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

合集下载

采桑子重阳赏析

采桑子重阳赏析

采桑子重阳赏析
《采桑子·重阳》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首词。

它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描绘了重阳节的浓郁节日氛围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首先,这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人们对重阳节的热
爱和怀念。

词中多次提到了民间活动,如登高赏菊、观桂兰、买菖蒲等,展示了重阳
节的传统习俗和民间风情。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金风玉露一相逢”、“寒鸦别会夏初飞”,将重阳节的喜庆气氛和秋天的美景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视
觉感受。

其次,词中渲染了主人公的情感与思绪。

歌词中的“绿遍池塘新竹阴,红满园梨花院”描写了园中的美景,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对这个节日的悠然自得和情感愉悦。

而“欲
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则暗示了主人公的寂寞与无奈,表达了对远方亲友
的思念之情。

最后,词中的音韵结构和节奏感也是其魅力所在。

词中运用了重复、对仗、押韵等修
辞手法,使整首词有着细腻的节奏感和优美的韵律。

特别是最后一句“山长水阔知何处”,以平仄相间的格律,给人一种行走在广袤山水中的感觉,使整首词达到了意境
上的高潮。

总的来说,杨慎的《采桑子·重阳》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和主人公的思绪情感,展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同时,其优美的词章结构和韵律感也使这首词
成为了经典之作。

采桑子重阳写作背景_重阳节

采桑子重阳写作背景_重阳节

采桑子重阳写作背景《采桑子·重阳》是一首革命时代背景下、作者个人经历了一些挫折之后,重新出发的诗作。

行文有借鉴古人作品并升华之处,诗作容易体会和理解,可以快速成诵,也能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哦。

从毛泽东《采桑子·重阳》的修改谈炼字《采桑子·重阳》最早作为《毛泽东词六首》之一正式发表于1962年5月号《人民文学》,当时标题为《采桑子》。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收入此词,标题改为《采桑子·重阳》。

据有些资料披露,这首词正式发表前有一稿。

把两稿对照如下修改稿原稿人生易老天难老,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重阳。

不似春光。

今又重阳,胜似春光。

战地黄花分外香。

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年一度秋风劲,人生易老天无老,不似春光。

岁岁重阳。

胜似春光,今又重阳,寥廓江天万里霜。

但看黄花不用伤。

(见龚国基著《毛泽东与诗》210页)《采桑子·重阳》的定稿与未定稿相比,除了上下阕颠倒以外,还有两处较大的修改:一是“人生易老天无老”改为“人生易老天难老”;二是“但看黄花不用伤”改为“战地黄花分外香”。

从这几处的修改,可以看出炼字的功夫。

一、上下阕颠倒后,意境和结构都大不同了。

开头就用一个深刻的哲理奇峰突起:“人生易老天难老”;紧接着扣题,虽然“岁岁重阳”,但是今天的重阳可不同了,是在战地,感受分外深切。

这样由思绪到黄花再到秋风,最后飞到万里寥廓江天。

全词由无边到眼前,再由春光到无边,结构上曲折起伏,又完整绵密。

二、“人生易老天无老”改为“人生易老天难老”,改动一字,但是思考顿深。

“天无老”是肤浅的直觉,“天难老”反映了对宇宙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的深刻认识。

“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之间,又包孕了对有限与无限而辩证认识(若干个有限组成无限,而又永远到不了无限)。

三、“但看黄花不用伤”改为“战地黄花分外香”。

“不用伤”是有伤而不伤的自我解脱,“分外香”是用心去感受从未有人感受过的境界。

采桑子 重阳

采桑子  重阳

采桑子·重阳
(近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品读】
《采桑子·重阳》起句便引用毛泽东最喜爱的诗人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幻化为“人生易老天难老”,写出了人生的感慨,李贺写“天亦老”,而毛泽东则用“天难老”展现“慨当以慷”的大气。

“战地黄花分外香”,是上半阕的点睛之笔,毛泽东从秋日里傲霜的菊花,想到的不是悲秋,而是经过硝烟炮火洗礼的战士斗志,在秋风寒霜中绽放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开在万花凋谢之时,其品格和生命力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

“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

凛冽的寒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悲秋,而是振奋,是“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逆境出大作,逆境出高格,逆境出佳句,逆境中毛泽东转而在地方继续组织革命,继续上书中央阐明其道路选择的主张。

诗人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一扫凄凉寂寞之感,站在历史的、哲学的、人类的高度抒发着他的壮志豪情。

毛主席诗词《采桑子·重阳》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采桑子·重阳》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采桑⼦”是词牌,“重阳”是题⽬,这个题⽬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下⾯是分享的⽑主席诗词《采桑⼦·重阳》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采桑⼦·重阳》 【原⽂】 ⼈⽣易⽼天难⽼⑴,岁岁重阳⑵。

今⼜重阳,战地黄花⑶分外⾹。

⼀年⼀度秋风劲,不似⑷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⑸江天万⾥霜。

【题解】 采桑⼦,词牌名,本为古乐采桑曲。

⼜名丑奴⼉、罗敷媚、醉梦迷、伴登临。

重阳,题⽬。

我国农历的九⽉初九为重阳节,传统上有⽂⼈登⾼赋诗的习俗。

⼀九⼆九年的重阳是阳历的⼗⽉⼗⼀⽇。

便呈现出“寥廓江天万⾥霜”的壮丽景象,“万⾥霜”写出了秋天的神韵和朝⽓,由于诗⼈的⾰命乐观精神,连秋景也“胜似春光”。

全词极⼤地⿎舞了⾰命的⽃志和信⼼。

【注释】 ⑴天难⽼:李贺《⾦铜仙⼈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

⑵重阳:阴历九⽉初九,传统上⽂⼈登⾼赋诗之⽇。

⼀九⼆九年的重阳是⼗⽉⼗⼀⽇。

⑶黄花:指菊花。

⑷不似:不类似,不像。

⑸廖廓:空阔远⼤。

“采桑⼦”是词牌,“重阳”是题⽬,这个题⽬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译⽂】 ⼈之⼀⽣多么容易衰⽼⽽苍天不⽼, 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逢重阳, 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年⼜⼀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 ⽆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鉴赏】 “⼈⽣易⽼天难⽼,岁岁重阳。

”宛如⼀⼭飞峙,起势突兀。

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天道,后句带出重阳⼊题。

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步申说。

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先,“⼈⽣易⽼”只是与“天难⽼”对⽐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

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这种作品是太多了。

但在这⾥,却完全是另⼀种思想感情,这⾥着重说的是“天难⽼”。

其次,“天难⽼”是说宇宙间⼀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已,光景常新。

王英军:《采桑子.重阳》赏析

王英军:《采桑子.重阳》赏析

王英军:《采桑⼦.重阳》赏析采桑⼦ . 重阳⽑泽东⼈⽣易⽼天难⽼,岁岁重阳。

今⼜重阳,战地黄花分外⾹。

⼀年⼀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霜。

《采桑⼦ . 重阳》赏析⽂:王英军⼈⽣在世,奋⽃⽽已,但是,在奋⽃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

如果在挫折⾯前沉沦下去,我们就毫⽆希望;如果在挫折中坚持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就能绝处逢⽣,创造奇迹,⼲成⼀翻⼤事业!⽽⽑泽东则属于后者。

他的乐观主义精神,超乎我们⼀般⼈的想象。

在《采桑⼦· 重阳》中,我们就能从中感受到⽑泽东那宽⼴的胸怀与伟⼤的抱负。

⽑泽东的《采桑⼦ · 重阳》写于1929年的10⽉,当时中国⾰命正处在低潮,他的⼈⽣也是坎坷不平。

可是,⽑泽东并没有灰⼼丧⽓,郁郁消沉。

他仍然坚持⾃信,⾼扬⾰命乐观主义精神,从容直⾯困境,在曲折中砥砺前⾏,在艰难中⽮志不移!⼀、⽆限宇宙与有限⼈⽣相统⼀的世界观词⼀开篇,就点明了⼈与空间、⼈与时间的关系。

“今⼜重阳”,在此被诗⼈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特指战地之重阳,即1929年的重阳。

联系历史我们可知,这⼀年的重阳,对于⽑泽东来说,意义⾮同寻常。

1929年6⽉下旬,在闽西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上,⽑泽东未能继续当选红四军前委书记,“很难堪”地离开了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

⽑泽东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后,⽣了⼀场⼤病,此时也是他与贺⼦珍结成夫妻的喜庆⽇⼦。

他在闽西⼀边养病,⼀边思考⾰命的前途。

1929年10⽉,他深⼊农村基层搞调查研究和指导农村基层开展⼟地⾰命。

在1929年重阳节前,即阳历10⽉11⽇前,⽑泽东坐担架离开永定地区的合溪,前往由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主⼒刚解放不久的上杭县城,⽽此时的他,⼼情颇为复杂。

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泽东凭借对⾰命战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才产⽣了“战地黄花分外⾹”的感想。

⾯对时光易逝,⼈⽣易⽼的⾃然规律,诗⼈⽑泽东遂发出了“岁岁重阳”的感叹!“⼈⽣易⽼天难⽼,岁岁重阳。

采桑子重阳读后感

采桑子重阳读后感

采桑子重阳读后感“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的这首《采桑子·重阳》,初读时,只觉语言简洁明快,再读时,却能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豪迈与豁达。

词的开篇“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给人一种时光匆匆、岁月无情的感慨。

人生短暂,衰老易至,而天地却永恒不变。

岁岁都有重阳,年年时光流转,这种对时光的思考,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但这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哀叹,而是一种对生命规律的坦然接受。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这一句将视线从对时光的感慨转移到了当下的重阳。

战地黄花,本是在战火纷飞中生长的花朵,却散发着格外的香气。

这黄花不仅仅是自然之花,更是象征着坚韧与顽强的精神之花。

在艰难的环境中,它们依然绽放,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这种对黄花的赞美,实则是对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人们的赞美。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秋风强劲,一年一度,它不像春天的风那般柔和,但却有着胜过春天的别样风光。

寥廓的江天,万里的秋霜,构成了一幅宏大而壮丽的画面。

这秋景,不是衰败,不是凋零,而是充满了生机与力量。

整首词,没有悲秋的哀伤,没有对衰老的恐惧,而是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毛泽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豪迈的胸怀,赋予了重阳这个传统节日新的内涵。

从这首词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像战地黄花一样,坚韧不拔,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时光的流逝不可阻挡,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不能因为岁月的变迁而丧失斗志,反而应该在经历中不断成长,让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同时,词中所描绘的秋景也让我对自然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常常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却忽略了秋天的雄浑与壮美。

秋风的劲吹,秋霜的洁白,都是大自然独特的魅力。

这让我明白,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而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

采桑子·重阳赏析

采桑子·重阳赏析

《采桑子·重阳》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词,通过对重阳节到来时的景物描写和对历史人生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人生无常、自然永恒的真理。

在这首词中,诗人通过描写菊花、黄花、秋风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同时也表达出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其中,“人生易老天难老”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间流逝的无奈感伤,也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间的敬畏。

而“岁岁重阳”则将诗人的思绪带入到更远的时间和空间中,引发了对历史和人生的反思。

在词的下片中,诗人通过描绘战地的重阳、黄花、秋风等景象,进一步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感慨。

其中,“悲哉秋之为气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悲哀。

而“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

最后,“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则以黄花的芬芳和战地的重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战争和民族精神的赞扬。

总体来说,《采桑子·重阳》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思想深度的咏怀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生的描述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历史、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同时,这首词也以其凝练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采桑子重阳硬笔格式

采桑子重阳硬笔格式

采桑子重阳硬笔格式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硬笔格式的“采桑子·重阳”样本:
```
采桑子·重阳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当然这只是一个建议的硬笔格式。

实际的格式可能需要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字体进行调整。

注意,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可能需要一些练习和调整才能掌握其技巧和风格。

采桑子重阳诗歌评论

采桑子重阳诗歌评论

《采桑子·重阳》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歌,它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开篇,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诗人通过将“黄花”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达出豪迈乐观的情感。

在整首词中,诗人毛泽东以深邃的笔触,描绘出人生易老、天难老的现实,以及岁岁重阳、黄花分外香的景象。

这种现实和景象的交融,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同时,下片的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寓情于景,景中抒情,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力量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诗人通过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出对于革命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总的来说,《采桑子·重阳》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歌,它以极富哲理的警句开篇,以写景抒情的方式结束,表达出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于革命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一首极富感染力和启发性的作品。

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鉴赏

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鉴赏

《采桑子重阳》鉴赏一、诵读提示这首词写的也是秋景秋情,但没有叹老悲秋的调子,而是赞美秋天的壮美景色,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

全词营造了极为壮阔的意境,诵读时,要注意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雄健豪迈的气势。

二、整体感知1.写作背景“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

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

这年10月11日,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

2.内容大意上片以对人生的感悟开始,“人生易老天难老”,这是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转化而来的。

意思是人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

人生本来就短暂,再加上世事蹉跎,难免生出无穷感慨。

但寒来暑往,“岁岁重阳”,自然界却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的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今又重阳”,重阳是赏菊花的日子,看到上杭野外的菊花盛开,想到这里刚刚是充满硝烟的战场,诗人不禁感慨今年的重阳节不同于往年,“战地黄花分外香”,连经历过战争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虽然已经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但是红四军的胜利仍然极大地鼓舞了他。

下片从四季的变化写起,斗转星移,四时更迭,又是一年秋风起,“不似春光”。

春天有和煦的春风拂面,而秋天不同,它“胜似春光”。

这里可以使人想起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因为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

“寥廓江天万里霜”七个字活画出了一幅宏阔的江天万里的秋景,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三、鉴赏要点这首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

诗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宇宙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

采桑子重阳课文精讲

采桑子重阳课文精讲

《采桑子·重阳》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采桑子·重阳》这首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同时抒发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至于《采桑子·重阳》的段落划分,根据双调的形式,该词可以分为上下两片。

上片写重阳节的景色和气氛,下片则写诗人对革命和未来的乐观态度。

具体来说,上片“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描述了重阳节的景象,以及诗人在战地中看到黄花格外香美的情景。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热爱和赞美。

下片“寥廓江天万里霜。

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诗人通过对游泳和长江横渡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宽广的胸怀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采桑子·重阳》通过上下两片的划分,既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和气氛,又抒发了诗人对革命和未来的乐观态度,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二、文章赏析《采桑子·重阳》这首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

通过对重阳节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首先,词中的“人生易老天难老”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警句。

它将人格宇宙化,表达了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陷入消极情绪,而是通过对“天难老”的描绘,展现了宇宙的永恒和自然的壮美。

这种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又展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接下来,词中的“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对“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点明了时令。

诗人通过描绘战地中黄花分外香美的情景,表达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热爱和赞美。

采桑子重阳诗句意思

采桑子重阳诗句意思

采桑子重阳诗句意思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重阳节的机会,抒发了他对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的感慨。

同时,通过对战地黄花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词的开头“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感慨。

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作者通过描写重阳节时的景色,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感悟。

战地黄花,即秋天的菊花,此时因战斗而变得分外香。

这里的黄花,既是一种自然景象,也象征着战争中英勇的战士。

作者通过对黄花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战士们的敬仰和对生命的赞美。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这是全词的结尾,也是对全词主题的总结。

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季节更替、生命流转的感慨。

虽然秋天不如春天繁华,但它也有着独特的美——那种能够让江天变色的美。

这种美,也许就是作者所追求的生命之美吧。

整首词中,作者通过丰富的句法和生动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种抒写方法给人以协调而且多样、丰
富的感觉,是一种很好的艺术享受。

《采桑子·重阳》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重阳》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重阳》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

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采桑子·重阳》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采桑子·重阳近现代: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注释重阳:重阳节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岁岁:年年。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黄花:指菊花。

分外:格外。

劲:强劲。

不似:不类似,不像。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10月11日)。

当时,毛泽东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重阳佳节来到,院子里的黄花如散金般盛开。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毛他的梦想和现实再一次发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词。

赏析“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

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

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

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

诗人用秋天的景色来 比喻革命的力量和前 景,表达了对革命战 争的坚定信念和对新
同时,"胜似春 光"也表达了诗 人对生命的热爱
中国的美好憧憬
和对未来的希望
5
总结
毛泽东的这首《采桑子·重阳》 是一首深具革命情怀的词作。词 中描绘了重阳节时的自然景色和 黄花分外香的胜景,也表达了诗 人对战争的独特见解和对生命的 热爱与赞美。同时,词中也透露 出诗人对生命短暂、岁月匆匆的 深深忧虑和对革命战争的坚定信 念。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 了一首深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词 作
2
第二节
第二节
3
第三节
第三节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Step.01
"这一句中,"一年一 度秋风劲"是诗人对 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不似春光"则是对生
命的独特感悟
Step.02
秋天的到来意味着生 命的结束,但同时也
象征着新的开始
Step.03
这种矛盾的情感表达 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 时间流逝的深深忧虑
-


1
第一节
第一节
1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诗人起笔高唱喝曲,将人生与天地间的万物 2 相比照,人生易老,天难老,而岁岁又逢重阳,
这一句凝聚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深感慨
人生有限,岁月无情,但天道却自然运行,不 3 曾老去,这使得诗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感

4
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岁 月匆匆的深深忧虑
和感慨
Step.04
同时,"秋风劲"也透 露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和对革命斗争的坚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桑子·重阳教学目标:1、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

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浓郁的诗情画意。

2、反复诵读,在吟诵中体味词的意境。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检查《沁园春·长沙》的背诵。

重阳是传统的登高赏菊的日子,文人骚客也少不了吟诗为文以记,但凡作诗文咏重阳,大抵离不了《登高》赏菊、吟秋的内容。

多有凄凉之慨。

在青年革命家毛泽东笔下重阳节所见所感的又是什么?板书:采桑子·重阳二、写作背景教师结合课文后注释,补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

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心情。

本词是一曲战地秋景的颂歌。

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他们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

主席的诗词一反悲秋的传统情调,把秋写得无比可爱,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三、诵读,理解文意1.请一学生朗读、评价。

2.集体朗读。

3.补充注释:【采桑子】44个字。

双调。

前阕,后阕各4句。

平字押韵,阳、阳、香、光、光、霜。

一韵到底。

重阳和春光的重复,韵律匀整和谐,但这不是规则,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阳】9月9日的节日。

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重阳节习俗: 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2.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3.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4赏菊:喝菊花酒。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

作为菊花节,要喝菊花酒。

哪一个都有驱邪的意思。

【黄花】菊花。

重阳节时少不了菊花,所以在李白的诗中有“九日龙山仗,黄花笑逐臣”(见子《九日龙山饮诗》)。

李白的诗可能是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儿,但毛泽东的一定是盛开的菊花,秋天花香浓郁。

卢照邻的诗里有“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裙。

”咏桂花的香味在衣服周围绦绕的情景。

四、阅读鉴赏:毛泽东的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的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

天空海阔,气度恢弘。

它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而使人受到无限鼓舞。

1、分析上片“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

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

“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

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

既对立又统一。

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

再次,“人生易老”不是慨叹人命朝露,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

而恰恰相反,着重说的是“天难老”,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让小我化入大我,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发些光和热,生命才更充实更宝贵。

它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

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

只有毛泽东此词,意趣横生,戛然独造。

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

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

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

“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

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

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2、分析下片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

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此情豪迈异于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

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

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为什么“胜似春光”?这里可以使人想起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因为春风比秋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

黄庭坚《登快阁》:“木落千山天远大”,秋天叶落以后山明天远大,就感“寥廓江天万里霜”,写出秋天开阔的景象。

“寥廓江天万里霜”七个字活画出了一幅宏阔的江天万里的秋景,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五、强调鉴赏本词要点:1、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

这首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

词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宇宙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

“寥廓江天万里霜”,一个“霜”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画景,它既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也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霜天。

这样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来,实在是别有风致。

这秋高气爽、江净波平、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难道不“胜似春光”么?2、重叠的句法。

《采桑子》上下片的二三两句,词家常用叠句,如辛弃疾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又如吕本中词:“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用叠句的,则与第二句断读;不用叠句的,则通读下来。

这里的“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都似叠非叠,有反复又有递进,既断读却又连转,语势流宕,音节浏亮,风调韵致都极隽美,句法则为创格。

于此等处,似不着力,却见出含英咀华的功夫。

六、拓展延伸:1、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

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试举例赏析。

A、[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B、[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赏菊:喝菊花酒。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

作为菊花节,要喝菊花酒。

哪一个都有驱邪的意思。

C、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气味。

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简析: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

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

2、鉴赏古人于军中写重阳。

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是什么情调?厌战思家。

岑参本来是以反映边塞生活而著称的诗人,而在战地重阳,想到的只是长安故园,只是故园的菊花,还未能免俗,了无新意。

读过“战地黄花分外香”这类诗句,感染到诗中所洋溢的那种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回过头来,检阅古人的重阳诗词,无论陶潜的“露凄喧风息,气彻天象明”(《九日闲居》)、“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岁九月九日》);无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无论李白的“携壶酌流霞,摩菊泛寒荣”(《九日》)、“九日龙山饮,黄花无数新”(《九日》)、“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无论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登高》);无论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边愁”(《南乡子》);无论黄庭坚的“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南乡子》)┅┅岂不是无一例外,完全可以“一览众山小”了吗?七、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读本《蝶恋花·答李淑一》,比较《词二首》与之风格上的不同。

2、作业:课外搜集毛泽东诗词名句。

板书提纲:采桑子·重阳特点:富含哲理:人生易老天难老情景交融:战地黄花分外香寥廓江天万里霜附:毛主席诗词名句选1.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井冈山》2.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

《清平乐蒋桂战争》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菩萨蛮大柏地》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6.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0.一唱雄鸡天下白。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1.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水调歌头游泳》12.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蝶恋花答李淑一》13.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七律二首送瘟神》1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七律到韶山》15.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七律登庐山》16.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