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风骨 诗歌 课件(共22张PPT)
三曹与建安风骨(曹丕、曹植篇)
![三曹与建安风骨(曹丕、曹植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c7d04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0.png)
三曹与建安风骨(曹丕、曹植篇)一、曹丕的诗歌成就曹丕(187一226),字子桓,是曹操的次子,曹操在世时先后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被立为魏太子,曹操去世后于220年代汉自立,是为魏文帝,在位六年。
曹丕生活的环境相对安定,交往的对象也主要是文学之士,留守邺城时与曹植、建安七子(不含孔融)、吴质等朝夕游宴,形成邺下文人集团。
他“好文学,以著述为务”(《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今存诗四十馀首,乐府、古诗约各居其半。
曹丕诗的题材相对狭窄,这与其生活经历和个人气度是分不开的,但他在诗歌体裁上却有多方面的尝试,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无所不有,而尤以五言、七言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曹丕诗歌的题材大致可分三类:一为军事征伐之作,如写军旅之壮,《黎阳作》云:“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
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
”《至广陵于马上作》言:“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皆颇具声威,有追步曹操的志意,只是笔力嫌弱,难以振起全诗。
第二类是述游宴之作,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等,反映了他与邺下文人游山玩水的雅致生活,清丽华美,深合其“诗赋欲丽”(《典论·论文》)的主张。
第三类是代言游子思妇之情的作品,也是他写得最好的,如《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写新婚之别的痛楚,哀婉动人,又如《杂诗》其二: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这首诗不像上述模山范水的华丽之作,运语淳厚古朴,深得汉乐府及汉人古诗真谛,尤其中间几句,重言反复,与诗歌要表达的游子客居畏人而无法排解的思乡之情十分吻合。
锺嵘《诗品》说曹丕诗“惟‘西北有浮云’十馀首,殊美赡可,始见其工”,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其写思妇的诗可以《燕歌行》其一为代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建安诗歌:幽愤文姬,风骨三曹
![建安诗歌:幽愤文姬,风骨三曹](https://img.taocdn.com/s3/m/e8192e8e5acfa1c7ab00cc4c.png)
幽愤文姬,风骨三曹
一、历史属性: 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蔡文姬、邯
郸淳等,他们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 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 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 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 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曹 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 干、阮瑀、应玚、刘桢),蔡琰。
《赠徐干》的建功立业:
惊风飘白日。 忽然归西山。 圆景光未满。 众星灿以繁。 志士营世业。 小人亦不闲。
在思妇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闷的《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观沧海》的阔大气派: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中的积极进取精神: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 ,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 阳武,生前为陈王,去世后谥“思”,又称 陈思王。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 哀诗》等。其诗以笔力雄健。谢灵运有“天 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诗品》(钟嵘)“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 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 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第四讲--“三曹”与建安风骨
![第四讲--“三曹”与建安风骨](https://img.taocdn.com/s3/m/e64326a48e9951e79a892707.png)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 53岁,曹丕21岁,曹植 16岁。
曹操大败乌桓,引兵还, 作《步出夏门行》。
是年,刘备始用诸葛亮。
16
《步出夏门行》组诗
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军北征乌桓,虽然途 中履危蹈险,历尽艰辛,但取得了巨大胜利,一举解 除了以后南征荆、楚的后顾之忧。同年九月,他凯旋 南归,途经位于现在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时,登 临观海,写下了千秋传唱的《步出夏门行》组诗。这 一组诗,在作为序曲的“艳”后有四“解”,亦即四 章,后人取各章首句中的辞语分别称之为:《观沧海》、 《冬十月》、《土不同》(或《河朔寒》)、《龟虽 寿》。在这四章中又以《观沧海》、《龟虽寿》二章 最为著名。
40
10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44岁,曹丕12岁,曹植7岁。 曹操作《蒿里行》。
11
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秋,曹操杀杨修,曹植更 加不安。
25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 66岁,曹丕34岁,曹植29 岁
孙权传关羽首,操以诸侯 礼葬之。
曹操病,召曹彰,彰未至。 操卒,时年66.
十月,汉献帝禅位。 曹丕代汉称帝。
26
黄初二年,221,曹丕35岁,曹植30岁。 四月,刘备称帝于成都。 六月,曹丕赐夫人甄氏死。 黄初三年,222,曹丕36岁,曹植31岁。 四月,立曹植为鄄(juàn)城王。 曹植受诬告,获罪,诣京都,陈诬告之罪。诏令复国。 曹植归国途中渡洛川,作《洛神赋》。
12
曹操《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建安风骨说三曹
![建安风骨说三曹](https://img.taocdn.com/s3/m/c2fd27360912a216147929a4.png)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 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
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
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
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
为“陈王”或“陈思王”。
创作情况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 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 受。 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 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 世立功的愿望。 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 有《曹子健集》
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
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
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
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 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 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 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 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 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 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 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 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这裏「淮南」、「北方」 并举,是因袁术割据淮南(今 安徽省六安、巢湖一带,汉初 为淮南国属地),袁绍屯兵淮 河以北的河内(今河南省武涉 县西南)。 诗人特以袁氏兄弟所作所 为为例,一方面说明诗人对他 们僭越行为的不满,另一方面 还因为他们是当时淮河南北两 个最大的军事豪强,他们给社 会和人民群众带来的危害更大。 通过两例,说明联军将领早就 各怀异心。
造成的严重社会後果。 上承「万姓」句,从战场写 起从战场写起:因为兵民死亡 惨重,尸体无人收殓掩埋,任 其暴露荒野,年复一年,唯见 百骨纍纍。这是一幅多麼令人 触目惊心的战争惨象啊!下句 把笔锋伸向广阔的地区,
4三曹与建安风骨
![4三曹与建安风骨](https://img.taocdn.com/s3/m/c0b682d7a58da0116c1749a3.png)
个性十足的建安诗歌和诗人
曹操
你认为曹操是个怎样 的人? “言为心声”,读了 曹操的诗你认为他是 个怎样的人?
曹操诗
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 并游侠儿。 白马英雄出场。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 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 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 豹螭。 对白马英雄不凡的游历和高强 精湛武艺的叙述。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 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游侠儿在战场上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英雄事 迹,表现了英雄急国家所急的侠肝义胆。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 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 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 的崇高思想境界。
三曹与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 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 则文风生焉。” 刘勰《文心雕龙· 风骨》 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 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 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而 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
明代胡应麟《诗薮· 内编》:“子建《名都》、 《白马》、《美女》诸篇,辞极赡丽,然句 颇尚工,语多致饰。视东西京乐府,天然古 质,殊自不同。” 清人方东树评论曹植的这篇诗说: “此诗奇 警”,又说此篇“实出屈子《九歌· 国殇》”。
建安风骨的内容特点
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反 映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诗篇外,就是抒发渴望 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篇章。 现实主义。 内容充实、感情丰富。 真实的表达诗人自己的感情。
建安文学PPT课件
![建安文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b24bd103d8ce2f0166230b.png)
.
14
曹操《存恤令》
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 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 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 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 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
15
《苦寒行》(237)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 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 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 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 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 《魏武故事》:“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
• 抱负远大
– 《三国志》“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 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 曹植《与杨祖德书》:“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 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 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 实录,辨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
.
11
曹操的诗歌
• 忧生叹世的悲怆、慷慨激昂的情志以及对 生命的珍惜之情结合在一起
– 记叙汉末史实和个人经历。如《蒿里行》(选 234)《苦寒行》(237)
– 抒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 第一章《观沧海》(238);《短歌行》(235)
– 游仙诗。清醒理性的积极态度
.
12
《蒿里行》
• 五言诗:多用汉乐府旧 题,风格亦受其影响。
.
20
《短歌行》( 背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吴)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宋)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孟)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孟)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钟)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吴)
三曹和建安风骨ppt课件
![三曹和建安风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eda2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1.png)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表现了老当益壮的志士胸怀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写 登临碣石山,眺望大海之所见所想,气魄宏大 、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豪迈情怀。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qióng) 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 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 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 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 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 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 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 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 ,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 ,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建安文学三曹》PPT课件
![《建安文学三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9c33f402020740bf1e9bb6.png)
5
4、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并加以发展改造。 继承:五言体式;语言风格;诗题。 改造:多抒情之作;率先引用了辞赋的某些特点, 如语言华丽、对仗等,强调“诗赋欲丽”
(曹丕语)。
5、执政的曹氏集团的推动和引导。 “邺下创作集团”(河北临漳县、河南安阳一代)
14
三、文学创作风格
在文学上主张清简,反对浮华;追求语言古朴, 抒发情感往往悲凉慷慨,内涵厚重。唐宋后逐渐 得到世人的欣赏。 ▲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齐 • 钟嵘《诗品》 ▲ “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宋 • 敖陶孙《诗评》 ▲ “魏武沉深古朴,骨力难侔。”
--明 • 胡应麟《诗薮》 ▲ “沉雄俊爽,时露霸气。”
二、代表作家: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王粲、陈琳、阮瑀[yǔ] 、应瑒[yáng] 、
刘桢、徐干(得名于《典论·论文》) 女诗人:蔡琰[yǎn] 。
2
三、建安文学取得的成就
1、创作主体队伍庞大:
以三曹为中心,可谓“俊才云蒸,佳作霞蔚”。
2、创作形式多样:
诗歌为主要形式,推动了五言体诗的成熟,形成了第一次文 人诗歌的创作高潮; 章、奏、表、檄各体文章写作气势酣畅,文笔兼美;书、疏、 辞、赋抒情写心,文采缤纷;
20
★全诗每八句为一章,共分为四章: * 第一章:借酒抒怀,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流逝。
“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魏源《诗比兴笺序》 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少有的敢于面对真实的人生、不 回避人生矛盾并且表现了不屈服于人生的精神气概的 好诗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仅是人生苦短,亦有 着人生境界的深刻体悟。直面过去的人生,痛苦多于 欢乐,由此产生了对人生的忧虑,激荡起情感的波澜, 慷慨悲壮,无法排遣;但诗人并未沉沦,而将之和着 杜康,一并灌注于诗情。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考点精讲课件(共92张PPT)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考点精讲课件(共9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83659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e.png)
吐宏伟的心愿。
诗词品读
直陈其事
实写(动 静结合)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态
静态
“观”字统领全篇, 是本诗的线索,以 下由“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
虚实 结合
动静 结合
壮博 丽大 景胸 象襟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诗人借大海吞 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壮丽景象,表现了 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 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典型考题
1.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中诗句“_日__月__之__行__,__若__出__其__中__; _星_汉__灿__烂___,_若__出__其__里__”,以奇特想象创造出大海浑涵万 物、气宇盖世的艺术境界。 (2)曹操《观沧海》中,“__水__何__澹__澹__,_山__岛__竦__峙__”两 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 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写诗人从俯视角度 看到的大海全景。 动静结合,相互映 衬,显示出大海的 辽阔和威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实写(动
静结合) 秋 风 萧 瑟 , 洪 波 涌·起 。
“涌”字生动地展现了 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静态描写,写出了 岛上草木欣欣向荣 的茂盛景象。
由静转动,展现了 大海的惊人力量和 宏伟气象。
虚写 (互文、 夸张)
日 月 之 行 , ·若 出 其 中 ; 星 汉 灿 烂 , ·若 出 其 里 。
两个“若”字表明所写为虚
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优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介绍ppt(共31张PPT)
![优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介绍ppt(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90dd3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b.png)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其一
二、嵇康
– 224-263,字叔夜,世称嵇中散 – “非汤武而薄孔周” – 存诗50余首,以四言为高 《赠秀才入军》18章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钟嵘《诗品》)
四、“建安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孔融、陈琳、王粲、徐 干、
阮瑀、应玚、刘桢
• “七子之冠冕”:王粲,字仲宣,《七哀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蔡琰
–字文姬,蔡邕之女 –颠沛流离的身世 –《胡笳十八拍》
骚体《悲愤诗》
五言体《悲愤诗》
六、“建安风骨”
– 何为“风骨”
“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
• 豪放:“豪放得来不觉”
(五)陶渊明的意义
• 题材创新
• 诗歌风格 东晋诗歌:陶渊明、玄言诗
骚体《悲愤诗》
• 精神人格 鲜明的个性色彩
文论名作:《典论·论文》 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语言清丽,音韵和谐,情思委婉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存诗40余首,主要有三类题材: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赠秀才入军》18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 多用典故,辞藻艳丽,比“永明体”更趋格律 化,对律诗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讨论题目(二):
1.以《饮酒》、《归园田居》、《读山海经》等为例 分析陶诗的艺术风格。
建安风骨—三曹诗
![建安风骨—三曹诗](https://img.taocdn.com/s3/m/3f739c9dd0d233d4b14e69f9.png)
建安风骨|三曹诗基本信息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 建安风骨 "(也叫"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
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①含义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大体上"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二为一为风骨。
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
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
"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
风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始终比较虚化,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并非指内容和情感自身。
骨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
风骨这一概念很强调完整性,它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但是不能分成两个概念来看。
②由来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
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 此诗前十句勾勒了这样的历史画卷: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 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 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当时各 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 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诫之不成便 加之笔伐,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 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称孤道寡之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 并对因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悲愤。
翻译
• 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几何?好比是清晨的 露水日出就干,可悲可叹失去的日月已经很多。
• 慷慨激昂地唱着歌,内心忧虑却不能遗忘,用什么来消除忧 愁?只有那美酒杜康。
•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寄托着我悠长思慕之心。就是因为渴慕 贤才,焦虑吟沉直到如今,
• 鹿儿嗷嗷鸣叫呼唤朋友,共享原野上找到的艾蒿。我有了尊 贵的贵宾,更会设宴鼓乐盛情款待。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
• 清明如约的博学贤才,什么时候被我招来?我的忧虑发 自内心,日日夜夜都不会断绝,
• 有劳您走过阡陌小路远道跋涉,枉驾而来致意问候。久 别重逢欢宴畅谈,感念您还结记着旧日的恩情。
• 月儿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乌鹊寻找依托向南而飞。绕 着大树飞翔三圈,不知可以依些在那根树枝?
• 大山永远不会嫌高,大海也永远不会嫌深。像周公那样 虚心对待贤才,一定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
• “幽并游侠儿”飒爽英姿、武艺高超,身手不凡、白马少年“长驱 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 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
• 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法。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 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 原因。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 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 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 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七哀诗
•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 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主题
•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运用了诗经的赋比兴的表 达方法,来达到抒情传意的目的。
主题
•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反映各燕地区的生活,燕(Yān)是 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 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 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 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 多了。此诗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徭役兵役繁 重,思妇的怨悱。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 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 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燕歌行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翻译
•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 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 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 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 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 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皎洁的月光照着我 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 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 本诗通篇表面上描写思妇诉说被夫君遗弃的哀怨情 怀,实际上暗喻自己被长兄疏远排斥的苦闷和郁抑, 这是另一种意义上运用了“比”的表达方法,这是 诗人更深层的自况自喻。
白马篇
•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丕死,明帝曹睿即位之后,曹植的处境有所改变,他一度焕发希望,上表 请求自试,终不为所用,於太和六年,抑郁而终。
蒿里行 曹操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七步成诗惊天下 曹植(192~232
• 字子建,曹丕的弟弟。卞氏所生第三子。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 称陈思王。在建安文人中,他的作品留存最多,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最大。 后人评价也最高。
•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早年即有「绣虎」雅号。一度受到曹操的信任, 几被立为太子。最后终於失败。曹操立曹丕为嗣,诛杨修,曹植荣宠日衰, 曹丕即位,杀丁氏兄弟,曹植也受到迫害,屡改封地,名为王侯,行动却不 得自由,动辄获咎,如同囚徒。黄初之世,始终处在生命恐惧之中。
许劭曾评价曹操:“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主要诗
曹丕
• 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 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终结了汉 朝四百多年统治。改国号大魏,为魏朝的开国皇帝,也 是三国时代中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在位六年,统治期 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多次击败羌 胡、鲜卑等族的进犯,但曹丕三次征吴,均无功而返, 公元226年,曹丕回到洛阳后一病不起,临终前托付曹叡 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葬于首阳陵。
感情
• 曹操此诗的成功与价值还不仅在此,自“铠甲生虮虱”以下, 诗人将笔墨从记录军阀纷争的事实转向描写战争带给人民的灾 难,在揭露军阀祸国殃民的同时,表现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 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这就令诗意超越了一般的记事,而反映 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连年的征战,使得将士长期不得解 甲,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而无辜的百姓却受兵战之害而大 批死亡,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 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 不忍睹。最后诗人感叹道: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馀一,自己 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
《蒿里行》
• 是汉末文学家 曹操的诗作。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 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 难,堪称“汉末实录”的“ 诗史”。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 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 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 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 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 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 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主题
• 《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 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 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 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 “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 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 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 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 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 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内容
• 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 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 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 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 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勇往直前的精神。
鉴赏
三曹
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曹丕擅长诗 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其 中《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 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 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 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他的散文和辞 赋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洛神赋》美 不胜收、《与吴季重书》和《与杨德祖书》是两篇有名 的散文诗札。
三
曹
风
骨
曹操 曹丕 曹植
‘
’
三曹 (汉魏政治诗坛三领袖)
三曹指汉魏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因他们父子兄 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 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三曹与也是父子兄弟以文学见称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齐名。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省亳 州市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 太尉。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 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武装。建安元年, 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后曹丕继位,尊父王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曹操是 个会用人并懂得用人的枭雄,曾挟持汉献帝刘协 来攻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