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溪水》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溪水》沪教版-课件
2 生态保护与古老生活方式
强调生态保护对古老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复兴和维护。
3 社会发展和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探讨水资源对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战略中的水资源地位
水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
解析水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 重要地位。
可持续社会和生态平衡
呼吁实现可持续社会和生态平衡 的重要性。
全球责任
强调水资源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
探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措 施和策略。
河流作为社会文历史和文化上的依赖性和象征意义。
2
日常生活的贡献
探究溪水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贡献。
3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强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1 地球意义和生态优势
讲述水资源保护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大意义。
七年级下《溪水》沪教版 -PPT课件
本课件旨在展示七年级下《溪水》一课的重要内容。通过介绍溪流的特点、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溪水在社会文明和水资源保护中的意义,以引发对水 资源保护的重视。
课文背景介绍
水流与水质
溪水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和 质量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和水环境污染
了解土地利用和水环境污染 对溪水产生的影响。
《溪水》教案一等奖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5 教学重点与难点 6 教学过程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溪水的特点,掌握描写溪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 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 价学生是否积极 参与课堂讨论和 活动
知识掌握情况: 评价学生对课堂 内容的理解和掌 握程度
课堂纪律:评价 学生的课堂纪律 和遵守规定的情 况
小组合作能力: 评价学生在小组 合作中的表现和 合作精神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
作业质量
完成时间
作业态度
反馈与调整措施
收集学生反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分析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制定调整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如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等 实施调整措施:将制定的调整措施付诸实践,观察效果并进行调整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 术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课文背景介绍
课文出处:《溪水》是一篇散文 课文主题:描写溪水的美丽与灵动 写作背景:作者在游历过程中有感而发 文学价值: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背景介绍 课文结构分析 重点词语解释 主题思想探讨
重点词汇与句型
重点词汇:介 绍课文中出现 的重点词汇, 包括词性、词
2021 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溪水》教学设计 沪教
2021 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2《溪水》教学设计沪教----ec537798-6ea0-11ec-a660-7cb59b590d7d2021-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溪水》教学设计沪教2022-2022学年上海第二卷第二卷第2单元“流”教学设计版五四制教学目标通过朗读和品味,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把握溪水的形象特点。
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崇尚自由的思想感情。
说明:《溪》是一篇清新活泼的山水散文。
作者把这条小溪比作一个女孩,并用拟人手法通过女孩的温柔、悲伤、活泼和愤怒来表达这条小溪的美丽、灵性和精神。
学习流是感知美、欣赏美、体验美的过程。
不仅要欣赏文章的语言美和溪流的自然美,还要感受作者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深入文本,在对具体段落的朗读、品味中,把握溪水活泼、执着的特点。
难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说明:《小溪》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笔优美,语言流畅。
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阅读课文是深入课文的有效手段。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溪水”这一艺术形象里,除了自然之美以外,还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之美,作者感受自然景物而来的启迪、联想、思想感情在“少女”这一形象中得到升华。
理解了这一点,自然也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有雅兴参观水石的争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预设为引入新课程。
1.展示几种不同姿势的溪流图片,以激发对水的兴趣。
请告诉我们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2.照片中有数千条流。
作家苏雪林写的《溪流》怎么样?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溪水”吧!预设学生活动的设计意图1。
观看图片,畅所欲言。
使用不同姿势的溪流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快速阅读课文1。
请快速安静地读课文。
1.(1)找到作者撰写的《夏季总体感知与河流气候初步了解》和《几场秋雨之后》两篇文本。
他们主要描述了夏秋两季的溪流,并明确了这一点,即初步理清了文本的结构,并在第一次阅读后交流了感受,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本。
2020(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七下《溪水》ppt课件
苏雪林
作者介绍
苏雪林(1897-1999),现代文学史 上著名女作家、学者。原名苏梅, 笔名有绿漪、杜若、老梅等。1897 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县,自嘲为半个 浙江人,原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 市黄山区)。出生于书香后即留在母校附小教书。 后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 系,开始发表作品。
苏雪林
1921年赴法学习美术与文学, 1925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上 海沪江大学、苏州东吴大学、 安徽大学与武汉大学。1949 年去国,辗转于香港、法国、 台湾等地。1957年起任台湾 成功大学教授,直至1974年 退休。
苏雪林是现代文学史上享年最长的作家,集作家学者画家 于一身,一生执教五十年,笔耕八十载,著述 65部,创 作两千余万字。其作品涉猎广泛,有小说、散文、剧本、 诗词、古典与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及多种学术著作。主要作 品有散文集《绿天》、《青鸟集》、《屠龙集》,长篇小 说《棘心》,小说集《蝉蜕集》,《唐诗概论》、《玉溪
诗谜》、《文坛旧话》等。
文本解读
• 此文描写秋季林中叶落水流的 景象,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溪 水比喻为可爱的少女,此后种 种淘气的行为都与娇憨的少女 无异。红叶落在溪水中本是自 然现象,作者将其比拟为逃学 的孩子,听信西风的谗言偷偷 溜出来游玩,掉在水中,令人 倍感新鲜有趣。
• 而溪中大石阻挡水流的情景则被作者想象成溪水与石头 的争执。水流石挡,水色自然变白,似少女浅碧的衣裳 中袒露出雪白的臂膀;隆隆的溪流声则是其急促的呼吸; 飞溅的水花被看作少女迎风飞舞的丝丝银发。如此,溪 水的撒娇、发怒与最终胜利,即其冲过石头的过程被描 绘得生动俏皮、惟妙惟肖。
• 文章的语言华丽得近乎堆砌,注重色彩的搭配,金黄的霞 光、碧水、红叶、银浪,鲜洁秾艳,充分勾画出秋天的明 丽风光。最终,我们“参观这水石的争执,一坐总是一两 个钟头”,既照应开头,又颇有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 起时”之静心禅趣。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溪水》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
溪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阅读,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有关散文的知识。
2.通过讨论,领悟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体味作者礼赞生命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
【课文提示】1.苏雪林,现代作家、画家。
2.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句式变幻多姿,语言极富音乐性。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楸qiū杈chà靛diàn狡狯jiǎokuài涎xián嗔chēn颊jiá拽zhuài【朗读课文】1. 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作者礼赞生命的思想情感。
2. 划出描写溪水活泼可爱的句子。
【结构层次】全文共12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写夏秋两季溪水的变化。
第二部分(4—6段),写溪水戏红叶。
第三部分(7—12段),写观看水石争执。
【课文分析】作品采用拟人化手法把一条小溪表现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夏天的溪水可怜、无助,秋天的溪水竟成了一个机巧伶俐的少女。
作者对自然倾注了全身心的爱,对自然观察得细致入微,并运用了奇妙的想象。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一是文辞美。
《溪水》的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形式,它已经成为文章的内容之一,成了较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就如同绘画,画面上的线条、浓淡相宜的笔墨,不应只被视作绘画的形式,还应成为读者审美的内容。
二是描述美。
《溪水》的描写轻灵漂亮。
作者不仅注意到叙述对象,而且还专注于叙述本身。
这使读者在欣赏文章时,不仅注意到描写、记叙的内容,而且对描写、记叙的过程和方式产生兴趣。
文章中有大量具有深刻内涵的、有序的“美语”。
这“美语”未必很华丽,也未必朴素,却得体、精当。
三是意趣美。
优美的意趣是美文的灵魂。
意趣,是指审美主体(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情绪化的把握。
《溪水》的语言富有诗情画意,富有情趣美,使人读之便觉意趣横生。
《溪水》的美,不只在语言文字的得体优美,更在于语言文字中流淌出来的真性情。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溪水》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溪水》的基本内容、生字词、成语、修辞手法等,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7.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8.拓展延伸,提升素养: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与《溪水》类似的写景抒情文章,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组织课外活动,如实地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升综合素养。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溪水》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3.阅读理解:设计关于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口头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应完成以下任务: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重点难点: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如生字词、成语、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
4.课堂互动: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溪水》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及课后练习.教案doc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溪水》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溪水》一、预习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篙()楸()杈()靛()涎()嗔()狡狯()2、词语解释:娟娟:涎着脸:嗔:怒;3、理解感悟作者描写了哪几个季节的溪水?这是一条怎样的溪水?圈划出有关语句。
明确课文结构:(1)(2)4、我的疑问(1)作者描绘了一条怎样的溪水,请用一句话概括?并圈划出文中相关语句说明理由。
(2)本文是一篇散文,它的形散体现在哪里?并用小标题概括它们。
作者使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这些情景?二、理解感悟:水初流到石边时,还是不经意地涎着脸撒娇撒疾地要求石头放行,但石头却像没有耳朵似的,板着令静面孔,一点儿不理,于是水开始娇嗔起来了,拚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冲突激烈时,浅碧的衣裳袒开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胸肺叶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
噼噼啪啪,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她真的怒了,不是儿嬉。
谁说石头是始终顽固的呢?巴掌来得狠了,也不得不低头躲避。
于是润滑便安然渡过难关了。
她虽然得胜了,然而弄得常疲倦,曳了浅碧的衣裳去时,我们还听见她继续的喘息声。
我们到这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要一两个钟头。
1、用4个字概括本段内容:2、水与石头争执时,水对石头的态度是怎样的?——娇嗔冲突————3、从中可以看出溪水拥有怎样的性格精神?4、“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是一两个钟头。
”作者为什么有如此雅兴呢?三、拓展迁移一朵早醒的桃花(1)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
(2)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3)我想念一朵小花。
(4)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
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5)那时天空正阴郁。
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沪教版初中初一语文下册《溪水》说课稿
沪教版初中初一语文下册《溪水》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溪水》这篇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理解课文中溪水的象征意义,并能够解释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和运用一些重要的词汇和短语,提升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和文学作品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在表达思想和感受时运用适当词汇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珍惜之情;–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理解《溪水》这篇课文中所蕴含的意义,并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达;–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对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文《溪水》的复印件;–学生课本;–课件和投影仪;–黑板、彩色粉笔。
•环境准备:–教室环境整洁、安静;–桌椅排列整齐,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封面,提问:《溪水》这个标题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引发学生对溪水的联想,引导他们谈论自己对溪水的认识和印象。
3.导入主题,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溪水》。
步骤二:预习导读(10分钟)1.提醒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理解《溪水》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对课文标题进行解读,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3.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溪水在课文中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吗?步骤三:阅读课文(15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溪水》。
2.学生个人阅读后,组织小组内交流讨论,解答问题。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课文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探讨溪水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初中语文沪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溪水》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语文沪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你一定会听见的》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2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所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展开想象。
本片文章前半部分文质兼美,在文本分析后,可尝试让学生进行仿写,充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
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身边各种美妙的声音。
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2【讲授】文本分析
(二)感受音乐,感知课文
老师放音频课件,让学生聆听.
默读课文,感受作者展示的音乐世界.
勾划出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或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说说理由,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文章的美.
提示:可以从文章的风格、语言特点、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文章的意蕴等方面去感受分析文章的美。
着重分析课文前三段:。
《溪水》教案设计
《溪水》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溪水》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
3.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
1.2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和流畅背诵课文。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1.1 课文《溪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溪水流动的诗歌。
2.1.2 诗歌通过对溪水的描绘,展现了溪水的清澈、灵动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2.2 教学重点2.2.1 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2.2.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
2.2.3 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3.1.1 通过讲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1.2 通过解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2 互动法3.2.1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2.2 通过问答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实践法3.3.1 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3.2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4.2 讲解课文(15分钟)1. 讲解课文《溪水》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解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3 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
4.4 朗读和背诵(10分钟)1.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上海五四制语文七下《溪水》PPT课件 (三)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 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 “水石相斗”中的溪水先是不经意地涎着脸 撒娇撒痴地要求石头放行,后来就娇嗔起 来,拼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噼噼啪啪,温 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 才安然渡过难关了。从中我们看到了溪水 执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是一两个 钟头。”作者为什么有如此雅兴呢?
• 作者的观赏的雅兴和对溪流 的喜爱正是源于作者内心对 自由的崇尚、对自然和生活 的热爱。
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 抓住自然界的某一种景物, 运用拟人的方法,将它的特 点写出来。(300字左右)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苏雪林
• 作者描写了哪几个季节的溪水?作者 描绘了一条怎样的溪水?
• 春、夏
• “淘气”、“本来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她 是如何的沉闷呵”、“水恢复从前活泼和快乐 了”、“欢喜捉弄人”。
• 作者笔下的溪水时而忧伤、时而活泼,变化多姿。
《溪水》教案设计
《溪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溪水》;(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清澈”、“流淌”、“山涧”等;(3)了解溪水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2)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溪水》;(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3)了解溪水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2)对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包括图片、动画等;2. 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的音频文件,以便学生跟读和背诵;3. 学习任务单:提前准备小组讨论的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2)展示与溪水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新课内容学习:(1)带领学生逐句朗读课文,讲解生词和短语;(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溪水的特点和形成原因;(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句子仿写或小作文创作。
4. 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溪水的特点和形成原因;(2)强调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溪水和池水教学设计(沪教版)
溪水和池水教学设计(沪教版)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溪水和池水教学设计(沪教版)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溪水和池水教学设计(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10个“溪、热、奔、兄、锻、炼、睁、奈、何、间”。
正确描写和记忆“兄、炼、睁、何、间”。
复习音序、部首查字法。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尝试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3、使学生懂得人不能只贪图安逸、享受,只有不停的前进,生活才有意义,同时让学生明白流水不腐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10个,正确描写和记忆“兄、炼、睁、何、间”,使学生懂得人不能只贪图安逸、享受,只有不停的前进,生活才有意义,同时让学生明白流水不腐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溪水,池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2. 溪水和池水都是水妈妈的孩子,为什么大不相同呢?说明:同是水妈妈的'孩子,有何不同。
问题带有悬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3. (出示课题)齐读。
学习生字“溪”。
溪:注意右半部分笔画,书空。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 读课文,圈出生字自学。
2. 小组反馈。
奔:注意前鼻音。
热:注意上半部分字形,书空。
“热”的反义词是“冷”。
炼:注意“火字旁”及右半部分的书写,书空。
睁:注意后鼻音,这是一个形声字。
间:编口诀,一字开花。
说明:学生字以自学为主,可巩固已有的识字方法,并从他人处学到好方法。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知1. 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池水为什么会变得又黑又臭?小组讨论。
3. 交流。
(1)池水不听溪水的劝告,出示课文1-4节。
同桌分角色读1-4节。
根据提示语的表情反复朗读练习,先以小组进行竞赛,然后在全班交流。
(注意词语:热情、唉、无可奈何)(2)出示句子“池水——不愿意动一动”说说从这句话中读懂什么?指名读,齐读。
说明: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水平。
《溪水》一等奖说课稿参考
《溪水》一等奖说课稿参考《《溪水》一等奖说课稿参考》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溪水》一等奖说课稿参考鉴于本文篇幅不长,语言出色,所以制度目标1:熟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
感受自然美丽,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是本单元教学目标,自然要制定目标2:在品味清丽灵动的语言的同时,感受作者笔下溪水的性情,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用心体味生活的精彩。
但要感受作者的情感还须品味文章语言,所以将此作为教学重点。
语言美是每一个初次接触此文的读者的第一感受,所以首先应引领学生品味这点,并探讨语言美的原因,进而尝试自己写作,由此制度目标3: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因为在语言美,修辞的运用和细致观察,丰富想象之间的联系以及能力的提高上,有一定难度,所以将此作为教学难点。
一、说教法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用图片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快投入;用对比方式引发学生兴趣,有读完全文的欲望即成功。
2、诵读法。
文章不长又优美,适合诵读,在读中细细品味。
3、合作探究。
同桌共同为溪水和红叶设计一段对话,可彼此激发,发挥想象,既加深课文理解,也锻炼合作精神。
4、自主研读。
注重个人的阅读体验,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文本,有时学生的解读,教师还不一定想到。
这种方式,给学生更多空间,也给教师更多挑战。
二、说学法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品→写”的学习方法。
通过读(自由诵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诵读课文,从词语、修辞、精神等入手品味,从深层次上进一步领会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情感;通过写,学习本文写作方法,训练类似文章的写作,巩固课文,提高写作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文章通篇以拟人化手法来描写,充满灵气而传神,这么独特的语言少见。
为了让学生能尽快明显而深刻感受苏雪林的语言风格,设计用对比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溪水》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初一下)doc初
中语文
«溪水»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明白得课文内容,能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对资料进行提炼、加工、组合;读明白课文的内容,学会自主学习、赏析课文;学会提出咨询题,并能以读促写,进行仿照想象的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明白得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赏析文章。
3、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曾为多少画家、作家、摄影家等,提供了许多杰出的素材,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然而再美的自然界的艺术场景,都需要人们拥有一双发觉美的眼睛,同时还要具备描画它的能力,如同我们前面一篇课文所学的«山中访友»,正是有李汉荣的一双巧目,才发觉了山中还隐藏着许多好友。
而我们今天又要来学一位作家的作品,正是她用那善于发觉、观赏美的眼睛和那枝灵动的生花妙笔,把一条一样人眼里普一般通的溪水,写得像一位可爱的女孩,顽皮的小孩。
我们就带着一双去发觉苏雪林笔下语言杰出的眼睛,跟着老师一起在近溪水,去看夏天绿树丛林中小溪的舒缓清亮,去感受秋天小溪暴涨后的一泻千里和水石激荡的壮观场景。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抽查学生的预习、积存词语的情形,完成课后的积存部分:
1〕正音:篙〔gāo〕楸(qiu) 靛(dian) 涎(xian) 嗔(chen)
2〕明白得以下词语的意思:
娟娟——美好的模样;靛——深蓝色;涎着脸——作出涎皮赖脸的模样;嗔——怒;动气。
2 作者简介:
苏雪林〔1897-1999〕,原名功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天婴、杜苦等,安徽省太平县人,生于浙江瑞安。
曾留学法国学习艺术,后回国在几所大学任过教授。
她的著作颇丰,其中有小讲散文集«绿天»,历史小讲集«蝉蜕集»,自传体长篇小讲«棘心»,散文集«屠龙集»,散文评论集«蠹鱼生活»、«青鸟集»,历史传记«南明忠烈传»等。
三十年代初,苏雪林曾被称为阿英〝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其散文除假设干写景外,多为记人人叙事抒怀的随笔小品。
其文语言明快,文白夹杂而多见理趣,尽管未必十分深刻,但也已颇具学者散文风范。
只是她曾撰文攻击过鲁迅、郭沫假设等左翼作家及发表过反共言论,因此在大陆不为人所喜。
3 齐读课文,回答以下咨询题:
1〕文章要紧写了几个季节的溪水?有什么特点?是什么颜色的?分不用一个词概括。
夏天:深蓝色;愁闷、沉闷;
秋天:深靛色;爽朗、欢乐。
〔初步讲明文章运用色彩词的表达成效〕
2〕文章要紧写了哪个季节的溪水?
3〕课文是从哪几个场景来描写秋天的溪水的?请分不给它们取个小标题。
〝溪水恶作剧〞〝水石相斗〞
总结课文结构:
全文共12节,分为两个清晰的层次:
1-2节写出夏天走进树林,看到温柔得像女孩般可爱的溪水及她水势舒缓地在林间流淌的情形;
3-12节写出了秋天水势浩荡、顺流而下的情形。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要段落,层次分明地刻画了〝溪水恶作剧〞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