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评改方法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精选)
乡村初中快乐作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乡村初中快乐作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湘波中学语文教研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乡村初中的作文教学问题,长期以来是广大师生的“老大难”现象。
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小学阶段教师的误导,大部分学生走入了“背范文”的畸区,或为老师的“指挥棒”而投其所好,甚至有个别老师“精心设计”作文题材和框架,指定学生必须按照某种模式来填空补白。
此种教学方法,与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如出一辙:学生挤牙膏式的“蛮写”,收集作文本后,教师逐篇逐句逐字埋头“苦改”。
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创造性,扼杀了个性。
使学生长期依赖范文(每人必备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点”(多为当代“八股”文),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大多数上作文课就头疼。
每次作文训练采取完成任务的课堂作业的形式。
另一方面,从语文教师来说,同样苦不堪言:每期八次作文都有些学生交不上作业,只要写作就抄范文——甚至文不对题,有时令人啼笑皆非,不改吧,对不住党、对不住人民;改吧,实在不知如何下手,况且教学中并没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边是教师的抱怨不休,而一边是学生苦恼的叹息——不会写呀!正因为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乡村初中的作文教学走入了下雨背稻草——越背越重的艰难境地。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教改以来,新课程教材呼唤教师和学生必须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
本课题组提出“乡村中学快乐作文教学”这一课题,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中学学生“怕作文”、“抄作文”、“背作文”的陋习,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作文情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作文课成为乡村学生最受欢迎的课。
二、理论假说与理论依据(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观国外作文教学着重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培养,着重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着重于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使写作教学形成全新的格局。
在我国,教育界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探索,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关于写作教学的理论或经验。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评为优秀课题)张家港市朱建荣一、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
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
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
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
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内容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五、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初中语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汇总7篇)
初中语文课题结题报告xxx 第1篇1.调查研究法2.反思实践法反思实践法是在行动研究法的基础上发展xxx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采用反思实践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课题需要确定子课题、形成假设,建构研究方案,从学情和理论等方面深入理解做好预案,严谨细致地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依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反思调节,通过实证和思辨同步进行以达到适度的理论概括和用理论改进实际工作的双重目的。
反思实验法的方案和假设来自教育实际,又在实践中经过检验和完善,再用来指导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
反思实践法的起点是对教育实践的调查和总结,在有关理论指导下建构理论框架,然后在实施中进行评价和反思调节,完善研究的理论和方案,再进一步实践和反思,整个研究是循环式螺旋上升的过程。
每一个循环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建构、实施、评价和反思。
“反思”这一环节主要是对计划实施和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它包括研究人员、实验教师及共同反思等三个层次。
研究人员的反思所追求的是发现问题和一般的结论,在必要时对研究方案作出调整、修改。
而实验教师反思是反省自身行为与设计要求的差距,使自己的经验进一步重构,追求的是教育活动的合理化、理论化。
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深入思考后再开始新一轮研究。
所以反思是一个循环圈的结束,又是新循环圈的开始,处于中介状态。
这个课题中,我既是研究人员又是实验教师,所以理性思考和实际反思操作都由自己承担,虽然对自己理论储备和反思归因上的要求更高了,但是减少了两级层次中人员沟通可能带来的误读,利于课题顺利迅速的开展。
3.文献研究法初中语文课题结题报告xxx 第2篇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培养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关于“培养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之一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从根本上摒弃了“模式作文”的传授,要求组织实践活动,应该发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作文返朴归真。
在我校以往的习作教学中,语文老师由于受日常的作文教学思想指引,作文教学往往侧重在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思想升华的指导上,所以学生的作文形式陈旧、作文内容千篇一律,致使不少学生作文兴趣乏然:有的产生抗拒心理,不愿意写作文;有的对于写作文应付,马马虎虎写完了事;还有的对作文畏惧,不会写,不敢写,甚至抄一篇交差……这些现象亟待改变。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习作水平的关键是培养和激发兴趣,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习作兴趣是影响习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潜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小学中年级做为由“低”到“高”的过渡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学校决定在此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确定并开展此课题。
(二)省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纵观省内外有关学生习作方面的教育研究,如《关于小学生写周记与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有关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研究》、《小学习作教学全程化训练的研究与实践》等,这些多种多样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关于写作教学的理论或经验,但这些经验还并未被广泛推广。
大部分的研究是致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但似乎没有很好地找到其切入点或找到了其切入点——写作兴趣,其分析研究也不够全面。
尤其是关于中年级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更是难以寻觅。
之所以如此,本课题组成员讨论分析后认为,一是因为长期的习作教学的观念正在逐步改变,正在探索之中;二是因为把培养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包含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之内,很少进行独立研究。
初中作文创新教学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2
初中作文创新教学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作者:诸城市龙…实验学校:诸城市龙源学校课题主持人:孙立平实验教师:孙庆海毕金善李志海王新屏王克军执笔人:孙庆海2002年12月,我们学校接手了潍坊市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初中作文创新教学实验与研究》。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各位专家的指导下,由于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三年多来,我们围绕“创新作文教学实验与研究”这个中心任务,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已告结束,我们特准备此报告,申请对我们实验和研究的成果进行鉴定。
一、回归人文本质,做好“作文创新”课题研究。
我校是一所建校时间接近五年的年轻的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有初中四个年级计4 2个教学班,小学于04年8月份建成,共六个年级计24个教学班,三千多名学生。
作为一所年轻的普通初级中学,我们没有历史的负累,没有成见的束缚。
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是我们全校师生员工的共识。
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一个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定基础;办学目标是:以生为本,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基于这样的理念和办学目标,我们决定将思想内蕴丰富,教育功能显著的作文教学作为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抓手,并进一步丰富作文教学的内涵,努力变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为创新意义上的“作文教育”。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的发下几点:一是随意性:表现在随意布置作文题,想到什么就布置什么,无目的可言。
二是无序性:表现在作文训练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缺乏有效的训练内容及步骤使得作文教学没有效率。
三是死水型:表现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内容单调、枯板,很难超越以下三项:①不注重生活积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②过多地传授作文技巧;③考什么就练什么的应试作文训练。
作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作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结题报告可以是论文或研究报告,也可以同时都写,也可以只写其中一个,只要能够表达出你的研究成果就可以。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一起来看一下吧。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然而,在长期的调研和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作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尽管每周都有作文练习,每篇作文教师都是按照“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模式辛苦地进行教学,但是作文教学的收效却微乎其微:学生的作文内容仍然单薄,缺乏真情实感,文中充斥着“假话、大话、空话”;学生对习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老师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感到束手无策,指导乏术。
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
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习作空间封闭;教学模式单一;训练方向的偏差;学生学习的被动;阅读范围狭窄;写作束缚太多;命题随心所欲;评价千篇一律;文风华而不实等等。
正确认识这些原因,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并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就能有效地改变初中作文教学的低效现状,帮助学生树立作文信心,提高作文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三阶段作文训练》结题报告
《三阶段作文训练》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无序训练。
首先是教材中作文训练的无序化,目前通用的版本人教版、苏教版等语文版本,在写作训练方面均缺乏完善的训练体系。
宏观上,作文训练安排过于依附于阅读教学;微观上,作文训练安排比较随意,章节松散。
其次,作文教学无序化,很多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列计划,常常是到了就要上作文课了,才慌慌张张的找作文题,很多时候都是随意的命题,不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闻而生厌、望而生畏,哪还有写作兴趣?有时候,课文的时间紧了,就牺牲掉作文课,觉得多写一次少写一次没有多大关系。
至于作文指导,更是哪里痒挠那儿,讲评没有针对性多半是挑几篇好作文读一读,大而无当的总结一下了事。
于是乎,不少教师埋怨,三年指导无效;学生也抱怨说,三年水平原始化。
无序作文,带给我们的是“无效作文”的尴尬。
变无序的作文教学有序化,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师深入研究的迫切需要。
最近几年,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三阶段的作文训练”教学法,感觉效果还不错,尤其是最近一年的集体探讨、实践,在深入的教学中不断得到了改进和完善。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所谓“三阶段作文训练”,也就是在平时从三个阶段来进行作文训练,按照学生对写作的认知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一阶段,重点训练学生写真事、抒真情。
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窄,生活范围不过是学校、家庭,其作文素材很有限,再加上思考不深入,因而学生每次作文都是抓耳挠腮,常常感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即使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完成一篇,也干巴巴、空洞洞,连自己都觉得面目可憎,更别说阅读者的感受了。
譬如,一位学生写自己早上去上学,又冷又饿,在校门口遇见一位卖烤红薯的老大爷,想买却没有钱,老大也看出了“我”的窘态,就无偿的送给了“我”一根烤红薯······我们一看就是闭门造车、瞎编乱造,或是抄袭别人的作文素材。
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需要教师进行持续的引导。
而传统的写作教学一般分两个部分:“写前指导”及“批改与评价”。
我们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写前指导”的研究,容易忽略作文“批改与评价”的重要意义。
而且在作文批改的环节中,教师往往事倍功半,逐一批改学生的作文,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只关注作文分数,对作文批改的建议和评语关注不足,收效甚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关于写作的评价”中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所以我们要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更要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个环节中。
避免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不能只重视“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
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
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还要努力使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鉴于此,我们需要改革作文批改的现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中来。
可以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帮助学生了解作文的目的,唤醒其写好作文的内在驱动力,以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让学生自评可以帮助其进行总结反思,而互相评改作文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通过实践探索一条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作文评改之路,课题的研究植根于小学习作教学实践,边实践边完善,力争从实际出发提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效果。
二、研究对象以我校高段学生为研究对象,具体以六年级四班为研究班级。
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龙河中心学校杨春娱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有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掷于脑后,不愿修改,即使部分学生愿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这样哪怕写完-一篇又-一篇,也难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时存在大量问题,具体表现在:1、老师重视作前指导,忽视了作后指导。
2、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兴趣。
对习作兴趣不浓。
3、缺乏修改习作的方法。
4、老师无法从“精批细改”作文的传统做法中走出来。
5、学生平时的阅读少,积累少,学生的作文写作思维不够开阔,语言不够精彩等。
鉴于以上原因,我计划以此课题为突破口,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的深刻、系列的研究,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课题核心概念。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自己修改作文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习作习惯。
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学生全体参与力度,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三、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当前小学生写作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2、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的研究。
3、总结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有效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2、著名作家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意思是,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地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其更加完美。
3、鲁迅先生说:“作文的精华就在于修改。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标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要求,要求”中年级“能修改有吗,明显错误的句子。
"高年级“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可见,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修改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校五(4)班学生。
课题结题报告(精选6篇)
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一、报告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中心。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
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
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课题结题报告(精选6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题结题报告(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结题报告1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
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
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改革作文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初中作文写评改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 )实 践 性 原 则 三
从 学科教 学论看 , 文课是工具课 从培养初 中生的写 语 际上没有圆满完成。 针对初中生作文水平低,我们建立 了 初 作 能力这 一项看 ,工具性 更为 强烈,技巧性更为复杂。知 识 中作文写评 改实验与研 究教 学研 究课题有计 划、 有步骤 开展 可以传授,而能力 技巧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实践,本课题实 了实验活动 ,取得 了 良 好效果 。
单调的手段,每学期训练的作文 6 篇左右,量少,质差。
生的写作能力, 在实验的全过程中, 既发挥 了 各要素的优势,
3 ,从教学内容看,初中语文各单元光有写作知识提要, 又加强了 各要素问的联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使实验获 缺少写作技能设计,操作性欠强,导致 了 教学重阅读,轻写 得 了整体效应,形成了 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整体功能。
作 成绩不理想,实 际应用 语言文字的 能力 亟待提 高。 ”这 些
写作 听话 说话能力,养成学习 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
年 来,我国广 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大纲制定、教材编写、教
生能写记叙文、 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 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 了许多有 益的探 索, 不少 学校效率有 思想感情真实 , 健康 ,内容具体 ,中心明确 ,书写规范、工
三 、实验 的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大都 比较重视 “ 写”的
训练,而不 同程度地 忽视 了 “ 说” 的训 练,其实 “ 巴子” 嘴 纪 ,要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 ,语文课作 为工具课 ,“ 说” 的训
一
从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看,要求研究者把对象放在系
分( 要素 )之间,部分 与部分之 间,整体 与外部环境 之间的
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材料
《初中语文作文互阅评改新模式的探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问题的由来和背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下足了功夫,可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
现代作家赵树理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可见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过程的严格锤炼。
对于作文创作有了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来说,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忽略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
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
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谈到:“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事隔近40年,这种“徒劳无功”的现象依然在不断上演。
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
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
导致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
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那么,作文怎么评、怎么改才能提高效率,真正促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呢?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立足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因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写作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学会写文章。
初中作文教研结题(3篇)
第1篇一、前言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作文教研活动。
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二、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开展作文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三、教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们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探讨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师们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确保作文教学有的放矢。
(2)研究学情,制定教学策略:教师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3)交流心得,共享教学资源: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2. 听课评课为了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我们组织了听课评课活动。
具体内容包括:(1)组织教师听课:教师们深入课堂,观摩其他教师的作文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开展评课活动:听课结束后,教师们对所听的课程进行评课,交流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共同提高。
3. 专题讲座为了拓宽教师们的视野,我们邀请了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涉及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巧等,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四、教研活动成果1. 教师水平提高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的作文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评价方式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改进。
2. 学生作文水平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他们在写作技巧、语言表达、思维品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初中作文评改方法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精选)
“初中作文评改方法问题研究”结题报告镇平县晁陂镇中心学校王振国摘要:新课改强调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仅要注意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初中作文评改方法问题研究》重点从改革作文评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文自改互评的基本模式和方法等方面研究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作文评改才是卓有成效的作文评改。
研究的对象是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教育行为研究法和同步材料总结法。
研究结果表明:作文教学合理运用学生自改互评作文的方法,能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促进其写作能力、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民主气氛的现代教育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用它替代教师评改这种传统的评改方式,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作文教学中的“教”与“学”、“导”与“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评改过程方法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自古至今人们异口齐呼的声音。
“文章不厌百回改”,“树木不剪不成材,文章不改不精彩”,“玉不琢不美,文不改不精”??宋朝王安石曾说:“捻断数茎须,方得‘春风又绿江南岸’”。
鲁迅先生也曾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我们语文老师似乎就由此为学生习作的“改”而忙得不亦乐乎了,老师们“精批细改”、“眉批旁批”、点面俱到,期望着“好作文”因此出炉。
结果的局面是:学生对作文写完了事,教师桌上“文山文海”,语文老师们叹曰“批改作文胜似愚公移山”,老师们成了愚公,但又不能体会愚公移山“大功告成”后的愉悦——因为大多学生接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只“瞥一下分数”,教师的繁忙工作成了“无用功”。
这根本原因在哪呢?我们作了些简单的分析得出,这便就是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包办统治文章修改的结果:其一,老师们批改一次作文,按每班50个学生的作文量来计算,作文本从上交给老师到批完发放给学生,最快也得一周时间,而此时学生写完文章时的那种企盼评价的热情早已冷却,对发放下来的作文本,大部分学生只是看看分数,有的甚至连本子都懒得翻开!老师的辛劳,大多付之东流;第二,老师们如果真正做到“精批细改”,确实能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事实是,面对目前大班教学,广大教师们往往难以做到全面的“精批细改”,有些作文只能“粗看略写”,写出的评语自然避免不了概念化、形式化,大同小异,久而久之,眉批总评成了习作的装饰品,学生根本就不爱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评改方法问题研究”结题报告镇平县晁陂镇中心学校王振国摘要:新课改强调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仅要注意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初中作文评改方法问题研究》重点从改革作文评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文自改互评的基本模式和方法等方面研究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作文评改才是卓有成效的作文评改。
研究的对象是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教育行为研究法和同步材料总结法。
研究结果表明:作文教学合理运用学生自改互评作文的方法,能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促进其写作能力、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民主气氛的现代教育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用它替代教师评改这种传统的评改方式,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作文教学中的“教”与“学”、“导”与“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评改过程方法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自古至今人们异口齐呼的声音。
“文章不厌百回改”,“树木不剪不成材,文章不改不精彩”,“玉不琢不美,文不改不精”??宋朝王安石曾说:“捻断数茎须,方得‘春风又绿江南岸’”。
鲁迅先生也曾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我们语文老师似乎就由此为学生习作的“改”而忙得不亦乐乎了,老师们“精批细改”、“眉批旁批”、点面俱到,期望着“好作文”因此出炉。
结果的局面是:学生对作文写完了事,教师桌上“文山文海”,语文老师们叹曰“批改作文胜似愚公移山”,老师们成了愚公,但又不能体会愚公移山“大功告成”后的愉悦——因为大多学生接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只“瞥一下分数”,教师的繁忙工作成了“无用功”。
这根本原因在哪呢?我们作了些简单的分析得出,这便就是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包办统治文章修改的结果:其一,老师们批改一次作文,按每班50个学生的作文量来计算,作文本从上交给老师到批完发放给学生,最快也得一周时间,而此时学生写完文章时的那种企盼评价的热情早已冷却,对发放下来的作文本,大部分学生只是看看分数,有的甚至连本子都懒得翻开!老师的辛劳,大多付之东流;第二,老师们如果真正做到“精批细改”,确实能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事实是,面对目前大班教学,广大教师们往往难以做到全面的“精批细改”,有些作文只能“粗看略写”,写出的评语自然避免不了概念化、形式化,大同小异,久而久之,眉批总评成了习作的装饰品,学生根本就不爱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前言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果说以上分析的两点只能是表层现象的话,那么,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
基于以上认识,有感于当前作文教学的状况,我们在作文批改这一环节作了一些探索。
概括起来说,就是把作文评改的权力交给学生,提出来了“初中作文评改方法问题研究”的课题方案。
通过这一形式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通过作文评改培养他们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生动求知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人格。
古人云:“知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叶圣陶先生在论及语文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务必启发学生自觉性、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尽可能地达到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境界。
此课题虽老生常谈,不少名家从理论上作过阐述,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方面的研究仍具有很强的创新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和基本原则(一)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提高学生习作的质量素质教育观念强调,作文教学的过程应当成为学生发展素质的过程。
要使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们完全领悟到: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文学习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和善学上。
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主要是“以人为本”。
在不否认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教学更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追求高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是“以人为本”教学观念的切实表现。
作文自改和互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教他们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自改和互评作文的过程即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交流的过程。
改变那种不放心让学生自改和互改作文,不相信学生能修改好作文,生怕搞砸了,总不肯大胆放手的错误想法和做法。
认识到这种“灌输式”、“代替法”禁锢学生的良性思维的危害性。
在指导学生作文自评互评中促进作文训练与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共同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学生作文自改互评”实验与基础教育新课程融合的原则1、“学生作文自改互评”的涵义学生作文自主评改和互改是一个来源于教育实践的具有探索性、应用性的课题,其研究的是通过训练学生学习自改互评作文,进而提高作文水平,达到优化作文教学过程的目的。
实验研究成果表明,自改互评作文使学生学会了品评修改作文,培养了作文过程中的自觉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探索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发掘了作文教学的人文内涵。
2、“学生作文自改互评”实验与基础教育新课程融合本课题改革实验的宗旨在探索一条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和谐发展的途径。
强调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把学生作为写作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在多元性、内驱性、选择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学的空间里自由驰骋,使学生的作文与合作、个性发展一起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标》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力图将学生作文自改互评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水平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作文训练科学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努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合作,科学和人文精神并重的“全人”。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意义和内容(一)本课题实验的主要目标“作文评改方法问题研究”的实验目标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习作评改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前文提到“文章不厌百回改”,确实,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学生习作完成初稿以后,教师既不越俎代庖,也不袖手旁观,而是给出既定的方案让学生自评互改作文。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借鉴优秀作品,感知自己的习作并进行在内容、结构、写法等方面比较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加以修正,再从字、词、句、段、修辞等方面逐步进行修改,使习作成为一篇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目标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二)本课题实验的意义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也就直接反映出语文教学质量优劣,而如何高质低负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是本课题实验的意义所在。
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如能合理运用学生作文自改互评的方法,就能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促进其写作能力、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民主气氛的现代教育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用它替代老师批改这种传统的批改形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局面已经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三)本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学生的评改能力要多于写作能力,这样就使自我评改和互相评改成为可能。
为了使学生评改时有依据,有遵循,尊重他人的劳动,根据《课标》对不同年级段作文的要求,我们制定出了如下各实施阶段的实验内容:七年级作文自改互评内容:①学会使用修改符号;②指出并修改错别字;③指出用错或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并作修改;④指出意思表达不清楚的句子并作修改;⑤指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佳词丽句;⑥指出作文开头、过程和结尾与文章中心的完整性;⑦根据作文要求写简单的总评。
八年级作文自改互评内容:①规范使用修改符号;②修改措词不准确的地方;③修改表意不清的句子或段落,使句段表达明了、完整;④指出用错或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并作修改;⑤指出和修改不当的论点、论据;⑥指出并修改作文首尾、过程与文章中心存在的问题;⑦根据作文要求写出恰当的总评(根据不同习作要求,给出恰当的评价)。
九年级作文自改互评内容:①熟练使用修改符号;②修改词句,在增删、修改的基础上作些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具体;③指出和修改不当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逻辑;④修改作文观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充实、扣题是否紧密、详略是否得当;⑤能写出比较全面的评语并提出合理的、建设性的意见。
不同的文体应根据作文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重点地确立不同的标准,这一点需老师在确定文体后按照作文教学计划因题而定。
至于文章中那些属于思想高度问题、生活深度问题、情感的蕴蓄问题、表达的技巧问题等,要靠学生平时的基本功,远非一两次修改可求,故未在修改目标中作重点强调。
四、实验的主要方法和形式从学生习作完成初稿,到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交流,根据评改内容和要求自改和互评同学的作文,然后相互提出回馈,在根据回馈加上个人的判断,最后重写自己的作文。
这便就是作文自改互评的基本模式。
学生作文评改能力是逐步形成的,必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实验中,我们也力求作文评改的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一)鼓动热情,对比发现,典型引路。
在指导学生作文自改互评之前,首先有必要向学生阐明学生互评作文的意义,转变学生的观念,纠正学生认识上的误区,解除学生的顾虑,激起他们对互评的热情,为后面的实验作好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