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物理问题(答案版)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必考考点训练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必考考点训练单选题1、2021年6月3日,风云四号卫星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若风云四号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离地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A.卫星的运行速度为2πRT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4π2(R+ℎ)3R2T2C.地球的质量为4π2R3GT2D.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2πT √R+ℎR2、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软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探测火星就实现“绕、落、巡”三项任务的国家。
已知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50%,质量约为地球的10%,请通过估算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于9.8m/s2B.“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所受重力大于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C.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的环绕速度大于7.9km/sD.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等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得了引力常量可知,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B.根据表达式F=G m1m2r2=k中,k是一个与中心天体有关的常量C.在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出的表达式r3T2D.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4、宇宙中存在一些质量相等且离其他恒星较远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设四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半径均为R,四颗星稳定分布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引力常量为G.关于宇宙四星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四颗星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B.四颗星的轨道半径均为a2C.四颗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均为GmR2D.四颗星的周期均为2πa√2a(4+√2)Gm5、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
高考物理(热点 题型全突破)专题 3 三种特殊的卫星及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的追击相遇问题(含解析)

专题5.3 三种特殊的卫星及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的追击相遇问题一、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及同步卫星的运行问题1.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的比较比较内容赤道表面的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向心力来源万有引力的分力万有引力向心力方向指向地心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重力略小于万有引力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线速度v1=ω1R v2=GMRv3=ω3(R+h)=GMR+hv1<v3<v2(v2为第一宇宙速度)角速度ω1=ω自ω2=GMR3ω3=ω自=GMR+h3ω1=ω3<ω2向心加速度a1=ω21R a2=ω22R=GMR2a3=ω23(R+h) =GMR+h2a1<a3<a2卫星的轨道半径r是指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天体半径R的关系为r=R+h(h为卫星距离天体表面的高度),当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动(h≈0)时,可认为两者相等。
【示例1】(多选)如图,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v2、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a3,则( )A.v1>v2>v3B.v1<v3<v2C.a1>a2>a3D.a1<a3<a2【答案】BD【解析】由题意可知:山丘与同步卫星角速度、周期相同,由v=ωr,a=ω2r可知v1<v3、a1<a3;对同步卫星和近地资源卫星来说,满足v =GM r 、a =GMr2,可知v 3<v 2、a 3<a 2。
故选项B 、D 正确。
【示例2】(多选)同步卫星离地心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地球的半径为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a 1a 2=rRB.a 1a 2=r 2R2 C.v 1v 2=r R D.v 1v 2=R r【答案】: AD【示例3】(2016·四川理综·3)国务院批复,自20XX 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 ,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 ;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 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 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 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 3,则a 1、a 2、a 3的大小关系为( ) A.a 2>a 1>a 3 B.a 3>a 2>a 1 C.a 3>a 1>a 2 D.a 1>a 2>a 3【答案】 D【解析】 由于东方红二号卫星是同步卫星,则其角速度和赤道上的物体角速度相等,根据a =ω2r ,r 2>r 3,则a 2>a 3;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r2=ma ,由题目中数据可以得出,r 1<r 2,则a 2<a 1;综合以上分析有,a 1>a 2>a 3,选项D 正确.【示例4】.有a 、b 、c 、d 四颗地球卫星,a 在地球赤道上未发射,b 在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 是地球同步卫星,d 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有( )A .a 的向心力由重力提供B .c 在4 h 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6C .b 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D .d 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 h 【答案】 C二、 卫星的变轨问题 1.三种情境2.变轨问题的三点注意(1)航天器变轨时半径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变化由v =GMr判断。
(物理)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与航天1.某星球半径为6610R m =⨯,假设该星球表面上有一倾角为30θ=︒的固定斜面体,一质量为1m kg =的小物块在力F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力F 始终与斜面平行,如图甲所示.已知小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μ=,力F 随位移x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已知小物块运动12m 时速度恰好为零,万有引力常量11226.6710N?m /kg G -=⨯,求(计算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该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 (2)该星球的平均密度. 【答案】26/g m s =,【解析】 【分析】 【详解】(1)对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假设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根据动能定理,小物块在力F 1作用过程中有:211111sin 02F s fs mgs mv θ--=- N mgcos θ= f N μ=小物块在力F 2作用过程中有:222221sin 02F s fs mgs mv θ---=-由题图可知:1122156?3?6?F N s m F N s m ====,;, 整理可以得到:(2)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代入数据得2.2018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被称为“最强北斗”。
这颗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其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T 相同。
已知地球的 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求该卫星的轨道半径r 。
【答案】22324R gTr π= 【解析】 【分析】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可求出轨道半径大小。
【详解】质量为m 的北斗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224Mm G m r r Tπ=; 在地球表面:112Mm Gm g R= 联立解得:222332244GMT R gTr ππ==3.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云时,发现了LMCX ﹣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A 和不可见的暗星B 构成.将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影响,A 、B 围绕两者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引力常量为G ,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A 的速率v 和运行周期T .(1)可见星A 所受暗星B 的引力FA 可等效为位于O 点处质量为m ′的星体(视为质点)对它的引力,设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1、m2,试求m ′(用m1、m2表示); (2)求暗星B 的质量m2与可见星A 的速率v 、运行周期T 和质量m1之间的关系式; (3)恒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质量大于太阳质量ms 的2倍,它将有可能成为黑洞.若可见星A 的速率v =2.7×105 m/s ,运行周期T =4.7π×104s ,质量m1=6ms ,试通过估算来判断暗星B 有可能是黑洞吗?(G =6.67×10﹣11N •m 2/kg2,ms =2.0×103 kg )【答案】(1)()32212'm m m m =+()3322122m v T Gm m π=+(3)有可能是黑洞 【解析】试题分析:(1)设A 、B 圆轨道的半径分别为12r r 、,由题意知,A 、B 的角速度相等,为0ω,有:2101A F m r ω=,2202B F m r ω=,又A B F F =设A 、B 之间的距离为r ,又12r r r =+ 由以上各式得,1212m m r r m +=① 由万有引力定律得122A m m F Gr = 将①代入得()3122121A m m F G m m r =+令121'A m m F G r =,比较可得()32212'm m m m =+②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11211'm m v G m r r =③ 又可见星的轨道半径12vT r π=④ 由②③④得()3322122m v T Gm m π=+ (3)将16s m m =代入()3322122m v T G m m π=+得()3322226s m v TGm m π=+⑤ 代入数据得()3222 3.56s s m m m m =+⑥设2s m nm =,(n >0)将其代入⑥式得,()322212 3.561s sm n m m m m n ==+⎛⎫+ ⎪⎝⎭⑦可见,()32226s m m m +的值随n 的增大而增大,令n=2时得20.125 3.561s s sn m m m n =<⎛⎫+ ⎪⎝⎭⑧要使⑦式成立,则n 必须大于2,即暗星B 的质量2m 必须大于12m ,由此得出结论,暗星B 有可能是黑洞.考点: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本题计算量较大,关键抓住双子星所受的万有引力相等,转动的角速度相等,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综合求解,在万有引力这一块,设计的公式和物理量非常多,在做题的时候,首先明确过程中的向心力,然后弄清楚各个物理量表示的含义,最后选择合适的公式分析解题,另外这一块的计算量一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细心计算4.我国航天事业的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嫦娥三号探测器与2013年12月2日凌晨1点30分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13年12月6日傍晚17点53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它绕月球运行的轨道可近似看作圆周,如图所示,设嫦娥三号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月球半径为R .(1)嫦娥三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 (2)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3)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多大.【答案】(1) 2r T π;(2) 23224r T R π;2324rT Rπ【解析】 【详解】(1)嫦娥三号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2rv r Tπω==(2)由重力等于万有引力:2GMmmg R= 对于嫦娥三号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2224GMm m rr T π=联立可得:23224r g T Rπ=(3)第一宇宙速度为沿月表运动的速度:22GMm mv mg R R== 可得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2324r v gR T Rπ==5.我们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的行星称为双星,它们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间距始终保持不变,且沿半径不同的同心轨道作匀速圆周运动,设双星间距为L ,质量分别为M 1、M 2(万有引力常量为G)试计算:()1双星的轨道半径 ()2双星运动的周期.【答案】()2112121?M M L L M M M M ++,;()()122?2LL G M M π+;【解析】设行星转动的角速度为ω,周期为T .()1如图,对星球1M ,由向心力公式可得: 212112M M GM R ωL=同理对星2M ,有:212222M M G M R ωL= 两式相除得:1221R M (R M ,=即轨道半径与质量成反比) 又因为12L R R =+ 所以得:21121212M M R L R L M M M M ==++,()2有上式得到:()12G M M 1ωLL+=因为2πT ω=,所以有:()12L T 2πL G M M =+答:()1双星的轨道半径分别是211212M M L L M M M M ++,;()2双星的运行周期是()12L2πLG M M +点睛: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抓住角速度相等,向心力相等求出轨道半径之比,进一步计算轨道半径大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计算出周期.6.地球的质量M=5.98×1024kg ,地球半径R=6370km ,引力常量G=6.67×10-11N·m 2/kg 2,一颗绕地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环绕速度为v=2100m/s ,求: (1)用题中的已知量表示此卫星距地面高度h 的表达式 (2)此高度的数值为多少?(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2GMh R v=-(2)h=8.41×107m 【解析】试题分析:(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解得:2GMh R v=- (2)将(1)中结果代入数据有h=8.41×107m 考点: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7.设想若干年后宇航员登上了火星,他在火星表面将质量为m 的物体挂在竖直的轻质弹簧下端,静止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火星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忽略火星自转的影响。
关于“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的物理题

关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物理题2010年10月1日,中国“嫦娥二号”卫星升空,引起人们极大关注。
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对比任务名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工程阶段探月一期探月二期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丙奔月形式先绕地球7天直飞月球到月时间 14天 5天图片分辨率 120米 10米绕月轨道 200公里 100公里关键技术地月转移轨道控制技术等四项地月转移轨道发射等六项除了直奔月球和近月飞行,相比嫦娥一号的任务,嫦娥二号的任务对运载火箭推力要求更大,入轨精度和控制精度要求更高。
嫦娥—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经过—年多稳定的在轨运行,实现了精确测控、精密变轨、成功绕月、有效探测等—系列目标,于2009年3月1日受控撞月,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奔月使命。
嫦娥二号是嫦娥—号的备份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与嫦娥—号相比,嫦娥二号最大的特点就是飞向月球更快了。
嫦娥—号环绕地球飞了7天,经过4次变轨,最终才飞向月球,而嫦娥二号将直接飞向月球,飞行时间大概需要120个小时。
2010年9月25日下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嫦娥二号发射前第三次合成演练。
合成演练是近似实际发射状态的真实模拟。
当零号指挥员发出清晰的口令,拥抱嫦娥二号的二号发射架缓缓打开,通体洁白的嫦娥二号星箭组合体款款玉立在眼前。
在嫦娥二号卫星舱外,“中国探月”四个大字分外醒目,在火箭中部,清晰地标明了运载嫦娥二号卫星火箭的型号:“CZ-3C”,火箭底部有两个助推火箭排列左右。
10月1日18:59:57 嫦娥二号升空,19:25 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日03:39 首次地月成像,12:25 首次中途轨道修正,3日12:25 取消第二次中途修正计划,4日设备全开机,5日07:00 传回首批数据,6日11:38 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7日13:30 轨道面机动完成,8日11点03分第二次近月制动完成,9日11:32:27第三次近月制动完成…关于“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的物理题, 也会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1.(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12题 )图如是“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
2024-2025学年沪科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66

2024-2025学年沪科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6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现有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且ρ1<ρ2,在甲杯中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也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甲、乙两个杯子完全相同,且上下均匀,则()A. 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力大B. 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力大C. 液体对甲、乙杯底的压力相等D. 因为ρ1、ρ2不知谁在上,谁在下,所以无法判断压力大小2、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C. 放大镜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 使用投影仪时,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3、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 甲下降,乙上升B. 甲上升,乙下降C. 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慢D. 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 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D. 打一个哈欠用时约1s5、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 0.2dm=20mm=200μmB. 12.6mm=0.126m=1.26cmC. 3.01m=3010mm=301dmD. 30μm=3×10−2mm=3×10−4dm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如图,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B.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C. 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D. 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7、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 固体都有熔点C.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D.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像能用光屏呈接到,虚像不能B. 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C. 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D. 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9、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A. 声音的音调B. 声音的响度C. 传播声音的物质D. 物质的温度10、以下做法可以增强电磁铁磁性的是()A. 增大电流B. 改变电流方向C. 增加线圈匝数D. 改变绕线方向11、下列生活实例与所运用的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 坐沙发比坐木凳舒服,利用了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的道理B. 用吸盘挂钩挂衣服,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C. 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得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D. 制造形状上下不对称的机翼产生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2、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 m,像的高度为 c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13、达州到成都的铁路线长约400km小陈坐在达州到成都的动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 ______ 为参照物的;该车到达成都用了约2h30min其平均速度为 ______km/h.14、毕业前夕同学们用照相机拍毕业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的距离应______ 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 ______ 一些,(以上两空选填“增大”、“减小”、“不变”)15、“月有阴晴圆缺”,属于光的 ______ 现象;海市蜃楼,属于光的 ______ 现象.16、(2013•佛山)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位置如图所示,光屏应放在透镜侧范围才能得到的清晰实像.17、地球周围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地球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大气压强,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产生的压强(填“升高”或“降低”).而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利用你学过的知识,估算地球周围空气的总重量为 N.(地球半径R=6400km,S球=4πR2,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8、如图所示,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轨迹为 ______(选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 ______(选填“越来越近”、“越来越远”或“保持不变”).1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______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高一物理 必修一(2019)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提高练习(含答案)

牛顿第三定律提高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一匹马能轻松地拉动装满货物的车匀速前进,运动过程中车轮未发生打滑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马拉车的力与地面对车的阻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若车减速运动,则地面对车的阻力大于水平方向车对地面的力D.马拉车匀速运动过程中,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2.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大约11分钟的落月过程中,嫦娥三号从15千米高度开启发动机反推减速,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悬停,自动进行月面识别,下降到距月面4米高度时以自由落体方式着陆.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月球车成功与嫦娥三号进行器件分离,开始执行为期3个月的科学探测任务.已知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1.6 m/s2,嫦娥三号探测器从15千米高度开启发动机反推减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动机喷出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探测器减速B.发动机向外喷气,喷出气体对探测器产生反作用力,从而使探测器减速C.在月球表面,由于没有空气,发动机虽然向前喷气,但无法使探测器减速D.月球对探测器的吸引力大于探测器对月球的吸引力3.如图所示,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二人用力向相反方向拉小车,不计小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B.小车静止时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若小车加速向右运动,表明小车拉甲的力大于甲拉小车的力D.若小车加速向右运动,表明甲拉小车的力小于乙拉小车的力4.2020年11月24日,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专题09 航天器的变轨及追及问题-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详解(解析版)

(1)网络结构(2)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远地点、近地点的加速度与对应圆轨道上的加速度关系应用a =GMr 2比较.(3)卫星在同一轨道上稳定运行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在变轨过程中,轨道升高机械能增加,轨道降低机械能减少.规律方法卫星变轨问题的有关规律(1)卫星变轨时速度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变化由v =GMr判断. (2)航天器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越大.(3)航天器经过不同轨道相交的同一点时加速度相等,外轨道的速度大于内轨道的速度. (4)同一轨道对接,应先减速到低轨再加速回高轨,实现与目标航天器对接. 典例分析【例1】 (多选)(2017年河南六市高三联考)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由圆形轨道Ⅰ从A 点进入椭圆轨道Ⅱ,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点的速度小于经过B 点的速度B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点的速度等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点的速度C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在轨道Ⅱ上经过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点的加速度【答案】AC【例2】(2017年广西四校调研)(多选)“嫦娥三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又迈进了一大步.“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距月球表面200 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再经过一次制动进入距月球表面15 km的圆形轨道Ⅱ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刹车制动”,卫星沿轨道Ⅱ运动的周期将比沿轨道Ⅰ运动的周期长B.虽然“刹车制动”,但卫星沿轨道Ⅱ运动的周期比沿轨道Ⅰ运动的周期短C.卫星在到达月球附近时需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是因为卫星到达月球附近时的速度大于月球的第二宇宙速度D.卫星沿轨道Ⅱ运动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Ⅰ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答案】:BC【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r3T2可知,TⅠ>TⅡ,A项错误,B项正确;由第二宇宙速度的含义可知,卫星到达月球附近并被月球捕获时的速度不能超过月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不然卫星将脱离月球,C项正确;由GMmr2Ⅱ=maⅡ,得卫星在轨道Ⅱ上的加速度aⅡ=GMr2Ⅱ,由GMmr2P=ma P,得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a P=GMr2P,因r P>rⅡ,则a P<aⅡ,D项错误.天体相遇问题的解法围绕同一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的运行天体,因在同一轨道上运行快慢相同不可能相遇(除非是同一轨道上绕行方向相反),故天体的相遇定义为运行天体A 位于运行天体B 正上方时,即A 、B 与中心天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且A 、B 在中心天体的同一侧时的状态.如图甲,当两运行天体A 、B 的轨道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时,若运行方向相同,则内侧天体B 比A 每多运行一圈时相遇一次,在Δt 时间内相遇的次数n =Δt T B -Δt T A =ωB -ωA2πΔt .若运行方向相反时,则A 、B 每转过的圆心角之和等于2π时发生一次相遇,在Δt 时间内相遇的次数为:n =ωA Δt +ωB Δt 2π=Δt T B +ΔtT A.如图乙,若两运行天体轨道平面不重合时,当A 、B 均运行至P 、Q 所在直线上,且A 、B 位于同侧时二者才相遇,因此从某次相遇到下次相遇,B 比A 一定多转1圈,而且A 、B 各自转的圈数都是半圈的奇数倍,即在Δt 时间内,Δt T A =(2k A +1)×12,Δt T B =(2k B +1)×12,且k B -k A =1.专题练习1.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每过N 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图所示.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之比为( )A.N +1N 23B.N N -123C.N +1N 32D.N N -132【答案】 B【解析】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r 31=kT 21,r 32=kT 22,所以有r 1r 1=T 2T 123,由于每过N 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即“相遇”,亦即在相同时间内,地球比该行星多转一圈,于是有NT 1=(N -1)T 2,联立解得r 1r 2=N N -123.学科&网2.2017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假设“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B.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C.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D.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答案】:C3.(多选)(2017年甘肃天水市联考)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是处于地面附近的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的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有()A.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地表重力加速度gB.c在4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为60°C.b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短D.d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8小时【答案】:BD4.(多选)物体在万有引力场中具有的势能叫做引力势能,若取两物体相距无穷远时的引力势能为零,一个质量为m 0的质点距质量为M 0的引力中心r 0时,其万有引力势能E p =-GM 0m 0r 0(式中G 为引力常量),一颗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以半径为r 1圆形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要使此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为r 2,则在此过程中( )A .卫星势能增加了GMm ⎝⎛⎭⎫1r 1-1r 2B .卫星动能减少了GMm 3⎝⎛⎭⎫1r 1-1r 2 C .卫星机械能增加了GMm 2⎝⎛⎭⎫1r 1-1r 2 D .卫星上的发动机所消耗的最小能量为2GMm 3⎝⎛⎭⎫1r 1-1r 2 【答案】:AC【解析】:引力势能的增加量ΔE p =-GMm r 2-⎝⎛⎭⎫-GMm r 1=GMm ⎝⎛⎭⎫1r 1-1r 2,故A 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 Mm r 21=m v 21r 1,解得v 1= hGM r 1,则E k1=12mv 21=GMm2r 1. 同理,E k2=GMm2r 2.所以,动能的减少量为ΔE k =GMm 2r 1-GMm 2r 2=GMm 2⎝⎛⎭⎫1r 1-1r 2,故B 错误;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卫星增加的机械能等于发动机消耗的能量,为E =ΔE p -ΔE k =GMm 2⎝⎛⎭⎫1r 1-1r 2,故C 正确,D 错误.5.(2017年河北石家庄模拟)如图所示,有A 、B 两颗卫星绕地心O 做圆周运动,绕行方向相同.A 卫星的周期为T 1,B 卫星的周期为T 2,在某一时刻两卫星相距最近,则(引力常量为G )( )A .两卫星经过时间t =T 1+T 2再次相距最近B .两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为T 321∶T 232C .若已知两卫星相距最近时的距离,可求出地球的密度D .若已知两卫星相距最近时的距离,可求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B8.(多选)(2017年河南三市三模)中国月球探测卫星“嫦娥号”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先经过地面发射轨道进入地球附近的停泊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从停泊轨道经过调控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附近时,再次调控进入工作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卫星将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a ,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轨道半径之比为b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卫星从停泊轨道调控进入到地月转移轨道的过程中,卫星的机械能不守恒B .卫星在停泊轨道运行的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C .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b ∶aD .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周期之比为b b ∶a 【答案】:AD【解析】:卫星变轨需点火做功,故机械能增加,A 对;由v = GMr,半径较大,线速度较小,故停泊轨道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 错;卫星G Mm r 2=mv 2r =m 4π2T2·r ,v =GMr,T =2π r 3GM,已知地球与月球质量比为a ,卫星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比为b ,则速度比为a ∶b ,卫星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周期比为b3∶a,C错D对.学科&网9.2013年5月2日凌晨0时06分,我国“中星11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星11号”是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主要用于为亚太地区等区域用户提供商业通信服务.图为发射过程的示意图,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一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小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答案】D10.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设卫星在1轨道和3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1、v3和a1、a3,在2轨道经过P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为v2和a2,且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周期分别为T1、T2、T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v1>v2>v3 B. v1>v3>v2C. a1>a2>a3 D. T1>T2>T3【答案】B11、如图所示.地球和某行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运转周期为T.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所夹的角叫地球对该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已知该行星的最大视角为,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是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若某时刻该行星正处于最佳观察期,问该行星下一次处于最佳观察期至少需经历多长时间?【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可得行星的轨道半径设行星绕太阳的转动周期为T'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设行星最初处于最佳观察时期前,其位置超前于地球,且经时间t地球转过角后,该行星再次处于最佳观察期,12、地球和某行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轨道半径为,运转周期为.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所夹的角叫地球对该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如图甲或图乙所示.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是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已知某行星的最大视角为.求该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转周期.最终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该行星的轨道半径是,运转周期是.【解析】设行星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周期为T'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地球和行星的连线应与行星轨道相切.由几何关系可以知道:地球与某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
备战2021新高考物理-重点专题-万有引力与航天(三)(含解析)

备战2021新高考物理-重点专题-万有引力与航天(三)一、单选题1.三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方向如图所示.已知,则关于三颗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卫星运行线速度关系为B.卫星轨道半径与运行周期关系为C.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现测得卫星A的运行周期T A和轨道半径R A,可求地球的平均密度D.为使A 与B同向对接,可对A适当加速2.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的角速度相等,且小于A的角速度B.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C.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D.B,C的周期相等,且小于A的周期3.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计算火星的质量,需要测量的数据是()A.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火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B.火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火星的公转周期C.某卫星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火星的半径D.某卫星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公转周期4.一宇宙飞船绕地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飞船舱内有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可称体重的台秤上.用R表示地球的半径,g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表示宇宙飞船所在处的地球引力加速度,F N表示人对秤的压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g′=0B.g′=C.F N=0D.F N=5.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
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轨道(MEO)卫星,是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卫星。
这两颗卫星的中圆轨道(MEO)是一种周期为12小时,轨道面与赤道平面夹角为60°的圆轨道。
是经过GPS和GLONASS运行证明性能优良的全球导航卫星轨道。
备战2020年高考物理计算题专题复习:《万有引力定律》(解析版)

《万有引力定律》一、计算题1.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传回了第一张近距离拍摄月球背面的图片。
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首次在月球背面通过中继卫星与地球通讯,因而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的新篇章。
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难度要比在月球正面着陆大很多。
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月球的遮挡,着陆前探测器将无法和地球之间实现通讯。
2018年5月,我国发射了一颗名为“鹊桥”的中继卫星,在地球和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之间搭了一个“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通讯问题。
为了实现通讯和节约能量,“鹊桥”的理想位置就是围绕“地—月”系统的一个拉格朗日点运动,如图1所示。
所谓“地—月”拉格朗日点是指空间中的某个点,在该点放置一个质量很小的天体,该天体仅在地球和月球的万有引力作用下保持与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不变。
设地球质量为M,月球质量为m,地球中心和月球中心间的距离为L,月球绕地心运动,图1中所示的拉格朗日点到月球球心的距离为r。
推导并写出r与M、m和L之间的关系式。
地球和太阳组成的“日—地”系统同样存在拉格朗日点,图2为“日—地”系统示意图,请在图中太阳和地球所在直线上用符号“”标记出几个可能拉格朗日点的大概位置。
2.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测量天体的质量.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比较精确地测量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他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质量”.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若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求地球的质量.测“双星系统”的总质量所谓“双星系统”,是指在相互间引力的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两个星球A和B,如图所示.已知A、B间距离为L,A、B绕O点运动的周期均为T,引力常量为G,求A、B的总质量.测月球的质量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双星系统”已知月球的公转周期为,月球、地球球心间的距离为你还可以利用、中提供的信息,求月球的质量.3.如图所示是“月亮女神”、“嫦娥1号”绕月做圆周运行时某时刻的图片,用、、、、分别表示“月亮女神”和“嫦娥1号”的轨道半径及周期,用R表示月亮的半径.请用万有引力知识证明:它们遵循其中k是只与月球质量有关而与卫星无关的常量经多少时间两卫星第一次相距最远;请用所给“嫦娥1号”的已知量.估测月球的平均密度.4.2014年10月8日,月全食带来的“红月亮”亮相天空,引起人们对月球的关注。
专题08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历年高考物理真题精选之黄金30题(解析版)

历年高考物理真题精选之黄金30题专题08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一、单选题1.(2021·江苏·高考真题)我国航天人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砥砺前行,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不断创造奇迹。
“北斗”第49颗卫星的发射迈出组网的关键一步。
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成一定夹角。
该卫星( )A .运动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 .运动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 .轨道半径大于“静止”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D .轨道半径小于“静止”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答案】 B【解析】AB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速度,是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所有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该卫星的运转半径远大于地球的半径,可知运行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A 错误B 正确;CD .根据2224Mm G m r r T π=可知r 因为该卫星的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等于“静止”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的周期,可知该卫星的轨道半径等于“静止”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选项CD 错误。
故选B 。
2.(2021·山东·高考真题)从“玉兔”登月到“祝融”探火,我国星际探测事业实现了由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已知火星质量约为月球的9倍,半径约为月球的2倍,“祝融”火星车的质量约为“玉兔”月球车的2倍。
在着陆前,“祝融”和“玉兔”都会经历一个由着陆平台支撑的悬停过程。
悬停时,“祝融”与“玉兔”所受陆平台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 )A .9∶1B .9∶2C .36∶1D .72∶1【答案】 B【解析】悬停时所受平台的作用力等于万有引力,根据2mMF G R = 可得22299=:=2=22M m M m F G G F R R ⨯月祝融祝融火玉兔月玉兔火故选B 。
3.(2021·广东·高考真题)2021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并入轨运行,若核心舱绕地球的运行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由下列物理量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A .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半径B .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周期C .核心舱的绕地角速度和绕地周期D .核心舱的绕地线速度和绕地半径【答案】 D【解析】根据核心舱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可得222224Mm v πG m m ωr m r r r T ===可得2232324v r r r M G G GT ωπ===可知已知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半径、已知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周期以及已知核心舱的角速度和绕地周期,都不能求解地球的质量;若已知核心舱的绕地线速度和绕地半径可求解地球的质量。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与航天1.据报道,一法国摄影师拍到“天宫一号”空间站飞过太阳的瞬间.照片中,“天宫一号”的太阳帆板轮廓清晰可见.如图所示,假设“天宫一号”正以速度v =7.7km/s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与太阳帆板两端M 、N 的连线垂直,M 、N 间的距离L =20m ,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垂直于v ,MN 所在平面的分量B =1.0×10﹣5 T ,将太阳帆板视为导体.(1)求M 、N 间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 ;(2)在太阳帆板上将一只“1.5V 、0.3W”的小灯泡与M 、N 相连构成闭合电路,不计太阳帆板和导线的电阻.试判断小灯泡能否发光,并说明理由;(3)取地球半径R =6.4×103 km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 9.8 m/s 2,试估算“天宫一号”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h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1)1.54V (2)不能(3)5410m ⨯ 【解析】 【分析】 【详解】(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BLv代入数据得E =1.54V(2)不能,因为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不变,不产生感应电流. (3)在地球表面有2MmGmg R= 匀速圆周运动22()Mm v G m R h R h=++ 解得22gR h R v=-代入数据得h ≈4×105m【方法技巧】本题旨在考查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第一问很简单,问题在第二问,学生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很容易答不能发光,殊不知闭合电路的磁通量不变,没有感应电流产生.本题难度不大,但第二问很容易出错,要求考生心细,考虑问题全面.2.设地球质量为M ,自转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不考虑空气的影响.若把一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地球表面的不同位置,由于地球自转,它对地面的压力会有所不同.(1)若把物体放在北极的地表,求该物体对地表压力的大小F 1; (2)若把物体放在赤道的地表,求该物体对地表压力的大小F 2;(3)假设要发射一颗卫星,要求卫星定位于第(2)问所述物体的上方,且与物体间距离始终不变,请说明该卫星的轨道特点并求出卫星距地面的高度h .【答案】(1)2GMm R (2)22224Mm F G m R R T π=-(3)h R = 【解析】 【详解】(1) 物体放在北极的地表,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可得:2MmG mg R = 物体相对地心是静止的则有:1F mg =,因此有:12MmF GR = (2)放在赤道表面的物体相对地心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2224Mm GF mR RTπ-=解得: 22224Mm F G m R R Tπ=-(3)为满足题目要求,该卫星的轨道平面必须在赤道平面内,且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T以卫星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224()()Mm GmR h R h Tπ=++解得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h R =3.2018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被称为“最强北斗”。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4章 第4讲 万有引力与航天精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第4讲 万有引力与航天◎根底巩固练1.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运转半径的19,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天,如此此卫星的运转周期大约是( )A.19天B.13天 C .1天D .9天解析: 由于r 卫=19r 月,T 月=27天,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r 3卫T 2卫=r 3月T 2月,如此T 卫=1天,故C 正确。
答案: C 2.如下列图是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关于各物理量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线速度v A <vB <vC B .万有引力F A >F B >F C C .角速度:ωA >ωB >ωCD .向心加速度a A <a B <a C解析: 因为卫星的质量大小关系不知,所以卫星的万有引力大小关系无法判断,B 错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有G Mm r 2=m v 2r =mrω2=ma 向,得v =GMr ,ω=GM r 3,a 向=GMr2,由于r A <r B <r C ,如此v A >v B >v C ,ωA >ωB >ωC ,a A >a B >a C ,故A 、D 错误,C 正确。
答案: C3.(多项选择)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好奇号〞火星车发回的照片显示,火星外表曾经有水流过,使这颗星球在人们的心目中更具吸引力。
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
如下关于人类发射的关于火星探测器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发射速度只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即可B .发射速度只有达到第三宇宙速度才可以C .发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D .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运行的最大速度为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23解析: 根据三个宇宙速度的意义,可知选项A 、B 错误,选项C 正确;M 火=M 地9,R火=R 地2,如此v 火v 地=GM 火R 火∶GM 地R 地=23,选项D 正确。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微公式版考点专题训练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微公式版考点专题训练单选题1、如图所示,用细绳系住小球,让小球从M点无初速度释放若忽略空气阻力,则小球从M到N的过程中()A.线速度不变B.角速度增大C.向心加速度减小D.机械能增大答案:BABC.小球运动过程中,重力做正功,则动能增大,故线速度增大,根据ω=vr ,a=v2r可知,角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也变大,AC错误,B正确;D.忽略空气阻力,只有重力做功,则小球的机械能守恒,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在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力F1和F2的作用下,物体m1和m2沿水平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已知质量m1<m2,F1做的功为W1,F2做的功为W2,则()A.W1>W2B.W1<W2C.W1=W2D.无法确定答案:C根据W=Fl cos θ因F1=F2,l1=l2,夹角θ也相等,可知W1=W2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一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做了-2J的功,合力做了4J的功,则()A.该物体动能减少,减少量等于4JB.该物体动能增加,增加量等于4JC.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等于2JD.该物体重力势能增加,增加量等于3J答案:BAB.合外力所做的功大小等于动能的变化量,合力做了4J的功,物体动能增加4J,故A错误,B正确;CD.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增加2J,故CD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受一向上的拉力F,向下以加速度a做匀减速运动,则()A.重力做正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B.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负功,合力做负功C.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D.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负功,合力做正功答案:B由于物体向下运动,位移方向向下,因此重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重力做正功,拉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拉力做负功,由于物体向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因此合力方向向上,合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合力做负功。
专题 卫星的变轨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解析版)

专题11 卫星的变轨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一、卫星的变轨问题1.2018年5月21日5点28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升空。
卫星由火箭送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0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1。
在远地点40万公里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40万公里的圆轨道2,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等于月球公转周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卫星在轨道1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2的运行周期B .卫星在圆轨道2的P 点向心加速度小于轨道1上的P 点向心加速度C .卫星在此圆轨道2上运动的角速度等于月球公转运动的角速度D .卫星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答案】C【解析】A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33122212R R T T 轨道1的半长轴小于轨道2的半径,故卫星在轨道1的运行周期小于在轨道2的运行周期,A 错误;B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提供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同一位置,万有引力一定,向心加速度相等,卫星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BD 错误;C .圆轨道2上飞船运行周期等于月球公转周期,故卫星在此圆轨道2上运动的角速度等于月球公转运动的角速度,C 正确。
故选C 。
2.如图所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后,首先在椭圆轨道Ⅰ上运动,P 、Q 两点是轨道Ⅰ的近月点和远月点,Ⅰ是卫星绕月做圆周运动的轨道,轨道Ⅰ和Ⅰ在P 点相切,关于该探月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周期大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B .卫星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Ⅰ必须要在P 点加速C .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时,P 点的速度小于Q 点的速度D .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时,P 点的加速度小于Q 点的加速度 【答案】A【解析】A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周期大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故A 正确;B .卫星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Ⅰ必须要在P 点减速,做近心运动,故B 错误;C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时,近地点P 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Q 点的速度,故C 错误;D .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时,根据2MmG ma R ,P 点的加速度大于Q 点的加速度,故D 错误。
2021-2022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二章 第三节 太阳能

2021-202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三节太阳能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如图所示,太阳能路灯的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它白天向灯杆中的蓄电池充电,而夜晚则由蓄电池给路灯供电.下列关于太阳能路灯中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夜晚蓄电池给路灯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向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 白天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 白天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2.2021年12月14日21时14分左右,“嫦娥”携“玉兔”登月成功,圆了千年梦想.“玉兔”号月球车示意图如图所示,月球车着陆之后4分钟展开太阳能电池帆板,在着陆大约8小时后,月球车在月面“走”起来进行巡视探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B. 月球车是用电动机驱动的C. 宇航员使用电磁波来遥控月球车D. 月球车的车轮较为宽大,是为了减少月球车行走时对月球表面的压力3.如图所示是我省某高校学生设计的一款不夜灯,它的一侧是太阳能电池板,另一侧高效节能的LED灯.关于小夜灯中所应用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是靠白天接受阳光的照射而获得能量B. 太阳能电池板将电能转化为内能C. LED灯的发光物体是由电阻很小的铜质材料制成的D. LED灯不发光时也有电流通过4.关于太阳能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是永不枯竭的能源B. 太阳能是地球所有能量的来源C. 太阳所有释放的所有能量都被地球吸收D. 太阳还能释放能量的时间约为50亿年5.市场上出售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扇的帽子,在太阳的照射下,小电扇快速转动,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凉意,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是()A. 太阳能﹣﹣电能﹣﹣机械能B. 太阳能﹣﹣机械能﹣﹣电能C. 电能﹣﹣太阳能﹣﹣机械能D. 机械能﹣﹣太阳能﹣﹣电能6.如图所示,太阳能路灯的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它白天向灯杆中的蓄电池充电,而夜晚则由蓄电池给路灯供电.下列关于太阳能路灯中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白天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 白天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 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向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夜晚蓄电池给路灯供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7.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将()A.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B.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D. 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8.如图是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在月球表面上工作时的情形.它由2021年12月2日1时30分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往月球.下列有关“玉兔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玉兔号”携带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工作时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 “玉兔号”和绕月卫星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声音来实现的C. “玉兔号”有6只宽大的车轮是为了减小对月面的压强D. “玉兔号”的车轮上都有多条凸起的棱是为了增大车轮和月面间的摩擦力9.市场上出售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扇的帽子,在太阳的照射下,小电扇快速转动,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凉意,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是()A. 太阳能﹣﹣电能﹣﹣机械能B. 太阳能﹣﹣机械能﹣﹣电能C. 电能﹣﹣太阳能﹣﹣机械能D. 机械能﹣﹣太阳能﹣﹣电能10.3月10日,世界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顺利完成环球飞行之旅中的第一站.该飞机安装了超过17000块太阳能电池板,每天产生340千瓦时的电.关于太阳能飞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能电池板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B. 太阳光不属于电磁波C. 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 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二、多选题(共1题;共3分)11.北京奥运会“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已落实到相关工作中,前不久完成的奥运圣火在珠穆朗玛峰的传递,创造了诸多奥运圣火传递的奇迹.设在海拔5200m处的大本营把太阳能作为工作和生活的能源.建起如图所示的由太阳能光伏板(太阳电池)组成功率达到10kW的光伏小电站.关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这个发电站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B. 这个发电站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C. 这个发电站工作时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D. 这个发电站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正常工作三、填空题(共5题;共13分)12.为神舟六号在太空中飞行时提供电源的太阳能帆板则是将________ 能转化成________ ,给手机的电池充电,是将________ 转化为________ .13.如图是一款风光互补路灯的照片,它头顶的风力发电机能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其肩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将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在一定时间内,太阳光照射在该太阳能电池板上的能量为1.68×106J,若这些能量全部被水吸收,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能将________ kg的水从20℃加热到沸腾.[C水=4.2×103/(kg•℃)].14.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Quaranta是当前问世的外表最圆润同时也最富动感的太阳能汽车之一(如图所示).其前风窗玻璃和顶盖玻璃皆采用防太阳辐射的层压玻璃制作而成,车身轻便灵活.电池完全由太阳能供能﹣﹣通过安装在车顶和前端的电池板收集太阳能.某辆太阳能汽车接收太阳光能的面板面积S=8m2,正对太阳时产生U=120V 的电压,并对整车提供最大为10A的电流,机车最大可获得800W的机械功率.太阳光照射到车身上1平方米面积上的辐射功率P0=1.0×103W.锰钢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性能(强度)强较弱较强强密度/kg•m﹣37.9×103 3.0×103 4.5×103 1.6×103(1)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转化为________ 能.(2)若设计Quaranta车身的材料应具有强度高且轻便的特点,则下表所列的材料中,最为理想的是________ .15.如图所示是太阳能LED照明路灯,它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LED灯头等部分构成.LED灯是一种发光二极管,通过电流可以把电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 能.太阳能清洁无污染,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________ (选填“裂变”或“聚变”)时释放出的核能.太阳能属于________ (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16.我国环境污染主要为能源消耗性污染,为保护环境、控制和消除污染,其中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太阳能,目前最为直接的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集热器把太阳能转化为物质的 ________能,另一种是利用 ________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17.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一,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收4.2×106J的太阳能,在5小时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温度升高40℃.求:(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水的比热容C=4.2×103J/(kg•℃)](2)热水器5小时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3)热水器的效率η;(4)若改用煤气来加热这些水,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气?(煤气的热值q=4.2×107J/kg,假设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有80%被水吸收)五、综合题(共1题;共4分)18.太阳能的优点是:(1)能量十分________;(2)供应时间________;(3)分布________;(4)安全、清洁、无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解:分析太阳能路灯的整个工作过程可知: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直接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利用,也可以将多余的太阳能给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以便在晚上使用;所以在白天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是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在晚上,蓄电池给探照灯供电,只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再转化为光能使用.故选项中只有C说法错误.故选C.【分析】太阳能电池板就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蓄电池是将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供电时,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而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2.【答案】D【解析】【解答】解:A、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内燃机的工作需要空气的支持,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只能用电动机,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宇航员要使用电磁波来遥控月球车,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登月车轮子很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1)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月球上处于真空状态,没有空气,因此不支持燃烧,声音也不能通过空气传播,故在月球上通信需要用电磁波来实现;(3)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小,压强越小.3.【答案】A【解析】【解答】解:A、因为只有白天才有太阳光,所以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是靠白天接受阳光的照射而获得能量;A说法正确;B、太阳能电池板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B说法错误;C、二极管是由硅和锗等材料制作成,而硅和锗是半导体材料,因此LED灯的发光物体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C说法错误;D、LED灯不发光时没有电流通过;D说法错误.故选A.【分析】(1)根据太阳光的特点分析;(2)减小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3)二极管是由硅和锗等材料制作成,而硅和锗是半导体材料;(4)用电器工作时有电流通过,不工作时无电流通过.4.【答案】D【解析】【分析】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源,根据它的特点分析选择正确的选项。
16-17物理2 第三章第三节飞向太空 含解析

一、单选选择题1. 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关于“神舟十号”的地面发射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等于7.9 km/sB.介于7。
9 km/s和11。
2 km/s之间C.小于7.9 km/sD.介于11.2 km/s和16。
7 km/s之间解析:选B.“神舟十号”的地面发射速度大于7.9 km/s,但由于它并没有脱离地球的引力范围,所以小于11.2 km/s,故B正确.2.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如果对接前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神舟十号与前面天宫一号对接,神舟十号为了追上天宫一号,可采用的方法是()A.神舟十号加速追上天宫一号,完成对接B.神舟十号从原轨道减速至一个较低轨道,再加速追上天宫一号完成对接C.神舟十号加速至一个较高轨道再减速追上天宫一号完成对接D.无论神舟十号如何采取措施,均不能与天宫一号对接解析:选B.神舟十号要追上天宫一号,神舟十号应先减速,使它的半径减小,速度增大,故在低轨道上神舟十号可接近或超过天宫一号,当神舟十号运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再加速,使其轨道半径增大,速度减小,当刚好运动到天宫一号所在轨道时停止加速,则神舟十号的速度刚好等于天宫一号的速度,可以完成对接.B正确.3.某同学设想驾驶一辆“陆地-太空”两用汽车,沿地球赤道行驶并且汽车相对于地球速度可以增加到足够大.当汽车速度增加到某一值时,它将成为脱离地面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航天汽车".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地球的半径R=6 400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地面上速度增加时,它对地面的压力增大B.当汽车速度增加到7.9 km/s,将离开地面绕地球做圆周运动C.此“航天汽车”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周期为1 hD.在此“航天汽车”上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解析:选B.由mg-N=m错误!得N=mg-m错误!,可知A错;7。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测试(附答案)

2019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单元专题卷万有引力与航天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日心说,迈出了人类认识宇宙历程中最艰难而重要的一步 B .第谷通过观察提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C .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和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 .海王星的发现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显示了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绝对时空观认为空间和时间是独立于物体及其运动而存在的B .相对论时空观认为物体的长度会因物体的速度不同而不同C .牛顿力学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问题,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问题D .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的结论仍有很大的区别3.长期以来“卡戎星(Charon )”被认为是冥王星唯一的卫星,它的公转轨道半径119600 km r =,公转周期1 6.39T =天。
2006年3月,天文学家又发现冥王星的两颗小卫星,其中一颗的公转轨道半径248000 km r =,则它的公转周期2T 最接近于( ) A .15天 B .25天 C .35天D .45天4.如图为“嫦娥一号”卫星撞月的模拟图,卫星从控制点开始沿撞月轨道在撞击点成功撞月。
假设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求出( )A .月球的质量B .地球的质量C .“嫦娥一号”卫星的质量D .月球对“嫦娥一号”卫星的引力5.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
某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2v 与第一宇宙速度1v 的关系是212v v =,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 ,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重力加速度g 的16。
(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综合模拟检测(二)-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综合模拟检测(二)(限时:60分钟)一、选择题(此题共 8 小题,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5分,共40分)1.一旅客在站台 8 号车厢候车线处候车,假设动车一节车厢长 25米,动车进站时可以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他发现第 6 节车厢经过他用了 4 s,动车停下时旅客刚好在 8 号车厢门口,如下列图。
如此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A.2 m/s2B.1 m/s2 C.0.5 m/s2 D.0.2 m/s22.a、b两车从同一地点在平直公路上沿同方向行驶,其vt图象如下列图,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t=t1时,a、b两车速度的大小一样、方向相反B.t=t1时,a、b两车的加速度大小一样,方向一样C.t=t1时,a、b两车重新相遇D.0~t1时间内,a车的位移是b车位移的 3 倍3.如下列图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
现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小灯泡L变亮C.电容器C上电荷量减小D.电源的总功率变大4.质量不可忽略的小球与轻质弹簧相连,穿在光滑的杆上,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弹簧下端固定于杆上,初始系统静止,现在将系统以加速度g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如此( )A.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小球重力的一半B.静止时,杆的弹力小于弹簧的弹力C.加速时,弹簧的弹力等于零D.加速时,弹簧的形变量是静止时的 2 倍5.如下列图,两根间距为l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夹角为α,图中虚线下方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两金属杆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垂直于导轨放置。
开始时金属杆ab处在距磁场上边界一定距离处,金属杆cd处在导轨的最下端,被与导轨垂直的两根小柱挡住。
现将金属杆ab由静止释放,当金属杆ab刚进入磁场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嫦娥三号的热点物理问题
科技背景: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13年12月6日,嫦娥三号准确进入环月近圆轨道。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着月,降落相机传回图像。
1、“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燃料燃烧后,液体变成气体,体积增大,燃烧生成的气体高速喷出来了,使火箭获得巨大的反作用力而上升。
2、喷出来的高温气体,与发射塔下面的水进行热量交换,使水的温度升高。
液体变成气体,发生汽化现象,气化后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又发生液化,形成大团的白雾。
3、火箭喷出的气体,对下面有力的作用,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当推力大于火箭自身重力的时候它就升上天了。
4、升天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也增大,所以机械能一直不停地增大。
总的来说,火箭上升过程中内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
5、在大气层的时候,因为与大气的剧烈摩擦,产生了热能,摩擦生热现象是机械能能转化为内能。
6、燃料的能量转化不可能是完全的,有机械损耗和热量损失,所以热机
(填大于、小于、等于)。
7、火箭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了热能,再转换成了动能,最后变成了机械能。
8、火箭上和月球探测器上安装有摄像机和照相机拍摄记录飞行过程以及月
面照片,照相机和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9、控制中心和测控站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号,控制火箭和嫦娥三号按预定轨道运行的,嫦娥三号拍摄的月球照片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10、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1.2吨质量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2000 N。
11、绕月运动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填“平衡力、非平衡力),其运动状态变化着(变化着、不变)在近月点时运动加快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在远月点时,速度减慢,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少。
12、嫦娥三号探测器到达月球表面后,展开太阳能电池帆板,对着太阳方向,太阳能帆板工作时,将太阳能能转换为电能。
13、嫦娥三号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使用类似于坦克或推土机上的履带装置运动,而不使用车轮,这样做是为了增大摩擦便于爬坡和翻越障碍,还可减小对月球地面的压强(增大、减小),以防陷入月球尘土中。
14、嫦娥三号探测器在国际上首次利用测月雷达实测月壤厚度(1~30米)和月壳岩石结构(1~3千米),雷达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波测距、测速定位。
15、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使用降落伞降落,只能使用反推力火箭产生的阻力实现探测器软着陆,这说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16、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月球上一天相当于地球上一个月,白天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最高达120︒C,而夜间温度会降至–180︒C,其原因除了月球没有空气不能起保温作用外,还与月球砂石尘土的比热容比较小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