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安塞腰鼓》说课稿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3.《安塞腰鼓》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3.《安塞腰鼓》说课稿【精编】一.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秦观写的一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
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形式,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民间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他们对安塞腰鼓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安塞腰鼓的内涵和情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形式,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文本,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安塞腰鼓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形式。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景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安塞腰鼓的音频或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安塞腰鼓的特点和魅力。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形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中安塞腰鼓表演的感悟,体会作者的热爱之情。
4.情感体验:学生进行安塞腰鼓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安塞腰鼓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安塞腰鼓的特点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说课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品味本文大量的短句、排比和反复修辞等,感受充沛的语言气势,理 解其作用;体会文章外在的语言形式与内在的表达内容的高度统一。
2 过程与方法:
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感受西北汉子的奔腾力量,同时体会本民 族的深厚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 朗读,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 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 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新课导入 朗读感知 再读赏析 探究感悟 拓展练习 小结作业
(四)探究感悟
探究感悟
学生写感悟,写好 后,小组互评,选出 好的作品,课堂展示, 师生共议,评出好作 品若干,并给予奖励。 (观看图片)
新课导入
这个板块主要是通过
学生再品读的优化训练, 从读中深化对文章的感 悟。在侧重于实现情感 目标的同时,学用课文 句式,段式。并试图将 学生作文与课文结合起 来,升华情感,渗透人 文精神,实现学生能力 的提高与迁移。
朗读感知 再读赏析 探究感悟 拓展练习 小结作业
拓展 延伸
教师 下水 文
(五)拓展练习
(一)新课导入
★好的导入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 一样,未开台先叫座。为了吸引学 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 欲望,使学生主动、自觉进入下一 环节的学习,我设计了的导入如下:
新课导入 朗读感知 再读赏析
★观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安 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 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 现力令.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2. 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难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安塞腰鼓》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安塞腰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安塞腰鼓》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安塞腰鼓为主题,通过描绘安塞腰鼓的来历、表演和传承,展现了我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语言生动,描绘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课文还涉及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同时,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安塞腰鼓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和传承情况,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原因:学生对于安塞腰鼓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了解和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和传承情况。
4.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问题。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安塞腰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安塞腰鼓说课稿【精选3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安塞腰鼓说课稿【精选3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安塞腰鼓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3、练习听力,初步理解文章主旨。
4、学习写作宣传标语和解说词。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
理解排比、反复修辞手法的样式和作用。
写作宣传标语和解说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手段:多媒体powerpoint工作环境暴风影音工作组件教学步骤:一、导入。
教师: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家都看了吧?今年的春晚节目种类很多,有歌舞、相声、小品、魔术、杂技、手影戏等等,但是准备时间最短,表演效果最好,参加演出的明星阵容最大的一个节目是诗朗诵《温暖2014》,朗诵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感染力丝毫不亚于歌舞,其震撼力有时更远超过歌舞。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朗诵,来体会一下朗诵这种艺术的魅力,也从整体上感知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安塞腰鼓》。
二、课文朗诵。
1、教师播放《安塞腰鼓》朗读视频。
学生感受朗诵的艺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我们从刚才的朗读中是不是感受到了一种奇伟磅礴的气势。
这篇文章写得也好,文字给人的感觉是排山倒海而去的,每一个字都如鼓槌一般敲打在我们的心上。
下面让我们自己来读一下。
2、学生自由朗读,声音要大,选一段准备展示。
3、学生个别读,教师做点评、指导。
人数控制在3~4人,如没有学生朗读静态段落,教师可进行提示。
(朗读指导内容:四部朗读法: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度。
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
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
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
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
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说课稿
《安塞腰鼓》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
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
基于这个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品味铿锵语句传达的勃发的生命激情,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新课标在实施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安塞腰鼓》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
《安塞腰鼓》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
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对于习惯于学生腔的中学生来说,其冲击是巨大的。
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排比、反复修辞及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综合运用其他语言品味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4)、重点、难点由于这篇文章语言很有特色,而我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词句,所以我把这堂课的重点确定为:品味语言,感受恢宏气势。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3《安塞腰鼓》优质课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3《安塞腰鼓》优质课说课稿【精编】一.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优质课文。
作者通过描绘安塞腰鼓表演的场景,表现了黄土高原人民热烈、豪放的性格和安塞腰鼓独特的艺术魅力。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壮观场面和观众的热情反应。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对于描绘性语言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同时,学生对于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语感和提高文学素养的需求也较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2.难点: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和描绘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文。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画出感受深的句子。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绘安塞腰鼓表演场景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实践活动: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描绘手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体会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感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描述:黄土高原民间艺术•特点:豪放、热烈、壮观•语言:优美、形象、鲜明对比•情感:观众热情、表演者自信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3课《安塞腰鼓》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课《安塞腰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上的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说说我上的这节课。
一、说教材在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前言中写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
《安塞腰鼓》就是一篇民族特色元素非常鲜明的文章。
它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让学生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的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二、说学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备课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基本词汇、修辞等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
对于散文这种文体,他们也接触过。
但由于生活经验较少,对散文这种文体的语言和情感的分析还不够精准到位。
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口语表达及写作的环节,学生可通过实践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能力。
三、说目标《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
基于本文特点 ,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品味铿锵的语句,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感悟其传达的勃发的生命激情以及作者对高原生命的热烈歌颂 ,对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亢奋、晦暗、羁绊、蓦然、冗杂”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气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以安塞腰鼓为代表的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
最新-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案(最新4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案(最新4篇)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漂亮的帮大伙儿收集的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案(最新4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知识点篇一1、第1段作用:用简洁的语言,突出后生们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将他推向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2-4段:蓄势待发,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的恢弘出场做好铺垫。
3、第7段:用排比、比喻、反复生动地写出了打腰鼓时的声响、阵势、风姿,节奏分明,铿锵有力,从语势上使人感到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
4、12段:揭示了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
要“挣脱”“撞开”的是束缚、羁绊、闭塞,是人身上坚硬的外壳,一切冗杂的东西。
是贫穷、落后、旧思想束缚了“那么一股劲”。
5、15段“遗落了一切冗杂”理解:打破了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不计较功名利禄,不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了”理解:写出了腰鼓的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理,观众的心与之产生共鸣。
6、18段“奇伟磅礴的能量”一句的理解:黄土高原的后生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
他们并未因贫困封闭而丧失对生命的渴求,他们身体里蓄积着强大的生命能量,一旦释放,便磅礴激荡。
7、第20段,因为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原始、粗狂的生命力量的“厚土”,只有黄土高原可以,所以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本句运用对比,突显出作者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赞扬了那里的人充满磅礴的生命力量。
8、第30段理解: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
内容让以动衬静,用“鸡啼”反衬寂静,在结构上总结全文。
鸡啼不仅是天亮的标志,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是希望的象征。
人教部编版(安徽)八年级语文下册《3.安塞腰鼓》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安徽)八年级语文下册《3.安塞腰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人教部编版(安徽)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安塞腰鼓为主题,通过描绘腰鼓表演的场景,展现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和民族精神。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对于描写性的文字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于地方民俗和文化特色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难点:深刻理解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增强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对安塞腰鼓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安塞腰鼓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5.欣赏:让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和节奏感。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安塞腰鼓的文化意义和民族精神。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课文主题和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描述表演场景•表现民族精神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3课《安塞腰鼓》说课稿
遵循认知规律追寻美的脚步——《安塞腰鼓》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安塞腰鼓》(板书)。
【说教材】本文位于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单元之中,学生通过学习,“领略豪放粗犷的西北文化,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这既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新课标第四学段有个重要目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内涵。
”鉴于此,我将“从关键句段入手,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作为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
【说教学法】这篇像诗一样的散文被称为“奇文”,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本课我将运用情境教学、对比阅读、多媒体直观教学等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先对安塞腰鼓有感觉,再对课文有感觉,对词句有感觉,最后,对西北有感觉。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默读、批注、交流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说过程】接下来,我就详细介绍教学过程环节一、视频导入——让学生对腰鼓有感觉首先,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概括看图之后的感受。
学生交流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和资料。
意图:通过图文让学生对腰鼓有初步认识。
环节二、整体感知——让学生对课文有感觉这一环节我将播放配乐朗诵,加强学生感受。
然后自由朗读,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段来展示。
请学生用文中的话再来谈谈:这是怎样的安塞腰鼓?安排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安塞腰鼓的力量,也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环节三、文本细读——让学生对词句有感觉文本细读的环节包含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将围绕一句话,抓住一个词,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活动1.提纲挈领——围绕一句话展开讨论“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板书)于是我引导学生再次默读6——22段,边读边做批注,扣住“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儿?”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
全班交流,重点分析鼓声,舞姿和气势。
安塞腰鼓说课稿
安塞腰鼓说课稿安塞腰鼓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展现了中国西北地区人民的豪迈与热情。
本次说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安塞腰鼓起源于陕西省安塞县,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它最初是作为祭祀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形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艺术。
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单人表演,也有群体表演,表演者通常会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手持鼓槌,腰间挂着腰鼓,随着鼓点的节奏,翩翩起舞。
安塞腰鼓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奏鲜明:安塞腰鼓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它的节奏变化丰富,能够很好地调动观众的情绪,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
2. 动作夸张:表演者的动作幅度大,动作夸张,通过大幅度的身体摆动和鼓槌的挥舞,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艺术风格。
3. 表情丰富:表演者的表情变化多样,时而严肃,时而欢快,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故事。
4. 服饰艳丽:安塞腰鼓的表演者通常会穿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这些服饰不仅增加了表演的视觉冲击力,也体现了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族特色。
在当代,安塞腰鼓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许多学校和社区都开设了安塞腰鼓的课程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艺术。
同时,安塞腰鼓也不断被创新和发展,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总之,安塞腰鼓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承载着中国西北地区人民的情感和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学习和传承安塞腰鼓,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
《安塞腰鼓》说课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安塞腰鼓》说课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安塞腰鼓》说课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安塞腰鼓》说课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材解读本课程教材选用《安塞腰鼓》这首民间音乐作品进行学习。
这首音乐作品源自中国陕西省安塞县的民俗活动中,在传承和演绎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是一首极具地方性特色的音乐作品,它充分展现了陕西民间音乐的风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来源及音乐特点2)学习鉴赏《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及表演要点3)初步学习钢琴演奏技巧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理解和鉴赏,感悟民间音乐的魅力2)培养全面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音乐鉴赏和表演的水平3)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进一步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2)促进学生对陕西民俗文化的认识和发现3)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及表演要点2、学习钢琴演奏技巧,并进行实际演奏四、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通过10分钟左右的讲解,介绍《安塞腰鼓》的历史、来源及音乐特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鉴赏播放一遍《安塞腰鼓》的录音,让学生近距离聆听其各个部分的演奏技巧,带领学生认识各个乐器的名称及演奏方法。
4、学习讲解《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及表演要点,让学生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表演轮廓。
5、实践学习钢琴演奏技巧,并进行实际演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
6、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点评,将学生的体验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归纳,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投影仪2、钢琴3、录音机4、视频设备六、教学评估1、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演奏进行评估,检验学生掌握《安塞腰鼓》的演奏技巧。
2、通过课堂思考和讨论,检验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安塞腰鼓》说课稿
《安塞腰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一篇描绘我国陕北安塞地区民间腰鼓舞动的精彩场面的散文诗。
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腰鼓的韵律、力量和激情,展现了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易于学生朗读和感受。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腰鼓的文化背景,感受腰鼓所蕴含的激情与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安塞腰鼓》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了阅读和理解散文的能力。
但对于陕北民间腰鼓的文化背景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陕北安塞腰鼓的文化背景,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激情与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感受安塞腰鼓的激情与力量,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腰鼓场面进行想象和描绘,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互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安塞腰鼓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和不懂的地方,为后续讨论做准备。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对安塞腰鼓场面的想象和描绘。
4.成果展示: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安塞腰鼓,其他学生欣赏并进行评价。
初中语文《安塞腰鼓》说课稿
《安塞腰鼓》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选编了《社戏》《安塞腰鼓》《观舞记》《竹影》《口技》等几篇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
这些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向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
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扬的活力。
这样的文字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极有帮助的,因为她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
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上课前,我先请学生预习文章,提出本文他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并拟定出来,综合学生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本单元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品味本文大量的短句、排比句和反复修辞等,感受充沛的语言气势,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情感目标:体会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感受西北汉子的奔腾力量,同时体会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由于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体,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根据本文内容,结合创新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朗读法,注重学生读的优化训练,以读代讲。
在语言教学上采用品读法和讨论法以深化对文章语言的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写作能力,深化对学生心灵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秦观的一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
文章通过描绘安塞腰鼓的壮观场面,表现了我国黄土高原上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民族精神。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他们在理解上还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如对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对文中描绘的场景的想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对画面的想象,来感受安塞腰鼓的壮观和民族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僻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壮观场面,体会我国黄土高原上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民族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对文中描绘的场景的想象,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阅读指导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壮观和民族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安塞腰鼓的图片,让学生对安塞腰鼓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讲解课文:对生僻词语进行解释,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欣赏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安塞腰鼓的壮观和民族精神。
5.拓展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发挥想象,描绘一下安塞腰鼓的场景。
6.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标题、作者、主要内容以及生僻词语等。
《安塞腰鼓》说课稿
安塞腰鼓说课稿一、前言《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安塞县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这项传统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节奏、舞蹈和音乐表现形式,受到了包括国内外观众在内的广泛认可。
在当地乃至全国文化艺术领域,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
二、基本情况1. 艺术形式安塞腰鼓是一项传统民间艺术,属于音乐舞蹈类。
2. 艺术特点安塞腰鼓的最显著特点是鼓点明快有力,舞蹈动作矫健有力,获得了“陕北唐山”之美称。
在各种舞蹈元素与节奏节拍的配合中,充分体现着陕北农民的豪朴气概。
在中国民间传统歌舞艺术中,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 艺术表达在《安塞腰鼓》表演中,鼓手需要将鼓点与舞蹈动作完美配合,同时保持心理状态的高度集中,以完成整个节目。
他们的动作大都明快有力、协调一致,声音咿咿呀呀,充满了农民阶层的豪气和英气。
三、演出流程1. 开头演出开始时,鼓手们会敲击大鼓,出现激情四溢的开场,烘托出气氛。
2. 舞蹈表演接着,在演员们身着传统农民服装的衬托下,他们展开了舞蹈表演。
全体演员齐步走上舞台,迅速地转换成腰腿跳舞,翩翩起舞。
3. 鼓点表演在表演的最后,鼓手们会出现散打式的演出,重拍快击,带有灵活神乎其乎的音乐魅力。
四、表演要点1. 腰鼓鼓点腰鼓鼓点是《安塞腰鼓》的核心,因此需要鼓手们具备良好的音乐基础和节奏感。
同时需要注意,节奏感在鼓点中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节奏感的强弱区别,比如刚柔并济;其二,节奏感的逻辑关系,比如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包括重复、跳跃、上升下降等。
2. 舞蹈动作舞蹈动作是安塞腰鼓重要表演元素之一,需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基本功。
主要步伐包括:行进步、转身步、抬腿一步、踏地一步、拧身一步等,需要动作矫健、舒展自如,并配合鼓点和音符实现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3. 服装打扮一套合适的服装,在演出中能够激起观众的浓厚情感。
安塞腰鼓的主要服装为褐色的宽袍、靴子、腰鼓和绸带、绸花等,体现了陕北农民阶级的特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刘绍棠的作品。
这篇课文以描写安塞腰鼓为线索,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粗犷、雄浑、激昂、豪迈的艺术魅力,表现了黄土高原人生命的奔放和力量的爆发。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他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还缺乏深度和广度,对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主旨、手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可能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介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安塞腰鼓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课文描述的场景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描绘中国陕西省安塞县腰鼓表演场景的诗歌,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腰鼓表演的热闹气氛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对于这首诗歌所描绘的腰鼓表演场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并通过朗读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了解腰鼓表演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了解腰鼓表演的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朗读、讨论、展示、写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腰鼓表演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安塞腰鼓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热闹气氛。
2.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3.内容分析: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5.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段关于安塞腰鼓的短文。
安塞腰鼓说课稿
安塞腰鼓说课稿1. 前言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安塞县的民间文艺节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享誉陕西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了陕北地区人民的坚韧、勇敢、豁达、乐观、聪明才智等精神品质,传递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信息,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本文就安塞腰鼓的概述、历史渊源、表演形式、演出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讲解,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中华文化瑰宝。
2. 安塞腰鼓概述安塞腰鼓,全称为安塞腰鼓歌舞剧,是一种集歌、舞、乐、词、技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发源于陕北安塞县工农平民中间,取材于生活,描绘了农村社会的自然景色、生产劳动、生活习俗、思想观念、英雄豪杰等内容,是以“英雄赞歌”为主题的民间艺术形式。
安塞腰鼓是以太鼓为主奏乐器,鼓头舍去原来的动物皮革,以纸张为主要材料,加之特殊的制作工艺,从而让安塞腰鼓的音色独特,起伏跌宕,情感丰富。
同时,安塞腰鼓还配以多种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木推车等20多种乐器,使表演效果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3. 历史渊源安塞腰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考证,唐代时,安塞县是唐皇室的封邑,皇子和大臣们到此半隐,推崇自然,崇尚文艺。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塞腰鼓应运而生。
唐朝以后,安塞腰鼓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繁荣。
宋代以后,安塞腰鼓逐渐传入民间,发展成为一种集歌、舞、乐、词、技于一体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安塞腰鼓逐渐成为全县性、乃至全市性重大活动,经常参加乡村、城市的各种文艺演出。
2006年,安塞腰鼓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其地位得以得到官方肯定,并逐渐走向更广泛的社会。
4. 表演形式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由歌、舞、乐、器、织五个部分组成。
(1) 歌安塞腰鼓歌词富有浓郁的乡土情调,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其表达方式有节奏感、韵律感和音律感,为其整个表演增添了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安塞腰鼓说课稿
3.《安塞腰鼓》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是具有诗意美的散文,连串的短语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像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由此特征,倾泻而出而欲止不能。
基于这个特点,本次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品味铿锵语句,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腰鼓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并不陌生。
课文当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不仅有美的体验,更有能力的提升。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
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
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下面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作品:《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说课稿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
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
基于这个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品味铿锵语句传达的勃发的生命激情,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新课标在实施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安塞腰鼓》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
《安塞腰鼓》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
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对于习惯于学生腔的中学生来说,其冲击是巨大的。
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排比、反复修辞及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综合运用其他语言品味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4)、重点、难点
由于这篇文章语言很有特色,而我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词句,所以我把这堂课的重点确定为:品味语言,感受恢宏气势。
由于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要把感性的字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这堂课的难点确定为:通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在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的气势。
同时,要通过朗读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力,帮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设计思路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
所以,所有的教学环节设计都以让学生看、听、读、说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让个体的片面的认识趋于完整。
根据本文内容,结合创新教育理论,本课教学我将采用自读感悟式,指导
学生以“朗读法”学习课文,即以“朗读”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以“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融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从而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写作、生活实践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写作能力,深化对学生心灵的影响。
3、学法指导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到学生身上。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过:“人的心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自主探究学习理论也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
”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
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
在课堂学习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同的信息,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落实字词,会读会写;多读课文,试图了解安塞腰鼓。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击鼓场面。
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二)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
我采用下面的导入设计:同学们: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人称“天下第一鼓”。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不知大家有没有体会其中的气势。
现在,让我们先观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一起去黄土高原领略安塞腰鼓的风姿与魅力,一齐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这样的导入设计,意在贴近课文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主动、自觉进入下一环节--新课的学习。
(三)学习新课
因为现在的教学要求大多是要对文本感悟领会,所以就要对课文进行精读。
《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教学建议”的阅读部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根据这一精神,我重点作了如下设计。
1、播放范读,整体感知
怎样读好,当然牵涉到一些具体方法。
本课教学中,在让学生读前,我通过播放课文范读的课件,创设文章情境,同时用多媒体出示听读要求。
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在听读中解决生字词。
提出在听读中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相互交流讨论。
然后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力求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中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实现知识目标。
另一方面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反复揣摩文章的朗读技巧,力求能最大限度的展现文章内容。
这一环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听读中理层次,明条理,学会在读中把握文章的“脉”。
2、反复诵读,品词析句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
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讲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听了课文的范读录音之后,让学生借鉴范读的方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读。
方式不加限定,可自读,可读给别人听,可与同学共同揣摩朗读,可默读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悟出文章的好之所在。
再进行分组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
命的力量。
此环节旨在陶冶学生情操,教给他们“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关键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真谛。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质疑问难--想像描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让学生学用课文句式、段式写作。
将作文与课文结合起来,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与迁移。
现在我说说本课的教学构想与板书,本课我在教学中弱化了字词的讲解,尝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自读自悟上,并把反复诵读课文作为重点。
摒弃了教师的详细分析、讲解,侧重于展现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和优美的句式段点,在侧重学生自读感悟与探究的同时,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线。
因而,本文的教学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灵活性与不可预知性。
要求教师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与指导者。
我的板书主要以展示教学程度为主,学生学习成果为辅。
使板书同时具有了强大的教学功能和评价功能。
最后,在磅礴雄浑的音乐《安塞腰鼓》声中结束这篇文章的课堂学习。
【素材积累】
人生路上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几时起几时落,浮浮沉沉,几时哭几时笑,悲悲喜喜,自信时我们相信自已的直觉,失意时,总是把感觉当成是错觉,而这些错觉会让人掉进一些人生漩涡,如果不看透,可能会危害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