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胰肾联合移植现状
2024年器官移植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器官移植市场调查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器官移植市场进行调查,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以便对该市场的现状和趋势进行评估。
背景器官移植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挽救生命的机会。
然而,由于器官移植需求超过供给,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器官移植市场随之形成。
本报告将分析该市场的规模、发展趋势和市场参与者。
市场规模根据我们的调查,器官移植市场在过去十年里稳步增长。
据我们了解,目前全球每年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数量约为X万例。
其中,肾脏和肝脏移植是最常见的手术类型。
市场趋势1.供需不平衡:全球器官供需不平衡是该市场的主要趋势之一。
需求远远超过供给,导致很多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时失去了生命。
2.跨国器官移植:由于某些地区供需矛盾,一些患者选择去其他国家接受器官移植手术。
跨国器官移植已经成为该市场的新兴趋势。
3.私人器官买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器官移植市场进行非法买卖活动,这引发了伦理和法律方面的争议。
市场参与者该市场涉及多个参与者,包括: - 医疗机构和医生 - 患者和患者家属 - 器官捐献者和捐献者家属 -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市场挑战器官移植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包括: 1. 器官短缺:供给不足是该市场最大的挑战之一。
由于器官捐献人数有限,很多患者难以获得所需的器官。
2. 法律和伦理问题:由于市场的复杂性,涉及伦理和法律问题的争议不断。
如何平衡患者权益、器官捐献者权益和法律规定是一个挑战。
市场前景尽管器官移植市场面临各种挑战,但我们认为该市场的前景仍然充满希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我们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器官移植市场将继续增长。
结论器官移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
尽管存在挑战和争议,但该市场仍然为患者提供了生命的希望。
为了进一步推动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合作,以确保器官移植市场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为2024年器官移植市场调查报告的内容。
人类器官移植的现状与挑战
人类器官移植的现状与挑战人类器官移植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医学技术,它让数以千计的患者从危险中解脱,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
当今,人类器官移植的技术不断发展,但是,移植手段的不足、器官捐献的匮乏以及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等问题仍然是阻碍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人类器官移植技术现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改善移植治疗的建议。
一、人类器官移植技术现状自1954年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成功以来,人类器官移植技术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肝脏、肺、心脏、肠、胰腺、眼角膜等器官的移植已经成为常规的医疗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器官移植的成功率不断提高,移植后的生命质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人类器官移植现状面临的挑战1. 移植手段的不足尽管器官移植已经成为常规治疗手段,但是合适的器官捐献并不够用。
殊不知,器官移植生存率的提高紧紧取决于配型匹配和移植器官的质量。
在手术等待期间,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会发生不良变化,这会增加手术失败的风险。
2. 器官捐献的匮乏由于太多人对器官捐献感到不舒服,或者对器官捐献的信息不了解,因此导致器官配对的数量远远不够。
改善这一点的方法可能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
3. 免疫排斥反应风险器官移植成功后,患者必须处于一种称为免疫耐受状态的状况,以免治疗被拒绝。
然而,此过程中可能会诱发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移植的器官,导致排斥反应的出现。
三、改善现状的建议1. 加强器官捐赠的法制建设加强针对器官捐赠的法制建设,列出相关政策法规,增加社会公益性、减缓社会压力。
同时,应不断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公众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认识。
2. 提高移植手段的技术水平尽管目前器官匹配程序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它仍然有诸多不足之处。
因此推进技术研发,加强器官支持、维护和再利用技术,提高移植手段的技术水平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3. 构建免疫监测机制免疫监测机制可以发现免疫排斥反应的出现并及时处理。
这可以有助于提高器官移植后的生存率,缩短康复时间,同时也可以拯救更多人。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现状和展望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现状和展望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日益成熟,为那些面临生命危险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然而,器官捐赠和移植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器官匮乏、器官排斥等。
本文将探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潜力。
一、人体器官移植的定义及发展历程人体器官移植是指将某个人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人的体内,以改善受者的生理功能。
这项技术开始于20世纪初,第一次移植的是肾脏。
此后,人体器官移植在心脏、肝脏、肺、胰岛、手臂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今,人体器官移植已成为一门现代医学学科,为那些患有严重器官损伤或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
二、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现状尽管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我们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1. 器官短缺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存在器官短缺的问题。
由于器官捐赠比例较低,只有少数人可以得到所需的器官,导致很多患者无法及时治疗,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
2. 移植排斥人体器官移植通常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
然而,这些药物有许多副作用,且长期使用会增加感染和肿瘤发生的风险。
此外,尽管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移植体的排斥反应,但仍有许多患者无法耐受免疫抑制剂,导致移植失败。
3. 手术复杂度人体器官移植手术非常复杂。
手术过程需要高度专业的技术和严格的操作流程。
另外,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具备高度的技能水平和对患者的关爱和关注。
三、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趋势尽管如今我们仍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新的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用于生产移植组织和器官。
这将有助于缓解器官短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消除排斥反应的风险。
2. 器官再生技术科学家正在探索新的器官再生技术,将有助于修复因疾病或损伤而受损的器官。
这项技术有望缓解对器官捐赠的需求,并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器官移植
78 当代医学 2007.09
哈里克兄弟(前排)肾移植的成功,标志着 器官移植的肇始
生器官排斥的几率应该会很小,罗 纳德的建议也许是可行的。
梅里医生在此之前做了很多肾 移植方面的研究和尝试,但是为了 确保哈里克兄弟真的是双胞胎,他 还是亲自到波士顿警察局核对了两 兄弟的指模。
1954 年 12 月 23 日梅里医生为 哈里克兄弟进行了一场耗时 5.5 小 时的手术。手术后,理查德活了八 年。这次手术开创了人类肾脏、心 脏、肝脏以及其他器官移植手术的 先河,主治医生约瑟夫·梅里在1990 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常用的移植器官有肾、心、肝、 胰腺与胰岛、甲状旁腺、心肺、骨髓、 角膜等。在一些国家,肾移植已成为 良性终末期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 炎、慢性肾盂肾炎等所致的慢性肾
功能衰竭)的首选常规疗法。 发端
说起器官移植,中国可谓先 行者。
据传,扁鹊是最早实施器官移植的外科 大夫
《列子》记载,公元前3大 意是,扁鹊大夫见公扈、齐婴两人有 疾,就给他们喝下药酒使之昏迷三
官移植也始于肾移植,公开报道的 人 体 器 官 移 植 有 关 问 题 的 通 知 》
是1972年中山医学院的一例亲属供 (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
肾移植,存活超过一年,因无关原因 人体器官移植应优先满足中国公民
死亡,尸检证明移植肾良好。
的 需 要 ,“ 医 疗 机 构 及 其 医 务 人 员
关键词:中国
器官移植、脾脏移植等也获得长足 进展,出现脏器功能良好的长期存
我国器官移植的实验尝试始于 活病例。我国显微外科吻合血管的
20 世纪 50 年代,首先在武汉和北京 胚胎器官移植、脾脏移植、胰岛移
进行了各种动物的肝、肾、肺等同种 植等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
人体器官移植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人体器官移植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引言: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体器官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救治手段,在拯救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体器官移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并研究其对人类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人体器官移植的现状人体器官移植作为一项高度复杂的医疗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医生、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目前,人体器官移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下是几个方面的例子:1.1 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尤其在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有着良好的效果。
1.2 心脏移植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晚期心脏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借助于这个技术,许多病人得以延长寿命并恢复正常生活。
1.3 肾脏移植肾脏移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器官移植手术之一。
通过肾脏移植,患者可以摆脱肾功能不全的困扰,重获新生。
1.4 肝脏移植肝脏移植是治疗肝功能不全以及恶性肿瘤的最佳手段之一。
肝脏移植术的发展为许多患者带来了转机。
二、人体器官移植的未来发展趋势人体器官移植作为一门医学科学,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可以预测人体器官移植将迎来新的发展趋势。
2.1 人工器官的发展随着生物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人工器官的研发将成为人体器官移植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利用生物材料和生物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生物相容性更好的人工器官,大大减少排斥反应风险。
2.2 器官移植技术的精确化随着遗传学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器官移植术将更加精确化。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前修复或删除患者体内的有害基因,降低器官移植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2.3 供体匹配的优化供体与患者之间的匹配是器官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未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供体与患者之间的匹配程度,提高移植成功率。
2.4 器官冷冻保存技术的突破目前,器官短时间内的保存限制了供体的选择范围。
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现状与展望
・
7 8・ 3
实 用 医药 杂 志 2 0 0 8年 o 6月 第 2 5卷 第 o 6期 Pa e rcJM d& P am.o 520 — 6N . hr V l . 8 0 o0 2 0 6
综 述 与讲座
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的现状与展望
的一组 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 ; 由于体内胰岛素相
加拿大 E 2 N O D MO T N报道 了使用 2 4个胰腺进行 分离 . - 多 次移植 , 1型糖尿病患者完全脱离胰岛素 的方法 . 使 总例数 为 7 4 此后 , 例1 1 。 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 了成人胰岛细胞移植 的 研究热潮 。20 0 0年至今 . 全世界有 l 个 国家 4 5 7个机构开展
21 供体选择 .
供体来源主要为 同种胰岛和异种胰岛 。同
种胰岛: 人胰腺、 成 胚胎胰腺 以及新生儿 胰腺均是 同种胰岛
例移植 . 了短期功能。17 ,a igr 暇 道 了大 鼠 获得 9 2年 B lne 等I l 异体胰 岛移植实验 获得成功。 最初人们 以为从 啮齿类动物胰 腺 分离 胰岛的技 术经 过稍微变动就 可以应用 于人体胰 腺分 离 ,但之后 l 0余年人体胰腺分离胰 岛的实验证 明这种想法 是错误 的。18 , ge 9 0年 A rn等采用胚胎胰岛或胚胎胰组织人
类移植 , 获得 了短期功能 , 部分患者甚至撤除了胰岛素 。 此项
技 术 曾 风 靡 全世 界 。由 于 1 以上 的 长期 效 果 不 理想 , 年 加上
的主要来源。成人胰腺含纤维组织较多 . 分泌腺所 占比例 外
大, 且外分泌腺含有丰富的消化酶 . 如分离不纯 . 易于污染胰
岛组织 , 破坏移植 物 , 损伤宿主 。此外 , 岛细 胞的产量 、 胰 质 量、 纯度还受成年供体 的年龄 、 体重 、 血浆葡 萄糖水 平 、 死亡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一.摘要随着医学科研工作的迅猛发展、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突破、仪器设备的不断创新,器官移植在医疗中越来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快速发展,无数曾经无法治愈的病人通过器官移植手术获得了“新生”。
器官移植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在技术上真正有所突破器官移植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给广大病人带来了福音,使人类日益远离疾病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在延长生命时间和提高生命质量两方面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福祉,但器官移植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障碍,与此同时,它所产生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同样引发了各个方面的深刻讨论,这无疑是其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之一。
二.正文1.简介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 是将一个人健康的器官移植到病人体内的复杂手术,目的是替换病人因疾病丧失功能的器官。
广义的器官移植还包括细胞移植和组织移植,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狭义的器官移植。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器官移植的免疫学理论逐渐建立并不断完善,器官移植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免疫抑制药物不断涌现并应用于临床,肾、肝、心脏、胰腺、小肠移植等相继获得成功,器官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器官移植技术已经成为公认的治疗各种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有效手段。
2.发展史器官移植的想法由来已久,古埃及建造的狮身人面像和我国古代扁鹊换心的传说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近代,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体健康或生命之所以不能维持,往往是因部分组织或个别器官丧失功能所致,并非机体所有器官都已损坏,因而产生了更换受损组织或器官的设想。
19世纪的欧洲,人们为了实现用新的器官替换功能低下的器官的愿望,进行了大量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
角膜移植是最早的组织移植,有近200年的历史。
1824年Reisinger首次设计出了角膜移植术式,并成功地实施了鸡与兔之间的异种角膜移植。
1906年,Zirm 应用一个男孩因眼外伤而摘除的眼球为一个烧伤的病人进行了全层角膜移植,术后获得了植片永久性透明。
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器官移植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现状1.1 器官移植手术数量持续增加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手术的数量持续增加。
根据《我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19年我国器官移植手术的数量已经突破了3万例,相比于十年前的数据增长了数倍。
1.2 移植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器官移植领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包括肝脏移植、肾脏移植、心脏移植等在内的器官移植手术技术日趋成熟,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
1.3 政策法规持续完善政府对器官移植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在持续完善。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的出台,为器官移植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不足2.1 器官短缺问题突出尽管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迅速,但是仍面临着器官短缺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器官移植手术等待名单上的患者人数已经超过了20万人,而每年能够获得移植手术的人数却非常有限。
2.2 器官捐献率仍较低我国的器官捐献率相对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器官移植的需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的宣传教育不足,公众的器官捐献意识和行为还有待提高。
2.3 器官移植术后管理亟待规范器官移植手术成功后,术后管理和对患者的精准用药、跟踪监测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术后治疗和康复指导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对策建议3.1 加强器官捐献宣传教育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大对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器官捐献意识。
可以借助各类媒体评台和社会公益活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器官捐献事业中来。
3.2 完善器官捐献机制建立健全的器官捐献机制,通过改革法律、政策,加强协调机制,鼓励器官捐献,并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和相关保障。
3.3 提高器官移植术中的技术水平继续加强器官移植技术的研发和培训,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
胰肾联合移植常见死亡原因
胰肾联合移植常见死亡原因胰肾联合移植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合并胰腺功能缺陷的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该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肾脏和胰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然而,胰肾联合移植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常见的死亡原因包括手术相关并发症、器官排斥反应和感染等。
首先,手术相关并发症是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是因为该手术涉及对两个器官的移植,手术过程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例如,手术中可能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其次,器官排斥反应也是常见的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器官移植后,由于移植物与受体的免疫系统存在差异,受体的免疫系统容易将移植物视为异物进行攻击,导致排斥反应。
排斥反应严重时,会导致移植物功能障碍,甚至移植物功能完全丧失,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此外,感染也是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由于术后患者常常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这些药物可以削弱受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感染风险。
尤其是细菌感染,包括尿路感染、血源性感染等常见感染,如果感染控制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以导致严重的感染并危及患者生命。
此外,其他潜在而较少见的死亡原因还包括移植物功能不全、移植相关疾病的发生等。
移植物功能不全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如血液循环问题、肾小球疾病等。
移植相关疾病是指术后出现的一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这些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其死亡风险。
总而言之,胰肾联合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改善合并胰腺功能缺陷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该手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常见的死亡原因包括手术相关并发症、器官排斥反应和感染等。
因此,在进行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时需要医护人员精心手术,患者也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定期进行输液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胰腺移植的现状及展望
更多的 1 型糖尿病患者获得救 治机会, 但对于能否 提高 S P K救 治 2型糖尿 病 患者 的优先 权 尚待进 一步
研 究。
、
胰 腺 移植 的适 应证
目前 绝 大 部 分 胰 腺 移植 受 者 为 1型糖 尿 病 患 者 。一般认 为 , 1型糖尿 病 患者 出现 以下情况 应 国器 官分配联合 网 络 ( U n i t e d N e t w o r k f o r O r g a n S h a r i n g , U N O S ) 修
正 了 l型 糖尿 病 受 者接 受 S P K移 植 的等待 时 间 , 使
t r a n s p 1 a n t a t i o n a l o n e , P T A ) 。
・
述 评
・
胰腺移植 的现状及 展望
王伟 林
作者简介 : 王伟林 , 主任 医师、 教授 、 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第一医院副院长 、 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兼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 学组委 员、 中华 医学会器官移植 学分会胰腺 小肠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 学分会委员、
高至 9 3 . 4 % 。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联合方
案 的应 用 , 排 斥 反 应 导 致 的 移 植 物 失 功 率 明 显 下 降, 1 年移 植 物失 功率 在单 独 胰腺 移植 中为 6 . 0 % , 在
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手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推动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需要深入了解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1. 术科建设目前我国各大医院都设有器官移植专科,定期进行器官移植手术,术科建设较为完善。
2. 技术水平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手术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逐渐提高。
3. 器官捐献我国逐步建立健全的器官捐献系统,器官捐献数量持续增加。
4. 法律政策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器官移植的法律政策,规范了器官移植手术的相关程序和管理。
二、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1. 器官短缺我国器官短缺严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数量。
2. 术后抗排异反应部分患者在器官移植手术后出现抗排异反应,对身体造成影响。
3. 伦理道德问题一些器官移植手术存在着伦理道德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4. 器官移植的术科建设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医院器官移植专科建设不够健全,导致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三、对策1. 提高器官捐献率加强对器官捐献的宣传和引导,提高民众对器官捐献的意识。
2. 加强技术培训加大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技术水平和成功率。
3. 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器官移植手术的程序及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管。
4. 加强术科建设加大对各地术科建设的支持力度,保障器官移植手术的覆盖范围,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四、结语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深入了解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推动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器官移植手术。
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五、加强器官移植相关的伦理道德建设器官移植是一个涉及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医学行为,因此必须严格遵守道德伦理规范。
中国胰肾联合移植现状
复 正常 功能 。 l型糖尿 病 受者 比较 . 与 虽然 2型糖尿 病 受者 术后 空腹血 糖 恢复 正常 的平 均 时间 显著延 长 『 1 ± 23d V 1 . - .7d , 并 不 影 响远 期 疗 ( . l . S( 1 0 59 )1 但 24 ) 1+ 效。 出院 后 . 受者 空腹 血 糖和 餐后 2 h血糖 均 可维持
端一 吻合 , 将 胃十 二指 肠 动脉 与 胃左 动脉 端一 端 或 端 吻合。 如供 肝动 脉有 变异 ,酌 情重 建供 肝和 供胰 血 管 。供胰 上 缘 门静脉 残端 与 一段髂 外静脉 或 髂 总静 脉 端一 吻合 , 门静脉 约延 长 3 5 c 于胰 头处保 端 将 ~ m。
[ 图分 类 号 ] R 5 .; 6 7 R 9 中 67 R 1;62 5 [ 献标识码 ] C 文 [ 章 编 号 ] 10 — 9 4 2 0 )3 0 5 — 3 文 0 7 15 (0 80 — 1 3 0
由于胰 腺 外分泌 处理和 移 植胰腺 排 斥反 应难 以 诊 断 的特 殊性 .胰腺 移植 在 大器 官移植 总数和 移植 效果 上 曾远远 落后 于 肾 、 心脏 和肝 等器 官 移植。 至 直
素, 移植 肾和 移 植胰 存 活 率 均 为 10 远 期 功 能 良 0 %,
好 。近年 来 , 2型糖 尿病 接 受胰腺 移植 的 比例 呈增 多
异 时, 靠近腹 腔干 处切 断肝 总 动脉 , 胃十 二指 肠 在 在
动 脉 起 始 处 切 断 胃 十 二 指 肠 动 脉 ,将 肝 总 动 脉 主 要 部 分 留 给 供 肝 ,将 胃十 二 指 肠 动 脉 与 肝 总 动 脉 残 端
器官移植
中国器官移植的现状、成因及伦理研究摘要: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指将他人的具有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移植给患者以替代其病损器官的技术。
中国器官移植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移植数量逐步增加,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除肾移植外其他器官移植从开展例数、存活时间或从效果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除技术、药物等条件方面外,还存在伦理发展与法规建设滞后的问题。
因此,全面阐述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保障实现器官移植真正造福于民的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中国;器官移植;现状;成因;伦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指将他人的具有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移植给患者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技术。
,2006年3月16日卫生部正式颁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同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是中国有关人体器官移植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规定了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的医疗机构的准入和资格认定,明确了申请办理器官移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原则上为三级甲等医院,并须具备的条件是有具备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执业医师和与开展的人体器官移植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有与开展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相适应的设备、设施;有人体器官移植技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有完善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
这一规定一出台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 中国器官移植的现状中国器官移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中国相继开展了胰岛、脾、肾上腺、骨髓、胸腺、睾丸和双器官的联合移植。
近年来中国器官移植在各种临床器官组织和细胞移植、同种和异种移植的实验研究、保存灌注液的创制与应用、现代移植免疫与检测,以及新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临床验证等方面又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从第四届中国国际医疗新技术应用论坛上了解到: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际上能开展的人体器官移植手术在中国几乎都能开展。
尽管中国移植数量在稳步增加,但必须看到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中国器官移植后存活率仍然还很低。
胰腺移植的现状与进展
后应用 免疫抑制 剂 , 疫反应 性 降低 , 免 理论 上可 降低 移植胰 排斥反 应 的发生 率 , 移植 胰 和移植 肾来 自 但
9% ; 0 移植胰腺 1 年有功能生存率: 胰肾联合移植为
8% 、 5 肾移 植后 胰 腺 移 植 为 7 % 、 独胰 腺 移 植 为 8 单
不同供体, L H A抗原不一致 , 且需要二次手术并且
20 实施 胰腺 移植 的 133病 例 中 , 肾联合 移 04年 53 胰 植 188例 占 7 % , 19 8 肾移 植后 胰 腺 移植 22 47例 占 1% , 6 单独 胰腺移 植 10 0 8例 占 7 % J 。我 国胰 腺移
植 起步较 晚 , 近几年 发 展较 快 ,9 2年 , 中科 技 但 18 华 大学 同济医学 院器官移 植研究 所施 行 了国 内首例胰 腺移 植 , 目前全 国胰腺 移植总 数 已逾 百例 。
移植 受体 及器 官存活 率有 了显著提 高 。
据 国际胰腺 移植 登记 中心 (ne a o a P nr— It t n l a cc n r i
a r sln R g t ,IT 记录 , 20 8Ta pa t eir P R) n sy 至 04年 1 2月
常预 防或治疗 了移植 胰排斥 反应 。S K是 目前 应用 P
维普资讯
泰
7 6
山
医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TAIHAN MEDI ' S CAL COI EGE V0. 8 No 2 0 工. 12 .1 0 7
胰 腺移 植 的现 状 与进 展
党 相 国 , 庆 宝 , 国新 王 韩
2 胰腺 移植 的类型和 适应证
组织器官移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②急性排斥反应就是同种移植后最常见得排斥反 应,多发生在移植后1周至3个月内其发生机制就
是:
1. 体液免疫应答,受者产生针对移植物血管内皮 细胞MHC抗原得IgG 类抗体,通过激活补体而 导致细胞损伤;
2. 细胞免疫应答,移植物内皮细胞表面得同种抗 原激活T细胞。CD4+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活 化炎症细胞;细胞毒T细胞可直接杀伤靶细胞, 造成移植物血管内皮损伤。
20
1. 异种移植排斥对免疫抑制药物不敏感 2. 畜类微生物感染对人类得潜在威胁 3. 异种器官与人类宿主得生理系统不相容性 4. 异种移植研究得动物模型有待建立和完善
21
组织器官移植得现状
22
20世纪,器官移植技术随着外科手术、免疫抑制 药物、器官和细胞分离保存技术及移植免疫学 基础得迅速发展,已成为脏器功能衰竭终末期得 有效、常规性治疗手段。特别就是发达国家现 已成为医学领域得一门新兴学科,取得了丰硕得 成果和巨大进展。
组织器官移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3
组织器官移植存在得问题:
•移植后得排斥反应 •病原微生物感染 •移植用器官得来源与分配
4
排斥反应
5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抗原) (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1、性别相关得mH抗原 2、常染色体编码得mH抗原 (三)其她参与排斥反应发生得抗原 1、人类ABO血型抗原 2、组织特异性抗原
16
组织器官移植存在得问题之 器官得来源与分配
17
当前器官移植供体采取无偿自愿捐献原则,由于人们 得捐献意识还没有普遍提高,再加上立法对捐献条件 得严格限制,许多国家人体器官移植都面临供体器官 严重不足得困境。2007年英国大约有1 000人因为得 不到所需器官而死亡,对于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 位居世界第二位得中国,器官供应短缺问题尤为突出。 具体表现大致就是移植手术成功率低,移植器官需求 远大于供应。在中国,人们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封建思 想得影响,加上市场经济冲击,自愿捐献得人数变得越 来越少,加上,中国目前尚未确定脑死亡得标准,这些在 一定程度上都制约着器官移植得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胰肾联合移植现状-适应证、外科技术和结果明长生由于胰腺外分泌处理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难以诊断的特殊性,胰腺移植在移植总数和移植效果上曾远远落后于肾、心脏和肝等器官移植。
直至近10余年,随着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移植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胰腺移植受者和移植胰腺的存活率均显著提高。
胰、肾联合移植已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方法。
一、胰、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胰、肾联合移植作为治疗1型糖尿病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1]。
但2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患者是否接受胰肾联合移植,以往存在较大争议。
由于2型糖尿病同时存在胰岛素阻抗和胰岛素相对不足,理论上,功能完全正常的胰腺能克服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阻抗,因此,2型糖尿病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亦是胰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
明尼苏达大学报告[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肾联合移植或单纯胰腺移植,术后均停用胰岛素,与1型糖尿病受者比较,受者及移植胰存活率、远期糖代谢状况均无明显差异。
近年来,2型糖尿病接受胰腺移植的比例呈增多趋势。
UNOS资料显示,2000-2004年接受SPK的2型糖尿病受者上升至7.2%。
SPK术后,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受者和移植胰1年存活率无明显差异[3]。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约为5%, 现有糖尿病患者5000万以上,90%为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约占10%。
因此,中国施行的胰肾联合移植受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较欧美国家大。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报告25例胰肾联合移植,18例(72%)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疗效好,无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衰竭现象[4]。
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施行的50例胰肾联合移植中,2 型14例,占28%,除1例术后早期发生移植胰血管并发症外,其余受者移植胰均恢复正常功能。
与1型糖尿病受者比较,虽然2型糖尿病受者术后空腹血糖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显著延长(21.4 ±12.3 vs 11.10 ± 5.97)d,但并不影响远期疗效。
出院后,受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可维持在正常范围,疗效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受者移植时的年龄较大、糖尿病血管病变显著,移植前受者评估与选择应更谨慎、更严格,否则,移植术后易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5]。
二、胰肾联合移植的外科技术1.供体器官的切取与修整供体手术采用腹主动脉插管,用UW液灌注,整块切取肝脏、全胰、十二指肠、脾及双侧肾脏,注意切取双侧髂血管备用。
修整时,先将胰腺、肾脏分离,供肾由另一组医生同时修整。
沿十二指肠球部和供胰上缘仔细游离、结扎胆总管,注意避免损伤供肝侧胆总管周围营养血管。
距供胰上缘约0.5-1cm处切断门静脉和胆总管。
游离肝总动脉和肝固有动脉时,要特别注意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有无变异。
最常见的变异是: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
肝动脉无变异时,在靠近腹腔干处切断肝总动脉,在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处切断胃十二指肠动脉,将肝总动脉主要部分留给供肝,将胃十二指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育部/卫生部器官移植国家重点实验室肠动脉与肝总动脉残端端-端吻合,或将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胃左动脉端-端吻合。
如供肝动脉有变异,酌情重建供肝和供胰血管。
供胰上缘门静脉残端与一段髂外静脉或髂总静脉端-端吻合,将门静脉约延长3-5cm。
于胰头处保留十二指肠约8-10cm,用胃肠闭合器(GIA-Stapler)或手工缝合关闭十二指肠近、远端,最后紧靠胰尾切除脾脏[6]。
2. 移植胰腺外分泌处理方式移植胰外分泌的处理是胰腺移植的焦点问题。
1966年Kelly[7]施行的全球首例临床胰、肾联合移植,即为胰液空肠引流。
由于难以控制的排斥反应和胰外分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导致移植失败。
此后,人们探索了如胰管腹腔内开放术、胰液胃引流术、胰液输尿管引流术、胰管堵塞等术式,均未能解决胰液引流问题。
80年代中期,膀胱引流术式问世,大大降低了移植胰排斥反应发生率和与胰液空肠引流术式相关的外科并发症,尤其是腹腔内化脓性感染,显著提供了SPK的存活率,因此,很快成为全球最常用的标准术式。
90年代中期以前,胰液膀胱引流术式在美国约占胰腺移植的80%~90%。
但是,胰液长期经尿道排出,引起慢性尿道感染、出血性膀胱炎等并发症达62% [8,9]。
移植前已有尿流动力学异常的受者,尿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9%[10]。
约14%以上的病例因远期尿道并发症需再次手术转换为胰液空肠引流, 转换手术也易引起外科并发症,甚至死亡[10]。
尿道远期并发症又成为胰腺移植棘手的问题。
近10年来,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等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能有效预防移植胰腺的排斥反应,尤其是在胰肾同期移植(SPK),血肌酐的改变亦有利于移植胰排斥反应的监测, 空肠引流和膀胱引流两种术式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已无明显差异[3]。
另一方面,移植外科技术进一步成熟,胰液空肠引流术和膀胱引流术式的技术失败率,也非常接近,分别为10% 和8%。
因此,更符合生理的胰液空肠引流术式所占比例已超过80%,成为越来越多的移植中心首选术式[3]。
我国在2000年以前,施行胰腺和胰肾联合移植约68例,多采用膀胱引流术式[4, ,11~14],仅个别病例为胰液肠引流,疗效不佳,极少数病例长期存活。
2000年1月至2008年9月,施行胰肾联合移植169例,其中胰液肠引流113例,占66.9%。
胰液空肠引流术式技术相对较复杂,手术失败率较膀胱引流术式高,术后易并发肠漏、胰漏及严重腹腔感染等早期并发症[6]。
因此,提高胰液空肠引流术式胰肾联合移植的成功率关键在于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所选择更符合生理功能的胰液空肠引流术式作为首选术式,而且,仅将移植物十二指肠与受者空肠仅行侧侧吻合,不作Roux-en-Y型吻合。
该术式简化了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腹腔污染机会[6],并可避免膀胱引流术式引起的远期并发症,术后早期未发生肠漏、胰漏、严重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3.移植胰腺内分泌回流方式移植胰腺内分泌回流方式包括体循环静脉回流(SVD)门静脉回流(PVD)两种。
理论上,胰外分泌肠引流加胰内分泌PVD是最理想的术式。
PVD的优点是:(1)可以避免胰岛素直接进入体循环导致的脂质代谢紊乱及由此引起的动脉硬化;(2)胰岛素直接进入肝脏,也更有利于胰岛素发挥作用,促进糖代谢,以免引起胰岛素抵抗;(3)移植胰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在肝脏内得到处理,有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15-17]。
Philosophe等[15]回顾性分析了两种静脉回流方式的的疗效,PVD(54例)和SVD(63例)两组SPK,术后移植胰腺3年存活率接近,分别为74 %和76 %,但PVD组移植胰腺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9 %,显著低于SVD组的45 %(P<0.01),PVD组发生排斥反应的程度亦明显轻于SVD组。
Petruzzo等[18]对连续施行40例SPK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术前随机分组,SVD组19例,PVD组21例,两组免疫抑制方案相同,随访3年的结果显示,口服糖耐量试验、空腹胰岛素、C-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患者和移植物的存活率、排斥反应和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PVD并不优于SDV。
UNOS的资料表明,1999—2003年,美国施行的ED术式中,23.5 %的SPK和27.4 %的PAK采取PVD方式。
采取PVD 方式的SPK和采取SVD方式的SPK,术后移植胰腺1年存活率分别为87 %和84 %,采取PVD方式的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和采取SVD方式的PAK分别为74 %和77 %,两种方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VD方式和SVD方式排斥反应所致的移植胰腺功能丧失率分别为1.8 %和1.6 %,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
到目前为止,仍无大宗病例资料证明PVD方式具有降低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免疫学优势,高胰岛素血症对移植患者代谢途径的影响仍不清楚。
因此,有关移植胰腺静脉回流方式对免疫排斥反应、代谢以及移植物长期存活率的影响,需对无糖尿病并发症接受单纯胰腺移植的病例进行大样本前瞻性、随机性、标准化研究才能定论[18]。
在中国,门静脉回流术式尚未普遍采用,已有临床尝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报道3例门静脉回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外科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早期死于肺部感染[20]。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施行4例门脉回流式胰肾同期联合移植,围手术期死亡1例,3例长期存活[21]。
三、胰、肾联合移植的疗效1966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全球胰腺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已超过23 000例,其中80%以上为SPK,胰腺有功能存活最长者已逾22年。
90年代中期以来,胰肾联合移植的受者及移植胰存活率稳步提高,已逐渐接近肾移植和肝移植,尤其是SPK的存活率明显高于PAK [3]。
根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处和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UNOS)的资料[3],1999—2003年,SPK和PAK术后受者1年存活率分别为95.0 %和94.9 %,移植胰腺1年存活率分别为84.7 %和78.5 %。
SPK术后1年内因免疫学因素导致的移植胰腺功能丧失率为1.8 %,显著低于PAK(5.2 %)。
欧洲最大一组SPK长期随访的结果显示,受者术后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1 %和67 %,移植胰腺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73 %和60 %,长期存活的病例都具有良好的生活质量[22]。
中国的胰肾联合移植起步较晚,自1989年武汉同济医院施行了全国首例SPK,第一阶段(1989—1999年)20多个单位共施行68例SPK,仅少数病例获长期存活;第二阶段(2000—2008年)40多个单位施行约169例SPK,手术成功率有了显著提高,并出现了一批长期存活病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报告25例膀胱引流式SPK,仅1例因严重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胰、肾,无手术死亡病例,远期效果良好[4]。
目前施行SPK10例以上单位是武汉同济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大三院、北京朝阳医院和福州军区总院。
1989年12月~ 1999年12月,同济医院共施行了5例SPK,最长有功能存活3个月。
2000年1月~2008年9月,共施行了82例SPK(其中院外35例),2例PAK。
除最初2例为胰液膀胱引流,其余病例均胰液空肠引流。
院内施行的50例胰肾联合移植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受者因发生移植胰血管并发症后死于肺部感染,1例并发坏死性移植胰胰腺炎术后两周切除移植胰,49例停止血透,其中48例停用胰岛素。
术后3 周口服糖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显示移植胰功能完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