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文言文实词》含答案解析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文言文实词》含答案解析

第08讲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实词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1.熟练掌握初高中教材文言文高频考试实词含义,学习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2.养成背诵课内文言文的习惯,熟读记诵,积累文言知识。

熟记初高中教材必背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③安定:安居而天下熄④安逸: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3.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4.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5.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6.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7.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8.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 ②惩罚9.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0.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1.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2.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⑥抵挡。

(锐不可当)13.道: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②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③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④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14.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④领会,体会(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5.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16.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 敌人(盖以诱敌)17.度:①duó估计、推测(度已失期) 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18.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19.发:①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20.分:①划分,分开。

初升高衔接教材语文答案

初升高衔接教材语文答案

初升高衔接教材语文答案语文开学第一课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答案】C【解析】文中原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表述的是“读书”,而非“书籍”。

2.【答案】B【解析】此项表述的是文化学术与学问的关系,而非读书与学问的关系。

3.【答案】D【解析】A.原文说的是“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并不是一生只研究一部经书。

B.原文说的是“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并不是说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

C.所读之书要选得精,并不代表一定要选择经典作品阅读。

语短情长,组词有方——短语的基本类型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答案】“严重沙化”应改为“沙化严重”。

【解析】观察画线句发现,除“严重沙化”是状中偏正短语外,其前后“气候恶劣”“粮食短缺”“交通不便”皆为主谓短语,四个短语并列,应保持结构一致,据此可知该句子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可将“严重沙化”改为“沙化严重”。

2.【答案】世人的印象里,他一头灰白乱蓬蓬的头发,眼窝深陷,胡髭密集,神情严肃,好像一直都在沉思;而实际上,他除了聪明外,还活泼可爱,喜欢卓别林的默剧,回答高中生的数学问题,面对镜头吐舌搞怪……关于爱因斯坦,在他的相对论之外,还有太多等待我们去了解。

【解析】结合本课思维方法,综合运用多种类型的短语。

木叶华滋,句法生趣——句子成分的划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答案】A【解析】先为句子划分成分:①(我们)的生活||幸福。

②我们||生活得〈幸福〉。

③幸福||来之〈不易〉。

④(幸福)生活||[万年]长。

由此可知,①中“幸福”是谓语,陈述主语“生活”的状态;②中“幸福”在“生活”谓语之后,由“得”连接,是典型的补语;③和④虽然“幸福”都在句首,但在③中直接作主语,在④中作定语修饰“生活”。

中考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三

中考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三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第3讲文言句式、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高频词(一)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 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6)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为”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 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2)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3)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3. 倒装句见前一期内容4. 成分省略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古文)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古文)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

初升高语文衔接(古文)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古文学法指导第一,理清语法关系利用语法知识解决长句、难句: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不少同学在翻译此句时,译为“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的责任,这与刺伤并杀死了人有什么不同,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兵器的责任。

”译后自己读读也觉得别扭,但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划分成分后,学生立刻发现问题出在“于”的宾语上,“于”的宾语应为“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而不是学生翻译时译到“刺人而杀之”就认为这一分句到此结束,而实际上本句并非复句,而是一句复杂的单句,可译为“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的责任,这与刺伤并杀死了人,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兵器的责任’有什么不同?”学生之所以出问题,正是语法结构不清,瞻前不顾后造成的。

又如《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一句,在理解时学生首先找出谓语“疾”(痛恨之意),再找出它的宾语“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这个宾语又比较复杂,“夫”是指示代词,“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转折关系短语,搞清了他们之间的语法关系,再去理解和翻译这个句子就容易多了。

第二,充分理解古代文化常识,重在诵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善用《读本》宾语前置(一)动词后宾语前置1.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前。

如:“不吾知也”,“毋吾以也”《侍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多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曷、奚”等,他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前。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3.“之”为提宾标志“何——之有”句式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信陵君窃符救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4.“是”作标志或“惟——是”、“惟——之”句式“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惟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就是这种格式。

初高中语文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语文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语文衔接知识点初高中语文衔接知识点整理《登楼》作者: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翻译】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__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塞下曲》作者: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翻译】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从军行》作者: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译】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过华清宫》作者: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翻译】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雨霖铃》作者: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初高中衔接阅读中古文考点解读示例与专练

初高中衔接阅读中古文考点解读示例与专练

2023年初高中衔接阅读中古文考点解读示例与专练考点: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微写作:核心词语解释2.诸葛亮《出师表(节选)》与《晏子春秋》——关于字词义的理解3.《庄子·徐无鬼·害群之马》——加点词的意思4.《墨子·兼爱上》与《墨子·非命下》——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2.词语解释——核心词语解释5.品析妙句对联7.关于字词义的理解8.选文的说法【考点示例】一、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微写作:核心词语解释【考点解读】2.词语解释——核心词语解释5.品析妙句对联二、诸葛亮《出师表(节选)》与《晏子春秋》——关于字词义的理解【考点解读】1.关于字词义的理解2.翻译3.选文的说法【考题对接】一、《庄子·徐无鬼·害群之马》——加点词的意思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若.知具茨之山乎/徐公不若.君之美B.称.天师而退/不能称.前时之闻C.黄帝再.拜稽首/一鼓作气,再.而衰D.若知.具茨之山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3.小童是如何指导黄帝治理天下的?(用自己的话总结)一、《庄子·徐无鬼·害群之马》【答案】1.D【解析】D项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

都是“知道”之意。

A.你/比得上;B.称呼/相称;C.两次/第二次。

故选D。

2.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请问为天下。

【解析】句意:真是奇怪啊,这位少年!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

请问怎样治理天下?3.对有损国家的团体或者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解析】小童是指导黄帝治理天下的话是“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可从这句话概括出答案。

【译文】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

初升高衔接课程3(文言文经典作品)

初升高衔接课程3(文言文经典作品)

孔子、庄子、墨子、孟子、韩非子,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呢?
“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百首先,祝贺你顺利通过了中考的检验。

但是,初中语文课本的内容,你真的全都掌握好了吗?
年“千分考”试题)依时间先后为序,以下作家名序排列正确的是(王粲、谢灵运、杜甫、苏轼、王实甫、汤显祖、莎士比亚、但丁
、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一、高一上学期重点篇目介绍
、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文言文初高中衔接

文言文初高中衔接

动词:相当于“去”、“到”。如:辍耕之垄上。
文言文中有哪些常见的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一.倒装句 二.判断句 三.省略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1.文言句式理解
判断句: „者,„也;„者,„;„,„也。
翻译时加“是”
被动句: 为„„所,翻译时加“被”
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5.孔子云:何陋之有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7.韩告急于齐
8.何以战
介宾短语后置
宾语前置
1.宾语前置句
一.倒装句
{
2.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3.定语后置 4.主谓倒装 1.句中用“者”,句末用“也”,即用“…… 者……也”表示(有的句中不用“者”,句末用 “也”;或者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 2.句中不用“者”,句末也不用“也”。 3.用“为”、“乃”、“则”等词表示。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4.(
油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良 )不复见( 老父 )。
5.( 老父 )遂去,无他言。( 6.小惠未遍,民弗从( 7.或异( 于 )二者之为。
尔 )也。
文 言 句 式
倒装句
这是一种古汉语中句子成分 排列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 种句式,翻译的时候常常要按照 正常的语序翻译。
一词多义
例如:期
君与家中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约定 期望 期限 满
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讷谏》)
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俗地说, 古字通假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 另一个字使用的现象。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 近通假两种形式。 【学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小 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 基础上识记。

【中考】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

【中考】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考点一解释文言实词例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同“举”,推举)(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名词作动词,以……为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思。

第(1)题“更”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解释为“重新”的意思。

第(2)题中的“与”,兼有异读字和通假字的特点,解释为“同‘举’,推举”的意思。

第(3)题中的“拂”,兼有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特点,解释为“同‘弼’,辅佐”的意思。

第(4)题中的“卑鄙”,属于古今异义,解释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

第(5)题中的“斗”,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像北斗星那样”的意思。

第(6)题中的“美”,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动词,解释为“以……为美”的意思。

考点二解释文言虚词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虽不能察,必以.情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天子且.至【解析】A项中的“乃”,前者是“是”的意思,后者是“居然,竟然”的意思。

B项中的“以”,前者是“拿、用”的意思,后者是“按照”的意思。

C项中的“之”,前者是复指代词,可解释为“这”,后者是“的”的意思。

D项中的“且”,前后均为“将、将近”的意思。

名师提醒1.解释文言实词、虚词的方法(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平时学习时,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新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所有解释+文言文练习题

新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所有解释+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所有解释1、《论语》十则(七年级上册)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1、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6、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7、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口技(七年级下册)一、解释加点的词答案1、京口有善口技者擅长2、会宾客大宴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3、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4、少顷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6、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坐”同“座”8、妇抚儿乳抚:抚摸。

乳:喂奶9、众妙毕备毕:全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

稍稍:渐渐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12、虽人有百手虽:即使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

走:跑15、群响毕绝毕:全。

绝:尽、消失3、桃花源记(八年级上册)一、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4、三峡(八年级上册)一、解释答案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2、夏水襄陵上3、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5、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6、霜旦下霜的早晨7、飞漱冲刷8、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9、或王命急宣或:有时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11、良多趣味良:真,实在5、陋室铭(八年级上册)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020-2021学年初高中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习:文言文阅读(3)--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0-2021学年初高中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习:文言文阅读(3)--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0-2021学年初高中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习:文言文阅读(3)统编版高三总复习衔接点11文言文阅读(3)【真题衔接】一、(2020年中考江苏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藻[晋]祖台之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

”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

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

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

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

俯指陛下脚者,足也。

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

”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

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

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

”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

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

”“东方生知之耳。

”“君可思以吴___贻之。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

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

②暗:愚昧,不聪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拄杖偻步偻:弯腰B.斩伐其居伐:攻打C.绛衣素带素:白色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顾:回头2.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____贻之”的“____”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2)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4.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5.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1.B2.宝(珍)3.(1)(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2023年初高中衔接古文考点示例解读与专练

2023年初高中衔接古文考点示例解读与专练

2023年初高中衔接古文考点示例解读与专练考点:1.西晋张华《博物志》——解释加点词2.“兼爱”和“仁爱”的异同点3.《东坡志林》——“闲者”理解4.《庄子》——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断句2.解释加点词3.翻译4.简要概括思想内涵5.分析“兼爱”和“仁爱”的异同点6.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考点示例】一、西晋张华《博物志》——解释加点词【考点解读】1.断句2.解释加点词3.翻译二、“兼爱”和“仁爱”的异同点【考点解读】1.分析“兼爱”和“仁爱”的异同点2.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解读】我们今天也说:“让世界充满爱。

”不过,充满什么样的爱?我们没有具体分析,也没有说。

孟子这里作出了分析,说出了爱的层次差等。

对于物(朱熹注释说,指禽兽草木),主要是爱惜。

爱惜的具体表现,按照朱熹的说法,就是要“取之有时,用之有节。

”这种思想,倒是有我们今天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了。

对于民,也就是老百姓,需要仁爱。

仁爱的具体表现,按照朱熹引程颐的看法,也就是孟子在《梁惠王上》里面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而这种推己及人的仁爱,对禽兽草木等“物”是谈不上的。

对于亲,也就是自己的亲人,则不是爱情和仁爱的问题,而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爱,是爱之中最自然最亲密的一个层次了。

但是,只有当你能够亲爱亲人时,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爱百姓;只有当你能够仁爱百姓时,才有可能爱惜万物。

不然的话,就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能维系下去的。

所以,爱虽然有亲疏,有差等,但这些亲疏差等之间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爱之所以有亲疏,有差等,不是我们主观方面随意决定的,而是因为客观方面,这些对象本身有所差别,用朱熹引杨氏的话来说,叫做“其分不同,故所施不能无差等。

”,总起来说,有差等又有联系,“统而言之则皆仁,分而言之则首序。

”(程颐)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推向仁爱百姓,再推向爱惜万物,这就形成了儒学的“爱的系列”,而我们发现,这个系列又正好是和《大学》所开列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阶梯相统一的。

2020-2021学年初高中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习:文言文阅读(1)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0-2021学年初高中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习:文言文阅读(1)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0-2021学年初高中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习:文言文阅读(1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衔接点09文言文阅读(1)【考点衔接】文言文阅读:各题型答题技巧梳理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局部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 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存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乙)何易于担任益昌县令。

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下诏书说,但凡生产茶叶的地方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

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收茶税,百姓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赋税伤害百姓呢!"他命令差役搁置诏书(不去理会)。

差役说:“天子的诏书谁敢拒绝?我们这些差役会因此而获死罪,大人难道能逃脱被流放的刑罚吗?”何易于说:“我怎么能爱惜自己,而危害一方的百姓呢?我也不会将灾祸连累到你们J于是他亲手烧掉了诏书。

观察使平时很欣赏他的耿直爱民,所以没有上奏追究这件事。

2、(2020年中考黑龙江省哈尔滨卷)阅读《陋宝铭》,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文言文断句及翻译》含答案解析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文言文断句及翻译》含答案解析

第11讲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断句及翻译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1.掌握断句、翻译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及翻译文言句子。

2.突破做题过程中的难点,做到精准断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文言文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顿号(“、”)断开,叫“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1.凭语感,先断易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先易后难。

【例1】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世说新语》) 解析:句中共有四个人物“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两个地名“渭滨”“关中”,一个官名“军司马”;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

答案: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2.“云”“曰”“道”,明对话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例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鸿门宴》) 解析:文段中有三个“曰”字,是人物的说话提示,此处必然要断开。

答案: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3.借虚词,明停顿 如“盖”“夫”“其”等发语词常放在句首,“耳”“乎”“哉”“焉”“也”“耶”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之”“以”“则”“而”等助词、介词、连词常放在句中。

衔接点二古诗文阅读|非常完美| 【例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战国策·齐策四》) 解析:从句意看,这段文字是使者与赵威后的对话。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

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一)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6)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为”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2)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3)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3.倒装句见前一期内容4.成分省略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

初高中衔接古文考点示例与特练

初高中衔接古文考点示例与特练

2023年初高中衔接古文考点示例与特练考点:1.《庄子》——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2.《兼爱》(选段)——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若”“乎”“之”“而”3.范仲淹《岳阳楼记》与《宋史·范仲淹传》——解释加点词语4.《孟子·梁惠王上》与《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文言文断句2.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4.句子翻译5.简要概括思想6.加点词解释的意义和用法——“若”“乎”“之”“而”8.排比的构成与表达效果【考点示例】一、《庄子》——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考点解读】1.文言文断句2.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4.句子翻译5.简要概括思想二、《兼爱》(选段)——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若”“乎”“之”“而”【考点解读】1.加点词解释的意义和用法——“若”“乎”“之”“而”3.翻译4.排比的构成与表达效果【考题对接】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

(标注两处)(2分)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2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2)微.斯人微.:(3)遂.改参知政事遂.:(4)命.为陕西宣抚使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4.请简要概括【乙】文写了范仲淹的哪些事?(2分)5.请结合【甲】【乙】两文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的内涵。

(2分)一、范仲淹《岳阳楼记》与《宋史·范仲淹传》【答案】1.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平时忌讳讲完武备,遇到敌人进犯时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员以死殉职,能这样做吗?“平时讳,言武备”讲了平时情况,“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是现在追责,具有转折的意思,应断开。

“可乎”表示反问,应断开。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附练习及答案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附练习及答案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

(一)名词用作动词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

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是登记户籍。

2. 用一个动宾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宾语,根据文意,在它的前面加上能恰当支配它的动词。

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

3. 用一个状动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介词“以”“在”的宾语,在这个介宾短语的后面加上一个与原有名词的意义相关的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蹄”用作动词,译为“用蹄踢”(二)名词作状语1. 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似的)”。

如: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云”“响”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

如: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木格”是名词作状语,译为“用木格”。

(3)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

如: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赤壁之战》)“水陆”是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水上和陆上”。

(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

如: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哥哥那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隶”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把……当作奴仆”。

(5)表示行为的根据,译为“按……”。

如: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按秦朝的法律”。

2. 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到)……”。

如: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2020-2021学年初高中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习:文言文阅读(2)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0-2021学年初高中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习:文言文阅读(2)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0-2021学年初高中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习:文言文阅读(2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衔接点10文言文阅读(2)【真题衔接】1、(2020年中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

②荷:也称作蒲。

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 这里指荷花。

L请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2)濯清涟而不妖妖(3)宜乎众矣宜(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

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

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假设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参考答案】10.B11.A12.C13.(1)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传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进宫。

(2)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

【试题分析】10.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

此题中,“愚意尝谓非宜"意思是:我认为不合时宜。

“何者”是针对“愚意尝谓非宜”而发问的,故要断开,排除CD;“黎庶不达其意”,“黎庶”是主语,“不达”谓语,“其意”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一)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6)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为”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2)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3)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3.倒装句见前一期内容4.成分省略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

省略情况大致有六种:(1)主语省略:主语省略主要有主语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和对话省略三种形式,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皆死。

(主语承前省略)②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主语蒙后省略)③(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主语对话省略)(2)谓语省略:在并列的句子里,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

常见省略谓语的句子有以下三种,如: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谓语承前省略)②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谓语蒙后省略)(3)宾语省略:文言文宾语省略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如:①已行,非弗思(之)也。

(宾语省略)②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介词宾语省略)(4)兼语省略:“使”“命”“令”等动词作谓语时,它后面有一个主谓词组做宾语,这个主谓词组的主语有时省略,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兼语省略)(5)介词省略:介词“于”“以”“自”等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作补语,有时省略,如:①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介词“于”省略)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介词“以”省略)(6)量词省略:古汉语量词不发达,一般情况下,数词直接与名词或动词连接。

如:①蟹六(条)跪而二(只)螯。

②寒暑易节,始一(次)反焉。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高频词我们所说的“高频词”指在高中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但不包括常见的20个文言虚词,也不指惯常碰到的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中要求学生必须识记的那些实词,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之类。

这儿的高频词指的是高考试题选段这样一种特殊的“文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从1993年至2004年,内容为史传散文。

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

在人物传记中,身份不同,则行止不同。

官员的政绩不同,上司的喜好各异,或是因人事制度的变更,官员的职位高低相应就会发生变化。

常见的表职官变更的“专业术语”有如下几类:一是授官。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拜:授予官职。

安帝雅闻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史记·李将军列传》)除:任命,授职。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起:任官。

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

(《1日唐书·列传三十五》)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史记·项羽本纪》)二是罢官。

罢:免去,解除官职。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黜:废掉官职。

(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国语·普一》)免:罢免。

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削除。

胁服夺其官。

(高启《书博鸡者事》)三是升官。

升:升官。

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

程鸟、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

(《后汉书·公孙述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闭绝私路,拔进英隽。

(《汉书·李寻传》)迁:一般指提升。

孝成帝说之,超迁,一岁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陟:进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四是降职。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贬:降职。

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五是调动。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迁东郡大守。

(《汉书·王尊传》)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转: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

(《张衡传》)补:补充空缺官职。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

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六是兼职。

兼:兼任。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领:兼任。

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署:代理官职。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后汉书·范睢传》)权:唐代以来称暂代官职。

改江陵法曹(参)军,入为权知国子博士,……权知三年,改真博士。

(李翱《李文公集·韩吏部行状》)判:高位兼低职。

除镇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七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案、狱具、系狱、收、牵累、录、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

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囚当大辟(死刑)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元史·耶律楚材传》)即贷(饶恕)而后闻。

(《新唐书》)(徐)有功故出反囚,罪不当赦,请推按(通“案”,查办,核实)其罪。

则天虽不许系(拘囚)问,然竟坐(获罪)免官。

(《1日唐书·列传三十五》)尝于县南郭凤埭(地名)助人引船,遇有斗者为吏所录(抓捕),斗者逃散,唯原平{人名}独往,吏执以送县。

(《南史·郭世通传》)八“铨选制”中国古代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也有较为完备的一套制度,称之为“铨选制”和“考绩制”。

有关的词语也成了我们关注的对象。

如:而翁长铨。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九求取功名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不仕无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可能干方百计去求官。

隋以后,还可参加科考得官。

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

如:司马郎中王缮,潍州人,治三传《春秋》,中第(科考及第),再调沂州录事参军。

(《宋书·王缮传》)某贫不济,以干(求取)于公。

(《宋书·王缮传》)【模拟试题】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①。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

二子取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

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③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④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

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

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⑤,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选自《列子》)注:①军正:军国执法官。

②宫:古代刑名,阉割生殖器。

③摄:夹处。

④刖(yuè):古代刑名,断足。

⑤吕尚:姜子牙,相传他精通兵法。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适.于他国②好学者以术.干齐侯③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④焉往而不穷.哉A.①适合②冒犯③谦让④贫穷B.①往②谋求③责备④不得志C.①适合②谋求③谦让④贫穷D.①往②冒犯③责备④不得志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摄乎.大国之间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B.羡施氏之.有吾知之.矣,子勿重言C.遂刖之而.还诸鲁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D.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3.对“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诸侯们卖力气争夺,主要任务就是打仗和生产粮食B.现在诸侯们靠实力争夺天下,主要任务就是打仗和生产粮食C.现在诸侯们卖力争夺,所追求的只是兵马粮草D.现在诸侯们靠实力争夺天下,所追求的只是兵马粮草4.对“投隙抵时,应事无方”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A.钻空子,赶时髦,做起事来,不择手段和方法B.抓住时机,行动及时,应付事物(形势的变化),不受固定方法局限C.钻空子,赶时髦,应付事物(形势的变化),不受固定方法局限D.抓住时机,行动及时,做起事来,不择手段和方法5.能概括施氏二子成功、孟氏二子失败原因的文句是()A.诸侯力争,所务兵食B.理无常是,事无常非C.得时者昌,失时者亡D.用于不用,无定是非6.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A.这个故事说明孟氏二子远不及施氏二子聪明能干,由于智谋不足,才吃了苦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