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两器互拍成功 月球车五星红旗清晰(图)(整理精校版)
嫦娥三号ppt讲解
![嫦娥三号ppt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47bda4bbe23482fb4da4cb1.png)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探月卫星
与“嫦娥一号”的探月轨道不 同,将来“嫦娥三号”卫星将 不再采取多次变轨的方式,而 是直接飞往月球。“嫦娥三号” 要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实 现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 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 成分等探测活动。根据中国探 月工程三步走的规划。2013年 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 勘察。
月球车模型
载人登月
载人登月未正式立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明确表示 ,中国的探月工程共分为“无人月球 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欧阳自远透露说,我 国在2017年将有望实现月球采样与返回,对登陆地点附近区域的月球表面的 资料进行更加详细的积累和收集,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中“绕、落、回” 的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 “嫦娥五号”将实现中国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而全国人大代表、探月工 程副总设计师兼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透露,备受关注的载人登月计划 仍未正式立项,但各方关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已趋于一致 。
两器分离
嫦娥三号及玉兔号任务
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 奏巡视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 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大约任务时间为3个 月。
嫦娥三号卫星任务
着陆区全景照首公开
16日之后,嫦娥三号迎来月昼高温考验。月球车转入“午休”模式,为应对 高温,只保留部分分系统工作,移动等分系统则停止工作。而着陆器热控能 力强,月午状态仍能工作,地形地貌相机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进行了 360°环拍,获得了全景照片,其他有效载荷也都开展了相应的科学探测 。 据嫦娥三号任务探测器系统主任设计师刘恩海介绍,全景图片是用 60张照片 分三次拼接而成,分别为0°,往下倾斜15°和30°三个角度拍摄而成,而 选择这个角度正是因为可以由近到远清晰地看清楚。
微写作简介
![微写作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c79f12c482fb4daa58d4b37.png)
【习作二】 又到了周末回家,我的思绪又飘向了家。坐在回家的 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繁华的街景,望着远处似乎没有 尽头的车水马龙……母亲应该已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 等着一周未回家的我吧;父亲应该已坐在桌前边,一 边看着报纸,一边问妈妈,我还有多长时间到家;小 狗儿应该已趴在门前,耷拉着耳朵分辨着我的脚步; 窗前的含羞草是否已含情地等待为我张开……“***站 到了,请下车的乘客……”我冲下车,快步向前奔去, 任沉甸甸的书包拍打着我的后背,远处暖黄色的灯火 也似乎招呼着我快点回家。“爸,妈,我回来了
题目7:“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词语概括过 去一年国内或国际发生的变化、人们关注的焦点。请 从“ 霾、正能量、女汉子、曼德拉、喜大普奔”中, 选择一个你认同的“2013年度词语”,并写出理由。 要求:150字左右。 题目8:白居易于邯郸驿舍中思家,诗人没有从自己 如何思念家人去写,而是想象家人如何思念自己。于 是他写道“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请 借鉴这种手法,写一段表达你自己某一种情感的文字。 要求:1.有描写和抒情。2.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 生动。3.不少于150字。
示范作品
【习作】致“发小”: 六岁,十六岁;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十二年来, 我们一起走过。我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你的小秘密, 你的糗事,点点滴滴,就像你也那么了解我一样。记 得我们曾流着泪大吼“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却总能把冬天变成了春天……”么?傻丫头,不论再 有多少个冬天,我们都能一起把它变成春天的,不是 么?过去的十二年不会随着新年的到来而消失在泛黄 的日历深处,我们之间的一切都会好好的。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徐南南老师评语】
此则征招启事,具有鼓动意味,但陈述 征招对象的要求、小组开展活动的主要 内容、意义以及报名具体事项交代不清, 还不够准确,没有突出重点内容;陈述 脉络还不够清晰;应通过修改,进一步 体现出“微写作”短小精悍,针对性强 的特点。
玉兔号
![玉兔号](https://img.taocdn.com/s3/m/1c912cd4d15abe23482f4d1b.png)
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登月示意图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俗称月球车)共同组成。
在我国首辆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中,近65万网民投票“玉兔”号。
今年12月“嫦娥”将怀抱“玉兔”飞天落月,“玉兔”号随后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月面巡视探测。
这是着陆器示意图。
这是嫦娥三号月球车示意图。
图为9月25日在北京拍摄的嫦娥三号搭载的月球车模型。
图表:如嫦娥三号进展顺利,将于12月上旬择机发射我国载人航天大事记2012年06月17日02:59 新京报随着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直飞太空,神舟九号三位中国航天员开始了太空之旅。
这是中国人第四次探访太空。
从1992年起步,1999年发射第一艘神舟飞船,短短20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突破载人航天飞行、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太空行走——今天,又开始了有人控制空间交会对接的全新探索。
综合新华社电神舟一号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亮点:考核了飞船5项重要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调姿和制动、升力控制、防热和回收着陆。
神舟二号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亮点: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它的各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
神舟三号首次装载了模拟人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亮点: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这套拟人载荷系统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多种重要生理参数。
还完善了回收过程安全着陆技术。
神舟四号达到可以载人的程度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亮点: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还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五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男)亮点:首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
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男)聂海胜(男)亮点: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年有关玉兔号月球车相关热点考物理试题
![年有关玉兔号月球车相关热点考物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80f62576a20029bd642dfc.png)
2021年有关玉兔号月球车相关热点考物理试题1.(黄冈四月调) 如图所示是静止在月球上的“玉兔”号月球车. 下列说法对的是( ) DA.月球车采纳多轮设计是为了减小对月面的压力B.月球车采纳多轮设计是为了增大与月面间的摩擦力C.月球车水平静止在月面上对月面压力与其受到的撑持力均衡D.月球车水平静止在月面上比水平静止在地球外观上对支承面压力要小2、根据“嫦娥工程”筹划, 我国将于2021年发射首颗“登月探测器”, 携月球车玉兔号一路登陆月球, 月球车将进行月面巡视勘察.月球四周的环境与地球四周的环境有许多差别之处, 比如: 月球外观昼夜温差很大, 高达330℃;月球上没有空气, 近似于真空…根据以上信息, 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DA.月球车的零件应该用热胀冷缩较显明的材料制成B.月车的零件之间应该紧密联合、不留缝隙C.月球车可以使用汽油机来驱动D.月球车不能使用超声波探测仪来探测前方的障碍物3、2021年12月2日,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间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如图甲所示) .12月14日是“嫦娥三号”携“玉免号”月球车实现月球着陆.图乙为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免号”月球车巡视器在月球车上开展科学探讨工作互拍回传的照片.请你察看图片, 联想发射过程、“玉免号”月球车组织及其在月面巡视勘察的工作情景, 请参照示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不得与示例重复) , 并对提出的物理问题尝试解答.示例:问题: “玉免号”月球车上太阳翼的作用是什么?解答: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问题: ?解答: .问题: (1) 火箭为什么选用氢做燃料?(2) 月球车停留在月球上, 参加以月球为参照物, 月球车是运动仍是静止的?参加以地球为参照物, 情况有若何?(3)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发射升空时外观温度升高, 这是通过什么的方式将什么能转化为内能?(4) 月球上昼夜温差对照大的缘故?(5) 火箭发射时, 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 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 这些“白气”是怎么样产生的?(6)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在加速升空过程中, 动能和重力势能将若何转变?解答: (1) 氢的热值大, 一样质量的氢与其他燃料相比, 提供的能量最多;(2) 参加以月球为参照物, 月球车是静止的, 参加以地球为参照物, 月球车是运动的;(3)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发射升空时外观温度升高, 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能转化为内能;(4) 月球上无水, 其它物质的比热对照小, 日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很快, 温度很高;黑夜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的很快, 温度很低;(5) 火箭发射时, 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 使水池中的水汽化为水蒸气, 水蒸气遇冷又液化为小水珠飘散在空中, 成为“白气”;(6) 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变大.4.2021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 实现了中国人数千年的奔月胡想, 几分钟后太阳翼展开, 太阳能电池板将能转化为能.据专家介绍, “玉免号”月球车是用(选填“电动机”或“内燃机”) 作为终极动力系统, 缘故是.5、2021年, “嫦娥三号”将把我国自主研制的“玉兔号”月球车送上月球.“玉免号”月球车装有六个车轮, 且车轮上刻有螺旋形花纹.(1) 月球车送到月球后, 月球车受到的重力将.(填: 不变、变大、变小)(2) 车轮上刻有螺旋形花纹是为了.(3) “月免牌”月球车装有六个车轮, 可以与月球外观的接触面积, 减小月球车对月球外观.答案: : (1) 变小;(2) 增大摩擦;(3) 增大;压强.6、2021年我国自主研究的“玉兔号”探月器成功探月, 当“玉兔号”从着落器中缓慢驶出时, 以着落器为参照物, “玉兔号”是(运动静止) 的;“玉兔号”通过接受地面工作的人员发出各项指令的.答案: 运动;电磁波.5.如图所示是我国2021年12月2号发射的“嫦娥3号”和“玉兔车”, 玉兔车上的电池帆板接受太阳光发电, 这说明光具有;太阳的热主要以的形式辐射到地球上, 登月玉兔车以200mh速度匀速行走20m要min.答案为: 能量;红外线;6.6.2021年我国探月工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玉兔号”探月器成功探月.在“玉兔号”从间隔月球5km高处减速下降时, “玉兔号”的重力势能(减小增大不变) , 动能(减小增大不变) , 该过程主要依靠大推力发动机提供的7500N反向推力完成, 历时10min.若发动机始终提供竖直向上的反向推力, 且“玉兔号”始终沿着竖直方向下降, 则下降过程中, 发动机共对“玉兔号”做功J, 做功的功率为W.答案为: 减小;减小; 3.75×107;6.25×104.7.中新社北京2021年12月16日电, 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 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公布, “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的英姿如图所示.请给“玉兔号”月球车的相关数据填上符合的单位: “玉兔号”高约 1.1 、质量约140 、巡视勘察速度为200 .答案为: m;kg;mh8.如图为2021年12月15日与嫦娥三号成功分离的玉兔号月球车和嫦娥三号彼此拍摄时的一张照片.该车在地球质量为140kg, 在月球的最大速度每小时200m, 携带有高清照相机, 机身贴有五星红旗标记, 下列关于玉兔号说法对的是() CA.玉兔号从地球到月球上质量会变小B.玉兔号在月球上最大速度为v=0.2msC.若想使玉兔号的照片变大些应减小与嫦娥三号的间隔同时照相机镜头前伸D.拍照时玉免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9、2021年12月15日, 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外观成功实现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 如图是“玉兔号”月球车从探测器缓缓驶离的情景, 以月面为参照物, “嫦娥三号探测器”是(静止运动) , “玉兔号”月球车是(静止运动) .答案为: 静止, 运动.10、2021年12月15日, “嫦娥二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外观.随后“玉兔号”月球车与其分离, 并操纵各自的相机完成互拍.互拍的照片信息是通过传回地面控制中间的.“玉兔号”月球车从地球被带到月球, 它的质量将.答案为: 电磁波、不变11、2021年12月15日4时35分, 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 “玉兔号”巡视器顺遂驶抵月球外观.12月15日23时45分完成围绕嫦娥三号旋转拍照, 并传回照片.(1) “玉兔号”是操纵电磁波向地球发回所获得的信息, 月球与地球相距3.84×108m, “玉兔号”发出的信号需s到达地球.(2) 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是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 地球上质量为140kg “玉兔号”到达月球后的质量是t.对水平月面的压力为N.(3) “玉兔号”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作用是将能转化为电能.答案为: 1.28 140 233.3 光(太阳)12.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5日4时35分, 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 “玉兔号”巡视器顺遂抵达月球外观.下列相关说法对的是() DA.着陆器上的相机拍摄到“玉兔号”巡视器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着陆器通过超声波将信息传回地面控制中间C.“玉兔号”巡视器抵达月球外观后质量增大D.在月球外观上静止的“玉兔号”巡视器相对地球是运动的13.“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 2021年12月15日4时35分, “玉兔号”顺遂驶抵月球外观.当月球上为日间时, 月球车上的太阳仪可以自由旋转寻找太阳的位置.然后将能转化为电能;核能是次能源, 未来人们可操纵月球土壤中富厚的氦3与氘核联合成新的原子核, 通过核(聚变、裂变) 释放的巨大能量作为人类未来的能源.答案为: 光(太阳) 、二、聚变.14.2021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间升空.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尝试, “两器”顺遂互拍.“玉兔号”月球车继续绕着陆器行驶, 从差别角度与着陆器多次互拍.2021年12月22日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与月球车进行了第5次互拍, 并首次传回着陆器携带五星红旗清晰全景照片, 标记着两器互拍任务圆满完成.随后, 月球车“告辞”着陆器, 最先月面测试工作, 并前往更远的区域继续月面巡视勘察.(1) “玉兔号”月球车可以使用(汽油机柴油机电动机) 驱动, 最高可跨越25cm障碍物, 当前方3m处有高于25cm的障碍物时, 月球车上的障碍探测器就会发出预警, 障碍探测器不能操纵(激光电磁波超声波) 的反射来工作.(2) 月球上的引力大约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玉兔号”自身质量140kg, 当玉兔号到月球外观后, 质量为.(3) “玉兔号”月球车行进速度可达6cms, 前方120米有一目的样品, “玉兔号”月球车还需要s时间能够到达?答案为: 电动机超声波、140kg 200015.2021年12月14日21时11分, 中国探月工程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并着陆于月球外观, 15日4时35分, 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巡视器分离, 随后玉兔和嫦娥上的相机完成互拍, 如图1所示,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务, 同时我们也来摸索一下:(1) 截至12月21日20时05分, “玉兔号”巡视器顺遂行驶21米, 以为参照物, “玉兔号”巡视器是静止的;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有专门的设备探测“玉兔”号自己的间隔, 这就操纵(选填“超声测距”或“激光测距”) 的原理.(2) 当北京测控站发射速度为3×105kms的电磁波到达月球后, 经由2.56s接收到反射回测控站的电磁波信号, 那么,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直线间隔是千米?(3) 如图2所示, 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s拍摄到的关于火箭刚脱离地面时作直线起动的一张照片, 参加火箭的总长度为42m, 那么, 火箭在从A位置到B位置的位置的过程中, 火箭的平均速度是几?答案为: 相机、激光测距 3.84×105 42ms16.2021年12月14日, 嫦娥三号软着陆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玉兔号月球车最先巡视探测, 如图.在软着陆的过程中, 在主减速段嫦娥三号急剧减速, 则它的() BA.重力势能和动能均增大B.重力势能和动能均减小C.重力势能增大, 动能减小D.重力势能减小, 动能增大17、“玉兔号”月球车把月球上获取的照片通过传输到地球上(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 .它的六个轮子对照宽大, 是为了压强, 轮子外观的凹凸*状结构是为了摩擦(后两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为: 无线电波减小增大18、“嫦娥三号”于2021年12月14日, 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此次成功落月, 中国成为全天下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如图所示是“玉兔号”月球车脱离着陆器到月球外观时的情景.因为物体在月球外观四周受到的重力仅为地球外观四周所受重力的1 6 , “玉兔号”月球车的质量为120kg, 它在月球外观受到的重力为N.若它在月球外观四周上方随着陆器竖直下落4m, 则重力对它做的功为J.(地球外观g=10Nkg)答案: 200 800太空课堂相关热点1. .2021年6月20日, 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物理课. 如图所示是王亚平用铁圈和水做尝试, 透过水球, 我们可以看到王亚平倒立、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 像, 其中水球是一个________镜, 与这一成像原理一样的仪器有。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https://img.taocdn.com/s3/m/2d0a953d10661ed9ad51f335.png)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展开奔月之旅经过53年的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形成了六个能力——进入空间的能力、卫星研制能力、载人航天能力、航天基础与保障能力和卫星应用能力。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
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
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2024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完全解读(新高考Ⅱ卷)
![2024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完全解读(新高考Ⅱ卷)](https://img.taocdn.com/s3/m/f208556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d.png)
真题解读
(摘编自布莱恩·弗洛卡《登月》,袁玮译)材料二:今年6月,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举行会议,中国科学家介绍了“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表示将于2018年底前将中继卫星发射至月球背面上空一个引力稳定的位置,即地-月L2点,这颗中继卫星将执行为期三年的任务。新华社的报道没有透露“嫦娥四号”发射的具体时间,只是说将在2020年之前发射。自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抵达月球之后,中国的“嫦娥三号”首次于2013年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它搭载的“玉兔一号”月球车共有6个轮子,在任务结束前共行驶了约114米.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玉兔一号”的探地雷达探测到其着陆点下方有9个明显不同的地下层,表明该地区有着复杂的地质史,这与“阿波罗号”宇航员探索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根据今年6月在联合国会议上发布的信息,“嫦娥四号”任务的主要工程目标包括进行月球背面着陆和深空数据中继。中国方面已邀请国际社会围绕“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建立合作关系。(摘译自斯蒂芬·克拉克《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2015年9月22日,英国“当今天文学”网)
真题解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终于抵达月球上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太空传来,那是阿姆斯特朗从月球发出的声音:“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他异常平静,地球上的人们却爆发出欢呼的声音。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沿着舷梯爬下登月舱。陌生、寂静、壮丽的月球从此有了生命。
【新高考Ⅱ卷】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新高考Ⅱ卷】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bbe68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e.png)
【新高考Ⅱ卷】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试卷语文试卷本试卷共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
航天演讲玉兔号的故事
![航天演讲玉兔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df3e1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b.png)
航天演讲玉兔号的故事正值癸卯兔年新春佳节,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你是否也想起了咱们在月亮上的两只“玉兔”?航天与“兔”的缘分,既有“玉兔号”和“玉兔二号”月球车,还有发生在兔年的那些航天事,以及一些趣闻轶事。
本报特在春节期间推出航天与“兔”系列推送。
今天,让我们回顾下《嫦娥三号:玉兔号的故事》。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携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着陆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着陆在月面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模拟图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号”月球车缓缓开动,驶上月球表面,在月球上留下两行属于中国人的印记。
随后,“嫦娥”与“玉兔”成功进行了互拍。
这是五星红旗在月球上的第一幅照片。
跨越38万公里茫茫太空,五星红旗图片从月面传来,如此清晰,如此鲜艳!探测器着陆器顺利互拍,五星红旗完美展现,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三句话了解“玉兔”①1.1米高,1.5米长,1米宽,银色,有一对太阳能帆板做翅膀,6只轮子为脚掌;②“苗条”,体重140公斤,前苏联月球车1号756公斤,美国有人驾驶的巡行者1号超200公斤;③就算没有地面指令,也能自主导航、自主避障、自动上坡下坡,还可指挥身上仪器开展探测活动。
“玉兔号”抵达月宫后,没看到雄伟的广寒宫、没闻到清新的桂花,更没有邂逅美若天仙的嫦娥。
月亮之上,没有一丝空气、一丝生机。
在长达半个月的白天,地面温度高达150度;而到了同样连续半个月的夜晚,温度又跌落到让许多气体都能变成液体甚至凝固的零下180度。
除了剧烈变化的气温,月球上,致命的太空辐射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无论光学仪器,还是电子器件,随时都有可能被夺去生命。
然而就在生存极其艰难的月亮上,“玉兔号”承担着无比繁重的任务。
为了获取更多数据,“玉兔号”从太阳一升起来就不停地工作,测啊、算啊,直到十几天后太阳下山才休息。
嫦娥探月考题归类例析
![嫦娥探月考题归类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69c31776eeaeaad0f3305d.png)
嫦娥探月考题归类例析关注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注重试题素材的时代性,反映科技新成就或科技大事件,历来是中考的热点。
去岁至今,令世人瞩目的莫过于“嫦娥”成功落月、“玉兔”月面勘察。
现以嫦娥探月为素材,编选相关试题归类例析如下,以供复习备考参考。
一、发射升空“嫦娥三号”是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即“玉兔号”月球车)。
2013 年12 月 2 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考题以火箭发射升空为情景,考查相关知识的应用。
例 1.如图 1 所示是搭载“嫦娥三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时的壮观情景。
(1)火箭发射时,产生的高温火焰喷到发射架下的大水池中,利用水来吸收巨大的热量,从而保护发射架;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形成的。
(2)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为使火箭获得更快的速度,又要节省燃料,火箭升空后应向(填“偏东”或“偏西”)方向飞行。
(3)运载火箭用液态氢做燃料,主要原因是液态氢的高。
火箭发射升空时,燃料通过燃烧将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燃气推动火箭上升,又将能转化为能。
(4)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速度越来越快,在此过程中,火箭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火箭受到的推力与自身重力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 )。
(5)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火箭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此内能改变是通过的方式实现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机械能(填“守恒”或“不守恒” )。
解析:(1)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吸收巨大的热量;水蒸气遇到周围的冷空气液化成小液滴,就形成了看到的白色“气团” 。
(2)因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由于惯性,火箭升空后的飞行方向应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故火箭升空后应向偏东方向飞行,既可使火箭获得更快的速度,又能节省燃料。
(3)火箭用液态氢做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释放更多的热量。
遵义二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遵义二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d97a140f7ec4afe04a1df5a.png)
遵义二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化学出题:张健审题:黄敦班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常温下,下列变化过程不是自发的是A、石灰石的分解B、原电池产生电流C、在密闭条件下体系从有序变为无序D、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2.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 CH3OH(g)ΔH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要提高COA.升温B.加入催化剂C.加入CO D.加入H23.下列关于试纸的使用,正确的说法是A.干燥的白色淀粉碘化钾试纸,遇氯气会显红色B.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测NaCl溶液的pH不会产生误差C.用干燥、洁净玻璃棒蘸取0.02mol/L HCl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可知其pH为1.7 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可以检验氯化氢气体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的电离:H2CO3H+ + HCO3-B.将金属钠放入水中:Na + 2H2O =Na+ + 2OH-+ H2↑C.碳酸钠水解:CO32-+ 2H2O H2CO3 + 2OH-D.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Al3++ 3OH-=Al( OH )3↓5.温度相同、浓度均为0.1mol/L的①(NH4)2SO4、②NaNO3、③NaHSO4、④NH4NO3、⑤CH3COONa溶液,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①③⑤④②B.③①④②⑤C.③②①⑤④D.⑤②④①③6.在25℃时,0.1 mol·L-1的HNO2、HCOOH、HCN、H2CO3的溶液,它们的电离常数分别为4.6×10-4、1.8×10-4、4.9×10-10、K1=4.3×10-7和K2=5.6×10-11,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酸性:HNO2< HCN B.酸性:H2CO3> HCOOHC.碱性: NaNO2< NaCN D.碱性: HCOO Na > Na 2CO37.若1体积硫酸恰好与10体积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则二者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应为()A.10∶1 B.1∶1C.5∶1 D.1∶10二、填空题8.25℃时,将0.01 mol CH3COONa和0.002 mol HCl溶于水,形成1 L混合溶液。
嫦娥一号至三号简介
![嫦娥一号至三号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b634c5cad02de80d4d84030.png)
嫦娥一号至嫦娥三号资料简介嫦娥一号简介“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任务“嫦娥”命名。
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探月过程:1.升空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成功地进入环绕地球的预定轨道(即16小时轨道)。
2.环绕地球运行(1)第一次变轨。
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
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
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
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第二次变轨。
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
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
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
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3)第三次变轨。
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7fa79771fe910ef12df829.png)
(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社会背景
第二、在自然科学领域:
一方面,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自然辩证 法”的诞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为揭示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揭示自然科 学认识和发展的辩证法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自然科学领域中世界观比较 混乱,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流行,制约着 自然科学的发展。
19世纪自然科学的特色:
第二阶段:实际建立理论(1873-1886)
马克思遗留下的 大批手稿、笔记和 摘录,恩格斯认为 它们“贵似金玉” ,他在爱琳娜的帮 助下,专门用了一 年的时间来清理这 些遗稿。
第二阶段:实际建立理论(1873-1886)
1884年5月,卧病 在床的恩格斯开始整 理并编辑《资本论》 第二卷。他每天从上 午10点到下午5点向秘 书口授马克思的手稿 ,晚上对口授的笔录 进行修改和加工。
关于认识自然的 反思
关于自然界的反思
关于改造自然的 反思
哲学
哲学
(4)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 的地位
在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 法连接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原理和 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的中间环节。 与历史唯物主义处于同等地位。
总之:(P1,D1.)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 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 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 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 社会相互作用的科学。
(3)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性质
属于:哲学门类。 第一、就研究对象和内容看:研究的是 科学技术中的“一般”,是自然界与人类 的关系。 第二、就认识层次看:介乎于哲学和具 体科学之间,是哲学门类中的二级学科。 第三、就学科的特点看:具有明显的交 叉性和很强的综合性。
(3)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性质 图示
自然辩证法
玉兔号
![玉兔号](https://img.taocdn.com/s3/m/f8602adf240c844769eaee14.png)
后来,经过有300多万人参与的网上民意调查,这辆月球车被命名 为“玉兔”号。嫦娥三号探测器和搭载它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 别于10月31日和9月12日抵达西昌卫星发射场。 至于承担嫦娥三号大洋测控任务的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远望六 号远洋航天测量船,已顺利抵达太平洋赤道附近预定海域。船长范 耀辉表示,“远望六号现已完成承担嫦娥三号海天间测控任务的所 有准备工作”。远望六号被誉为“海上科学城”,是中国自主研发 的第三代远洋航天测量船,已成功执行神舟十号任务。 中国首个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携带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 号,将奔向月球,宣告中国探月工程展开新的一页。火箭系统总指 挥岑拯表示,嫦娥三号重约3780公斤,比嫦娥二号重1300公斤。 搭载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火箭长56.4米,直径3米多,捆绑 四个助推器,起飞重量约456吨,是目前中国运载能力最强的三级 液体火箭。它的任务是将嫦娥三号直接送到近地点200公里、远地 点约38万公里的地(球)月(球)转移轨道,中间没有绕地飞行的过程。 首次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据介绍,嫦娥三号将完成月表软着陆、 月面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等三大工程目标,并肩负三 大探测任务: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
港媒:嫦娥三号成功发射 肩负三大任务 境外媒体援引中国国家媒体的报道称,中国12月2日将启动该国史 无前例的月面巡视探测活动,中国政府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将进入 新阶段。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30日报道,一枚火箭在当地时间 12月2日凌晨1点30分搭载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点火升空。新华 社最新消息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宣布,嫦娥三号准确 入轨,发射圆满成功。担负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 务的嫦娥三号,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展 开奔月之旅。 报道称,如果这次探月活动成功,将成为中国太空探索计划的 一个重要里程碑,该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一个永久性空间站 ,并最终把人送上月球。 报道称,中国目前已经开展了两次绕月探测活动,嫦娥一号在 科技人员的控制下最终撞击月球表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11月初,中国政府作出罕见举动,让外界得以窥探其隐秘的太 空计划,公开展出其配备六个轮子的月球车模型。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简介.ppt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简介.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46aaeeddccda38376baff1.png)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 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 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承担研制。 2007年10月24日,中国 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 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 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嫦娥一号第一幅月面图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升空的社会意义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活动的第三 个里程碑。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 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并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 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实现了多个中国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第一次研制并成功发射 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第一次 形成了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研制流程,这些都充分体现出 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简介
2015年5月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工程设想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在 2020年前后完成。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 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步为“落”,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 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 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 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发射 实现月球取样返回
2015-03-04据新华网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004c39352d380eb62946dea.png)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资料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俗称月球车)共同组成。
与嫦娥一号、二号不同,嫦娥三号不再称为卫星,而是称作“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面巡视器(后者也被称为月球车)。
2013年11月26日嫦娥三号月球车得名“玉兔” 在我国首辆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中,近65万网民投票“玉兔”号。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
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
按照计划,将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科学探测任务。
2017前后将开展探月工程第三期任务,主要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人类探月一般遵循“探”“登”“驻”三大步。
中国探月工程将第一大步“探月”细分为三期——即“绕”“落”“回”三小步。
绕月探测工程,由嫦娥一号卫星承担。
“绕月”任务圆满完成后,进入探月工程二期“落月”阶段,“落月”主任务由嫦娥三号承担。
嫦娥二号由嫦娥一号“备份星”转为嫦娥三号“先导星”。
嫦娥三号是中国首个在地球以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将实现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工程目标。
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主要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大部分,其中巡视器,俗称月球车,由9个分系统组成;而着陆器是为了实现月面软着陆专门量身定做的新型航天平台,具有11个分系统。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经发射段、地月转移段、环月段和动力下降段等过程,飞行大约14天的时间,将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虹湾地区;之后,着陆器释放巡视器;两器分离后,各自独立开展月面探测工作。
高中语文 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试题(含解析)
![高中语文 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7ab11b700abb68a882fb65.png)
12*飞向太空的航程1.文体知识新闻特写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它是以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2.作家作品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贾永,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兼《世界军事》杂志和《中国军队》杂志社社长,高级记者,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其作品以歌颂军人职业的神圣之情,以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信息含量以及机智、细致、精巧的手法吸引读者,其作品中表现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之情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他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叫“”,就是到新闻的源头去追寻新闻,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或第二时间第一现场追寻新闻。
2004年获第六届“”.1.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描写2.原始采访范长江新闻奖1.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玉兔号
![玉兔号](https://img.taocdn.com/s3/m/1d04fddd84254b35eefd3413.png)
部件设计
• “玉兔号”的样机,呈长方形盒状,长1.5米,宽1”玉兔号“模型 ” 玉兔号“模型 • 米,高1.1米,周身金光闪闪,耀眼夺目。黄金甲”是为了反射月球 白昼的强光,降低昼夜温差,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 支持和保护月球车的腹中“秘器”——红外成像光谱仪、激光点阵 器等10多套科学探测仪器。[4] • 肩部有两片可以打开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她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 动装置,“玉兔号”对“车轮”要求极高。研制中,科研人员曾拿 出四轮、六轮、八轮以及履带式等几十种方案。最终,确定为“六 轮独立驱动,四轮独立转向”的方案。“玉兔号”上装有一个地月 对话通讯天线;头顶的导航相机与前后方的避障相机;负责钻孔、 研磨和采样的机械臂。 •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玉兔号”实现了全部“中国制 造”,国产率达到100%。
“玉兔号”
田婷婷 ICU-1
•
•
•
•
2013年12月2日凌晨,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 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轨道。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 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12月15日23时45分完成玉兔号围绕 嫦娥三号旋转拍照,并传回照片。 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2013年11月26日上午9时许,国防科技工业局举行新闻发 布会,宣布“嫦娥三号”月球车名称为“玉兔号”。嫦娥三号月球车设计质量140千 克,以太阳能为能源,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摄氏零下180度到零上150 度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月球车具备20度爬坡、20厘米越障能力,并配备有全景相 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科学探测仪器。 “玉兔号”月球车已于12月26日清晨开始第一次休眠,嫦娥三号着陆器也已于25日 11时左右进入“梦乡”。进入休眠是因为月夜期间无法得到太阳能帆板的供电,而 且表月夜最低温度至零下180多度,而且每次时间长达14个地球日,“玉兔号”只能 依靠自身的热控系统保持体温度过寒夜。为此,我国首次利用发射性同位素热源加 两相流体回路方案,实现月球探测器保温。 自12月24日嫦娥三号成功落月至今,在12天的月昼工作期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 球车圆满完成了两器互拍、月面行走、对地成像、巡天观测和月面测试等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三号两器互拍成功月球车五星红旗清晰(图)
素材汇编
1216 0710
嫦娥三号两器互拍成功月球车五星红旗清晰(图)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
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中国月球车车身上的这一图像,是由当天凌晨释放它的着陆器拍摄的。
23时许进行的首次互拍成像试验中,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相拍照。
照片显示,在虹湾地区布满砾石和尘埃的灰黑色月面上,着陆器被阳光照得一片金色,“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
约一分钟时间的互拍,并非简单的“留影”。
从几小时前驶向拍摄点开始,月球车成功验证了月面行走、地形建立、视觉定位、感知规划等遥操作技术和车体控制、原地转向、相机使用等工作模式。
未来几天还将进行的4次互拍及后续科学探测,将是这些技术和模式的重复应用。
自12月2日发射升空以来,嫦娥三号先后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等关键技术。
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两器”成功互拍意味着它们携带的载荷顺利工作,这次任务“实现软着陆、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查”的目标已经实现。
中国国旗展现在屏幕上的那一刻,北京飞控中心掌声骤起。
这面五星红旗接近B5纸大小,特殊材质能够经受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
着陆器上的彩色相机,还原了它的“中国红”。
10年前的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的第7圈飞行中,同样展示了一面五星红旗。
那次飞行,让中国得以跻身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
10年后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10年间,以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在实现规模拓展、技术跨越的同时,带动了高新产业和基础学科的发展。
“正是因为坚持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才能一次次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
”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孙家栋说。
尽管任务已经成功,嫦娥三号的探月之旅并未结束。
接下来的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奏巡视月面,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
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中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
基础。
(完)
当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总设计师孙泽洲以手捂脸,疑似擦泪。
然后又回到正常工作状态。
孙泽洲简介
孙泽洲,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1992年,从航空航天大学(原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担任一室(现传输遥感卫星总体室)的副主任。
2002年,孙泽洲开始参与“嫦娥”的前期论证,负责星载测控论证工作。
在此期间,孙泽洲协助总师叶培建,组织制定了顶层规范。
然后就是为各个分系统制定规范,提出性能指标。
孙泽洲配合总师叶培建审查把关、掌握原则、条件,参与前期文件讨论。
2004年,被任命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
后担任“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各国迄今共探月129次成功率仅51%
自1958年以来,世界各国迄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包括美国59次,前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其中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有51%。
迄今只有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苏联开展了两次月面无人巡视探测任务。
美苏两国成功共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1958年至1976年冷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曾展开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美国共发射先驱者等7个系列54个月球探测器,成功35次,成功率65%;苏联共发射4个系列64个月球探测器,成功21次,成功率32.8%。
1959年,前苏联的无人登月器“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
1964年,美国的“徘徊者7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成功硬着陆。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同伴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层空间的第一个脚印。
1970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6号”探测器,这是第一个实现在月球上自动取样并送回地球的探测器。
1970年11月10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7号”探测器,该探测器携带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月球车“月球车1号”第一次在月球表面行驶并进行科学探测,最终在月球上工作了11个月。
1977年至1993年间,人类没有成功发射过一颗专门用于探测月球的卫星,使这20多年成为探月的寂静期。
自1976年美国与前苏联的探月工程告一段落以后,没有国家再到月球上进行落月探测。
“嫦娥三号”如果成功完成既定任务,将是多年之后人类首次实现落月探测。
90年代以来人类再掀探月热潮中国强势入围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欧洲、中国与印度等国家或地区加入到第二轮探月活动中来,美国与俄罗斯等老牌航天强国也提出新的探月计划。
在第二轮探月高峰中,各国迄今共实施11次探月计划,其中1次失败,1次部分成功,其余全部成功,成功率大大提高,显示出人类的探月技术已经获得极大提高。
1990年1月,日本发射“缪斯A”号卫星,进入太空后更名“飞天号”,向月球轨道释放一颗小型探测卫星,成为第三个探月的国家。
但“飞天”号接近月球后与地面失去联系,未获得探测成果,最终于1993年4月坠毁在月球上。
1994年1月与1998年1月,美国先后发射“克莱门汀”号、“月球勘探者”号,对月球形貌、资源、水冰等进行了探索。
2003年9月27日,欧洲成功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智慧1
号”(“SMART1”),进入月球轨道绕月飞行,成功完成预期月球探测任务,并于2006年9月撞月。
2015年9月14日,日本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亮女神”号,包括一个主轨道器和两颗小卫星。
2015年6月,“月亮女神”受控撞月,结束为期2年左右的探测任务。
2015年10月与2015年10月,中国先后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以及探月工程二期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进入世界上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2015年10月,印度发射“月船一号”卫星,获得一批科学成果,对月球进行了全球成像。
2015年8月,“月船1号”在轨工作312天后,与地面失去联系。
2015年6月,美国一箭双星发射“月球勘测轨道器”和“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
10月9日“月球陨坑观测与遥感卫星”成功撞击月球,发现了水。
2015年9月,美国发射“圣杯号”月球探测器,对月球重力场系统进行精细探测。
2015年9月7日,美国发射“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以探测月球大气层的散逸层和周围的尘埃,携带了尘埃探测器、中性质谱仪、紫外与可见光光谱仪,还进行激光通讯技术验证试验。
前苏联:首个进行绕月探测的国家
在人类探月初期,前苏联领先于其它各国。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成功发射“月球1号”,9月12日,再次发射“月球2号”,受控首次撞击月球,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
1959年10月,前苏联又发射“月球3号”,首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照片。
从1958到1976年,前苏联先后发射“月球号”、“探测器”、“宇宙号”、“联盟号”等系列月球探测器共64次,21次成功,成功率32.8%。
此外,苏联还发射了其它型号的月球探测器,如,1968年9月,首次实现无人飞船绕月球飞行并成功返回地球。
1970年11月,前苏联无人驾驶的月球车1号搭载“月球17号”探测器在月面“雨海”地区着陆,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辆月球车。
此后前苏联送上月球的“月球车2号”行驶了37公里,向地球发回了88幅月面全景图。
在美国成功载人登月后,苏联的登月计划于1976年取消。
美国:使人类脚步首次踏上月球
美国是迄今为止唯一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共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
1958年至1976年冷战期间,美国共发射先驱者等7个系列54个月球探测器,成功35次,成功率65%,虽然探测次数少于前苏联,但成功率为前苏联的两倍。
美国从1958年8月起,几次向月球发射“先锋”系列探测器,但直到1959年3月的“先锋4号”才勉强成功,成为美国第一个脱离地球重力的探测器。
后来美国又发射了“艾布尔”、“徘徊者”、“勘测者”、“月球轨道器”、“探险者”以至后来的“阿波罗”等系列月球探测器。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探月史上,“阿波罗计划”是具有标志性的工程,使人类的脚步首次踏上了月球。
在经历多次失败后,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功登上月球,后续的阿波罗飞船又5次成功载人登月,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1971年7月,“阿波罗15号”登上月球“雨海”地区后,两名宇航员执行了航天史上第一次有人驾驶月球车的任务,月球车行驶27.9公里,收集月岩样品77公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