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小板计数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血小板计数相关影响因素探讨

血小板计数相关影响因素探讨
s o i e e m ia i n s s t ic s h n l e cn a t r fa t ma i p a e e o n i g ,a d t s i c p c d t r n to o a o d s u s t e i f n i g f co so u o t lt l tc u t u c n n o e t — ma e t e p a ee o n i g a c r c f e t l g n l z r t h l t ltc u t c u a y o ma o o y a a y e .M e h d Plt ltv l e 5 b o d s e i n h to s a e e au si 2 l o p c— n 1 me s( n EDTA n io g 1to )wa o n e y Co le a tc a u a in sc u t d b u tr ACT d f u o tch ma oo y a a y e n 5 i AL a t ma i e t l g n l z ra d f
b a w o k. y h nd r The s cm e e e c t go ie n o t e g oup a c r n o t a iis o a ee pe i ns w r a e rz d i t hr e r s c o dig t he qu ntte f plt lt:
( 3 - 2 × 1 。 I, 工 法 ( 1 1 ) L( 一 4 3 6 P < 0 0 1 。 组仪 器 法 与 手 工 法检 测 数 据 差 4 4 1 ) 0 / 手 3 ± 5 X1 / £ 0 .4 , .0 ) 各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结 论 全 自动 血 液 分 析 仪 精 密度 高 、 复性 好 , 其 检 干扰 因 素 的 影 响 , 别 是 当血 小 板 数 值 < 5 ×1 。L 时 , 同 时 用 显 微 镜 复 片 或 手 工 法 计 数 , 特 O 0/ 应 以提 高 血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与各参考值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与各参考值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与各参考值的临床意义摘要】血细胞分析仪是医学检验最常用的仪器,血细胞分析仪结果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血小板的检测是临床止血与凝血疾病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就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及各值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血小板影响因素1 概述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不断发展,血小板分析项目已趋多样化,如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已广泛应用。

血小板分析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指标之一,对血栓与止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MPV,PLT,PDW等指标的可靠基础。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血小板计数对仪器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因血小板离体后易聚集,粘附,破裂。

血液分析法测定血小板受干扰因数很多,就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数进行讨论分析。

2 影响因数2.1操作技术误差及放置时间及室内温度的影响: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和破坏,因此由于采血不顺利或抗凝剂使用不规范,都可影响血小板的结果。

有资料表明[3],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也有很大的影响,在10分钟,30分钟时测定无显著性,但超过60分钟时开始出现差异性。

放置时间越长,细胞破坏越多。

分析仪误将破碎的细胞碎片计数为血小板,从而使结果增高。

检测血小板的最适宜温度为11-25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温度在对用稀释方法做全血细胞测定中更为显著。

2.2抗凝剂的影响:根据KSH推荐,在血常规检测中EDTA-K2作为抗凝剂。

[1]但EDTA-K2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堆积和发生卫星现象,致使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自认血小板,而使检测结果偏低。

由于血小板可逆聚集不被溶血素溶解,其体积一般和淋巴细胞大小相似,被计入白细胞小细胞群而干扰白细胞计数结果,从而使白细胞结果假性升高。

2.3仪器的影响:血细胞分析仪是靠电阻法以细胞为基础的“分群来计数的。

血小板的数量变化与体积有相关性,当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或被测标本存在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金珊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251-01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目前各大、中医院检验科已广泛应用。

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常会出现结果误差,这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

为此,本文主要对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采用的仪器是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KX-21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1.2 试剂①仪器用的稀释液、清洗液、溶血剂均由日本Sysmex公司提供。

②显微镜计数用的血小板稀释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配制,冰箱保存。

③EDTA-K2抗凝剂1.3 标本来源选自2008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血小板结果异常的血标本共207例,另挑选血小板结果正常的血100作对照。

1.4 用EDTA-K2抗凝全血2ml,充分混匀后,2小时内KX-21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取血小板检测结果异常的血标本,同时用显微镜手工计数,另取血小板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标本100例同时用显微镜手工计数,比较两法结果。

2 结果血小板少于100×109/L的血标本121例,为A组;血小板大于300×109/L的血标本86例,为B组;lind板在100~300×109/L的血标本100例,为C组,其两法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3.1 在Sysmex X-21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是在同一通道中进行,且它们之间仅以体积大小来区别,因此,血小板的计数易受小红细胞数量或红细胞碎片的影响,由于血液中小红细胞的数量远大于血小板数量,即使有少量的小红细胞混入血小板计数范围内,也会对血小板计数造成很大的影响。

血小板计数分析报告

血小板计数分析报告

血小板计数分析报告血小板计数是一项衡量人体内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指标,它对于评估血液凝结功能和排除某些疾病的可能性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分析一份血小板计数的检测结果,并为您提供相关的解读和建议。

1. 检测结果概述根据最新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您的血小板数量为XXXX/mL (每毫升)。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功能是在止血和血管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通常在150,000/mL 至450,000/mL之间,您的检测结果建议进一步分析和评估。

2. 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血小板计数的异常值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骨髓问题:骨髓是血小板的主要生产地,某些疾病(如骨髓异常增生、骨髓纤维化等)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

- 药物和治疗:某些药物(例如抗凝血药物、抗白细胞药物等)或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等)可能对血小板计数产生影响。

- 疾病和感染:某些疾病(如白血病、贫血、肝脏疾病等)或感染(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也可能引发血小板计数的异常。

3. 进一步检测和评估为了更全面地评估您的血液情况和确诊潜在疾病,建议您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检测或评估项目:- 骨髓活检:通过骨髓活检可以进一步了解骨髓内血小板生成功能是否正常,以排除骨髓疾病的可能性。

- 血液生化指标:通过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脾功能等)的检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器官功能异常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 病史调查:详细了解您的病史,特别是是否存在与血小板异常计数相关的疾病或药物使用。

4. 预防和治疗建议针对血小板计数异常,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供您参考:- 避免暴力活动:减少剧烈运动或受伤的风险,以降低血小板破坏的可能性。

- 遵医嘱用药:如果您正在接受治疗或服用药物,请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的监测。

- 加强免疫系统: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适度锻炼,并远离有感染风险的环境。

- 定期随访:定期回访医生,进行血小板计数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的探讨

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的探讨
置, 防止酸 、 碱及脏 物污染 , 以致使血小 板破坏 , 影响
小 的血小 板机器 也放过 , 致使计 数减 少 。
研究 认 为一定 浓 度 的 E TA—K2作抗 凝剂 络 D
合 了血液 中的钙 , 使血液抗 凝 。 液标本 与抗凝剂 混 血
匀时 间对结 果影 响很大 。 D E TA—K2 会使 血小板 形 态发 生变 化 , 其外 膜形成 的微小 管游离端 向外伸 展 , 从 而在 血小 板周 围形 态 丝状 伪 足 , 个这 样 的血 小 数
工企 医刊 2 1 年 第 2 卷 第 1 00 3 期
可 以大 大减 少 病变 的漏诊 和 误诊 率 , 在小 儿先 心 病 诊 断 中占越 来越 重要 的地位 。
(0 9 0 1 收 稿 ) 2 0 ~1 - 9
定利 于血细 胞分析 又可 以进行血小 板准确 计数 。
1 2 采血 是 否顺 利直 接 影响 到血 小 板计 数结 果 . 静 脉 采血 : 须 一针 见血 , 利采 到标 本 , 与抗凝 必 顺 且 剂迅速摇 匀 , 否则血 小板体 积小 , 开血管 后易粘 际 离 于血 管破 损 处及 组织 ( 会粘 附 于玻 璃等 部位 ) 并 也 ,
血小 板数及 形 态正 常 的标 本 结果 比较 可靠 , 对 于 但
血小板 减少 和/ 或红 细胞形 态异 常者 , 得结果 误差 所
甚大 , 时甚 至难 以计 数 。 有 这里对 血液分 析仪血小 板
计数 的影 响 因素 进行探 讨 。 1 检测前 因素 1 1 抗 凝剂 影 响 近 年来 许 多 国家 的仪 器血 液检 . 查 都 已改 用 E TA 抗 凝 静 脉 血 , 是 一 种 钙 螯 合 D 它 剂, 常用 的有 二钠盐 、 钾盐 、 二 钾盐溶解 度大 , 与血混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 第17卷 第39期111投稿邮箱:zuixinyixue@·医学检验·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田前进 (大同市新荣复康医院 检验科,山西 大同 037000)0 引言血小板的形成是由于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而导致的,其属于所有血细胞中体积最小的细胞,没有细胞核,并且还能够维护人体的健康。

此外,血小板还具有极好的聚集、黏附功能,对于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生理和病理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时其还能够有效参与机体的自行止血、凝血的过程。

但是,由于血小板的自身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其在进行血细胞分析仪的诊断时,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服药、试剂质量、采血质量等),最终致使血红细胞仪分析诊断失败,因此,为使检测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在进行检测时一定要注意好质量的控制[2]。

我院选取了62例普通患者进行观察,以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普通患者6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有女性30例,男性32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40岁,平均年龄(53.15±3.18)岁。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全部进行静脉采血2ml,放置于抗凝管中,而后送去检测。

首先,将叶酸铵与血液按照比例1:20进行稀释,然后,对于血液标本中的血小板计数采用SYSMEX 2000i 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对血小板计数进行观察并记录。

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

1.2.2 影响因素: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患者的病情情况以及对于检测有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等。

该调查由主治医师执行,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当场发放当场收回,从而使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得以确保。

1.3 统计学处理。

血小板计数血液分析仪的影响因素和分析

血小板计数血液分析仪的影响因素和分析
P L T数量与直方 图不 符 , 同时我们进行 了人工显微镜 计数法 的对
比测 定 。
2 . 3 预稀释血放置 时间对 P L T计 数的影响
为 了血细胞分析仪 的合理使用 , 保证 实验 结果 的准确性 , 原 则上样 品应使用 静脉 抗凝 血 。 目前 , 限 于仪器 的种类 和性 能不 同, 使 用静 脉血做常 规检查 在 乡镇卫 生 院 内推广 稍有一 定 的 困
难 。本文就预稀 释不 同的时间对 P L T的影 响进行 了分析结果 见
2 影 响因素 2 . 1 小红细胞对 P L T计数 的影响
我们对小红细 胞对 P L T计数 的影响 进行 了分 析 , 认 为 当平
。 均红细胞体积 ( MC V ) 正常时 , 对P L T计数没有影响 , M C V 7 0 l以下 表 1 f 时既有影 响 , MC V越小 , 小红细胞数量越 多 , 影响越大 。 表 1 预稀释血样 品不 同放 置时间对 P L T计数 ( ×1 0 9 ) 的影 响
1 材 料 与 方 法
[ 文章编号 ] 1 0 0 5 —0 0 1 9 ( 2 0 1 3 ) 0 5 —0 4 0 3 —0 1 2 . 2 样 品溶血不完 全对 P L T计数 的影 响
半自 动血液 分析仪 , R B C和 P L T 同时进 行计数 , 同一 样 品即 使溶血不完 全对血小板计数 亦没有 影响 , 而对 WB C计数 和分类
试剂或研 制高质量 的试剂是 我们 的方 向。但 目前 国产或 自配试 剂不 同程度 的存在 质量 问题 , 有 的 与仪器 不 匹 配 , 过 滤 不彻 底 , 细菌 污染 等 , 而使本底 增高 , 尤其是溶 血剂 存在的问题较多 。 2 . 5 残 留溶血 素的影 响 残 留于测 定杯壁 的溶 血素将破 坏红 细胞形 成 2 . O I L 左右的 碎屑 , 导致 P L T计数结果偏 高。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3.方法学缺陷
目前血液分析仪大多数是利用 电阻抗法进行计数,红细胞和血 小板的计数是在同一通道中进行, 它们之间仅以体积大小来区别, 因此,血小板的计数易受小红细 胞数量或红细胞碎片的影响:大 体积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 (分析仪将大体积血小板误计入 红细胞而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
4.抗凝剂因素
血小板检测异常的 影响因素分析
杨小亮
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血液分析仪的灵敏度 和准确度也有了空前提高,血液分析仪的简便、快捷、 高效率、高重复性的特点使得血常规检查在临床诊断中 越来越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血小 板检测结果的不稳定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血小板 具有黏附、聚集、释放、收缩等特性,因此很容易受外 界因素的影响。
1.采血因素
老人、儿童、严重营养不 良及体质较差患者由于静脉 血管不明显常常发生采血困 难、出血不畅,易引起血小 板聚集;
2.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血常规标本宜在8小时内 检测。若放置较长时间,细 胞的溶解所产生的渗透压对 血小板具有破坏作用,血小 板的体积随时间的延长而发 生变化,血小板的数量随时 间的延长而降低。
ICSH推荐使用EDTA-K2抗凝, 工作中常用的是EDTA-K2的能抗 凝2ml全血的真空采血管,这就 要求采血尽量准确到2ml。采血 过多则抗凝剂相对不足导致标本 出现微凝块;采血不足、抗凝剂 比例相对偏高,导致血小板肿胀 破坏,产生碎片无法正确计数。
5.小红细胞增多或巨大
血小板增多的因素
当患者红细胞大小不均,尤 其是以体积<70fl的小红细胞 居多时,部分极小红细胞被计 入血小板数,引起血小板假性 增高;巨大血小板增多时,也在临床工作
中常遇到的,了解这些因素后,在操作中就可以 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遇到有问题的标本、 有问题的结果时,就要认真分析仔细研究,一定 要让最后发出的报告能够反映客观实际。这需要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临床检验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不仅能检测更多的实验参数而且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但在计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计数血小板时影响因素比较多,现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和假性升高的原因及质量控制总结如下:1 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因素1.1 地线和电源:血细胞分析仪要求良好的接地效果,如果地线未接或接地不良,均可形成静电脉冲信号而影响血小板计数,其主要表现在血小板直方图的起点偏左,并形成小峰,这种情况一定要排除地线和电源的因素,再寻找其他原因。

1.2 试剂质量原因:血细胞分析仪在做血常规分析时,由于稀释液或溶血素过滤不严或被污染导致本底偏高时会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增多,故在每天开机做本底检测时发现本底偏高,应进行清洗使本底降至规定范围。

1.3 标本溶血:溶血对红细胞和血小板影响最大,因为红细胞破坏,其计数值减少,而破坏的红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碎片,分析仪将其识别为血小板,使血小板升高,故血细胞分析前应避免溶血。

1.4 小细胞对血小板计数影响:赵勇等[1]报道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其结果易受红细胞体积的影响,小细胞数量越多,红细胞体积越大,影响越大,即血小板直方图降波向右延伸范围越大,这与血小板间接计数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学及其量的改变一致。

避免方法是注意观察红细胞直方图的起点及血小板降波是否达到基底,否则,应及时做血涂片观察或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

1.5 药物影响:有些药物可以影响血小板的计数。

钱敏等[2]报道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影响血小板计数,认为脂肪乳剂中的脂肪乳颗粒直径和患者血小板相近,导致输入脂肪乳的患者血小板会假性增高,并建议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如需检测血小板最好在5~6h以后,如出现血小板过高时应随时和临床联系,最后经血片观察方可报出结果。

1.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有很大差异,仪器法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这是由于病人血管内溶血产生的红细胞碎片对仪器法计数血小板所造成的正向干扰引起的。

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1 0 2年 3月 第 9卷 第 5期
L b Me l , r h 2 1 , 19 No 5 a d C i Mac 0 2 Vo. , . n
・ 67 ・ 3
AF B镜 检 方 法 有 其 自身 特 有 的 优 势 : 为 试 验 方 法 , 术 相 对 作 技
较 准 确 的 , 果 标 本 放 置 时 间 太 长 , 会 导 致 巨大 血 小 板 不 断 如 就
地 产 生 , 这 种 巨 大 血 小 板 主 要 分 布 于 红 细 胞 直 方 图 的 10 而 0 ~ 2 0儿 处 , 样 就 会 造 成 血 小 板 计 数 结 果 低 于实 际血 小 板 的数 5 这 量 的严 重 后 果 , 细 胞 平 均 容 积 就 会 高 出 实 际 容 积 口 。 此 外 , 红 ] 在 操 作 过 程 中需 要 不 断 对 全 血 标 本 进 行 混 匀处 理 , 有 的 测 定 所 操 作 都 必 须 在 2h内完 成 [ 。 8 ]
【 键 词】 血 细胞 分 析 仪 ; 血 小板 计 数 ; 影 响 因 素 关
D :0 3 6 / .sn 1 7 - 4 5 2 1 . 5 0 2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 6 2 9 5 ( 0 2 0 — 6 70 OI 1 . 9 9 j is . 6 29 5 . 0 2 0 . 8 B 1 7 — 4 5 2 1 ) 50 3 —2
5 试 剂
其 形 态 立 即 发 生 变 化 , 外 膜 形 成 的微 小 管 游 离 端 向 外 伸 展 形 其 成 丝 状 伪 足 , 个 伪 足 相 互 缠 绕 , 成 血 小 板 可 逆 聚 集 体 , 体 数 形 其
5 50 ) 4 2 0

血小板分布异常原因分析及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血小板分布异常原因分析及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素 又 会 干 扰 PI T—I法 计 数 结 果 的 准 确 性 。血 小 板 计 数 减 低 、未 成 熟 血 小 板 比 率 升 高 易 造 成 电 阻 抗 法 血 小 板 计 数 假 性 降 低 ;小红
细 胞 、红 细 胞 大 小 不 一 、红 细 胞 碎 片 易造 成 电 阻抗 法 血 小板 计 数 假 性 升 高 。 临 床 上 为提 高 血 小 板 计 数 的 准 确 性 ,对 血 小 板 分 布 异
IPFV0升 高为 主 ,PLT—I一 般 小 于 PLT一0,以 MCV 减 低 、RDW 升 高 为 主 ,则 PLT—I大 于 PLT—O。结 论 以 上 数 据 说 明 血 小 板 分
布 异 常 与 样 本 本 身存 在 红 细 胞 体 积 明显 减 小 、红 细胞 大 小 显 著 不均 或破 碎 、血 小 板 减 少和 未 成 熟 血 小板 比例 升 高 有 关 ,而 这 些 因
relevence between the factors and the platelet count difference from two kinds of methods.M ethods Compared the four parame— ters,M CV ,RDW ,PI T—I and IPF ,betw een norm al and abnorm al platelet distribution group by unpaired t-test,and find the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 al distribution specim ens.Com pared the counting difference between im pedance (PI T—I) and nu— cleic acid fluorescent staining (PI T一0 ) m ethods by paired t-test w ithin the abnorm al distribution group.Results M CV ,RD W , IPF and PI T—I al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normal and abnormal platelet distribution groups(P< 0.05).Set M CV ≤ 65.0 fI 、RDW ≥ 25.9、PLT—I≤ 5O× 1O。/L or IPF ≥ 7.0 as a critical value to predict the abnormal platelet distribution,the sen— sitivity was 83.1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87.2 .The platelet count resul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I T I and PI T—O m ethods within abnormal distribution group.T he count of PL r_1 was less than that of PLT—O when the specim en m ainly has low PI T count and high IPF ,conversely,the count of PLT-1 was more than that of PLT—O when the sample mainly had low M CV and high RDW .Conclusion The data above shows that abnorm al platelet distribution is related to the sample itself in which M CV decrease。RDW increase。throm bocytopenia or im m ature platelet increase.These factors m ay interfere w ith the accuracy of PI T_I platelet count results.The platelet count decreases,im m ature platelet ratio increases m ay reduce platelet count falsely,otherw ise sm all red blood cells。cell fragm ents m ay rise platelet count falsely.In conclusion,to im 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platelet count on specim ens with abnormal platelet distribution,PLT—O m ethod should be used to report PLT cou��

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研究

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研究

f ls a e l y l o w e r a n d f a l s e l y h i s h e r t o g e t t h e C O I T e c t P L T . Me t h o d s C h o o s e d d a t a o f 3 0 0 p a t i e n t s f r o m J a n .2 0 1 1 t o De c .2 0 1 2 t o

1 4・
C l i n i c a l Ra t i o n a l Dr u g U s e。S e p t e mb e r 2 0 1 3

Vo 1 . 6 No . 9 C

论 著 ・
血 液分 析 仪测 定 血 小板 计 数 的的
m a n u l a r e v i e w .T h e r e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h e m a t o l o y g a n l a y z e r m a n d m a n u a l t e s t ( P< O . 0 5 ) .A n d t h e l o n g e r h t e
3 0 0例 患者标本根据血 小板计数 分
为患者 A、患者 B 、患者 C,每组各 1 0 0例 ,仪器法组与手工法组 的差异随血 小板 计数的减 少而逐 渐增 大,差异有 统
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仪 器法组与手 工法组血标 本放 置 的时间不 同血 小板 计数 比较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
s p e c i me n p l a c e d t i me ,t h e l o we r he t r e s u l t s we r e . An d t h e r e w a s s i g n i i f c nt a d i f e r e n c e o f r e s u t ] s b e t w e e n d e t e c t i n g i n 0 mi n a n d

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9-09-09T16:33:30.5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张婉婧[导读] 若2次计数误差小于10%,取其均值报告;若计数误差大于10%,应做第3次计数,取2次相近结果的均值报告。

黑龙江省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150010摘要:目的:临床检验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对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采用手工计数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明显高于立刻检测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1、2、4小时血小板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P<0.05)。

应用手工法测定血小板,血小板数在立刻检测和放置 10分钟、1、2、4小时时血小板数差异不明显(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降低,低于其它时间的血小板数(P<0.05)。

MCV大于70fl时,两种检测方法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小于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

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同标本放置时间、红细胞体积相关,必要需要重新采血,或者是采取手工计数。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血小板来自骨髓的巨核细胞,体积较小,直径2~4微米,寿命约~11天。

正常人血小板约有2/3在外周血循环,1/3滞留在脾脏;衰老的血小板主要在脾脏清除,也有少量在肝脏清除。

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如血小板磷脂参与多种凝血因子的活化等。

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1]。

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反应迅速,首先粘附于损伤之处,继而聚集,形成凝块并释放多种促凝或血管活性物质使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血小板计数偏差原因分析及对策的探讨

血小板计数偏差原因分析及对策的探讨

不 同 的原 因采 取 不 同 的对 策 。 同时 , 各 实 验 室应 建立 自己 的 复
检规则进行手工涂片复检 。
参 考 文 献
L H7 5 0全 自动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分 类 溶 血 剂 的 量 都 配 有 夏 天 模式( 2 8 I 全血 +3 5 0 L溶 血 剂 + 1 3 4 L稳定剂) 与 冬 天 模
( 1 2): 1 2 37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2 6 修 回 日期 : 2 0 1 2 — 1 1 - 1 2 )
血 小 板 计 数 偏 差原 因分 析 及 对 策 的探 讨
刘 美琴 ( 湖 北省 十堰 市房县人 民 医院 4 4 2 1 0 0 )
检 验 医 学 与 临床 2 0 1 3年 4月 第 1 o卷 第 8期
L a b Me d C l i n , Ap r i l 2 0 1 3 , Vo 1 . 1 0 , No . 8
完全 ; 孕妇本身血液处于 高凝状 态 , 尤 其 一 些 高 龄 孕 妇 红 细 胞 膜特 别厚 , 在 溶 血剂 作 用下 很 难 胀破 , 常 会 出现 P C 2报 警 J 。
的泵管道破裂 : 溶血 剂泵 管道 破 裂难免 出现 裂 也 将 出现 P C 2 , 此 时可 看 到分 类 图点 纵 向上
偏, 计 数不足 8 1 9 2个 。
处 理对策 : 对 于 这些 血 浆 颜 色 正 常 而 不 分 类 的 标 本 , 虽 然 不是黄疸标本 , 同样 可 以使 用 2 . 1的处 理 对 策 , 标 本 离 心 洗 涤 后 基本都能分类 , 并 且 仪 器 分 类 结 果 与 人 工 分 类 结 果 基 本 相 同 。对 于 极 度 贫 血 含 有 幼 红 细 胞 的标 本 与 白血 病 的标 本 , 仪 器

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因素

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因素

确性高 , 能 同时提供多项指标等优点 , 目前已被各大 、 中型医 院广泛使用 。但血小板结果的假性异常确是临床经常反映的 问题 , 现就将影 响血小板计数 的原 因分析如下 。
1 仪 器 与 方 法
血小板体积超过 2 4 f L 时, 依照仪器计数 的原理 , 未能将这些
血小板纳入血小板 的计数范 围, 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 。 2 . 2 试剂 的影 响 : 使用 与仪器配套 、 有效期 内和批 号一致 的
胎儿 娩 出后 , 助 手扶 住 宫底 不按 摩 , 等待 有 胎盘 剥离 征 象
时, 再牵拉胎盘娩出 。无胎盘剥离征象时切忌搓 、 挤子宫 , 如 1 5 mi n后仍无胎 盘剥 离征象 , 可作人工剥离胎盘术 。第三产 程宜在 3 0 a r i n内结束 。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有无缺损 , 及 时宫腔探查 , 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及血肿 。
后2 h内出血量 ≥1 0 0 m L , 必须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参 考 文 献
【 1 】 杨 焦钧 ,盖铭 英 . 前列 腺素 的引 产机 制 . 实用妇 产科 杂 志 , 2 0 0 0 ,1 6 ( 3 ) :1 2 0 .
2 . 2 . 1 第一产程 : 认 真观察产程 , 勿使 产程延长 , 避 免疲劳 ,

7 5 4・
匿堇鍪查2 Q 3 生2 筮 2 Q 鲞筮 2 翅
o f 盟 l i c M
T e c h n i g u e s , J u l v 2 0 1 3 , V 0 1 2 0,N。 . 7

而发 生低血容量性休 克 , 在 治疗抢救 中应 注意 : ①正 确估计 出血量 , 判 断休克程度 ; ②针对 出血原 因行 止血治疗 同时积 极抢救休克 ; ③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 补充血液及 晶体平衡液 , 新鲜冷冻血浆等纠正低血压 ; ④给 氧 , 纠正酸 中毒 , 升压药物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随着全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手工计数法已逐渐被替代。

由于血小板体积小,易聚集,检测时受影响因素较多,出现误差的几率较大,因此当血小板计数过高、过低或与临床不符时应当涂片镜检观察,并用手工法进行校正。

经过日常工作的观察分析,现综述原因如下。

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因素采血不顺利:此种情况多发生在老人,儿童及体质较差的的患者身上,因采血不顺引起组织损伤,凝血因子混入血标本造成血小板集聚[1],产生微小的目测不到的凝块。

这是引起血小板假性减低最常见的原因。

这些标本涂片镜检时可见大量的血小板凝聚成团。

标本放置时间:用EDTAK2作为抗凝剂已被国际血液学标本委员会认定并广泛应用。

EDTAK2会使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微小管。

游离端向外伸展形成伪足,这些伪足缠绕在一起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若在。

此时测定血小板会假性减低,直方图呈锯齿状异常。

但随着时间延长可逆性聚集体会破坏[2]。

因此采取室温放置30分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血小板假性减少[3]。

血小板EDTA依赖性聚集:一些患者血标本与EDTA抗凝剂混合后其血小板会发生EDTA依赖性聚集,有报道认为血小板EDTA依赖性聚集与血小板表面抗原(IGA、TGG、IGM)的自身抗体以及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有关由于全细胞分析仪对凝集体的结构不能识别,一些血小板未被计数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4],这种凝集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血小板凝集成团。

巨大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病人由于某些疾病血小板体积较大,超出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阈值,使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

在此种情况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底部分布较宽,MPV值较高。

血涂片瑞氏染色后可见血小板体积较大。

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卫星现象是指EDTA抗凝血中血小板黏附于白细胞周围,这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片断与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A结合所致。

由于一些血小板黏附于白细胞上,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未被计入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5]。

血小板计数偏差因素的分析及其对策

血小板计数偏差因素的分析及其对策
检测规范【 S ] . 2 0 1 1 - - 4 — 6 .
通 常为每年 1 次, 如果设备 的使用 的频率过 高的话 , 应为每半 年1 次。加强管理 , 平时多做设备 的维护 , 是让 D R设备处 于正
常工作状态的有效途径 。
D R的质量检测分为 x射线质量检测和成像质量检测 , D R
离人体进入容器 后 ,由于渗透压的影响 以及 抗凝管管壁诱导 , 使得血小板结构发生改变 , 时间越久 , 血小板 肿胀 、 构型改变越 大, 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就会增 大 。同时 , 血小板分可聚集和
不可 聚集 两型 , 当新鲜静脉血进入抗凝瓶混 匀后 , 可聚集血小
分析 前程序是指 检验项 目的申请 、患者 收取样本前准备
对 比分析 , 这也是本 文的不足之处 。平板探测器是 D R的关键 部件之一 , 目前 , 构成平板探测器的主要材质有 两种 , 分别是非 晶硅 、 非晶硒。文中所涉及 的 2台 D R所用 的平 板探测器材质
离分别为 一 O . 1 3 %和 一 O . 0 3 %;辐 射 输 出量 的重 复 性 分别 为 0 . 3 4 %和 0 . 0 9 7 %; 半值层分别为 2 . 7 mm、 2 . 8 mm, 所 有测量结 果 都能够满足评价标准的限值要求 。 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种 多样 的 , 不 同厂家在生产 D R时 , 所用 的材料 不完全一样 , 而且 不同的厂家其制造工艺水平也不相 同 , 所 以出现这些微小的差 异也 属正 常。 2台设备在相同管 电压 ( 7 0 k V) , 不同管电流( G E :
较大 。 笔者通过对多年 的临床检验经验进行 总结 , 从标本验收 、
( 血小板 围绕在单核细胞或淋 巴细胞周 围) , 导致血细胞仪 不能

血常规血小板常见干扰因素

血常规血小板常见干扰因素

血常规血小板常见干扰因素
一、小细胞性贫血标本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患者的小细胞对某些仪器PLT的计数有明显干扰。

一般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将30-36fL的颗粒或到60fl(部分光学法仪器)的颗粒设置为PLT。

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仅能识别颗粒大小,不能区分颗粒性质。

当MCV<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的PLT计数容易受小细胞的干扰而假性增高。

一些高档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抗小红细胞的干扰。

主要是这些仪器采用了光学法的流式细胞学计数原理检测PLT。

纠正措施:用微镜重新计数PLT或者采用光学法流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

二、PLT聚集
1、采血不顺利时引起血小板破坏和聚集,可使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

纠正措施:重新采集血液或者手工方法计数PLT。

2、EDTA-K2抗凝,PLT形态逐渐变为球形,体积增大,且可引起PLT聚集。

造成血分析仪不能辨认,引起PLT假性减少。

纠正措施:用不含EDTA抗凝剂稀释液立即稀释标本或显微镜重新计数PLT,同时要观察血涂片是否有PLT集聚。

三、PLT卫星现象
由EDTA抗凝剂诱导引起的PLT围绕在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淋巴瘤细胞周围,形成卫星现象。

一般引起PLT中度减少。

纠正措施:立即稀释标本检测。

四、细胞碎片
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完全将PLT与其他类似大小物质,如红细胞碎片或白细胞碎片、灰尘等区别,引起PLT假性增高。

纠正措施:用显微镜手工计数PL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血小板计数因素分析
PLT计数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各种原因PLT减少症的重要指标,现各大医院多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计数,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在某些条件影响下,计数PLT会出现较大偏差,本文在翻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现将有关影响PLT计数综述如下:
1 导致PLT计数升高的因素
1.1 标本放置时间PLT是体积较小的血细胞,易于黏附聚集和破坏,王新花等[1]认为标本放置时间越长,破坏越多;同时,红细胞也不例外,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时,误将红细胞碎片以为是PLT而计入,造成测定结果假性增高,即时测定和1 h测定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建议取标本后一定要在30 min内测定。

1.2 样品溶血不完全文献[2]报道溶血不完全不但影响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准确性,而且影响下一例样品的PLT计数,由于红细胞碎片冲洗不彻底,造成PLT假性升高;残留于测定杯壁的溶血素可将红细胞破坏成
2.0fl左右的碎屑,导致PLT计数结果偏高。

1.3 试剂质量根据有关会议精神,强调使用与仪器相匹配的原装或高质量的试剂,尤其是PLT的结果,直接反映试剂的质量,进口试剂价格过于昂贵,目前,国产试剂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如过滤不彻底、细菌污染等因素而使基础值偏高,与仪器不匹配;试剂厂家应继续努力,争取生产出高质量的国产化试剂。

1.4 地线和电源血细胞分析仪要求良好的接地效果,如地线未接或接地不良,均可形成静电脉冲信号而影响PLT计数;其主要表现在PLT直方图的起点偏左,并形成许多小峰,这种情况一定要先排除地线和电源的因素,再寻找其他原因。

1.5 药物影响有些药物可以影响PLT的计数,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影响PLT 计数,认为脂肪乳剂中的脂肪乳颗粒直径和患者PLT相近,导致输入脂肪乳的患者PLT会假性增高,并建议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如需检测PLT最好在5~6 h以后,如出现PLT过高时应随时和临床联系,最后经血片观察方可报出结果。

2 导致PLT减少的因素
2.1 采血是否规范和顺利采血是否顺利是造成PLT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后,组织凝血因子易于混入血液标本,从而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是造成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偏低的常见原因,建议这种标本必须重新采血测定;吸取标本量不足也是造成PLT 减少的一个原因,同时会造成白细胞和红细胞的计数减少;另外,标本未经混匀即上机测定是造成PLT结果偏低的又一个容易忽视的因素,所以操作时一定要
规范,充分混匀后再上机测定。

2.2 抗凝剂的影响要获得比较可靠的PLT结果,抗凝剂的影响也是一个很重要因素,试验证实采用EDTA-K2与肝素抗凝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肝素抗凝可使PLT计数明显偏低,其原因可能是:EDTA可以使离体后的PLT离散,成为单个颗粒通过计数小孔,而肝素可使PLT表面结构发生改变,形成肝素和PLT 复合体,引起PLT在较短时间内凝聚,使PLT计数时结果偏低,通过血片观察也看到EDTA抗凝血片中的PLT呈单个散在分布,肝素抗凝的血片中PLT则大多数成聚集状态。

2.3 药物的影响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地高辛、双氢克尿塞、甲基多巴、青霉素等,可引起PLT减少,这些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PLT抗体;这种药源性PLT减少常在停药后15~20 d恢复正常。

2.4 输血的影响大量输入血液制品时会引起PLT减少,这种情况导致的PLA减少一般在4~6 d后恢复正常;另外,某些患者在输血后一周左右,突然发生全身性紫癜,PLT计数明显减少,这是因为患者对外源性PLT抗原产生同种免疫,再次输入相应的PLT后产生PLT特异性抗原一抗体复合物,使输入的PLT 受到破坏,也使患者自身PLT破坏,结果计数明显减低。

综上所述,血球计数仪的引进和使用,促进了血液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只要注意影响PLT计数的有关因素,做到正确使用和分析,必要时进行涂片和直接计数,以确保计数结果的准确性,会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王新花,高海英.末梢血标本放置时间对PLT测定结果的影响.临床检验杂志,1997,15(5):278.
[2]赵勇,耿素敏,侯振江.小红细胞对血液分析仪测定PLT的影响.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7,12(3):1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