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农场土地流转模式的探索
《2024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范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农村土地流转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承包等几种形式。
这些模式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土地流转后的利用效率不高等。
三、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问题分析(一)土地流转不规范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尚不完善,缺乏规范的流转机制和监管体系。
一些地方的土地流转存在随意性、无序性,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农民利益受损。
(二)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突出。
一些地方的土地流转未能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导致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信任度降低。
(三)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虽然农村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部分地区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些承包方在获得土地后,未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闲置和浪费。
四、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优化策略(一)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确保土地流转的公平、公正和规范。
(二)强化农民权益保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获得应有的收益。
(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承包方在获得土地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后的农业生产管理,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素质。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也看到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农垦土地经营及流转模式探析
文 /中国农垦 经济研 究 会
农 垦 发展 现代 农 业 呼唤 体 制创 新 ,而 农 垦 体制 改 革建 立 在 土地 制 度创 新 的 载 体之 上 。要 发 展 农业 的产业 化 经 营 ,必 须在 更 大 的范 围和 更高 层 次 实 现 农 业 资源 优 化配 置 和 生产 要 素 重新 组 合 。 因此 ,国
经营 权 的 自主选 择 。
创新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提供 了条件 ,促进 了土地有
序 流转 。在 实践 中 ,由于各 垦 区不 同的历 史状 况和
目前 ,全 国农 垦有 2 个 垦 区 全 部 或 部 分 推 行 7 了 “ 田制 ” 占农 垦 系统 土 地 承 包 面 积 的 8 % 以 两 , 0
资源禀 赋特点 ,哪些承包土地可以流转,对流转有 何 限制等 都存 在一 定 的差异 。 按 照黑 龙江 垦 区的相 关规 定 ,农 垦土 地 承包 经
营权 的流 转 只 能在 “ 本 田”进 行 。基 本 田的承 包 基 经营 权 在 承 包期 内依 照 农 业法 和 ( 《 物权 法 的
对 “ 本 田” 基 ,改 土地 补 贴为货 币补 贴 ,纳入 大 田统
一
转让或交还农场的土地 ,场 内职 工有权优先承包 。 又 如 ,在新 疆 兵 团 ,职 工通 过 与 团场 签 订土 地 承包 经营 合 同获 得 对 定额 承 包地 的承包 经营 权 ,承 包 经 营权 可 以采取 转 包 的方 式进 行 流 转 ,但转 包 只 限定在 团场 承包 职 工之 间进 行 ;团场 经 营地 签 订 租
有农场在农业土地 经营承包制度 的完善和创新中必
将大力 规 范土地 流转 。
一
《2024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范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其目的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及意义农村土地流转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农村土地使用制度。
其背景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意义在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1. 家庭农场模式:以家庭为经营单位,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
2. 农业合作社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形成合作社,共同经营土地。
3. 农业企业租赁模式:农业企业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4. 土地信托模式:农民将土地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对土地进行管理和运营。
四、各种土地流转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1. 家庭农场模式:虽然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但面临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挑战。
2. 农业合作社模式: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民参与度不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3. 农业企业租赁模式: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忽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 土地信托模式:信托公司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加强监管。
五、对策与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体系。
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发展。
3. 引进社会资本,发挥农业企业的作用,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4. 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保障农民权益。
5. 提高农民的土地流转意识,加强土地流转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6. 推进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科技结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六、结论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国有农场改革方案
国有农场改革方案国有农场改革方案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本方案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改革:一、农场管理体制改革1.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国有农场将以公司化形式重新组织,引入大型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发挥市场化运作的优势。
2.深化农场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鼓励农场依法租借、流转土地,推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改革农场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业生产。
二、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有农场将增加科研投入,引进前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2.推广高效农业模式:倡导节水灌溉、无土栽培、精准施肥等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国有农场应积极采取生态农业措施,保护水土资源,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农产品流通体系优化1.完善农产品产地直供体系:建立国有农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对接的供应链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减少中间环节。
2.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国有农场应注重品牌打造,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增加竞争力。
3.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整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四、农民增收政策支持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国有农场可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农业补贴和资金支持,引导农场加大投入。
2.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国有农场应积极组织农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3.提供就业机会:国有农场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五、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有农场应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条件。
2.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水平:国有农场将与当地政府合作,支持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国有农场要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增强农民自治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24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范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与现状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将其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个人或组织,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村土地流转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制度缺陷、农民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诸多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农场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农业企业租赁模式等。
这些模式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推进,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政策支持不足、农民权益保障不够等。
三、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类型与特点(一)家庭农场模式家庭农场模式是指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具有农业生产能力的家庭农场主,由其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经营主体明确、责任清晰,能够充分发挥家庭农场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是指农民自愿组成的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发展。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农民参与度高、组织化程度高,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提高土地的经营效益。
(三)农业企业租赁模式农业企业租赁模式是指农业企业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农业生产或农业开发。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资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能够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政策支持不足、农民权益保障不够等。
《2024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范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趋势。
土地流转模式的优化与完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模式及存在问题,为未来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与意义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将其所拥有的土地经营权、承包权、使用权等,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转移给他人经营的一种经济行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流转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三、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分析(一)家庭农场模式家庭农场模式是指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家庭农场主,由其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是指农民自愿组成合作社,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共同参与农业生产与经营。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集体力量,实现规模化经营和风险共担。
(三)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是指以土地为纽带,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份,农民通过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虽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流转价格不合理、农民权益保障不足等。
这些问题主要源于政策法规不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
五、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政策法规支持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权益、价格、程序等,为土地流转提供法律保障。
(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信息发布、交易、监管等环节的管理,提高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
(三)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农民文化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为土地流转提供人才保障。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指将农村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使其可以通过出租、租赁、流转等方式进行灵活经营。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本文将从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困境,并提出应对对策。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农村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农村经济报告》,2019年,全国家庭农场数量达到1.07亿户,家庭农场从业人员达2.3亿人,家庭农场面积约为6.5亿亩,占农村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为24.1%。
与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了288.53万家,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15.63万家。
尽管农村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诸多困难。
二、现实困境分析1.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一些农村土地流转后,流转方并没有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农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现象严重。
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流转缺乏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缺乏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和法律保障,流转合同不完善、土地流转的权益保护不到位,一旦发生纠纷,解决难度很大。
这给农村土地流转的稳定运作带来了困扰。
3.土地经营主体缺乏专业化经营能力一些农村土地流转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经营主体后,由于缺乏专业化经营能力,面临着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挑战,导致流转经营效益不明显。
4.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利益分配难题土地流转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一些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公、流转价格低、农民收益较低等问题,导致一些农民对土地流转持消极态度,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5.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就业问题一些农村土地流转后,原本务农的农民需要转变职业,尤其是中老年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技能短缺等原因,对其再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土地流转
山东省昌乐县土地流转模式调查昌乐县农村集体农用地面积785630亩,截至2013年底,流转总面积达到202478亩,占农村集体用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扩大。
随着土地有序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转,在农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农民手里有了靠谱的财富源泉,而在一系列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下,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抓住机遇“揽地生金”,正成为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业的“领头雁”。
1.三种流转模式和三个发展趋势以乔官镇为例,据昌乐县经管局的数据,位于昌乐县中部的乔官镇,有耕地面积14.8万亩,流转面积已达30343亩。
流转方式多样化。
土地向农业基地集中,向产业大户集中,向专业组织集中,是三个主要发展趋势。
1.1.户与户之间自发式流转占多数。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民间沿用多年,村民容易接受。
目前,以这种流转方式流转的土地约1.8万亩,占比59%。
1.2.以合作社为代表的规模化经营主体正在努力尝试。
比如,邵家庄村成立邵氏核桃专业合作社,在方山整合山地1200亩,发展方山核桃园。
目前,这种类型的土地流转面积约3700亩,占比12.2%。
在政府引导下的“资本下乡”成为趋势。
比如,潍坊海新瑞诚有限公司流转山地5000余亩,开发建设黑山生态园。
乔官镇人大副主席周瑞高介绍,从2009年开始,向政府提出帮助流转土地要求的企业越来越多,然而,可流转的土地现有量难以满足要求,目前,这种方式的流转面积约为8500亩,占比28%。
1.3.村委会做“中介”为规模化流转搭桥规模化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前提。
单个的农户间难以形成规模化流转,规模化经营主体单独面对分散的农户,很难实现规模化流转。
因此,二者之间需要有一个互相信任的“中介组织”,村委会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在乔官镇,以村委会为“中介”的土地规模化流转,成为了主要发展趋势,并且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经验。
政府部门要为村委会把关,充分尊重农民自主权,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互利双赢是长效机制。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
摘 要 : 农 村 土 地 流 转 对 于 缓 解 城 乡 土 地 供 需 矛盾 , 实现 城 乡资 源 互补 、 经济 融 合 、 城镇 化建设 等 方面具有 重要的 现 实
意义 , 而 选 择 采 取 的 土 地 流 转 模 式 则 关 系 到 土 地 资 源 利 用效 率 的 高 低 。 当前 我 国在 土 地 流 转 模 式 的 探 索 方 面 已 经 取 得 了 卓有成 效的成果 , 但 是 现 行 农 地 流 转 模 式 还 存 在 诸 多 问题 , 因此 要 从 我 国 的 国 情 和 不 同 地 区 的 发 展 状 况 出发 , 坚 持 科 学 的 原贝 1 】 , 构 建 农 地 流 转 的合 理 模 式 。
代 化的生 产水平相适应 的 , 以土地 租佃 为 主要途 径 、 以大 规
营模 式 相 比 , 这种模式 下的合 同 时间较 长 , 用 地 的 契 约 关 系 模 的 农 场 经 营 为 载 体 的 在 国 内 , 近 几 年 来 在 国 家 土 地 流 更 为 稳 定 , 有利于生 产要素 的投入 和生 产 的可 持续 , 是 一 种 转 政 策 的框 架 内 , 我 国各 地 对 农 村 土 地 流 转 模 式 进 行 了 积 市 场 化 程 度 较 高 的 土 地 流 转 模 式 和 规 模 经 营 模 式 。但 是 这 极 的探 索和创 新 。农 村 土地 流 转最 初 主要 是 代耕 的模 式 , 种土地流转模 式是 将 土地 的物权 转 化 为 了股 权 , 股 权 只 可 随着农 业生产力 的 提高 和 国家 对 土地 流转 的鼓 励 和支 持 , 转让不可退 出 , 因此当股份合 作 制组 织亏 损甚 至倒 闭时 , 拥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研究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研究作者:黎芊宏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11期[摘要]土地问题作为一个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如今在各地的土地流转过程更加为大家所关注,土地流转作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提高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其研究价值有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探讨土地流转现状,并与过去实情相结合,具体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其良性发展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土地问题;土地流转;农村经济;现状;建议一、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一)第一阶段(1978-1984)在这一时期,土地多数权利为国家所有,因此农村土地流转现象还没有发生,为农村土地流转禁止时期。
1982年的《宪法》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二)第二阶段(1985-1991)此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开始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田地划分过小和土地经营的过度分散化等问题开始暴露。
在这种情况下,农户间自发形成了私下土地流转,出现两田制,股份制等经营方式,1988年,《宪法》修正,标志看土地流转开始拥有法律依据。
(三)第三阶段(1992-1996)这个时期,是农村土地流转的转型阶段,其特征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经济体系转入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轨道。
第八届全国人大为《宪法》增加了“家庭联户承包责任制”,注重解决当时由于农村人口的不断变化所引起的土地与人们生活关系差距过大所引发的矛盾,并取得良好效果。
(四)第四阶段(1997-2001)这时,土地承包进入了又一次的开展高潮,争取走向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农业发展之路。
《土地管理法》的修订,首次使“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的土地政策得到法律的保障,从而消除了人们对土地承包期限存在的争议,于2001年发表的“18号文件”确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土地流转过程。
(五)第五阶段(2001以后)2001年以来,三农问题成为人们的焦点,国家曾以中央一号文件的方式接连七年对农业的经济发展作出调整。
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的思考
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的思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国庆前夕在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建立新型的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1、市场引导土地进行流转。
按照诚信、便民、规范、公平的原则,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流转。
一是信息服务。
建立乡、村、组三级信息收集、审核、储备、发布、反馈网络,为申请流转的供、求双方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二是组织洽谈。
交易中心要定期开展挂牌交易业务。
组织有交易意向的供、求双方面谈,提供洽谈场所、指导基价、示范合同文本等服务。
三是签约鉴证。
面谈成交后,交易所要组织供、求双方签定规范的流转合同,鉴证后颁发流转确认书。
四是资料归档。
交易中心要将流转合同等交易资料整理归档,妥善保存,并定期将成交表册上报市经管局备案。
五是跟踪服务。
经管部门要负责合同履约的信息反馈和纠纷调解、仲裁。
2、流转促进发展,实现双赢。
任何形式的流转都要紧扣发展这个主题,瞄准提高土地产出率这个首选目标,在确保承包农户流转权益的前提下,使土地逐步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集中,最终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要采取切实措施,帮助流转双方解决实际困难,修订发展规划,完善流转合同,不断增产增效,真正实现双赢。
3、政府培育市场。
加快培育“村乡交易、县市监管,,的土地流转市场。
分级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市级网上交易平台。
4、发展维护民权。
要切实保证流转农民的权益,让他们安心放心,村、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应该做到:第一,对受让方严格进行资质审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第二,对较大规模的新兴项目进行论证,努力避免市场风险,第三,合理确定合同标的,提倡实物标的、以国家牌价计价,第四,对较大规模的流转,按照标的额的一定比例,由承租方向交易中心交纳风险抵寸甲金。
《2024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范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了当今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和探索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不同模式及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从现行政策的背景下出发,试图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和意义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将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合法程序转让给其他个人或组织的行为。
这一政策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一)家庭农场模式家庭农场模式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农户将部分或全部承包地用于农业生产并以此为主业,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集约的经营方式。
家庭农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农民提高农业收入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二)农民合作社模式农民合作社是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在土地流转中,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社的方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三)企业租赁模式企业租赁模式是指企业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并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开发土地资源等方式,参与土地流转的过程。
这种方式可以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获取更多收入来源和稳定收益,同时也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优点和挑战优点:一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规模化水平;二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三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挑战:一是需要解决好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二是需要加强土地流转的法制建设和监管力度;三是需要解决好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
五、对策建议(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明确土地流转的规范和程序,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应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违法行为。
(二)促进多元化经营主体发展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通过多元化经营主体的参与,推动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小议如何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
小议如何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李佳一、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但我省农业就总体而言仍然严重滞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效益低、竞争力弱,根本原因是分散经营,规模小,户均耕地不到半公顷,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每个农场的耕地经营规模几百、上千公顷是极其微小的。
现代农业是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农业,关键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要提高一国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推进大批量生产、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创产品品牌,就必须发展规模经营。
要发展规模经营,首先必须适当集中土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鉴于我省国情,不能搞土地私有化,通过土地买卖向大户集中,发展私人农场;也不能通过租赁向大户集中,发展欧美流行的租赁经营农场,因农户只能得到微薄的租金,会严重损害农民的权益,也不能发展产、加、销某一环节的合作性组织,因这种组织难以改制提升为现代农业企业,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
因此只能立足我国国情,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引导农民联合自主办企业,农户以承包土地使用权租金入股,建立农业生产股份有限公司,长期集体租赁经营,根据不同地形和资源情况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实行农民办企业,管企业,当老板,维护农民权益,建立新型集体农庄,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以来对我省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必由之路,抓紧由点到面全面实施,具有战略意义。
二、具体实施办法及有关政策、规定和建议1、设立股份公司的程序、操作办法。
总的应按公司法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建议省县(市)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建立农业改革发展辅导小组和农业资产评估小组。
辅导农民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及有关文件,宣讲有关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辅导同一地点农民自愿联合建立股份公司,以5人以上做为公司发起人,并承担公司筹办事务,制订公司章程,公司与农户签订租约,经省县资产评估小组评估资产,确定股权,发起人认购其法定应认购的最低股份额,原法定最低股份额为500万元,建议经济条件较差的山区、丘陵区降低为200万元,包括土地作价折股在内,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召开股东大会,依法选举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公司法人代表,董事会聘任公司经理,召开成立大会。
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和优化思考
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和优化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愈发突显。
由于土地碎片化严重、农业生产规模小、土地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系列挑战和障碍。
在这种背景下,对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问题,更有利于提出有效的优化思考和政策建议,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向更加合理、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重点对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农村经营主体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目的和意义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下,大部分农村家庭将其土地承包给他人或机构经营,或者通过合作社、股份合作企业等形式集体经营土地。
这种流转形式无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目前流转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研究者更好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优化思考,可以探讨如何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农村土地经营主体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这对于实现农村振兴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为了深入分析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优化思考,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我们将收集和整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政策文件、统计数据、学术论文等,以了解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开展实地调研和访谈,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农户、农民合作社、土地经纪人等各方主体的实际情况和看法。
国有农场土地流转模式的探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 有 农 场 土 地 流 转 模 式 的 探 索
李 红梅
( 中国农 垦经济发展中心,北京 1 0 2 ) 0 15
【 摘 要 】近年来 ,伴 随农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农村土地政 策改革的热点。适应形势发展 的 需要 ,农 垦国有土地流转也处 于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之 中,与农村土地 家庭承 包经营相比较, 农场土地具有更多的规模化、产业化 的优 势。建立在 “ 两田制”基础上 的农场土地流转 更多地采取租 赁经营、公 司+ 基地+农户 的组织形 式,有些地域还 实行 了股份 制改造。针 对农场 国有土地流转的研讨对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国有 农场;土地 ;流转
构下,农垦的土地经 营制度变迁深受农村 的影响 。当前 ,农村 承包经营权;基本上只收取职工 自身受益 的社会保 险费和农业 产业结构和 就业 结构调整 ,农村劳动力流转 的加快 以及农村经 保 险费 ,参 照执行 同 当地 农村一 样的税 费改革 政策 ;职 工退 济发展的不平衡 ,使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成为必要 。平均化的家 休 ,基本 田由农场收回。 “ 规模 田”,或称经营 田、招标 田、
庭 承包 制造成 了土地 的分散化 、细碎化 ,不利于土地的规模经 租赁 田等 ,按照市场机 制运 作,采取 “ 先交 费、后种地 ”的办
营和经营效率 的提高 ,土地 的流转可 以在更大范围 内和更高层 法 ,通过 交纳 租赁费取得经营权 ;租赁期一般 卜3 ;农场 职 年 次上 实行农业资源 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在家庭 工可优先承包经营;原则上服从农场统一种植计划与统一技术 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 的专业化 、商品化和社会化 。 农垦土地 的流转 实际上也是顺应产业结构调整 ,适应规模化、 产业化经营 的客观必然 ,在某种程度上是从 国有土地承包经营
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一、引言当前,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不需要依赖耕作上的“横向一体化”(即大农场)及其规模经济效益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经营,而是需要“纵向一体化”来整合生产、加工和销售(黄宗智,2010)。
但是,相当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土地流转和适度的规模经营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张曙光,2010)。
本文采用的是后一种观点。
需要关心的问题是,土地由谁来流转,流转的形式是什么,流转后由谁来经营,经营的项目是什么以及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益如何。
因此,本文研究的中心任务是以凤阳县为例子,考察目前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如何实施的,那些做法获得了成功,形成什么样的模式,还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下一步的发展还需解决何种问题?二、凤阳县土地流转的现状凤阳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江淮分水岭地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发祥地,“小岗精神”的诞生地。
国土面积1949.5平方公里,总体呈“两山一水七分田”格局。
辖15个乡镇和3个省级工业园区,198个行政村、25个农村社区,总人口78.2万,其中农业人口65.66万。
全县土地总面积292.02万亩,其中农用地220.16万亩,建设用地40.39万亩,未利用地31.47万亩。
其中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75.39%;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61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73%,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46万亩。
全县承包耕地面积108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86.9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64.74万亩。
改革开放后,和其他传统农区一样,凤阳县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创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386199”部队,即妇女、老人和儿童留守在家维持着土地耕种,特别是由于农村土地分散、零乱,不少农户因此逐步放松了对离家偏远土地的经营管理,致使在少部分地方出现了土地广种薄收现象,甚至开始出现土地抛荒等新的难题。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凤阳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凤阳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鼓励经营者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考
关键词 : 土地 流转 ; 铁 力市; 问题
2 . 6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纠纷调处 机制不健全 。 对农 民来 说 , 土地是生命的源泉 , 是农村最基本 的生产 资料 , 农 村土地流转是农业 可持续发展 的客观要求 , 也是化解“ 三农 ” 难题 的 3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有效 途径 。十七届 三中全会通过 了《 中国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 3 . 1 解放思想打破 法律瓶颈 , 积极抢 占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打破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瓶颈 , 是土地制 度改革需要迈 出的第 展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 》 , 文件 指出 , 完 善土地承包经 营权 权能 , 依 法保 障农 民对 承包 土地 的占有 、 使用 、 收益等权利 。 加强 土地承包经 步。 根据 国家“ 农村土地承包法 ” 的规定 , 农用地在符合规划 、 不改 可 以进 行流转。 同时 , 伴 随着《 物权法》 的出 营权流转管理 和服务 ,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 市场 , 按照依 变土地性质 的情况 下 , 我国关于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物权属性 的认识 已趋成熟 , 为全 法 自愿有偿原则 , 允许农民以转 包 、 出租 、 互换 、 转让 、 股份合作等形 台, 面实现农 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利益 , 创造增加农 民收入和保 障粮 式流转土地承包经 营权 , 发展多种形式 的适度规模经营。 结合铁力市农用地 中的耕地数量少 、 质量不高 、 建设用地分散 , 食安全双赢局 面提供了有据可依 的法律依据。 以及 县域 内广 大人 民群众意识 等的实际 , 探 索以土地所有 权 、 承包 3 . 2突出重点打破 资金瓶颈 , 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的牛鼻子 解 决土地流转的资金瓶颈 , 方可确保土地 流转顺 利畅通 。针对 权 和经 营权分离 的方式 , 建立完 善“ 三权分离 、 多次流转 、 合理 收益 ” 铁力市应该 的土地流转模式 ,以期有效破解县域农村土地流转 的四大瓶颈 , 以 农村 土地 流转 中资金与农村金融创新 力度 不足的问题 , 推动铁力市县域 内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 考虑通过金融改革 与融资 , 让 资金 与资本融入土地流转 市场 , 加快 1 铁 力 市 基 本 概 况 农 村信用社改制农 村商业银行步伐 , 启 动创新地权 、 林权抵 押贷款 的方式 , 全 力推进“ 小额贷款 + 林权抵押 ” 等相类 似的贷款模式 , 加 1 . I 行政区划 铁力 市辖铁力镇 、 双丰镇 、 朗乡镇 、 桃 山镇 、 工农 乡 、 王杨乡 、 年 大了对农业土地流转改革的扶持力度 。让农村 土地 流转带动 资金 、 丰乡七个乡镇 , 双丰林业 局 、 朗乡林业局 、 桃 山林业局 、 铁力林业 局 技术 、 设备等生产要素 向农村流动 , 推 动了农业规模化经 营 , 塑造铁 四个林业局 , 以及 省农 垦总局铁力农 场。其 中铁力镇是 中心城区所 力市地方农业 品牌 。 3 . 3凝心聚力 打破共识瓶颈 , 努力排除改革发展 的新障碍 在镇 , 是全市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 中心 , 镇 内交通方便 , 经济繁荣 。 1 . 2人 口状 况 2 0 1 3年中央“ 一号文件 ” 提出 , 要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 2 0 1 2年全市总人 口 3 6 . 7 8万人 ,其 中城镇人 口 2 5 . 8 5万人 , 占 承包 经营权确权 、 登记 、 颁证工作 , 铁力市这一工作基本 已经完成 , 这为农村土地流转扫除了障碍 、 铺平 了道路 。 同时 , 要 以此为契机加 总人 口的 7 6 . 0 2 %。 1 . 3经济发展状况 大政策 、 资金、 人才改革 与帮扶力度 , 通过改革活跃农村土地改革市 2 0 1 0年 ,全 市 生产 总值 实现 4 7 8 , 5 7 0万 元 , 比 2 0 0 5年 的 场 , 在涉及到政策 、 法规 、 资金等方面与 中央和上级部门保持高度一 打破共识瓶颈 , 成立农村 土地流转与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 , 出 台 2 5 0 , 4 7 4万元增加 2 2 8 , 0 9 6万元 , 年 均增 长 1 1 . 7 %, 其 中市属生产 总 致 , 加 大对规模经营项 目的政策倾 斜和对流转信托服务中心 值实 现 3 5 6 , 5 5 0万元 ,比 2 0 0 5年 的 1 9 4 , 5 3 8 万 元增加 1 6 2 , 0 1 2万 相关政策 , 元, 年均增长 1 2 . 2 %,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7 4 . 5%; 人均生产 总值实 现 的资金投入 , 对 经营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放宽授 信额度 , 加大针对 农 打造属 于铁力市农业 的过硬 品牌 。 1 2 , 3 3 1 元, 是2 0 0 5年 1 . 9倍 ; 全 口径 财政 收入 实现 2 0 , 4 5 1 亿万 元 , 产 品深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 , 比2 0 0 5年 的 8 , 0 9 3万 元 增 加 1 2 , 3 5 8 万元, 年均增 长 2 0 . 3 7 %; 社会 3 . 4以人 为本打破分配瓶颈 , 着力解决改革发展的新问题 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1 2 0 , 6 1 6万元 ,比 2 0 0 5年 的 5 8 , 5 5 1 万元增加 合理解决土地流转 的利益分配瓶颈 , 土地流转才能实现 多方 共 6 2 , 0 6 5万元 , 年均增长 1 5 . 6 %。 赢顺利推进。 只有在土地流转改革 的过程中坚 持始终保障农 民土地 I . 4土地利用特点 的长期 和长远收益 , 兼顾村集体与地方政府 收益 , 坚 决按农户拥 有 才能从根本上保 障农 土地利用 以林 、农用地 为主 ,结构单 一。全市土地 总面积 为 的土地承包权面积 的比例进行公平合理分配 , 6 4 4 3 3 4公 顷 , 林地 面积 为 5 0 6 9 5 6公 顷 , 比重高 达 7 8 . 6 8 %, 耕 地 面 民与承包者的权益 , 使承包者获得相 应的利益才能使 流转承包长 久 积为 1 0 8 1 1 7公 顷 , 比重为 1 6 . 7 7 %, 仅耕 地和林地两个地类 , 占土地 的持 续 下 去 。 参 考 文 献 总面积 比重就达到 了 9 5 . 4 6 %, 铁力市土地利用结构过 于单一 , 产业 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 1 ] 十八届 三中全会政府工作报告, 2 0 1 3 , 1 0 . 2土地流转存在的 问题 [ 2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土地管理 法, 2 0 0 4 , 8 . 2 . 1 部分农 民对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认知度较低 。大部分农户 [ 3 ] 铁 力 市统 计 年 鉴 , 2 0 1 2 . 对《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农 村土地承包法 》 等法 律法规的相关规 定知之 甚少, 维护 自 身权益的意识不高 , 一些农户盲 目 进行 土地流转 , 致使 利益受损 , 形成 了潜在 的土地流转 纠纷 。 2 .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 、 流转合 同不规 范 , 统一规范 的流转合 同使用 率不 高。 2 . 3农 民因病 、 因灾流转土地 的情况较多 , 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尚 需 进一步健 全。 2 . 4 存在一部分国有土地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的现象 。 2 . 5 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化建设较缓慢 。 乡( 镇) 土地流转 、 经营权 证 管理 和土地 承包信 息化管理制度相对 滞后 。
国有农场改革方案
国有农场改革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但是在一些地区,国有农场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这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对国有农场进行改革。
一、改变国有农场经营模式首先,我们应该在经营模式上进行改革。
当前,许多国有农场只是把土地作为一种资源来经营,而且很多农场经营不善,造成农场的财务状况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来优化农场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农场的盈利情况。
另外,我们也应该逐步实现国有农场的人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相结合,让国有农场成为人民群众共同拥有和参与的农业基地。
二、转变土地使用方式其次,在土地使用上,我们要转变原来国有农场过多占据土地资源的现状。
国有农场应该充分利用闲置的土地,发展多元化经济,比如开发旅游、养殖等产业,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益,提高农场的收益。
此外,我们还应该逐步实现农村土地流转,让社会资本和农民能够增加农业投入,同时也可以减轻国有农场土地占用的压力。
三、民主化管理决策最后,在管理方面,我们要逐步实现民主化管理决策。
国有农场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组织和制度,保障参与农场管理的农民群众有发言权和参与权。
同时,在国有农场内部,应该加强职工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提高农场的服务质量。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交流,推动国有农场与当地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共赢。
总之,在国有农场改革中,我们应该注重调整农场经营模式,转变土地使用方式,民主化管理决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探讨
变, 特 别是近年来 , 随着 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
的实施 , 加大 了对种地农 民的补贴和扶持力度 , 扩大了土
地增收的空间 , 因此农 民不愿流转土地 ; 有些农 民认为务
有的烤茧机设备 , 发展红枣 、 核桃加工包装业 ; 利用当地盛 产的玉米 、 谷物 , 发展小磨加工小杂粮加工业 。 形成 以桑发
阻碍了土地流转 。 强土地流转指导服务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 转, 鼓励 和支持将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 、 家庭农场 、 农 民合 作社流转 , 发展多种形式 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 田基本 建设 , 鼓励农 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 , 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 新是推进现代农业 建设 的核心 和基础 。 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 , 培育和壮 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 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的潜能。
跑遍长江 以南的所有省份 , 选择了耐旱抗寒 、 生长快 、 产叶
量高 的 1 4 个桑苗品种 , 大面积栽种桑树 。 目前 , 该社的桑
问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多种有效形式 , 通过推进土地
形式 , 保 留承包权 , 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 经济
组织 的行为。如 , 山西省柳林县有 l 5个乡镇 , 2 5 7 个行政
村, 农 业人 口 9 2 5 7 2人 , 纯农 业人 口 3 9 0 7 7人 , 家庭 承包
约化 、 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 , 提农业综合效益 。
关键词 土地 流 转
S 一 9
思 想转 变
发展 规 划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8 8 7 X . 2 0 1 3 . 0 4 。 0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农场土地流转模式的探索
李红梅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北京,100125)
摘要:近年来,伴随农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的热点。
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农垦国有土地流转也处于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之中,与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相比较,农场土地具有更多的规模化、产业化的优势。
建立在“两田制”基础上的农场土地流转更多地采取租赁经营、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有些地域还实行了股份制改造。
针对农场国有土地流转的研讨对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有农场土地流转
一、农垦土地流转是适应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然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象不断增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2008年9月,胡锦涛在考察安徽省小岗村时再次定调,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建立在土
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再次成为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的热点。
农垦作为国有企业,土地归国家所有,这必将使其土地经营制度与农村有着很大的不同。
尽管如此,农垦国有农场从事农业生产的本质特征与农村是一致的,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垦的土地经营制度变迁深受农村的影响。
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流转的加快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成为必要。
平均化的家庭承包制造成了土地的分散化、细碎化,不利于土地的规模经营和经营效率的提高,土地的流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农垦土地的流转实际上也是顺应产业结构调整,适应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客观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是从国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角度重新诠释并赋予农垦土地承包经营新的内涵。
农垦的规模优势、组织优势使得国有农场土地经营制度在某些方面走在农村的前面。
从某种意义上看,当前的农垦土地经营模式探索实际上也会成为未来农村土地经营管理的一种借鉴。
二、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促进了农垦“两田制”的发展
土地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作为统分结合的国有农场双层经营体制中重要的一环,在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上发挥了特有的优势。
随着形势的变迁,如何承包土地并发挥土地最大效用成为摆在农场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农场职工要求承包土地的愿望强烈;另一方面土地的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要求改变土地零碎、
分割的状态。
伴随着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进程的推进,在此背景下,“两田制”从本世纪初最初的发端,逐渐推行成为目前垦区较大范围推广的经营模式。
“两田制”的基本前提是坚持土地国家所有和家庭承包经营,并在“基本田”中体现政策,“规模田”中体现效益,克服了土地家庭经营中平分土地、经营规模分散、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局限,进一步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体现了联产承包制下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主选择。
到目前为止,全国农垦有27个垦区全部或部分推行了“两田制”占农垦系统土地承包面积的80%以上。
尽管各垦区对于“两田制”的称谓和划分细节存在一定的差别,但都具有某些共性。
“基本田”,或称责任田、身份田、口粮田、养老保障田等,一般参照周边农村劳均耕地面积分配,赋予长期稳定的承包经营权;基本上只收取职工自身受益的社会保险费和农业保险费,参照执行同当地农村一样的税费改革政策;职工退休,基本田由农场收回。
“规模田”,或称经营田、招标田、租赁田等,按照市场机制运作,采取“先交费、后种地”的办法,通过交纳租赁费取得经营权;租赁期一般1-3年;农场职工可优先承包经营;原则上服从农场统一种植计划与统一技术管理。
“两田制”的实施,变过去对土地承包“单一”形式为“两种”模式,较之前者作用和意义不尽相同。
一方面,“两田制”减轻了农工负担,随着税费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和承包期限的长期稳定,逐渐成为农工“口粮田”和“保险田”,将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同时,通过积极引导,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精细农业和效益农业,
提高亩均效益。
另一方面,“两田制”促进了规模集约经营,优化了产业结构。
垦区开始由分散经营走向适度规模经营,多数人种少数地、少数人种多数地,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优化了经济结构,提高了经营效率,推动了产业升级,有利于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建立在“两田制”基础上的农场土地流转
“两田制”的改革实践,为进一步创新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土地有序流转,实现规模经济。
其一,“两田制”的运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其二,通过土地流转途径的拓展,促进农工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两田制”的发展,为实现国有农场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的分离创造了条件。
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状况和资源禀赋特点,哪些承包土地可以流转,对流转有何限制,在实践中,各垦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按照黑龙江垦区的相关规定,农垦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只能在“两田”的“基本田”中进行。
基本田的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内依照《农业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可以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
流转所得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除法定情况外,承包期内农场不得收回基本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干预。
而“规模田”的承包经营权,承包方如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或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交还给农场,农场在规模经营优先的前提下重新发包。
承包方转让或交还农场的土地,场内职工
有权优先承包。
“两田”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流转,必须到发包方办理相关手续。
又如,在新疆兵团,职工通过与团场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获得对定额承包地的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转包的方式进行流转,但转包只能限定在团场承包职工之间进行;团场经营地签订租赁经营合同,期限1-3年,不允许流转。
尽管由于自身禀赋不同,各垦区在农垦土地流转的实践与探索中遵循的基本思路具有某些共性:一般赋予农户基本田以较为充分地流转自由,而对于规模田选择在农场的层面加以控制。
1.对规模田的租赁经营。
其关键在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用,合理确定土地规模,通过市场竞价,使土地适度向生产能手集中,实现经营田的连片、联合,发挥土地的规模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农场职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2.对基本田适用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对基本田,完善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稳定而持久的承包经营权;在此基础上,给予农场职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借鉴农村土地流转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在农户之间进行自由流动。
3.以土地为纽带实行与企业的对接。
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土地综合效率的重要举措。
对于基地提供生产资料供应龙头加工企业的垦区可以适用这一模式。
农垦发挥组织化的优势,统一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并且实行预售制度,统一包销。
通过产业经营形成的规模和集聚效益,强化“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的土地经营模式,形成以产业公司为龙头的产业链,实现区域联营,不仅能够给农
场带来较大效益,增加职工收入,还可以发挥影响带动、辐射周边农村的示范效果。
4.建立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连接,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农垦企业在经营田相对整合、农产品相对趋同和技术、劳力相对集中的区域,可以采取农工入股联营等形式,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开展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
在开辟自营经济过程中,为规避个体经营缺陷,发挥互助优势,也可组织行业性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实现技术互补。
5.以模拟股份制探索农垦土地租赁经营。
2008年前后,江苏垦区进行了积极探索,整合土地资源,实行“规模化种植、公司化运作、股份化合作”。
即对“基本田”,改土地补贴为货币补贴,纳入大田统一管理;改土地租赁经营为模拟股份制形式,采取“农场入股、合资种田、统一管理、按股受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主要形式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
四、加强对农垦土地流转的管理
农垦企业具有区域性、社会性和农工商综合运营的特点,农垦土地承载着农场职工的社会保障、农场稳定、发展、和谐的多项功能,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切实关系着农场职工的利益,因此农垦国有土地的流转必须周密设计,科学操作。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流转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收益过低,损害农民利益等,不同程度地在农场土地流转中显现,因此必须要加以规范。
同时,在国有农场土地流转过程中也要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农场土地流转必须以土地增效、农场增收、农工受益为目标;二是土地流转必须把握好适度经营和规模经营的关系;三是土地流转要依法有序进行,明确职工对农场土地承包的合法权益。
作者简介:
李红梅,女,1973-,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