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学 PPT
合集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二、环境的范围与分类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不 同,分为天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要素的不同,分为大 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范围不同,分为区域环境、 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按照环境功能不同,分为生态环境与生活 环境
第二节 环境问题
1、不同于环境社会关系。(意志性的社会 关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结果而 不是对象。)
2、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事实(行为和事件)
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的 概念:参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享 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工业革命时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主要 表现为工业三废污染。
三、环境问题的新发展
1、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 效应及全球气候变暖。
2、水污染 3、土地、森林遭受严重破坏。 4、物种灭绝。 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四、人类环境观
人类环境观的概念:又称人类环境价值观, 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观点、观念的总 和,是人类的环境社会意识。
种因素的总体。它是一个相对概念。 2、生态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整个生物界并构
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 它是生物的生存环境。 3、在环境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人群的空间, 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 自然因素的总称。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物质环境。
环境学上的“环境”的特点:
环境立法技术
法律的内部结构:
1、法律的逻辑结构:假定、处理、后果
2、法律规范的分类:命令、禁止、授权和任 意性规范。
《环境资源法概述》PPT课件
中国环境法的发展概况,主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之后环境法的发展概况。
精选PPT
11
二、中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概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环境资源法规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 是一个环境资源大国,有关保护环境 和自然资源的法律规定在各个历史时 期都可以找到。
• 例如: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伐崇 令》,其中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 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
展过程,才能从总体上掌
握并深刻理解环境资源法
精选的PPT特点和发展趋势。
8
一、国外环境资源法的发展概况
(一)概述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以将人类社会环境法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
第二个时期
第三个时期
古代环境法虽然 历经几千年,但 发展相当缓慢, 所保留的资料很 少
近代环境法大约 经历了近二百年 的时间,虽然环 境法规的数量远 超前者,但缺乏 特色、没有形成 环境法体系
旨在解决环境问题、为环境工作服务的环境法必须 建立在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含有许多法定化的技术性规范和技术性政策。如 环境标准、环境监测规程、生产工艺技术要求等。 环境法中的许多规定措施都来自环境科学研究成果, 没有环境科学技术,就没有切实可行的环境法规。
精选PPT
28
(四)公益性
环境质量的恶化,对任何地区、任何国家(无论 体制如何)、任何阶级、任何团体或组织,甚至个 人的影响都是同等的;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对所 有阶级社会带来利益,而且造福其子孙后代。为支 持、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法的制定、完善和实 施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一种公益事业。
精选PPT
3
• 在中国,则称为“环境保护法 ”
环境资源法基本原则ppt
06
结论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体现国家意志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是国家的 意志和利益在环保领域的集中 体现,反映了国家对环境保护
的重视和决心。
指导法律实践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对于具体 的环保法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 导作用,是制定和执行环保法
律法规的重要依据。
引领环保事业发展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对于引领 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目标提供了坚实
平衡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确保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促进社会进步
可持续发展原则旨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生态平衡原则
要点一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平衡原则要求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防止物种 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要点二
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生态平衡原则强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确保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不 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要点三
防止生态破坏
生态平衡原则要求防止生态破坏,包 括防止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水资源 枯竭等问题。
公众参与原则
01
保障公民权利
公众参与原则要求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公民在环境 保护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污染者付费
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者进行 经济惩罚,促使其承担环保责
任。
利用者补偿
对利用环境资源者进行合理补 偿,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
保护。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措 施,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
生态补偿。
环境资源法通用课件
总结词
预防为主的环境法律制度
VS
详细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进行开发建设活 动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 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 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报告的制度。
“三同时”制度
总结词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法律制度
资金的挑战。
06
CATALOGUE
环境资源法未来发展与挑战
新时期环境资源法的发展趋势
生态保护优先
新时期,环境资源法的发展将更 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实
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深入到环境 资源法的制定和实施中,促进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多元化监管模式
环境资源法的监管模式将趋向多元 化,包括政府监管、市场调节和社 会参与等,以更全面地保障环境资 源的合理利用。
大气污染防治案例
案例名称 案例背景 案例描述 案例分析
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
北京市长期面临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气。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包括限制机动车使 用、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空气净化设施等。
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之处在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公众的 广泛参与,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和资金的挑战。
介绍能源的概念、分类 、法律地位,能源管理 的基本原则、制度和立 法现状等。
介绍气候变化法的概念 、基本原则、应对措施 等。
介绍节能减排的概念、 基本原则、措施和政策 等。
介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分类、法律地位,可 再生能源的开发和管理 措施等。
04
CATALOGUE
环境资源法的主要制度
第3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ppt课件
有不同于物与物的自然关系的特点。 ❖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特点和状况除了取决于人之外还与自然有关,
不能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物与物的关系或理解为物、大自 然。 ❖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可以由人类通过各种方式、 方法调整或协调的关系。
最新课件2版)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
返主页
问题的学科。
最新课件2版)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
返主页
ERL
第一节 环境资源法学的特征和意义
一、环境资源法学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ERL subject
ERL subject is an Independent branch
二、环境资源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最新课件2版)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
返主页
ERL
第三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
❖ 调整论是将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将环境法 学与其他法律学科联系起来、区别开来的理论。
❖ 调整论是说明环境法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的理 论,是对环境法的长远发展、总体发展起指导 作用的理论。
❖ 调整论是体现环境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法 律规范的理论,是将环境道德与环境法制结合 起来以实现环境法治的理论。
返主页
ERL
第三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
第二节 环境资源法学关于调整人与自然关系 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论
一、调整论的主要内容
三、调整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
Content of the Regulation Theory
Basis for the Regulation Theory
Jurisprudence sources of the Regulation Theory
不能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物与物的关系或理解为物、大自 然。 ❖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可以由人类通过各种方式、 方法调整或协调的关系。
最新课件2版)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
返主页
问题的学科。
最新课件2版)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
返主页
ERL
第一节 环境资源法学的特征和意义
一、环境资源法学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ERL subject
ERL subject is an Independent branch
二、环境资源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最新课件2版)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
返主页
ERL
第三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
❖ 调整论是将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将环境法 学与其他法律学科联系起来、区别开来的理论。
❖ 调整论是说明环境法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的理 论,是对环境法的长远发展、总体发展起指导 作用的理论。
❖ 调整论是体现环境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法 律规范的理论,是将环境道德与环境法制结合 起来以实现环境法治的理论。
返主页
ERL
第三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
第二节 环境资源法学关于调整人与自然关系 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论
一、调整论的主要内容
三、调整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
Content of the Regulation Theory
Basis for the Regulation Theory
Jurisprudence sources of the Regulation Theory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主要内容
排污收费制度包括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征收程序、缴纳义务人的范围和缴纳义务 人的义务等。排污收费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04
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国有自然资源所有权
国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对国有自然资源享有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集体自然资源所有权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概述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提起 环境公益诉讼,维护公共环境权 益。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范围
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违 法行为的监督和纠正。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承担方式
环境公益诉讼的胜诉方可以获得 相应的赔偿金和奖励,败诉方则 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民事责任
由受害者提起民事诉讼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给受害者造成损失时,受害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要求违法行为者赔偿损失。
违法者承担恢复原状等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者应当承担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以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
刑事责任
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构成犯罪时,司法机关可以依 法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
概念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审查依 法作出是否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环境保护活动的决定。
主要内容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包括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设定权限、审查程序、听证程 序、有效期和监督检查等。
排污收费制度
概念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者,应当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以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排污收费制度包括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征收程序、缴纳义务人的范围和缴纳义务 人的义务等。排污收费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04
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国有自然资源所有权
国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对国有自然资源享有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集体自然资源所有权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概述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提起 环境公益诉讼,维护公共环境权 益。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范围
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违 法行为的监督和纠正。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承担方式
环境公益诉讼的胜诉方可以获得 相应的赔偿金和奖励,败诉方则 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民事责任
由受害者提起民事诉讼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给受害者造成损失时,受害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要求违法行为者赔偿损失。
违法者承担恢复原状等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者应当承担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以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
刑事责任
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构成犯罪时,司法机关可以依 法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
概念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审查依 法作出是否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环境保护活动的决定。
主要内容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包括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设定权限、审查程序、听证程 序、有效期和监督检查等。
排污收费制度
概念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者,应当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以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环境法学课件PPT(共 39张)
3、自然资源利用的原则 (1)公有制 《宪法》第9条的规定:“矿藏、水流、森林、
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 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 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 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 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内涵
• 自然资源是环境的一部分,但自然资源与环境有 着不同的内涵。
环境是客观物质世界中与人类社会发生相互影响的 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而自然资源只是环境中具 有特殊内涵的一部分。
从自然资源的天然性角度看,自然资源是地球环境 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环境的构成要素;从自然资 源的社会性角度看,自然资源是环境要素中可被 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的总称。环境中的自然因素 很多,只有那些现在或是将来能为人类所用的自 然因素,才被称作自然资源。那些不能被人类利 用的自然因素,虽然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但不是 自然资源。
(2)合理使用的原则 《矿产资源法》第3条规定: “国家保障矿
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 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工 作。”
(3)有偿使用原则
• 《物权法》第119条规定:“国家实行自然资源 有偿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5款规定:“国家实行国 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 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权的除外”。该法第55条规 定:“以出让等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 单位,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标准和办法,缴纳土地 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它费用后, 方可使用土地。自本法实行之日起,新增建设用 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百分之三十上缴中央财政, 百分之七十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都专项用于 耕地开发。”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课件
.
3
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 内让学生看得懂,记得住,有必要对教材 内容在教学中作出适当安排。教材一共是 四编二十一章,从第四编第十七章以后作 为删除部分,第二编,第三编通过专题形 式、选择适当主题进行讲解。
.
4
(2)分类
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
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 、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 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 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 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 就不同。如:近期大家关注的雾霾天气就是严 重的环境问题。
1、雾霾天气少开窗
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 阳出来再开窗通风。
2、外出戴口罩
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 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最 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
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
.
19
3、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 、桔梗汤等“清肺除尘”茶饮
.
1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 1.概述
• 2.参考资料
• 3.平时成绩
.
2
概述
(1)性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作为最年轻的法学分支学科, 在专业学者和整个法律界的努力下,得以迅速发展, 并被列为法学核心课程之一。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这 一新兴部门法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与法学其他分支学 科相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容更为庞杂,是法学 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科学,具有明显的自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
桐桔梗茶有清火滤肺尘功能,能显著增强 肺泡细胞排出有毒细颗粒物的能力,能有 效的协助人体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 物及其他有害物质。.20 Nhomakorabea.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 36张)
11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念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
(1)综合性环境保护法的目的 (2)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立法目的 (3)国际环境法的目的
12
第二节 主要知识点
1 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要素
13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念
定义包含三点主要内涵: 第一,调整对象是人类在从事环境与资源利用 行为中形成的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 第二,目的是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与资源,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破坏; 第三,范畴既包含直接确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 护环境与资源行为准则的法律规范,也包括其 他部门法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
20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行为:指参加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行为,包括作为 和不作为。 作为(又称积极的行为):
指要求从事一定的行为。
不作为(又称消极的行为):
指不能从事一定的行为。
21
第三节 主要知识点
1 外国环境法的产 生和发展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 法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成 为独立法律部门
18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客体: 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也称“权 利客体”或“权义客体”。一般法律关系的客 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而这 里一般只有物和行为。
19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物:指可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物品或其他物质。 民事法律关系的物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物或其他 物质财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的物是指表现为自 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且人们可以影响和控制、 具有环境功能。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课件
三、环境资源保护
(一)环境资源保护的概念
所谓环境资源保护是指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 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证自然资源 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行政、经 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 动的总称。
(二)人类环境观与环境资源保护
人类环境观是人们对环境的知识、心理、观念 和思维的总和,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并 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环 境观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即传统的环境观和 现代环境观。
另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 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 ,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根据具体的表现形式,第二类环境问题又可分 为两类:
一是环境污染,也称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即由 于人类不适当地向环境排入污染物或其他物质、能量 所造成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 源等;狭义的资源则仅指自然资源。学术界对 资源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人们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空间,将其分为地下 资源和地表资源;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再生, 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三)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环境与自然资源既密不可分又相互依存,两者 关系非常紧密。自然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是构成环境的要素之一,破坏了自然资源就是 破坏了环境。但破坏了环境不一定破坏了自然 资源,如噪声污染、光污染等,虽说污染了环 境但并没有对资源造成破坏。
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是一种 包含和被包含的逻辑关系
二、环境资源问题
(一)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资源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 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8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8日,伦敦上空烟 雾弥漫,经久不散,在恶劣的气象条 件下,气温逆增,近地面层大气污染 物烟尘、二氧化硫积聚,形成刺激性 很强的酸雾。市民感到胸口窒闷,并 有咳嗽、喉病、呕吐等症状。根据当 时两周时间的统计,伦敦的死亡人数 比往年同期多4000多人,肺炎、肺癌、 流感以及其他呼吸疾病的死亡率也成 倍增长。甚至在毒雾事件之后的两个 月内,还陆续有8千人病死。
环境资源法学
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课程
环境资源法 (54课时)
生
导 论
基 本 原
理基 本 制度来自污 染 防 治法
自 然 资 源
法
态 保 护 建 设
法 律 责
任
国 际 环 境
法
法
网络资源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 中国环境法网(武汉大学) / 环境法研究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网(中国海洋大学) / 环境资源能源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 /ts_web/EnvLaw/index.asp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 和能量的总称。
1.1.3 环境资源的概念
环境概念强调整体性、生态联系性,人类环 境无国界; 资源概念强调使用价值、可开发利用性,资 源资源是财源; 国土(土地)概念强调区域性、主权性,国 土有国界。
“环境资源”是环境与资源的总称。
1.2 环境资源问题
第一章导论
1.1 环境资源 1.2 环境资源问题 1.3 环境资源保护
1.1 环境资源
1.1.1 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环绕着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 生物中心主义的环境 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
中心
环 人生生事类态物物 境
人类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由各种环境因素或环境要素组成的统一 体。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 全镇居住着1万多人,多诺拉处于河谷 中,两岸布满工厂,公路上货车日夜不 停,由于河谷两岸的大山阻挡,工厂和 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平时大气 污染就很严重。1948年10月26日至30 日,该地区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使得 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聚,浓雾烟幕仿 佛发生过炮战,硝烟弥漫,整个空气中 充满了一股硫黄味。事件发生期间,全 镇 43% 的人有眼、鼻、喉刺激症状, 并有胸痛、压迫感、咳嗽、呼吸困难、 剧烈头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死 亡 17 人。
“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 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 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 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 和农村等。”
——《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2条
1.1.2 资源的概念
资源是指对人有用或具有使用价值的某种东西。
1953年日本水俣病事件(熊本、新泻)
地点: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时间:1953年- 当事人:日本氮肥公司(TISSO株式会社) ;渔民
成因
熊本大学研究人员,综合分析各种现象,初步 确定吃鱼中毒是受害的根源。1963年,熊本大 学“水俣病医学研究组”从氮肥公司排出的汞 渣和水俣湾的鱼、贝类中,分离并提取出氯化 甲基汞结晶,用此结晶和从水俣湾捕获的鱼、 贝作喂猫实验,结果400只实验猫均获得典型的 水俣病症状。1968年9月日本政府才确认水俣 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受含有汞和甲基汞废水污染 的鱼、贝造成的。
第一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 环境
资源
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1.2.1 世界环境问题 千禧年统计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初,比利时马斯河谷重工业区在短短的5天内,有几千人发病,患 者咳嗽、呼吸短促、胸痛、恶心、呕吐,最后有60多人死亡。事后调查显示,马 斯河谷工业区地处狭窄盆地中,加之气温逆转,大量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 层不断积累,据推测,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高达每立方米25到100毫克,甚至还 有氟化物。
救济
1959年患者在氮肥公司前静坐示威,提出损害赔 偿请求,在熊本县知事斡旋下,获得每年10万元 的慰问金,但是签署“永不再提出新的赔偿要求” 的条款。
1964年新泻阿贺野河下游也流行水俣病,1967年 新泻患者起诉昭和电工鹿濑公司,1971年新泻地 方法院根据盖然性因果关系和推定过错判决患者 胜诉,每人获得最高1000万元赔偿,总计2亿 7024万元。
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夏季,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 矶市上空出现一种浅蓝色烟雾,使 整座城市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 让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 闷,头昏,头痛。经调查发现,当 时洛杉矾的250万辆汽车,每天大 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 吨碳氢化合物,3O0多吨氮氧化合 物。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二 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气后,在强烈的 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吸收太阳光的 能量,变得不稳定起来,形成以臭 氧为主的刺激性光化学烟雾。
讼,并就公害扩大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申请赔 偿。
1979 年,熊本地方法院刑事判决,确认氮肥公司活动 引起公害犯罪,追究该组织者和责任者的刑事责任, 这是日本史上第一个追究公害犯罪责任者的刑事责任 的判例。
1968年熊本县患者自助会分裂,64户接受社会福 利省设立的水俣病赔偿委员会的裁决, 1970年委 员会认定最高一次性赔偿400万元,每年再支付 38万元。29户于1969年对日本氮肥公司提出诉讼, 1973年熊本地方法院,认定慰问金条款违反公序 良俗无效,最高赔偿金额1800万元。
之后,又有熊本第二、三次诉讼、新泻二次诉讼 以及东京、京都、大阪、福冈等地患者也提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