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新教授《训诂学概论》读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89期)
方一新教授《训诂学概论》读后
蒋宗许 胡俊俊
(西南科技大学 文艺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方一新先生《训诂学概论》是全国高校古委会规划重点项目,其编纂背景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全国高校古委会委托北大裘锡圭、杨忠先生主编一套《古文献学知识丛书》作为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教材。这套书立足于古文献专业,同时也考虑诸如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和宗教等学科研究生的参考,此外也兼顾从事文史工作以及广大文史爱好者的需要。这套教材共十一种,《概论》即其中之一(2008年3月第一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笔者以为,《概论》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益多师更出新
原杭州大学本是朴学重镇,一新先生精进于这样一个学殖深邃的环境之中,自然一日千里,年甫弱冠,即已捷登治学殿堂,在《概论》撰写前,已有多种著作如《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笺识》等问世且获得学界一致的好评。这些积累自然有利于厚积薄发。《概论》共分九章三十四节,九章依次是“训诂和训诂学”,“训诂学的功用”,“训诂著作”上、中、下,“训诂的条例和术语”,“考释词义的方法”,“学习研究训诂学的原则”,“训诂学的继承与发展”。
从总体布局已不难看出,《概论》兼顾古今,源流并重,训诂的相关理论、历史、现状、未来的展望尽皆纳入规制。当然,前此的一些训诂教材也有类似的格局,但如果我们仔细比较,则发现《概论》的匠心独具,如在第二章“指导古文学习”一节中,《概论》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怎样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一、掌握正确的词义训释原则,二、合理利用注解,三、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在“指导古文献校理”一节中,《概论》从古籍整理的五个方面(标点、校勘、注释、翻译及辨伪)举例说明了训诂学的功用,翔实周至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指导辞书编纂”一节中,以《大词典》、《辞源》为主,从三个方面举述语文辞书中还需要完善的问题:一、词条或义项失收,二、释义不确,三、源流失考。
古代的训诂实践,主要体现在古书注解、语文辞书和其他训诂专著这三大类型的著作上。训诂起源于古书注解,《概论》“为避免泛泛而谈,增加感性认识,在每一时期下,都举出一种著名的古注予以重点介绍。故每一节都有两方面的内容,即该时期的注解情况和代表性著作。”分期分别介绍了《毛诗故训传》、《郑笺》,《春秋经传集解》,《春秋左传正义》,《四书章句集注》,《资治通鉴注》,《墨子间诂》。以上各书都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的训诂水平,《概论》一一对他们的成就和不足做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介。这样一来,每一历史时段训诂概貌得以展现,而代表著作的介绍则一斑而现全豹,时代的成就和训诂特色明朗了然。
2010年第4期89
随着训诂实践的增多,训诂资料的积累,汇集训诂资料的专著——语文类字典辞书也就随之产生。《概论》在第四、五两章中,精要地介绍了字书系列的著作,词典系列的著作,包括原著的基本内容、体例、学术地位以及后世重要注本,给读者展示了千姿百态的训诂大千世界。其间最为亮点的是“解释俚言俗语的著作”和“考据类训诂著作”,前者介绍服虔《通俗文》、何承天《纂文》、陈士元《俚言解》、翟灏《通俗编》、钱大昕《恒言录》及郝懿行《证俗文》、《晋宋书故》,后者推扬颜之推《颜氏家训》、颜师古《匡谬正俗》、王观国《学林》、袁文《瓮牖闲评》、李治《敬斋古今黈》、焦竑《焦氏笔乘》、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及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这些著作对于学习和研究训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却多为其它训诂教材所忽略或语焉不详,《概论》中肯地分析了各自的价值和瑕疵,为读者开启了新的门户。
二、刊落繁华见真淳
一门学科的认知,当然首先是概念的问题。关于训诂、训诂学的定义,可谓言人人殊,《概论》精炼众说,归纳为:“虽然最初的‘训诂’、‘诂训’等是指解释古语或对古语的解释,但随着古书注解方法和语文研究的发展,训诂的内容就变得更加广泛了。举凡训释字词、串讲句意、分析篇章结构,以致对古书中的语法修辞、典故制度等内容的说明,都属于训诂的范围。”(3页)“训诂学就是研究训诂的学问。它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零散的、感性的训诂现象作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揭示规律,阐述义例,总结方法手段,用以指导训诂实践。”(8页)对训诂、训诂学的定义、范围、功用的解释要言不烦,平实而又精到。
讲训诂历史时《概论》采取重点介绍的方式,每一种训诂著作的剖析如已有相关的具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尽量参稽,而后加上自己的心得浓缩入书,给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认知信息。
我们试以朱熹为例。关于宋代的训诂情况,因为理学的纠葛一向有所忽视,虽然大多训诂教材都少不得提到朱熹的四部书,但也终觉泛泛,《概论》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例,在介绍全书的基础上,又以《论孟集注》为主,对此书予以了高度评价。总结其特点为“注释不主一家,常引不同解释;注释时释词、串讲、评点相结合,错落有致;注音、释词、析句,时有可取”。肯定其两点治学态度:“一是不迷信原文,二是不强作解人。”对其美中不足也做了客观批评。每立一说皆辅以令人信服的若干例子,使结论毫无凿空之感。通过作者的分析评价,我们对朱熹的训诂成就有了更直观而贴近的认识,自然对宋学的评价也会更平正公允。
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概论》总是能明辨是非,给读者以正确引导,如辨析“声训”“反训”的得失等无不精到客观,令人信服。
对于近现代新训诂学的兴起,《概论》进行了简要而明晰的勾勒,大师们的著述,治学的基本特点,成就与不足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如章黄学派训诂理论框架的构建,王力先生在训诂理论方面的创新,王国维先生等在研究材料和方法上的突破等。对于张相、蒋礼鸿等在近代汉语领域的突出成就以及近几十年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也作了概略的介绍。这样全方位多角度的鸟瞰,使后学既有典型可以瞻依,也有门径可资率循。
三 春风广被天下士
清儒张之洞云:“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我们觉得,这话可谓金玉良言,清儒之所以在治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有扎实的“小学”功底。而近几十年来,人们似乎对于小学这一治学利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忽视,学术的成就自然也就离清人相距甚远。要匡正现今的学术的浮躁,则需要认真补小学的课。笔者以为,《概论》是一本教材,也是一本小学基
90
古汉语研究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