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铁新城青龙港路东延工程说明

合集下载

苏州工业园区北环高架环氧沥青试验段施工总结

苏州工业园区北环高架环氧沥青试验段施工总结

苏州工业园区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工程-热固性环氧沥青防水工程试验段施工总结北京路桥中咨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4月2010年4月10日,我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工程实施了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试验段项目,在业主、代建业主、监理单位等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试验段施工任务,效果理想,达到了试验段实施的目的,现将试验段实施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苏州工业园区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工程--热固性环氧沥青防水工程。

2.工程地点:苏州工业园区星港街至星湖街(沿312国道)、渔泾路至星湖街(沿至和西路)。

3.工程概述:苏州工业园区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工程高架桥高架桥部分均洒布热固性环氧沥青,具体以高架桥桥面部分为准,并按发包人要求予以实施。

4.工程量:233405平方米5.工期:开工日期:2010年4月10 竣工日期:2010年5月10日二、试验段概况环氧沥青桥面防水粘结层试验段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工程BH-1标,k4+510~k4+711右幅(南幅),试验段总长度为201m,宽度为12.25m,总面积为2462.25m2。

三、试验段的实施目的与检测1、试验段的目的(1)检验和完善已拟定的施工工艺。

(2)检验和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3)确定施工中需要的各种参数:环氧沥青洒布量、碎石覆盖率等。

(4)通过试验段施工,让全体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熟练掌握份内的业务。

2、检验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1)检验有关人员各司其职的能力和效果。

(2)检验施工机具是否完备和有效。

(3)检验控制粘结料喷洒量和洒布范围的方法及有效性。

(4)检验碎石覆盖率。

四、试验段的准备工作1、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准备根据环氧沥青桥面防水粘结层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成立了环氧沥青现场施工组和后场试验与保障组,组建专业化的施工队伍,确保试验段保质保量地如期顺利实施。

现场施工负责人:杨克(1)前场施工组①桥面吹风防护组负责人朱国伟,负责桥面防水层洒布前的清洁处理及施工区防护工作。

道路、堆场施工方案

道路、堆场施工方案

目录1.概述 (1)2.施工工艺流程 (1)2.2主要施工工艺 (2)2.2.1 地表清理 (2)2.2.2 底基层与基层处理 (2)2.2.3 水电、管线与构筑物施工 (5)2.2.4 试验段施工 (5)2.2.5 级配碎石垫层施工 (5)2.2.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7)2.2.7 砼路面施工 (9)2.2.8 高强连锁块铺砌 (12)3.质量保证措施 (16)3.1保证材料质量 (16)3.2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16)3.3成品保护 (17)3.4资料管理 (17)4.安全保证措施 (17)4.1制订安全方针目标 (17)4.2施工现场安全 (17)4.3现场文明施工 (18)5.环境保护措施 (18)5.1环境保护方案 (18)5.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8)5.3水环境保护措施 (19)5.4大气环境与粉尘的防治措施 (19)5.5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19)6.投入设备与人员 (19)6.1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19)6.2主要劳动力使用计划 (20)道路、堆场施工方案1.概述苏州港京杭运河高新港区的进出港道路312国道侧为24m宽,其余进港道路为12m。

港区主干道总宽15m(包括绿化与排水沟部分),次干道总宽9m。

一期工程一阶段实施的港口工程港区道路总面积7.09万m3(含进港道路),堆场仓库总面积16.12万 m2,其中散货堆场面积3.79万m2,钢材堆场面积5.85万m2,件杂货堆场面积4.05万m2,木材堆场面积0.31万m2,件杂货仓库面积1.18万m2,钢材仓库面积0.94万m2,流动机械停车场0.15万m2。

道路面层结构采用混凝土面层,厚度为30cm,混凝土抗折强度不小于5.0MPa。

面层结构以下为30cm厚水泥稳定碎石,15cm厚级配碎石,下面是路基。

散货堆场采用15cm现浇混凝土简易铺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和级配碎石。

件杂货堆场、钢材堆场与木材堆场均采用高强连锁块面层结构,其结构(自上而下)为10cm厚高强连锁块面层、5cm厚中粗砂、30cm厚水泥稳定碎石、20cm厚级配碎石。

苏州高铁新城西公田路东延深井降水方案

苏州高铁新城西公田路东延深井降水方案

苏州高铁新城西公田路东延(澄阳路~聚金路)工程3#桥深井降水施工方案宁波市政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苏州高铁新城西公田路东延(澄阳路~聚金路)工程一标段项目部2013年9月一、工程概况3#桥上部为现浇连续箱梁,跨径布置为2×22+30+2×22,下部结构为承台柱式桥墩,承台高度2m。

原河床清淤后标高-1.37m~-1.75m,承台基底标高-3.98m。

二、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属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冲积平原区,拟建桥梁处现为塘大湖及鱼塘,塘大湖水面标高0.94m,水深2.00m~2.80m。

①1淤泥④粘土:灰绿色、褐黄色,可塑~硬塑。

层顶标高-1.75m~-1.37m,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能较好。

⑤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可塑,层厚0.7m~1.4m,层顶标高-4.17m~-3.25m,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能中等。

⑥粉土:黄灰色~灰色,稍密状为主,层厚2.9m~4.3m,层顶标高-5.07m~-4.35m,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能一般。

⑦粉质粘土:灰色,软~流塑,层厚11.7m~13.5m,层顶标高-8.97m~-7.25m,压缩性中等偏高,工程性能一般。

⑧粘土、粉质粘土:暗绿色、灰黄色,可塑,层厚3.6m~5.2m,层顶标高-21.57m~-19.75m,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能较好。

⑨粉质粘土夹粉土:灰绿色~灰色,软塑~流塑,层厚5.6m~6.8m,层顶标高-25.17m~-24.57m,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能中等。

三、水位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及微承压水,潜水赋存于浅部粘性土1层中,微承压水赋存于⑥粉土中。

④粘土的渗透系数2× 10-7cm/s,⑤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5×10-5cm/s,⑥粉土的渗透系数1.5×10-3cm/s。

四、基坑涌水量计算涌水量计算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计算,详见如下:1.基坑类型:桥台基础承台开挖基底标高-2,98m,在④层粘土中,可不降水施工,施工时采取明沟排水。

苏州市北环路东延二期及LD匝道

苏州市北环路东延二期及LD匝道
按JTG/TB02-01-2008规范,本场地20m以浅平均剪切波速范围在250≥Vse>140m/s,属Ⅲ类场地,修改后的报告已作相应修改。
审定人签字
工程负责人签字
校对人签字
审核人签字
工种负责人签字
设计人签字
说明: 1、回复资料应在收到审查意见书后一周内送本审查机构;2、一个专业填写一张表,并在相应专业前□内打√;3、回复条文需要出变更图纸的应按正式出图要求另出变更图纸,变更的图纸应编入更新的目录中一起送审;4、填写所有内容应打印;5、涉及的有关勘察设计人员应在回复表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出图专用章和有关注册执业印章。
苏州市北环路东延二期及LD匝道设计文件审查意见回复
第1页/共1页
勘察单位: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章)回复日期:09年3月24日
规划决定号
专业
□勘察
□节能
□建筑
□结构
□水
□电
□暖
建设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公司
工程名称
苏州市北环路东延二期及LD匝道
原审查意见条款
回复意见
备注
一、无违反《强制性探深度不满足桩长要求处,均对勘探孔进行了重新施工,勘探成果见综合两次勘探成果所修改后的报告。
2、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属特大桥,修改后的报告已作相应修改。
三、报告中执行规范增加《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问题
1、部分勘探孔孔深不满足桩长要求,不符合CJJ56-94第3.0.6.1条。
2、桥梁的抗震设防分类不符合JTG/TB02-01-2008第3.1.2条。
三、其它问题

建精品工程 创优质品牌——苏州工业园区南环路东延隧道主体工程六标段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建精品工程 创优质品牌——苏州工业园区南环路东延隧道主体工程六标段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品保护 等 , 因此是 本工程控 制
的重 点 之一 。
5) 星湖 街 下 立 交位 于 主
线 隧 道 之 上 , 侧 基 坑 回填 深 两
度 达 9 ,基 坑 回填 施 工 质 量 m
直 接关 系 到地 面 道 路质 量 及 使用功能 , 设计采用粉煤灰 作为 回填 材料 , 比重轻 , 施 工后沉降量小 ,但施工 中控制压 实度和碾压施工有难 度, 也是本工程控制的重点之一 。
就会点多面广, 理困难。 治
4 隧道主体外 防水施工质 量控制直接关系到隧道 )
图3 隧 道 内景
防水性能 , 但影响其质量的因素较多 , 比如主体结构基
..
4 . 6.
面处理 、防水材料 的稳定性 、 气候 温 度 、 度 、 作 工 的技 湿 操
术水平 、防水层细部 处理 、 成
止水帷幕施工 , 7 至 月底具备了工程 实体部 分施工条件。 隧道主体工程六标段为全陆域 明挖隧道 ,主要项 目有地 下连续墙围护结构、 钻孔灌注桩加止水帷幕围护结构、 基 坑土方开挖及钢支撑安装、 隧道主体施工、 隧道外防水施 工、 基坑 回填 、 隧道接线地面道路、 隧道顶上过水箱涵 、 河 道改线工程、 排水工程施工等。整个工程施工任务重、 难 度大、 技术要求高。隧道主体工程六标段于 20 06年 8 月 3日开工 ,07年 l 20 0月 8日全面竣工 , 历时 1 4个月。
孔布置双车道( 图 3 。 见 )
苏 州 工业 园 区 南 环 路 东延 工 程 于 2 0 0 6年 5月 1 2 日举 行 开工 典 礼 , 后 展开 了湖 中围 堰 施 工 、 水 施 工 、 随 排
区道路路 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国 内 目前规模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2.07•【文号】发改基础〔2022〕203号•【施行日期】2022.02.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22〕203号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呈报<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2021-2026年)>的请示》(苏发改基础发〔2021〕1011号)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一、总体情况为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支持城市优化发展,原则同意对《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简称《规划》)方案进行调整。

二、主要调整内容(一)对2号线、4号线和7号线北段实施延伸工程:2号线北延段起于爱格豪路站,终于骑河站,长约4.72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32.67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22.48亿元。

4号线北延段起于观塘路站,终于龙道浜站,长约7.42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45.42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32.47亿元。

7号线北延段起于春丰路站,终于莫阳站,长约7.44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50.96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31.80亿元。

(二)规划期延长至2026年。

除上述调整外,其余规划方案仍按《规划》原批复要求执行。

三、资金安排建设期苏州市政府及有关区政府财政出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不低于40%,计51.62亿元,剩余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市场化融资方式解决。

四、下阶段工作(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二)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时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线路运营速度和网络服务水平。

苏州高铁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高铁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苏州市高铁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苏州市规划编制中心二00八年三月一、规划背景即将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交通的大动脉,高速铁路车站规划是我国的一个全新课题。

苏州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高速铁路的建设必将为苏州地区提供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

车站的建设将对苏州大交通布局作进一步调整,也将推动车站周边用地的开发,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因此,为高铁站周边地区纳入城市的总体发展布局,实现其健康发展,特编制高铁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总体要求1、规划应在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相城分区规划以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规划应充分重视高铁站周边地区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和职能,考虑区域影响及与城市总体发展的衔接。

3、规划应从区域的角度入手,加强区域交通及城市交通的联系,做到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合理利用和资源共享。

4、规划应重视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与周围生态保护的关系,充分利用区域内山体、水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三、设计深度本次规划建议在深入展开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高铁站周边地区的规划范围,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展开高铁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前期研究1、规划应结合国外案例,总结高铁站周边地区发展模式并进行相关规划控制与设计内容综述。

深入研究高速公路系统与城市快速干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以及轻轨系统的关系,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建设、功能布局的影响,合理确定高铁站周边地区的规划范围。

2、针对苏州高铁站周边现状综合要素,在分析高铁苏州站的功能、线型、站台个案的基础上,提出苏州高铁站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交通系统、人口发展规模、产业配套、公共设施配套、景观系统构建、城市设计意向、生态保护等相关内容。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应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深度要求,用地分类以小类为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应深化、细化“6211”的内容(“6”即红线、河道蓝线、轨道控制线等六条线,“2”即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1”即高度),要求“6211”需达到可以直接出技术条件的深度。

苏州高铁新城青龙港路东延工程-施工图-1#桥(重新设计)-桥台

苏州高铁新城青龙港路东延工程-施工图-1#桥(重新设计)-桥台

苏州高铁新城青龙港路东延工程-施工图-1#桥(重新设计)-桥台********************************** ** 梁桥重力式U型桥台验算程序 ** 程序名:LQUQT.EXE ** 版本 1.1 ** ** ** ** **********************************苏州高铁新城青龙港路东延(澄阳路~盛兴路)工程—2#桥重力式 U 型桥台工程计算书一、全部输入数据(单位:千牛、米、度)工程名称:苏州高铁新城青龙港路东延(澄阳路~盛兴路)工程—2#桥计算人:校核人:审核人:设计单位:计算日期:计算模式:MODEL= 2A( 1 )= .6 A( 2 )= 1.2 A( 3 )= 0 A( 4 )= .85 A( 5 )= .5A( 6 )= .1 A( 7 )= 1.3 A( 8 )= .5 A( 9 )= 2.6 A( 10 )= 5A( 11 )= 0B( 1 )= 36.5 B( 2 )= .5 B( 3 )= .5 B( 4 )= .35 B( 5 )= .5B( 6 )= 2.3H( 1 )= .8 H( 2 )= 1.88 H( 3 )= 2.73H( 4 )= .4 H( 5 )= .585H( 6 )= .2 H( 7 )= 0AZ= .19 HZ= .035AT= 0 BT= 0 HT= 0H0= .8 Z= .37 F= .25 FAI1= 13.5GM1= 25 GM2= 23 GM3= 25 GM4= 25GM11= 19.2 GM12= 19.2FAI= 30 DTA= 15 GMT= 19LD= 6NN= 8 KS= .5P0= 2674.3 PR= 75.6 PQ= 1123.12HA= 330 PQ1= 360二、桥台自重内力计算1、基底几何特性计算矩形基础横桥向宽度:B= 37.5 侧墙基础横桥向宽度:B1= 3.3矩形基础顺桥向宽度:A= 5.05 侧墙基础顺桥向宽度:A1= 2.6基底形心轴至前趾的距离:Y1= 2.842801 基底形心轴至后趾的距离:Y2= 4.807199基底面积:AREA= 206.535 基底对形心轴的惯矩:I0= 642.3303基底对前趾的截面抵抗矩:W1= 225.9498 基底对后趾的截面抵抗矩:W2= 133.6184基底对矩形基础后趾的截面抵抗矩:W3= 291.016基底对抗滑凸榫前趾的截面抵抗矩:W4=225.9498地基持力层厚度/矩形基础顺桥向宽度:Z/A=7.326733E-02矩形基础横桥向宽度/矩形基础顺桥向宽度:B/A= 7.425742ZB1= 0 AB1= 5ZB2= .1 AB2= 10K1= 1 K3=1K2= .989 K4= .989土中附加压应力系数:K= .9912、桥台自重内力计算桥台自重对基底形心轴产生的内力体积 V 竖向力 N 偏心矩 E 弯矩 M单元1(基础):V1= 151.5 N1= 3787.5 E1= .3178008 M1= 1203.671单元2(侧墙基础):V2= 13.728 N2= 343.2 E2=-3.507199 M2=-1203.671单元3(台身):V3= 41.172 N3= 946.956 E3=1.442801 M3= 1366.269单元4(台身):V4= 0 N4= 0 E4=1.042801 M4= 0单元5(台身):V5= 0 N5= 0 E5=1.042801 M5= 0单元6(台身):V6= 243.9843 N6= 5611.638 E6= .3178008 M6= 1783.383单元7(台身):V7= 109.3722 N7= 2515.562 E7=-.8405326 M7=-2114.412单元8(台帽):V8= 13.176 N8= 329.4 E8= .6428007 M8= 211.7386单元9(台帽):V9= .4925 N9= 12.3125 E9=-5.719924E-02 M9=-.7042657单元10(侧墙):V10= 7.858381 N10= 180.7428E10=-1.273866 M10=-230.2421单元11(侧墙):V11= 1.815991 N11= 41.7678 E11=-1.007199 M11=-42.0685单元12(侧墙):V12= 7.833 N12= 180.159 E12=-1.957199 M12=-352.6071单元13(侧墙):V13= 40.7316 N13= 936.8268E13=-3.507199 M13=-3285.638单元14(侧墙):体积:V14= 0 N14= 0 E14=-4.807199 M14= 0单元15(侧墙):V15= 0 N15= 0 E15=-4.807199 M15= 0单元16(压顶):V16= .8 N16= 20 E16=-2.307199 M16=-46.14399单元17(抗滑凸榫):V17= 0 N17= 0 E17= 2.842801 M17= 0-------------------------------------------------------------------------合计: 竖向力:SN0= 14906.07 弯矩:SM0=-2710.426工程数量合计(体积):基础及抗滑凸榫:SV1= 165.228 台身及侧墙:SV2= 452.7675台帽:SV3= 13.6685 压顶:SV4= .8三、土压力系数计算计算模式2:计算假想台背为矩形基础后趾边缘底与台帽背墙顶的连线,忽略假想台背与实际台背之间填土的恒载重量。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区城市出入口及通道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府[2005]93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区城市出入口及通道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府[2005]93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区城市出入口及通道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的通知正文:----------------------------------------------------------------------------------------------------------------------------------------------------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区城市出入口及通道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府〔2005〕93号)各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现将《苏州市区城市出入口及通道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贯彻。

苏州市人民政府二○○五年八月十二日苏州市区城市出入口及通道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为深入开展“洁净家园、美化城市”活动,根据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现对苏州市区城市出入口及通道沿线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目标要求以“做强、做大、做优、做美”苏州中心城市和创造最适宜人居的城市环境为目标,按照“建管并举、堵疏结合、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依据整治规划,对城市主要出入口及通道沿线周边全面开展市政道路设施、景观绿化、河道治理、市容秩序、户外广告、环境卫生、交通设施、建筑立面等方面的环境综合整治。

力争到今年12月15日前,全面完成各项整治任务,做到道路交通畅通、车辆停放有序、绿化景观完善、市容整洁优美、广告设置规范、长效管理落实,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二、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苏州市市区城市出入口及通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另发),统一组织指挥整治工作,全面掌握了解整治工作的阶段性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验收。

明确市城管局具体负责统筹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市园林和绿化局具体负责统筹实施绿化建设工作。

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高铁苏州北站段线站位方案研究

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高铁苏州北站段线站位方案研究

图1 苏州北站段路径比选示意图规划设计块,方案二线路进行了展线,切割了多处地块,除富元路青龙港路区间为既有工业厂房之外,还有规划的4处商办混合用地、2处教育科研用地、2处商业服务用地。

②客流效益分析方案一中,线路沿南天成路——澄阳路走行,分别设置相城大道北站、高铁苏州北站、青龙港路站、富元路站。

沿线分布有大量的商业、居住、科研、交通用地,且建成度较高。

方案二中,线路沿西公田路——高铁苏州北站——西——修远路——澄阳路走行,分别设置相城大道北站、高铁苏州北站、会展中心站、青龙港路站、富元路站。

沿线以商业、居住、教育科研用地为主。

两个方案富元路站客流吸引范围一致,高铁苏州北站吸引范围略有变化。

方案二青龙港路站东移500m,可兼顾青龙港路/修远路路口居住、商业、教育等多种客流,客流效益更佳。

西公田路北侧规划有国际会展中心和京东智谷,为相城区未来的核心区,相城大道北站的客流效益更佳,另外增设了会展中心站对国际会展中心的客流进行覆盖。

总体而言,方案二的客流效益更好。

③换乘关系分析号线高铁苏州北站衔接国铁苏州北站,另外也是7号线和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的换乘站,因此该站的换乘功能也是选择路由的一个重要考量。

方案一中,受高铁北站南侧南天成路上地下一层停车架桥桩基最小净距7m,增加了工程实施的难度。

同时,线路盾构下穿既有2号线车站主体结构,需要截断长抗拔桩9根,工程风险相比方案一较大。

图3 方案二盾构下穿既有2号线车站示意图⑤研究结论综合比较,从功能上分析,方案二的客流效益以及与高铁站的衔接要胜过方案一;从工程实施上分析,方案二下穿了既有2号线的车站主体,需截断9根抗拔桩,工程实施的难度更大。

考虑到苏州北站未来还将引入通苏嘉高铁等多条国铁线路,苏州北站是苏州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且西公田路北侧是高铁新城未来的核心区,是客流密集区域,在对下穿2号线车站主体的结构方案可行性进行多次论证之后,采用了方案二。

四、结语大型火车站综合枢纽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乃至城市交图2 与国铁、既有2号线换乘关系示意图。

江苏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江苏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江苏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文本近年来,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各个城市纷纷开始向着高铁发展的方向引领城市发展。

苏州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其中,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文本的制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背景近年来,苏州市交通运输局主导了苏州高铁站周边交通枢纽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旨在提高苏州市的综合交通能力。

通过重点建设苏州高铁站及周边交通、商业、旅游综合发展区,推动苏州市高铁、轨道交通等综合交通系统的畅通和完善,促进苏州市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是在此背景下提上议程的。

二、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规划进行了详细的阐述:1.总体规划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总占地面积约98万平方米,规划设计基本原则为:以“绿色、智能、宜居、繁荣”为导向,致力于打造一个交通、商业、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

2.功能定位此次规划设计方案中对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包括商业、文化、旅游等多种综合性服务设施。

3.道路交通在规划设计方案中,对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的道路交通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设计符合110km/h设计标准的“环形交叉立交”和“两个匝道式立交”,提高枢纽区的道路交通回旋能力及通行效率。

4.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方面,在规划设计方案中提出建立轨道交通、公交线路、停车场等多种综合交通模式,解决苏州高铁站周边的交通问题。

5.绿化景观在规划设计方案中,对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的绿化景观进行了详细的规划,通过景观的设计和建设,营造宜人的自然环境,提高人们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

三、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的意义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对于苏州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方面,改善了苏州市交通系统的畅通能力,优化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另一方面,苏州高铁站枢纽区综合开发项目也提高了苏州市的城市形象和品位,促进了苏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便道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便道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高铁新城青龙港路南侧便道工程施工总结报告苏州姑苏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高铁新城青龙港路南侧便道工程施工总结报告2015-09-15青龙港路南侧便道工程施工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合同段工程起止时间:本合同段原计划开工时间为2015年4月1日,完工时间为2015年5月30日,工期2个月;实际开工时间为2015年6月1日,完工时间为2015年7月30日,工期2个月。

苏州高铁新城青龙港路南侧便道工程位于青龙港路南侧、相城大道东侧,道路南侧为永福河。

受拆迁影响,青龙港路(相城大道~民乐路)段落暂不能实施,为保证青龙港路(未建)与民乐路(未建)交叉口东侧鑫苑地块交房,新建一条便道。

工程起点为相城大道车行道边,工程终点为青龙港路与民乐路交叉口车行道边,总长为米。

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主要工程内容:(1)路基工程:软基处理:m3,填方路基: m3路面:㎡(2)过路管道:米二、机构组成主要人员: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设备投入情况:根据不同施工节段得需求,我单位先后投入了大量得施工机械设备与试验检测设备,具体型号数量见设备投入一览表。

三、质量管理情况质量控制措施:我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对工程项目实行质量目标管理,使工程质量达到一次验交合格率100%,具体实施中有以下控制措施:⑴按照ISO9002质量体系要求,建立完善得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使每道工序都在严格得质量监控之下进行、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⑵根据工程项目特点组织精明强干得施工队伍,明确分工,加强协作,注重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间得密切配合。

⑶各单项工程、各工种均实行项目负责制与岗位责任制,质量指标直接与施工人员经济挂钩,奖优罚劣、重奖重罚,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指标均列入奖罚内容。

⑷采取多种形式对项目全员进行质量教育,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得思想,强化项目全员得质量意识,施工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各工种得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得操作技能,为创优质工程创造条件。

⑸运用科学得管理方法与现代化得检测工具,强化工程质量管理,认真执行设计图纸审核制度,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熟悉本工程得技术要求,做到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作业。

总长约7公里 独墅湖大道东延快速化改造启动

总长约7公里 独墅湖大道东延快速化改造启动

总长约7公里独墅湖大道东延快速化改造启动根据近日发布的通知,独墅湖大道东延快速化改造工程于7月11日早7时正式启动。

该改造区域总长约7公里,距离黄龙广场仅3公里,涉及范围是从黄龙广场至独墅湖大道东延方向的累计7公里路段,计划改造标准为2条4车道和1条2车道,改造工期至2020年底完成。

该改造区域涉及独墅湖大道、苏州大道、金鸡湖大道、象屿路共4条主要路段,是连接独墅湖、黄龙及西山新城的大动脉,也是独墅湖区重要的主要运输干线,是解决独墅湖区新城急修、大众出行等问题的重要节点。

改造后,该改造区域实现便捷通行,保证交通安全,有效改善交通流畅度。

改造结束后,独墅湖大道的道路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车行时间将大大缩短。

此外,经济发展也将大大加快,节约能源,缓解大气污染,为全市更多工业园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而言之,此次改造不仅将极大地改善风貌,提升交通环境,还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为独墅湖大道早日实现快速化改造,给市民带来更多的便利而努力奋斗!。

不需要写标题独墅湖大道快速化改造启动,其实是一场全方位的改造,旨在改善本地交通状况、改善路段整洁度、提升改造区域安全可靠性等多项目标。

首先,改造工程可以极大地改善本地交通状况,包括为路段增加新的车道,保证车流顺畅,以及增加机动车道宽度,减少大货车及临时路障物,降低路段交叉口交通堵塞现象。

其次,还可以改善路段环境整洁度,从设计与实施中统一规划、视域监管、数据处理等策略,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测,保证路段行车安全。

最后,改造后的独墅湖大道可以提升改造区域安全可靠性,增加非机动车行人安全设施,同时整治路段边缘,道路护栏设施等,使得独墅湖大道更安全更容易出行。

通过本次独墅湖大道快速化改造,不仅缩短了出行时间,改善了本地交通状况,改变了本地路段的景象,而且提升了改造区域的安全可靠性,为全市经济发展及其他大众出行提供了切实的可行方案。

青阳港施工方案修改版

青阳港施工方案修改版

青阳港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原则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A2标青阳港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是青阳港大桥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实施各项生产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同时是使施工得以按连续性、均衡性、节奏性、协调性和经济性进行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对施工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在于能对青阳港大桥工程全面、合理、有计划地组织施工,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施工任务.二、编制依据1、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合同文件2、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施工图纸中关于青阳港大桥工程的设计内容3、《桥涵施工手册》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94)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X7-89)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7、《江苏省工程建设管理条例》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BJ18-84)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12、《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J071-98)13、青阳港大桥现场调查情况表(附件5)三、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工、料、机具设备等计划,仅作为指导施工时参考用,不作为最后的供应计划,其各项数量如有出入时,应以施工预算中的数量为准。

四、本大桥计划工期10个月,即2004年3月份正式开工,12月31日前竣工(除沥青面层)作为控制进度目标,统筹考虑全桥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AK16+109。

351青阳港大桥为原桥拼宽,本桥为9孔,共3联,全桥全幅设置4道D80型伸缩缝.上部结构采用9*3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形组合梁,预制安装,先简支后桥面连续,交角900;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墩、桩柱式台,基础均为钻孔灌注桩基础。

原桥上海岸边孔兼立交,被交道沿江路宽16m,净空4.2m,为维持桥下通行净空不变,由于扩建横坡的影响,拼宽部分的梁高比原桥梁高矮17cm。

苏州市发改委关于高铁新城快速路连接线(常熟交界至凤阳路以南段)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苏州市发改委关于高铁新城快速路连接线(常熟交界至凤阳路以南段)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苏州市发改委关于高铁新城快速路连接线(常熟交界至凤阳路以南段)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03.21
•【字号】苏发改中心[2018]60号
•【施行日期】2018.03.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本建设
正文
苏州市发改委关于高铁新城快速路连接线(常熟交界至凤阳
路以南段)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苏发改中心[2018]60号
市交通局:
你局苏交〔2018〕43号文及附件收悉。

根据市政府办〔2018〕年下字395号请示件批办精神,经研究,同意你局实施高铁新城快速路连接线(常熟交界至凤阳路以南段)项目。

项目北起相城常熟交界处(北天河大桥南部),以高架形式跨越沈周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凤阳路,止于凤阳路南侧,线路全长约1.8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主线高架为双向六车道,地面辅路以凤阳路为界,南、北向分别为双向六车道和双向四车道。

总投资匡算约8.5亿元,所需资金由市财政筹措解决。

接文后,请做好国土、规划、环评、节能等相关审批手续,并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后报我委批复。

如项目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发生矛盾纠纷或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项目代码:2018-320507-54-01-312209)
文档附件:发文正式稿(苏发改中心[2018]60号)
苏州市发改委
2018年3月21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高铁新城青龙港路东延(澄阳路-盛兴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第二版)设计说明一、概述青龙港路为苏州高铁新城南部的东西向次干道,规划西起齐门北大街,东至正浜路,全长约4公里,其中相城大道至澄阳路段在建。

本设计段落西起澄阳路交叉口东,沿线与正辉路相交,终点至盛兴路交叉口西。

全长约1公里,标准段道路总宽34米。

现状地面高程大约在-4~2.5米(85年国家高程基准)之间,沿线基本为民居、厂房、河塘及农田。

与工程相交的道路除澄阳路为现状道路,其余均为规划道路。

正辉路交叉口含在本工程范围内,其余道路交叉口均不含在本工程范围内。

道路途经2条规划河道,分别为恒盛河(宽24米,斜交106°18′6″)、恒福河(宽20米,斜交120°),需分别新建3-8m跨径的梁桥二座。

二、设计依据1、设计资料苏州市高铁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设计委托书”(2013年8月)建设方提供的苏州市高铁新城片区总体规划(2012-2030)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测量资料(2013.8)相城区交通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方案审查领导小组《高铁新城四条道路设计方案审查意见》(2013.11.30)方案汇报的会议纪要(2013.12.5)2、技术标准及规范住建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住建部《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住建部《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交通部《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交通部《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D32-2012住建部《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住建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苏州市区人行道建设标准及规定汇编》以及国家、住建部及交通部有关专业的现行设计标准、规程、规范。

三、设计过程2013年7月收到建设方设计委托后,立即开展方案设计工作。

经向建设方、规划部门确认方案后,于2013年9月完成施工图文件(第一版)。

2013年11月28日,相城区交通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方案审查领导小组对施工图进行审查,会议要求对渠化段的断面布置、桥梁梁底标高、路基处理标准、沥青上面层材料、树穴间距、管线过桥方式等进行调整。

根据施工图审查会议精神,我院于2013年12月5日向建设方汇报,经会议讨论,形成以下意见:1、道路规划标准宽度由36.5米调整为34米;2、终点公交站台取消,渠化布置调整;3、人行道内侧侧石高度调整;4、路面结构底基层材料调整;5、路基压实度取用标准:次干道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取用,主干道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取用;6、按施工图审查会要求进行相关调整。

根据11月28日及12月5日的两次会议精神,施工图需调整较多内容,其中对道路断面、渠化布置、纵断面及路基的调整会涉及路桥水专业图纸的整体调整。

因此,根据会议精神对施工图调整后,出版第二版施工图文件。

四、设计技术标准根据规划定位道路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

1、道路线形技术标准:道路线形技术标准表2、行车荷载标准路面结构轴载标准:BZZ—100型标准车。

五、设计范围及主要内容工程起点为澄阳路交叉口东,桩号为K0+018.178, 终点至盛兴路交叉口西(2#桥侧墙终点),桩号为K0+990.854,设计长度972.676米。

除正辉路交叉口属于本次工程范围,其余道路交叉口均不含在本工程范围。

工程设计文件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管线综合、路灯、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及交通监控八项分项工程,本册为道路工程设计文件,其余分项工程设计见我院相关专业设计。

六、设计概要(一)平面设计平面坐标采用苏州坐标系统,道路中心线按规划中心线放样得,主要控制点如下:JD1 坐标 X-56061.955,Y-56525.229,桩号K0+000,澄阳路交叉口JD2 坐标X-55526.760,Y-57400.532,桩号K1+025.958,盛兴路交叉口(二)交通组织设计结合本道路与周边相交道路等级,以及相交道路之间的间距,并进行系统的交通分析后,本工程与所有交叉道路采用信号灯控制交通组织形式,在主要交叉口进、出口道进行渠化设计。

道路正常路段为双向四车道,交叉口渠化为“3进2出”的交通组织形式。

青龙港路与正辉路交叉口出口道布置公交站台,交叉口渠化在“3进2出”的基础上,出口道增加一条公交车道。

站台长30米,宽2米。

交叉口进口道展宽段长度为70米,渐变段长25米;出口道展宽段最小长度为60米,渐变段长25米,若布置公交站台,出口道展宽段长度为70米(含公交站台30米)(考虑2#桥西北侧的路桥衔接,盛兴路交叉口出口道渠化加长10米)。

(三)纵断面设计纵断面高程系统为85年国家高程基准。

纵断面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线标高。

纵断面设计受沿线规划道路设计标高及桥梁标高控制。

为了减少工程的路基填方量,在满足沿线地形、景观效果、地块衔接,以及满足行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控制。

道路标高不低于2.82m(国家85黄海高程基准)。

道路纵坡不小于0.3%,满足纵向排水的要求。

沿线桥梁按照梁底不低于3.0米控制标高。

(四)横断面设计规划道路红线宽34米,为双向四车道的三幅式断面形式,具体为:7.5米×2机动车道+2.0米×2分隔带+4.0米×2非机动车道+3.5米×2人行道。

交叉口渠化段宽36.5米,具体为:17.5米机动车道+2.0米×2分隔带+4.0米×2非机动车道+3.5米×2人行道。

出口道布置公交站的交叉口渠化段宽39.5米,具体为:10.25米×2机动车道+2.0米×2分隔带+4.0米×2非机动车道+3.5米×2人行道。

道路车行道横坡为2.0%,由道路中心线向两侧排水,人行道横坡为1.5%,坡向道路中心。

路拱均采用直线形式。

车行道边采用平侧石筑边,平侧石为花岗岩石材。

(五)路面结构:道路车行道采用沥青砼路面,按城市次干路标准设计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路面结构设计按住建部《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执行。

路面设计弯沉值为0.26mm。

具体路面结构为:✧车行道路面结构:(总厚度62.6cm)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粘层油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0.6cm 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34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 10%石灰土底基层考虑到非机动车道远期车辆停靠的需要以及近期道路网建设及地块开发建设的需要,本次设计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采用同结构。

✧人行道路面结构:(总厚度29cm)20×10×6cm 砼预制砖3cm 1:3干拌水泥砂浆20cm 级配碎石基层公交站台的路面结构与人行道结构一致。

1、路面材料及施工要求:A.沥青砼面层材料及施工要求:(1)沥青:工程所在地气候分区为1-4-1区,采用A级70号石油沥青,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下称《沥青施工规范》)表4.2.1-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规定, 质量技术要求如下:A-70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2)粗集料:为提高路面抗滑耐磨性能,车行道上面层采用玄武岩,下面层采用石灰岩,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

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表4.8.2的规定。

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比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具体如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3)、细集料: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表4.9.2、表4.9.3、表4.9.4的规定。

质量技术要求具体如下表:(4)、填料: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禁止使用回收矿粉。

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表4.10.1的技术要求, 质量技术要求具体如下表:(5)、沥青砼面层的级配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 》表5.3.2-1、表5.3.2-2 的规定,沥青用量建议在4.5~5.5%,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 》表5.3.2-5的规定。

(6)、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表5.3.3-1的规定,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设计空隙率为3~5%,马歇尔试验试件尺寸为φ101.6mmx63.5mm ,击实次数(双面)75次,技术标准如下:(7)、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

(8)、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配置先进拌和、摊铺、碾压机械,严格工序管理,并配备相应的试验、质量检验人员,以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9)、为保证面层质量,设计要求沥青路面不得在低于10oC 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请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提前做好施工组织计划。

B 、下封层下封层采用优质改性乳化沥青,沥青材料技术指标如下:的人工轧制的米砂,岩性宜为石灰岩,按公称粒径3~8mm ,不得采用山场的下脚料,小于0.6mm 的粉料含量不得超过5%。

施工工艺:a 、喷洒乳化沥青。

用沥青洒布车(机)在晾干的基层表面上喷洒改性乳化沥青,喷洒数量按沥青含量1kg/m2控制。

b 、撒布集料。

用集料撒布机撒布集料,规格3~8mm ,数量6~8 m3/1000 m2,以碾压时不粘轮为度。

c 、碾压。

用6~8吨钢轮压路机碾压两遍。

乳化沥青破乳后,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两至四遍。

C、粘层油上下二层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必须喷洒粘层油,如两层沥青砼连续施工则可取消。

粘层油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0.3~0.5L/m2,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沥青施工规范》的要求,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并须符合《沥青施工规范》表9.2.3的要求。

粘层油宜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稳定。

D、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及施工要求:(1)原材料要求1)水泥: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推荐采用42.5缓凝水泥;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其他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