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讲义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含多款)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含多款)](https://img.taocdn.com/s3/m/760bfcd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c.png)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一、导言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古至今,无数诗人以诗歌为载体,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我国古代,诗歌被誉为“文学之祖”,是文人墨客必备的技能。
为了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探讨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技巧。
二、诗歌鉴赏概述1.诗歌鉴赏的定义诗歌鉴赏是指通过对诗歌的阅读、理解和品味,挖掘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美感,进而领悟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诗歌鉴赏的方法(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涵。
(2)品味语言: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汇、意象和修辞手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3)把握情感: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魅力。
(4)虚实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技巧,揭示诗歌的意境。
三、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1.虚实结合的定义虚实结合是指在诗歌创作中,将抽象的概念、情感、意境与具体的物象、景象相结合,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感。
2.虚实结合的作用(1)增强诗歌的表现力:通过虚实结合,使诗歌的意象更加鲜明,情感更加丰富。
(2)拓展诗歌的意境:虚实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引人遐想。
(3)突出诗歌的主题:通过虚实结合,使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富有哲理。
3.虚实结合的技巧(1)以虚写实: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绘,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以实写虚: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虚实相生:将虚实结合运用得恰到好处,使诗歌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四、诗歌鉴赏实例分析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虚实结合分析:诗人通过描绘床前明月光和地上霜,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虚实结合作用:以虚写实,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拓展了意境,突出了主题。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1feb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2.png)
03
04
虚实结合在诗歌意境营 造中的作用
24
典型案例分析:杜甫《 月夜忆舍弟》、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2024/1/28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01
观察自然、关注细节、体验情感
如何创造美
02
发挥想象、运用语言、表现个性
美的实践与分享
03
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并互相交流分享
01
02
03
唐诗中的虚实转换
唐诗中常常通过对景描写 、情感抒发等手法,实现 虚实之间的自然转换。
2024/1/28
宋词中的虚实结合
宋词注重表现内心感受, 通过对梦境、回忆的描绘 ,将虚与实巧妙地结合在 一起。
技巧与特点
唐诗宋词中虚实转换的技 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 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 意象的组合和变换。
诗歌鉴赏之虚课实件结合公开课ppt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范例 • 现代诗歌中虚实结合实践探索 • 跨文化视角下虚实结合比较研究 • 创作实践与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
01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2024/1/28
3
虚实结合定义及作用
2024/1/28
7
《诗经》中虚实相映
虚写手法
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创造意境, 表达情感。
实写手法
虚实结合
《诗经》中常常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 对理想境界的虚构和想象,形成独特 的艺术效果。
通过描绘具体场景、人物行为等,展 现现实生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5ff65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5.png)
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现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
01 戴望舒《雨巷》
诗中通过实写雨巷、油纸伞等意象,虚写一个丁 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
02 卞之琳《断章》
诗人通过实写桥上的风景和看风景的人,虚写别 人眼中的自己和装饰了别人的梦,表达了世间万 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哲理思考。
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实写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述,如景 物、人物、事件等;虚写则指通过想 象、联想等手法对抽象情感、哲理等 的间接表现。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分辨实写与虚 写的部分,体会其相互映衬、相得益 彰的艺术效果。
02
虚实结合在诗歌中运用实例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
01 02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歌具有节奏韵律美、意境深远、语言凝练等特 02 点,常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深层含义。
诗歌分类多样,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03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鉴赏方法论述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生平、思想 及创作背景,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意象分析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体会其象征意义和情 感色彩,进而领悟诗
词汇选择在虚实结合中重要性
精准用词
在虚实结合的诗歌中,要选用准确、 生动的词汇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创新性词汇
在虚实结合的诗歌中,可以尝试运用 一些创新性的词汇,以增强诗歌的独 特性和新颖性。
丰富词汇
通过运用丰富的词汇,可以更好地描 绘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场景,使读者产 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培养良好的诗歌鉴赏习惯与兴趣
鼓励学生将诗歌鉴赏融入日常生活中,如定期阅读诗歌、参加诗歌朗诵会等,培养其良 好的鉴赏习惯与兴趣。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8e7f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5.png)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虚实结 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讨论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 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24/3/26
25
分享各自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理解和感受
分享内容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 法的理解和感受。
15
04
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方法 探讨
2024/3/26
16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抓住实写词句,理解诗歌表面意义
通过仔细阅读诗歌,找出其中实写的词句,如具体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理解诗歌的
表面意义。
抓住虚写词句,体会诗歌深层内涵
在理解表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虚写词句,如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 ,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正意图。
2024/3/26
结合虚实词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
将实写和虚写的词句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
17
关注背景信息,深入挖掘内涵
1 2
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
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挖掘诗歌中所反 映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内容。
2024/3/26
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意义
诗人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象征与比喻的结合
诗人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常常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意象的象征、色彩 的象征、音响的象征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 更加丰富深远。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https://img.taocdn.com/s3/m/9c5cb7e81711cc7931b716de.png)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二.具体表现
1.当前为实 过去为虚
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 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 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当前景象 为实,已逝景象为虚。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知识目标: 1.明确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运用虚实结合相关知识,精准鉴赏,
“春风十里”是虚景,写昔日扬州 城的繁荣景象;而“尽荠麦青青”是实 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 虚一实、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 昔盛今衰的感慨。
《诗歌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2.当前为实 将来为虚
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 之境,诗人以它来对当前之景当前之情 进行对比或烘托,来抒发心中的情怀, 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09e7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5.png)
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
虚实结合使诗歌形象更加鲜明
通过虚写和实写的相互映衬,诗歌中的人物、景物等形象更加立体、生动,给读者留下 深刻印象。
虚实结合增强诗歌情感表达
虚写部分往往能够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而实写部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 描绘,二者相结合,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深刻。
虚实结合提升诗歌意境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 件
目
CONTENCT
录
•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分析 • 现代诗歌中虚实结合创新实践 • 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意义与价值 •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指导 • 学生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01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虚实结合定义及作用
虚实结合是指诗歌中通过虚写和实写相互补充、相互 映衬的表现手法。
虚写部分可以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而实写部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二 者相互交织,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广阔。
拓展读者审美想象空间
虚实结合激发读者想象力
虚写部分往往具有模糊性、多义性等特点,能够激发读者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产生更多 的联想和想象。
虚实结合拓展诗歌内涵 虚写部分可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感和思想,而实写部分则 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二者相结合,使诗歌内涵更加 丰富、多元。
虚实结合增强诗歌审美价值
虚写部分可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如朦胧美、空 灵美等,而实写部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二者相 互补充,使诗歌审美价值更加突出。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虚实结合体现中华文 化精髓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 特征之一,体现了中华文化追求 和谐、注重意境的审美传统。
理解。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PPT课件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b8bf9355270722182ef747.png)
虚写
11
实写 周邦彦 《苏幕遮·燎沉香》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虚写
12
实写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明确: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步骤一),前 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 写,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 与愁苦的情景(步骤二),二者相互结合,拓展了诗 歌意境,强化了对友人的牵挂与不舍之情(步骤三)。
2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二)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 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③,车如流 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全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从虚实角度简要分析。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阙是实写,写 作者作为亡国之君悲愤交加、郁愁难解的心情;下阙是 虚写,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游上苑时的欢乐 情景。全诗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内容,表现了词人亡 国的强烈悲恨之情。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实写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虚写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 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5
例:李煜《虞美人》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虚写
春花秋月何时了
17
虚实结合的作用:
1、二者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ppt课件PPT文档39页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ppt课件PPT文档39页](https://img.taocdn.com/s3/m/f8cd3313aef8941ea66e05b0.png)
-----李 煜 -----秦 观 -----李清照 -----董解元 -----王实甫
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 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 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至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 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无定河边骨”和“春闺 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 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 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 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 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 “可怜”,一个“犹是”, 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 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 的无限同情。
❖ 这种曲折有致、出乎常情的写法,更能 表达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说四 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评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3、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诗词中当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表达的时候, 诗人常常不是空洞地抒情,而是借助修辞, 特别是比喻手法化虚为实,使表达的情感易 于捕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诗词中虚实结合常见的几种形式
1. 借助想像虚拟意境 2. 从对方起笔生情 3. 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4. 借助梦境的描写化虚为实 5. 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6. 置议论的虚实 7. 不置议论的虚实
1、借助想像虚拟意境
想像是虚写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有一定的现 实依据,却又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能扩大诗词 的容量。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a1a7b1aa00b52acfc7cae1.png)
(实) (虚)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 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 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沙漠后到安西为虚写,(1分)是想象的繁华的丝绸
商运之景,
诗歌通过想象和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作者盼望
收复安西边镇 ,恢复往日繁荣的感情(1分) 。
•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 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 又还是、秋将暮。
深 山 藏 古 寺
1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2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实相济)
1、实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2、虚写: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 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13
课堂小结
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虚 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 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激发 想象,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 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清代唐彪《读书作文谱》
越中览古
• 越王勾践破吴归, • 战士还家尽锦衣。 • 宫女如花满春殿, • 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494e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b.png)
20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阐发义理摇曳神情虚实相济
20
1.命题方式:
20
三.高考解题指导
2.答题步骤:
明手法
阐运用
析效果
明手法阐运用虚写实写析效果虚实对比
26
3.鉴赏示例
注
26
4.小试牛刀①(2005年全国卷Ⅱ)
【答题要点】
26
明手法虚实结合阐运用实写虚写析效果虚实结合,相辅相成
妻子小儿女
10
3.己方为实 对方为虚
10
突破时空着眼于对方对写法
“主观之景”梦境、仙境、誓愿等等。(想象)
10
4.客观为实 主观为虚
1.梦境为虚
虚实结合设想相逢梦中
2.仙境为虚
20天界虚实结3.愿Fra bibliotek为虚20
誓言
诗词中虚实结合具体表现过去将来对方主观梦境、仙境、愿望等
20
小结: 虚实结合的作用
②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鉴赏下面这首诗。
26
答题要点实写虚写虚实相生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26
四.布置作业
2013年天津卷
10
二.具体表现
虚景实景对比
10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再现相反相成
10
将来
10
10
实写虚写虚实结合
10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教案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b73c6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8.png)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教案第一章:诗歌与虚实结合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形象和情感为特点。
诗歌通过语言的精炼和想象力的运用,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2 虚实结合的定义与意义虚实结合是指在诗歌创作中,将现实与想象、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手法。
虚实结合可以丰富诗歌的意境,增强表现力,使读者产生更深刻的共鸣。
第二章: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实例分析2.1 李白《静夜思》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探讨虚实结合如何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2.2 王之涣《登鹳雀楼》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探讨虚实结合如何展现诗人对壮丽景色的感受。
第三章: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3.1 想象与现实的结合通过对现实事物的描写,加入诗人的想象,形成虚实相生的效果。
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运用想象与现实结合的手法。
3.2 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在诗歌中,通过具体的事物描写,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运用具体与抽象结合的手法。
第四章:虚实结合的创作实践4.1 创作背景与动机解释诗人在创作时,如何根据个人经历、情感和时代背景,运用虚实结合手法。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创作动机和背景。
4.2 创作步骤与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虚实结合手法。
提供创作技巧,如观察事物、运用想象力、巧妙运用象征和隐喻等。
第五章: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评价与欣赏5.1 诗歌评价的标准与方法介绍古代诗歌评价的标准,如意境、情感、语言表达等。
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评价。
5.2 诗歌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感受诗歌的美感。
鼓励学生通过欣赏和感悟,提升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六章: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类型与特点6.1 景物描写中的虚实结合分析古代诗歌中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如山水、季节变化等。
探讨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如表达诗人的情感、营造意境等。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ppt课件共3文档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ppt课件共3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32f5fc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a.png)
分析技巧
分析诗人运用的表达技巧 ,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的意义
丰富诗歌内涵
虚实结合可以使诗歌内涵 更加丰富,通过虚写和实 写的相互补充,使诗歌意 境更加深远。
增强艺术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增强诗歌的 艺术效果,使诗歌更具感 染力和表现力。
拓展读者想象空间
虚实结合可以拓展读者的 想象空间,使读者在品味 诗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 审美享受。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神话传说
《楚辞》大量运用神话传说,构建了一个虚幻的 世界,同时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真实面貌。
象征与隐喻
《楚辞》还通过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将抽象的情 感和理念以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
唐诗中的虚实结合
对景描写与抒情
01
唐诗以对景描写为主要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将读者带入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同时抒发作者的真挚情感。
PART 02
虚实结合的理论基础
REPORTING
虚实的概念及关系
虚
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 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
实
关系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 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 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 境。
虚实结合在诗歌中的体现
03
拓展诗歌鉴赏的视野
虚实结合不仅存在于古代诗歌中,也广泛运用于现代文学作品中。通过
学习和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可以拓展读者的诗歌鉴赏视野,提
高其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古代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虚实结合作为古代诗歌的重要技巧之一,学习和传承这种技巧有助于 传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ea752a2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0.png)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分类说明: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例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例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析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例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析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③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析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例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叨叨令析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①相反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1:姜夔扬州慢:此词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②相辅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例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典型例题例题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答题指要: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4“虚”与联想、想象“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为实..对中学生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几点区分就行了..例1:“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析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风的到来;不从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见出;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句均为虚..“一夜”句是想象中有夸张;“醉后”句哪来实景“满船”更在梦中..例2:“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高适塞上听吹笛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从考察角度看;常见如下几种: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②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④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⑤以静衬动: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⑥以动衬动: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⑦动静互衬:就是即描写运动的事物又描写静止的事物;二者相互衬托..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境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喜庆气氛..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香雾云鬟湿,清辉 玉臂寒”
通过想像远在鄜州 的妻子思念自己来增强 思乡之情。
欧阳修《踏莎行》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 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王昌龄《送魏二》
• 《送魏二》 王昌龄
•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
运用了虚写的手
法,由眼前情景转为
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
寂与愁苦,通过想象
拓展意境,使主客双
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
为深远。
2、从对方起笔生情
在一些抒情诗中,作者常常突破时空的 限制,通过想像将对方的言行摄入诗中, 增强诗词的情趣,扩大诗词的意境,将所 抒发的情感加以深化。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无定河边骨”和“春闺 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 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 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 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 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 “可怜”,一个“犹是”, 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 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 的无限同情。
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
“愁”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
抽象的感情。然而在古代诗词中诗 人们却把这“愁”化抽象为形象、 化无形为有形,让愁有了数量、有 了重量、有了长度,让我们可感、 可见、可闻。
4、借助梦境的描写化虚为实
当诗人的情感在现实生活难以 尽情抒发时,常转变角度,借助梦 境来深化情感,使所抒之情更进一 步。
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运用虚写的手法, 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 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 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 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来 表现“思家”的。自己 思念亲人,却从家人入 笔,更表现出了思乡情 切。
❖ 这种曲折有致、出乎常情的写法,更能 表达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说四 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 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作者想像楼上的思妇,柔 肠寸断,以泪洗面,凭高眺 远,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行 人)。“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行者不 但想像到对方登高怀远,而 且想像到对方的心一直追踪 自己。这种遥想,极写了行 人的离愁。(渲染离愁)
➢有评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3、借助修化虚为实
诗词中当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表达的时候, 诗人常常不是空洞地抒情,而是借助修辞,特 别是比喻手法化虚为实,使表达的情感易于捕 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虚实结合是指现
实的景、事与想象的
景、事互相映衬,交
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
情感。虚实结合可以
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的意境。
1、拓展意境提供广阔 的审美空间; 2、渲染烘托突出中心; 3、形成强烈的对比效 果突出中心。
诗词中虚实结合常见的几种形式
1. 借助想像虚拟意境 2. 从对方起笔生情 3. 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4. 借助梦境的描写化虚为实 5. 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6. 置议论的虚实 7. 不置议论的虚实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实与虚
❖ 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 的实象、实事、实境。
❖
虚:是诗人通过联想和 想象而虚拟出来的。
❖ 在诗歌中,虚常包括三 类:
❖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 境(《梦游天姥吟留 别》)
❖ 2、已逝之景之境(《念 奴娇 赤壁怀古》)
❖ 3、设想的未来之境 (《雨霖铃》)
实景与虚景
❖ 实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山 东兄弟、家乡亲人,而 是想像着家乡的亲人如 何思念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李 煜 -----秦 观 -----李清照 -----董解元 -----王实甫
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 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 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至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
❖ 虚景
❖ 具体(人、事、景,形、 ❖ 抽象(情、理、意、气) 色)
❖ 正面直接描写
❖ 现实(现时、此在、客 观)
❖ 侧面映衬烘托
❖ 虚幻(梦境、回忆、想 象)
古诗词的虚与实
1. 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 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2. 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 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1、借助想像虚拟意境
想像是虚写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有一定的现 实依据,却又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能扩大诗词 的容量。
刘禹锡《浪淘沙》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三、四句诗人以浪 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 传说,把黄河汹涌澎 湃写得更具体、生动、 形象。
3. 实,指具体描绘; 虚,指抽象的议论。
4. 实,指眼底景象; 虚,指意中景物。
虚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实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相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对
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显者为实,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的定义:
虚实结合的作用:
张 谓《别韦郎中》
• 星轺①计日赴岷峨, • 云树连天阻笑歌。 • 南入洞庭随雁去, • 西过巫峡听猿多。 • 峥嵘洲上飞黄蝶, • 滟灏堆边起白波。 • 不醉郎中桑落酒②, • 教人无奈别离何。 • 【注】①星轺(yáo):使者
所乘的车。 • ②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 虚写(想象)、借景抒情。
• 颔联、颈联中,作者通过想 象别后途中境遇以及归雁、 啼猿、黄蝶、险波等景象, 传达出作者与朋友分别时的 凄凉与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