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官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⑴、江淮官话和普通话相比最大的语音特点就是有入声:绝大多数地区都只有喉塞音[-?]一个入声韵尾;

安庆市的桐城、枞阳两地只有[-l]韵尾;

唯有宝应一地有[-?]、[-l]两个韵尾;

还有极少地区入声韵尾弱化或失去入声韵尾的,如南京、新海连等地。

⑵、咸山摄三分:即:“关”与“官”不同音、“站”与“战”不同音。

此两摄北方话一般都已经合流,今只有一类韵母[an](不计介音)。而在淮语中,绝大多数都有两组或者三组读音。一般的演变规律是:一等合口呼归桓欢韵;一等开口呼、二等归寒山韵;三四等同归先天韵。在具体分合上各地又有所出入,在此不一一赘述。

⑶、阴平调值多为31或21的低降调:除海州一地的阴平调值为214

曲折调,其他地区阴平调值多为31或21。

⑷、部分地区阴阳声韵合流:即阳声韵韵尾弱化变为鼻化韵,阴声韵鼻化变成鼻化韵,这样阴阳声韵之间有了交叉关系。

例如:在泰州方言中:“梅”≈“棉”、“悲”≈“边”;在盐城方言中:“姐”≈“剪”、“哥”≈“官”。

近年来由于普通话的影响,部分已合流的阴阳声韵又有了分离的迹象。

⑸、部分地区知三章三在咸山摄和假摄中保留j、q、x的读法:例如:淮阴、扬州、泰州等地,“遮”、“缠”、“扇”的声母分别为“j”、“q”、“x”。

⑹、大部分地区无儿化韵。

洪巢片的语音特点

除了具备江淮官话的共同特征外,洪巢片淮语又具有许多独立的特征:

⑴、声母方面:

①除了滨阜的少数点外,绝大多数地区n/l不分。

②有些地区平卷舌能分,有些地区平卷舌不分:其中全部念为平舌的占多数。

③无疑母“ng”:除了滨阜方言有疑母“ng”之外,其他的方言疑母大多数均已的脱落或消失,疑母字归入零声母。

⑵、韵母方面:

①大部分地区能区分an/ang。由于普通话的影响,不分an/ang的地区正在减少。例如:南京等地的新派口音已有an/ang的对立。

②en/eng,in/ing相混,其中以念en、in者为多。

通泰片的语音特点

除了保留了独立的入声之外,和洪巢片相比,通泰片保留了更多的古

音特征,也有许多不同于洪巢片的独特地方,比如:

①,古全浊声母遇塞音、塞擦不分平仄一律送气。而普通话和洪巢片

是逢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比如在古汉语里面同音不同调的“瓶”“病”和“同”“动”两组字,“瓶”和“同”是平声,普通话就念成“ping”、“tong”,“病”和“动”是去声(属于仄声),普通话就念“bing”、“dong”,和“并(合并的并)”、“冻”同音。但是在通泰口音理,他们仍然是同音不同调,“病”

和“动”也是念成“ping”、“tong”,和“并”“冻”不混。同理,

“舅”“就”念成qieu,“毒”念成“toq”,“袋”念成“tae”等等。

这可以说是通泰最明显的特征。

②,麻开三读a

比如说“车cha”“遮zha”“扯cha”“写xia”“斜qia”“姐

jia”“蛇sha”等字,在洪巢片里他们的韵母都是/iI/,这是洪巢片和通

泰片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③,咸山分等,

淮语通泰片的咸山摄分类

暗un,寒hun ,看kun,官gun,干gun,卷jyun ,三saen,蛋taen,

嵌kaen,限haen(白读),限xiaen(文读),关guaen ,先xin,天tin,

欠qin,现xin

通泰片和洪巢片的不同在于:覃韵全部,谈寒韵的牙喉字读un。比如:“敢”通泰是gun,和“管”同音,而洪巢是gaen(正好跟通泰的“减”

的口语读法类似),和“管”不同音。同样的例子还有“甘干安暗蚶看”

等字。但是通泰西部靠近扬州的地区,口音已经开始向洪巢片靠近了。泰

州人基本上都把“敢”念成“gaen”了。

④,通泰片的声调,通泰片的声调有6~7个。分布如下:

7调:兴化、如东,南通,通州西部

6调:泰州、姜堰、海安、如皋、东台、大丰、泰兴,江都东部,扬中,靖江西南。

7调区的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阴平:天先拼厅归

阳平:田贤瓶停葵

上声:舔显品挺鬼

阴去:掭线聘信贵

阳去:埝县病定跪

阴入:贴歇撇踢客

阳入:敌舌别笛轧

明代以后

明代初期建都南京,南京又成为帝王都邑,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南京话也就因之取得官话的地位,也就是全国性的通语。官吏、商人和知识份子必须学会官话,才能较好地到外地进行语言交际,这是势所必然的。加之明初官修《洪武正韵》,颁行全国,作为读音用韵的标准,在当时享有很高的权威。此书的语言基础当是以南京话为主体,走“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的老路子,这就加犟了南京话作为通语的地位。此外,南京在地理上和语言系统上都接近中原话,比观《洪武正韵》和《中原音韵》的异同可知,中原汉语自古为全国通语,这是南京话可以作为全国通语的重要条件。这时的中原话和北京话都已失去四声中的入声调。我们知道四声是汉语的重要特征,北方官话大区的再分区就是以入声调的分派为分水岭的。方言缺少一个声调,传统上被认为是个缺陷,不宜作为正统的全民共同语,只能算是一种方言。南京话拥有作为通语的重要条件:帝王都邑;接近中原官话;保全汉语传统的四声。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如利玛窦、金尼阁等,他们看到中国的方言分歧,同时也发现有官话的存在,学会官话对于在各地传教最为方便,据研究,他们认为当时南京话就是官话。利玛窦和金尼阁都在南京学过汉语,并分别着《西字奇迹》和《西儒耳目资》,用他们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拼写汉字,采用汉语传统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是符合当时南京话的,直到清末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还认为南京话是汉语的代表。虽然明清以来,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官话的语音以北京话为标准,成为普通话的前身。但是,就汉语的传统和历史地理的地位而言,南京话始终有其重要地位。

编辑本段方言争议

江淮官话属于汉语官话存在较多争议的大区语言,主要的争议包括:

1. 江淮话是否属于官话

从1980年代起,晋语被划出官话区,其理由是晋语有不同于官话的入声韵。而江淮官话也同样具备入声韵,部分学者认为应一视同仁把江淮官话划出官话区。

2. 黄孝片是否属于江淮官话

黄孝片的鄂东部分,虽然有入声调,但它的入声调音长比普通声调还长,与洪巢片、通泰片大为不同;黄孝片里的九江一带方言,是否应属黄孝片、是否应属江淮官话,都有争议。

3. 江淮官话与吴语的关系

有以下几种看法:

所有江淮官话(或洪巢片、通泰片的全部)均由吴语演变而来;

只有部分江淮官话均由吴语演变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