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的借鉴价值教育管理
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的借鉴价值教育管理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最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的德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领域。
本文将探讨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管理的借鉴价值。
一、背景介绍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他强调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这一思想归功于他对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
进步主义教育追求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价值观的设定杜威德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在我国,教育管理领域可以借鉴杜威的价值观设定,将学生视为能动主体。
传统的中国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探索的机会。
通过引入杜威的德育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杜威认为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应该相辅相成。
在我国,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相对薄弱,学生的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
学校和社会在教育管理方面可以借鉴杜威的理念,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供实际操作和体验式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杜威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引入杜威的德育思想,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使他们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拥有独立见解。
五、教育管理的变革杜威的德育思想要求教育管理者注重学校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管理者应该提供合适的培训机会和专业发展计划,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杜威的德育思想。
此外,教育管理者还应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六、教育评估的变革杜威强调评估要以学生的实际成长为依据,评价标准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我国,应试教育导致评估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借鉴杜威的德育思想,教育管理者可以调整评估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和评价的机会。
杜威的德育思想以及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e uC ti 1 ho 1 1 v Y t a hi g b Ok h Ul e i e o t e s ci 1 1i d a 03 S u d be i e1 , e c n O S S O d b l nk d t h o a fe . n ha t Y n he t n n f a d t t S Ud i g t hi ki g O
多独 到 的 建树 ,尤其 是 在 学校 德育 方 面 有重 要 影 响 。本 文侧 重 方 面 。 在他 看 来 ,一 个 人光 做好 人 还 不够 ,他 还 必须 做一 个 有 从 以下几 个 方 面论 述其 德 育思 想 。 用 的 好 人 。 所 谓 有 用 的好 人 ,就 是 他能 生 活 的像 一 个社 会成
UeweY s motal edUCat1o1 1 some 3 as 1 retere1ce 3 vaiue to the PraCt1ce ot mOral edUCat1On n 1 our schOOlS
K Y e WO d : 0 w Y M ra E u r S hn De e , o 1 d Ca i n , E t O n1 g i ht n e e m nt
一
、
德 育 的 本 质 一 一 道 德 存 在 于 人 的 一 切 行 员 ,在 和别 人 的共 同 生 活 中 ,他 对 社 会 的贡 献 和他 所 得 到的好
杜威德育理念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杜威德育理念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的理解的不同,往往导致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巨大差异。
为此,人们有必要通过理解不同的教育理念,形成有利于我国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积极思考。
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强调了一般意义上的实践的重要性,人们有必要通过对该理念的批判吸收,从而实现对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推进。
一、杜威德育理论概要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约翰杜威在教育上推出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从而促成了我国教育的深入变革。
杜威曾于1919年五四前夕来到我国,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传播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对我国产生过深入影响。
杜威认为,认识论关心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认知问题。
传统认识论在认知问题上是以知识旁观者的理论出现的。
杜威指出,学校应该把单纯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转移到儿童的活动上。
杜威指责过去学校的修身科与公民科是在向学生灌输道德成训,那样机械地注入道德术语就像强迫学生死记硬背亚洲的山名一样枯燥且无益,结果根本不能使学生真正提升道德觉悟,只能使他们的头脑僵化。
学校应该设置环境让学生在其中通过活动以掌握道德知识。
杜威认为,通过活动培养品德的办法可以使兴趣和努力相互调和而不至于使二者之间形成矛盾,他指责学校脱离生活实际而对学生进行空洞说教,那样的空洞说教学生难以理解因而毫无兴趣且不愿接受,相反只能令学生感到厌烦。
就此,杜威的观点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如出一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不是指被动接受灌输的教育。
按照杜威的设想,良好的道德教育应该符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遵循儿童的内心指令,也就是说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客观需要,只有当外在的道德教育和儿童内在的发展需要相吻合时,儿童才能真正接纳并践行道德律令。
杜威有关德育实施途径的论述还有一点很值得重视,他提出:现在应该研究的问题是,怎样通过各科知识教育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杜威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杜威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理念对当代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
在他看来,教育应该是一种社会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人类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通过实际经验和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达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杜威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包括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
杜威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重要的,个性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发现和实现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开放、有创造性地探索问题。
第二,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杜威的教育理念也非常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是通过实际经验和实践活动得到的,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推崇批判性思维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杜威的教育理念也宣扬了批判性思维对于现代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核心和理性处理问题的关键。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审查和评价能力,鼓励学生审视问题,反思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进步。
综上所述,杜威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是重要的。
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且推崇批判性思维,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杜威的德育思想以及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德育思想以及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发表时间:2009-06-30T13:26:25.653Z 来源:《魅力中国》(综合版)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萌王小丁[导读] 他认为道德教育应该生活化,教材应与社会生活连接在一起,研究杜威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四川南充,637009)中图分类号:B71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6-118-02摘要:杜威教育思想体系中,德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认为道德教育应该生活化,教材应与社会生活连接在一起,研究杜威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杜威;道德教育;启示The Enlightenment to Mo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from Dewey’s TheoryLi Meng Wang Xiao-ding(Sichuan Center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Abstract:Dewey’s ideology in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 he believed that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lively, teaching books should be linked to the social life ,and that studying the thinking of Dewey's moral education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to 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our schoolsKeywords : John Dewey, Mor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目前流行的各种道德教育模式大多都源于杜威的传统,尽管他们的研究结果超出了杜威的理论假设,但在某些方面仍留有杜威思想的痕迹。
浅谈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浅谈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作者:郭彩萍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9期摘要杜威的德育思想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我国诚信危机、信仰危机严重的今天,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杜威德育思想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重视教学对于社会生活的关照.这些思想对于革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都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杜威德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1 杜威德育思想精髓1.1 学校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好人杜威认为,学校基本上是社会建立的一个机构,从事一项特定的工作——执行某种特殊功能,以维持生活和促进社会福利,学校的道义责任是对社会负责。
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良好公民、共同生活的积极参与者。
“良好的公民必须是社会的完全有能力的有用的成员,能生活得像一个社会成员,在和别人的共同生活中,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所得到的好处能保持平衡。
”①杜威实际上倡导的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追求个人幸福和社会服务的统一。
他要求学校必须把儿童看作社会的一个成员,学校要帮助儿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要素,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心理品质等。
1.2 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杜威指出:“道德是个人与其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②“学校不能作为一个社会生活的预备,除非在它本身内部,重复社会生活的典型环境。
为社会生活做准备的唯一方法,是参加社会生活”③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之中,不应该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儿童只有在现实的道德情境中进行理智的思考和选择,才能形成对现实的判断能力。
因此他主张把学校布置成现实的社会环境,让学生“从做中学”,要求学校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活动,道德感和善意必须通过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行动来检验或得到强化。
1.3 德育的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杜威坚信儿童天生就有施舍、劳动和为他人服务的倾向和冲动,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以儿童为中心”,激发和引导其本身的冲动,将其行善的本能转化为道德自觉和道德行为。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对我们德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对我们德育的启示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哲学家,是美国哲学教育学派别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教育即生活”的信念,对于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一、认识杜威思想杜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教育。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传授,而是人的一种生命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他认为,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都应该被包括在教育中,这正是他所主张的“教育即生活”。
二、了解杜威思想的核心杜威所倡导的教育思想,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中心。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要,让学生在自由和自主的环境中自我实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或机械重复的技能训练。
2、关注实践和体验。
杜威主张教育应该是实践和体验的过程,在经验中才能真正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
他认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杜威认为,教育也是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过程,在社交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理解和关心他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变化。
三、杜威思想对我们德育的启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要让孩子们在自由和自主、平等和尊重的教育环境中自我实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我们德育工作者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让孩子们学习知识技能,了解历史事件、体验社会生活并对所学知识做出全面的抉择,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对知识的掌握,进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熏陶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杜威认为,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教育学生如何理解和关心他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处理人际关系变化,从中才能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如何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协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推动班集体的发展,增强学生凝聚力和组织能力。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发——基于《民主主义与教育》文本解读
基 于《 民 主主 义 与教 育 》 文 本 解读 陈 锐 浩
( 华 南师 范大学 学生 工作 部 , 广东
广州 5 1 0 6 3 1 )
摘 要 : 《民 主 主 义 与教 育 》 是 杜威 倡 导世俗 道 德 教 育 的代 表作 之 一 , 其 道 德 教 育 思 想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文 章 通 过 认 识 论 维度 、 实 验 伦 理 学 和 功 能 主 义 心 理 学 维 度 阐 明杜 威 道 德 教 育 的 思 想 渊 源 , 结 合 文本研 究 , 阐释 杜威 道德 教 育思 想的 主要 内容 , 直 面 当前 中 国 高 校 德 育 面 临 的挑 战 , 并 从 实 现 学校 与 社 会 生 活 的无 缝 衔 接 , 完 善教 师指 导与 学生 多主体 参 与的 关 系以及 协调校 园 文化“ 人化” 与“ 化 人” 功 能 这 三方面 分 析杜威 道德 思 想在 高校运 用 的现 实可能 。
世 纪 ,并 且 在 1 9世 纪 和 2 0世 纪 生 活 的 时 间 差 不 多 长 的 教 育 家 , 杜 威 的 道 德 教 育 思 想 以 及 整 个 教 育 思 想 对 后 世 有 深 远 的 影 响 。在 他 9 0岁 诞
刻 的理 智 革命 。杜威 在 其 《 达 尔 文 主 义 对 哲 学
张 .行 为 和行 动 是 对 具 体 环 境 中 的 问题 能 动 性
的 反 应 因 此 . 关 于 行 动 和 行 为 的 记 录 的 知 识 将
理 论 和实 践 层 面建 构德 育 范式 。 其中, 以科 学 探 究 为 基 础 的 认 识 论 、 实 验 伦 理 学 和 功 能 主 义 心 理学 , 是 杜 威 道 德 教 育 的主 要 思 想 渊 源 。
论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学德育的启示
时, 要从人本身、 人 的需要和发展出发考虑道德的本质、 存在 价 值 及 其 形 式 ,让道 德 教育 回 归到 人 的 本 真状 态 中 去 。道 德
教 的 时 候 ,它才 具 有 积 极 的伦 理 上 的意 义 。杜 威 特 别 强 调 了 成 为 一 个 有 德 性 的好 公 民 。 地理和历史在道德教育上 的价值 。在我 国,只有思想品德课 5结 语
担负了道德教育 的任务 ,而其他科 目只是单纯的教授 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 学 生 只 是 被 动 的接 受 知 识 ,学 生 有 没 有养 成 良好 的德 性 难 以评 识, 很少有道德教育的因素在里 面。地 理、 历史在我国当作副 科, 根本不受重视 , 更别提它们 的德育功能 了。 所 以我 国要把 价。学校德育应 该切实改变德育思路并加以落实 。学校德育 道德教育 因素渗透到各科教学 中,使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 以学生为本 , 从学生 的实际认知接受 能力 出发, 通过道德判 能 对 学 生进 行 无 意 识 的道 德 教 育 。 断 提 高 学生 的道 德 判 断 能 力 , 使 学 生不 断的 进行 自我 认 识 , 自 杜威认为, 对于儿童来说 , 教材永远不是从外面灌进去的, 我发展 , 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 发展水平。在道德教育过程 中, 学 习是 主 动 的 ,是 心 理 活 动 的 积 极 展 开 。 没 有任 何一 门学 科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当作物看待 , 而应该把学 本身就 自然而然地具有固定的德育价值 ,因此如果不顾及受 生当作一个和 自己具有某些相似或相近的、 活生生的人看待, 教育者 的身心发展水平, 就无法实现德育 的目的。所以, 对中 尊重学生 的人格 。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组织学生进 学生进行德育有效的方法就是使教材 “ 心理学化” , 这样的教 行道德教育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样教师和学生双 材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特点,有 助于学生在学生知识的同 方才 能相互帮助 , 最终促进师生双方德性的生长。 时受 到 较 好 的 道 德 教 育 。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在他长达一生的教育实践与哲学探索中,杜威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道德教育思想,并且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杜威提出了以民主社会为背景的道德教育理念。
他认为,在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中,个体的价值和利益应当被平等对待,每个人都应当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样的社会中,道德教育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道德责任感,使他们具有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怀和承担。
杜威主张道德教育应当是综合的教育。
他强调道德教育不应当仅仅是道德规范的灌输和道德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
他认为,道德教育应当融入到学科教育和全人教育之中,在学习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
杜威倡导以经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环境,而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互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和道德行为。
他主张道德教育应当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生活体验来理解道德规范和原则,从而使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成长发展。
杜威提出了以民主学校为载体的道德教育实践。
他认为,学校作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应当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
在民主学校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成为学生道德品格的榜样和引导者,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者,更应当成为民主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杜威主张在民主学校中进行道德教育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尊重他人、关爱集体和承担责任的道德习惯和行为。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中,价值观多元、社会纷繁复杂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秉承杜威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有担当的公民。
浅析杜威德育知行观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浅析杜威德育知行观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的启示【内容摘要】由于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滞后的德育教材等等,都呈现出与现实社会脱节的现象。
而德育工作者们因强调对纯粹的道德知识的学习与崇尚,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道德上的知行关系呈现分离的状态。
杜威提出德育知行统一的观点,主张人们将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统一起来,使人们重新树立对社会道德教育的信心和希望。
【关键词】杜威知识行为统一学校德育社会变革使学校道德教育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杜威是在美国社会变革的背景下立足于解决社会变迁中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思考道德教育理论的。
杜威的道德教育实践和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使其理论脱离了形而上学的陈腐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反映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律。
特别是他主张道德教育思想力图克服知识与经验分离、个人与社会割裂的倾向,目的就在于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
他所提出的将现实社会生活实践作为学校道德教育出发点的观点可以为我国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构建提供很好的借鉴。
一、杜威德育知行观的主要内容(一)杜威对知识、行为与道德的界定知识和行为是杜威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他曾经说过:“学校中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
”1他还认为在自己的教育著作背后存在着一个思想,这就是颇为抽象的知和行的学说。
在道德教育上,杜威反对把知识和行为分离开来的做法,认为二者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
在杜威的伦理观念中,知识是一个道德概念。
首先,道德是指个体在具体情境中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实用的知识就是这一行为过程的必然要素。
杜威认为个体的知识,应该首先是实用的,而且是与健全的社会动机相关的,用于正当行为过程的,也即是“对社会有益”的。
同时,知识不仅限于人际交往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自然科学的、实用的、职业的知识等。
杜威主义德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杜威主义德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杜威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杜威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苏楠(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东莞 523808)摘要: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自新文化运动传入中国以后,就对当时及以后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虽然其理论自身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其“从做中学”、“教育即生活”等精辟思想依然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对今天我们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实用主义;德育思想;重要启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创立和倡导,并通过长期卓越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构筑了一个丰富、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阐述了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被视为人类教育思想史上难得的佳作。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以来,褒贬不一,但无法否认的是,它在美国甚至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借鉴。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等短语集中表达了他的教育思想精髓。
“作为整个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一个组成部分的德育教育理论,处处渗透着实用主义强调经验、重视行动、追求实用、尊重儿童个性等基本特征。
”杜威于1919年“五四”运动时曾到中国讲学,传播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引起很大的反响。
胡适认为,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
杜威一生著述丰富,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哲学的改造》等多部作品中均涉及到道德教育,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道德教育的过程。
一、实用主义德育思想的产生及其理论精髓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美国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
”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
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
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
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
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
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
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
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四)民主与教育教育是为了民主的,同时教育也应是民主的。
民主主义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而且还对教育提出了民主的要求,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一个教育方针和政策。
论杜威的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学德育的启示
论杜威的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学德育的启示杜威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学家之一,他的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学德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具体而言,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启示:1. 重视经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经验,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启示我们,在中学德育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具有尽可能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强调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这启示我们,在中学德育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3. 强调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协作。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注重社会性学习,即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这启示我们,在中学德育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个体,需要与他人协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4. 强调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杜威认为,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这启示我们,在中学德育中,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开展自我改进的行动,推动自己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启示,对于我国中学德育的实践,我们应该注重体验教育、个性发展、社会性学习、自我评价这些方面,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并促进德育的全面发展。
杜威道德教育方法及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方法及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杜威是20世纪美国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他在教育上提出了“体验式教育”的概念,并积极实践其教育方法。
同时,杜威也在道德教育方面提出了多种观点和方法,为现今道德教育提供了启示。
一、个人的经验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杜威认为,个人的经验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只有通过个人的经验和实践,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感受到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因此,在道德教育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感受道德内涵,培养自己的道德品格。
二、以实践为教学中心杜威主张以实践为教学中心。
因为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形成自觉的道德选择。
在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技能,如诚信、守时、自律、公正等方面的道德能力。
三、合作和互助是培养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杜威认为,合作和互助是培养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合作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关心他人,并形成一种合作的道德情感。
同时,互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善良、友善等道德品质。
以上是杜威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精华观点和方法,对于我国的道德教育也有着很好的启示。
一、注重学生的体验式教育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注重灌输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但忽略了学生的体验式教育。
因此,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式教育,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感受和理解道德内涵。
二、加强实践教学现代社会道德观念日趋多元化,教育应紧密联系社会,注重实际个案,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使他们在真实环境中体验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三、推广合作教学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重视个体的道德修养,忽略了集体的教育作用。
建立起集体学习的平台,推广合作教学,让学生在集体中培养团队精神,并学习尊重、信任、关心和关爱等良好道德品质。
最后,要注意的是,道德教育是长期和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多个方面的实践和体验中得到锤炼和考验。
重视道德教育必须始终如一,环环相扣。
杜威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摘要: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
“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
杜威在其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有许多独到的建树,尤其是在学校德育方面有重要影响,对我国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杜威德育思想中国德育启示正文: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杜威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着美国的教育界,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杜威于“五四”运动前夕来我国,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地传播实用主义哲学。
杜威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着美国的教育界,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德育教育。
在题为《教育哲学》的讲演中,杜威又论及了“道德”的构成。
他指出:“须知道德有三个部分:(一)知识;(二)感情;(三)能力。
先有了知识,知道因果利害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然后可以见诸行为。
不过单有知识,而没有感情以鼓舞之,还是不行,所以又要感情,引起他的欲望,使他爱做,不得不如此做,对于社会有一种同情和忠心。
但是单有知识感情还没有用,所以还必须有实行的能力,对于知道了要做,和爱做不得不做的事情,用实行能力去对付它。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
“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
在对传统道德教育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杜威转而以新的道德观和教育观为基础,建构一种宽广的、切合实际的、正常的道德教育思路。
具体而言,这种思路表现在对道德、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目的、道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等问题的全新诠释。
他认为道德是个体的社会智慧、社会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合金,培养学生的社会智慧、社会能力和社会情感是学校教育的道德目的,教育的道德目的应该贯穿一切教学,通过“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批判吸收他人的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知道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杜威是美国继皮尔士、詹姆斯之后的第三位实用主义大师,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有用即真理”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
以往哲学由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部分组成,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有何用”三个问题。
杜威认为“是什么”属于科学的范畴,“为什么”和“有何用”应该结合起来。
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因此,实用主义否定客观的规律性,只相信人的经验。
有用的便是真理,没用的便是谬误。
强调事物的多面性而非共同性,强调事物的多变性而非永恒性,强调事物的价值形态而非实体形态,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而当时人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教育问题,因此,他把哲学和教育等同起来,既然哲学是价值哲学,那么哲学也就是教育价值哲学了,其教育哲学便是为解决教育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的。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从做中学”是贯穿杜威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主张“教育即生活”,批判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杜威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
根据这一思想,他主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要把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东西组织到教育过程中去,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
杜威提出这样的教育概念,是针对“传统教育”的。
他认为“传统教育”远离生活,不适应美国现实的需要。
他指出“传统教育”有三个弊病:第一,“传统教育”传授过时的死知识,这种知识以固定的教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第二,“传统教育”按照“过去传下来的道德规范”去训练学生;第三,“传统教育”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理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道德教育实践的启示与借鉴
2019年 第 10 期文化与教育作者单位:祖星儿,中国矿业大学;陈春莲,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道德教育实践的启示与借鉴祖星儿 陈春莲摘要:约翰•杜威是美国乃至西方20世纪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一生都非常关心和重视道德教育及其发展,并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自己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和理论。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固然有其特殊内涵和历史局限,但瑕不掩瑜,它仍然可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道德教育实践的研究提供一个较新的视角和可鉴的样本。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的分析、吸收与借鉴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积极因素和合理之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杜威;道德教育;实用主义;启示;借鉴一、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梳理与概述杜威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其最大亮点在于对传统道德教育的突破与超越,这集中地表现在其关于道德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以及方法等的论述中,需认真梳理、加以概述。
(一)关于道德教育的目标1.培养有“道德观念”的人。
在杜威看来,道德观念是人的品格的一部分,将左右人的行为。
培养有“道德观念”的人,其实就是说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道德知识的层面,而应在传授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使人们将道德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培养有“公民品格”的人。
杜威认为,有“公民品格”的人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成熟的“自我”,应当有着深思熟虑的有机的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他的行为和思想应有一贯的综合的模式,他要承担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
3.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
杜威指出,学校是社会机构的一种,是为社会运行而服务的。
因此,在道德教育上,社会道德与学校道德的标准或方式应当是一致的。
“道德教育的含义……最重要的是‘个性’与‘社会’的关系。
”而道德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的社会价值,即培养能良好适应社会的人。
(二)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1.反对“灌输”原则。
杜威认为,传统道德教育的“灌输”原则是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所灌输的内容也是年轻的学习者已有的经验所不及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杜威主义德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杜威主义德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2012-12-02德育管理论文杜威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杜威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苏楠(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东莞 523808)摘要: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自新文化运动传入中国以后,就对当时及以后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虽然其理论自身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其“从做中学”、“教育即生活”等精辟思想依然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对今天我们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实用主义;德育思想;重要启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创立和倡导,并通过长期卓越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构筑了一个丰富、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阐述了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被视为人类教育思想史上难得的佳作。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以来,褒贬不一,但无法否认的是,它在美国甚至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借鉴。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等短语集中表达了他的教育思想精髓。
“作为整个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一个组成部分的德育教育理论,处处渗透着实用主义强调经验、重视行动、追求实用、尊重儿童个性等基本特征。
” 杜威于1919年“五四”运动时曾到中国讲学,传播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引起很大的反响。
胡适认为,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
杜威一生著述丰富,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哲学的改造》等多部作品中均涉及到道德教育,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道德教育的过程。
一、实用主义德育思想的产生及其理论精髓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美国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急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杜威要求教育积极参与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负起改造社会的重任,积极适应社会工业化、民主化和科学发展等新变化。
但当时流行的教育是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欧洲国家教育的移植,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传授书本知识,是一种注入式、静听式教学,宗教色彩浓厚,压制儿童的个性,不能引起儿童积极的思考。
杜威敏锐的看到当时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出要变革教育,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由此产生并不断更新、丰富。
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杜威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实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在对历史上各种道德教育思想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
” 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他认为要讨论道德教育,首先要正确区分“道德观念”( moralideal)和“关于道德的观念”(ideal about morality)。
他指出,“道德观念”是人的品质的一部分,是行为的动机,能支配行为更好更有效果;“关于道德的观念”是有关的道德知识,例如什么是诚实、纯洁、仁慈、等知识内容。
这些知识被人掌握很容易,但并不是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必然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
在他看来,学校道德教育若是以传授“关于道德的观念”为目的,这种道德教育并不一定就能导致学生的道德行为,因此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这是对欧美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的批判。
并且他认为如果要将道德作为一种学科或科学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话,必须承认道德是一门永远发展变化的科学。
他的德育论是以实用主义道德论为基础的,否认客观的永恒道德,把实效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
首先,他强调道德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杜威主张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强调社会实践教学,这与他的“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一致的。
他反对用抽象的说教进行德育,认为这种方法无异于在岸上教学生学游泳,主张把学校布置成现实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生活于其中并学习与人相处之道,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从生活经验中掌握有关善恶的知识,从而就能知善而行善。
杜威主张在德育的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他反对以告诫,惩罚等消极方式约束学生的言行,关注儿童的情感反应,主张给学生自由,促进其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
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和评价标准也应具有社会性,总之他是要学生在学校阶段就适应社会。
其次,杜威认为德育是各科教学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应结合智育进行,要把各门学科的教学作为理解社会生活方式的手段,各学科的教材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利于德育。
数学和自然科学科目的教学也有一定的道德教育价值,应注意发掘。
最后,杜威还很重视道德教育方法。
关于此问题他论述最多的是社会实践法,这与卢梭的思想是相通的,与他的“从做中学”基本理论一脉相承。
把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方法称为“学校德育的三位一体”,三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这就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教学方法中蕴含德育的可能性、注重教材的社会价值综合在了一起。
从杜威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学校道德教育思想中所遵循的原则有:反对道德灌输、坚持教材与教法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中心地位相结合、强调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他的道德教育理论是和批判传统教育以及教育改革联系在一起的,其深邃思考和独到见解改造了美国旧教育,也影响了世界教育。
但仍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在教材与教学方法问题上,他希望学校的教材和教法既合乎儿童心理水平,又能使儿童在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系统的知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经验,这个思路无可厚非,但是杜威的“从做中学”却不能担负起此项重任。
杜威并没有能妥善的解决课程和教材的问题,否定教学科目和教材的继承性与系统性,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本缺陷之一。
2.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活动。
杜威在《明日之学校》里用大篇幅描写“理想学校”,在这种学校里一切作业的重心都被放在儿童的自由活动上,儿童享有充分的自由,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尽可能随意做他喜欢的事情;取消严格的生活制度和学习纪律,不进行教学检查;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心所欲的学习,教材缺乏系统性;教师从观察学生行为的人,不能在教学上起主导作用。
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二、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启示我国的道德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诸多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对主体道德水平、道德判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德才兼备”成为社会的共识,然而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在适应这一发展需要时显得有些无力。
杜威的反传统德育思想里的积极成分,对我们的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反对灌输式的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杜威向来强调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师这个轴心转,学生成了纯粹接受知识的容器,主动性受到压制,这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所以我们提倡在新时期的道德教育中,老师不再是主导,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而是教学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
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思考、总结。
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鼓励所有学生都成为校内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参与者,通过参与,达到主动学习、主动锻炼、主动发展与提高的目的。
体验式教学、实践教学是比较好的教育模式,应大力提倡。
(二)道德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对于从生活的一切接触中学习感到兴趣,就是根本的道德兴趣。
”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之中,不应该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道德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与人的丰富生活相联系,做到生活过程德育化,德育过程生活化。
生活是伦理道德的生长点和作用点,是道德的唯一基础,离开生活的’基础,道德将走向虚无。
在新的时期,德育贴近生活已成为当代德育创新的重要课题,德育贴近生活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德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生活,要求德育工作者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熏陶学生,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和先进事迹、光辉人物去感染、影响学生。
大量的事实表明,德育工作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并在实际生活中教给学生获得解决人类精神困惑的智慧与技能,才能使学生获得人生价值的超越和升华。
(三)教师在道德教育中应甩掉“权威”的架子,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杜威曾经引用了19世纪的美国教育家埃默森( George Emerson)的一段话,他说,“尊重儿童,不要过分摆起家长的架子。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更要摆脱掉权威的架子,树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为顺利的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努力当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
(四)道德教育应无处不在,形成“教育合力” 杜威认为各个学科都有道德教育的任务,各任课老师都要有德育意识,应注意挖掘学科中的德育价值。
无论从学生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还是从德育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都应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渠道。
道德教育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仅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任课老师的事情,而是要在德育的三个社会承载体——社会、学校、家庭三者之间形成“合力”,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曾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只有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起紧密的网络,才能更加有效的巩固德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