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行制度课件
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前段时间,许多温州中小企业相继倒闭,企业管理者纷纷外逃。
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资金链的断裂,而这与我国的银行借贷体制不完善密切相关。
日本是亚洲的主要经济大国,而其在战后经济迅速发展也令人惊叹。
为此笔者旨在分析研究日本主银行制度,从而得出一些有助于我国现在银企关系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主银行制度利弊中国银企关系启示一.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兴起1927年日本银行法改革前,由于开办银行资本金要求较低从而导致多家银行为了在激烈的环境下生存纷纷同企业互任董事,保持密切关系。
1949年日本重新开放股票市场,未来避免被兼并,企业和银行的持股关系得到了发展。
其次,由于战后老财阀的接替以及财产税的实施削减了大部分控股公司及财阀家族所拥有的股份。
最后,战后企业向公众出售股份而早就了一个分散化的小股东阶层,而这些小股东的收益不足以负担其对公司进行监控成本。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由于贷款分散化的需要和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控,主银行制度应运而生。
对于主银行制度的定义没有一个较为正式的说法,但是一般认为主银行表示一个企业与某个特定银行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且该企业从其主银行那里的借款占该企业价款总额的份额最大。
青木昌彦提出在衡量主银行关系中有五个重要指标:(1)银行贷款额度。
(2)银行与债券发行相关的服务。
(3)持股份额。
(4)支付结算账户。
(5)信息服务和管理资源的提供。
此外,对于某一企业而言,其交易银行是否成为主银行的基本条件包括:(1)能长期持续地向企业提供最多贷款的银行;(2)银行是企业最大股东之一;(3)银行与企业形成综合的交易关系;(4)银行与企业保持密切的人事关系;(5)银行是企业危机的救星。
二.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机能主银行制度对于战后日本的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其机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向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资金的机能:首先,由于主银行与融资对象企业保持长期的交易关系,而其往往是企业最大的股东,通过派遣董事和企业保持密切的人事关系,银行非常容易获得企业所有的经营情报。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浅谈课件
央行宣布将持续推行宽松政策直到实现通胀目标,以显示央行 摆脱通货紧缩的强烈决心。这个承诺伴随着责任,将增加公众 对政府政策的信心,是最终达到货币宽松效果的关键。
第二个特征: 央行对货币市场操作的主要目标已经由货币市场利率转向
基础货币。在货币市场操作的规模方面,日本央行决定在两 年内以每年约60-7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规模。基础 货币规模有望在两年内翻番,由2012年底的138万亿日元增 至2014年底的270万亿日元。
旧《日本银行法》时期 (1942)
特点:具有不完整货币 政策决策权。
。
新《日本银行法》时期(1998年) 特点:此时的日本银行享有较大的独 立性
Your Logo
符号:¥(和人民币一样) 面额 纸币:10000、5000、2000、1000 铸币:500、100、50、10、5、1日元
2000元是冲绳首里“守礼之邦”牌坊
结果:日本经济中较高的土地价值和较低的利率水平使市场 参与者太过容易获取廉价的信贷,资金过剩的银行和企业为了找 到高回报投资项目,纷纷把资金投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
1991 年至 2000 年,经济增长持续走低, GDP从1990年的5.2%下降到1998年的-1.2%。日 本银行将银行隔夜拆借利率从0.5%一度 降到 0.03%
结果:低利率政策并没有达到增加银行贷 款、带动投资最终刺激日本经济的作用,日本 货币政策已濒临于“流动性陷阱”的边缘。
流动性陷阱概念 利率与债券价格是呈反向变化的。当利率非常低的时候,人
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低,债券价格不会再升高,这时候人们 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即无论增加多少 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 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日本货币政策
一、日本的货币制度(一)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882年。
1942年颁布《日本银行法》。
1949年成立政策委员会。
1997年修订《日本银行法》并于1998年4月1日正式生效。
日本银行的主要职责是:1)通过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保证结算系统顺利、平稳运行,从而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日本银行法》规定日本银行的资本金为1亿日元,其中政府出资5500万日元,其余的4500万日元由民间出资。
出资者的权利仅限于每年分配不超过5%的红利,并且不设股东大会,出资者无权参与经营。
在每期的剩余资金中,扣除对出资机构的分红以及公积金之后的余额全部上缴国库。
日本银行总行设在东京。
截止2006年底,日本银行在国内有32家分行和14个国内办公室,在国外设有7个代表处。
(二)日元日本银行发行日元作为日本的法定货币,日元法定货币的面值分别为1000元、2000元、5000元和10000元。
另外硬币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和500元六种面值。
二、日本的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目标根据新《日本银行法》规定,日本银行作为日本的中央银行,其目标为控制现金和货币,维持物价稳定,以促进国民经济建康发展。
日本银行设定隔夜信用拆借利率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二)日本的货币政策决定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日本银行的管理。
委员会成员共9名,由日本银行总裁和两位副总裁以及六名审议委员组成。
六名审议委员来自不同的行业背景。
委员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两次会议,讨论关于货币政策的重大决策。
会后委员会将公布会议的议事摘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的方针、贴现率的变动以及央行对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
根据《日本银行法》第55条规定,日本银行将在操作之前公布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的结果,披露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操作期限以及决定利率的手段。
除此之外,日本银行还会公布操作的交易对手的资格和要求。
公开市场操作之后,日本银行将公布操作的所有数据、包括交易数量和利率。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摘要】日本主银行制度经历了从早期金融体制形成到现代转变的演变过程。
明治维新对日本金融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主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重建与改革,主银行制度迎来了现代转变。
这一演变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展望和研究其未来发展。
结语指出,日本主银行制度将持续演进,为日本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日本主银行制度的路径分析,反映了经济体制变革对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路径分析、早期金融体制、明治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建、改革、现代转变、经济影响、未来发展、持续演进。
1. 引言1.1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日本的主银行制度是日本金融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主银行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和改革,不断适应并引领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对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历史中的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和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通过对早期日本金融体制的形成、明治维新对日本金融体制的影响、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与改革以及日本主银行制度的现代转变这几个阶段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演变轨迹和其中的内在逻辑。
结合当前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变革,我们还将展望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对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演变路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日本经济发展的脉络,为日本金融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早期日本金融体制的形成早期日本金融体制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日本中世纪时期的货币经济。
在这个时期,日本主要使用米和铁钱作为交换媒介。
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江户时代开始出现了银行家和商人,他们开始发行私人钱币并提供金融服务。
由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少,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较差,经常遭受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困扰。
日德金融体系
Securities Depositorises and Institutions Only Conducting Guarantee Business
28(0)
Source: Deutsche Bundesbank(2001)
第四页,共33页。
根据2000年12月的统计,在四类银行中, 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30%,信贷 (xìndài)合作银行占12%,储蓄银行占 35%,而专业银行占22%,4家最大的商业 银行的资产占总资产的16%。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银行(yínháng)体系
银行(yínháng)体系的结构:机构数
量普通银行
合作性金融机构
城市银行
9
信用金库
地方银行
64 信用合作社
第二地方银行协会 加盟银行 长期信用银行
60 农业生产合作社 渔业生产合作社
1
劳动金库
信托银行
31
数据(shùjù)截止至2000年3月底
第二十三页,共33页。
第十九页,共33页。
日本的主办(zhǔbàn)银行
日本的金融体系:概述 日本主办银行的特征 日本主办银行的产生 日本主办银行制度未来(wèilái)的发展
第二十页,共33页。
日本(rì běn)传统金融体系的特征
长短期融资业务分离
普通商业银行、信用金库等机 构开展短期贷款业务,定期存 款为其主要筹资手段
全能(quánnéng)银行指从事所有银行业活 动的银行。包括商业银行(存款、短期以及 长期贷款、贴现等等)、保险以及各种投资 银行业务
德国的全能(quánnéng)银行的典型特征还 在于其还参与到企业的公司治理当中。主要 通过直接持有企业股份、向企业监事会派驻 代表、以及代理投票等形式
日本货币发行制度简介课件
日元货币特征
• 日本自1886 年起采用金本位制,并发行可以兑换 金币的日本银行券,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 废除了金本位制, 1964年日圆成为国际流通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日圆在1971年实施浮动 汇率,最终成为较强的国际货币。
6
最高发行限度
• 日本银行发行的银行券规定有最高发行限度,该 限度须经过政府内阁会议讨论后由大藏大臣决定。
@kingsoftwps 9
2
3
日元的发行
• 日元由日本银行发行。 • 日本银行具有货币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
的银行三项职能。维持货币的价值是其最大的工 作,被称作"货币的守护神",负有制定金融政策 日本财务部 • (2)利率 • (3)日经255指数 • (4)日本政府债券 • (5)交叉汇率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后日本银行的银行券限度外发行年税率为30日本银行发行银行券的发行保证物按法律规定为金银外汇3个月内到期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以及3个月内到期的以票据国家债券其他有价证券及生金银商品为担保的放款等
日本货币发行制度简介
1
日元的介绍
日圆,又作日元,其纸币称为 日本银行券,是日本的官方的 货币,于1871年制定。日元也 经常在美元和欧元之后被当作 储备货币。
•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后,日本银行的银行券限 度外发行年税率为30%
7
• 日本银行发行银行券的发行保证物,按法律规定 为金银、外汇、3个月内到期的商业票据、银行承 兑票据,以及3个月内到期的以票据、国家债券、 其他有价证券及生金银、商品为担保的放款等。
8
谢谢观赏
Office
n
@WPS官方微博
日本金融制度的变迁
日本金融制度的变迁日本的近代金融制度始建于明治时期,从初期效仿英国到二战后美国主导,日本金融制度的政府管制色彩较为浓厚。
经过不断发展,日本形成了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随着金融革新的深入,泡沫经济的破裂,金融大爆炸式推进资本市场变革,才能适应近来金融形式日新月异的变化。
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1872-20世纪40年代)明治维新后1872年日本公布《国立银行条例》,受英国商人银行主义的影响,日本的现代银行制度按照资金需要的不同性质进行设置,由普通银行、储蓄银行以及特殊银行构成,分别履行作为商业银行、大众储蓄机构以及长期金融银行的职能。
银行业之初企业与银行关系紧密,银行家通常由企业家兼任,成为“机构银行”。
银行业早期监管较少,银行数量发展较快,一战后的1927年发生大规模挤兑事件,称为“昭和金融恐慌”。
此后,首个银行法开始实施,对银行业有了最低资本金制度等监管要求,行业整合使得银行数目大幅度减少,至1945年战败时,普通银行数目由战前1283家缩减为61家。
二战结束后,金融制度重建受到美国金融主导,但基本沿袭战前以及战时的框架,形成了分业经营、政府管制、间接融资为特点的金融制度框架。
经济增长期的金融制度(50年代-70年代中期)二战结束后,金融业也成为日本管制最严的领域之一,分业经营是金融制度最显著的特点。
分业经营包括:1、长短期融资业务分离,2、银行业与信托业分离,3、银行业与证券业分离,4、对中小企业金融的分离。
从二战时期延续至70年代中期,日本一直维持着以低存款利率为中心的管制利率体系。
其中国债利率成为决定其他金融产品利率的基础,而存款利率则存在着由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决定的最高限度。
通过设立外汇专业银行与外汇指定银行制,日本通过外汇管理隔断和防范外部经济变化对日本国内经济的影响。
以上利率管理需要分业经营,有可巩固分业经营,而内外分离的制度又对此起了一定保障作用,因此三种特征相辅相成。
日本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
日本外汇管理令
1949年12月1日法律第228号 最小限度的管理、调整来自由地进行国际 贸易及其他对外交易,作为目的(第1条)制 定的法律。 对外交易正常地发展,国际收支的均衡, 货币的稳定,同时为我国经济健全的发展 贡献国际社会的和平及安全的维持为目的。
为了严格地管理外 汇和国际贸易制定, 所以随着经济状况的 变化随时修改。 1980年、1998年修 改大幅度的放宽限制 。 1998年4月1日删除 “管理”的字,变成现 在的名称。
日本人将此次日元升值事件认为是国家危 机,因为当时他们认为日本经济是脆弱的 小国经济。事实上,自1968年以来,日本 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73年,经过短暂的1美元兑换308日元这 一新的固定汇率后,日本放弃保持这一汇 率水平,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三)1980年外汇管制法的放松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和美国成立了由政府专家组 成的日元/美元汇率、金融和资本市场工作组。 1984年,日美联合特别工作组起草的“关于日元/ 美元汇率、金融和资本市场问题报告”公开发表, 明确日本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实行金融自由化: (1)存款利率自由化; (2)促进短期金融市场的发展; (3)金融业务多元化; (4)扩大欧洲日元交易; (5)以日元计价的外国债券的自由化; (6)建立东京离岸市场。 由于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报告,日本金融体系 转向了自由化和全球化。上述措施同时也得到了 大藏省《金融自由化的现状、前景和日元国际化》 报告的支持。
3、外汇平准基金专项账户的资金来源 外汇平准基金专项账户包括日元账户和美 元账户。日元主要通过在债券市场上发行 “外汇平准基金融资券”来筹集。而美元 来自日本货币升值期间积累起来的庞大的 外汇储备。财务省负责管理储备,通常投 资于工业化国家的国债等安全性、流动性 高的债券。
日本公司治理模式完整版
日本公司治理模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一、日本公司治理模式主要特征?(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一)主银行制?the main bank system主银行制度在日本传统的公司治理中占重要地位,主银行以自我承担风险的方式为企业提供金额最大的资金,他们通常会要求比市场利率略高的贷款利率,当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时,主银行要承担比其贷款更多的损失。
他们对企业采用一种相机治理形式:在企业经营正常时不加干预,而在企业经营不佳时,主银行凭借信息优势及时介入,实行外部人控制。
Sheared(1989)的研究表明,日本公司的主银行在公司的五大股东之列的占其研究样本的72%,排在第一、二位的占39%。
??(二)交叉持股和稳定股东?Cross-shareholdings and stableshareholders交叉持股是两个以上的公司,基于特定目的的考虑,相互持有对方的股份,从而形成法人之间相互持股的现象。
James s,Ang和Richard Constand(2002)把稳定股东划分为消极稳定股东和积极支持稳定股东。
其中,消极稳定股东持股为了保持同被持股企业稳定的业务联系,承诺不进行股权交易。
积极支持股东则,通过互派高级管理者和建立跨公司的协调机构两种机制来参与公司治理。
稳定股东制度阻止了企业外部的恶意并购,为企业发展创建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但该制度下稳定股东对企业的盈利情况漠不关心,降低了股东对经理的监督作用。
??(三)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Lifetime employment system and theannual work sequence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是日本特有的劳资制度。
终身雇佣制下,横向的劳动力市场封闭,雇员无法转业,而企业也不轻易解聘员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劳资关系。
日本银行制度
二.日本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发展
(一)分业经营阶段(20C20ys—20C80ys)
19 世纪 20 年代金融危机使日本政府开始对银行业 务实施管制,根据金融机构的性质来对金融业务进行类 别划分,即开始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经营的范围,根据 金融机构的不同,包括银行业务和信托业务、保险业务、 证券业务的分离等;根据期限的长短,包括长期和短期 金融业务的分离。 日本银行业务的严格分工,形成了特有的“常青现 象”,有效的维持了日本金融体系的稳定,但也造成了 日本金融机构效率低下的负面影响。
一、日本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日本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发展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四.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发展前景
一、日本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1868 年明治维新之后,由于缺乏政府管制, 日本整个银行业处于混乱状态。 • 1872 年政府颁布《国立银行条例》,标志着 日本银行制度正式产生。 • 1882 年 6 月政府颁布《日本银行条例》,批 准建立日本银行(中央银行)。日本银行的建 立统一了银行券的发行权。 • 二战前日本商业银行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财阀银 行。最具实力的 “四大财阀”:三井、住友、 三菱、安田。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1.日本银行(中央银行)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也称发行银行,主 要执行三项职能: (1)发行的银行 。负责纸币现钞的发行,并对其 进行管理。是日本唯一能够发行银行券的银 (2)银行的银行。担任“最后贷款者”的角色, 负责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并可通过法定准备金 率来对货币市场进行调控。 (3)政府的银行 。负责执行与各国中央银行和国 际金融组织等的国际关系业务等。
四、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发展前景
日本主银行制度是日本银行制度的最大特征。 主银行制度:是指银企之间长期且稳定的交易关 系,与企业形成这种交易关系的银行就是主银行 。这种交易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公司把主银行 作为自己的主要贷款行并接受其相关监控,主银 行对企业拥有治理权和股份。 主银行对企业具有监督、融资和保障的作用。 主银行制度发展前景:主银行制度将进一步削弱 ;主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将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主银行制度还有生命力。
从日本主银行制度形成与借鉴
目 录 内容提要 0绪论……………………………………………………………………………1 0.1 融资制度与变迁逻辑 …………………………………………………1 0.2 两种融资制度 …………………………………………………………2 英美模式 ……………………………………………………………2 日本模式………………………………………………………………3 0.3 本文研究视角 …………………………………………………………4 1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形式与特征………………………………………………6 1.1 背景与历史逻辑 ………………………………………………………6 1.2 主银行制度的主要特征 ………………………………………………8 主银行与企业的关系 …………………………………………………9 银行的相互委托监控…………………………………………………10 2激励因素:金融因素 ………………………………………………………11 利率管制………………………………………………………………12 市场准入限制…………………………………………………………13 对证券市场的压抑……………………………………………………14 3融资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14 3.1 从MM定理所引出的………………………………………………14 激励问题:代理成本…………………………………………………15 信号示意:信息的非对称……………………………………………16 公司治理结构:资本结构与所有权安排……………………………17 3.2 主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18 信息与监督结构………………………………………………………19 相机治理的激励因素…………………………………………………21 3.3 比较股市与银行监督…………………………………………………23 4信息结构的效率……………………………………………………………25 4.1 两种融资制度的信息结构 …………………………………………25 4.2 成因:效率的比较 …………………………………………………25 以模仿为主的经济组织结构…………………………………………26 人力资本的缺乏………………………………………………………26 文化、契约与法律制度的差异………………………………………27 5竞争环境下的融资制度变迁………………………………………………28 6结论性评述…………………………………………………………………31 注 释 ………………………………………………………………………34 参考文献 ………………………………………………………………………39 论文摘要(中文)………………………………………………………………1 论文摘要(英文)………………………………………………………………1 内容提要 黑格尔说,“存在的必是合理的,合理的必然存在”。
推进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之日本银行业的经验PPT课件( 34页)
“Advancing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hrough Internal Rating Systems” 以内部评级制度为基础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Enhance the risk management of Japa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推进日本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特别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Entail stability of financial system, which led to the lifting of blanket deposit insurance in April, 2005 金融体系稳定性,这导致2005年4月存款保险的整体上调。
Our understanding of “advancing risk management” 对“强化风险管理”的理解
Enhancing the communication tools among stakeholders (senior managers, risk managers, shareholders, regulators, etc.) to reach a consensus view of risk profile and amounts. 促进利益各方(高级经理,风险管理经理,股东,监管者等)的交流,以就风险预测及总量达成一致意见。
6
BOJ’s Organizational Changes and Setting up the Center
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
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一、导论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银行业发达,汇款业务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是保障资金安全、便捷、高效的重要保障措施。
在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的,这是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展开详细论述。
二、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基础日本《银行法》规定了银行业务的基本制度和相关规定,其中就包括了银行汇款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
在日本,银行需要依据《银行法》开展各类业务,包括汇款业务。
《银行法》在规定了银行的资本金、业务范围、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对银行的资金流动和汇款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此外,日本还有相关监管机构,如日本金融厅,它负责监督和管理银行业务,确保银行业务的合规运作和资金安全。
三、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汇款业务的开展范围在日本,银行进行汇款业务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它包括跨境汇款、国内汇款、支付结算等多种形式。
银行可以依据客户需求和业务发展情况,灵活开展汇款业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2. 资金安全管理银行在进行汇款业务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反洗钱法规,对汇款交易进行合规审查,确保资金来源合法合规。
此外,银行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汇款操作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3. 汇款手续费用银行在进行汇款业务时,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用,这些费用是银行为提供汇款服务所需的成本。
日本的银行通常会根据汇款金额的大小、汇款地域和汇款服务的种类等因素来确定汇款手续费用,并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调整。
4. 汇款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日本银行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汇款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目前,很多银行都提供了网上银行汇款服务,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完成汇款操作。
此外,一些银行还推出了手机银行汇款、ATM汇款等多种便民服务,方便客户随时随地进行汇款操作。
5. 跨境汇款管理在日本,跨境汇款是一个重要的汇款业务,日本的企业和个人经常需要进行跨境资金转移。
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除了1949年6月设立政策委员会作为日本 银行最高的决策机构之外,在90年代后期之 前的漫长时期里,日本政府一直没有对《日 本银行法》进行根本性的修订。
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大藏省主导下的 金融行政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激烈 批评。 日本政府开始积极讨论《日本银行法》的 修改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努力,1997年6月, 《日本银行法》修订版面世,1998年4月1日付 诸实施。
综上所述,新法明确 了日本银行在金融政策运 行方面的独立性,另一方 面,为了确保责任分工, 新法同时也要求日本银行 把与货币政策制定、执行 有关的决策内容和决策过 程公之于众(《日本银行 法》第3条第2款)。
为了确保日本银行在货币政策运营方面的独立性,至为重要的 一点是必须同时赋予日本银行在业务运作方面的自主性,这点与货 币政策的执行密不可分。在这一观点之下,新法明确指出,要充分 保证日本银行业务运作的自主性。 另外,日本银行在开展业务、机构运作中所必需的经费预算依 然采取财务大臣批准制,但是,无论是对报批范围的界定,还是在 提高批准手续的透明度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了日本银行在开展业务、 维持机构运作等领域的独立自主性。
二、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析
1882年公布的《日本银行条例》规定日本银行的营业 年限为30年。在期满之后的1912年(明治45年),日本银 行的营业年限又延长了30年。在1942年(昭和17年)2月 营业期限再次到期时,日本政府重新制定了《日本银行法》 以取代《日本银行条例》;同时,还实施了大范围的制度 改革。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组长:曹巍凯 演讲人:袁陈勇 PPT制作人:袁陈勇 资料收集:何黎艳
李菲菲
蒋烨烨
目录
一、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概述 二、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析
银行业规制研究课件
对银行内部控制的要求
要求银行有健全的治理结构、有效的行政控制和指挥系 统、完善的会计系统和审慎的会计标准、独立有效的内部审 计系统、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等。
银行业规制研究课件
美国银行业规制体制及其历史变革
银行业规制体制的初步确立 银行业规制体制的基本形成
银行业规制研究课件
美国银行业放松规制的效果
不放松管制造 成的扭曲
管制放松的内 容
管制放松的经 济学意义上的
后果 管制放松引起 的银行业效率
改进 管制放松引起 的消费者福利
的增进
管理设置了银行利率上限,使存款人的存款利息收 入减少,并因此造成脱媒现象;管制还使受惠部门 形成对银行的依赖;银行跨州开展业务受到限制; 阻止了竞争并增加了行业风险;管制还对银行的资 产投资做出限制,还对银行对消费者提供的服务范 围作出了限制。
息不对称使得银行规制成为必要。
银行业规制研究课件
银行业规制发展历史
•自由银行时期 (中世纪-20世纪 20年代末)
•整个银行业同其 他商业机构一样, 基本上不受管制。 这个阶段的管制主 要是建立中央银行, 国家垄断货币发行。
•从自由走向规制 (20世纪30 年代 初-70年代末)
•1929-1933 年经 济危机就成为西方 银行业,特别是美 国银行业从自由走 向全面规制的重要 分水岭。
目录
• 银行业定义 • 文献综述 • 银行业规制发展历史 • 规制的原因、目标及手段 • 美、英、日银行业规制发展进程 • 中国银行业分析分析
银行业规制研究课件
银行业定义
• 银行业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产业。 • 银行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
第五章 日本的金融2
• 总之,政府采用“护送舰队方式”对金融 业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干预,保护和扶植。 • 2、企业对外部资金依赖很强,而且以间接 金融作为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 • ①“超额借款”与“超额贷款” • 超借—从银行借款超过了法人企业的自 有金。
• 超贷—商业银行的贷款和证券投资总额超 过其自有资金及吸收的存款总额。 • 在法人企业资金需求十分旺盛,而当时的 资本市场又不发达。企业筹资的主要来源 是银行借款,而超借、超贷现象一直持续 到70年代中期。
• • • • • • • • •
五、走向“金融大改革” 1、金融大改革方案出台的背景 (1)金融系统的问题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复苏 (2)金融系统自身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3)经济的重心从“增量”到“存量” (4)金融国际化、信息化和金融创新的压力 2、金融大改革的原则与内容 金融大改革的原则:自由、公平、国际化 金融大改革的内容:自由、公平、全球化
• ②金融市场逐步拓展,其子市场发育不平 衡。 • 从50-70年代,日本处于经济复兴和高速 增长时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十分旺盛, 而证券市场不发达,致使企业大都采取间 接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如以70年代为 例比较一下日美间接金融的比重的话,日 本高达87%,而美国只有47%。
• 3、对金融业的各个“业态”实行严格的纵 向分割的分工限制。 • ①银行业与证券业分离,不许互相兼营, 商业银行只开展短期金融业务,证券业务 由证券公司承担。 • ②长短期金融分离,由长期信用银行向企 业提供长期设备投资贷款,而由商业银行 向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 第五节:日本银行与金融政策 一、日本银行及其功能 1、作为发券银行的功能 日本银行—银行券(1万、5千、1千纸币), 银行券占总货币的94%。 大藏省造币局—硬币(1、5、10、50、 100、500元)占货币总量的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银行制度
4
二.日本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发展
(二)混业经营阶段( 20C80ys至今) • 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不断
发展,使得银行业混业经营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 日本国内企业纷纷要求银行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
服务。
日本银行制度
5
二.日本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发展
• 1981 年,日本《银行法》开始允许银行募 集和买卖国债、地方政府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日本都市银行是日本银行业的主体,其主要 特点:
• 第一,日本的都市银行以六大城市为主要 服务对象;
• 第二,主要客户都是大中型企业; • 第三,银行业务多样化、国际化; • 第四,银行资金来源比较依赖外部资金。
日本银行制度
11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2)地方银行
除了都市银行之外的商业银行都是地方银行, 如广岛银行、岛根银行等以中小型城市为依托的 银行。日本地方银行是日本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存贷款规模仅次于都市银行。另外,日 本地方银行受地区性限制,相对比较依赖地方经 济发展,其资金源于地方,用于地方。因此,其 贷款来源主要是当地中小型公司和客户。
• 1882 年 6 月政府颁布《日本银行条例》,批 准建立日本银行(中央银行)。日本银行的建 立统一了银行券的发行权。
• 二战前日本商业银行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财阀银
行。最具实力的 “四大财阀”:三井、住友、三
菱、安田。
日本银行制度
2
一、日本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二战以后,形成了集金融资本、产业资本、 商业资本为一体的新六财阀,各自拥有核 心的主力银行。
•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日本银行业的主 银行制度。
• 90 年代泡沫经济崩溃,日本银行业出现重 组兼并高潮。
• 2002 年 3 月, 日本全国银行不良贷款比例
达到8.42%。不良债权问题至今困扰日本经
济。
日本银行制度
3
二.日本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发展
(一)分业经营阶段(20C20ys—20C80ys)
际金融组织等的国际关系业务等。
日本银行制度
9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2.商业银行
(1)都市银行
都市银行是指总行设置在东京、横滨等大城市, 并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商业银行。
都市银行可分为财团式商业银行和纯商业银行。
其中,财团式商业银行是指作为大型财团金融中 枢的商业银行,如目前日本最大的三大金融集团: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菱东京 UFJ 金融集团。纯商业银行指仅从事金融业务的 商业银行。
19 世纪 20 年代金融危机使日本政府开始对银行业 务实施管制,根据金融机构的性质来对金融业务进行类 别划分,即开始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经营的范围,根据 金融机构的不同,包括银行业务和信托业务、保险业务、 证券业务的分离等;根据期限的长短,包括长期和短期 金融业务的分离。
日本银行业务的严格分工,形成了特有的“常青现 象”,有效的维持了日本金融体系的稳定,但也造成了 日本金融机构效率低下的负面影响。
8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也称发行银行,主 要执行三项职能:
(1)发行的银行 。负责纸币现钞的发行,并对其 进行管理。是日本唯一能够发行银行券的银
(2)银行的银行。担任“最后贷款者”的角色, 负责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并可通过法定准备金 率来对货币市场进行调控。
(3)政府的银行 。负责执行与各国中央银行和国
日本银行制度
13
一、日本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日本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发展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四.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发展前景
日本银行制度
1
一、日本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1868 年明治维新之后,由于缺乏政府管制, 日本整个银行业处于混乱状态。
• 1872 年政府颁布《国立银行条例》,标志着 日本银行制度正式产生。
日本银行制度
12
四、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发展前景
日本主银行制度是日本银行制度的最大特征。
主银行制度:是指银企之间长期且稳定的交易关 系,与企业形成这种交易关系的银行就是主银行 。这种交易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公司把主银行 作为自己的主要贷款行并接受其相关监控,主银 行对企业拥有治理权和股份。
主银行对企业具有监督、融资和保障的作用。 主银行制度发展前景:主银行制度将进一步削弱 ;主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将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主银行制度还有生命力。
• 1998 年,日本政府颁布《金融体系改革 法》,规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具备了经营证 券业务、保险业务等的资格。
• 2005年 3 月,金融厅表明会逐步取消银行 业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经营的 限制。
日本银行制度
6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日本银行制度
7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1.日本银行(中央银行)
日本银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