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禁忌

合集下载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摘要:Taboo word(禁忌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存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

目前,中英两国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避免所谓的文化休克,因此了解哪些话语是被禁止的是十分重要的。

英汉禁忌语在语言和词汇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导致了英汉禁忌语的迥异。

为了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人们必须提高对禁忌语的了解,并且能够清醒的意识到在交流中避免使用禁忌语。

关键词:禁忌语不同点文化成因。

一、定义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18 世纪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 首先发现了汤加群岛居民的这种禁忌习俗(taboo),并将该词引入英语,并被全世界各民族人民使用。

顾名思义,所谓禁忌语就是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人们说某种话,或忌讳人们说某种话。

二、禁忌语的演进原始时代——愚昧(ignorance),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低下与征服自然能力的不足, 人们往往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能理解甚至困惑、恐惧。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被赋予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力量。

人们竟以为语言本身能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 以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

他们盲目的崇拜迷信语言的力量, 认为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 谁就得到加倍的惩罚; 反之则得到庇护。

这样就自然而然的促成了禁忌语的产生。

封建时代——偏见(p rejudice), 中西方社会的封建时代都以等级森严著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黎民百姓的言语都要受到限制, 他们不允许使用上级的所谓高贵语言表达, 否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于是, 禁忌语随之产生了。

现代社会——民主(democracy),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及社会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

现如今,人们愈来愈注重人类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愈来愈追求平等和自由。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一、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禁忌情况1. 礼貌用语的差异:中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人在询问别人的年龄、婚姻状况等私人话题时会被认为是不禁忌的;而在英国文化中,这样的问题往往被认为是冒犯他人的。

此外,在英国文化中,先的人可以用You来称呼晚的人,但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使用您这个词。

2. 饮食习惯:中英两国的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鸡肉”通常被称为“chicken”,而在中国文化中,“鸡肉”会被称为“live chicken”,这被认为是不禁忌的。

另外,在英国文化中很常见的吃猪肉,但在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教文化中,是严格禁忌的。

3.宗教信仰:中英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国,谈论宗教话题并没有那么敏感。

然而,在中国,由于个人宗教信仰的问题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所以谈论宗教问题往往被认为是禁忌的。

二、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的原因1.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导致了禁忌观念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和关心往往是被鼓励的,而在英国文化中,过分关心他人的私人事务会被认为是冒犯的。

2.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中英两种文化中的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中文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吉利的词语,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尊重。

而在英语中,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被认为是虚伪的。

三、跨文化交际中解决中英禁忌的方法1.尊重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理解是最重要的。

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尽量避免触碰对方的敏感点,展示对对方文化的尊重。

2.学习和批判性思考:不断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和差异,不只是表面地接受和遵循其中一种文化规范,还要批判性地思考,并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是可以变化的。

3.沟通和妥协: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学会解释自己的意图,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同时,也要学会妥协,尽量迁就对方的文化规范。

语用学角度下英汉交际中的禁忌语

语用学角度下英汉交际中的禁忌语

语用学角度下英汉交际中的禁忌语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应用和理论的学科,它对于研究语言交际中的禁忌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禁忌语言是指不受欢迎或令人反感的语言,由于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及不同时期等因素的影响,禁忌语言在不同语境和语言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英汉交际中的禁忌语,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禁忌语言的使用。

一、社交禁忌语在英汉交际中,社交禁忌语是指可能导致或被认为导致犯忌的文化语言。

比如,中国人在生日时,听到别人祝福自己“生日快乐”会回答“谢谢”,而英语中“happy birthday”和中文不同,不属于一个可以直接回答的禁忌语,回答“谢谢”会显得很奇怪。

另外,在英语国家中,问别人年龄或身高体重等也是不被允许的,而在中国很普遍,这些问题可以直接问。

在社交场合,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我们应该注意遵守当地文化礼仪和规矩,避免使用不含善意的暴力语言,比如歧视某个族群、某种性别和宗教信仰等。

此外,还要注意吐痰、打嗝、打哈欠、咳嗽等不雅行为,这些举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中也有所不同,应该尽量避免。

二、性别禁忌语在英汉交际中,性别语言禁忌主要指使用差异不当或不考虑别人性别感受的语言。

我们应该避免使用一些暗含性别歧视的语言,如“男子汉气概”“窝囊废”等,因为这些语言不仅可能会让性别敏感的人感到冒犯,同时也不符合人类平等和尊重的原则。

在语言交际中,差异化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不该过度强调或者是值得注意的是,性别问题,和其它问题一样,应当尊重别人的性别选择和性别认同。

对于跨性别等特殊群体,在日常交往中要注意使用正确的称呼及用语,尊重其自我认同和平等权利。

三、宗教禁忌语在英汉交际中,宗教禁忌语的使用要特别注意,因为宗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底线、界限和约束都较为明确。

我们要注意避免在交际中涉及到诸如某个国家的宗教血统、教派争端、圣约、教义、神话、神明等方面的话题或用语。

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

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

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摘要:禁忌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不同的禁忌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中西方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希望人们提升交流技巧,减少跨文化交往过程中所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关键词:禁忌语文化英语比较1 引言Taboo(禁忌、禁忌语)一词来自太平洋群岛波利尼西亚(Poynesia)的汤加语(Tongan),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语言禁忌(linguistic taboo)。

禁忌是中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并反映在英汉语言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和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

因此,了解中西文化中的语言禁忌的异同,做到入乡随俗十分重要。

2 数字方面的禁忌语在数字方面的禁忌,中西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谈论岁数忌言70,73和84。

传说是因为孔子73岁死,孟子84岁死,而且在中国古文中“七十古来稀”,说是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对好多老人来说,七十岁是一道坎,如果能迈过去就能多活几年,否则就到头了。

汉语中还对4忌讳,因为它与死偕音。

对7也一样,选电话号码时带有7和4的要的人也少。

英语国家避讳13和星期五,因为耶稣遇难的日子恰好是13号,星期五。

另外,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们对偶数和奇数的态度也不同。

中国人偏爱偶数,好事成双,六六大顺,成双成对都是很好的例子;而西方人则把奇数(13除外)当作幸运的象征3 生老病死的禁忌语英语国家的人对“old”(老)的态度与中国人大不一样。

他们对“old”没有赋予肯定的联想,而是忌讳提到它,因而与之有关的禁忌语、委婉语比汉语多得多。

在他们眼里,老龄象征着衰败、没落、靠近死亡,于是就有“年长者”、“成熟”(the elderly, mature, )等委婉语。

老人不叫“the old”或“old people”,而叫“a senior citizen”,上了年纪的妇女和男人被分别委婉地称为“a grandma dame”或“a distinguished gentleman”。

汉英禁忌语

汉英禁忌语

汉英禁忌语一、禁忌语和委婉语语言禁忌 (Language Taboo),语言禁忌源于人类最初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困惑和误解。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因对日月交替风雨雷电、火山地震以及人和物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不理解,故幻想创造了神,认为神是万物的主宰、祸福的根源。

因此,神灵不可亵渎,与神灵有关的东西都应被尊为灵物,被列为禁忌,不可冒犯。

英语中,God(上帝)、Satan(魔王撒旦)等均有婉称,汉语中有国讳、圣讳、官讳或家讳。

疾病与死亡为人之大忌,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十分忌讳疾病与死亡,所以在交际时都尽量回避这些字眼,以婉言称之。

禁忌语(taboo)是人们多数情况下不能说或不想说的话。

禁忌语多是与身体某些器官及功能或与宗教,崇拜有关,包括脏话(obscene)、粗俗语(vulgar)、和仵犯神灵的话(profane)。

禁忌语可以不用,可话不能不说,意思不可不表达,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委婉语来代替禁忌语。

二、英语中委婉语英语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

前缀“eu”的意思是“good”(好),词根“-phemism”意为“speech”(言语),合起来意思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听的说法)。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于语言交际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采取迂回曲折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

因此,委婉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

“如果没有委婉语,世界的运转会因摩擦而停止,人间将充满仇怨”。

正如美国学者Hugh Rawson 所描述的那样,委婉语“如此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至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便是那些自诩言谈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的”。

(一)有关“死亡”的委婉语人们生活中最忌讳的就是死亡,因此语言禁忌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大量存在。

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对比

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对比

摘要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

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

所以,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因传统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结果导致了有些词语我们要避免使用,就是禁忌语。

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

汉语和英语中的禁忌语反映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从语用角度看汉英禁忌语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了汉英禁忌语语用原则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总结出了三条共同的禁用原则并对汉英文学作品、动物习语以及称谓语等方面的禁忌语语用差异进行分析。

尝试从语形讳饰和语义讳饰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汉英禁忌语的语用表达,通过语用的艺术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问题。

中国教育联盟 整理关键词: 禁忌语;交际;语用;对比AbstractTaboo is a commonly existing cultural phenomenon among nations in the world which regulates pe ople‘s language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rectly results in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 .So ,taboo exiting both in Chinese andEnglish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we should avoid using offensive expression: taboo,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taboo can mak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re appropriate. Taboo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reflect every corner of the different social life, so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can be of great help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intercommunity and the otherness of the pragmatic principles, the thesis summarized three principles of using the taboos and discussed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from angles of literature, animal idioms and the addressing words,trying to have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pragmatic express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Key word: taboo;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comparison语言既是文化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中英禁忌语比较

中英禁忌语比较

中英禁忌语比较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而语言又是社会现象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禁忌语也是学习社会文化的一种工具。

禁忌语就是指在日常交际中所不能涉及到的特有话题,可以说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或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的范畴。

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异同之处,能深刻地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的成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展开有很大帮助。

在中国,“禁忌”一词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汉书·艺文志》等一些史料典籍中就有出现。

对于“禁忌”的含义《说文解字》中的记载可谓简明扼要:“忌,憎恶也。

在西方,禁忌语的英文说法是“taboo”,最早是南太平洋波里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意思“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情”。

禁忌语的产生是与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

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文明落后,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上天、鬼、神都有所避讳。

西方国家,特别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出于对上帝的信仰,对于“God、Christ”这些词都是不能随便说的。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中英禁忌语的异同。

中英禁忌语相同点:1)神灵圣人名的禁忌。

在中国,自古就有皇族名避讳,凡是涉及到与皇公贵族名字谐音或是相近的音时,就要换一个说法。

例如秦代为避秦始皇的名“赢政”而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方则用委婉动听或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来指代与鬼神有关的词,如:上帝魔鬼撒旦一般要用:God of this world, the big D和the good man等委婉说法。

2)令人难以启齿或难过之事。

如“怀孕”英语中的表达方式有She is expecting.(她在待产中。

)She is well-along(她心满意足)等;而汉语中人们通常说“她有了”或者说“她有喜了”等。

在汉语中,我们一般说患了癌症的人得了“不治之症”。

英文中人们用C.C或Big C或是long disease代替癌症(cancer),艾滋病AIDS (可传染的社会疾病);汉语中“上厕所”有“方便”、“去一号”等委婉的说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对中文学习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中英文化差异常常会成为一种障碍。

本文将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问题进行探讨。

一、概述文化差异是指由于不同地域、种族、历史以及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导致人们在语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别。

汉英禁忌文化差异则是指在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的不同禁忌、忌讳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重要影响。

二、分析汉英禁忌文化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1、身体动作禁忌汉语和英语中存在着溢美之辞和谦虚之语的差别:在讲述自己的成就时,汉语中通常会使用“我很优秀”这样的词语;而英语中则更倾向于使用更具谦虚性质的词语,如“我不错”,“我还行”,这是它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不同所造成的。

在口语交流中,因为对对方的尊重,有时还会有身体动作的禁忌。

例如,中国人在表示“不”时,习惯于摇头,而这在英语中通常是表示“yes”或“ok”的意思。

而当外国人摇头表示不同意时,中国人却会误认为他们同意了。

2、言辞禁忌言辞禁忌,是指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言交流中不同的表达方式或是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差异,从而产生的禁忌现象。

在中国,赞美别人有时不仅仅是赞美,还包含了祝福的含义。

"你跳的真好"在英语中就是一个普通的赞美,没有任何祝福的意思。

同样,汉语中有许多趋吉避凶的习惯,如不喜欢直接叫别人的姓名,又怕唤起邪祟,于是就用“大姐”、“小弟”等称呼,而在英语中则不一定如此,常常使用人名或是直接称呼性称谓。

3、社交禁忌不同的汉英文化传统中,也有着不同的社交禁忌。

例如在英国,人们最好不要问别人的年龄和工资,而这却是中国人交际中经常问到的问题。

在交际中,如果不了解这些社交禁忌,就会给人留下不礼貌的印象。

4、习俗禁忌中国的一些习俗,在英语文化中会被视为禁忌。

例如,中国人传统上喜欢送钟、送伞之类的礼物,因为钟与终止,伞与拥有幸福作对比。

英汉文化中禁忌语的比较

英汉文化中禁忌语的比较

《教学与管理》2008年8月20日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沟通情感的工具。

尽管语言有任意性,但由于语言蕴含着难以形容的神奇力量,人们在使用某些词语时,这些词语所指代的事物往往会生动逼真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并引起某种心理上的反映,像汉语成语中“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令人高兴、让人欢欣的词语往往能引起愉快、欢喜的心情,而令人沮丧、让人不快的词语同样也会引起相应的心理反映,使人产生恐惧、不安、悲伤或厌恶的情绪。

对此,人们总是期望避免或直接提及,这就是语言中的禁忌现象。

一、禁忌语产生的文化背景“禁忌”一词源于玻利尼西亚汤加语,意思是“需要极端注意的事”。

1777年,英国航海家JamesCock在南太平洋的汤加岛上发现了一种令人震惊的社会现象。

一些话在当地居民中禁止使用,他们称其为“Taboo”,意为“holy”,“untouchable”。

JamesCock记录了当地有关“taboo”的种种现象。

这些禁忌主要反映两个方面:一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能随便使用;二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

禁忌语的产生有其时代原因。

在人类远古时代,人们迷信鬼神,信仰上帝、崇拜神祗。

有关帝、神的名字以及他们的话语是不能随便提及的神圣的东西,否则就被视为是对帝、神的不敬和对神力的亵渎。

人们往往认为某些话语与其所指称的人和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说出这些词语,就会触犯其所指代的人或事物,招来灾祸,这就自然导致了语言的禁忌。

英汉文化中早期的禁忌语主要与迷信神力、崇拜神祗有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除了宗教原因外,社会风俗、文化传统、个人修养、交际需要等因素对英汉禁忌语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英汉文化中禁忌语的趋同性尽管英汉语言反映不同的社会习俗和历史文化,但不同民族的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选用上会表现出一致的倾向性,交际中涉及禁忌语时,都采用了相同的交际策略,如避凶求吉等。

英汉两种语言的禁忌语有许多共同之处,英汉文化中共同的禁忌语及其委婉说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死亡英语中表达“死”的委婉说法有:gotoheaven,breatheone'slast,gotoanotherworld,kickthebucket等;汉语常用的表达有:逝世、寿终、牺牲、百年了等。

英汉语言交流中的禁忌语及委婉表达

英汉语言交流中的禁忌语及委婉表达

英汉语言交流中的禁忌语及委婉表达一、引言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某一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通过学习获得的一种符号,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和实物没有必要的联系。

然而,在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够合理解释某种反常的自然力,语言就被赋予了它本身原本没有的超自然力量。

人们迷信语言有一种超常的魔力,能够给人类带来幸福和灾难,以至将语言所代表的事物和语言本身画上符号,于是,产生了语言的禁忌。

禁忌(taboo) 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存在于世界上已知的各种文化之中,无论是原始部落,还是高度文明的社会,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语言禁忌都普遍存在。

禁忌是人们对某些言行的自我限制,它不仅来源于人们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而且也包含着人们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长期积累的经验。

禁忌文化主要包括:社交禁忌,公共场合禁忌,饮食禁忌,节日禁忌,送礼禁忌,宗教禁忌,颜色禁忌,数字与日期禁忌,动植物禁忌等。

禁忌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小至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大至政治、外交、文化等活动都有禁忌的身影。

二、语言禁忌现象文化传统使各种语言形成了各自的语言禁忌。

在汉文化中,姓名称呼方面的禁忌有着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

例如,中国封建社会对君主的名字严加忌讳,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把世改成代,把民改成人。

旧时对父母的名字也要避讳,唐朝大诗人杜甫,一生留下1400 首诗,却无一句涉及海棠花,因为他的母亲名海棠,正如他避父名“闲”之讳,诗中没有一个“闲”字。

因此,在中国,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决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唐突无礼、缺乏教养、大逆不道。

而在西方,除了某些特定工作头衔,如:教授、医生、博士、法官等外,一般是直呼其名,这反倒让人觉得亲切、友好和自然,就连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如此。

个人隐私在西方国家里也是人们最大的忌讳。

因此,在与西方人交流中,打听、询问关于个人的年龄,财产、收入、恋爱婚姻、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等一些私事,即是用另一种方式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

浅析英汉禁忌语的异同

浅析英汉禁忌语的异同

那么 交 流 中 的误 解 和 冲 突也 会有 所减少

通 常会将 李老
’ , 、


字 添加在 一 个 人 的姓 氏后 面

张老 代

是对 一个 国 家 和 民族 的一 些历 史
文化 以及其他事 物 的有效

王老
,
等等
在 中国 人 眼 里





字还 意 味 着权
’ , 、
表达 其次
,
只 有 熟悉 掌握 禁 忌 语 才 能 有效 地 避 免 不 必 要 的冲 突
这 是 中 国 的传 统美 德
吾 幼 以及 人之 幼
, ,

老吾 老
,
,
以及 人之老
,

;
,
家 的 禁 忌 语表 达 也 有 所不 同
文化 交 际 的顺利进 行 的 作用 话
,


对禁 忌 语 的熟练 掌握 有 助 于 跨
’ , 、

挟泰 山 以超 北海 此 不 能 也 非 不 为 也
’ , 、 “
语言 研究
浅 析 英 汉 禁忌 语 的 异 同
许晓艳
摘 要
:
河 海大 学
u e j dg m n
随着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全 球 化 进程 的 加快
,
,
人们之 人们不
t


由此我 们 可 以 看 出 单 词
,

hi
s ”
代 指 了男 女 两 种
间 的 跨文化 交流 日益 频繁
可避免地要 使 用 禁忌 语 存在 的 文化 现象

英、汉禁忌语文化内涵趋同性研究

英、汉禁忌语文化内涵趋同性研究
第2 9卷 第 8期 20 0 9年 8月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Hu i V i e st o r a Be o T Un v ri y
V 1 ~ 1 9 g s. 0 9. 1 1
英 、汉禁忌语文化内涵趋同性研究
高 丰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5 0 ) 1 14
[ 内容提要]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大量 的禁忌语 ,并且在禁忌话题上这两种语 言也 有很 多相似之处 。随着 国 际交流 的 日益 增加 ,英汉禁忌语在文化 内涵上表现 出趋 同性 。 [ 关键词] 禁 忌语;文化 内涵;趋 同性 [ 中图分类号] H0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4 7 (0 9 80 1—1 0 87 2 2 0 )0 —1 90
既然是心里所憎恶的 ,那么就希望避开它 ,不 能随便 使用 , 否则会 令人难堪或引起不必要 的误会 。 在语 言中则表现 为在 正式 的场合避开不说 , 或采取其他 的说法代用 的方式 ,我们
称 之 为 禁忌 语 ( eb lt o s 它包 括 污 秽语 ( bcn vra a o ) b o se e wod ) 亵渎宗教词 (lshmo s rs、 rs 、 bap e u d ) 脏词(i yw rs wo d t od ) r 和 四字 短语 (o r e e rs 。 fu- t r d ) l t wo 1 禁 忌 语 的 产 生 . 2 禁忌语产生 的原 因多种 多样 , 最初是 由于人们对 自然现 象 的恐惧和误解所致 ,随着 社会 的发展 , 研究发现各 国的风 俗 习惯 、 宗教理论 以及心理 因素 都与禁忌语的产生有关 , 总 的来说可 以归纳 为以下几 点: 1 . 语言 的灵物崇拜 .1 2 在科技不发达 的古代 , 们对 语言的本质不能清楚 的认 人 识 ,出于一种敬畏和崇拜 的心理 ,将言语所代表的事物和言 语本身等 同起来 , 在交流 中小心谨 慎地使用与福祸有关 的词 语,唯恐触怒神灵 。如 ,Go 、C r t等词,都不能随便说 d hi s 出 口,否则是对神灵 的亵渎 。 1 . 礼貌准则 .2 2 G・ ec L eh的礼貌准则为 :1 )得体准则 ( at x : T cmai m) 尽量 缩小对别人的损失;尽量增加对别人 的利益 ;当人们相 互 请别人做事时 ,宜采用一些 间接 、委 婉的得体语言 ;2 ) 慷慨 准则 ( nrs xm) Ge eoi ma i :尽量缩小对别人 的贬低 ,加 y t 强对 别人 的赞扬;3 )赞扬准则 ( p rbt nmai :尽 量 A po ai x m) o 缩小对别人的贬低,尽量赞扬别人 ;4 )谦虚准则 ( d s Mo et y ma i :尽量缩小对 自己的表扬 ,尽量 贬低 自己 ;5 xm) )赞 同 准则 ( re n xm) Ageme t i :尽量缩小 自己与别人 的分歧 ,增 ma 加 自己与别人 的共 识;6 )同情准则 ( y a ymai :尽 S mp t x m) h 量减少 自己对 别人 的厌 恶,增加对别人的同情。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一、本文概述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与交流的主要工具,不仅承载着传递信息的功能,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习俗和道德观。

然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由于地域、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差异,某些词汇或表达方式可能被视为冒犯或禁忌。

禁忌语,就是在特定语言或文化中被视为不恰当或冒犯性的语言形式。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禁忌语现象,探讨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在交流中因误解而导致的冲突。

本文首先将对禁忌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界定,随后分析英汉禁忌语产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对比英汉禁忌语在表达方式和语义内涵上的差异,最后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妥善处理禁忌语问题,以促进有效和和谐的沟通。

二、禁忌语的分类禁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化和语言之中。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禁忌语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分类和特点。

以下是对英汉禁忌语进行的对比分析,主要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分类讨论。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宗教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与宗教相关的禁忌语也格外显著。

在汉语中,佛教和道教的宗教用语和象征都有严格的禁忌,如不得随意提及佛祖、道祖的名字,以及与之相关的神圣事物。

而在英语中,基督教的影响深远,涉及上帝、耶稣等神圣名词的言论都需要谨慎处理,以避免冒犯信仰者。

社会禁忌语主要涉及与社会习俗、道德规范等相关的内容。

在汉语中,对长辈、权威人物的称呼和言论有着严格的规范,如不得直接称呼长辈的名字,以及避免使用贬低或侮辱性的词汇。

而在英语中,虽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对性别、年龄、种族、社会地位等敏感话题的讨论也需要谨慎,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习俗禁忌语是指与特定文化习俗相关的禁忌用语。

在汉语中,许多与死亡、疾病等相关的词汇都被视为禁忌,如“死”字常常用“去世”“走了”等委婉语代替。

在英语中,同样存在类似的习俗禁忌,如对于死亡的表述,人们更倾向于使用“pass away”“departed”等委婉说法。

简析英汉禁忌语之异同

简析英汉禁忌语之异同
异 同
江 苏经 贸职业技 术 学 院 徐 明
[ 摘 要] 本文禁忌语是 英汉 两种语言 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 象, 同的禁忌语反映 了不 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状 态 不 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 传统。本文从 数字禁忌、 色禁忌等方面对英汉语 言禁忌的相 同点和不 同点进行 了初步的探讨和研 究, ・ 颜 猫 跨 文化交际活动 中禁忌语造成的 交际障碍. 有助于跨 文化 交流的成功。 [ 关键词 ] 禁忌语 比较 跨 文化 交际
g o t e h a e o t h e v n,g o se p o o s e t e Go d p r,b n h a e t o t le ,g t e h d, e a t e i e v n wi h
特征 、 名族心理和行为模 式。 以下方面 , 在 英汉禁忌语存在较明显差异 : 1 色 禁 忌 . 颜 不 同民族 、 不同文化背景下 , 颜色词承载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 信息 , 因此 , 在跨文化交流 中应该注意颜色词使用上的禁忌 。 例如 , 中国 人崇 尚红色 , 国旗采用 鲜艳的红色 ; 在婚礼 上通常都会采用红色礼服 ; 逢年过节时 , 多会贴红色对联 , 张挂红色灯笼等等。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红色却容易使人联想 到“ 暴力” 流血” 因而 , 和“ , 他们对红色有一定的禁 忌 。例如 , 著名汉学家霍克斯 在翻译 《 红楼梦》 时采用了这部书原名《 石 头记 》 的译 名“ h t y fh o e ; T es r te tn” 白色在 中 国主要象征丧 葬 , o o s 所以在 喜庆 的场合 , 白色礼服一般都会被禁忌。而在西方 白色却倍受青睐, 象 征着 纯洁 、 无辜等褒义 含义 , 白色礼服也经 常在婚庆时使用 ; 在汉语 里 主要象征黑暗 、 邪恶和灾难的黑色 , 在西方却象征了威严 和尊贵 。 2数字禁忌 . 在许 多西方 国家 , 人们对 于 l 非常禁忌的 , 3是 这个 禁忌在 电视 剧 《 铁臂阿童木》 中得到了体现, 在这个片子 中, 把世界毁 灭的 日子定在 l 3 3 3点 1 11 3秒。这说明西方语言 中普遍认为 1 3是不吉祥 的数字。人们 通 常忌讳在 I 3号的星期 五去旅行 ; 订婚也要 避开 1 , 3号 要避 开 l 3层 以及 1 3号作为房间号码。然而对于 中国来说, 大多数地区就不特别忌 讳 】 3了。在 中国. 数字… 与“ 死亡 )几乎是发相同的声音 , 4’ 死( ” 所以人 们 不喜 欢 数 字 … , 为 它 使人 联 想 起 “ ” 4’因 死 。 另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奇偶数 。 例如 , 中国人喜欢说 “ 好事成双” “ ,成 双成 对” 。华人特别喜欢偶数 … 和“” 6’ 8 。俗话说“ 六六大顺 ” 以证明这 可 点。但在西方国家 , 他们却喜欢奇数 。罗马诗人维吉尔先生表示 :上 “ 帝是单数” 的乐趣。 3称 谓 与 名 字 上 的 禁 忌 . 古代汉语 中尤其忌讳晚辈的名字与长辈的相同 , 或者有谐音字 、 同 音字, 如有, 就会被认为是不尊敬长辈 , 欺祖” 是“ 的行为 。至于采用历 史 人物 的名字 的现象也是十分罕见的 ,因为人们担心 自己没有那么大的 “ 福分 ” 而短命 。中国的祖先和前辈 的名字不能被直接提交。例如 , 因为 司马迁的父 亲第二个名字是“ 。 以在编写史记时 , 谈”所 司马迁改 “ 赵谈” 为“ 同”“ 赵 ,李谈” 李同” 为“ 。结果 , 我们无法找到“ 这样的汉字的历 谈” 史记录。而在英美文化 中就没有这么多禁忌 。如 : 国有许多城市 、 美 街 道 、 名用著名总统 Wahn t ( 地 sigo 华盛顿 )Ln o ( n 、icl 林肯 ) n 等命名 , 而美 国 各名牌大学也常 以赞助人的名字命名 , Havr” “ t fr” 。因而 如“ rad 、Sa od 等 n

禁忌语

禁忌语

在中国, “禁忌”一词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 汉朝就已经在一些史料典籍中出现。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 “及拘者为之, 则牵 于禁忌, 泥于小数, 舍人事而任鬼神。” 中国是一个以差序格局为文化取向的社会, 历来 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见, 禁忌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应该在汉朝之前就已产生。
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还延续到对疾病的忌讳:
我病了 英语:I’m ill, I’m not feeling well 汉语:我不太舒服 癌症:the big C, 那个病 忌讳数字:13 , 4
4、贬义性的禁忌语
美国种族歧视(白人种族主义者)
黑人:Nigger, Negro
华人:Chinks
波兰人:polacks
2、猥亵性的禁忌语
因人类有共同的荣辱观和羞耻感,人们用 语都力求避俗就雅,英汉文化都把猥亵性词 语当作是不雅而需要回避的词语。这类词被 认为是粗俗而不堪入耳的,它们主要涉及人 体某些部位、性行为以及分泌排泄等不洁之 物,在交际中一般要用委婉的、含蓄的或雅 致的词语来代替。
•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忌讳直接提到人体 某些器官和性行为等。然而,所谓“具有 四个字母的词语”(four-letter words)如 fuck,tits等,在大多数谈话中仍被认为是不 得体的,尤其是在男女都有的场合,就更 显得不礼貌了。
汉语中也有歧视妇女现象。比如“妇人之见”、 “男子汉不同妇人一般见识”之类的话就反映了人 们瞧不起妇女的态度。丈夫把妻子叫做“家里的”、 “内人”等,表明妻子无非是在家里干点家务活儿 的人而已。此外,妻子的命运和社会地位完全取决 于丈夫。俗话说:“夫唱妇随”,就反映了这种依 附关系。
汉字的写法有明显的歧视妇女现象。许多汉语贬 义章都有“女”字偏旁(或部首),数目多得惊 人.这里只举几个例子,如:奸、婪、嫉、媚等。 连指女性的“阴”字也常用来构成贬义词。如;阴 毒、阴森、阴谋等。

汉英禁忌语对比研究

汉英禁忌语对比研究

汉英禁忌语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禁忌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和语言之中。

禁忌语的存在不仅反映了社会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还体现了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敬畏和回避。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使用和表达形式各有特色,反映了两种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因此,对汉英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英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使用和表达形式的异同,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

文章首先将对禁忌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词汇、语法、语用等层面对汉英禁忌语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共性和差异,并探讨其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有益的语言参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二、汉语禁忌语概述禁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和社会中。

在汉语中,禁忌语的使用尤为丰富和复杂,这既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社会、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汉语禁忌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死亡、疾病、灾难等负面事件相关的禁忌语,这类词语通常被视为不吉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

例如,“死”“亡”“病”“丧”等词,在汉语中往往被视为禁忌,人们在交谈时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词语,而是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

另一类禁忌语则与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尊老爱幼、尊重长辈、尊重权威等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在汉语中,与这些观念相悖的词语也成为了禁忌语。

例如,直接称呼长辈或权威的姓名被视为不敬,因此在正式场合中,人们通常会使用尊称或敬称来代替。

汉语禁忌语还体现在对特定事物或行为的禁忌上。

例如,数字“4”在汉语中与“死”谐音,因此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在一些场合中会被避免使用。

另外,对于某些动物或植物,由于与某些负面事件或观念相关联,也会成为禁忌语。

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

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
有 a bid a a, s l sabt n 意思 是 和蝙 蝠 一 样 眼 力不 济 。海 燕 常 用 来 比喻 “ 示 灾 难 、 纷 、 力 行 动 即将 出 现 的人 或 幸 灾 乐 祸 的人 , 预 纠 暴 简 言 之 就是 灾 垦 。 以 在谈 话 中 , 谁 说 成 是海 燕 然也 成 为 西 所 把 方 社 会 的禁 忌 。 6 个 人私 事 的 禁 忌语
T b o 忌 、 忌 语 1 来 自太 平 洋 群 岛波 利 尼 西 (o. ao ( 禁 禁 一词 Py ns ) 汤 加 语 (ogn, 任 何 一 种 文 化 , 何 一 个 社 会 中 , ei 的 a T na1在 任 都
用“ 世 , 逝 仙逝 , 古 , 世 ,等 去 与 等
在 中国 , 们认 为猫 头 鹰 是 倒霉 、 人 晦气 的象 征 , 语 中夜 猫 子 汉 进 宅 意 味 着 厄 运将 至, 而在 西 方 , 头 鹰则 被 认 为 是智 慧 的象 征 。 猫
少 。英 语 国 家避 讳 l 星 期 五, 为耶 稣 遇 难 的 日子 恰 好 是 1 3和 因 3 号 , 期五 。 外, 国人 和 英语 国家 的人 们 对偶 数 和 奇 数 的态 度 星 另 中 也 不 同 。 中 国人 偏 爱 偶 数。 事成 双, 六 大顺 ' 双 成对 都 是 很 好 六 成
摘 要 : 忌语 是 一 种 语 言现 象, 是 一 种 文化 现 象。 不 同 的 禁忌 语 反 映 了不 同 的社 会 价值 观 念 和 社 会 心 理状 态以 及 与之 相 禁 也 应的 文 化传 统。 通 过 对 中 西方 禁 忌语 的 对 比 分析 , 望人 们 提 升 交 流技 巧 , 少跨 文 化 交 往过 程 中 所 引起 的不 必 要 的 误会 希 减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禁忌语就是指在日常交际中所不能涉及到的特有话题,可以说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或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的范畴。

在英汉禁忌语存在不同的表相下,反映的是文化的差异。

地方文化根植于禁忌语中,使其成为直接反映本土特色的载体。

一、英汉禁忌语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在英语中,“禁忌”(Taboos)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语,原意指“神圣的”和“非凡的”,后引申为“禁止的”和“危险的”。

夏威夷语指导禁忌读作“卡普”(Kapu)。

在波利尼西亚文化中,禁忌是指“任何与帝王有关的而普通百姓接触后会有危险的事,或者帝王碰过后,从而变得具有威力的任何事”。

甚至帝王的影子对他来说也是危险的。

除此之外,波利尼西亚人还对其他一些显示力量的地方和事物用禁忌予以表示,例如某些食物、山脉或泉水。

在某种意义上说,禁忌是与另一个波利尼西亚语“马纳(mana)”联系在一起的。

马纳意指“能对过分靠近它的人产生危害的一种神秘力量”。

后来,这一意思也被进一步引申,指有些事是禁忌的,因为它具有这样一种力量,任何随随便便处理这些事情的人都可能受到它的危害。

正如心理学家E.格雷戈里所说:“不论是卡普还是马纳,禁忌基本上是对人的,而不是对神的。

因此,神授的帝王或首领是不受禁忌伤害的,不具神性者却是需要禁忌的”。

“禁忌”这个词历史悠久,在各类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贵戚惧家之不吉而聚诸令名,惧门之不坚而为铁枢,卒其所以败者,非苦禁忌少而门枢朽也,常苦崇财货而行骄僭,虐百姓而失民心尔。

”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今俗间多有禁忌,生三子者、五月生者,以为妨害父母,服中子犯礼伤孝,莫肯收举。

”《后汉书•郎传》:“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

”唐苏拯《明禁忌》诗:“阴阳家有书,卜筑多禁忌。

”在西方历史上,黑人是最受歧视的种族,因此很多带有浓厚歧视色彩的词汇出现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权与民族平等思想的深入人心,这些种族歧视语成了英语禁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汉语言禁忌差异及其研究意义

英汉语言禁忌差异及其研究意义

侵犯 ” 之义 。在 语 言交 际 过程 中 , 出于某 种 原 因 , 不 本位 意识 ” 响 , 问 隐私 的 问题 一 般 不属 于禁 忌 影 询 能 、 敢或 不愿 说 出 的某 些 词 语 , 些 词 语 有 的被 语 。在 中 国 , 庭 是 人 们 喜 欢 的话 题 , 你 结 婚 了 不 这 家 “ 吗? “ ” 你有几 个孩 子 ? “ ” 你先 生在 哪高就 啊? 等 , ” 这 些 都是交 际 中十分 常见 的 问题 。再 比如说 , 在西 方 往往只限于某些人或某些场合 的使用 , 这种现象被 成 为语 言禁 忌 ( igiiT bo 。 Lnusc ao) t 国家 , 问别 人 的政 治倾 向 和宗 教信 仰 也是 一种 禁 询 但 问别人 是 不 是 党员 , 再 普通 不过 的 是 语 言是 文 化 的 载 体 , 是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忌 , 在 中 国 , 也 分 。其背后所依托的是一个 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问题 , 问者一 般都 会 很 乐意 回答 这些 问题 而 不会 被 各 民族 的文化模 式各 有 其 特 色 , 言 禁 忌作 为 一 种 有 被 冒犯 的感 觉 。 语
英 汉 语 言 禁 忌 差 异 及 其 研 究 意 义
张 义
( 江 大 学外 语 学 院 , 江 杭 州 浙 浙 30 5 ) 10 8
摘 要 : 言是 文化 的载 体 , 是 文化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语 言 禁 忌 作 为 一 种 社 会 文 化 现 象 , 背 后 所 依 托 的是 一 语 也 其
认 为危 险 、 神圣 、 奇 , 的 被认 为 不 堪 入 耳 , 们 神 有 他
社 会 的文化 现 象 , 然 受 到 民族 政 治 经 济 、 必 民族 社

汉英禁忌语之异同

汉英禁忌语之异同

汉英禁忌语之异同周刊2010年第20期1967.5:161-170.[2]Day,E.and Shapson,S. Integrating formal and functional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French immersion:an experimental nguage Learning,1991,(41):25-50.[3]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摘要:“禁忌”一词在国际学术界统称为“塔布”,它源于中太平洋波里里西亚群岛土语,英语音译为Taboo,现在已成为人类学、民俗学通用的词语。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禁忌的产生、存在和延续有着明显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根源,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禁忌的内容和形式往往大相径庭。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禁忌语有助于交流,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禁忌语差异英语汉语英国航海家James Cook(1728—1779)于1777年航行到南太平洋,发现并记录了该地有关taboo的种种现象。

“taboo”现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能随便使用,二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

而所谓verbal taboo也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的灵物崇拜和语言的禁用或代用。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都有其特定的禁忌对象并产生不同的禁忌语。

一、英汉禁忌语的相似之处(一)宗教方面的禁忌语。

在西方文化中,一些与上帝及宗教方面有关的词只能用于宗教场合,其他场合则为禁忌。

人们在谈及上帝时,常用Old Harry,Golly等代替。

美国语言学家Leonard Bloomfield在其名著《语言》一书中谈到禁忌语时说:英语中的各种宗教词语,如God(上帝),devil(魔鬼),heaven(天堂),hell(地狱),Christ(基督),Jesus(耶稣),damn(该死)等只有在严肃的讲话中使用才合时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A successfu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quires us to break through the cultural barriers. A good command of taboo culture will guides people speak and behave properly at a proper time, place and with a proper degree. Taboo phenomenon is not unique .Instead; it has long existed in all cultures and languages throughout the world. However,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ideologies and concepts of value, the content and forms of taboos are different.禁忌语存在于任何国家和社会,具有客观性。

然而在不同的语言中又有不同的禁忌表达方式,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

The origin and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 tabooThe term “taboo” was borrowed from Tonga, an island group in Polynesia, and its original meaning is “sacred” “untouchable”. When it came into English vocabulary, it became the synonym of taboo, which stands for prohibition or repression. It is specifically used to describe some special languages and behaviors.分类:(1)宗教禁忌语: To some extent ,taboo topics have a tight association with Christianity. People in the ancient times held that some religious words orexpressions had a mysterious and supernatural power, so names of god anddevil such as Jesus, Christ, Joseph, heaven have to be completely avoided onmany occasions.英语国家大多信奉基督教,对有关神灵的语言God,devil,Christ等,除了在严肃认真的谈话以外,不可以随便说出口,否则会被认为亵渎神灵,使说话人受到谴责。

而汉民族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信仰,宗教禁忌没有对全民族语言产生较大的影响。

例如:“…How would our Lord have been if Peter had rescued him in the Garden?”(Ernest H emingway,“A Farewell to Arm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129页)“our Lord”在这里指的是“Jesus Christ”,即耶稣。

Compared with religious verbal taboos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ere are similar taboos about God in Chinese as well. In the Chinese view of thinking, God enjoys such an absolutely high power that no one or other things have a capability to exceed. If a person wants to cite god as his witness while making his vows ,such phrases as "天" (sky)"上天作证", "对天发誓",or "上苍见证"will be chosen to express his feeling。

在汉语中,即便谈到魔鬼也多直言不讳,如:“妖魔鬼怪”,“牛鬼蛇神”,“鬼东西”,“扮鬼脸”等。

另外,关于骂人的话,英语中的辱骂语都与宗教有关,比如:“Oh,God dammed”,“For Christ‟s sake!”而汉语与宗教有关的固定的咒骂的话似乎很少,而大多与动物特别是与狗有关。

例如:“狗东西”、“狼心狗肺”等。

(2)The number 13 is not considered as a propitious one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for it was recorded in Bible that Jesus was killed by a disciple named Judas who was the 13th man attending the dinner that held by Jesus on Friday. Thus, the number 13 and the day of Friday were taboos, which gradually were inheri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比如主凶的“数字13”,“星期五”,等In Chinese culture , the number 4 has a same pronunciation with the worddeath ,accordingly ,we usually think the number 4 is unlucky and should be avoided , which customs are 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use.比如数字“4”,因发音似“死”而成为禁忌语。

英语国家避讳 13,Friday(星期五),因为耶稣遇难日恰好是 13 号,星期五。

而中国明朝的皇帝却修建十三陵。

(3)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 nal feudal code of ethics, respecting one‟s parents and ancestors is one of China‟s most important virtues. Therefore, people always avoided speaking out their parents‟ names or even the characters in their parents‟ names.When a younger generation addresses the elder, he often addresses him with such words as “Grandpa” “Papa” “Mama” rather than his or her names. On the contrary, people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don‟t have any taboo in this aspect.People cannot use and speak out the emperors‟name o r use any characters of the emperors‟ names,for example,people use“人风”to substitute“民风”in Tang Dynasty because of the ch aracter“民”in the name of the second emperor“李世民“.礼教文化禁忌语: 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年封建礼教传统的国家,讲究“君臣上下”。

“避讳”是中国古代为回避君父尊亲的名字,而改写为其它字的一种制度。

例子①In the Qing dynasty the poet Xu Jun(徐骏)was killed because his poem had…Qing'(清).“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

”But he wouldn‟t be killed in other dynasties.The poem“清明时节雨纷纷”is widely loved before Qing dynasty.例子②In China ,people won‟t send a clock as a present especially to old people because clock“钟(Zhong)”ha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with‟终(end up)‟.例子③子兴道:“不然。

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

上一辈的,却也是从兄弟而来的。

现有对证:目今你贵东家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之胞妹, 在家时名唤贾敏。

不信时,你回去细访可知。

”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

今听你说的,是为此无疑矣。

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 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为荣府之孙,又不足罕矣,可伤上月竟亡故了。

”(《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而在英语国家,晚辈沿用长辈的名字不犯忌,而是亲昵的表现。

长辈和晚辈之间直呼其名的现象也很常见。

(4)颜色禁忌语:在中国文化中,白色是一个基本禁忌词,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

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

它也象征失败、愚蠢、无利可得,如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是打着“白旗”表示投降,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叫做白忙、白费力、白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