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叙事
对《达洛卫夫人》-书主题解析
对《达洛卫夫人》-书主题解析摘要:文章在简略介绍了《达洛卫夫人》一书梗概和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着重从“生命与死亡”,“正常和疯狂”和“对英国社会制度的批判”三个方面对《达洛卫夫人》一书的主题进行了阐述,笔者从作者写作意图入手,把握了真正的主题。
关键词:生命与死亡正常和疯狂对英国社会的批判《达洛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成名作,主要记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一位英国上层社会太太达洛卫夫人和一位名叫赛普帝默斯的精神病患者于一九一九年夏季,在伦敦的一天内约十二个小时的现实活动和心理活动。
在谈到这部小说时,伍尔夫说:“在这本书里,我的意图似乎是太多了。
我要表现生和死,正常和疯狂;我要批判这个社会制度,要表现它如何在起作用,把它最集中的起作用的地方表现出来。
”[1]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小说的主题加以阐述。
1 生命与死亡达洛卫夫人是一位国会议员的夫人,她生活在上流社会,拥有物质上的豪华奢侈,但生存中的死亡终结意识在她的生活中缭绕这死亡的气息,意识流中时常涌现死亡引起的波澜。
就在举办宴会的那天,去购买鲜花的路上,她愉快的感受着美好的生活,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阳光,川流不息的人群使她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兴奋,她由衷地热爱这一切,喜爱此时此刻的现状,但又禁不住扪心自问:她必然会永久地离开这个世界,是否会感到遗憾?没有了她,人间一切还将继续,是否会感到怨恨,还是欣慰?幸福地生活在人世间的达洛卫夫人始终无法摆脱死神的威胁,无法理清对终结的思索。
在举办宴会的过程中传来了赛普帝默斯自杀的消息,尽管达洛卫夫人与他素昧平生,死讯传到克拉丽莎那里,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他的死也终于中断了克拉丽莎内心的矛盾纠缠,并催生了人物的一系列思考:克拉丽莎对自己在生活面前的退缩有了清醒的认识:“无论如何,生命有一个至关紧要的中心,而在她的生命中,它却被无聊的闲谈磨损了,湮没了,每天都在腐败、谎言与闲聊中虚度。
那青年却保持了生命的中心”(2)(188)。
《达洛维夫人》中“生与死”主题的解析
摘
要: 《 达洛维夫人 》 是英 国现代主 义作 家弗吉尼 亚 ・ 伍 尔夫的 重要 代表作 。在 这篇 小说 中, 伍 尔夫表 现 了
许 多主 题 。 例 如 : “ 生与死” “ 理 智 健 全 与精 神 错 乱 ” “ 战争对人的影响” , 等 等 。本 文 通 过 主人 公 克 拉 丽 莎 ・达 洛 维
夫人和赛普蒂默斯 ・ 沃伦 ・史密斯 来探讨“ 生与死” 的 问题 。两人 虽然从 未谋 面 , 但是, 他 们 身上 有一 些共 同的特 征把他们联 系在 了一起。“ 生与死” 的 问题 一直 困扰 着他们 , 并影 响 着他 们的正 常生 活。他们 都 曾经想到 了死 , 克 拉 丽 莎战胜死亡 , 选择 继续生存 下去 ; 但是 , 赛普 蒂默斯 却选择 自杀结束 了生命 。 关键词 : 达洛 维夫人 ; 生; 死; 克拉丽 莎; 赛普 蒂默斯
这一切都是 因为布鲁顿夫人 没有请 她参加午 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于
这种恐惧 , 克拉 丽莎无 法充分 地享 受生活 , 她 一心要 把晚 宴 办成功 , 恐怕也是为 了证 明她 的存在 , 她的生命力 , 从而排解 她 内心深处 的惶恐 和不安 。但 是 , 办晚宴 也让 她感 到苦 闷, 因为她昔 E t 情人彼得和她 的丈夫理查德都不理解她 。“ 他 们 两人都很不公平地批评 她 , 极 不公 正地嘲 笑她 , 为 了她 的那 些宴会 。 ” … 彼得 嘲笑 她是 “ 完 美 的主妇 ” , 而理 查德 不 明 白为什么要办 晚宴来 影响她 的身体 。克 拉丽 莎没有 什么 天 赋, 她 办晚宴是 为了充实 自己 的生 活 , 不 让 自己感到 无所 事 事, 空虚无 聊。她想 能够 积极投入 到生活中去。
《达洛维夫人》中“生与死”主题的解析
《达洛维夫人》中“生与死”主题的解析陈萌【摘要】Mrs. Dalloway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sterpieces of the British modernist Virginia Woolf. In this novel,Woolf reflects many themes,such as“life and death”,“sanity and insanity”,“the effects of war on people”and so on.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life and death”through Clarissa and Septimus. Although they have never met each other,their same charac-teristics get them together. The problem of“life and death”puzzles them and affects their normal life. Both of them have once thought of death. Clarissa overcomes it and continues to live,while Septimus commits suicide.%《达洛维夫人》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重要代表作。
在这篇小说中,伍尔夫表现了许多主题。
例如:“生与死”“理智健全与精神错乱”“战争对人的影响”,等等。
本文通过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夫人和赛普蒂默斯·沃伦·史密斯来探讨“生与死”的问题。
两人虽然从未谋面,但是,他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生与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并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主题分析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主题分析
达洛夫人是小说的主要角色之一,她在整个小说中一直以她的病弱和
脆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的生命从她还是一个年轻的姑娘开始,一直
延伸到她五十多岁的时候。
她经历了婚姻的不幸、亲人的死亡以及个人成
长的困惑。
达洛夫人对于生命的态度不同于一般人,她看待生命充满了无
奈和绝望。
她一直感到自己的命运之所以如此不幸,主要是因为她自身身
体上的虚弱和病态。
在小说中,死亡不仅仅是人类的必然命运,也是达洛夫人一直期待的。
她认为死亡是唯一能解脱她痛苦的途径,她不再害怕死亡,相反,她渴望
能够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觉得死亡会带来自己生活中所缺乏的病态的
美感和恢复自己的尊严。
虽然身体上的病态给她带来了痛苦,但她却将其
视为一种纯粹和崇高的存在,而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则是对她的惩罚和折磨。
在《达洛夫人》中,生死主题通过达洛夫人的一生以及她与周围人的
关系展示出来,探索了生命的意义和个人价值的认知。
达洛夫人的死亡不
仅是一种解放,也是对于她个人成长和认知的体现。
通过她的经历,读者
可以看到生命的宝贵和价值,并获得对于人生的新的理解和思考。
《达洛维夫人》中死亡意识的诗意化表达
《达洛维夫人》中死亡意识的诗意化表达作者:郑可欣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1期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传递了她的独特而强烈的死亡意识,这种死亡意识的根基就是存在主义的死亡观念:认为死亡对生命是有价值的,并不是一种消极耗费。
而结尾处两位主人公的一死一生消解了生死的对立,体现了存在价值的丰富性。
并且作者把她独特的死亡意识融汇在诗意的叙事格局和细腻的场景描绘中,更深入和丰富地展现了这种死亡意识。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死亡意识;诗意化作者简介:郑可欣(1991-),女,汉,吉林长春人,苏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2一、《达洛维夫人》中死亡意识的哲学性解读1.向死而在——存在主义内核在《达洛维夫人》中,死亡的必然性和人最本真的生存意义是伍尔夫建构文本的终极思路。
不少学者将其中强烈的死亡意识归类为存在主义精神内核,本部分将讨论文本中死亡意识的构成。
《达洛维夫人》中的两个主人公克拉丽莎和塞普提默斯表现出了伍尔夫向死而在的思想内核:只有领会了死,才能真正懂得生。
克拉丽莎作为一个英国国会议员的夫人,时常感到心灵匮乏、精神沉沦,还经历情感危机;塞普提默斯是一个从欧战中复员的战士,他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挚友死亡、感到丧失精神家园,经常处于惊恐万分之中。
最后塞普提默斯选择了肉体死亡以保证精神的永恒,克拉丽莎从塞普提默斯的死亡中获得了超越死亡的力量。
存在主义的四大生命命题:自由、孤独、焦虑和存在,在文本中均有体现。
书中主要人物虽然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却有共同的生存的空虚感、荒谬感和孤独感。
如比起家里的晚宴伊丽莎白更喜欢流连在广场或乡间;克拉丽莎一边厌弃自己生活的虚无,一边享受上层生活的成就感。
文本中充满了社会秩序对个体自由的束缚:布拉德肖的治疗方法隐藏着压迫个性的初衷“使这些不合时宜的人无法宣传他们的观点,直到他们也获得他的平衡感”,[1]这无疑是社会秩序对人性的迫害。
生与死的交织——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简析
第一卷
第八期
生 与死 的交织
意识流小说《 洛维夫人》 达 简析
颜 文 洁
( 南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电大学外 国语 学 院
【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维 吉尼 亚・ 尔夫的意识流 小说《 伍 达 洛 维夫人 》 的解读 , 展现 了作 者是怎样通过对主要人物意识 流 动 的描 写 , 深入 了人物 的 内心世 界 , 表现人物笼 罩在死 亡阴影 下的悲观 意识和绝望心理 ,以及 充斥着整篇小说 的生与死的
一
一
女时代的 回忆 , 尽管当时的彼得有 全部的热情 , 而和他结婚 却 意味着 “ 一切都得分 享 , 一切 都得相 互占有 ” 完全 失去 自由。 , 这是选择的两难 , 这种两难使克拉丽莎痛苦 。 而结果她选择 了 现在 的爱人 。可 是这场婚姻是没 有很深 厚的爱和理解作 为基 础的 , 或许 当时她嫁给理查得 只是为 了生活可 以安逸一些 。可 是她却经常 回忆起 彼得在身边时 的情景 以及 他说的话 。她 的 生活并不幸福 , 她渴望与人交 流, 克拉丽莎的空虚 已经使 她对 生活产生 了厌倦 ,如果现在就死 去 , “ 现在就是最幸福 , 那就是 他 的感觉——奥塞罗 的感 觉。” 在晚宴上 , 一派繁华 喧嚣的背 后是冷漠隔阂的人际关系 。彼得不认识任何人 , 克拉丽莎对每 个人都说“ 见到你很高兴 !” 而了解她的彼得却知道“ 她正处于
她 最 差 的 状 态 —— 过 分 动 感 情 , 点 儿 都 不 真 诚 。 ” 一
而后 , 在接下来 的情节里 , 者安排 布雷德 肖夫妇在 宴会 作 中说 出塞 普蒂默斯 跳楼 自杀 的消息时, 触动 了本 以为 已从 聚 会 中得到些许安慰 的克拉丽莎, 她立刻想象到“ 如那青 年去 假 看威廉 爵士 , 他以特有 的力量 , 而 用暗示 逼迫病人 的心灵 , 那 青年会不会说 ( 此刻她觉得他 会说 的 )活不下去 了 , : 人们逼得 他活不下去 了, 就像 医生之流 的人 , 他会 这样说吗? ” 际上 , 实 塞普蒂默斯是 以死 来抗议压制和 迫害 ,保 持和捍卫 自己的心 灵和作为人的本色 。与此同时 , 她忽然之间发觉 自己给 自己搭 建起来 的精神护栏 是那 么的轻 易就被击溃 了, 旦越过 死亡 一 这道屏障 ,逼近 克拉丽莎 的深层 意识 , 就会发现, 一个 表面 这 上看来 近乎“ 完美 的女 主人 ”只 不过是她 单薄外壳 借 以遮 蔽 , 的一颗软弱的心灵。成天打起精神扮演一个难 以胜任的角色 , 她感到累极 了, 难以支撑起对生活 的信仰 , 需要借助更有力 的 精神寄托 , 最现成的就是死亡 。把 自己的灵魂置于上帝的关怀 和爱护之下 , 获得永远 的宁静 。( ) 3 她终 于对生活绝望 了, 在这 种没有希望 的生 活终极升起 了一 轮眩 目的光辉——或许 在死 亡 中可以获得精神的解放与永生 , 获得幸福。死亡的意识在她 心中浮起 :死亡 乃是挑战 , “ 死亡企 图传递信息 , 人们却觉得 难 以接近那 神秘的 中心 , 它不 可捉摸 , 亲密变 为疏远 , 狂欢会 褪 色, 人是孤独的 , 死神倒能拥抱人哩 。 ”在家举 行晚会是为了寻 求一种灵魂 的对话 , 以缓解人 与人 之间的隔膜 , 然而天下没 有 不散 的宴席 , 并且 至此晚会显然被证 明是 不成功的 , 的 目的 她 完全没有达到 , 她的美好憧憬完全落空了。 塞普蒂默斯 因为无法 忍受 人格的侮辱而 自杀 ,留下孤 独 无依的妻子。实 际上 ,他 不要死 。活着多好 。阳光多温暖。” “ 这是灵魂 的呐喊 。是 啊 , 活着多好 , 临死 之前的他正 刚刚恢 复 了正常 , 并且正 在与妻子享受那很久 没有 的耳边细语 , 可是 霍 嫡斯大夫将至 的消息使 他彻底 的绝望 了,他并 不觉得 自己有 精神病 , 只是由于战争 而崩溃 了。他终于跃 出了窗外 。 《 达洛维夫人》 中所 阐述的“ 生存还是死 亡” 这一人类普遍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主题分析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主题分析
《达洛维夫人》是法国作家亚鲁维斯·布洛克创作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围绕着达洛维夫
人一家四口展开,主要描写了这家人在变故中如何经受折磨,表达了生命的忧伤与温情以
及相爱的家庭生活。
这部作品里最为看重的主题就是生死这一主题,表达了人类生命的脆弱、美好却又短暂,充满悲剧气质的结局。
《达洛维夫人》中家庭情谊的气氛亦为此作品添上一笔愁闷的气息。
达洛维夫人的全家一
直生活的幸福美满,可是当夫人的丈夫突然去世,整个家庭就没有了当初的温馨,孩子们
也从家里被迫离开,这便是生死主题在本作中所体现的最突出的一面。
夫人也面对着丈夫
去世的痛苦,充满悲痛的心情,可惜最后依然拥抱死亡。
本作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它尤其突出生死主题的深度。
达洛维夫人一家所面临的困境是
所有人都会面对的悲剧,而它表达了生命的三位一体:爱情,友情,而死亡更是每个人都
无法逃避的面前。
它最终的结局也传达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只有接受生死,才可以心安,
放下所有烦恼。
《达洛维夫人》中个性化的细节,生死不离的贯穿,既开启了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也表达出一种温暖的亲情,满怀感恩而充满激情。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能让人取代生命,而只有这种对生活的坚守,才能真正享受到人生的滋味。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初探
摘要:困惑着人类的生死之谜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之一。
关注死亡就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生存。
《达洛维夫人》中通过人物对“生”与“死”瞬间的顿悟,诊释了生命的意义。
作者对人类生存与死亡的关注、思考和剖析独具特色、发人深省。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太太》;向死而生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极富才情的文学大师。
伍尔夫的著名小说《达洛维夫人》于1925年出版。
小说一经问世,立刻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而且至今仍备受争议。
作为小说标题的女主人公,达洛维夫人是伍尔夫所有小说人物的研究之首。
伍尔夫是用生命写作,也是用死亡锻造黑色艺术。
生存或死亡的意识在这部作品中涌动着,成为我们阐释理解其小说艺术的切人点。
一、直面死亡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认为:在生物学水平上,生与死的本能是统一在一起的,快乐原则也就是涅梁原则,敢于生活同时即意味着敢于死亡;而在人身上,生与死的统一却由于人意识到生在时空上的有限性而对死亡的逃避,由此造成生与死的对抗。
伍尔夫一生都被死亡意念所缠绕,她的生死意识与成长经历有着不解之缘。
她出生于文学世家,家庭惠泽了她的灵性,同时也给予了她太多的死亡打击。
从13岁到24岁,正值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的时期。
在此期间,伍尔夫遭遇了与至亲的生死离别,母亲、姐姐、父亲、哥哥相继离她而去,亲人的死亡触击着她敏感的心灵,难以承受的巨大痛苦,使她几度想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无尽的悲哀、不断的思索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生死的观念和思想,从而生成了灵魂深处的生死情结。
海德格尔说:“只要人在,人就处在死的困境中。
”这种观点暗含在伍尔夫的创作中,她对死亡的见解是独特的、积极的。
关于《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伍尔夫在日记中写道:“在这本书里我要进行精神异常和自杀的研究,并同时通过健康者和精神病患者的眼睛来看待这一世界。
”“在这本书中,我的意图似乎是太多了。
我要表现生和死,正常和疯狂;我要打击这个社会制度,并表现它如何在起作用,要把它最紧张的运转方式表现出来。
《达洛维夫人》中死亡意识的诗意化表达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达洛维夫人》中死亡意识的诗意化表达郑可欣 苏州大学摘 要: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传递了她的独特而强烈的死亡意识,这种死亡意识的根基就是存在主义的死亡观念:认为死亡对生命是有价值的,并不是一种消极耗费。
而结尾处两位主人公的一死一生消解了生死的对立,体现了存在价值的丰富性。
并且作者把她独特的死亡意识融汇在诗意的叙事格局和细腻的场景描绘中,更深入和丰富地展现了这种死亡意识。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死亡意识;诗意化作者简介:郑可欣(1991-),女,汉,吉林长春人,苏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96-02一、《达洛维夫人》中死亡意识的哲学性解读1.向死而在——存在主义内核在《达洛维夫人》中,死亡的必然性和人最本真的生存意义是伍尔夫建构文本的终极思路。
不少学者将其中强烈的死亡意识归类为存在主义精神内核,本部分将讨论文本中死亡意识的构成。
《达洛维夫人》中的两个主人公克拉丽莎和塞普提默斯表现出了伍尔夫向死而在的思想内核:只有领会了死,才能真正懂得生。
克拉丽莎作为一个英国国会议员的夫人,时常感到心灵匮乏、精神沉沦,还经历情感危机;塞普提默斯是一个从欧战中复员的战士,他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挚友死亡、感到丧失精神家园,经常处于惊恐万分之中。
最后塞普提默斯选择了肉体死亡以保证精神的永恒,克拉丽莎从塞普提默斯的死亡中获得了超越死亡的力量。
存在主义的四大生命命题:自由、孤独、焦虑和存在,在文本中均有体现。
书中主要人物虽然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却有共同的生存的空虚感、荒谬感和孤独感。
如比起家里的晚宴伊丽莎白更喜欢流连在广场或乡间;克拉丽莎一边厌弃自己生活的虚无,一边享受上层生活的成就感。
文本中充满了社会秩序对个体自由的束缚:布拉德肖的治疗方法隐藏着压迫个性的初衷“使这些不合时宜的人无法宣传他们的观点,直到他们也获得他的平衡感”,[1]这无疑是社会秩序对人性的迫害。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问题分析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问题分析赵少红 武汉大学摘 要:弗吉尼亚伍尔夫凭借娴熟的意识流技巧,通过人物对“生”与“死”瞬间的顿悟,揭示了生活的本质与真谛。
《达洛维夫人》中的各色人物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去感悟精神世界的精髓,从而达到灵魂的顿悟。
关键词:社会空间;大本钟;个人空间;生;死作者简介:赵少红(1990-),女,湖北孝感人,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133-01在伍尔夫的这篇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生与死”这一主题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现代人的生死欲念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景观所体现的生死问题(以大本钟为例)大本钟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了小说故事发展中的重要景观,它蕴含着主人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据统计,全文中大本钟一共敲响了7次,并且是以每15分钟一次的频率发生,小说中的人物在听到钟声后均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活动。
大本钟让Clarissa回忆起了从前,并开始思考现状;Septimus回忆起了从前他在战场之上的血雨腥风,他的战友陆续战死沙场,在经历了这一切的一切之后,Septimus 可能经历了重大的心灵创伤,处于一种痴迷避世的现状;而对于此时的Peter来说,大本钟的敲响实际也敲醒了他尘封的美好过去,过去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Peter呈现的现状是沮丧而忧郁的,沉迷于过去,不愿意面对未来。
第一次钟声响起时:“……人们都热爱生活……”,然而,Clarissa却茫然了,她并不知道生命对她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也许在她看来能够活着就是最好的,至于意义,根本就不是她应该思考的问题。
而滑稽的是,当Clarissa的耳边回荡起第二次钟响时,气氛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她突然觉得压抑与恐慌,一种前所未有的无所适从吞噬了她。
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叙事
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叙事作者:陈颖来源:《新校园·理论(上旬刊)》2012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从伍尔夫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中赛普迪莫斯一角入手,分析了这一角色的存在缘由、死亡缘由和死亡启示,并提出死亡叙事以及作者创作的根源。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伍尔夫;死亡叙事《达洛维夫人》是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采取了双线叙事模式,讲述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一天中看似没有交集,但却紧密联系的生活。
在讲述中,伍尔夫弱化了小说中最主要的情节要素,强调了生死的永恒主题。
一、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叙事1.赛普迪莫斯一角的存在缘由小说的主角是达洛维夫人,从一开始伍尔夫就大篇幅地描写达洛维夫人,对赛普迪莫斯则是一笔带过。
结尾部分,赛普迪莫斯自杀的消息传到达洛维夫人的耳朵里,也只是一个陌生人做了件令人感伤的事。
赛普迪莫斯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但他的存在却是小说里一条很重要的线索,他的死把小说推向高潮。
笔者认为,达洛维夫人与赛普迪莫斯在性格上有着相似性与互补性,两个角色互相对比、交叉、融合,从而更好地传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达洛维夫人与赛普迪莫斯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
他们都曾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达洛维夫人是一段年少时的恋情,赛普迪莫斯则是对莎士比亚的热爱。
后来,达洛维夫人在一战后人们普遍追求物质生活的大背景下,选择嫁给国会议员,逐渐抛弃本心。
赛普迪莫斯则是参加一战后,心理创伤难以平复,成天郁郁寡欢。
达洛维夫人与塞普迪莫斯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一战影响,在内心深处都有着相似的、渴望解脱的心理状态。
此外,在一些细节上也不难看出作者对这两个人的细心安排。
达洛维夫人与赛普迪莫斯都在遭受病痛:达洛维夫人是一场流感,而赛普迪莫斯则是战后心理创伤;赛普迪莫斯因为不被理解,对心理医生布拉德肖十分排斥,达洛维夫人亦对心理治疗有不知名的反感。
他们的婚姻都不美满:达洛维夫人始终记挂着自己的初恋彼得,赛普迪莫斯则对自己的妻子雷齐亚有许多的负罪感。
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意识
他们对死亡意向的表现产生浓厚的兴趣 , 偏爱描写 将 她 几 近 推进 死 亡 的边 缘 。这 些 经 历对 她 的 心理 死亡和表现死亡 , 揭示死亡的神秘意义 , 赋予其唯 结构和艺术创造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加之亲历
美 主义 色彩 。伍 尔夫便 是这 Nhomakorabea样一 位作 家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生灵的涂炭都让这个身体孱弱 的女作家对于死亡有了比常人更多、 更深层次的思
第3 5 卷 第5 期
V0 1 . 3 5 No . 5
西藏 民族 学院学报( 哲 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T i b e t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中的她更 加空 虚 、 无措。
二、 死亡意识在小 说《 达洛维夫人》 中的体现
达洛维夫人 曾经的男友彼得被伍尔夫设定远 游印度 , 直到年过半百才返 回英 国。因为他与墨守
小说 以一 日 来描述几位主人公一生的生活 , 情 成规 的资本 主义社 会 格格不 入 , 离开 故 土成为 他对 节 十分 简 单 。女 主人 公 达 洛 维 夫人 为 了 即将 来 临 其 的一种 消 极 反抗 。他 和 达 洛维 夫 人幼 时 的女 伴 的晚宴去买花 , 晚宴开始宾客们觥筹交错 , 最后晚 利 萨成 为 达 洛 维夫 人 渐 行渐 远 的爱情 和 自由的化
熟运 用而著称。 《 达罗维夫人》 被认为是她最典型的意识流小说之一 , 她运用多样的意识 流叙述技巧来展 示主观世界的真实。在这部 小说 中, 伍 尔夫对死亡和生命的意义进行 了深层 次的探讨 , 得 出死亡与生命
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意识
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意识
李萌
【期刊名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5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最伟大的意识流小说作家之一,以对意识流这一写作手法的娴熟运用而著称。
《达罗维夫人》被认为是她最典型的意识流小说之一,她运用多样的意识流叙述技巧来展示主观世界的真实。
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对死亡和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得出死亡与生命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死亡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人只有直面死亡、不惧怕拥抱死亡才能洞悉生命的真谛、才能赋予生命意义、才能向死而生从而超越死亡,得到精神上的永生。
【总页数】4页(P138-141)
【作者】李萌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外语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存在的瞬间——《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达洛维形象的海德格尔解读
2.《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意识”研究
3.《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意识”研究
4.论《达洛卫夫人》中强烈的死亡意识
5.在生生死死中循环——从《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看伍尔夫的死亡意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说生死问题论文《达洛维夫人》论文
小说生死问题论文《达洛维夫人》论文摘要:对Clarissa而言,她在小说结尾处选择了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去勇敢面对舒适区以外的人与事。
在伍尔夫的这篇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生与死”这一主题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现代人的生死欲念被展现得淋漓尽致,Thams Gray在他的《墓园挽歌》中,首句写道:The curfew tolls the knell of parting day(晚钟响起来,一阵阵给白昼报丧)。
“the curfew tolls”中“toll”一词巧妙奠定了全诗的伤感基调。
《墓园挽歌》中的钟声与《达洛维夫人》中的大本钟敲出的钟声似乎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大本钟第一次敲响,伴随着悦耳而又倍感沉重的钟声回荡,Clarissa开始了她对生命的思忖:“……人们都热爱生活……”,然而,她却不能感到生命的真谛,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在她看来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仅仅是活着就好。
而大本钟第二次敲响时,气氛却和第一次完全不同,此时有种莫名的压抑感笼罩着整个城市。
小说的另一主角Septimus伴随着钟声的余音开始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不同于Clarissa,他并未感受到生的欲望而是听到了死亡的召唤。
作为一个退役士兵,一战的阴影仍萦绕于他、好友的战死也无法使其释怀,他惧怕生活。
大本钟第三次敲响时,作者将其描绘成了一个“强壮、冷漠、不近人情的青年”,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后英国国民的普遍心理状态—冷漠,不近人情。
二.社会空间所体现的生死问题(以伦敦为例)小说《达洛维夫人》是以战后英国首都伦敦为大背景展开的,作者意图以伦敦的缩影去映射战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彼此之间的陌生化现象说明了城市生活已不再受社区支配,城市因此变成了一个陌生人的世界。
”倘若布尔顿是象征生活的希望,那么伦敦则代表了死亡的绝望。
同时,面对人们的疏离、现代社会的荒谬,Septimus这个被视为疯子的人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挑战这个“秩序”的社会,伦敦的一切导致了他的死亡。
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叙事
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叙事
陈颖
【期刊名称】《新校园(理论版)》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本文从伍尔夫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中赛普迪莫斯一角入手,分析了这一角色的存在缘由、死亡缘由和死亡启示,并提出死亡叙事以及作者创作的根源。
【总页数】2页(P9-9,86)
【作者】陈颖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存在的瞬间——《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达洛维形象的海德格尔解读
2."轻生"——并非‘轻松'地放弃生命——小说《时时刻刻》与《达洛维夫人》中的自杀现象探微
3.弗·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意读
4.论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夫人》的时间艺术
5.一天的时间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浅论伍尔芙小说《达洛维夫人》的写作手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意识
作者: 李萌
作者机构: 西藏民族学院外语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出版物刊名: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8-14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死亡意识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最伟大的意识流小说作家之一,以对意识流这一写作手法的娴熟运用而著称。
《达罗维夫人》被认为是她最典型的意识流小说之一,她运用多样的意识流叙述技巧来展示主观世界的真实。
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对死亡和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得出死亡与生命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死亡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人只有直面死亡、不惧怕拥抱死亡才能洞悉生命的真谛、才能赋予生命意义、才能向死而生从而超越死亡,得到精神上的永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叙事
摘要:本文从伍尔夫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中赛普迪莫斯一角入手,分析了这一角色的存在缘由、死亡缘由和死亡启示,并提出死亡叙事以及作者创作的根源。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伍尔夫;死亡叙事
《达洛维夫人》是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采取了双线叙事模式,讲述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一天中看似没有交集,但却紧密联系的生活。
在讲述中,伍尔夫弱化了小说中最主要的情节要素,强调了生死的永恒主题。
一、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死亡叙事
1.赛普迪莫斯一角的存在缘由
小说的主角是达洛维夫人,从一开始伍尔夫就大篇幅地描写达洛维夫人,对赛普迪莫斯则是一笔带过。
结尾部分,赛普迪莫斯自杀的消息传到达洛维夫人的耳朵里,也只是一个陌生人做了件令人感伤的事。
赛普迪莫斯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但他的存在却是小说里一条很重要的线索,他的死把小说推向高潮。
笔者认为,达洛维夫人与赛普迪莫斯在性格上有着相似性与互补性,两个角色互相对比、交叉、融合,从而更好地传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达洛维夫人与赛普迪莫斯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
他们都曾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达洛维夫人是一段年少时的恋情,赛普迪莫斯则是对莎士比亚的热爱。
后来,达洛维夫人在一战后人们普遍追求物质
生活的大背景下,选择嫁给国会议员,逐渐抛弃本心。
赛普迪莫斯则是参加一战后,心理创伤难以平复,成天郁郁寡欢。
达洛维夫人与塞普迪莫斯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一战影响,在内心深处都有着相似的、渴望解脱的心理状态。
此外,在一些细节上也不难看出作者对这两个人的细心安排。
达洛维夫人与赛普迪莫斯都在遭受病痛:达洛维夫人是一场流感,而赛普迪莫斯则是战后心理创伤;赛普迪莫斯因为不被理解,对心理医生布拉德肖十分排斥,达洛维夫人亦对心理治疗有不知名的反感。
他们的婚姻都不美满:达洛维夫人始终记挂着自己的初恋彼得,赛普迪莫斯则对自己的妻子雷齐亚有许多的负罪感。
最后,当赛普迪莫斯死亡的消息传入达洛维夫人的耳朵里时,她亦不禁感到自己“非常像他——那个自杀的年轻人。
她很高兴他这样做了,抛弃了一切”。
达洛维夫人与赛普迪莫斯在灵魂方面亦有互补性。
达洛维夫人深陷上流社会的虚假礼仪中无法解脱,而赛普迪莫斯勇敢地选择了解脱,弥补了达洛维夫人的遗憾,使情节更圆满。
2.赛普迪莫斯的死亡缘由
众所周知,自我保护是人的生存本能之一,而自杀是与这种本能彻底相违背的,它是有悖于自然的行为,来源于理性所衍生的意义机制。
在战争时,赛普迪莫斯为了保全自身而对战友埃文斯的死无动于
衷,但在战后,他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冷漠是一种罪恶,使他无法融入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本应接受心理疏导的赛普迪莫斯却一再被医生诊断为没病,只让他一再“休息、休息、休息;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使他再度与外界隔绝。
自杀的目的不在于杀死自己的生命,而在于摆脱自己当前不能忍受的困惑、焦虑、紧张、不安或失望。
而这些不安、焦虑的情绪不是当时短暂的感觉,而是长期的产物,某件事的发生会使他觉得更加痛苦和失望。
当各种矛盾在同一时间展开时,这些多方面的合力足以将他们的信念乃至生命彻底摧毁。
此外,书中有着相似人生经历的达洛维夫人亦是处于不被人理解又无法言说的抑郁中,只能通过通宵达旦的晚宴来排解。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一战结束后,人们普遍处于慌乱和焦虑的状态,赛普迪莫斯和达洛维夫人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二者身处不同的社会阶级,有着不同的生活,却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战争影响。
作者通过赛普迪莫斯和达洛维夫人,侧面写出了战争的后遗症。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上看,伍尔夫与赛普迪莫斯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生活里的伍尔夫经常出现幻觉,这都在赛普迪莫斯身上有体现,如他们都经常听见麻雀用希腊语歌唱等。
赛普迪莫斯在小说结尾的死亡从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伍尔夫的心理状态,为她在现实生活里以自杀结束埋下伏笔。
3.赛普迪莫斯的死亡启示
赛普迪莫斯的自杀是和达洛维夫人的活下去联系在一起的。
两个
人都处在抑郁而不被理解的心理状态下,赛普迪莫斯由于渴望解脱从窗口跳了下来,达洛维夫人只是略微失神,选择了对生命妥协,继续在通宵达旦的晚宴中麻木。
如达洛维夫人在听闻赛普迪莫斯的死讯时想,“父母把生命交给了你,要好好活到寿终正寝,要宁静地走完生命之路,而你却强烈地感到无能为力”,只有当一个人明白了死,才会懂得如何去生。
只有直面死亡,直面自己的存在,才能最终获得平和。
伍尔夫无疑是渴望这种平和,才在小说里安排了两个相似角色,一个代替另外一个自杀,而另外一个则向死而生。
二、死亡叙事的起源及伍尔夫进行死亡叙事写作的根源
在西方文学里,死亡一直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之一。
在中世纪,死亡叙事为人们追寻上帝的最终表现,自杀是不被允许的。
在但丁的《神曲》中,地狱的第七层是惩罚自杀者的,这可以说明在那个时代,自杀是一种罪孽。
启蒙以后,人们开始追逐理性和欲望,证明自我,追寻价值,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代表,自杀已经摆脱了“罪孽”的名声,而用以说明人们对人生的困惑。
19世纪末,尼采宣布上帝已经死亡,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是虚无的,死亡叙事从此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一战后,人们心里普遍存在幻灭感,对社会和世界皆失去(下转第86页)(上接第9页)信心,自杀叙事则开始多元化,成为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
死亡是伍尔夫小说中的主要部分。
笔者认为,这与其人生经历有关。
她曾经四次试图自杀。
1895年,伍尔夫13岁,在母亲病故的
时候首次患上抑郁症,花了六个月时间才康复。
1904年,父亲去世,伍尔夫第一次想要自杀,从窗口跳下去,摔成重伤。
1913年,她吞下了一百颗药。
而1941年,她最后一次精神崩溃,死于自家门口的河中。
除了抑郁之外,她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亦十分痛苦,医生的百般不理解使她一直试图反抗,这亦在小说中赛普迪莫斯的身上得到体现。
但难得的是,伍尔夫的小说里,呈现给人的并非只是死亡之痛苦,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和一切的热爱与渴望,这才是其想表达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张玥.浅谈自杀叙事——以《达洛维夫人》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1,(07).
[2]郭明.“轻生”——并非轻松地放弃生命——小说《时时刻刻》与《达洛维夫人》中的自杀现象探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