and stability, extended circulation in vivo role of a effective way to ask. Has developed a variety of different functions of the liposomes, such as long circulating liposomes, pH sensitive liposomes, temperature-sensitive liposome, so long circulating liposomes. Liposomes as drug delivery means of opening up a vast space, bring the gospel to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Key words: lipid microencapsulated liposome drug delivery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targeting organizations pro-前言脂质体(1iposomes)是一种新型药物载体,[1]是由类似于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微小囊泡,可以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主要材料是磷脂和胆固醇。
药物载体-脂质体项目介绍

药物载体-脂质体项目介绍脂质体项目简介前言:脂质体是当代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有研究资料表明:脂质体的皮肤穿透能力是传统物质的14-29倍,可以提高靶器官的药物浓度几倍到几百倍,甚至更多。
最近一期英国著名的《自然-材料》杂志报道: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发明了一种150纳米的“鸡尾酒脂质体”,其疗效提高了数百万倍,目前该项目已获得美国药品食品监督局(FDA )许可,预计3-5年后商业化应用。
一、脂质体的定义:超细微的磷脂分散在水中,自发形成一种类似于细胞结构的球状囊泡,就像一个中空的球体,包含有内水空间,内水相被脂质分子构成的双层膜分隔,具有双极性、靶向性和缓释功能,可生物降解,是药物的理想载体,被人们誉为“生物导弹”“人工细胞”“人体垃圾清运工”“美白黄金”和“抗衰老皇后”。
二、脂质体的价格:由于脂质体的制备困难,加上西方国家对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所以价格昂贵,目前国际市场上脂质体的价格为100-400美元/克,因此脂质体只能运用到一些高科技尖端行业。
比如:生物制药、免疫试剂、基因转载、人造代血浆、甲肝疫苗和高端化妆品。
2019年底,瑞诚国际有限公司(香港)实验室传来喜讯:“ROOTIFE 纳米脂质体”项目研发成功,脂质体最小粒径31.7纳米(1纳米=1百万分之一毫米),药物包封率超过90%,20℃常温下可保存60天以上(部分产品常温下可保存一年) ,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脂质体项目的垄断,其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1%,甚至更低。
三、脂质体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90年代初,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一些著名的化妆品公司先后投入巨资,进行脂质体护肤品的研究。
尽管脂质体价格昂贵,但因功效卓越,仍然受到消费者青睐。
1、脂质体护肤品的功效:强力抗皱,淡化色斑,祛黑头,去眼袋、防晒抗辐射,预防青春痘的产生。
2、脂质体护肤品的作用机理:能否通过皮肤角质层屏障,是决定化妆品功效的基本要素。
脂质体机理及特点

脂质体是用磷脂来包裹某种物质的,磷脂具有亲肤性,被皮肤吸收后磷脂囊中的物质释放出来发挥效应。
乳剂是用一端亲水一端亲脂的乳化剂将亲水性物质和亲脂性物质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体,而不是水油分离。
微囊和脂质体有相同之处,不过微囊的囊衣不一定是磷脂,也可能是别的物质。
微囊破裂或者被分解后释放出有效成分。
一)脂质体的定义及其结构原理脂质体(liposomes,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体,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
脂质体是以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为膜材,具有类细胞膜结构,故作为药物的载体,能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增加药物对淋巴组织的指向性和靶组织的滞留性.脂质体的制法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方法:1、薄膜分散法将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氯仿(或其他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氯仿溶液在茄形瓶中旋转蒸发,在瓶内壁上形成一层薄膜;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烧瓶中不断搅拌,即得脂质体。
2、注入法将磷脂与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中(一般多采用乙醚),然后将此药液经注射器缓缓注入加热至50℃(并用磁力搅拌)的磷酸盐缓冲液(或含有水溶性药物)中,加完后,不断搅拌至乙醚除尽为止,即制得大多孔脂质体,其粒径较大,不适宜静脉注射。
再将脂质体混悬液通过高压乳匀机二次,则所得成品大多为单室脂质体,少数为多室脂质体,粒径绝大多数在1μm以下。
3、超声波分散法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中,加入磷脂,胆固醇与脂溶性药物共溶于有机溶剂的溶液,搅拌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残液以超声波处理,然后分离出脂质体再混悬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脂质体的混悬型注射剂。
经超声波处理大多为单室脂质体,所以多室脂质体经超声波进一步处理亦能够得到相当均匀的单室脂质体。
4、冷冻干燥法脂质体亦可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对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尤为适宜。
先按上述方法制成脂质体悬液后分装于小瓶中,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燥制剂,惟全部操作应在无条件菌条件下进行。
脂质体简介

脂质体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脂质体的分类1拼音zhī zhì tǐ2英文参考Liposome3概述脂质体亦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
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剂型。
1971年英国莱门(Rymen)等人开始将脂质体作药物载体。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而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制剂。
所谓载体可以是一组分子,包蔽于药物外,通过渗透或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载体被酶类分解而释放药物,从而发挥作用。
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可产生药物的定向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该剂型在抗癌药物中应用比较广泛。
4脂质体的分类根据脂质体的结构不同,脂质体可分为三类:(1)单室脂质体(Unilamellar or Single Compartment Liposomes)。
球径约为≤25μm,水溶性药物的溶液只被一层类脂双分子层所包封,脂溶性药物则分散于双分子层中。
凡经超声波分散的脂质体混悬液,绝大部分为单室脂质体。
(2)多室脂质体(Multilamellar or Multiple Compartment Liposomes)。
球径约为≤100μm,有几层脂质双分子层将被包含的药物(水溶性药物)的水膜隔开,形成不均匀的聚合体,脂溶性药物则分散于几层双分子层中。
(3)大多孔脂质体(Macrovesicle)。
球径约0.13±0.06μm,单层状,比单室脂质体可多包蔽10倍的药物。
我国应用唐松草堿,鹤草酚、喜树堿等中药有效成分制成脂质体,在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尤其是脂质体双分子层中包裹脂溶性药物,脂质体双分子包围的中心室包蔽水溶性药物,可制备中西医结合的处方。
如将5氟脲嘧啶与猪苓多糖组成处方,包成脂质体,由于猪苓多糖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力,5氟脲嘧啶能从细胞增殖周期的某一环节对癌细胞予以打击,中西药同时发挥作用,使药物疗效显著提高,由于载体的定向作用使毒性也显若降低。
脂质体相关知识点总结

脂质体相关知识点总结脂质体的结构和组成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所包围的液滴状微囊,可以通过其脂质层中的不同脂质组成和形态进行分类。
一般而言,脂质体主要由成脂质分子层的双层磷脂(phospholipids)、胆固醇(cholesterol)和蛋白质(protein)组成,并且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脂肪酸(fatty acids)。
脂质体的功能脂质体在细胞的许多重要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主要功能包括:1. 细胞内物质转运:脂质体可以通过其脂质层将各种水溶性或不溶性物质转运到细胞内或细胞外。
因此,脂质体在细胞内物质的代谢和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细胞的形成和维持:脂质体可以参与细胞的膜的生物合成和修复,保持细胞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储存及释放化学物质:脂质体可以在细胞内存储和释放各种化学物质,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金属离子等。
4. 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脂质体中还含有许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参与各种信号通路的调节和调控,影响细胞的分化、增减和凋亡。
5. 细胞的免疫作用:脂质体可以通过其在抗原处理和递呈中的作用,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影响细胞的免疫功能。
脂质体的分类根据脂质体的成分和形态的不同,可以将脂质体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其来源和形成过程不同,可将脂质体分为内生脂质体和外源性脂质体两类。
内生脂质体:内生脂质体是由细胞内合成的脂质所形成的脂质体,包括内胞吞作用形成的内胞室脂质体和胞鞘脂质体两类。
内胞室脂质体由内胞吞作用形成,主要存储和加工内胞吞得到的外源性物质,以协助其运输和分解。
胞鞘脂质体主要由细胞内产生的脂质聚合而成,其功能和组成因细胞类型和状态而异。
外源性脂质体:外源性脂质体是由细胞外的脂质形成的脂质体,包括体外制备的脂质体和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中的脂质体。
外源性脂质体主要用于药物递送等应用,在保护药物、提高药效和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脂质体介绍

脂质体介绍
脂质体(Liposome)也称为微脂粒,是一种具有靶向给药功能的新型药物制剂。
脂质体是利用磷脂双分子层膜所形成的囊泡包裹药物分子而形成的制剂。
由于生物体质膜的基本结构也是磷脂双分子层膜,脂质体具有与生物体细胞相类似的结构,因此有很好的生物兼容性。
脂质体进入人体内部之后会作为一个“入侵者”而启动人体的免疫机制,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从而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中靶向性地富集。
这就是脂质体的被动靶向性。
通过在脂质体膜中掺入一些靶向物质,可以使脂质体在生物或者物理因素的引导下向特定部位靶向集中,这就是主动靶向脂质体,目前已经出现的脂质体主动靶向机制有:热敏脂质体、磁导向脂质体和抗体导向脂质体等。
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
磷脂是构成脂质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卵磷脂。
卵磷脂主要来自蛋黄和大豆,制备成本低,性质稳定,属于中性磷脂。
磷脂酰胆碱是形成许多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制备脂质体的主要原料。
胆固醇也是脂质体另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是许多天然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本身并不形成膜结构,但是能够以1:1甚至2:1的摩尔比插入磷脂膜中。
加入胆固醇可以改变脂膜的相变温度,从而影响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
因此胆固醇具有稳定磷脂双分子膜的作用。
脂质体Liposomes

SA按摩尔比(9:1)混合均匀
NaH2PO4和Na2HPO4配成
0.01mol/L pH7缓冲液(PBS)
圆底烧瓶中25ml氯仿溶解, 混合脂类10-4mol/L
25mlPBS溶解维生素B1250mg
旋转薄膜蒸发器上,48℃真空 蒸发至呈干燥薄层
缓慢加入,缓缓搅动
形成维生素B12MLV
(1)干膜超声法
2、逆相蒸发法
膜材溶于有机溶剂
加入待包封药物的水溶液
除去有机溶剂, 减压蒸发
短时超声
滴加缓冲液,得 到水性悬液
形成稳定的W/O型乳剂
凝胶色谱法/超速离心法
特点:适合包封亲水性
大单层脂质体(200-1000nm) 药物,可制得较高包封
率的多室脂质体。
逆相蒸发法--胰岛素脂质体制备法
取DPPC和胆固醇按摩尔比 (9:1)混合均匀
2、按脂质体性能分类
一般脂质体:包括上述单室、多室和多相脂质体
特殊性能脂质体
热敏脂质体 pH敏感脂质体 多糖被服脂质体 免疫脂质体
四、脂质体的作用机理
脂质体对细胞的作用机 理由于脂质体与细胞膜 (生物膜)结构相似, 脂质体的主要成份磷脂 等类脂物也是细胞膜的 主要成份,所以脂质体 与细胞膜之间有很强的 亲合力。
四、脂质体的作用机理
脂质体与普通基质的对比
五、脂质体的特点及其机制
药物组织分布可控性 在制备过程中,可通过改变表面的性质。如 粒大小、表面电荷等,提高脂质体药物对靶 区的选择性和定向性,控制药物的组织分布。
缓释性 药物被包在脂质体内,在组织中的扩散速度 降低,在血液中释放减慢,从而延长药物发 挥作用的时间。
六、脂质体的理化性质
1、相变温度:脂质体膜的物理性质与人质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当升高温度时脂质双分子层中酰基侧链从有序排列变为列序排列, 线起脂膜的物理性质的一系列变化 ,膜的横切面增加,双分子层 厚度减小,膜流动性增加,这种转变温度称为相变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柔比星累积剂
50%
400
量, 3, 350
多柔比星累积剂
300
量, 2, 250
多柔比星累积剂
200
量, 1, 150
心脏事件发生 40% 率, 4, 38% 30%
心脏事件发生
20%
率, 3, 18%
100
心脏事件发生 心脏事件发生
10%
率, 1, 7% 率, 2, 9%
0
0%
1
2
3
4
5
多柔比星累积剂量
关注传统蒽环类药物的远期心脏毒性
•2013年的一篇meta分析:1979-2011年的18项研究49017例癌症报告中22815例 接受过传统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随访的中位时间为9年
22815例接发受传生统率蒽,环亚类临药物治疗心脏事件发生率
20% 15% 10%
5%
发生率, 临床 心脏毒性, 6.3%
走近脂质体
主要内容
脂质体阿霉素(立幸)作用机制 立幸安全性研究 立幸®临床研究(辅助,新辅,晚期) 立幸用法用量
蒽环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机理
通过嵌入DNA双链的碱基之间,形成稳定 复合物,抑制DNA复制与RNA合成,从而 阻碍快速生长的癌细胞的分裂
产生氧自由基,破坏细胞膜功能, 这与心脏毒性相关
嵌入DNA双链
• 接受立幸®治疗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显著低于多柔比星(p<0.001),当累积 剂量>450mg时,立幸®治疗组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并没有增加。
O’ Brien et al..Ann Oncol.2004;15:440-449
立幸®与传统蒽环类药物相比累积剂量更高
• 传统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治疗9个疗程(约6.75个月)即达最大累积剂量,立幸®治疗30个 月(累积剂量达1500mg/m2)也不增加心脏毒性,未达最大累计剂量
心脏事件发生率
累积剂量与CHF关系
800
多柔比星累积 60%
剂量, 3, 700
700
多柔比星累积
CHF发生率50,%3,
600
剂量, 2, 550
48%
500
多柔比星累积
剂量, 1, 400
400
300
CHF发生率, 2, 26%
40% 30% 20%
200
100
CHF发生率, 1,
0 1
5% 2
极大增强抗肿瘤活性 逆转以P-gp膜蛋白泵为 主导的多药耐药
PLD的半衰期显著长于传统多柔比星
50mg/m2 PLD与传统多柔比星注射后的血浆清除率比较
• PLD显著延长半衰期和药物循环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血药浓度; • 单次给药即可达到持续输注效果,方便患者用药。
Gabizon A, Catane R, et al.1994 Feb 15;54(4):987-92
10%
0% 3
多柔比星累积剂量
CHF发生率
CHF:充血性心力衰竭
1 S. Verma et al.Cancer Treatment Reviews (2008) 34, 391–406 2 Swain SM. Cancer. 2003;97:2869–2879.
立幸®心脏安全性显著优于传统蒽环类药物
产生氧自由基
抑制拓扑异构 酶II
抑制拓扑异构酶II,影响DNA超螺 旋转化成为松弛状态,从而阻碍 DNA复制与转录
传统蒽环类药物疗效肯定,但心脏毒性严重
➢蒽环类药物化疗是发生心脏疾病的最高危险因素 ➢心脏毒性呈必然性、累计性、不可逆性、进展性,目前尚无 有效救治手段 ➢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通常在治疗结束5-10年后表现
脂质体包裹 药物概念1977年 诞生
Myocet: 传统脂质体包裹 DaunoXome:长循环脂质体包裹 Caelyx/Doxil:外加聚乙二醇 (PEG)修饰脂质体包裹
脂质体PEG化:改善脂质 体的理化性质,延长药物 半衰期,增加皮肤、肿瘤 部位的药物浓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循环特性保证药物持续向肿瘤组织富集
PEG 包裹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传统蒽环治疗5年后心肌变化(尸检)
图1:心肌纤维化,坏死
图2:心肌细胞空泡化
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不良反应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分类
发生时间
临床表现
急性
给药后几小时或几天 心内传导紊乱、心率失常、心包炎和急性左心衰(极少数)
慢性
化疗1年内
左心室功能障碍,最终可导致心衰
迟发性
化疗后数年
心脏毒性是蒽环类最受关注的毒副反应
心脏 毒性
骨髓 抑制
恶心 呕吐
脱发
• 慢性剂量累积限制性心脏毒性是临床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很多研究中,也均提及监测心脏 功能(基线、之后每3个月检查心功能)的事项,以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监测患者左室舒 张功能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判断患者心脏功能比较敏感的指标。
心衰、心肌病、心律失常
• 低剂量蒽环类药物也可能引起心脏毒性,当多柔比星累积剂50mg/m2时,就可以观察
到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Zagar TM, et al, Nat Rev Clin Oncol. 2015. doi: 10.1038/nrclinonc.2015.171. [Epub ahead of print]
高相变温度磷脂双分子膜
85-100nm均匀超微粒径
多柔比星
靶向性地通过肿瘤新生血管内皮 间隙(≥500nm)到达肿瘤组织
药物能够持续向肿瘤组织聚集
肿瘤组织药物浓度:正常组 织药物浓度>20倍
阻止脂质体与血浆调 理素结合,逃避RES 系统的识别清除,带 来超长循环时间(半 衰期为74小时)
聚乙二醇(PEG)亲水保护层
PEG修饰后可逃避免疫 系统
延长循环时间
药物在到达肿瘤组织前 保持脂质体形态
药物不断向肿瘤组织富 集
PEG的结构和药代动力学优势
极少被正常组织摄取
不能通过正常血管内皮间隙 (≤40nm)到达正常组织
显著降低心脏毒性和脱 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血浆中93%-98%的多柔比星以脂 质体形式存在,在抵达肿瘤组织后 才释放。
主要内容
脂质体阿霉素(立幸)作用机制 立幸安全性研究 立幸®临床研究(辅助,新辅,晚期) 立幸用法用量
多柔比星心脏毒性与累积剂量呈进行性加重
mg/m2 mg/m2
累积剂量与心脏事件关系
多柔比星累积剂
600
量,
70% 5心, 5脏50事件发生
500
多柔比星累积剂 量, 4, 450
率, 5, 65% 60%
床心脏毒性, 17.9%
发生率, 心血 管事件, 10.6%
发生率, 心脏 引起死亡, 0.4%
0%
临床心脏毒性
亚临床心脏毒性
心血管事件
心脏引起死亡
对于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的患者,需要更加关注蒽环药物远期心脏毒性
选用几乎无心脏毒性的新型蒽环类药物——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 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什么是聚乙二醇脂质体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