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单元主题:⑴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同时也有很多不尽人意、让人觉得头疼的事,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读读本单元的主题就知道了。
⑴课件:出示单元主题。
⑴学生在下在自由读,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⑴指名学生汇报。
2、引出课题:⑴一个小朋友玲玲,她也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一起看看她是怎么解决的。
⑴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识字: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本课要认的生字。
⑴检查识字情况。
⑴全班一起先读一读。
⑴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生字。
⑴开火车。
2、读词⑴自由读词,说说这些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⑴指名学生说,可以结合实际举例子谈一谈。
3、读课文: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⑴指名学生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玲玲)讲玲玲干什么?(画画)在画画整个过程中,玲玲都是称心如意的吗?2、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读,找找玲玲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
3、指名学生汇报,老师板书:高兴──难过──高兴。
4、从哪儿看出玲玲很高兴,很难受,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读一读。
5、指名学生读,老师指导。
6、思考:为什么玲玲的心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是谁帮助了她。
7、咱们一起把爸爸与玲玲的对话读一读。
8、爸爸说的有道理吗?爸爸说的哪句话给你了很大的启示了。
9、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10、以各种形式读,谈谈你对爸爸这句话的感受,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课本上的小主人玲玲遇到这样的事并能很好的解决,那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当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呢?以前是怎么解决的,现在学了这篇课文,你又会怎样解决。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学情分析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一」《玲玲的画》内容浅显,语言朴实,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
文中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语是学习重点,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换个角度看问题,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玲玲的情感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玲玲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换个角度想问题的思想方法,把主题教育渗透其中,明暗交替,做到润物无声。
一、话题导入,激发探求欲望上课伊始,教师出示玲玲的画像:“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向上、乐于助人的特点,调动他们探求的积极性,寻求新知,唤起学生潜在的美好情感,让孩子一开始就把课文学习与个人情感体验联系起来。
二、体会情感,感悟主题初次完成的画,玲玲是满意的;面对弄脏的画,玲玲着急、焦虑;看到修改后的画,她又一次满意地笑了。
对于这种情感的前后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先展示玲玲修改前的画,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作品是比较完美的,抓住“满意地端详”一词指导读书,体会此时玲玲内心的喜悦、兴奋;再通过生生合作读、教师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玲玲在“另画一张已经来不及了”的情形下,内心的紧张、失望;最后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想了想”,添画了一只小花狗,教师可出示修改后的画,引导学生体会此时玲玲内心的喜悦与成功感。
通过充分的读书,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使学生真切感悟到只有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
只有把坏事情转化成好事情,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三、聚焦重点,深化主题玲玲的变化,爸爸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先体会着爸爸的“高兴”读一读,再组织交流:“从爸爸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事件出发,谈自己的感受。
爸爸的一段话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故事之中,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他告诉我们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作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再次遇到事情没有办好时,不能惊慌失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积极解决。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教材分析:该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以“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为主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同时,《教师教学用书》指出,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地学习特点,在成分发挥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能力时,也给于他们充足的朗读和感悟的时间,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来领悟课文中包含的道理。
最后,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将课文传授的道理内化成他们的一种优秀品质和好习惯。
教学对象分析:我班学生在入学至今的持续培养下已逐步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一些较好的学习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
他们非常乐意在主动、平等的环境中交流、学习,所以课堂中,我尽量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他们为主体,同时,发挥好教师主导的`作用。
教养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育目标: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发展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感悟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道理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等。
教学重点: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感悟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2、生字卡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6单元的学习主题引出7单元主题。
(学生自读导语感悟。
)2、过渡:今天,我们就首先看看发生在一位名叫玲玲的小朋友身上的故事吧!(板书:玲玲的画)(承上启下,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各篇课文时有一个方向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去理解课文的内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第【1】篇〗《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
玲玲着急地哭了。
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
一、教学效果: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
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二、成功之处: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
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
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第【1】篇〗《玲玲的画》这篇文章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们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
在一阵“无措”之后,我决定先好好把握教材,相信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只要抓准了教材,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
以下几点是我对自己课堂的总结: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无所顾虑地思考问题,是我课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我决定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胡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我们的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
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举不愿放下的小手和一个个盛满“思考”之水的小脑瓜,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也为整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因此还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
只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理解爸爸说的那段话的深刻含义有一定的困难,我就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
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感受。
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一」我选择了一则童话故事《雾在哪里》,这是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主题是“想象”,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雾在哪里》中的语言生动,想象充满童趣。
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是: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子。
二、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书写“岸、屋”两个生字。
反思整节课,我认为需要继续坚持的有:1.小主播形式新颖、互动性好,丰富了课堂内容。
本节课李浩翔和卢妍竹作为小主播,准备充分,落落大方。
分别从雾是什么;雾的常见类型;雾对人类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并联系实际生活出示图片比较雾和霾,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了雾和霾相关知识;并通过互动环节猜谜语,收集雾的有关诗句,雾的与天气相关谚语,生动活泼,让大家对雾有了直观深刻的理解。
画说汉字作为日常课堂环节,切实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习语文兴趣。
袁康雅准备了“岸”字,让我们知道了这个字的本意是“耸立在河川上的石崖,意思是水边高地”。
2.同音字讲解,采用借助图画,字形辨析,突出了重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让学生来指给大家看图上哪个位置是河岸,同时拓展海岸、两岸等相关词语。
字词教学要适时借助字典。
字典进课堂,在识字时出示义项,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
在讲解“梁”字时,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它的多个义项,与“粱、粮”区别开来我鼓励大家向身边的小老师—字典学习,翻翻字典,分别查找到这3个字,并且把这3个字的义项出示到课件上,最后通过选词填空的方式巩固识记。
既学会了方法,又学到了知识,更是一个发挥字典帮手巨大作用的环节。
3.教师语言准确简练,要求明确,过渡语引导语丰富多变,激励性强。
需要向书本、名家学习,不断锤炼、进步、提高。
4.课文朗读指导要多方法,注重课堂内容的延伸拓展。
应该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先让孩子们说一说,再引导孩子们从语气语调、站姿、表情等朗读,读出感情,进而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通用15篇)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篇1一、识字教学:本次识字教学的设计意图是让孩子在游戏中识字,达到正确认读生字的目标,每个环节由易到难,重点指导读准三拼音节、检查前后鼻韵母及平翘舌音的发音。
在交流识字方法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只要方法得当的都及时给与肯定。
指导写字时让学生教老师写的目的是想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字形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通过书空、书写练习进行巩固,最后设计了展示及评价这一环节既为了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同时也想通过评价让学生做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指导学习课文的1——7自然段:(一)、抓主线,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伤心(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配合两幅图,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图为辅助”的两条线索。
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
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一开始,同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分角色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哭着说的句子时,想想玲玲说些什么)、师生引读、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仔细地”时)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
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课前预习,培养习惯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及如何借助字典去理解词语,因此,我把理解“端详”一词的教学任务放在课前,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字典查找“端详”的意思,这样既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可通过自己动手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去解决难题。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的教学反思篇1《玲玲的画》讲述的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
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急得哭了起来,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条小花狗。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站在玲玲的角度,想想遇到这样的坏事情,会有多着急,让学生相互交流体会,并通过朗读把她的急切心情读出来,而后来她的心情大变,注意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
为了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我让他们先结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从中受到的启发,起初学生并没有很深的感悟,我便引导学生理解玲玲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在画上画上小狗这个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领会玲玲在遇到困难后,认真思考,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生们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很多精彩的实例来。
不足之处是启发学生弄清道理后应进行生活中动脑方面的拓展。
大概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的缘故吧,他们的例子都脱离不了课堂,家庭的小圈子。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的教学反思篇2本学期级组开展的学案教学小专题公开课中,我执教了二年级下册《玲玲的画》一课。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顺利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收获,亦有遗憾。
现归纳如下:《玲玲的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玲玲不小心弄脏了自己画的画,爸爸启发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最后,玲玲得了一等奖。
这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课文,不仅是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其实对我们成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通过玲玲妙笔生花的画画过程,来告诉我们其实事情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还是有解决的方法,还是能够把他变好的。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精选16篇)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精选16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1《玲玲的画》这篇文章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们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
在一阵“无措”之后,我决定先好好把握教材,相信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只要抓准了教材,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
以下几点是我对自己课堂的总结: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无所顾虑地思考问题,是我课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我决定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胡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我们的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
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举不愿放下的小手和一个个盛满“思考”之水的小脑瓜,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也为整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因此还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
只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理解爸爸说的那段话的深刻含义有一定的困难,我就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
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感受。
朗读、感悟后,链接生活,我说:老师昨天穿的新裙子不小心被钩破了一个洞,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让坏事变好事吗?此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帮我出谋划策。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通用6篇)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通用6篇)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1《玲玲的画》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洁,学生一读便明白。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缺憾。
依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
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
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按部就班,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沟通识字方法,加深记忆。
最终,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终到课文。
通过检查学生的识字率达99.8%。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视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终生临写。
缺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状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刚好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读上下功夫。
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2《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打算参与评奖的画不当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焦急地哭了。
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奇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告知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篇课文内容简洁,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邃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
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细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胜利的地方。
一、奇妙开头,激起学生兴致上课起先,我便对学生说:“今日老师知道有领导来听咱班的课,所以就特意买了一件特殊美丽的裙子,惋惜在来校的时候不当心被刮坏了,老师特别难过,你能帮帮老师吗?”学生听后纷纷举手发言,同时又恰当的引出课题。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一《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
玲玲着急地哭了。
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
一、教学效果: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
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二、成功之处: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
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
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023年《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

2023年《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打算参与评奖的画不当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焦急地哭了。
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奇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告知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篇课文内容简洁,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洁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务有较强的教化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改变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一、教学效果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足的,孩子们学得爱好盎然,在思索中相互碰撞出了才智的火花。
像这样的课文,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邃的哲理,让人感觉没有“可挖掘”的东西。
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细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多形式的悟——再带着感受读”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依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
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过程中,使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二、胜利之处:1、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细心设计教案。
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
2、教学中,我抓住“端详、肯、脑筋、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
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按部就班,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最终练写字词,让学生视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觉后再书写生字。
3、紧紧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在课堂起先,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晰,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白了。
三、不足之处:1、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1篇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1篇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山仔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1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一《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
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成功之处:1、教学中,我抓住“端详、肯、脑筋、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
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如:“端详”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学生懂得快。
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较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后再书写生字。
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
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3、爸爸的话是文章的主题,我设计“玲玲改画后心情是那样的高兴,但更让他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交流后,“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再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原文玲玲满足地打量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与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整理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认真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足地笑了。
爸爸看了,欢快地说:“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在其次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学习目标】生疏8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3组〕。
【学习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宠爱看动画片吗?〔宠爱〕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欢快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播放多媒体课件〔一〕〔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欢快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谈话激趣。
〔1〕刚刚,教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教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欢快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
今日,教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欢快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你宠爱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通用5篇)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通用5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
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
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激起学生兴致上课开始,我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知道有领导来听咱班的课,所以就特意买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裙子,可惜在来校的时候不小心被刮坏了,老师非常伤心,你能帮帮老师吗?”学生听后纷纷举手发言,同时又恰当的引出了课题。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1、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细读,体会人物的心情。
3、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4、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在读读、说说、议议中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篇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两天的备课,短暂而又漫长,从课本外闯进课本内,再从课本里走出来,这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一种凤凰涅磐的超越感。
然后,课堂究竟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更何况面对的是自己很不熟悉的50张小面孔呢?静心反思,比赛课堂的那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或在心底欢呼,或愿面壁反思,但对自己来说,却都是“宝”。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课,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
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
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
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巧妙开头,使陌生的师生之间和谐融洽对孩子们来说,一个陌生的老师让他们既新奇又有些胆怯,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无所顾虑地思考问题,是我课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我决定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卞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我们的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
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举不愿放下的小手和一个个盛满“思考”之水的小脑瓜,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也为整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__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__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__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多篇汇编】2022年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篇

2022年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
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
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
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__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__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__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__。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
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
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
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
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
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
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
“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
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
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
掩卷深思,这次授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