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和控制策略

合集下载

《2024年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范文

《2024年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范文

《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深入,月球探测任务逐渐成为航天领域的重要一环。

嫦娥三号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一环,其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是确保任务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详细探讨嫦娥三号在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方面的应用及所取得的成果。

二、嫦娥三号任务背景及意义嫦娥三号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一步,其任务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并开展相关科学实验。

在这一过程中,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我国探月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为后续的深空探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三、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的核心原理嫦娥三号的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主要基于先进的导航系统和精确的飞行控制算法。

导航系统通过获取月球表面的地形数据,为飞行器提供实时的环境信息。

飞行控制算法则根据这些信息,实时计算并调整飞行器的轨迹,确保其在着陆过程中能够避开障碍物,实现精确的软着陆。

四、技术实现过程及关键环节1. 障碍物探测与地形建模:嫦娥三号搭载的高精度雷达和光学设备,能够实时探测月球表面的地形信息,并建立精确的地形模型。

这一环节为后续的避障和软着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2. 飞行轨迹规划与调整:基于探测到的地形信息和飞行控制算法,嫦娥三号能够实时规划出最佳的飞行轨迹。

在飞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轨迹,确保能够避开障碍物并实现软着陆。

3. 软着陆控制策略:在接近月球表面时,嫦娥三号需采用精确的软着陆控制策略。

这一策略包括减速、稳定、着陆等多个环节,确保飞行器在着陆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并实现精确的着陆点。

五、技术成果及应用价值嫦娥三号的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此技术成功实现了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为我国探月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其次,此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探月任务的成功率,降低了任务风险。

最后,此技术为后续的深空探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_张洪华

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_张洪华

关键词 嫦娥三号 软着陆 障碍识别 自主避障
1
引言
已有的月球图像和高程数据表明 , 月球表面分
布着各种高山壑谷 , 即使在相对平坦的月海地区也 遍布着大小不一的岩石和陨石坑. 这种地形、地貌以 及石块和陨石坑会给着陆器安全软着陆带来较大风 险 . 只有着陆器具有发现和识别障碍并进行机动避 障的能力, 才能保证软着陆的高安全和高可靠. 对于早期的月球着陆探测任务 , 限于当时技术 水平, Lunar 系列和勘察者系列月球探测器都不具备 识别障碍和避障能力, 导致着陆成功率非常低; Apollo 系列则是通过宇航员观测着陆区并操纵人控 系统实现了避障和安全着陆[1]. 早期的火星着陆探测 器都采用气囊方式着陆 , 躲开了障碍识别与规避问 题 ; 2008 年 , 凤凰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火星软着陆 , 其采用了事先筛选高概率安全着陆区来避免大障碍
图4 中心螺旋式安全着陆区搜索方法
足要求的安全着陆区域 , 则根据坡度和安全半径的 加权判断选取最优的区域作为安全着陆区 , 确定安 全着陆点.
5
5.1
自主避障控制方法
接近粗避障制导
图3 562
安全半径螺旋搜索算法
接近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着陆区成像并进行粗避 障, 终端相对月面速度接近于零. 接近段需要保证光 学成像敏感器能够对着陆区成像并完成粗避障 , 因 此接近段制导必须能够满足制导目标的位置、速度、 姿态以及初始高度和速度等多项约束 . 为了能够满 足上述诸多约束条件 , 基于四次多项式制导律 [5], 接 近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项式制导算法 , 在满足多 约束的条件下, 可解析计算出制导时间, 不需要迭代, 简化了计算, 提高了算法稳定性; 为了保证接近段制 导的高可靠性 , 提出了制导时间以及高度和速度超 差的保护方法. 通过设计每个方向的约束条件, 保证 了光学成像敏感器始终能够观测到着陆区 . 通过重 置安全着陆点, 可实现大范围的机动, 完成粗避障. 为实现粗避障轨迹接近与水平面夹角 45°的直线 下降方式, 着陆器合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必须相反. 因 此, 推力、月球引力加速度和速度需要满足一定的几 何关系, 如图 5 所示. 图中, x 表示从月心指向着陆器 (径向), z 表示为航向(速度方向). 经过推导 , 确定推力加速度大小 aF 和月球引力 加速度大小 gm 存在如下关系: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目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目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

嫦娥三号在着陆准备轨道上的运行质量为 2.4t,其安装在下部的主减速发动机能够产生1500N到7500N的可调节推力,其比冲(即单位质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为2940m/s,可以满足调整速度的控制要求。

在四周安装有姿态调整发动机,在给定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方向后,能够自动通过多个发动机的脉冲组合实现各种姿态的调整控制。

嫦娥三号的预定着陆点为19.51W,44.12N,海拔为-2641m(见附件1)。

嫦娥三号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要保证准确地在月球预定区域内实现软着陆,关键问题是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设计。

其着陆轨道设计的基本要求:着陆准备轨道为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形轨道;着陆轨道为从近月点至着陆点,其软着陆过程共分为6个阶段(见附件2),要求满足每个阶段在关键点所处的状态;尽量减少软着陆过程的燃料消耗。

根据上述的基本要求,请你们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下面的问题:(1)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2)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3)对于你们设计的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附件1:问题的背景与参考资料;附件2:嫦娥三号着陆过程的六个阶段及其状态要求;附件3:距月面2400m处的数字高程图;附件4:距月面100m处的数字高程图。

附件1:问题A的背景与参考资料1.中新网12月12日电(记者姚培硕)根据计划,嫦娥三号将在北京时间12月14号在月球表面实施软着陆。

嫦娥三号如何实现软着陆以及能否成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目前,全球仅有美国、前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北京时间12月10日晚,嫦娥三号已经成功降轨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这是嫦娥三号“落月”前最后一次轨道调整。

25-杨金仓(开题报告)作业

25-杨金仓(开题报告)作业

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姓名杨金仓院、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201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学号201204110225 论文(设计)题目月球探测器软着陆轨道最优设计与控制策略题目来源2014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课题研究的现状、意义、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研究方法和步骤、预期效果:现状:在美、苏进行激烈的探月竞争的五、六十年代,我国由于国力所限,没有进行探月实践活动,但许多学者致力于探月轨道设计。

如今,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以举世瞩目的成就被世界公认为航天大国。

但 94 年以前,我国在实际的月球探测方面仍是空白。

94 年 7 月我国计划在 97、98 年间的"921 工程”运载器试验时,搭载月球探测器,实现登月探测,代号为“50 工程”。

95 年又提出了的“嫦娥工程”。

中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于 2004 年 3 月 1 日启动,分三个阶段实施该月球卫星将携带 CCD 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其工作轨道为极月的圆轨道,轨道高度 200 千米,它的基本构型利用中国已有的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为平台,各分系统充分继承了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适应性改造。

月球卫星将采用中国已有的成熟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进行发射。

运载火箭把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转移轨道后与卫星分离,其后的轨道机动、中途修正、近月点制动等均由星上推进系统完成。

意义:本文所研究的制导控制方法正是为满足上述要求,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结合我国航天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

本文以理论力学(万有引力、开普勒定律、万能守恒定律等)和卫星力学知识为理论基础,结合微分方程和微元法,借助MATLAB软件建立的最优轨道设计上进行仿真分析,实施月球探测将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中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自然成为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

【VIP专享】中南大学第九届“升华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

【VIP专享】中南大学第九届“升华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
省 6 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例 基于社会认同视角下返乡农民工炫 25 耀性消费内因探究——以河北省衡
肾移植病人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 15
性抗体的分离和纯化
角色理论视域下的城市小场:一种农业新型生产经营模
17 式的运行与推广研究——以“石门县
丰瑞乐家庭农场”为例
泸溪椪柑的种植加工及品牌营销策略 18
调查
19 新媒体时代,“微信息”非理性传播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024年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范文

《2024年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范文

《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嫦娥三号探测器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一环,其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旨在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二、嫦娥三号探测器背景及意义嫦娥三号探测器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其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并进行科学探测。

在月球表面着陆过程中,由于月球表面地形复杂,存在大量陨石坑、山体等障碍物,因此如何实现自主避障成为了关键技术之一。

研究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对于提高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率、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测器与月球表面的环境感知技术,二是避障算法的研究与优化,三是着陆控制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在环境感知技术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通过雷达、激光、视觉等多种传感器进行探测器与月球表面的信息获取。

在避障算法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不断优化算法,提高探测器在复杂地形下的避障能力。

在着陆控制策略方面,研究人员制定了多种控制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着陆环境。

四、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嫦娥三号探测器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实现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

首先,探测器搭载了高精度的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实现了对月球表面环境的精准感知。

其次,探测器采用了先进的避障算法,能够在复杂地形下实现自主避障。

最后,探测器制定了多种着陆控制策略,根据不同的着陆环境选择最合适的策略。

在避障算法方面,嫦娥三号探测器采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对月球表面环境的自适应识别和避障。

同时,探测器还采用了多种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了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着陆控制策略方面,嫦娥三号探测器制定了多种策略,包括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策略、基于滑模变结构的策略等。

嫦娥三号软着陆避障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浅析

嫦娥三号软着陆避障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浅析

嫦娥三号软着陆避障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浅析引言嫦娥三号软着陆降落过程中要保证准确性与安全性,此阶段的精确控制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粗避障和精避障两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在粗避障阶段采用合理化假设并逐步验证的方法,精避障阶段采用中心螺旋法,最终得出嫦娥三号在这两个避障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并进行误差分析。

1、粗避障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为了使嫦娥三号在软着陆阶段高度可靠安全,着陆器需具备较强的自主障碍识别与规避能力,在粗避障阶段主要目的:在较大范围内去除明显危及嫦娥三号着陆安全的大尺度障碍,为精避障阶段提供较好的安全点选择区域,很大程度上减小出现软着陆过程中近距离无法规避障碍物的风险,提高安全着陆概率,考虑到其速度较大且要求成像快、计算快的情况,本文需要综合推进剂消耗来选择最优位置。

粗避障段的范围是距离月面2.4km到100m区间,要求避开大的陨石坑在设计着陆点上方100m处悬停,由此初步确定落月地点,同时成像敏感器能够持续大范围观测着陆区,此阶段飞行轨迹要尽可能满足特定姿态和下降轨迹要求,进一步接近到达目标着陆点的设计轨迹。

考虑到7500N主发动机羽流(从火箭发动机喷管喷射出来的羽毛状的高速高温燃气流)带来的半锥角约为的椎体,会导致一部分不可见区域,而成像敏感区视场角(以光学仪器的镜头为顶点,以被测目标的物象可通过镜头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缘构成的夹角)为,为了避免主发动机羽流对成像敏感器的影响且保证在粗避障阶段成像敏感器能够观测到月球表面着陆区,同时考虑到降落路径的不同会导致软着陆过程中耗时的不同,对推进剂的消耗也是不相同的,本文对嫦娥三号采用下降轨迹接近与水平面夹角的直线下降方式,且推力对嫦娥三号的作用力与其运动径向的方向夹角近似为,并对其进行验证。

以嫦娥三号为坐标原点,其水平和径向方向所在直线为X轴和Y轴,其运行速度方向与X轴夹角为,所受推力方向与Y轴夹角为,结合着陆器成像敏感区的视场角范围,根据嫦娥三号在坐标系中的具体位置,联系其所受推力的大致方向分析验证得到此时主发动机产生的椎体羽流对成像敏感区的影響是较小的,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一、本文概述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和利用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嫦娥三号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软着陆于月球表面,不仅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也为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软着陆过程作为探月任务中的关键环节,其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问题一直是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探讨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未来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任务的轨道设计与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嫦娥三号软着陆任务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任务背景、软着陆过程的关键技术难点以及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在软着陆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优化模型建立的必要性。

文章将综述国内外在月球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轨道优化方法、制导与控制策略、以及着陆精度与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优化模型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提出一种针对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轨道动力学特性、制导与控制算法、着陆环境等多因素,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实现对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

还将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任务的技术水平,还可为其他航天器在复杂环境下的轨道设计与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月球环境及轨道特性分析在进行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之前,首先需要对月球的环境和轨道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月球,作为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其表面环境复杂多变,重力场分布不均,且没有大气层保护,这些特点对嫦娥三号的软着陆轨道设计和控制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月球的重力场分布对轨道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

由于月球内部质量分布不均,其重力场呈现出复杂的特性,尤其是月球表面附近的重力梯度变化较大。

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简介

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简介

1.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简介1.1 着陆准备轨道:着陆准备轨道即在进行改变探测器速度前的准备阶段。

此时探测器还在椭圆轨道上,轨道的近月点是15km远月点是100kn。

为确定探测器着陆点的位置,我们需确定近月点在月心坐标系的位置和软着陆轨道形态。

1.2 主减速段:主减速段主要任务即将探测器的飞行速度降到57m/s。

该段区间是距离月球表面15km到3km采用惯性、激光、微波测距测速制导;使用主发动机来提供动力,姿态发动机来改变主发动机即加速度的方向。

1.3 快速调整段:快速调整段的主要是利用姿态发动机,调整探测器姿态,使其在距离月面3km到2.4km这段区间内完成将水平速度减为0m/s的任务,即使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竖直向下进入粗避障阶段。

1.4 粗避障段:粗避障段的范围是距离月面2.4km到100m区间,其主要是分析星光下光学敏感成像图片,启动姿态发动机,粗步避开大的陨石坑,实现在设计着陆点上方100m处悬停,并初步确定落月地点。

1.5 精避障段:精细避障段的区间是距离月面100m到30m要求嫦娥三号悬停在距离月面100m 处,对着陆点附近区域100m范围内拍摄图像,并获得三维数字高程图。

分析三维数字高程图,避开较大的陨石坑,确定最佳着陆地点,实现在着陆点上方30m处水平方向速度为0m/s。

1.6 缓速下降阶段:缓速下降段主要是保证着陆月面的速度和姿态控制精度,要以较小的设定速度匀速垂直下降, 消除水平速度和加速度, 保持着陆器水平位置, 之后关闭发动机。

缓速下降阶段的区间是距离月面30m到4m要求着陆器在距离月面4m处的速度为0m/s,即实现在距离月面4m处相对月面静止,之后关闭发动机,使嫦娥三号自由落体到精确有落月点。

嫦娥三号软着陆各阶段的轨迹如图()所示2.各阶段控制策略2.1主减速段设探测器在近月点处的速度为 V,垂直方向速度为V y ,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 角为B 调整发动机方向,使发动机方向沿着垂直轴方向并保持加速度大小不变, 故探测器在此阶段只在垂直方向有加速度,探测器在垂直方向运动了 12000米, 速度减至为56m/s ,因此要满足方程,由此可以解出加速度a 和主减速阶段所需要的时间t2.2快速调整段利用姿态发动机,调整探测器姿态,使其在距离月面 3km 到2.4km 这段区间内完成将水平速度减为0m/s 的任务,即使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竖直向下进入粗 避障阶段。

数学建模获奖论文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数学建模获奖论文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摘要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太空和月球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国的探月工程项目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嫦娥三号是我国首次实行外天体软着陆任务的飞行器,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地外天体软着陆自主避障。

对于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虽然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但这仍然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嫦娥三号运行轨道的近月点和远月点的速度,然后确定了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

在这基础上,对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进行拟合确定,通过制导技术分析六个阶段最优控制策略。

最后,对确定的轨道和最优控制策略进行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在对问题一近月点和远月点位置确定和速度分析时,本文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求得在近月点的飞行速度为1.67km/s,在远月点的速度为1.63km/s,然后用微元迭代的方法,解得近月点的位置19.51W,32.67N,15km,远月点的位置160.49E,32.67S,100km。

在轨道的确定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将嫦娥三号软着陆的轨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近月点到距月球表面2400米的高空,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本文建立了基于软着陆二维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确定轨道,进而用MATLAB拟合出轨道。

第二阶段是从距月球表面2400米到4米,考虑到要避开月球表面障碍物,所以,用MATLAB将附件 3中的图像进行平面和三维作图,从而根据所做出的图像确定出此阶段的运行轨道。

在第三阶段的划分是嫦娥三号从4米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这个阶段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在六个阶段运动过程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中,首先运用显示制导法进行六个阶段燃料的最优控制,约束条件是嫦娥三号在每个阶段燃料的使用尽量少。

然后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对六个阶段的轨道最优化进行设计,得出嫦娥三号着陆过程每个阶段最优轨道控制,通过避障制导技术得出嫦娥三号软着陆六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关键词:二维动力学模型最优控制策略显示制导法一. 问题重述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建模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建模

2014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C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2.3.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日期: 2009 年 9 月 12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培训竞赛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评阅人评分备注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摘要本文根据题目的要求建立了合理的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模型模型。

,我们借助多种数学软件的优势挖掘出大量数据潜在的信息,并将其合理运用,在此基础上,以最优控制策略为最大目标,长远发展为原则,制定出信息不足条件下的量化综合评价体系。

在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中,我们采取了层次分析法(AHP)、数据统计拟合以及整数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手段,这样既借鉴了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的优势,又克服了该法中主观因素的不确定性,使模型更具有科学性,要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日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考虑了月球自转,针对三维空间内精确定点软着陆问题利用参数化控制解决了变推力软着陆最优控制问题,此外还针对仅知制动初始点到月心距离而具体位置未知的情况,对初始点(近月点)的选取进行了研究。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引言嫦娥三号(Chang'e-3)是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于2013年发射的探月任务。

作为中国首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任务,嫦娥三号的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嫦娥三号的软着陆轨道设计以及相应的控制策略。

一、轨道设计1.1 软着陆的定义软着陆是指在着陆过程中,飞船的速度和加速度较小,从而减小着陆冲击力,降低着陆事故的风险。

嫦娥三号软着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飞船及上面搭载的月球车的安全着陆。

1.2 轨道选择嫦娥三号选择了椭圆轨道进行软着陆。

这是因为椭圆轨道在进入月球表面前可以实现速度和加速度的逐渐减小,从而使得软着陆更加稳定和可控。

1.3 轨道参数设计在确定椭圆轨道之后,嫦娥三号需要确定相应的轨道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轨道离心率、轨道倾角和轨道高度等。

通过科学计算和仿真分析,嫦娥三号确定了具体的轨道参数,以便使得软着陆能够满足任务要求。

二、控制策略2.1 控制模式嫦娥三号软着陆的控制策略采取了主动控制模式。

这意味着在着陆过程中,飞船将根据实时数据进行主动调整,以保证软着陆的稳定和安全。

2.2 触发条件在软着陆的控制策略中,触发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嫦娥三号采取了多个触发条件,包括高度、速度和倾斜度等。

当这些条件满足一定的阈值时,控制系统将自动开始软着陆程序。

2.3 控制手段嫦娥三号软着陆采用了多种控制手段,以确保着陆过程的精确控制。

其中包括推力控制、姿态控制和舵控制等。

这些控制手段能够对飞船的速度、姿态和角度进行实时调整,以实现软着陆的最佳效果。

2.4 控制算法为了实现软着陆的精确控制,嫦娥三号采用了高级的控制算法。

这些算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通过这些算法,嫦娥三号能够根据实时数据进行精确的控制,并及时作出调整,以确保软着陆的成功。

结论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在实现月面软着陆任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轨道设计和精确的控制策略,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并为未来的探月任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摘要本文以嫦娥三号登月为背景,研究的是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最优控制策略问题。

根据动力学相关原理,建立了嫦娥三号软着陆轨迹模型,得到软着陆过程中各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针对问题一,通过已知条件求解主减速阶段运动过程,通过水平位移量反推近月点位置。

建立模型一确定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速度大小与方向。

首先以月球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坐标系,根据计算的作用力可知地球影响较小,故忽略不计。

然后将嫦娥三号软着陆看作抛物线的运动过程,计算在最大推力下的减速运动,求得月面偏移距离为462.4km,由此计算出偏移角度为15.25°。

从而得出近月点和远月点的经纬度分别为(34.76°W,44.12°N)和(34.76°E,44.12°S)。

最后在软着陆的椭圆轨道上,由动力势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计算出嫦娥三号在远月点和近月点的速度分别为1700/和1615/,沿轨道切线方向。

针对问题二,我们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每个阶段初始点以及终止点的状态作为约束,以燃料消耗最少作为优化目标,可以建立全局最优模型。

而通过将轨迹离散化,进行逐步迭代从而求得每个阶段的水平位移,并分别得到软着陆过程中六个过程中的着陆轨迹方程以及其对应的最优控制策略。

而在粗避障以及精避障阶段,我们将所给的数字高程图均分为9块,综合考量每一块的相对高程差和平坦度指标来选取最佳着陆点。

在粗避障阶段,根据燃料消耗最少的目标,选择把先将主减速发动机关闭,在进行一段时间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再打开发动机,进行减速直线运动作为最优的控制策略。

针对问题三,首先我们改变近月点处到月表的距离和减速发动机的推力这两个因素,对嫦娥三号处的水平位移、燃料消耗等等因素进行灵敏度以及误差的分析,可以观察到近月点离月表的距离与水平位移和燃料消耗均呈线性正相关,同时注意到减速发动机的推力与水平位移呈线性负相关,与该燃料消耗却又呈线性正相关,这也与常识相符合。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基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基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中图分 类号 : V 4 4 8
Or b i t De s i g n a n d Co nt r o l St r a t e g y o f Ch a ng’ e - 3 S o f t La n di n g
S HI Z h e n g . h u a ,L I U J u n — p i n g , Z HU Ha i . b o
2 0 1 5年 7月
J u 1 .2 01 5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8 4 2 5 ( Z ) . 2 0 1 5 . 0 7 . 0 1 9
嫦 娥 三 号软 着 陆轨 道 设 计 与控 制策 略
基 于全 国大 学 生数 学 建模 竞 赛 时 正华 , 刘骏 萍 , 朱海波。
H o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m i n g 2 1 0 0 9 8 ,C h i n a )
Abs t r ac t :T h e l a n di ng p r o c e s s t h a t t he s p a c e c r a f t s ir f s t d e c e l e r a t e t h r o u g h s p e c i a l i z e d g r a d u a t i n g d e — v i c e s a n d t h e n s a t d o wn s a f e l y a t a c e r t a i n s pe e d i s c a l l e d s o t f l a nd i n g .I t’ S pa ti r c u l a r l y i mp o r t a n t t h r o u g h o u t t he p r o c e s s o f Ch a n g’ e 3’ S l a n d i n g o n t he mo o n.Th i s p a p e r ma i n l y s t u d i e d t h e o r b i t d e — s i g n a n d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o f Ch a n g’e 3’ S s o t f l a n d i n g wh i c h wa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s t a g e s:l a n d i n g p r e pa r a t i o n s t a g e,ma i n d e c e l e r a t i o n s t a g e,c o a r s e o b s t a c l e a v o i d a nc e s t a g e a n d r e in f e d o b s t a c l e a — v o i d a n c e s t a g e .Th e s t u d y wa s c o n d u c t e d b y s e t t i n g u p mo d e l s o f t h e s t a g e s r e s pe c t i v e l y. Ke y wo r ds:s o t f l a n d i n g;mo o n f a l l ;t r a c k;r o u g h a v o i d a n c e;f in e a v o i d a nc e

2014数模国赛A题

2014数模国赛A题

一个质点。
3.2 符号说明
G
万有引力常数
嫦娥三号质量
月球质量
d
嫦娥三号在近月点距月心的距离
v
嫦娥三号在近月点的速度
角速度
水平速度
径向速度 径向加速度 水平加速度
β
推力 F 的径向夹角
比冲
4.模型建立
嫦娥三号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落任务。所谓软着陆,是指着陆器在制动系统作 用下以很小的速度准确降落到月球指定区域,以保证实验设备的安全。
圆的卫星轨道。 2) 自由下降段,也称霍曼转移段[2]。嫦娥三号脱离原来的停泊轨道,转入过渡轨
道。过渡轨道是一条近月点在所选着陆点附近的椭圆轨道。 3) 动力下降段,也称主动制段。嫦娥三号沿着过渡轨道下降到距离月面一定高度
时,制动发动机点火工作,开始动力下降。 4) 避障阶段(包括姿态调整段),也称最终着陆段。嫦娥三号水平方向为 0,为在
2
3.问题假设和符号说明
3.1 问题假设
1) 着陆准备轨道的选取不考虑太空漂浮物的影响;
2) 软着陆阶段忽略辐射,粒子撞击对嫦娥三号运动速度与方向的影响;
3) 忽略地球等其他星体引力对嫦娥三号的影响;
4) 假设嫦娥三号在轨道运行中不存在内在故障或在外在事故;
5) 考虑嫦娥三号在姿态调整时,对其主减速过程的轨道不产生影响,将嫦娥三号看做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 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 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 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探月着陆器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探月着陆器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DOI:10.16660/ki.1674-098X.2019.13.016探月着陆器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①赵晓旭 高聪 于丰韬(华北理工大学理学院 河北唐山 063210)摘 要:嫦娥三号的软着陆,标志着我国实现了通过程序编码实现机器自主避障着陆地外星体的伟大成就,而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制定与设计则是成功软着陆过程中极为重要因素。

本文以嫦娥三号探月着陆相关数据利用迭代计算,微分方程等方法,建立落月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模型,并根据安全原则与燃耗最小原则对模型进行合理的轨道设计与着陆路径优化,为探月飞行器的软着陆与轨道设计提供方法。

关键词:软着陆 迭代法 微分方程 非线性规划 最优控制策略中图分类号:V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5(a)-0016-02①作者简介:赵晓旭(1997,7—),男,汉族,河南遂平人,本科,研究方向:统计与数学建模。

月球是地球周围唯一的天然卫星,其表面蕴含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开采月球资源成为解决现今能源问题的一种方法。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的包裹,飞行器的着陆必须完全依赖发动机的制动。

1 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模型建立与求解1.1 减速模型1.1.1 主减速阶段在确定了嫦娥三号卫星近、远月点速度大小与方向后,根据嫦娥三号着陆器参数建立动态微分方程:边界条件:x (t 0)=0,y (t 0)=15000+R ,v x (t 0)=v 0=1614.4,v y (t0)=0,由于主减速运时主推动器需全功率运行,即F 取最大推力7200N且推动器不会频繁改变角度,因此a (t )是一光滑函数。

可将求解控制函数a (t )问题转换为求解最优参数及最短时间问题。

我们采用迭代的方法计算可得最优参数P =(4.862*10-6,-1.079*10-4,,4.785*10-2),时间最短为445s,在主减速结束时刻的水平速度为26.2320m/s,竖直方向速度为53.5072m/s,消耗燃料质量为1132.7kg。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
(1)建立动力学模型。
(2)建立最优控制模型。
设计主减速段制导控制律(采用燃料最优制导律)针对主减速阶段,卫星主发动机运作进行减速,整个阶段卫星进行抛物体运动,并在此阶段内实现速度从1.7千米/秒降到0米/秒。1主减速模式,卫星主发动机运作进行减速,整个阶段卫星进行抛物体运动设计快速调整段制导律(采用重力转弯制导)设计粗避障段制导律(参考火星动力下降段制导律,可采用D’Souza 制导,或多项式制导, 将平坦区域作为目标着陆点,从而避开岩石)分析星下光学敏感成像图片,启动姿态调整发动机进行水平位移,粗步避开大陨石坑,并进行减速运动,在末阶段实现卫星悬停于目标位置上方。同设计精避障段制导律(参考火星动力下降段制导律,可采用D’Souza 制导,或多项式制导, 将平坦区域作为目标着陆点,从而避开岩石)分析高分辨率三维成像启动姿态调整发动机进行水平位移,精细避开月面障碍物,主发动机产生恰好抵消自身重力的推力,维持稳定下降,经过调整,实现水平速度为0米/秒
根据上述的基本要求,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下面的问题:
(1)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2)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3)对于设计的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误差分析。
二、模型假设
(1)假设嫦娥三号的软着陆不受月球自转影响;
(2)假设嫦娥三号水平调位耗能极低可约为零;
(3)月球、日地引力摄动等因素均可忽略不计;
(4)忽略除地球以外的其他因素对飞船运动的影响。
三、符号说明
符号
符号说明
嫦娥三号在A点的机械能
嫦娥三号在B点的机械能
近月点到月心的距离
远月点到月心的距离
嫦娥三号经过近月点的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08003020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东北石油大学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2.3.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

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

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 12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和控制策略摘要嫦娥三号着陆器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任务,着陆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是最重要的分系统之一。

为了保证着陆的高安全性,对动力下降过程中的制导、导航、避障和姿态控制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软着陆轨道进行精确的计算。

针对问题一,本文建立了天体卫星环绕模型,嫦娥三号绕月飞行轨道为椭圆,利用模型公式22GMd u r=进行近月点及远月点的速度大小计算,得到近月点速度大小为1.705km/s ,远月点速度大小为1.626km/s 。

利用经纬度计算公式 以及着陆点经纬度推算出近月点经纬度为 19.11W , 28.37N ,远月点经纬度为 160.89E , 28.37S 。

同时根据近月点和远月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利用椭圆方程 22133218884.9763219870.988 1.036410x y +=⨯ ,用matlab 进行编程求解出:近月点处速度的方向:偏离月球0°经线所在面61.6°斜向上飞行 远月点处速度的方向:偏离月球0°经线所在面61.6°斜向下飞行针对问题二,本文基于燃料消耗最少原则建立了非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最优控制策略问题。

为使性能指标函数()00ft f t J mdt m m t =-=-⎰&达到最小,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构造哈密顿函数 T (,,)=f x,)H x u u λλ( ,根据庞特利亚金极大值原理,将原有复杂的规划问题转化为数学上对两点边值问题的求解,得到每个阶段最优控制策略为:主减速段,发动机全程以最大推进力工作,发动机动力主要以抵消水平方向的速度(1.705km/s ),该过程初速度1705m/s,末速度为57m/s,用时489s,消耗燃料1136.8kg 。

快速调整段,调姿发动机快速调整着陆器的姿态和推力,初速度57m/s,末速度16m/s ,用时25s,消耗燃料52.59kg 。

粗避障段,此阶段需要保证光学成像敏感器能够对着陆区成像并完成粗避障,初步确定着陆点,初速度16m/s,末速度0m/s,用时145s,消耗燃料72.15kg 。

本文用MATLAB 对附件3和附件4进行读取,得到陆区图像。

精避障段,悬停段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三维成像敏感器对着陆区域进行精障碍检测, 给出着陆点位置信息,在目标上方悬停30s 后,缓慢降落,到距离月面30m 时,速度为1.53m/s,此过程共耗时65s ,消耗燃料19.93kg 。

缓速下降阶段,初速度为1.53m/s,末速度为0m/s,即到达距离着陆地点4m 时的速度。

最终,在距离月面4米处自由落体,用时2.213s,到达着陆点的速度3.61m/s.全过程用时746.5s ,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质量2.4t ,消耗燃料1293.35kg ,占总质量的53.91%。

针对问题三,本文对各个阶段都进行仔细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分析了每一阶段中可能产生误差的各个因素以及对轨道影响最敏感的因素。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深入计算,得出如何去减少误差,做到对轨道更精确的控制。

关键字: 天体卫星环绕模型 非线性规划 哈密顿函数 最优化一、问题重述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航天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全新的突破,尤其是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诞生,是我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个伟大壮举,它表明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又实现了在我国航天史上新的突破,此次对月球的造访历时四天,于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

嫦娥三号在着陆准备轨道上的运行质量为 2.4t,其安装在下部的主减速发动机能够产生1500N到7500N的可调节推力,其比冲(即单位质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为2940m/s,可以满足调整速度的控制要求。

在四周安装有姿态调整发动机,在给定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方向后,能够自动通过多个发动机的脉冲组合实现各种姿态的调整控制。

嫦娥三号的预定着陆点为19.51W,44.12N,海拔为-2641m(见附件1)。

嫦娥三号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要保证准确地在月球预定区域内实现软着陆,关键问题是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设计。

其着陆轨道设计的基本要求:着陆准备轨道为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形轨道;着陆轨道为从近月点至着陆点,其软着陆过程共分为6个阶段(见附件2),要求满足每个阶段在关键点所处的状态;尽量减少软着陆过程的燃料消耗。

根据上述的基本要求,请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下面的问题:(1)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2)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3)对于已设计好的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二、问题假设1.假设可忽略月球自转的影响2.假设附件中所有先关数据真实可靠3.假设控制发动机系统的反应时间可以忽略不计4.假设嫦娥三号在进行环月轨道时地球对其吸引力可以忽略不计三、符号说明3.13.1.1t: 做抛体运动的时间g: 月球的重力加速度L: 运动的水平距离a : 抛体水平的加速度R: 月球赤道半径r : 月球极轴半径S: 每一经度对应的弧长3.1.2m : 行星的质量T: 行星椭圆轨道周期a: 轨道长半轴b : 轨道短半轴u m :面积速度ω: 角速度r : 轨道半径u : 轨道速度G: 引力常数M: 主星天体质量d : 椭圆焦半弦3.1.3x,y: 标准椭圆方程的坐标x y ''、:旋转后的椭圆方程对应的坐标θ: 旋转角度3.2v : v ∈R 是探测器在矢径r 方向上的速度x : x ∈R 是探测器方位角H 的角速度;m : m ∈R 是探测器质量L : 月球引力常数C : 制动火箭的排气速度,是一个常值。

0r : 0r R +∈是月心到近月点的距离f r : f r R +∈是月球半径f v : f v R +∈为探测器到达月面时的速度四、问题分析4.14.1.1 确定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为了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地理位置,由于题目中只给出了嫦娥三号的预定着陆点,所以此问将以此为突破口。

根据附件二中所给的相关数据可知在3000m 处嫦娥三号卫星进行快速调整姿态,在2400m 处卫星的水平速度为零,此后可视为垂直降落在月球表面上。

用落地点的经纬坐标再结合抛体运动的相关知识反推回在近月点处的经纬坐标,进而得到远月点的经纬坐标。

4.1.2嫦娥三号相应的速度的大小在计算近月点和远月点的速度时,因为此时嫦娥三号卫星做绕近月的椭圆形轨道运动,所以此时的近月点和远月点位置一定在椭圆轨道的拱点处,而且卫星所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轨道,不能直接近似成圆,为了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建立了求在椭圆轨道上拱点处的速度大小的模型。

4.1.3 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方向根据高等数学相关知识已知曲线上某一点的速度方向为该点所在位置的切线方向,而该点处的一阶导数表示该点处的切线方向。

根据4.1.2中得出的椭圆轨道模型方程在标准椭圆方程上进行坐标变换得到新的椭圆轨道方程,再对其进行求导,代入数值即可。

4.2 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根据附件2中主减速发动机推动力与燃料质量和冲量间的关系,建立耗燃料最小的目标函数,通过构造哈密顿函数、庞特利亚金极大值原理等相关原理建立非线性约束条件,为了方便求解,将此问题转化成数学上对两点边值问题的求解。

4.3 对设计的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分析在4.2问题求解的基础上对影响轨道及控制策略的敏感性因素进行分析,经查阅相关文献得出嫦娥三号绕月飞行阶段的相关数据参数,针对嫦娥三号每一运行过程进行更为细致的误差分析和相应的模型改进。

五、问题求解5.1 问题一的模型求解5.1.1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问题求解前的相关准备工作:经纬线的概念:经线也称子午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线上的半圆弧。

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值,称为经度。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和经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

任何一根纬线都是圆形而且两两平行。

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周长乘以纬线的纬度的余弦,所以赤道最长,离赤道越远的纬线,周长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0。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1]。

月球椭球体概念:月球表面地形复杂,并不是规则的球面,这样的曲面无法用数学公式准确地表示。

为了便于研究,选择了一个大小和形状同月球极为接近的旋转椭球体来近似的表达地球的空间几何形态。

它由一个扁率很小的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纯数学表面,称为月球椭球体,用公式表示为:22222x 1y z a b++= 计算经纬度模型:计算经向坐标差所在纬圈一纬度的弧长直接用经纬度计算两点间距离和测量误差时,主要考虑两个参数,即经、纬度平均每一度的距离( 弧长) ,纬度平均每一度的弧长大概是相等的,约为 111 000 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