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提高教师口语能力的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提高教师口语能力的技巧

教师口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它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的劳动工具,它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无论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是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都离不开口语的表达。如果一名教师的语言表达平淡、呆板,或空话、套话较多,则容易使学生厌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而讲究语言表达的艺术、方式得当,即使是批评教育学生,也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如沐春风,起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可见,一个教师说话水平的高低,即其口语能力表达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因教师的为人师表、身先示范作用,教师的口语技能如何,又将会对学生的言语表达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东西也不可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应当包括说话的艺术——跟人的心灵打交道的芝术。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怎样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大方面下功夫。

1 注重语言内容的修炼,在语言的内容上下功夫

1.1 吸收相关学科知识理论精华,提高口语表达理论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想有精湛的口语技能,同样需要兼收并蓄相关学科的理论精华,教师口语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丰满富有感染力的口语表达离不开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持。教师要学语言学,懂得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构成规律,把握语言规范的标准;学修辞学,掌握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和规律,了解各种语体的构成与特点,领会语言手段和语境,规范与变异的关系;学心理学,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学生注意、记忆和思维的规律;学教育学,懂得反馈、启发、迁移、刺激、趣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育原则和方法;学逻辑学,懂得思维的形式与规律及其与语言的关系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提高教师口语能力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1.2 扎实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修养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支撑的教师口语,无论其语言多么优美风趣,只能是哗众取宠的花架子,对提高教育教学毫无益处。教师所从事的专

业是教师口语的中心和灵魂。教师语言能力、语言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其自身专业基础上的,没有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和理论,教师口语的技能便失去了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专业学科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修养和提高,这样才能使所用语言更加科学规范,在口语技能的提高方面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1.3 积累语言词汇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是日积月累慢慢生成的。一个阅读面窄、词汇贫乏的人,很难想象会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位名人曾描写过这样一些教师:在述说时所说的话,好像很痛苦地挤出来的,学生并不是在追随教师的思路,而是看着他是多么紧张地挣扎着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多么艰难的寻找着要用的词。这些教师语言能力差的原因就在于语言积累少、词汇贫乏。而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他的文化素养、文化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就必须多看书,从书面语言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如文学名著、新闻报导、优美的散文小说等。在阅读时,不仅要吸取其中大量丰富的词汇表达,还要尽可能地学习作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其逻辑顺序的安排。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结合实际,巧妙艺术地将储存的语言营养一点点地渗透到自己的口语表达中去。教师只有大量地阅读、广泛地积累,才能养成敏锐的语感,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加强实践训练,在语言的形式上多修炼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不过语言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请稍候,文章内容读取中……既然是技能,就可以通过实践来得到锻炼和提高。实践训练是提高教师口语能力的直接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各种实践训练可以熟练的掌握教师口语表达的各种技能技巧。

2.1 普通话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普通话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在教师进行教学和口语交际时,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普通话不标准,甚至含方言,不但会给学生留下笑柄,还会使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因此,具备良好的普通话基本功,是教师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

2.2 掌握发声技能,把握好语气、语调

首先,科学地用气发声,通过发声、练声等方面的锻炼,提高用嗓的持久性,是增强音色和提高声音质量的第一步。其次,关注所说内容的具体发音情况,在不改变所说内容原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响亮的词汇来表情达意,给学生最佳的听觉效果。再次,避免语言的“拖、拉”,把要表达的每一个字的音都清楚地发出来,而不是拖出来或拉出来。最后,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育情境,调节自己的语速、语调类型,或高亢,或激烈,或平稳,或舒缓,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2.3 合理运用停顿、重音,体现语言的节奏

停顿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讲课中适当地停顿,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结构和教师的感情,有助于听者更清楚地理解内容,在停顿间隙思考、消化、回味,同时也给了教师换气的机会。语言的停顿一般有这样的几种: 一是为吸引注意而停顿;二是为加强逻辑性而停顿;三是为突出重要性而停顿;四是为强化高潮而停顿。而重音则具有调节表达节奏,调动注意力和表达某种深沉复杂的感情的作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总之,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仅需要教师平时理论知识的修炼积累,更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言的魅力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最大程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教师口语[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

[2] 袁蕾.高师教师口语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