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政经考题及重要概念梳理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经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
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
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
(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
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
16政经简答题重点归纳
政经简答题重点第一章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3.为什么说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第二章4.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经的枢纽?5.为什么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如何?如何实现?6.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新发展及现实意义?第三章7.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8.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9.概述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何看待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剩余分享制”?第四章1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具有哪些特征?11.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动因?1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第五章13.实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是什么?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5.运用图式说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交换关系、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16.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内容及现实意义?第六章17.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18.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19.对比分析说明极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区别第七章20.私人垄断形成的主要原因?2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22.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的区别?2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内外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调节?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影响1.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在m一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用作积累和消费的比率决定资本积累的数量2)在m分为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已定的情况下,资本积累的数量取决于m的绝对量a.m’的高低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大小,越大越有利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1)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比例)2)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生产时间(劳动时间、非劳动时间)流通时间(生产要素购买、商品销售)3.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a.m’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不变资本的节省计算题公式1.剩余价值率(m’)=(m)剩余价值÷(v)可变资本2.资本有机构成=c:v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4.年剩余价值率(m’)=(M)年剩余价值÷(V)年预付可变资本5.利润率(p’)=剩余价值(m)÷预付总资本(c) 注: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6.平均利润率P=剩余价值总量÷社会预付总资本7.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预付资本8.生产价格=平均利润+成本价格(K=C+V)9.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量10.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利息率11.或股票价格=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利息率12.虚拟资本=定期收入÷利息率注:9.10.11.12的前提是有自由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机制13.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14.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运营费用。
政治经济学考点梳理-精品
【关键字】方案、建议、情况、道路、设想、思路、方法、条件、动力、前提、实效、领域、会议、效益、质量、模式、增长、计划、运行、传统、地方、认识、问题、矛盾、战略、系统、体制、机制、有效、大力、密切、自主、主动、充分、整体、现代、平衡、合理、良好、和谐、文明、民主、透明、公开、公正、公平、持续、加大、合作、配合、执行、召开、保持、统一、发展、建设、建立、制定、提出、研究、措施、规律、特点、覆盖面、突出、支撑、安政治经济学考点第一章1.何为资源?经济学对资源的经典分类如何?资源:在经济学上称为禀赋和要素,是指人们可资利用,投入利用后能生产出满足人们欲望的经济物品的各类财货。
经典分类: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2.何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有哪些基本类型?请解释不同的体制类型。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Economic system):从本质上看,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的资源占有与配置的方式。
具体表现为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
它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
按照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不同,经济体制可大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基本不存在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和交换,不存在产品过剩或短缺,但生产效率低下。
计划经济:由中央计划部门统筹规划,依靠行政命令,自上而下地下达生产指标,完成资源配置的生产组织方式。
有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和交换,因决策失误,会出现产品过剩或短缺,而且因缺乏激励机制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市场经济:分散的经济主体受利益驱动,自发地响应市场信号,在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完成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方式。
3.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主的市场主体:自由企业制度是自主的市场体系的核心。
为保证企业的独立自主性,企业必须具备独立的财产权和自主的决策权。
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应该是完整的、统一的、开放的和竞争有序的。
政经重点问题加答案(这是我对照课件整理的,想自己整理的童鞋来我这儿拷课件吧)
一.名词解释:生产力,生产力的三要素,生产关系内容(三个方面,四个环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规律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是由具备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
它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二.名词解释:商品,商品的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商品经济。
1.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简答论述:1.价值,使用价值的关系。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没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两者共存于商品之中。
对立性表现在: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可能没有价值,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为前提,不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没有价值,不用交换的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生产使用价值的直接动机是为了价值。
人们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如果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它的使用价值,如果要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政经考试要点
一、单选 2×10′=20′货币发行量的决定因素?二、判断 2×5′=10′三、名词解释 5×4′=20′⊙商品经济(一P17)概念:是以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附: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P19)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通货膨胀(二P31)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剩余价值(三P38)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三P39)①不变资本C:是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②可变资本V: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
附:⊙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五P70)①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资本是一次预付,实物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并随着物质磨损程度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②流动资本: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则一次生产过程中完全消失其原有的独立的使用价值形态,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
﹟两者区别:价值周转方式、周转时间、回收方式和期限、物质更新方法。
可见: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剩余价值生产(三P43)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的有机构成(四P57)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
高考政治《经济政策》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汇总
高考政治《经济政策》答题术语和核心知
识点汇总
本文档旨在整理高考政治中与经济政策相关的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术语和知识点的概述:
答题术语
1. 公共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政策。
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2. 贸易保护主义:指国家通过采取关税、配额等措施,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国外竞争的政策。
3. 内需扩大政策:指通过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4. 市场机制: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机制。
包括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价格的形成,竞争和合作等。
5. 经济全球化:指不同国家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经济边界的模糊化现象。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指国家拥有和控制大部分经济资源,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核心知识点
1. 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增长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增长,发展则指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进步。
2. 供给和需求:供给指市场中各种产品和资源的提供量,需求指市场中各种产品和资源的求购量。
3. 劳动力市场:指供给和需求劳动力的市场。
4. 调控经济:指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调整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以达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5. 税收政策:指国家通过对个人和企业征收税收,调节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政策。
以上仅为一些重要的术语和核心知识点的概述,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政经知识点梳理
政经知识点梳理一、名词概念1、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超额利润:商品的个别是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换形式。
3、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经济体制: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5、市场经济: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7、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在与物质资料生产有直接联系的各阶级、阶层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一部分原始收入,再分配给非物质资料生产力领域的各阶段、阶层的社会成员。
8、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0、生产价格:商品的成本加平均利润,它是价值的转换形式。
1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总体中各自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国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职能全面增长,把社会经济生活置于自己全面控制与干预之下的资本主义。
13、社会总产品: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14、市场机制:市场中各种市场要素(价格、竞争、供求、利润、利息、工资等)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互为因果的联系与作用。
二、重要知识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作为一门社会学科,他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要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入手进行分析。
2、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关系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前者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后者反映人和人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考点总结版)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考点总结版)一、简答题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相关内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①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①生产力(人与自然):生产力包括人与物的因素(人是最根本因素);物的因素指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中,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物质标志,也是划分社会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②生产关系(人与人):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反应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是社会在生产的起点,起决定作用,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③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与经济基础。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1.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并非商品(2)价值(社会属性):即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简单劳动),而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相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相关。
(3)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价值交换的量的比例,价值决定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价值与使用价值不可兼得。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自然属性):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政经考研知识点总结
政经考研知识点总结政经考研是中国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种,主要针对政治经济学相关专业。
政经学科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知识要求较高。
在考研政经领域,准备的知识点较多,为了更好地备考,本文主要就政经考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1.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社会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面,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论、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内容。
2.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在公共经济学方面,需要掌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税收与财政政策等内容。
3.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学科。
在发展经济学方面,需要掌握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政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内容。
4.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及其影响的学科。
在国际经济学方面,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经济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内容。
5. 现代经济学理论现代经济学理论是研究市场行为和市场效率的学科。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方面,需要掌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内容。
6.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是研究经济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学科。
在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方面,需要掌握中国经济史、西方经济史、经济学流派、经济思想家等内容。
二、政治经济学政策知识1.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学科。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需要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问题与对策等内容。
2. 实践与发展实践与发展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学科。
在实践与发展方面,需要掌握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成就与问题、发展战略等内容。
3. 政策分析与制定政策分析与制定是研究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学科。
在政策分析与制定方面,需要掌握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等内容。
政经部分试题及知识点000
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没,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
2.生产对非陪,交换和消费起主导的决定作用。
这种决定作用表现为,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马队乡,水平,结构和具体方式。
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即影响生产的发展,适应生产发展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能够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第四节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 一、社会生产方式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两者的有机结合和同意,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而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即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二是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归根结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三、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1.特点: 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共同点,即都有客观性。
但是经济规律又有自身的特点: 1.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2.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它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在自然科学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程度和对经济规律的态度是不相同的。
1.类型。
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本质的联系; 2.集中社会形态共同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几个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
高考政治《经济学》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汇总
高考政治《经济学》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汇总经济学是高考政治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掌握经济学的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术语和核心知识点的汇总。
答题术语1.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总体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
2.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系统中个体经济单位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3. 劳动力:指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源。
4. 预算:指将某一时期内国家或个体的收入和支出计划编制在一起的文件。
5. 价格:指在市场上货币单位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6. 供给:指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愿意出售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7. 需求:指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愿意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8. 货币:指用作交换媒介和流通手段的特殊商品或代用品。
核心知识点1. 经济体制: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国或一地区内部经济关系的总和。
2. 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多方面统计和综合分析的体系。
3.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经济总值和国民生产的规模的扩大。
4. 工业化:是指以工业为主导,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5. 农业现代化:是指以提高农业锄头生产效益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实现农业社会化、商品化的发展方向。
6. 城镇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和城市化程度提高的过程。
7. 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一种经济体制。
8. 商品经济:是在一定的社会可交换的价值基础上产生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
以上是一些高考政治《经济学》答题术语和核心知识点的汇总。
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参考资料:- 高考政治教材- 网上经济学资料。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型及范围整理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型及范围整理(2015—2016)一:题型(1)名词解释(各3分,4个)(2)简答题(各7分,5个)(3)计算题(各8分,2个)(4)论述题(各14分,2个)(5)理解分析题(各9分,1个)注:1.“问题”部分可能以简答题形式给出,也可能以论述题形式给出2.计算题的出题范围也在以下知识点之内给出,不会超越以下知识点3..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导论)名词解释: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它表示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水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必然的客观联系。
经济基础: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在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第一章)名词解释: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者关系。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劳动生产率:劳动的生产效率或能力。
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时间来表示。
简单劳动:简单劳动力的耗费或支出,每个普通人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经过专门训练培训,具有一定技术和知识的人所从事的劳动。
1.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
金银本身只是贵金属,之所以充当货币是因为一方面它们同其他商品一样都有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即容易标准化、具有可分性、容易鉴定且携带方便、易于保存不易变质。
2.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有何关系?商品二重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反映社会关系。
政经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
政经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政经是政治经济学的简称,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
政经考研是中国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之一,是培养政治经济学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
政经考研的知识点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需要考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学科,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内容。
政治学在政经考研中占据重要地位,考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政治学基本概念:政权、政治制度、政治决策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政治学理论:包括现代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党理论、民主理论等。
3. 政治体制: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比较,中国的政治体制及改革等。
4. 政治文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研究,政治社会化等。
5.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组织等知识。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学科,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内容。
经济学是政经考研的重点学科,考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增长理论等。
2. 微观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价格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
3. 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对外经济政策等。
4. 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学等。
5.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等。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研究国家间关系和国际组织的学科,包括国际政治关系、国际经济关系、国际安全关系等内容。
国际关系是政经考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理论、新现实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2. 国际体系:国际政治体系、国际经济体系、国际组织体系等。
3. 国际政治经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国际安全关系、国际政治风险等。
4. 国际合作:国际组织、国际合作机制、全球治理等。
5. 国际安全:国际战略安全、国际军事安全、国际经济安全等。
政治经济学往年试题与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 B交换关系 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2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A人的劳动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生产资料【】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A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D按比例发展规律【】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C社会分工的出现 D私有制的产生【】5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A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7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8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A工人出卖劳动所得到的货币额B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C工人购买到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货币额D工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实现的货币额【】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12年剩余价值率是A年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之比B年剩余价值与流动资本之比C年剩余价值总量与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D年剩余价值总量与年预付总资本之比【】13利润的本质是A劳动的报酬B资本的报酬C剩余价值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4抹煞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别的范畴是A商品的价值 B生产价格 C工资的形式 D成本价格【】15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整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16商业资本成为独立的资本形式是因为A商业赚钱快B商品生产发展,市场扩大的现实要求C商业资本投资少D为了搞活经济【】17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条件下,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A职能资本经营状况 B借贷资本供求状况C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低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18对土地的私有权垄断A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C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D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19商业职工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用来补偿A CB VC C+VD V+m【】20垄断的产生是A少数资本家阶级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B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C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D资本主义国家向外扩张侵略的结果【】21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A获得高额利润和利息B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C完全代替商品输出D阻止落后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22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起来,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是A混合垄断资本B混合公司资本C金融资本D混合公司垄断资本【】2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取决于A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地位B垄断组织性质C国家的性质D资本属个人还是国家【】2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垄断组织有三种基本形式,其中一直是主要形式的是A国际卡特尔B国际辛迪加C国际托拉斯D跨国公司【】25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A生产的国际化 B资本全球化C资源配置国际化 D贸易全球化【】26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停滞两种趋势并存的根源在于A资本主义私有制B资本主义自由竞争C资本主义垄断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7垄断统治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尖锐化,其中最主要的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不断加深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日趋深化【】2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A根本利益一致,多方联合B有利益一致之处,也有矛盾和争夺C在经济利益上一致,政治利益上有矛盾D在政治利益上一致,经济利益上有矛盾【】29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B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C经济危机规律作用的结果D危机规律作用的结果【】3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社会化大生产B生产资料公有制C按劳分配D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政经考试重点。简答
政经考试重点简答题:1)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3)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内容。
4)试论述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5)谈谈你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从价值本质及源泉、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价值规律论述)6)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什么,怎样解决?7)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之间的区别。
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9)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10)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区别。
(从划分标准、内容、目的答)10相对过剩人口是怎样产生的1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转化成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12)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区别1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14)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15)生产价格与价值形式上的不一致,是否违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16)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大意义17)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地租的实质是什么?18)级差地租、级差地租1、级差地租2、绝对地租的概念和区别和形成原因。
19)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一般人类劳动量。
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某种需要的属性。
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统一性表现在二者是商品二因素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价值的存在是以使用价值存在为前提。
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只注重商品的价值,消费者只注重商品的价值,因此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
答: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经济关系。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答: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必须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政 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梳理
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梳理关键信息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2、商品与货币商品的二因素货币的职能3、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分配4、资本积累与资本循环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影响资本循环的阶段与形式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6、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的形成生产价格的出现7、商业资本与借贷资本商业资本的职能与作用借贷资本的特点与利息8、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与实质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作用与局限性10、经济全球化表现与影响国际经济协调1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着重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111 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等方面。
112 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2 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21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22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13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131 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来获取剩余价值。
132 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实现需要经过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过程,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133 剩余价值的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政经复习资料+总汇
2008-2009政治经济学考题回忆一、名词解释(5分*4题=20分)1.价值参考答案: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2.通货膨胀参考答案: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3.流动资本参考答案: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和转化为工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4.资本循环参考答案:产业资本依次经历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存在,最后回复到其出发点形式的全过程。
二、多选题(5分*4题=20分)1.考察超额剩余价值:大企业工人个别劳动时间。
2.考察货币的两种主要职能3.考察利息率三、简答题(10分*2题=20分)1.简述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内涵及其联系与区别参考答案: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聚: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及剩余价值资本化而扩大它的规模资本集中: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
其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大资本并吞小资本。
第二种方式是把许多分散的小资本集合成为一个大资本。
通过资本积聚的方式来扩大个别资本,速度很慢,很难适应组织先进的大企业的需要,而资本集中,特别是股份公司形式的那种资本集中,则很可能适合需要。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企业的主要形式。
2.简述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参考答案: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个别企业为获获取超额剩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由此使得生活资料价值降低。
而劳动力的价值也因此降低。
必要劳动时间随之缩短,也就意味着剩余劳动时间延长,同时代表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
四、论述题(20分*2题=40分)1.论述两种剩余价值的涵义、联系与区别。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
名字解释:(1)核心解释(2)扩展(综合课文,课件,答案)简答:(1)概念(2)阐释123论述题:(1)概念(2)每点三句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名词解释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2.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问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答: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
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1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①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品交换。
②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
2 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①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要素的交换。
②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
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1 分配有两种:产品的分配和资源的分配。
2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与分配相互决定。
(1)生产决定分配。
表现在:①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
②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
(2)产品分配决定生产。
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
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3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2.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答:(一)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政经考试部分重点
政经考试部分重点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理解各种复杂社会现象,了解人类发展规律。
7.资本流通总公式是什么?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怎么解决矛盾?答:资本流通总公式:G—W—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级政经考题:名词解释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流动资本3、资本积聚4、资本有机构成简答题1、价格的定义及决定因素2、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论述题1、两种级差地租的联系与区别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现实性与周期性06级政经考题:一、名词解释:(5*4)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垄断价格3、绝对地租4、资本积聚二、简答题:(10*3)1、简述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的涵义和相互关系。
2、说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简述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质的关系和量的关系。
三、论述题:(25*2)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2、非劣等地的租用者要交纳的地租及其决定因素。
07级政经考题:一、名词解释4*5=20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资本循环3、资本的有机构成4、资本积累二、简答题2*15=301、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的含义和相互联系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的标准和意义有什么不同?其概念的延伸分别是什么?论述题2*25=501、阐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和解决2、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原因和形成机制考查基本知识点题型:一、名词解释5分*4=20分二、多选题5分*4=20分三、简答题10分*2=20分四、论述题20分*2=40分、复习注意的问题1. 货币(四个阶段,四个功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 价值和实用价值,价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决定因素等等3. 资本的集中,积聚,积累(内在联系)4. 资本的循环(经过几个过程,几种循环方式……)资本的周转时间和次数5.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划分依据。
6. 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7. 利息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因素的影响(怎么计算等问题)8. 价值规律:定义、表现形式9. 资本有机构成(技术和价值)之间的关系10. 级差地租&绝对地租11. 商品价值怎么转化为生产价值12. 价格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价值、供求关系)13. 什么叫“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怎么解释这个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14. 劳动生产率(好像是“单个企业能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没记清楚,你自己参考一下书和ppt吧)15.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联系考虑)16. 怎样提高平均利润率17. 资本主义怎样通过管理应对经济危机(本次危机的根本原因:“生产和购买之间的断裂”)注意:要看清题意,不要早交卷。
多选题为本次新题型,但题目不是很难简答题写明观点即可,不必很详细;论述题要写得比较详细大家加油吧!!!祝诸位明天都能考出好成绩!最后一战,Fighting!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拓宽了其研究范围的经济学,而不时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也可以简称为经济学。
我国现在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类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的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上述政治经济学出现的先后顺序: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2)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3)无产阶级的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第二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
劳动过程的简单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类最早出现的和最简单的分工:是自然分工,即原始社会中以人们的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为基础,在纯生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分工。
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比较:在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因为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是首要的生产力,在生产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离开了劳动者的劳动,所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一堆死的东西;生产力中物中因素是生产资料,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在生产资料中,作为劳动资料重要构成部分的生产工具对于生产力气发展有着特殊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开始的。
生产力发展的善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草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应用。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效率或能力。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基本经济规律:在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生产发展方向。
社会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有特殊的质的规定性。
第三章再生产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物质资料的再生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再生产的规模:社会再生产按照它的规模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即新生产同来的产品,只够补偿在生产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者资料和生活资料。
扩大再生产是指超过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即新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生产中已消耗的物质资料外,还有多余的物质资料可以追加到生产中去,借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
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单纯领先扩大生产场所,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
国民经济中主要比例关系:综合比例;部门之间的比例;部门内部的比例;地区之间的比例;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1)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2)科学技术及其应用3)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5)自然条件6)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7)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分部门和行业的所有企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国民收入:就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所剩余的那部分社会总产品。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动价值的总和。
我国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国民收入加上国展经济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第四章自然经济的特点:首先,自然经济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
其次,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再次,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价值:是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形式:足值的金属货币。
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形成原因: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第二,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第三,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发票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一、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料。
二、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第五章资源配置的基本要素:资源使用的时间、空间和数量。
资源配置的经济机制: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资源配置的信息机制;资源配置的决策机制。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
市场机制的作用:一、价格机制的作用:1)价格机制调节生产2)价格机制调节消费3)价格机制是宏观经济的重要调控手段。
二、供求机制的作用:1)价格、竞争、利率等市场机制的作用都离不开供求机制2)供求机制调节生产与消费。
三、竞争机制的作用:1)它是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等市场机制充分展开并充分发挥功能的保证2)它促进企业开展技术革新、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3)它有利于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流通和生产要素交流4)它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联系:1)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2)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3)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第一,市场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发生联系的场所、渠道和领域,市场机制是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机制;第二,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三,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第四,整个经济运行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最基的市场秩序: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1)市场准入和退出秩序2)市场竞争秩序3)交易行为秩序。
市场组织:按其功能不同分为市场流通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和市场管理组织。
第六章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应按其价值进行等价交换,因而流通过程中,商品价值量不能变化,不能发生价值增值。
但是,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价值量却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值。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的增值。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问题:用M表示剩余价值率,则,1)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此公式是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表明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即在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中,工人和资本家各占多少份额。
2)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此公式是以活劳动的形式表明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即在工人的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多大部分用来无偿地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