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及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本月中旬,我委会同财经工委在陈恩平副主任的带领下,就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召开了农林、财政、人事、劳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和乡镇的专题汇报,了解新形势下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状,征求了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现状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主要由市和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构成。
2000年机构改革后,市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为市农林局,下设20多个业务站所,在职在编人员165人,负责全市农业技术信息发布、生产技术推广、动植物疫情防控、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基层农技队伍的业务管理工作。
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为11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其中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职在编人员193人,畜牧兽医站76人,负责辖区内相关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和农业综合服务工作。
长期以来,市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致力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广大农技人员精诚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为推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是稳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了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的长期稳定。
建国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农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全市农牧渔业产量不断提高,品种不断改良,技术不断进步,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保持了农产品市场供应的充足和稳定,市域经济逐步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县发展成为农业稳产高产、工业规模壮大、市场流通繁荣、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的较发达地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技推广工作功不可没。
健全完善的农技服务体系、不辞辛劳的农技推广人员、卓有成效的农技推广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农技推广部门长期坚持“科技兴农”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农业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有力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关于杭锦旗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杭锦旗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杭锦旗农技推广体系现状杭锦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旗级和乡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构成。
旗级农牧服务中心1个,编制28人,实有人员29人,其中农学专业15人,植保专业1人,园艺专业2人,畜牧专业3人,其它人员8人。
乡镇农牧业服务中心6个,编制117人,实有人员150人,其中,农学专业9人,园艺专业4人,其它人员137人,专业职称:中级7人,初级6人。
(二)、杭锦旗农技推广体系存在问题现行农技推广体系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长期以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我旗现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凸现出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机制不活、保障不力、多元化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等问题,与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相适应,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乡镇农技人员找不着、农民迫切的技术需求得不到满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不到位等现象。
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镇农技推广工作定位不清、责任不明。
由于机构改革人、财、物三权下放苏木乡镇,基层农牧服务中心人员由苏木乡镇统一领导,苏木乡镇农技人员工作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技推广上,大多数从事各苏木乡镇中心工作,基本不从事本专业工作。
二是农技人员身份复杂、结构不合理。
人员编制中专业人员少,非专业人员占大多数。
这些人员多数不具备从事技术业务的资格和能力。
非专业技术人员大量挤占编制的现象,不仅偏离了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的宗旨,而且极易导致真正从事农技推广专业人员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与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农技人员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要求。
现有农技专业人员中,大多是80-90年代专业院校毕业生,由于经费短缺,基本没有外出参加学习进修,知识老化,接受新知识能力差,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也很难担当起发展现代农业的农技推广重任。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摘要: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某地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为例,详细介绍了推广体系的建设目标、内容、组织架构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推广体系的完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还介绍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能对其他地区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建设目标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2. 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3. 推广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模式。
二、建设内容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技术研究和创新。
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开展农业技术研究,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和产品。
2. 农技人才培养。
建立农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农技人员培训和交流,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 农技推广服务。
建立健全的农技推广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技推广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4.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鼓励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加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
5. 农技推广宣传。
加强农业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营造良好的农技推广氛围。
三、组织架构农技推广体系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市、县、乡、村四级组织。
具体如下:1. 市级组织。
市级农技推广中心负责协调市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制定农技推广计划和政策,组织实施农技推广活动。
2. 县级组织。
县级农技推广中心负责协调县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组织实施农技推广活动,指导乡(镇)级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
3. 乡(镇)级组织。
乡(镇)级农技推广中心负责协调乡(镇)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组织实施农技推广活动,指导村(社区)级农技推广站的工作。
4. 村(社区)级组织。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温馨提示》的精神,按照省市区的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目前,项目的各项工作正实施开展中,现将总体情况总结如下:一、新时期农机推广体系定位自20**年以来,我区紧密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围绕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以及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等方面内容,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工作。
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在编在岗农技人员46名参与包村联户服务工作,包括种植、植保、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园艺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0-50岁,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15人,中专及以下学历16人。
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及以下职称18人。
每人遴选联系指导5户科技示范户,帮扶2户以上脱贫户。
全区共遴选和培育科技示范户230户,其中,高素质农民131个、家庭农场97个、农民合作社58个、规模种养大户77个、农业企业11个。
二、农技推广体系作用发挥情况我区结合本区实际,结合全面推进系那个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新形势新要求,采取了以下方面:(一)加强领导,建立管理机制。
为切实加强对我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推动全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依据实际制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方案。
严格按上级文件精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用于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补助、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等。
加强对技术指导员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农技推广制度并公示,技术指导员入户服务,均要在科技示范户手册上填写服务时间、内容并签名;加强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管理,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采取电话抽查和现场走访相结合对定期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督查,对工作开展不力、示范作用差、周边带动户不满意的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主体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其技术指导员或科技示范主体资格。
农技建设 调研报告
农技建设调研报告农技建设是指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一系列工作。
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农技建设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技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文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调研目的我们的调研目的是了解当前农技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为政府、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业企业和农户,访谈则主要是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农业专家进行的。
三、调研结果1. 农技建设现状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农技建设在我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机械设备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提高了农田的作业效率。
在科技创新方面,研发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如新品种、新育种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等。
在数字化农业方面,农业大数据的应用逐渐推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2. 存在的问题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技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机械化仍然面临着支撑设施不完善、推广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其次,农技创新的培育和转化还不够,科研成果难以推广应用。
此外,数字化农业发展还面临着信息共享不畅、农民数字技能不足等问题。
3. 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技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发展方向。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更新升级,提高设施的智能化程度。
其次,加大对农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激励机制,鼓励科技创新。
此外,加强科技与农业的结合,推动数字化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数字技能。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技建设在我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我们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数字化农业的发展。
希望政府、农业企业和农户能够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农技建设的不断进步。
政协进社区调研报告 关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政协进社区调研报告关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政协调研) 但就我市农技推广队伍的现状和推广模式来看,尚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市级体系完善、力量较强,镇级断层严重、力量薄弱、推广模式陈旧,所以新体系建设和推广模式的改进迫在眉睫.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全市农业技术机构的设置分市、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目前我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健全.市农业局作为全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设农技花生站、蔬菜站、植保站、土肥站、果树站、种子管理站、环能站、农业标准化生产办公室、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等10个业务站室,拥有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1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16人,中级38人,初级16人.负责全市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编制种植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各级科研及推广项目,进行自主技术攻关,对镇村技术人员和科技带头户进行技术培训等;镇级农技推广机构在2001年体制改革前设立农技综合服务站,2001年体制改革后,农技综合服务站与林业站组合成立了农业服务中心,全市30个镇(街道),共定编202人,原农技站人员竞争上岗97人,林业站人员上岗43人,其他编制人员(企委、文化站、土地所等)上岗62人.编内职工五年内接受过培训的197人,其中培训时间合计三个月以上的27人.编内职工大专以上学历的187人,有高级职称的22人,中级职称53人.从编内职工的从业情况看,从事专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141人,占职工总人数的51.6%,从事政府日常工作的132人,占总人数的48.35%.(见下表)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统计表类别数量农技推广机构数市级11镇级30农技推广机构实有人数市级71镇级202农技推广机构批准编制数市级71镇级209农技推广机构在编人数市级71镇级202编内职工五年内参加过培训人数接收过培训的人员数197其中培训时间合计三个月以上的27编内职工素质状况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18735岁以下的人数6550岁以上的人数54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239其中:1.高级职称人数222.中级职称人数532019年来新进的农口毕业生人数2编内职工从业情况从事专门农技推广的人员数141从事镇党委、政府日常工作人员数132从事经营等其他各类行业的人员数八、农技推广机构资金状况财政全额拨款的机构数量41差额拨款的机构数量自收自支的机构数量二、在农技推广工作中的主要做法近年来,我市着眼于机制创新,不断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充分发挥市镇两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全市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率和应用率明显提高.(一)不断加大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引推力度.近年来,全市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了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推广力度,先后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00多个,优化了我市种植业结构,提升了农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市粮、棉、油、果、菜等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了由量向质的转轨,我市的农作物品种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和先进水平,我市自主培育的青丰1号小麦新品种顺利通过山东省审定并定名青丰1号,成为青岛地区通过山东省审定的第一个大田作物新品种,填补了青岛市主要农作物育种史的空白,该品种实收亩产达到655.5公斤;在新技术推广方面,我们大力推广了小麦精量播种技术、种子包衣、果品套袋、旱作和节水农业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优化配方施肥技术、设施高效栽培技术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等40余项,年推广各项新技术新成果累计面积达500万亩次以上.这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变了我市农业单一的品种结构,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档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二)积极开展情系三农系列服务活动.多年来,全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以开展情系三农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为契机,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拜年、科技下乡、科技联户、科技赶大集等情系三农系列服务活动.每年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5万余份,赠送书籍、光碟1.2万余本(套),现场解答农民生产技术难题500多个;利用农业科技直通车和科技赶大集等组织科技下乡200余次,播放农业科教影片300多次,赠送农业科技书籍3000余册;加强科技110热线服务功能,接听咨询电话700多个,电话解答农民生产技术难题400多个,赶赴现场160余次,解决农民生产难题800余个;继续搞好科技人员联系种植大户活动,组织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科技人员,每人对所固定的2个种植大户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联系,直接下乡联系和电话联系400多次,帮助大户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并及时提供市场供求信息,有效地解决了科技断层问题.(三)适时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积极组织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2019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小麦、花生、果树、蔬菜等大型科技培训班35期,专题科技讲座200余期,受训农民达到8万人次.同时,根据农时季节,制定下发粮食、果树、蔬菜、花生等生产技术指导意见350余份,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四)积极实施农业科研及推广、开发项目.几年来,我市实施并完成了保护地大樱桃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规模化畜牧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马家沟芹菜品种资源保护及标准化技术研发等科研项目.其中,葡萄保产改接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马家沟芹菜品种资源保护及标准化技术研发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葡萄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万亩红富士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得到了农业部、省农业厅、青岛市农委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小麦十亩方、百亩方和万亩方实际亩产分别达到726.1公斤、681.1公斤和641.2公斤,均创青岛市小麦实收产量最高记录,花生最高亩产达到641.3公斤,玉米最高单产达到1068.2公斤.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84万亩,应用农户25万多户,覆盖1791个村,占全市总村庄数的99.6%,增产2.92万吨.(五)积极创新科技推广方式.在加强传统技术推广模式的基础上,我市不断创新推广载体,创立了平度农业门户站——江北(平度)农业信息和技术推广类刊.物《平度农业》等新的科技推广载体.去年以来,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江北(平度)农业信息站管理机制,并在江北(平度)农业信息上公开发布了平度市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信息查询系统,方便农民上查询,最大程度发挥络覆盖优势.截至目前,站已发布技术、供求等信息2000余条,站点击次数超过3万次,测土配方施肥查询系统点击 1.8万次,互联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准确把握农民需求,不断丰富《平度农业》办刊内容.去年9月份以来,已编发12期,印发50000余份,发至全市1788个村和8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大提高了科技明白纸的利用率.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关系不顺.2001年镇(街道)农业体制改革由农口几个单位合并成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结构不合理,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在编不在岗,有的在编非专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不能很好的胜任本职工作,增加了基层业务工作开展的难度.2001年体制改革以来,农技推广机构三权及基层人员的职称评定全部下放到镇(街道),形成了以块为主的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市农业主管部门失去对基层站的管理职能.二是推广职能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被重视,镇(街道)农技推广人员承担非农技推广职能的现象非常普遍.三权下放后,镇(街道)农技人员归属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其日常工作也只好无条件的服从政府指派,中心工作变成了他们的主要工作,农技推广反而成了农技人员的完成中心工作后的业余工作.据调查,镇(街道)农技推广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时间大部分达不到30%.三是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技术人员比例低.全市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定编209人,其中非农技人员达31人,占14.8%,这部分人员由于不懂业务,难以适应技术岗位工作.再就是镇级农技推广人员知识老化,人员素质偏低.随着农业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一些镇(街道)农技人员因缺乏经费,参加业务培训少,知识匮乏老化,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三、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一)科学设置机构.要按照精干、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要按照承担国家公益性职能的要求,充分考虑区域农业特色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健全机构,充实队伍,加强力量.建议镇(街道)农技机构的设置按照我市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整合人、财、物资源,组建18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分别是以推广果树生产技术为主的大泽山(包括大泽山镇、长乐镇)、大田(包括大田镇、崔召镇)、旧店(包括旧店镇、祝沟镇)、云山4处农技推广中心;以推广蔬菜生产技术为主的南村(包括南村镇、郭庄镇)、仁兆、古岘3处农技推广中心;以推广粮油、菜生产技术为主的张戈庄(包括张戈庄镇、麻兰镇)、崔家集、明村(包括明村镇、马戈庄镇)、灰埠(包括灰埠镇、新河镇)、城关(包括城关街道办事处、香店街道办事处)、同和(包括同和街道办事处、李园街道办事处)6处农技推广中心;以推广粮油、果树生产技术为主的田庄(包括田庄镇、张舍镇)、店子(包括店子镇、门村镇)、蓼兰3处农技推广中心;以推广粮油生产技术为主的万家(包括万家镇、兰底镇)、白埠2处农技推广中心.。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议调研报告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议调研报告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议调研报告随着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加快建立一个与市场化、专业化、区域化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新体系,机遇难得,也面临全新的挑战。
一、我市农技推广队伍的现状农业科技成果必须借助农技推广体系,通过农技推广部门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等环节,使之转化为有效的农业生产力。
近年来,我市农业科技推广经过广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还不能适应结构调整和市场变化的需要,以下是对我市种植和畜牧两大产业的调查统计情况。
一是推广力量薄弱、人员偏少。
20__年全市农技在编人员756人。
其中乡镇525人,县级199人,市本级32人。
但是,据近期调查,农业技[文秘站:]术人员在编不在岗达到246人,占32%。
11个县(市)、区畜牧兽区站在编人员155人,平均每个县(市)、区不足14人,其中有两个县(市)、区无一事业编制,靠聘用临时工来担负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二是机构设置不科学。
全市有130个乡镇建立了农技推广站,大都实行的是一乡一站,使本来就有限的技术力量更加分散,出现了有站无人的现象。
以全市畜牧为例,共有乡镇畜牧站109个,除宁海、象山、镇海建有14个区域站外,其它都是一乡一站,编制畜牧兽医人员420人,而在职的只有235人,占定编人数的60。
4%,有些畜牧站长期五人,形同虚设。
三是农技推广经费不足。
市、县、乡镇三级都不同程度存在经费不足问题,且县市区之间、单位之间也不平衡。
担负全市农技推广的市农技推广总站,20__年试验、推广经费为10万元,不到省厅对口单位的1%。
乡镇情况更为突出,全市除鄞州、江东、宁海、象山由县级财政补助20__——4000元/人年外,其他县(市)的乡镇更少,其工资、奖金和福利未列入财政预算,处于“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状态,使畜牧兽医人员不得不为生计而谋,以至出现动物检疫工作“重收费、轻管理,童数量、轻质量”的现象。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农技推广体系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本次汇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农技推广体系的概念和作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前景展望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农技推广体系的概念和作用农技推广体系是指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农技培训、农技咨询等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广大农民,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
农技推广体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
通过农技推广体系,农民可以学习到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农业生产能力,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促进农业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农技推广体系可以将科学化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化的农业管理理念传授给农民,推动农业生产向着科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3.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农技推广体系,可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4.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农技推广体系,农民可以学习到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加自身的收入。
三、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完善。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体系不够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不够健全、农技推广队伍不够专业等问题。
2.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实际需求不符。
当前农业发展需求日趋多元化,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仍然以传统农业技术为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完全匹配。
3.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不足。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进展。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第一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为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县农业局相关股室联合组成调研组,近期对我县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在深入调查、个别座谈、进行专题研讨分析的基础上,调研组认为,我县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很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及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迫切需要,应引起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县和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构成。
2002年机构改革后,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县植保植检站、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县粮油经作股、农环站、农业执法大队、县茶叶办、县柑橘办等单位,共有13 个机构,实有人数106人,编制数为108人。
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是原来独立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共有19个机构,实有人数33人,其中干部身份14人,工人身份19人。
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21人,中专及高中学历的11人,初中学历及以下的1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33人,其中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及以下14人。
二、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我县现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与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机制运行失灵2002年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隶属关系由原来的县管或县乡双重管理改变为乡镇管理,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镇政府。
县级业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而大多数农技人员还要参与乡镇其他工作,出现多头管理现象,很多业务工作难以协调。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改革调研报告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改革调研报告解放以来,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为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繁荣、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市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职能不明确、机制不适应形势、重大推广项目不按科学程序进行、资金缺乏、技术人员培训学习机会少、乡农技站力量薄弱等等问题,阻碍着农技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职责不明确目前,市、县农技部门工作职责的划分比较模糊,特别是总站职能弱化,一些重大基础性工作开展不力,宏观管理和指导作用不明显。
二、技术行政化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行政化现象日益严重,由于政绩思想影响,每一任新领导都“思维要有新思路,行动要有新举措”,这个搞“观光农业”,那个搞“亮点农业”,新提法层出不穷,都向农技部门要“成功”的东西,实际上多数都是些常规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
搞项目,领导让你干啥就得干啥,而且不管项目执行得怎么样,总结、汇报都得听上级的(典型的例子如:麦穗没干领导就要千粒重,但上报的“产量三要素”却不采用农技部门的实测数据),使得农技部门左右为难。
三、一些重大技术推广不按“三步走”的基本程序进行由于急功近利,等不及农技部门按照实验、示范、推广的步骤从技术上进一步完善,很多县市都有不按科学程序而大面积推广某项技术或某种作物的情况,但往往以半途而废告终,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基层反映较强烈。
有的只进行了一年试验就盲目扩大面积,但由于不适应当地情况,对农民增产、增收效益不大;有的甚至增收不抵追加的投入,抓两三年就抓不动了,如热闹一时的“小麦机械覆膜穴播技术”。
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搞试验,完全抛开农技部门,只是听人家(如产品收购商或种苗推销商)宣传介绍,就作为“项目”引进,盲目大面积上马,一心想快点抱个金娃娃,失败后不但造成重大损失,也造成尴尬。
某县以“招商引资”的名义引进美国小洋葱,商家说亩产2000公斤收入800元保证收购。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关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视察报告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事关农民增收和农村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引起全社会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高度重视,8月24日至25日,政协财经委组织部分委员,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
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我县启动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已被省农业厅誉为“模式”,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
其主要效果表现为:1、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对原有农技推广机构进行了归并整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网络。
一是职能定位明确。
依法明确了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质,核定了机构职能、人员编制、岗位责任和隶属关系,将农技推广人员待遇全额纳入了财政预算,消除了农技人员后顾之忧。
二是机构设置合理。
将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由8个调整为5个,整合12个乡镇农综站,设立4大区域站,同时组建村级农技服务室,确保了农技人员专职专责,服务链条得以延伸,覆盖面不断扩展。
三是管理体制优化。
调整后5个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县局直属管理,4大区域站为县农技中心派出机构,各农技推广机构经费独立核算,人、财、物“三权归县”,实行县建县管,既落实了农技推广事业的责任主体,又最大限度整合了资源,便于事业发展。
2、工作机制全面创新,农技推广效果良好。
一是建立了新型工作运行机制。
按照改革后职能定位,及时建立健全了县中心、区域站、村服务室和农技人员等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有序运转。
二是实行了农技人员聘任制。
启动了农技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试点工作,落实竞争上岗制度,通过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全县共有210人取得执业资格,198人被择优聘用,实现了人员的优化组合。
三是建立了农技推广责任制。
结合年度工作目标,逐一分解落实任务,推出了一系列岗位责任制度,实行全员目标管理,增强了农技人员的责任心。
农技推广及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技推广及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农技推广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服务性功能,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农技推广和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
市乡两级农技推广网络不断健全,体系不断完善,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不断巩固。
全市15个镇均设立了农技站,在编人员74人、市级推广人员51人,其中50岁以上22人,35岁以下3人;高级农艺师17人,农艺师38人。
1、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
在水稻种植上,加强超级稻优质品种的Y两优2号、Y两优1号等优选品种推广;小麦栽培上,将镇麦168、镇麦8号、宁麦15等品种确定为主推品种。
同时,农技中心加强对新品种攻关,通过试验示范将表现稳定、增产增效的品种逐渐确定为主推品种。
2、基层站所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升。
积极利用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资金,加强农技站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技站办公条件。
同时,市政府也出台了扶持政策,给予基层农技站一定的财政支持。
目前,全市大多数农技站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技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3、农技推广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一是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
二是组织开展农业科技赶集活动,重点加强对种田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上门指导和服务。
三是以农技站为平台、以农技人员为骨干,对全市70多万亩水稻小麦病虫进行统防统治,初步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
四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近200万亩,并加大测土配方资料宣传和相关技术科技的普及。
4、农技中心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市农业科技中心积极实施“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项目,产量年年达到预期目标。
围绕新技术的推广,开展多种试验,重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在永丰镇桥湾社区的1.25万亩核心示范区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张铺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立了农业专家大院,为农技人员和农民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
关于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温州市农业局根据市委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部署和开展创业创新专题调研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开展全面落实农技推广工作责任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通知》文件(浙政办发〔2006〕130号)和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暨全面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市农业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在方勇军局长带领下,于2008年4月14日至20日,对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期间,调研组召开了有县农业局领导、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部分农技推广指导员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在泰顺县筱村镇、三魁镇、雅阳镇、泗溪镇、凤垟乡等乡镇,分别召开了有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负责人、乡镇责任农技员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乡镇责任农技员联系的农业生产基地、养殖场和专业合作社了解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到位情况。
调研组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还赶赴杭州建德市、衢州市衢江区这两个全省基层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设试点县进行了考察学习。
现将这次专题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县和乡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构成。
据调查统计,目前,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88个机构,在编人数1003人,批准编制数为1061人。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290个,在编人数2861人,批准编制数为2882人。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内人员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118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72人,初级职称及以下1743人,分别占0.1%、17.6%、82.3%。
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78人,其中具备本专业学历人数583人,仅占27.5%。
二、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长期以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状况汇报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息加快和农夫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成为农业进步的关键环节。
为了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为宽广农夫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服务和支持,我单位乐观开展工作,不息推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现将我单位在此方面的工作进行汇报。
二、工作梗概1.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意义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于农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先进的农业科技效果需要通过推广形成生产力,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是实现科技效果向农田的转化和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农技推广体系能够提供大规模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提高农夫的生产水平宁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快速进步。
2.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我单位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专业素养强、服务能力突出的农技推广队伍,构建一个能够遮盖农村各个层级的推广网络,实现科技效果的广泛推广应用,提升农夫的科技水平宁产业进步水平。
3.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1)建设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通过加强培训和论文发表等途径,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宁技术素养,使其能够准时把精通的科技效果传递给农夫。
(2)加强科学探究和创新。
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探究,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合作,培育多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不息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
(3)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机构和网络。
通过设立农技推广站、科技示范基地等,为农夫提供科技咨询、示范观摩、技术培训等服务,加强农技推广的遮盖面和深度。
三、工作进展1.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我单位重视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进修,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宁技术素养。
同时,鼓舞他们参与科研项目和农技指导,推动科技效果的转化应用。
2. 科学探究和创新我单位乐观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探究,并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干系。
通过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互相沟通分享科研效果,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水平。
3. 农技推广机构和网络建立我单位成立了农技推广站和科技示范基地,为农夫提供各类技术服务和支持。
农业中心农技推广调研报告
农业中心农技推广调研报告农业中心农技推广调研报告一、引言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技推广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中心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及过程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专家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首先,在农业中心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农技推广的范围、内容和形式;其次,我们对农业中心的农田进行了观察,了解农技推广的具体实施情况;最后,我们与农技推广专家进行了访谈,获取他们对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 农技推广范围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农技推广范围主要包括作物种植、农机使用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
但是,农技推广在养殖业和农产品销售方面的覆盖范围相对较窄,需要加强。
2. 农技推广内容调研结果显示,农技推广内容主要涵盖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和新肥料等方面。
然而,对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等新兴农业模式的推广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
3. 农技推广形式调研显示,农技推广形式主要以农技培训班和现场示范为主。
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进行农技推广,但在农业大区域和偏远地区的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如农技推广文化展示、农技推广宣传车等方式。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1. 农技推广资源不充分农技推广资源包括专家、技术支持和资金等方面。
调研发现,农业中心的专家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技术支持和资金也不足。
因此,应该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加资金投入。
2. 农技推广方式不够灵活多样农技推广形式单一,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效果。
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如社区农技推广、互联网农技推广等,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需求。
3. 农技推广内容需更新农技推广内容主要涉及传统农作物和农业技术,对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推广比较欠缺。
应该加强对新兴农业模式的推广和培训,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
4. 农技推广覆盖范围不全面农技推广范围主要集中在作物种植和农机使用等方面,对于养殖业和农产品销售等其他农业领域的推广相对不足。
农技推广体系情况汇报
农技推广体系情况汇报农技推广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效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农技推广体系是指国家、地方和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等部门和单位,以及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者等各类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由国家、省、市、县四级组成,其中国家和省级是农技推广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市、县级则是具体负责农技推广工作的执行者。
二、存在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农技推广体系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农技推广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一些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导致他们在农技推广工作中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其次,农技推广体系中各级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不够顺畅,导致一些农技成果无法及时传播和推广。
再次,农民的参与度不高,一些农技推广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
三、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首先,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其次,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中各级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农技成果的快速传播和推广。
再次,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农技推广活动,提高农技推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展望。
我们对农技推广体系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相信,在各级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农技推广体系将会不断完善,农技推广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效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农技推广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农技推广体系能够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镇农技推广体系及基层建设调研报告
镇农技推广体系及基层建设调研报告报告标题:镇农技推广体系及基层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我镇不断加强农技推广工作。
为了了解镇农技推广体系和基层建设情况,本次调研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农技推广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1.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法,广泛了解农技推广体系和基层建设情况。
2. 调研内容:(1) 农技推广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2) 农技推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3) 农技推广宣传渠道和方式;(4)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情况;(5) 镇农技推广体系设施建设情况。
三、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1. 农技推广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调研结果显示,我镇设立了农技推广中心,专门负责农技推广工作。
但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农技推广的覆盖面和深度有待提升。
2. 农技推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调研结果显示,我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农技推广活动,如技术培训会、示范种植示范区、农技咨询服务等。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科学的活动内容规划,导致农民参与度不高。
3. 农技推广宣传渠道和方式调研结果显示,我镇主要通过宣传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农技推广宣传。
但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利用新媒体渠道宣传农技知识仍然有待加强。
4.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开展较为薄弱,主要是因为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不足,缺乏有效的农技帮扶模式。
5. 镇农技推广体系设施建设情况调研结果显示,我镇农技推广体系设施相对落后,农技推广服务站点和设备不完善,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四、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强农技推广中心的人员配备,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加农技推广工作人员数量。
2. 制定农技推广活动计划,根据农民需求和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强的农技推广活动。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首先,感谢您致力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建设,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现将我单位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体系建设目标:建设一支专业化、综合化、科学化的农技推广队伍,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队伍建设:我单位积极投入资源,不断加强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
经过招聘、培训、选拔等环节,目前已有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专家组成的推广队伍,共计50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40%,拥有各类农业相关专业的学历背景,能够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指导;农业专家占60%,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
三、服务覆盖范围: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我单位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
通过建立与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我们能够提供从产品选择、种植技术、养殖管理到市场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
四、推广方式创新:在推广过程中,我单位积极探索创新推广方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科技示范等方式,提高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和技术应用的效果。
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了农技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在线咨询、学习交流和技术信息发布等服务。
五、推广效果评估:我们重视推广效果的评估工作,定期组织农民参观学习、技术比较等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估。
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农民的种植收益增加了20%,养殖效益提高了15%,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好评和积极参与。
六、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人员培养、资金投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加对农技推广的资金投入,创新推广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尊敬的领导,以上是我单位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情况汇报,请您审阅。
我单位将会继续努力,为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镇农技推广体系及基层建设调研报告
*镇位于*县的西南,*高速、*、*大道、*线等交通要道穿境而过。
全镇辖*个村,*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有水田*亩、旱土*亩、林地*余亩,是*市万亩双季稻示范基地。
建有农机站、农技站各*所,*渔场一处,鳄龟、特种禽类等养殖场所*处。
近年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加大农技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广农技工作,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该镇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家,上千万元的现代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有*亩以上种粮大户*户(其中,全国种粮大户*户),*亩以上冰糖橙种植户*户,年饲养生猪*头以上养殖户*户,万头猪场*个,年出栏*羽以上养禽户*户。
一、农技推广体系及基层建设工作的现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协调配合。
三农问题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该镇加强了这方面的领导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农技推广体系及基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与上级农业部门协调、全镇的农技推广体系及基层建设工作,定期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改革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同时,投资*万元,配备了*个专职工作人员,装修办公室四间,添置必备的办公设备。
二是健全机构人员设置,确保服务职能履行。
以镇农技推广体系及基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领导核心,以农机、农技两个服务站为技术指导中心,以职业中学、镇农校为培训中心,以滩洞养猪场、鳄龟养殖基地、*渔场、*公司等*处为农技培训实践基地,以各村成立的农技指导点为推广网点,全面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做到农技服务全覆盖。
如在测土施肥等农技推广技术上,该镇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得到全面推广,近年全镇粮食产量大增,被评为全市产粮大镇,*公司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
三是加大农技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广农技服务。
为了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该镇在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万元,建设了机耕道*公里,高低田改造*亩,标准化渠道*万米,全面推广农机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技推广及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农技推广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服务性功能,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农技推广和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
市乡两级农技推广络不断健全,体系不断完善,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不断巩固。
全市15个镇均设立了农技站,在编人员74人、市级推广人员51人,其中50岁以上22人,35岁以下3人;高级农艺师17人,农艺师38人。
1、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
在水稻种植上,加强超级稻优质品种的Y两优2号、Y两优1号等优选品种推广;小麦栽培上,将镇麦168、镇麦8号、宁麦15等品种确定为主推品种。
同时,农技中心加强对新品种攻关,通过试验示范将表现稳定、增产增效的品种逐渐确定为主推品种。
2、基层站所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升。
积极利用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资金,加强农技站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技站办公条件。
同时,市政府也出台了扶持政策,给予基层农技站一定的财政支持。
目前,全市大多数农技站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技服
务功能不断完善。
3、农技推广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一是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
二是组织开展农业科技赶集活动,重点加强对种田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上门指导和服务。
三是以农技站为平台、以农技人员为骨干,对全市70多万亩水稻小麦病虫进行统防统治,初步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服务络。
四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近200万亩,并加大测土配方资料宣传和相关技术科技的普及。
4、农技中心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市农业科技中心积极实施“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项目,产量年年达到预期目标。
围绕新技术的推广,开展多种试验,重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在永丰镇桥湾社区的万亩核心示范区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张铺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立了农业专家大院,为农技人员和农民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
二、存在问题
1、缺乏试验基地和推广经费。
目前我市基层农技站所由于没有自己的试验示范基地,致使许多农业技术推广缺乏载体,加之基层农技推广经费落实难,直
接影响了我市农技推广的效果。
2、典型科技示范区建设不多。
我市虽实施了有关农业技术丰产项目,但从全市范围来看,典型的科技示范亮点屈指可数,对农民幅射带动作用有限。
农业个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仍存在盲区。
3、农技人员管理体制不顺。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虚位、缺位、错位现象严重,镇街管理的农技推广机构人员仍然存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情况,影响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的履行。
4、农技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有的基层农技站将公益性技术推广、执法监督管理、经营性服务混为一体,导致农技推广力量分散和不足;有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偏低、服务能力不高,难以履行推广职责。
一些镇农机站仪器设备闲置,没有发挥好应有作用。
三、意见和建议
农业技术推广及体系建设事关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也事关粮食“十连增”。
为此建议:
1、创新方式,建设农技推广平台。
一是有条件的镇,可通过土地流转,选择50-100亩的农田作为基层农技站的固定试验示范基地。
二是市财政可通过以奖代补形式,落实基层农技站推广经费,镇农技站以此加强与种田大户或项目农庄对接,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和运用。
三是要以农村物联信息平台建设为依托,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2、制定规划,重视农技络建设。
可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尽早出台具有中长期规划性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从增加投入、完善体系、整合资源、建设队伍、培养人才、政策扶持、扩大主体等方面入手,分步骤解决农技推广过程中的基础实施相对落后、推广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服务手段有待增强、试验示范基地相对偏少等实际问题。
3、多措并举,提高农技人员素质。
一是切实解决混岗问题。
市农委及各镇要尽快将在编不在岗的专业农技人员重新调整到农技岗位,切实改变各镇专业从事农技推广人员少的局面。
二是尽快补充新鲜血液。
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人员老化的现象,市人社、农业等部门要拿出计划,分年招考优秀毕业生,充实基层农技队伍,增强基层农技队伍的活力。
三是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
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在岗农技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要完善考核制度,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技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充分发挥农技农业生产一线作用。
4、加大投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一要切实保障
农技人员的福利待遇。
建议市政府结合《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对基层农技人员实行在原来工资的基础上,向上浮动薪级工资,满一定的年限予以固定的倾斜,确保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事业人员的平均工资。
二要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
对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并逐步推广,带动周边农民增收的镇农技站实行“以奖代补”,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农技人员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中优先考虑。
对于申报的上级农技推广项目补助资金,可以奖励的形式,部分用于基层农机站工作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