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制度因素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

合集下载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这些因素在政策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主要包括多样性与复杂性、动态性与稳定性、确定性与突发性、交叉性与定向性、主观性和客观性。

政治环境是公共政策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它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政治环境与公共政策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政治环境的稳定性和法律完备程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经济环境是另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它包括经济结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会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经济危机和贸易战等事件都会对公共政策产生重大的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也是公共政策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它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社会结构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社会文化环境的稳定性和变化都会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例如社会风气的变化和文化观念的转变都会对公共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自然环境也是公共政策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情况。

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影响都会对公共政策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等事件都会对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的影响。

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其中,政治环境是公共政策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公共政策的特性和功能。

政治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环境的现实需要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前提;政治环境的性质决定了公共政策的性质;政治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因此,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治环境,不断调整,使自己与政治环境保持平衡。

经济环境也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

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由社会生产力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构成。

经济环境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首要和根本条件。

公共政策制定者必须从本国或本地区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方案并取得成就。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要点打印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要点打印

公共政策概论1、试述公共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结果看,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

(2)管制功能。

为避免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

这种功能往往通过政策的有关条文规定明确地加以表现。

通常采取两种途径达到这一目标:积极性管制、消极性管制。

(3)调控功能。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着小同的利益需求,而且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利益的差别使冲突不可避免。

为了平衡这种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重要管理手段的公共政策需要承担起调控社会利益关系的重任。

(4)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9、试述政策规划的程序。

(1)政策目标的确定。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确定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不仅是政策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依据,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并且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

确定政策评估的标准(2)政策方案的设计。

政策规划的第二步工作就是设计政策方案。

决策者对于政策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寻求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决策的内容一般涉及原则和操作两个层面,原则层面是指政策目标的确立,操作层面是指政策方案的设计。

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方案后果及其效应的准确估计。

二是对方案实施细节的详尽规定。

(3)政策方案的评估(前评估)。

公基-政治知识点

公基-政治知识点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之公共政策一现代公共政策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公共政策是政府与社会相连接的主要纽带。

政府部门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实现对社会、经济各领域发展导向以及各项事务的管理,塑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秩序。

政府作为权威性的社会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公共政策。

换言之,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手段。

我们要关心的不仅是政府所要推行的政策,还有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些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

1.概念与特征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公共问题所做出的正式的决定或安排。

通常,这种决定或安排是确立一定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可以表现为法律、政令、计划、方案、程序等形式。

公共政策的基本的界定包含着如下的内涵:①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拥有合法性的权威组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内,以及由它们授权的有关机构或部门。

②制定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公共资源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问题。

③涉及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共政策表现为法律、政令、计划、方案等形式,它是非私人物品(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方案。

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一个行为过程。

公共政策来源于解决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涉及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是大多数人所面临的问题,以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

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公共政策的特征体现为:权威性、阶级性、普遍性、层次性与丰富性。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为:导向与管制功能。

公共政策通过其所具有的特定的强制性的规范,具有对社会公众的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引导与管制作用。

调节功能。

公共政策对包含于社会公共问题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能将社会的公共利益按一定的标准对一定的对象进行分割,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总26卷 第3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Vol 126No .32005年3月Journal of South west University for Nati onalities 1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Mar 12005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张为波 王 莉(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偏差,分析这些偏差的具体表现及导致其产生的阻碍因素,并对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以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关键词:公共政策;偏差;阻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5)03—0173—04收稿日期:2004-11-25作者简介:张为波(1958-),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王莉(1979-),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点研究生。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一旦被采纳后,将公共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其本质上是遵循公共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公共行为模式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1]。

然而,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常常会遇到种种不确定性,以至于使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几种偏差的表现公共政策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然而,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体来讲,公共政策在执行中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机械执行公共政策这种执行或者表现为无视公共政策的精神实质,不考虑客观环境条件,对相关问题不能因时、因事、因地做出具体分析,机械地照搬其他地区、部门或行业的公共政策;或者表现为无视公共管理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机械照搬陈旧的、过时的公共政策;或者无视公共事务的时效性,在公共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面对亟须解决的公共事务问题无所作为,因坐等上级政策而丧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我国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我国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围绕政策立场、社会需求、利益相关者、专家意见和历史背景展开。

政策立场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所采取的立场和态度,直接影响政策的内容和方向。

社会需求则反映了民众对政策的期望和需求,是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组织等,他们的意见和利益会影响政策最终的形成。

专家意见是基于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的建议,对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历史背景则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借鉴和经验,有助于避免历史上的错误。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和影响因素,为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政策问题、影响因素、界定、研究、政策立场、社会需求、利益相关者、专家意见、历史背景、总结、政策建议、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政策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政治学和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我国,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对于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于我国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影响因素研究还相对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当今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各种公共政策问题层出不穷,政府和社会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确定公共政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据此进行政策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环节。

而影响我国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因素则包括政府的政策立场、社会各界的需求和期望、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力、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以及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政策立场、社会需求、利益相关者、专家意见和历史背景等因素,探讨对我国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我国公共政策问题的更好解决和社会发展的更好推进。

1.2 研究意义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影响因素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工作。

公共政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金登多源流模式理论及其启示_评述多源流模式理论

金登多源流模式理论及其启示_评述多源流模式理论

第15卷 第5期2010年10月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R NAL OF HUNAN UN I VERS I TY OF TEC HNOL OGY S OC I AL SC I ENCE ED I T I ONVol 15No 5Oct .2010金登多源流模式理论及其启示评述多源流模式理论李建华,谢 敏(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 要:金登的多源流模式理论对!社会问题缘何走向政策议程∀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描述政策制定动态本质的多源流分析框架。

多源流模式理论倡导的三条独立的溪流 问题溪流、政策溪流、政治溪流相互结合冲开政策之窗,最终走向政策议程的理论模式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启示。

在我国政策议程的设置日趋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应通过拓宽公众利益表达渠道,增加社会突发事件信息的透明度,丰富政策制定主体等方式完善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

关键词:金登;多源流模式;公共政策;政策议程中图分类号:D 5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7X (2010)05-0036-04I ntroduction and Inspiration of K ingdon 's M ultiple Strea m sM odel TheoryA Revie w ofM ultiple Strea m sM odel TheoryLI Jianhua ,XI E M in(School of Ad m i n istra ti o n ,C entral South U niversity ,Changsha ,H unan ,410083)Abst ract :K i n gdon 's M u lti p le Strea m sM odel Theory concentrates on the issue of "the reason w hy socia l issues change into the po licy agenda"and proposes an anaysis fra m e w ork of the M ulti p le Strea m sw hich descri b es t h e dy na m ic po licy fo r m ulation .M ultiple Strea m sm odel theo r y initiates three separate strea m s--proble m strea m,po licy strea m and po litical strea m,w h ic h co mb i n e to open the po licy w i n dow s and fina ll y lead the socia l issues to policy a genda .Th is theory i n sp ires us to m ake the public policy .In the pr ocess ofm ak i n g the po licy agenda m ore scientific and de mocratic i n Ch i n a ,w e shou ld broaden the channe ls for expressi n g the public i n teres,t i n crease the transpar ency o f the co mm un ity e m ergency infor m ati o n and rich po licy-m akers ,all o f these w ill i m prove the for mu lation of public po licy .K ey w ords :K i n gdon ;M u ltiple Strea m sM ode;l pub lic po licy ;po licy agenda 公共政策科学的研究至拉斯韦尔提出!政策科学∀这一概念之后被学者们广泛关注,早期的政治理论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伊斯顿等提出了!问题 方案 决策∀的阶段式政策过程模式,该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答案解析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答案解析

期末作业考核《公共政策分析》满分100分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1.政策调整:答: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2.政策终结:答:指公共决策者通过慎重的政策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

政策终结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是人们主动进行的,是提高政策绩效的一种政策行为。

它不仅代表就政策的结束,还象征着新政策的开始。

政策使命的结束,失误政策的废止和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这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

3.评估目标:答:政策评估是指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4.建议:答:建议,通常是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

5.指标:答: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

6.政策执行的法律方式:答:政策执行的方式有:行政方式,法律方式,经济方式,思想诱导方式。

其中法律方式有较高的强制性、稳定性和较普遍的制约性。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公共政策的性质是什么?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公共政策作为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集中反映了社会利益,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使其具有合法性。

因而,许多学者都将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定位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认为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归属、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论制度因素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

论制度因素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
制 定 的 限 制 性 影 响 , 不 应 忽 视 公 共 政 策 对 于制 度 的 能 动作 用 。 也
[ 键 词 ] 度 ; 策制 定 ; 束 和 限制 关 制 政 约 [ 图分 类 号 - 0 文 献 标 识 码 ] [ 章 编 号 ] O 9 2 4 20 )4 0 4 —0 中 ] 1[ D6 A 文 l0 ~2 3 (0 9 0 - O 0 3
公 共 政 策 是 政 府 调 控 经 济 社 会Biblioteka 运 行 的 重 要 手 段 与 工
段 划 分 , 且 强 调 了政 策 制 定 活 动 和 过 程 的 动 态 性 。 而 主 而 从
具 。学 术 界 对 公 共 政 策 的 研 究 始 于 2 纪 5 、 O年代 , O世 06 在 整 个 公 共 政 策 过 程 中 , 术 界 对 政 策 执 行 的研 究 文 献 较 多 , 学 相 反 , 政 策 制定 的研 究 则 比较 少 , 政 策 制 定 却 是 影 响 政 对 而 策 目标 达 成 与 否 的直 接 影 响 因 素 , 若 政 策 制 定 的不 合 理 , 倘 政 策 执 行 无 论 多 么 有 力 , 共 政 策 的 目标 依 然 无 法 达 成 。 公 与 此 同 时 , 研 究 政 策 制 定 过 程 影 响 因素 的 文 章 中 , 鲜 有 专 在 又 门 从 制 度 的 视 角 来 分 析 政 策 制定 过 程 影 响 因素 的 文 章 。但 是 , 可 否 认 , 度 确 实 是 影 响公 共 政 策 制 定 过 程 的 重 要 因 不 制 素 : 方 面 , 共 政 策 总 是 在 一 定 的 制 度 环 境 中制 定 的 , 一 公 同 时 , 要 在 一 定 的制 度 环境 中 被 执 行 , 有 的制 度 环 境 总 是 还 既 会 对 新 的 公 共 政 策 带 来 一 定 的 约束 和 限 制 ; 一 方 面 , 公 另 从

试论政治因素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影响

试论政治因素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影响

与政治学再次 融合的背景和意义的 基础上, 深入考察了 政治因 假定政策制定者不再是仁慈的、 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 而是有 素影响政策制定的渠道 , 并分析了研究采用的方法论。 其自 身的动机、 偏好和约束,利益不一致性是政治经济学的核 “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融合 心” , 研究侧重于“ 政治对经济结果的含义, 而不在于政治学或
以 l 世纪、 世纪一直到 2 世纪, 8 1 9 0 经济学与政治学是紧密 公共选择理论的经典问题。政治学和经济学构成新政治宏观经 联系的, 政治因素在经济产 出的决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在 济学的两大基石。 实际政策经常与最优政策截然不同, 其根本 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下, 将政治因素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剔除 原因在于政策制定受到利益冲突、 集体决策约束等政治约束的 掉, 经济政策制定一直是黑箱状态, 这削弱了对经济现象的解释 制约, 新政治宏观经济学就是“ 对决策的政治本质如何影响政策 能力。 本文将政治因素重新加入到政策分析中, 在阐述经济学 选择从而最终影响经济结果的研究” 德雷泽, 0 ,1 。它 ( 2 0p9) 0
维普资讯
第 9期
试 论 政 治 因素 对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制 定 的影 响
5 3
自利动机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这样, 经济政策的制定成为了自
量以影响投票人。对未来竞争者和投票人的策略性操纵越强,
刘 蕾
( 中国人 民大学 经济 学 院 , 北京 10 7 ) 0 82
[ 摘要] 从经济思想史上看 , 治因素一直在宏观 经济政 策分析 中发挥 着关键作 用 , 政 但新 古典经济 学的形 式化工作将政 治学和
经济学相分 离。文章在 阐述经济学与政 治学再次融合 的背景和 意义基础上 , 通过分析政策制定者面对的激励 约束考察 了 治 因素影 政

公共政策分析知识点梳理

公共政策分析知识点梳理

公共政策分析知识点梳理1.公共政策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制度主义理论、政策实施理论等。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的根本原则以及利益相关者如何通过游说和组织来影响政策制定过程。

制度主义理论研究非正式和形式的制度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影响。

政策实施理论研究政策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的能力、资源的充足性以及政策执行者的态度。

2.政策问题识别:政策问题识别是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一步,它涉及到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

政策问题识别包括问题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突出问题的筛选等。

3.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指在确定政策目标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手段和实施措施来解决公共问题。

政策制定涉及到政策目标的设定、政策手段的选择、政策评估的重要性等问题。

4.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指政府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政策实施涉及到资源配置、组织安排、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问题。

5.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对政策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政策评估包括政策影响评估、政策效率评估、政策可行性评估等。

6.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是指对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利益相关者可以是政府部门、公民社会组织、企业、媒体等。

7.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是指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工具和方法,对政策选择和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决策分析包括成本效益分析、风险分析、决策树分析等。

8.管理和组织:公共政策分析涉及到政府和公共组织的管理和组织问题。

管理和组织包括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安排、资源的调配、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

公共政策分析需要综合运用上述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制定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

同时,还需要注重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以保证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和改进。

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政府和公共组织制定决策的基础。

公共政策影响分析研究

公共政策影响分析研究

公共政策影响分析研究第一章:引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在特定领域制定、实施和调整的行动方案,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推进社会发展、提高公共福利水平。

公共政策对社会的发展、个人的福祉及政府的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从政策影响分析的角度,总结研究公共政策影响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讨公共政策影响研究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

第二章:公共政策影响分析理论2.1 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共政策的所有受众都是其利益相关者,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以达到公正、公平的效果。

该理论对公共政策影响分析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深化各利益相关者在政策实施中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避免政策实施后出现收益差异和不利影响。

2.2 社会成本效益理论社会成本效益理论认为,公共政策应当以社会效益为导向,制定有效的政策方式和手段,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效益。

该理论在政策影响较为深远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经济、环境等方面。

2.3 制度理论制度理论认为,公共政策受制度环境和组织结构的制约,制度环境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对政策实施产生重要的影响。

运用制度理论可以从制度瓶颈中找到公共政策的实践路径和制度创新的努力方向。

第三章:公共政策影响分析方法3.1 决策树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多目标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对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包括主要影响因素的节点、转换系数等因素。

通过构建决策树,分析公共政策各项影响因素的不同层次和影响情况。

3.2 效果评估法效果评估法是一种基于数据或经验评估政策的执行效果和质量,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与政策实施相关的数据,分析公共政策在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和不同时间段的影响情况。

3.3 环境影响评估法环境影响评估法是一种分析公共政策对环境和社会影响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侧重于对公共政策所涉及到的环境和自然要素进行评估和预测,从而有效缓解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与对策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与对策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与对策引言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导致政策目标无法实现或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非常复杂,涉及政府、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

因此,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影响因素分析1. 政策制定层面的因素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制定阶段的因素对后续执行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政策目标的不明确或不一致。

如果政策目标没有明确定义,或者存在不一致的目标,将导致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困惑。

•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政策制定过程中,如果没有考虑到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将增加执行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制度不健全。

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将导致执行困难和效果不佳。

2. 行政执行层面的因素政府部门在实施公共政策时是关键的执行者。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行政机构的能力和资源。

如果政府部门缺乏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执行政策,将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

•制度腐败和行政官僚主义。

制度腐败和行政官僚主义会阻碍政策的顺利执行,增加执行的成本和延误。

•决策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缺乏决策的透明度和广泛的参与度,会导致政策缺乏合法性和执行的困难。

3. 社会层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对于公共政策的执行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社会认可和支持度。

如果公众对政府的政策缺乏认可和支持,将对政策的执行产生负面影响。

•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对政策的执行产生影响,如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将阻碍政策的执行。

•社会信任和合作度。

社会的信任和合作度对政策的执行至关重要,缺乏信任和合作将影响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效果。

对策建议为了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我们需要针对以上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1. 政策制定层面的对策•明确和统一政策目标。

政策制定者应该明确和统一政策目标,以避免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困惑。

公共政策分析(高起本)

公共政策分析(高起本)

“在政策执行前和政策执行后两个时间点上,分别对有公共政策和无公共政策两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然后再比较两次对比结果,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

”这是前后对比法中政策评价常用基本方法中哪一种()•A“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B简单“前-后”对比分析•C实验性对比分析•D“有-无”对比分析正确答案:D(2)政策制定过程中进行的带有预测性质的政策评估叫做()•A正式评估•B非正式评估•C前评估•D后评估正确答案:C(3)指对经济、社会行为或具体制度选择的许可或限制、禁止政策,这类政策对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至关重要,这是指()•A工具性政策•B目标性政策•C制度性政策•D利益性政策正确答案:C(4)通过()得出的结论体现了科学性,为下一步的民主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评估•D政策终结正确答案:C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A政策本身的因素•B政策执行主体的因素•C政策以外的因素•D以上皆是正确答案:D(6)指进行政策评估所依据的标准的是()•A指标•B信息•C分析•D测定正确答案:A(7)能够实现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本途径是()•A沟通协调机制•B监督机制•C公民参与机制•D自行管理机制正确答案:C(8)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中的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衡量标准是()•A政策所取得的成果•B给社会带来的影响•C给领导者带来的影响•D单位成本所能产出的最大价值或最小成本正确答案:D(1)政策调整的功能活动或程序包括()•A获取反馈信息•B分析反馈内容•C确定调整方案•D实施调整正确答案:ACD(2)前评估主要对哪些情况做出预测()•A实施这项政策的利弊•B实施这项政策会有什么结果•C事实这项政策的可能性•D不实施这项政策会有什么结果。

正确答案:BD(3)评估目标能够决定政策评估的()•A发展方向•B评估手段•C基本内容•D选择标准。

正确答案:ACD(4)对政策评估人员的要求有()•A评估人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估机构在岗前应对评估人员作必要的说明和训练•C提高评估人员的理论分析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D具有专业的知识正确答案:ABCD(5)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包括()•A从基本国情出发的原则•B整体效益和系统性原则•C社会公正及利益补偿原则•D审视适度原则正确答案:ABCD(6)沟通协调机制建设主要包括()•A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信息网络和“政府上网”工程•B优化政策信息传播和反馈渠道•C强化政策执行责任追究制度•D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正确答案:AB(7)现阶段,应从哪些方面完善公民参与机制()•A公民参与执行计划•B公民参与执行监督•C公民参与执行评估•D公民参与执行实验正确答案:ABC(8)下面属于定量分析法的有()•A损益分析•B线性规划•C博弈分析•D德尔菲分析正确答案:AB(9)政策方案评估的标准包括()•A政治价值标准•B经济价值标准•C成本——效益标准•D伦理道德标准正确答案:ACD(10)经济环境大致包括那些经济形态()•A原始经济•B自然经济•C计划经济•D市场经济正确答案:BCD(11)政策评估的要素有()•A评估主体•B评估客体•C评估目标•D评估标准正确答案:ABCD(1)反馈控制是不断利用最新的有用信息进行预测,把所期望的结果与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事先制定纠偏措施,使实际绩效与期望的结果相一致。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作者:上杭英子从政策执行理论模型可知,一项政策的执行会涉及四个层面的因素:(1)政策本身层面;(2)政治层面;(3)行政层面;(4)沟通层面。

如果这四个层面的因素能够互相配合、互相沟通,政策的执行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1)政策本身因素政策本身是政策执行中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项可以有效执行的政策依赖于政策的质量。

政策的质量主要通过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来衡量。

政策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符合政策影响相关主体的利益博弃。

当然,合理的政策必须是合法的,即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

政策的可行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需要充分考虑相关的政策条件和资源,使政策执行可以在现实资源提供的限度之内;二是政策方案需要具体明确,给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以更好的目标指引,并形成更为切实的行为计划。

政策本身的特性也会影响政策的执行。

政策的特性一方面反映在政策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性上,越复杂的问题执行难度越大。

复杂性表现在敏感性强、综合性强、创造性强、调整幅度大、经济利益调整大等方面。

另一方面反映在政策的合法性上。

合法性表现在程序合法和内容合法上,政策的合法性影响着政策执行的力度。

(2)政治因素·政策的制定就其实质而言解决的是社会资源或价值的分配问题,因此,必然受政治因素的制约。

第一,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

政治体制主要表现为权力分配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方面。

第二,社会利益格局也会影响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要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如果政策的内容能够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政策就会容易执行。

但有时政策所调整的利益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因而政策的调节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类型。

(3)行政因素行政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资源等。

第一,政策执行机构。

政策的执行是组织的必要行为,因而组织的设置必须得力。

从领导科学看来,当一项政策决定作出之前,就应当考虑由哪些机构来执行政策。

2020政策理论水平考核题目带答案

2020政策理论水平考核题目带答案

2020政策理论水平考核题目带答案1. 请简述什么是政策理论?政策理论是指对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它涉及政府、利益相关者、政治环境、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理解政策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 请列举并解释政策理论中的三个主要流派。

2.1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策制定者和公民都是理性的个体,他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会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

该流派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博弈、政治竞争和代理问题。

2.2 制度主义理论制度主义理论强调政策制定背后的制度因素对政策结果的影响。

它认为政策结果不仅受政策制定者的意愿影响,还受到制度规则、组织结构和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2.3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关注政策内容和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过程。

它研究政策信息的传递途径、传播效果以及公众对政策信息的接受与反应。

3. 请描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六个主要阶段。

3.1 问题识别阶段在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

3.2 政策制定阶段在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根据问题识别阶段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和措施。

3.3 政策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开始执行政策,并建立相应的机构和程序来实施政策。

3.4 政策评估阶段在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对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判断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3.5 政策终止或调整阶段在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根据评估结果和新的需求,决定是否终止或调整现有政策。

3.6 再识别阶段在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重新审视问题,重新开始政策制定的循环过程。

4. 请解释政策的影响评估方法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政策影响的方法,通过比较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益来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

它将政策的成本和效益以货币化的方式进行衡量,并计算出成本和效益的比值。

如果效益大于成本,说明政策具有正面的成本效益,反之则为负面成本效益。

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公共政策形成和实施过程的一种系统研究,旨在评估政策的目标实现程度、政策的成效与效果,为政策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政策评估通常包括问题识别、评估对象确定、评估指标选取、数据收集与分析、评估结果解释与推断以及政策建议等环节。

下面将着重介绍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基础和常用方法。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基础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效益理论、制度理论和行为理论。

1. 效益理论:效益理论认为,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增加社会福利或满足公众利益,评估政策应该以政策的效益为出发点。

效益理论强调比较分析,通过比较政策实施前后的状态,判断政策效果的差异,从而评估政策的有效性。

2. 制度理论:制度理论认为,政策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效果的产生和改变有赖于制度的约束和影响。

评估政策时,需要考虑制度环境的变化和制度因素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3. 行为理论:行为理论认为,政策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社会行为的过程,评估政策时需要考虑参与者的行为动机和行为选择。

行为理论强调实证分析和行为建模,通过研究参与者的决策过程和行为模式,揭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潜在影响因素。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和混合研究法。

1. 定性研究法:定性研究法是基于描述和解释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政策实施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揭示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成效。

定性研究法常用的方法包括案例研究、焦点小组讨论和深度访谈等。

此方法适用于政策目标复杂、政策效果难以量化的情况下。

3. 混合研究法:混合研究法是定性研究法和定量研究法的结合,旨在综合利用定性和定量数据,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混合研究法常用的方法包括逻辑模型构建、多方法研究和基于因果推断的研究设计等。

此方法适用于政策目标和效果的综合评估。

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与方法是相互交织的,理论为方法提供了指导和支撑,而方法则为理论发展提供了实证基础。

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

政策本身的质量优劣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质量好的政策是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政策质量的高低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来衡量:
(1) 政策的可行性程度。政策的可行性,是指既定的政策具备了执行所需要的客观条件,经过政策执行者的主观努力,可以实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效力,圆满地实现政策目标。因此,政策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效果。
四、外部环境与政策执行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
公共政策执行系统的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和交互作用的自然条件。这些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 1 )地理因素,即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土壤等自然条件。
(3) 政策的合法化程度。合法化是指公共政策经法定权力机构按照正规的程序予以认可。公共政策一旦合法化,便意味着它取得了政治系统的承认,获得了正式的公共性和权威性,从而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能以法律为后盾,减少干扰,排除阻力,确保有效实施。
二、执行主体与政策执行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和组织。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被赋予执行权的其他公共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关的公职人员。在我国,除上述机关和人员之外,还包括中共各级领导机关、领导者和其他享有执行权的党的干部。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因而不存在资本主义国家那种相互争权夺利的利益集团。但现阶段我国也存在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也还有在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因而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客观上也存在不同?quot;利益集团"。他们也要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同样也会对公共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也具有重大影响

金登多源流模式理论及其启示_评述多源流模式理论

金登多源流模式理论及其启示_评述多源流模式理论

第15卷 第5期2010年10月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R NAL OF HUNAN UN I VERS I TY OF TEC HNOL OGY S OC I AL SC I ENCE ED I T I ONVol 15No 5Oct .2010金登多源流模式理论及其启示评述多源流模式理论李建华,谢 敏(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 要:金登的多源流模式理论对!社会问题缘何走向政策议程∀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描述政策制定动态本质的多源流分析框架。

多源流模式理论倡导的三条独立的溪流 问题溪流、政策溪流、政治溪流相互结合冲开政策之窗,最终走向政策议程的理论模式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启示。

在我国政策议程的设置日趋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应通过拓宽公众利益表达渠道,增加社会突发事件信息的透明度,丰富政策制定主体等方式完善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

关键词:金登;多源流模式;公共政策;政策议程中图分类号:D 5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7X (2010)05-0036-04I ntroduction and Inspiration of K ingdon 's M ultiple Strea m sM odel TheoryA Revie w ofM ultiple Strea m sM odel TheoryLI Jianhua ,XI E M in(School of Ad m i n istra ti o n ,C entral South U niversity ,Changsha ,H unan ,410083)Abst ract :K i n gdon 's M u lti p le Strea m sM odel Theory concentrates on the issue of "the reason w hy socia l issues change into the po licy agenda"and proposes an anaysis fra m e w ork of the M ulti p le Strea m sw hich descri b es t h e dy na m ic po licy fo r m ulation .M ultiple Strea m sm odel theo r y initiates three separate strea m s--proble m strea m,po licy strea m and po litical strea m,w h ic h co mb i n e to open the po licy w i n dow s and fina ll y lead the socia l issues to policy a genda .Th is theory i n sp ires us to m ake the public policy .In the pr ocess ofm ak i n g the po licy agenda m ore scientific and de mocratic i n Ch i n a ,w e shou ld broaden the channe ls for expressi n g the public i n teres,t i n crease the transpar ency o f the co mm un ity e m ergency infor m ati o n and rich po licy-m akers ,all o f these w ill i m prove the for mu lation of public po licy .K ey w ords :K i n gdon ;M u ltiple Strea m sM ode;l pub lic po licy ;po licy agenda 公共政策科学的研究至拉斯韦尔提出!政策科学∀这一概念之后被学者们广泛关注,早期的政治理论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伊斯顿等提出了!问题 方案 决策∀的阶段式政策过程模式,该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上海市考研公共管理复习公共政策学经典理论解析

上海市考研公共管理复习公共政策学经典理论解析

上海市考研公共管理复习公共政策学经典理论解析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关乎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的管理。

在上海市考研公共管理的复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经典理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公共政策学的几种经典理论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

一、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是公共政策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是以理性方式行动的,他们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出决策。

该理论强调决策者在进行政策选择时会权衡各种选项,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政策。

要理解理性选择理论,考生可以先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思考。

政策制定者通常会考虑到诸多因素,比如政策的预期效果、投入成本、社会影响等等。

因此,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工具和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性选择理论。

二、制度理论制度理论强调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制度因素对政策结果的影响。

制度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

正式规则是指法律、法规等明文规定,而非正式规则则是指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

理解制度理论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制度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博弈、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另一方面,考生还要重视非正式规则所起到的作用,比如社会文化背景、政治文化等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三、利益群体理论公共政策往往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群体。

利益群体理论认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会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利益和权益,同时也受到利益群体的压力和影响。

理解利益群体理论需要考虑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和诉求。

考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在不同政策背景下各利益群体的角色定位和影响力大小,以此来理解利益群体理论的实际应用。

四、政策网络理论政策网络理论关注的是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联系和互动所形成的网络。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利益群体、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参与者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理解政策网络理论需要考生具备系统思维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制度因素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制度既是公共政策得以运行的外在环境同时又是制度化了的公共政策。

制度环境对于公共政策制定主体,公共政策标的群体以及公共政策本身的价值和策略选择都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作用。

我们要正视制度因素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既要看到制度对于公共政策制定的限制性影响,也不应忽视公共政策对于制度的能动作用。

标签:制度;政策制定;约束和限制公共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手段与工具。

学术界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在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学术界对政策执行的研究文献较多,相反,对政策制定的研究则比较少,而政策制定却是影响政策目标达成与否的直接影响因素,倘若政策制定的不合理,政策执行无论多么有力,公共政策的目标依然无法达成。

与此同时,在研究政策制定过程影响因素的文章中,又鲜有专门从制度的视角来分析政策制定过程影响因素的文章。

但是,不可否认,制度确实是影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公共政策总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制定的,同时,还要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被执行,既有的制度环境总是会对新的公共政策带来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从公共政策与制度的内在关联来看,公共政策是还没有制度化的制度,制度是制度化了的公共政策。

因此,从制度分析的视角研究制度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有很大的必要性。

那么,本研究即试图从制度分析的视角来研究制度因素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并试图理性的分析在现实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应如何看待制度因素的作用。

以上两个方面也正是本研究的两个亮点。

一、公共政策制定与制度的相关性政策科学主要的倡导者和创立者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亚伯拉罕·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而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由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设定、政策方案设计、政策方案的评估和择优、政策合法化等多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

查尔斯·E·林布隆指出:政策制定过程不仅仅是静态的阶段划分,而且强调了政策制定活动和过程的动态性。

从而主张从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环境或背景着手,提出以“政策互动”这种动态的途径来分析和解释政策制定过程。

换言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与政治,经济,社会的环境或背景有着复杂的互动。

一般认为,影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因素有政策主体因素,政策客体因素,环境和制度等因素。

学者们大多注重从政策制定体制、环境、方法、工具和决策失误等角度进行分析,而很少从制度分析的视角研究制度因素对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

与之相反,制度分析一直是政治科学领域十分注重的分析方法。

20世纪8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使政治科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重新关注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代表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是为约束在谋求财富或本人效用最大化中的个人行为而制定的一组规章,依循程序和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制度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组成。

关于制度的起源,学者认为主要有内生途径和外生途径两种,所谓内生途径就是指有些制度由人类社会长期的生活经验,风俗习惯,文化礼仪等积累,演化而来,外生途径是指制度的形成是由一批社会生活的代理者设计出来并强加给其成员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制度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有着紧密而重要的关联,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制度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外在环境。

如上所述,制度即是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规则的总称。

既然如此,人们的各种行为都会受到制度的约束,我们总是在一个充满制度的环境中进行着各种活动,因此,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也是在一个充满制度的环境中进行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活动必须时刻考虑到制度环境的约束和激励,制度是公共政策制定活动的外在环境。

其二,公共政策是还没有制度化了的制度,制度是制度化了的公共政策。

从公共政策与制度的内在关联来看,倘若说公共政策能够有效地调控社会经济的运行发展,能够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政策制定者会考虑将其固定化以进一步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这也即制度产生的外生途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公共政策是还没有制度化了的制度,制度是制度化了的公共政策。

二、制度因素对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如上所述,关于制度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一方面,制度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某些公共政策又会进一步固定化为制度,进而成为新的公共政策运行的外在环境。

基于制度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有必要了解制度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体而言有那些影响。

如果说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策制定主体与政策标的群体在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制度环境的影响下博弈的结果,那么,我们在分析制度对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时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也即制度对于公共政策主体的影响,制度对于公共政策标的群体的影响以及制度对于公共政策本身的影响。

(一)制度环境对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激励和限制一个人只能在现实的制度结构所规定的制度条件的约束下进行活动,同样的,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也是在一个充满制度的环境中进行的,政策制定主体不能脱离已有的制度环境来进行政策的制定活动,于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必然受到既有制度的约束和影响。

制度主义学者认为,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某种权力结构的确认,在这种权力结构中,一些人处于有利地位,一些人处于不利地位,制度并不平等的对待处于制度结构和制度网络中的所有政治行动者。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政治议题都会进入政策议程,制度总会使一些政治议题易于进入政策议程而使另一些政治议题则不容易进入政策议程。

也即,制度使不同的政治行动者具有不同的政治资源和行动能力,相应的,不同的政治行动者对政策制定过程就会有不同的政治影响力,从政治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与否到公共政策方案合法化的整个过程都将存在这种影响。

在中国,我们通常说,公共政策的构成是党的决策加上人大决策再加上行政决策,既然如此,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的构成应该是党的决策机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但是,这些政策制定主体在政策制定过程的地位以及功能作用是不一样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制度环境的约束。

具体而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同时,我国实行议行合一制,国家行政机构由立法机构产生并对立法机构负责。

再者,共产党组织参与政府决策,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为:(1)国家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党首先提出建议,再由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讨论决策;(2)党的中央领导人——政治局常委兼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3)党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到人民代表大会等国家机关去工作。

如此而言,我们便不难理解党的决策机构在公共政策制定主体中的优势地位。

在实际情况中,以党的决策为主也是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最大特点。

(二)制度对公共政策标的群体的约束和限制制度对于公共政策标的群体的影响类似于制度对于政策制定主体的影响。

如果说制度对于政策制定主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结构使得不同的政策制定主体有不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其中一些行动者具有相较于其他行动者更大的优势,那么,制度对于政策标的群体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制度结构使得政策制定主体与政策标的群体具有不同的政治资源和能力,从而使得政策标的群体的利益难以在公共政策中得到体现,影响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由于制度本身对于不同的行动者施加了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所以政策标的群体往往不像政策制定主体可以有那么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尤其当公共政策本身会给政策标的群体带来不利影响时,为了减少政策执行的阻力,政策制定主体往往会选择话语权小,行动能力差,没有或者少有政策发声管道的群体作为公共政策的标的群体。

日渐频繁的邻避抗争当是这方面的绝好例证。

所谓邻避(NIMBY,not-in-my-backyard)即是指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设施的存在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心理、荣誉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厌恶情绪,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自发达成受害共识,从而自觉形成抗争的现象。

通俗的说,就是指有些公共设施的设置会带来普遍的利益,但是这些邻避设施带来的成本却由少数的居民来承担,于是引发居民的受害共识而带来的情绪化反应。

基于现有的关于邻避现象的研究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在引发邻避抗争的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政策标的群体没有参与渠道或存在参与困境(邻避抗争一般与环境价值权有关,而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标准又有很高的门槛要求,于是,即使受害居民有机会参与,那么,他们也没有能力去参与政策制定或者为政策制定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况且,现有的制度又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因为,倘若这些人有参与机会,那么,政策标的群体就会另有选择,这即参与困境),发声能力比较差的情况。

众所周知,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种体制内的活动,而制度内在的使不同的行动者有不同的资源,于是,有些时候政策标的群体即使受到了伤害,依然无法在体制内找到救济渠道。

(三)制度对公共政策本身的约束和限制如前所述,按哈罗德·D·拉斯韦尔和亚伯拉罕·卡普兰的说法,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那么,我们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制度对公共政策本身的影响。

其一,制度影响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

历史制度主义者认为,制度本身内涵着价值和偏好,新的公共政策要在既有的制度结构中制定,同时,要利用既有制度提供的组织基础来运行,于是,新的公共政策在价值上不能与既有制度结构相冲突,至少,必须要翻译成符合现有的制度结构的口味才能被采纳,所以,有学者更是认为,公共政策的过程就是新观念被既有的制度结构扭曲和变形的过程。

其二,制度影响公共政策的策略选择。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其目标都是为了解决政策问题,但是,达到政策目标的方案选择却是多种多样的,在政策方案的评估和优选过程中,我们始终不能忽视制度结构的约束和意识形态的限制。

要使得政策方案能够有效的被采纳和有力地被执行,政策方案所选择的策略要与既有的制度至少是不冲突的。

如此说来,我们最终选择的政策方案可能并不是能够解决政策问题达到政策目标的最佳方案,但却是最适合的方案。

这两个方面同时可以也说是非正式制度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

组织文化,组织价值观,意识形态等等都是难于改变的因素,它们对于公共政策与制度创新会有着弥散性的影响。

三、启示:正视制度对于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制度因素对公共政策过程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作用,它使得政策制定主体中的某些行动者具有相较于其他行动者更大的优势和能力,它使得政策标的群体即使受到伤害也难以甚至无法在体制内找到救济渠道,它同时也使得公共政策本身的价值理念和策略选择至少不能与既有制度结构相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