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采桑子古诗词赏析
晏殊《采桑子》赏析
晏殊《采桑子》赏析晏殊《采桑子》赏析晏殊的词作《采桑子》以情感曲折细腻见长,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一般构思有别。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晏殊《采桑子》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采桑子朝代:宋代作者:晏殊原文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原文翻译】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
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
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
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
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词语解释】(1)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
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2)离亭:古代送别之所。
(3)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代指衣服。
(4)胧明:微明。
【原文赏析】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
“多情”二字,总摄全篇。
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
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
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
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
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
欧阳修《采桑子》诗歌鉴赏
欧阳修《采桑子》诗歌鉴赏欧阳修《采桑子》诗歌鉴赏《采桑子十首》是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记录其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一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欧阳修《采桑子》诗歌鉴赏,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采桑子欧阳修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译文其一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
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其二春光深浓,雨过天晴,西湖景色更显美好。
赏析宋词《采桑子》
赏析宋词《采桑子》宋词《采桑子》是一首描写暮春景色的词,作者欧阳修。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暮春景色,下片写春游之后的情景。
上片中,作者用“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来形容春花即将随着片片飞花悄然消逝,突出了晚春时节的氛围。
花朵的舞态仿佛是在徘徊,实际上是少妇内心的情思纷扰。
这一句“细雨不放侵”,既描写了繁枝落花的情景,又勾勒出少妇思念的愁绪。
下片中,“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描述了笙歌散尽,游人离去后的清静景象,表现出词人的惜春之情。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则描绘了游春之后的闲适自在,双燕归来的情景。
最后一句“远山应伴近来照,无意遮拦寂寞红。
”更是表达出词人的孤独感和对于逝去的岁月的怀念。
整首词情感真挚,文字疏隽,以景抒情,表达出词人在暮春时节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于岁月的无奈。
在全词的最后,“无意遮拦寂寞红”一句中,作者运用了“无意遮拦”一词,将红花与远山联系起来,表达出红花虽然寂寞,但始终不肯放弃生命的意义。
红花的绽放、凋零和重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而远山则象征着人生的漫长和无尽。
在这种情境之下,作者的情感达到了一种深刻的意境,并且为全词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整首词的情感抒发十分自然,没有刻意去强调任何情感的强度,而是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以及对春游之后的情景的描绘,自然地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感慨。
词人在描绘暮春景色时,并没有用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简洁的文字,将暮春的氛围、风景和情感,自然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整首词的意境也十分美妙,虽然描绘的是暮春的景色和情景,但却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轮回和人生的无奈,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这也是这首词作为一首经典之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拨灯书尽红笺也,照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翻译夜深,把油灯拨亮,在红笺上写满思念,却依旧感到空虚无聊。
长夜漫漫,时钟滴答作响,即使在梦中与爱人相见也总有所阻隔。
三更了,窗外的雨打在修竹上,一片风雨之声。
将我的思念交付给秋潮,千万不要误了双鱼到谢桥之期。
解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的变体。
红笺:一种制做精致的小幅红纸,常作为题写诗词、请柬等用。
玉漏:玉制的计时器,即漏壶。
寒花:寒冷时节所开的花,一般多指菊花。
分付秋潮:谓将这孤独孤独的苦情都付与此时的秋声秋雨中。
双鱼:代指书信。
谢桥:谢娘桥,借指情人所居之处。
创作背景该词的具体创作年份未知。
这首词到底是写给谁的已难以确知。
从词意看,像是对某一恋人而发。
赏析纳兰将一首小词写得情意融融,求而不得的爱情让他感到为难与苦痛时,也令他心中充盈着忽明忽暗的期望。
这首《采桑子》,一开篇便是无聊,写过信后,照旧无聊,虽然词中并未提及信的内容,信是写给谁的,但从“照旧无聊〞这四个字中,就已经可以猜到一二了。
纳兰总是有这样的本领,看似在自说白话,讲着不着边际的胡话,却总能营造出引人人胜的氛同,令读词的人不知不觉地沉沦。
纳兰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变为一台表演,读者成为了观众,与他一起深思爱恋。
词中的“红笺〞二字透露出纳兰所记挂的人定是一名令他着迷的女子。
红笺是美女亲自制作,特地用来让文人雅客们吟诗作对用的。
不过,诗词中红笺多是用来指相思之情,只要写出红笺,一切便都在不言之中了。
下接一句“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引自秦少游的词句“玉漏迢迢尽,银河淡淡横〞。
诗词中,“漏〞一向是寂寥、落寞、时间漫长的意象,在这里也不例外。
采桑子欧阳修诗歌鉴赏
采桑子欧阳修诗歌鉴赏
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这首词以轻松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体验。
在词的上阕,欧阳修描绘了春天过后的西湖景象,落花满地,杨花飞舞,垂柳在春风中摇曳。
通过这些细节,作者营造出一种寂静、空虚的氛围。
在下阕,欧阳修进一步描绘了游人散去后的西湖。
笙歌散尽,繁华消失,作者开始感受到春天的空虚。
然而,这种空虚并非消极的,反而让作者体验到宁静的畅适。
最后,作者回到室内,放下帘栊,享受细雨中的清寂。
整首词从室外景色的空虚写到室内气氛的清寂,展现出作者生活中的静观自适的情调。
从艺术手法来看,欧阳修运用了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
比如“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这句,既描绘了春天过后的景象,又通过“狼籍残红”和“飞絮濛濛”表达出作者对春天消逝的淡淡哀愁。
又如“垂柳阑干尽日风”这句,通过“尽日风”三字,生动地描绘了垂柳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
在主题上,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消逝的淡淡哀愁,但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欧阳修的《采桑子》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展现作者独特审美视角和情感体验的优秀诗歌。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作者成功地表达出对春天消逝的哀愁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验。
欧阳修《采桑子》原诗及赏析 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采桑子》原诗及赏析群芳过后西湖好《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组词《采桑子》的第一首。
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所见,词句清新可爱,通过把西湖比作西子,所谓“西子湖”,即西湖,因为美丽,所以不要亡国的谐音,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原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宋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翻译:虽说是百花凋落,但西湖依然美好。
散乱的花片已经凋落无几,飞舞的柳絮飘洒满天。
垂柳低拂着栏杆,整天都在微风中歪歪斜斜地飘来飘去。
喧闹的笙歌已经散场,游人早已走尽,我才察觉到春天空空荡荡。
回到居室,拉下窗帘,一对燕子在细雨中嬉戏着。
赏析: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颖州时所填的词和《醉翁亭记》一样,此篇写的是暮春午后作者从郊外游湖归来时的情景。
最先展示在他面前的是暮春残景,地上落英纷陈,花事已阑;空中则飘飞着蒙蒙的柳絮,乃春已去而愁未尽的标志。
残红退尽,茂密的枝叶也停止了摇曳。
但那微风却从“垂柳阑干尽日风”中如影随形地吹来,又将那飘荡的春愁带回给作者。
这正如李煜《虞美人》所说:“小楼昨夜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恼人的春愁不是避人不避,而是和作者形影不离。
这种惜春的哀感过了中年以后是颇不易有的,它究竟产生的原因呢?抬起头来,杨花柳絮在随风飘荡,这无边的飞絮,不正象征着那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吗?但是,作者却感到这飘扬的柳絮格外“濛濛”,这漫天的飞絮,似乎在向他预告,将有可怕的寂寞“风雨”要来破坏这美好的春景。
的确,作者在归路的“笙歌散尽游人去”之后,就真正感到“始觉春空”。
春空之后,作者极为深刻地感知到,若不能以一种高旷的胸怀看待人生,人生就会变得虚无破灭,作者这样深感“春空”之空,当然就是对生命之空的痛悟了。
不仅如此,作者在领略了将破未破的暂时平静之后,又从“双燕归来细雨中”的描写里,看到宇宙间的生机依然在燕子飞来飞去的觅食中焕发出来,因此他又从颓唐中振起,继续为官为文为诗为词的生命活动了。
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赏析采桑子是一首宋代词,由苏轼所作。
这首词是他晚年所作,表达了对逝去年华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这首词以婉约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的情感,使人们对岁月的流逝产生深刻的共鸣。
首先,词的开篇以“采桑子”为引子,直接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主题。
采桑,象征着女子的青春年华,而“子”则表示采摘桑叶的人。
通过这个形象,苏轼巧妙地将自己与昔日的青春比作采桑子,表达了对逝去的少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其次,词的节奏平缓流畅,语言简练明快。
苏轼运用了大量的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整篇词语言优美。
例如,“绫罗如血梦兮时”一句中,用对仗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的美好记忆。
又如,“采桑沁入画屏空,画屏年年泪春红”一句中,通过排比的方式加深了对时间流逝和不可逆转的感慨。
再次,词中出现了许多意象,增加了词的艺术感。
苏轼用“画屏”来暗示时间的流转,将时间比喻为不断流转的画屏,使人们感受到时光的匆匆与无常。
他还用“绫罗如血梦”来描绘旧时的美好景象,令人如梦如幻。
这些意象使整个词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最后,词的结尾以“云霞急暮天边起,采桑烟陌一时尽”结束。
这两句虽然简短,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生命短暂的主题。
云霞急暮,比喻时间急速流逝;采桑烟陌,暗示了曾经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
整个词以此作为结尾,更加突出了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主题。
综上所述,苏轼的《采桑子》通过形象、节奏、意象等方式,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这首词的词句婉约细腻,言简意赅,使人们对岁月流转和珍惜生命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赋予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采桑子》是苏轼在晚年创作的一首词,也是他对逝去年华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的真实写照。
这首词以其细腻婉约的笔触,展现了词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时光的思考,使人们在欣赏之余也不禁产生深深的共鸣。
词的开篇“采桑子,送春春去也。
绫罗如血梦兮时,画屏年年泪春红。
”深情地描绘了春光逝去的场景。
采桑子象征着女子的青春年华,词人将自己比作采摘桑叶的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忆怀。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采桑子》由我国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
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代: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
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
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
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注释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
争道:游人车辆争先而行。
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
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
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
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
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鉴赏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
《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
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
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
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
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
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
文言文采桑子欧阳修的赏析
文言文采桑子欧阳修的赏析《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这十首词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了对传统的突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词史意义。
下面是采桑子欧阳修赏析,请参考!采桑子欧阳修赏析这组词每首起句均以“西湖好”引起吟咏,写尽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词之语言清丽,风格空灵淡远,充溢着悠然闲怡之趣。
《采桑子十首》借鉴了民间鼓子词联章体的形式,创造性地运用了化整为零的构思方式,对颍州西湖美景作了全方位的描绘;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景物、创造意境;体现出了平淡清新的风格特点。
其较多的新变特征,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采桑子十首》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西湖之美,表达了词人留连光景的喜悦心情。
作为欧阳修山水词的代表作,《采桑子十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一、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所谓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即在进行艺术构思时,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将表现对象分成若干单元而分篇咏之。
在作品中,这若干个单元相互独立、互不重复,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采桑子十首》就是词人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的结果。
欧阳修徜徉于西湖之滨,醉心于山水之间,把西湖异时之景行诸笔端;一首词就是一组镜头,构成了西湖美的一个侧面。
这样,十首词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西湖之美,从而形成了作者和读者心目中的西湖整体和全貌。
可见,欧阳修是有意把这十首词作为一个整体来写的。
十首《采桑子》有五首是以时间开头的,分别写不同时间、场景下的西湖美景。
凡西湖之所见,西湖之所有,尽囊括于词人笔下,统一于作者刻意营造的意境之中,统摄于和谐宁静的基调之下。
词人选择了“春深雨后”、“群芳过后”、“ 清明上巳”、“荷花开后”、“残阳夕照”这些时刻描写西湖之美。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原文: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歌罢还颦,恨隔炉香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
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译文记得那年月夜,在西楼相会。
你偷偷地抹去脸上的泪水。
唱罢了歌儿,还皱着双眉。
只恨香炉烟袅袅,你的容貌未看仔细。
别来光阴逝如水,楼外的柳丝,几次生绿。
在尘世中奔波,我已很累。
唯有你的娇容,时时在萦绕脑际。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西楼,乃当时听歌见人之地,宋人词中多以“西楼”“西厢”“西窗”为名。
泪粉偷匀:暗自擦干泪水,重把粉搽匀。
还颦(pín):却皱着眉。
还,却。
颦,皱眉。
青春:春天。
倦客红尘:厌倦了客居,指奔走在外。
赏析:上片忆当年西楼月下初见,泪粉而偷匀,歌罢而还颦,细腻地描绘出歌女的处境、神态和心情。
起首两句写一次夜间的.宴集,词人在月下与她相见——她正偷偷地抹干珠泪,重整铅华。
“泪粉偷匀”,初次见面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也许是终生不忘的,何况那是一位正在流泪的姑娘!“匀”,谓匀粉,把脸上的粉搽匀。
“偷匀”二字,中含几许辛酸。
“歌罢还颦”,她匀脸后还要继续唱歌,唱完了歌却又皱着眉头,郁郁不乐,那神态可惜隔着袅袅的炉烟,未能看得真切。
“看未真”三字,意味深长。
其实,淡薄的香烟,不能阻隔人的视线,词人所“恨”的只是坐处与她隔开,未得亲近,尤其是无法知道她为什么流泪悲伤。
上片着力在“泪”字与“颦”字。
歌女的凄凉身世,痛苦心情,词人对她的同情和爱慕,都在这里表达出来了。
如俞陛云所说的:“不过回忆从前,而能手写之,便觉当时凄怨之神,宛呈纸上。
”(《宋词选释》)下片写别后相思,楼外柳、楼中人对举,全从倦客写去。
过片两句,言自从分别过后,想那楼外垂杨,又该几度在春天更换枝叶。
“垂杨”,在旧体诗词中,往往有着各种特殊的象征意义。
古来有折杨柳赠别的习俗,因而见到杨柳便使人联想到别离;杨花柳絮,飘飏无定,又使人联想到身世的飘泊无依。
采桑子文言文翻译赏析
原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文:桑树叶子尚未凋落,看起来生机勃勃。
哎呀,那些斑鸠啊,不要吃桑葚!哎呀,那些女子啊,不要沉迷于男子!男子如果沉迷,还可以解脱。
女子如果沉迷,就难以解脱了。
桑树叶子已经凋落,变黄飘落。
自从我嫁给你,三年以来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
淇河的水波涛汹涌,水花渐渐沾湿了车上的帷幕。
女子并没有过错,男子却行为不端。
男子的心变化无常,三心二意,道德品质不坚定。
赏析:《采桑子》是一首描写女子对爱情失望与痛苦的文言文诗。
诗人以桑树、鸠鸟、女子、士人等形象,抒发了对爱情执着与失落的感慨。
诗的开头,诗人以桑叶未落、生机勃勃的形象,比喻女子对爱情的期待与向往。
接着,诗人以斑鸠吃桑葚为喻,告诫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以免受到伤害。
这一段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爱情的忠告。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句话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
男子如果沉迷于爱情,还可以解脱,而女子一旦沉迷,就难以自拔。
这一对比,凸显了女子在爱情中的被动与无助。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桑叶凋落、变黄飘落为喻,描绘了女子对爱情的失望与痛苦。
淇河的水波涛汹涌,象征着女子内心的波澜起伏。
女子并没有过错,却遭受了男子的背叛,这使得女子更加痛苦。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这句话揭示了男子的薄情与无信。
男子的心变化无常,道德品质不坚定,这使得女子对爱情彻底失望。
整首诗以桑树、鸠鸟、女子、士人等形象,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残酷。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失望,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堪称文言文中的佳作。
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不仅要理解诗中的意象和隐喻,还要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让我们明白,爱情虽美好,但也要懂得珍惜,否则一旦失去,将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励志古诗词《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
——李白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青蝶飞上玉搔头,
蜻蜓衔草寻欢娱。
宝鸭穿水声咽咽,
渔舟唱双清晨歌。
海燕双飞日暮去,
竹雀噪稀入宿泊。
赏析:
《采桑子》是宋代诗人李白所作,这首古诗以生动的形象与语言,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自然风光图。
诗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形容花朵繁盛,芳草葱郁。
接着“青蝶飞上玉搔头,蜻蜓衔草寻欢娱”,描写出蝴蝶与蜻蜓在芳草丛中翩翩起舞,沉浸在娱乐的天地里。
随后“宝鸭穿水声咽咽,渔舟唱双清晨歌”,展现出清晨池塘深处宝鸭唱歌与渔舟唱双的清新婉转场景。
最后“海燕双飞日暮去,竹雀噪稀入宿泊”,描绘出晚霞映照,海燕双双相随,绽放优美动人画面。
总之,李白在这首古诗中展示出非常真实而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静谧优美与壮阔宏伟,也表达出无穷的对生命的赞美与对宇宙的赞叹之情。
辛弃疾作品:《采桑子》赏析
辛弃疾作品:《采桑子》赏析辛弃疾作品:《采桑子》赏析辛弃疾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其中著名的诗篇《采桑子》更是广泛的被人们传诵着。
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辛弃疾作品《采桑子》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辛弃疾作品篇一:《采桑子》赏析原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年少时不知道什么是愁,喜欢在新作的词里强说忧愁的感觉。
而到了今天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说秋天真是凉爽啊。
赏析: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采桑子》欧阳修宋词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宋词赏析《采桑子》欧阳修宋词赏析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舟中便是仙。
欧阳修词作鉴赏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
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
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
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
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
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
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下片写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
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
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洁,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
“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
人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舟中便是仙”的妙想。
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琼田三万倾,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同此境界,同此会心。
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
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采桑子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1】《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
《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四字,八句。
上下片都是起句仄收,以下三句用平韵。
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
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这首词是欧阳修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在词中,词人描写了颖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之美,表现出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对现实人生深沉感受。
全词如下: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群芳过后西湖好”,这是全词之纲。
“群芳”即指百花。
“过后”自然是指春末时节。
然而。
西湖的美好,恰是“群芳过后”的景象。
1个“好”字,表现出词人独特的感受。
接着的“狼藉残红。
飞絮濛濛”两句,是对“好”的外在描写。
“飞絮蒙蒙”指的是暮春时节柳絮随风飘飞的场景。
其中“狼藉”和“飞絮”写出了遍地落花、柳絮飘飞的景象。
“垂柳阑干尽日风。
”“阑干:即纵横交织的样子。
这句是说,飘拂的垂柳整天迎风招展。
这里,词人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在动静结合中,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接着的下片由上片的写物进入到写人。
首先写道:“笙歌散尽游人去。
”“笙歌散尽”,这里是虚写,表现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就是繁花盛开时候,游人如织,轻歌曼舞的盛况。
而今,“始觉春空”。
1个“空”字,点明了暮春时节空寂的自然之景,也表明了人身处这样的空寂之中的心境。
“始觉”很有分量,不但表明了词人的心理感受,而且由外到内,推进了词作情感的深沉表现。
其中的“春空”,我们似乎感觉到这样的`意义,(西湖)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是那么的寂静,这样的寂静。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采桑子》原文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桑子》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篇1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
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采桑子原文及赏析原文: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译文亭前红花飘落,春光亦随花而去,花儿飘落的姿态优雅,好像翩翩起舞,花儿不忍归去,似乎在徘徊彷徨。
细雨霏霏,这雨,浸润了落花,也浸湿了愁绪,我双眉紧锁,难得一展。
没有远方的佳音,独守绿色窗棂,冷冷清清,空空寂寂,印香飘渺,渐渐烧成了灰烬。
思情难耐,百无聊奈时,昏然欲睡,思念的人儿朦胧进入梦境。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采桑子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此词调于《花草粹编》、《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诗余醉》中有题作“春思”。
亭:侯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吕本二主词、《花草粹编》、《尊前集》、《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亭”。
晨本二主词中作“庭”。
逐:跟随。
红英:红花。
尽:完。
徘徊:这里形容回旋飞转的样子。
细:萧本二主词中作“零”;吕本二主词中此字空缺。
霏微:《尊前集》中作“霏霏”;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中误作“非非”。
霏(fēi)微,雨雪细小,迷迷濛濛的样子。
不放双眉:就是紧锁双眉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无法使双眉暂时展开。
芳音:晨本二主词中作“芳英”。
芳音,即佳音,好音。
断:断绝。
香印成灰:指香烧成了灰烬。
香印,即印香,打上印的香,用多种香料捣成末调和均匀制成的一种香。
王建《香印》诗中有句:“闲坐印香烧,满户松柏气。
”可见,“香印”与“印香”同义。
古时富贵人家为使屋里气味芬芳,常常在室内燃香。
成灰,成为灰烬。
可奈,怎奈,即无可奈何。
情怀:心情,心境。
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个少妇在晚春时节缱绻怀人,愁眉不展,百无聊赖的情怀。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词中的女主人公触景生愁。
第一二两句“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写这个女子独处事中,举目窗外,所看到的是捕目落花,随风飞舞,看来,春花即将随着这片片飞花无声无息地消逝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采桑子古诗词赏析
《采桑子·和何大夫酴醾菊》
罗敷媚
春风吹尽秋光照,瘦减初黄。
改样新妆,特地相逢只认香。
南台九日登临处,不共飞觞。
镜里伊傍,独秀钗头殿众芳。
赏析:
“春风吹尽秋光照”一句入手擒题,已将酴醾春花与秋菊挽合一起。
“瘦减”三句就此生发,以对比之笔写来,形神俱活。
下片以幽花之不与盛宴而独甘寂寞,因物寄情,表现了词人淡泊自守之高操与骨鲠。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赏析:
乘着一叶小船去江南避乱。
就像一只孤雁一朵云团孤独地游移在高空,回望万里中原笼罩着茫茫的战云烽烟,不禁令人泪洒衣襟。
翠绿的青山倒映在寒冷的江水里,江岸上飞舞着枫叶和芦根。
夕阳隐没在西山江水波平浪静,愁坏了我这个离国辞乡的旅人!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
待得团团是几时。
赏析:
此词好处,全在善用譬喻。
上片下片,一气直下,皆只如一句。
上片谓江楼月尚能南北东西,随人千里,永无别离;下片反谓江楼月一夕暂满,而更多时候却长亏而待盈,未知浑圆的月相,几时能得?比的手法,有以多种喻象以譬同一喻体者,谓之博喻;又有以同一喻象以譬多种喻体者,殊不常见。
这首词即属后者,故能别出心裁,新奇可喜。
《采桑子·片风丝雨笼烟絮》
片风丝雨笼烟絮,玉点香球。
玉点香球,尽日东风不满楼。
暗将亡国伤心事,诉与东流。
诉与东流,万里长江一带愁。
赏析:
微风细雨笼罩着烟气迷漾中的柳絮,点点团团坠落地上滚成琼玉般的香球。
迢迢春日中微微东风啊不住地吹度。
默默地把自己的一腔亡国愁恨,诉于滚滚滔滔波浪翻卷的东流。
万里长江啊带着我这不尽的愁苦。
《采桑子·障泥油壁人归后》
朱藻
障泥油壁人归后,满院花阴。
楼影沈沈。
中有伤春一片心。
间穿绿树寻梅子,斜日笼明。
团扇风轻。
一径杨花不避人。
赏析:
意中人乘坐着油壁马车归去,满院花草凋零纷纷,月色溶溶楼影沉沉,楼阁中美人伤春怀春一片愁情。
穿过绿树寻找梅子驱除闲愁,
傍晚时分昏暗笼罩着天空,团扇下的微风略嫌轻微,满径的杨花啊轻
薄无礼不避行人。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
佚名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
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
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
赏析:
年年百花开放的时候,总是风雨成旬不肯放晴,耽误了多少赏花
踏青的游人!今天已经天晴日朗,不过花已零落成尘。
请代我告诉花神:还不如当初就不要有新春!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赏析:
西湖:指当时颍州的西湖。
没有风时的水面,光滑得跟琉璃一样,坐在船上不感觉船在行进,只看见船边泛起涟漪水纹,被船行惊起的
水鸟掠过湖岸飞。
词句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雅丽灵动的景色,反
映了作者在颍州任知州时轻松恬淡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