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学会应用地形图》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图) 教师首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地形图?用
什么表示地形的高低?(学生回答地形图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等高线地形图基本特征 课件展示:如下图 (1)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如何理解“同线等高”
的含义? 教师:同线等高是指在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是
相等的。比如图中 400 米等高线上所有的点海拔都是 400 米。
(2)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如何理解“同图等距” 的含义?
教师: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相同。比如图中 400 米和 600 米等高线、400 米和 200 米等高线相差都是 200 米。
(3)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如何理解“曲线闭合” 的含义?
教师: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 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在高效课堂模式的教学下,问题引导和情境创设对
于教学的帮助很大。一般而言,平铺直叙讲内容的话,
学生的理解和兴趣度都会大打折扣,但是在简单的情景
引导下,学生自己就能分析出其中的原理和知识点,教
学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区域类问题的学习中,可以
多采用此方法。
至 500 米之间,其中主要的山峰超过 1500 米。丘陵多 呈东北--西南走向,丘陵与低山之间多数有河谷盆地, 适宜发展农业。东南丘陵地处亚热带,降水充沛,热量 丰富,是中国林、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的 山区。
黄土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 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的 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 省区,面积约 40 万平方公里,海拔 1500 到 2000。除 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 在 50-80 公尺之间,最厚达 150-180 公尺。黄土颗粒细, 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 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 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 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 墚、峁。
高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地理AR沙盘,通过制作景观模型,理解水库和大坝选址的一般规律,提升地理实践力。
2、依据沙盘模型,通过模拟大坝海拔高度的变化,理解坝高、坝长、库区面积的变化,进而对坝高、坝长和库区淹没面积进行估算。
3、通过对大坝建设带来的综合效益和生态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地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及措施坝高、坝长的估算;借助AR沙盘,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探究大坝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的坝高、坝长、库区面积的变化。
教学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AR沙盘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利用Google earth录制的三峡大坝、龙羊峡大坝和胡佛大坝的游览视频。
思考:为什么要修建大坝?修建大坝会带来哪些综合效益?直观感受大坝和水库的布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因为大坝所具有的综合效益,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拥有水库大坝9.8万余座,是世界上拥有水库大坝最多的国家。
今天,我们就借助地理AR沙盘来复习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建设水库、大坝等的相关知识。
知识回顾展示龙羊峡和胡佛大坝的景观图,据此引导学生归纳水库和大坝选址的一般规律。
思考并归纳水库和大坝选址的一般规律。
回顾基础知识,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模型制作任务:依据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分小组在沙盘上制作景观模型,并确定水库和大坝的选址。
(限时10分钟)要求:在沙盘上标注甲、乙、丙、丁等主要地理事物;对两个可能的坝址分别以模拟降水的方式演示库区,通过比较得出最优的大坝选址。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分小组在AR沙盘上制作景观模型。
对两个可能的坝址分别以模拟降水的方式演示库区,通过比较得出最优的大坝选址。
展示、交流成果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不同地形的形态,在真实可感、充满趣味的探究活动中提高地理实践力。
通过AR沙盘的立体呈现,进行多角度细致观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依据AR沙盘模型,通过模拟大坝海拔高度的变化,理解坝高、坝长、库区面积的变化,并完成以小组为单位,问题探究下表。
高中地理_专题 地质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地质地貌专题复习课师课件展示:地质地貌部分近五年全国卷高考题统计;给学生明确今年考向预测:宏观把握复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构建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貌一、地壳的物质循环师回顾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并回答1、岩石成因分类2、循环过程生先识记在回答师规律总结: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生讨论回答,总结规律并结合规律做高考链接题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二、地质构造1、类型师引导学生回顾地质构造的类型,分析判读依据生讨论分析回答2、地质构造与地貌师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类型有哪些?生讨论回答并分析内力作用的成因3、板块边界与地貌师比较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形成的地貌类型,并举例说明生讨论回答,画示意图解析师指导学生总结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方法生探究讨论,总结规律,并做高考链接题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举一反三,结合规律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剖析考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1、流水作用与地貌师分析流水作用过程及形成的地貌类型生讨论回答并分析流水作用的过程及对地貌的影响2、风力作用与地貌师分析风力作用过程及形成的地貌类型生讨论回答并分析风力作用的过程及对地貌的影响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生探究讨论,总结规律,并做高考链接题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规律,对高考题进行讲解师要求学生回扣重要知识点,并做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生讨论分析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做当堂检测生做练习并回答,巩固提升所学知识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因为是复习地质地貌知识,所以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而且也比较感兴趣。
因为该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所以大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研讨、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地质地貌只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不够。
因此需要经过系统复习进行知识的再现,才能夯实基础,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相信经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能顺利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学会应有地形图》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要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课例研究综
自然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空间
述
逻辑思维转换能力较弱,因此,借助数字地球软件实现
平面到立体的转换,使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地理实践力
的培养,主要通过与身边的地理事物相结合,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学会应有地形图》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学会应有地形图》
称
(简单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说明课题教学的重点
和难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主要内容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和判读、地形剖面的绘制与判读,是地理综合思维、区
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
(按最新版《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维度)
1.将立体地形景观与等高线的相结合,正确判读等
高线地形图;
2.学会应用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培养区域认知的核
教学目标 心素养;
3.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综合思维的
核心素养;
4.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增强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分析学生在本课中所需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 主,教师起到主导作用
(请您选择本课中最关注的一个学生学习活动,详 细描述这个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并描述您针对上述学生 学习活动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
重难点突破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将通过 四个环节来突破。
一、自制微课,讲解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二、用三维数字地球绘制天人中学到楚雄紫溪山紫 教学过程 顶寺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运用微课所学方法,绘制 天人中学到紫顶寺的地形剖面图。再与三维数字地球软 件实际分析得出的地形剖面图进行比较,得出地形剖面 图的判读技巧。 三、小结判读方法,四及时巩固练习。设计意图: 高效学习知识点,将知识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及时应 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突破两个重难点以后,结合生活实际,三维数字
高中地理_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标解读】:阅读地形图、地质构造图以及遥感影像等,识别主要地形区、基本地质构造和地貌特点。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也是高考考查中常见图形,对于基本图形学生多能掌握,而特殊地貌比如冲积扇等高线地形图上密下疏,数值递变,出山口位置,及冲积扇等高线形状需要特别关注。
【教材分析】本节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分成三部分,按照从简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顺序,从认识等高线入手,介绍各类地形等高线基本特征和判读,揭示各种不同地形等高线基本特征。
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分布状态、疏密程度、凹凸方向是不同的,教材通过“缓坡与陡坡”“山脊与山谷”“鞍部与陡崖”分别展示了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况,然后通过地形景观与等高线,将实际地表形态与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对比,旨在提高学生的图图转换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认识。
第二部分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判读沙丘、冲积扇、峡谷地貌特征,注意读图方法。
第三部分是针对复杂地形区,地貌类型彼此组合的情况,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一目了然感知地表起伏状况,分析判读地貌类型。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可以通过实体模型和水淹法绘制等高线帮助学生直观形象感受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相关特征。
此外,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强,对新事物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重点 1、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2、明确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3、在等高线图上判读地貌特征难点 1、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不同山体的部位。
2、在等高线图上判读冲积扇地貌特征【评价设计】1、通过同桌互查和做过关检测一,使95%以上同学能准备说出等高线基本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等高线图。
高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会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地形景观与等高线的对比分析,认识各类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分布特征。
2 通过阅读分析常见等高线的分布,正确判读各类等高线地形图。
二.重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教具: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1.导入: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山地面积广大,地形复杂。
,怎样才能快速,方便的得知一个山区的地势起伏情况,使其方便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呢?这就涉及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
2.教师出示多媒体可课件,学生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定义。
3.学生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4.学生通过观察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掌握坡度的大小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之间的关系。
5.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直角三角形,师生共同推导影响坡度大小的因素。
6.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个真实的山体形态,学生小组活动,绘制山谷,山脊处的等高线。
进而观察等高线的弯曲特点,总结山谷山脊等高线的特点。
7.学生小组活动,观察鞍部的形态,绘制鞍部的等高线,教师总结:鞍部是两条山脊线和两条山谷线的交点,是山区重要的交通要道。
8.学生小组活动,观察陡崖的形态,绘制陡崖的等高线,陡崖是若干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引导学生推倒陡崖的计算公式。
学生口答崖顶的高度范围,崖底的高度范围,进而推导陡崖的计算公式。
9.教师多媒体展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自主判定地表形态。
观评记录1.导入不花哨,,简洁,直接,切入主题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部分,教师讲述过多,且用语不是非常规范。
例如:同一高度上山体的外部轮廓线,就是等高线。
相临等高线间的高度是等高距等。
3.坡度大小的比较部分设计较好,板书一个直角三角形,垂直距离是等高距,水平距离是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这样就可以推导影响坡度的因素了。
4.学生观察山体的真实形态,小组合作绘制相应部分的等高线图,设计思路很好,既锻炼了形象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地理_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与分布;3、识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地形特征的影响及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掌握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探求地理问题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中国地形的具体应用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知道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为东多西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造成这种分布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地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地形》。
(二)新授环节:活动一:知地形展示:中国各地形面积比例图:展示地球表面5中基本类型的地形,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山地。
通过直观观看,了解我国地形分布特征并思考这种地形分布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活动二:晓地势展示:图片1沿我国北纬32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分布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图片2三大阶梯地形图,了解我国三大阶梯的海拔及分布的主要地形。
活动三:论影响小组讨论:我国的地形地势会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小组讨论--从气候、河流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引导)〈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如刘家峡水电站、三峡水电站。
(学生在提前准备的中国轮廓图上标注三大阶梯的分界线及各阶梯所包括的主要地形)活动四:竞赛识记我国主要地形区(1)主要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弧形山脉(2)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标注在轮廓图相应的位置,总结各地形区的特点: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大盆地: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小结:教师引导系统小结,学生复习巩固。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学会应用地形图》学案
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学习目标】1.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缓坡与陡坡、山脊和山谷、鞍部和陡崖的不同形态;能够判读典型地形图;2.通过认识、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培养动手能力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判读几种典型地形图,发现其对称美、层次美,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过程】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自主学习】(二)认识几种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点读下图,说出下列字母所示的地形名称,归纳几种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点【自主活动】读图1,比较山顶、陡坡和缓坡、山脊和山谷、陡崖和鞍部的不同形态。
读图2,结合上述几种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征,展开现象,说出A 、B 、C 、D 、E 对应的名称。
图1 图2二、地形图的判读【小组活动】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阅读课本P.73~74页文本和图像资料,说出下列几种典型地形的等高线特征【自主小结】地形图判读方法将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基本地形与下图中A 、B 、C 、D 、E 各处对应出来。
三.地形图的应用---协助福尔摩斯抓住盗贼ABCDE【小组讨论】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的盗窃案。
当大侦探福尔摩斯赶到时,盗窃犯已经离开,但在现场找到了一张盗贼遗忘的地图。
⊙找到藏匿地根据经验,福尔摩斯判定这是一张罪犯隐匿的地区图,图中A、B、C三地可能是盗窃犯的藏身之地。
盗窃犯为了能够有退路可以随时逃跑,他会选择哪一个藏匿地?说出判断依据。
⊙发现逃跑痕迹福尔摩斯一行人来到盗窃犯藏匿地的山脚下,发现地上有汽车轮胎走过的痕迹,随后他命人将盗窃犯藏匿所在地的地形图放大,发现图中竟然另有内容!盗窃犯设计了两条逃跑线路,你认为哪条线路比较适合开车逃跑?说出理由。
⊙返回途中------抓住盗贼后,福尔摩斯带着盗贼来到下图所示区域,发现这个小镇欲建一大型水库,遂决定协助小镇居民在A、B两处选一处筑坝修水库,你认为在何处筑坝较合理?用“//”标出最佳坝址,并说明理由,同时用斜线画出图中被水库淹没的地区。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学会运用地形图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课时计划:2 课时周课时:3课时(2课时为正课,1课时讲学案)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会运用地形图,主要包括四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第三部分“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
第四部分“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判读技能、剖面图的做法与判读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基础部分,对于学生养成较高的读图、析图、用图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节内容既是初中教学内容的延伸,同时本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其他章节知识的学习效果。
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绘制地形剖面图。
难点是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一些问题。
二、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定位1.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成图原理,能够通过等高线辨别常见的地形部位。
2.认识各类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分布特征,能够正确判读各类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判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学会地形剖面图绘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4.学会应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相关地理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目标解析1.要让学生明白等高线的概念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成图原理,以及如何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山峰、鞍部、陡崖、山脊等地形单元,并且理解等高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
2.在明确了等高线的定义和地形单元的等高线分布以后,可以引入基本地形与其等高线让学生进行判读,具体包括:盆地、丘陵、沙丘、和岭谷相间分布的复杂地形。
3.关于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可以由等高线的原理进行引出,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
4.有了前几步做铺垫以后,可以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原理的迁移应用。
三、问题诊断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七年级没有打好基础且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加以引导和鼓励。
就这一部分来说,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1.对等高线原理的理解涉及到等值线的问题,一般都比较抽象,对于现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什么是等高线及其与实际地形的关系。
高中地理 教案3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鲁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1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学习目标:1.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缓坡、陡坡;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学会判读较为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学会判读与绘制地形剖面图。
3.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一些问题。
4.增强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绘制地形剖面图。
2.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一些问题。
教具:做一些地形模型;瓷盆、碗、水等。
自主学习: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读图3—4—1,试回答:1.什么是地形图?用什么表示地形的高低?★你能够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来把它具体化吗?说说你的思路。
★比较:谁的实验更简单可行?2.图中相邻的两条闭合曲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不同的图中相邻的两条闭合曲线之间的距离也是如此吗?3.沿EF与E′F′表示的山坡登山,哪一个山坡比较容易?为什么?4.闭合曲线与E F和E′F′汇合处的弯曲状况如何?读图3—4—2、3—4—3、3—4—4,试完成表格:二、地形图的判读1.读图3—4—5:(注意经度、纬度、比例尺)①根据图中的信息,联系我国的地形、地势,这是我国的哪一个地形区?②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2.读图3—4—6:图中的地形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3.读图3—4—7:沙丘的特点是什么?沙丘的形态与风向有什么关系?4.读图3—4—8:①试用铅笔大体勾画出山岭(实线)、山谷(虚线)的位置。
②与左右的同学对比一下,你勾画的效果任何?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1.读图3—4—9和相关的课文:①图中的地形剖面图与AB、CD、EF中的哪一条剖面线相对应?②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你会吗?说说你的方法。
2.读图3—4—10和相关的课文:①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步骤你掌握了吗?②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有什么要求?③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图幅、水平基线的高程分别有什么要求?★联系图3—4—9、3—4—10和相关的课文,这里(3—4—9中的地形剖面图)有没有值得讨论的地方?为什么?说说你的观点。
高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地理AR沙盘,通过制作景观模型,理解水库和大坝选址的一般规律,提升地理实践力。
2、依据沙盘模型,通过模拟大坝海拔高度的变化,理解坝高、坝长、库区面积的变化,进而对坝高、坝长和库区淹没面积进行估算。
3、通过对大坝建设带来的综合效益和生态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地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及措施坝高、坝长的估算;借助AR沙盘,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探究大坝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的坝高、坝长、库区面积的变化。
教学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AR沙盘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利用Google earth录制的三峡大坝、龙羊峡大坝和胡佛大坝的游览视频。
思考:为什么要修建大坝?修建大坝会带来哪些综合效益?直观感受大坝和水库的布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因为大坝所具有的综合效益,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拥有水库大坝9.8万余座,是世界上拥有水库大坝最多的国家。
今天,我们就借助地理AR沙盘来复习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建设水库、大坝等的相关知识。
知识回顾展示龙羊峡和胡佛大坝的景观图,据此引导学生归纳水库和大坝选址的一般规律。
思考并归纳水库和大坝选址的一般规律。
回顾基础知识,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模型制作任务:依据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分小组在沙盘上制作景观模型,并确定水库和大坝的选址。
(限时10分钟)要求:在沙盘上标注甲、乙、丙、丁等主要地理事物;对两个可能的坝址分别以模拟降水的方式演示库区,通过比较得出最优的大坝选址。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分小组在AR沙盘上制作景观模型。
对两个可能的坝址分别以模拟降水的方式演示库区,通过比较得出最优的大坝选址。
展示、交流成果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不同地形的形态,在真实可感、充满趣味的探究活动中提高地理实践力。
通过AR沙盘的立体呈现,进行多角度细致观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依据AR沙盘模型,通过模拟大坝海拔高度的变化,理解坝高、坝长、库区面积的变化,并完成以小组为单位,问题探究下表。
高中地理_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用地理统计图》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地图对于高中生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字眼,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地位已日益凸现。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形形色色的地图,如:┄┄[学生回答] 略[教师引导] 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多种地图,其中有的是地理统计图,下面请看:图(一)图(二)图(三)[教师提问] 以上三幅图表示的是不同类型的地理统计图,它们分别表示的是何种类型的地理统计图?[学生回答] 图(一)表示的是某地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二)表示的是某地各月平均降水量变化柱状图,图(三)表示的是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的百分比图。
[教师承接] 我们从以上三幅图中,可以得到许多数据,如:图(一)告诉我们10月份该地平均气温约为26℃,也可得到其它各月的平均气温。
如果把该地的各月平均气温,一组组的数据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会感到枯燥乏味,而通过地理统计图,就可以使枯燥的数据变得直观、生动,更有利于我们去分析和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今天,我们以“人口”为例,来共同学习研究地理统计图。
[目标展示] 认识地理统计图→判读地理统计图→理论分析地理统计图→绘制地理统计图[教师承接] 我们要学习研究地理统计图,必先认识相关的地理统计图。
(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25页有关“人口”方面的地理统计图,然后回答相关问题)[图片展示]图(四)图(五)图(六)图(七)[教师提问] 以上各图分别表示的是何种类型的地理统计图?[学生回答] 略[教师承接] 识图是基础,我们还要学会判读地理统计图。
[教师提问] 在以上四幅图中,哪一幅图显示了2000年我国的人口数?此时我国的人口是多少?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学生回答] 是图(七),它显示了2000年我国的人口数为12.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是21%。
[教师提问] 图(四)所示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多?是多少?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少?是多少?图中为何未显示出南极洲的人口数?[学生回答] 亚洲的人口数最多,大约有36.84亿人,大洋州的人口数最少,大约有0.31亿人。
第三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作业要注重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规范操作,确保数据准确、分析合理。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实地考察、讨论交流等,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地貌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地貌与地形图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GIS软件,对所绘制的地形图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计算坡度、坡向等。并撰写一篇小报告,阐述地形图在分析地貌特征中的应用。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地形图、地貌研究相关的地理学科前沿文章,了解遥感、GIS等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发现一个感兴趣的地貌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练习题包括基础知识和拓展提高两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提高地形图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2.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个典型的地貌貌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程结束前,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地形图在地貌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强调地理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学会应用地形图》 说课稿
《学会应用地形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应用地形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_____出版社出版的《_____》教材中的_____章节。
地形图是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地图,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地势高低等信息,对于地理学习、生活实际以及未来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介绍了地图的基本要素,为学习地形图打下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方法,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地图,具备了一定的地图阅读基础。
但是,对于地形图这种较为复杂的地图,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地形图中的等高线、等高距等基本要素。
(2)掌握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的方法。
(3)学会在地形图上进行距离、高度等的测量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等高线的特点和表示的地形类型。
(2)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势高低和地形起伏。
2、教学难点(1)理解等高线的原理和绘制方法。
(2)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地形图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学习目标】1、通过微课学习,能通过地形景观与等高线的对比分析,认识各类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分布特征。
2、通过阅读分析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分布,正确判读各类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判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学会地形剖面图判读和绘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4、学会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学习难点】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微课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动手绘制、列表比较等方法。
【教具准备】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PPT课件、导学案、投影仪【评价设计】课前微课导学评价——目标1、通过微课学习任务单上的习题检测,争取正确率达到85%课堂评价——目标2:通过【目标评价二】的连连看,达到全部学生能够准确判断。
目标3:首先通过视频学习,自己动手绘制,然后找学生上台说明绘制过程及注意事项,最后通过【目标评价三】的跟踪检测,达到95%以上的过关率。
目标4: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说出等高线的一些用途,并学会简单的分析,最后通过【目标评价四】,使95%的同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课后评价——导学案【巩固练习】【教学过程】一、课前微课导学部分:二、课堂学习部分错题反馈(3分钟)仔细聆听,必要的时候补充说明学生讲解,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结合教师ppt上所给的图,多加理解,进而掌握。
1.查漏补缺2.将课堂还给学生期待一(2分钟)展示昆嵛山的等高线地形图地形观察图片,找到山谷、山脊、陡坡、缓坡、鞍部和山顶。
学生能结合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等高线的特点与差异目标评价二(5分钟)1.ppt课件给出四个地区的景观图,连连看---对应等高线2.引导学生体会岭谷相间地形1.结合刚刚回顾的等高线特点,对应等高线图。
2.画出岭谷相间地形图中的山脊和山谷进一步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判读特殊的等高线。
拓展延伸(5分钟)出示沙丘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画出风向,并能根据方向标说出正确的风向。
学会辨别沙丘的迎风坡,并会辨别风向。
剖面图绘制(10分钟)导入:展示昆嵛山地形图登山队长站在山顶,能看到B点,但却看不到A点,为什么?视频:《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填写导学案的相关知识,并亲自动手绘制猜测能否看到低处,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频播放比教师讲解更直观,更引人入胜。
通过两幅地形剖面图,答案自然揭晓。
目标评价三(2分钟)上图的剖面图对应上图中哪条剖面线?认真思考并作答此环节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期待二(10分钟)耐心倾听,必要时进行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代表发言,(结合手中已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进行。
)此环节学生代表进行原理阐述,并以问题驱导,既是学习内容的深化,也是学习能力的提升。
目标评价四(3分钟)1.图中四条河流中,流速最慢的是(),有瀑布分布的是()2.图中A为地形区,判断依据:3.当地政府要修建一个水库,你觉得大坝应建在什么地方?请在图中用标注出来。
学生作答锻炼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同时检测学习目标4的达成情况,进行课堂评价。
【板书设计】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山谷、山脊、陡坡、缓坡、鞍部、山地)二、地形图的判读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1.判读:重要点位(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2.绘制步骤四、应用:选择坝址、居民点位置、修路线路等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学情分析】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等高线这一部分有明确的要求:能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和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在初中的地理学习中,教师已经对对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做过简单的介绍,但学生受当时知识和能力水平所限,大多数学生还无法判读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达不到绘制地形剖面图的要求,更谈不上能将等高线地形图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基于这种现状,在微课授课的时候,尽量给学生比较鲜明的图片。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爬爬山,感受不同的地表形态。
只有学生真正的融入大自然,才会对等高线地形图有深刻的理解。
在课堂授课时,尽量本着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认识各类地形等高线的特点入手,介绍了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和判读,以及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
高一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影视见闻及初中的学习,在能力上具备了通过资料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仍缺乏系统性。
所以,适合采用设置探究情境,开展探究活动的形式推进教学。
效果分析本效果分析分为三部分:微课学习部分、课堂学习部分和课后作业部分一、微课学习部分微课学习部分是学生周末在家里自主完成的,通过上交作业的质量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基本的等高线地形特征,如:山谷、山脊、陡坡、缓坡、山地。
这一部分在课堂上的“期待一”环节也有所体现。
对于“鞍部”,学生的掌握不是太好。
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这一题错的比较多。
为了巩固知识,将这一题作为“错题反馈”,在课堂上又重新将知识讲解了一遍,经过自我的整理分析,基本都可以掌握。
二、课堂学习部分1、课本第一目《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以微课的形式,在周末提前完成,所以课堂上学生完成剩下的三个部分的学习任务,完成了预定的课时计划;2、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昆嵛山导入,将课本知识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学习问题,乐于交流分享成绩,能够体验学习和成功的愉悦。
3、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入难”的原则,通过“连连看”学生能判读较为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
通过观看视频《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结合课本知识,学生能绘制地形剖面图,并能判读。
可以说学生当堂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是相当不错的;。
4、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学习积极主动,与教师配合默契。
尤其是“期待二”环节,学生搜集的资料相当丰富,学习地理的兴趣盎然。
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中,有学生对大坝的选址不是很明确,其他学生积极发言,说明理由。
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强。
三、课后作业部分基本实现课时目标,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作业,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体来说,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比较高。
但是个别学生和个别题还是不尽人意。
我班有48位同学,选择全对的有30位同学,错一个的有12位同学,错两个的有5位同学,错三个的有1位同学,另外有3位同学不及格。
错误集中在两个题:4.河流ab段的流向为()A.西北向东南B.东南向西北 C.东北向西南D.西南向东北原因分析:1.知道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但是找不到地势高低。
2.辨别不好方向。
8.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原因分析:课堂上讲解时不够透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还是过少。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教材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简单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在此基础上,本着由简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从认识各类地形等高线的特点入手,介绍了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和判读,以及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
第一目---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介绍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图文并茂,揭示了陡坡、缓坡、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最后通过图3-4-4“地形景观与等高线”,将实际的地表形态与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对比,提高了学生的图图转换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
第二目----地形图的判读。
主要是通过地形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判读不同的地形。
课本通过四幅等高线图,分别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判地形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特征,从而判读出丘陵、盆地、新月沙丘和岭谷相间地形。
第三目---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
判读时要抓住几个重要点位: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最低点和转折点等。
绘制分四个步骤:(1)绘制剖面图的水平基线;(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画出纵坐标,规定剖面基线所代表的高程;(3)从剖面线与等高线所交的各点向剖面图的水平基线做垂线,对照纵坐标找出各点对应的高度位置;(4)将这些点平滑的连接起来。
活动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原理的目的是将其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活动一体现的是等高线地形图在水库坝址选择中的应用;活动二体现的是地形图在铁路选线中的应用;活动三体现的是等高线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一、选择题1.读右图,正确的说法是()A.甲地位于山脊上B.甲地位于山谷中C.乙地位于山脊上D.丙地位于山谷中2.读右面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A.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省力B.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省力C.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D.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远、最省力3.下图是“等高线地形图上过p点的两幅地形剖面图”,两剖面线垂直相交于P点,则P 点所在的地形部位是()A.山峰B.盆地C.鞍部D.山谷读等高线图,回答4~5题。
4.河流ab段的流向为()A.西北向东南B.东南向西北 C.东北向西南D.西南向东北5.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A.59米B.99米 C.199米D.259米下图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读图回答6~8题。
6.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B.西北 C.东南D.西南7.O点与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A.40<H<41 B.40<H<50 C.50<H<60 D.60<H<618.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9.下面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哪一条剖面线画出来的()A.AB B.CD C.EF D.GH10.读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与平面图中自X至Y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二、综合题1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代号表示的地形:A______,B______,C___,D____,E_____,F____。
(2)图中修建水库最适宜的地点是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地形图,请你说说F处宜发展以______为主的农业,G处发展___业为主。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山顶B处设计了CB、DB两条登B山线路,根据等高线图判断,沿___线路攀登较为省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