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茶馆节选教案语文版(1)
《茶馆》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1.阅读课文,细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
2.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教学设想1.课外阅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要点;(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
3.做“思考和练习”。
教学时数1教时(课前预习)。
阅读要求课外阅读。
设计思考练习题(可由学生设计):1从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明确: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
“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2.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看《茶馆》结构的独特性。
《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
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曹禹的《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
30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
人物形象也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再看情节。
这一幕没有统一的剧情,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的。
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
《雷雨》第二幕中(课文部分)有台词的仅有5人却有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仆等多种复杂的血缘关系,具有这些关系的人物又都溶在一个大的矛盾漩涡之中,结构密如蛛网,戏剧性极强。
3.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茶馆》第二幕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
《茶馆》教案(大全5篇)
《茶馆》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茶馆》教案《茶馆》教案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他对于多种文艺体裁都进行过广泛的实践。
小说作品中短篇与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长篇小说最有影响,与茅盾、巴金齐名,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此外,还写过杂文、鼓词、新诗、旧剧、民歌……解放后,他考虑到“以一部分劳动人民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讲,阅读小说也许多少还有困难。
可是,看戏就不那么麻烦。
”(《老舍剧作选·序》)“剧本排演出来,就连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明白。
”(《我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感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深入群众,写了一批话剧作品,因而蜚声文坛。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王踢传》、《离婚》、《四世同堂》等。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
话剧有《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刻画和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与罪恶,对世人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这样说:《茶馆》是老舍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的一曲挽歌。
全剧共五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
《茶馆》不是以一个主要人物和事件贯穿全剧的纵式结构,而是用截取横断面的手法,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展示出来。
剧中人物的活动,只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也是一闪而过,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初中语文 9下册 第3单元 8.茶馆(节选)学案
茶馆学案第一课时1 、领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2、理解本文特点: 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物( 王利发) 的悲剧命运、茶馆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展示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布置自主预习)一、知识链接:戏剧知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
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戏剧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集中。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8.《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茶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人物对话的语境分析读懂关键语句的潜台词,鉴赏个性化的戏剧语言,从而把握剧情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主旨及特殊的矛盾冲突,进一步理解老舍先生“埋葬旧时代”的创作意图。
一、导入新课现今流行的的酒吧、茶室、奶茶店、咖啡馆,我们不是因为口渴才进去,更多的是为聊天交际、放松减压。
旧时的茶馆有门有户,环墙带顶,貌似一个闭合的地理空间,但它又是开放的公共场所,为三教九流的顾客提供茶饮点心服务,但无需佳酿珍肴的昂资,能让不同人等入得门来;就其价值而言,它是无界的文化江湖。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茶馆》,了解“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二、新授任务一:.把握剧情和人物形象。
创设情境:百年后,裕泰茶馆重新开张,馆长想在现场还原《茶馆》第一幕中的场景,以使每一名茶客能够置身于当时的情境,进而走进那个时代,感知时代风貌,把握人物形象。
活动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剧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允许加工改编。
(时间5分钟左右)活动二:表演的学生谈感悟,观看的学生谈优点与不足。
(时间5分钟左右)活动三:学生结合预习资料中三幕剧的整体剧情,在教师引领下分析人物形象。
【预设答案】1.王利发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对可能影响自己生意的唐铁嘴,他不欢迎,但也只“轻轻推开”;在房东秦仲义面前,他不敢得罪常四爷,但又要曲意逢迎秦仲义;对秦仲义,他极力恭维、奉承,用尽各种手段讨好。
胆小怕事,不乏善良。
茶馆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他言语上也不时提醒茶客“莫谈国事”;他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悄悄提醒常四爷“说话请留点神。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九年级语文茶馆教案
语文版教案系列:《茶馆》教学设计1宋国斌教学目标:1、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2、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语: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
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
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
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
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投影显示课题)二、学生表演《茶馆》片段。
·(投影显示表演者姓名)三、人物形象分析:《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
”“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
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 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初中语文课文茶馆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课文茶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茶馆》这篇经典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和理解课文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交流技巧。
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简要介绍《茶馆》课文的背景和作者老舍。
2. 课文解读:分析和解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围绕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4.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分组扮演,彼此交流并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心境。
5. 小组演绎:每个小组选取一段情节,进行表演演绎,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6. 作文写作:要求学生以《茶馆》为题材,撰写一篇感想或者改编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呈现茶馆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导读:简要介绍《茶馆》课文的背景和作者老舍,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3. 课文解读:通过师生互动,分析和解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组讨论一个课文中的角色,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
5. 角色扮演:学生们按照角色分组,互相扮演并交流彼此的心情和情感,增强情感交流能力。
6. 小组演绎:每个小组选取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表演演绎,展示出不同的诠释和感受。
7. 作文写作: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和感悟,撰写一篇关于《茶馆》的感想或者改编故事,展示学生的写作才能和创意思维。
8. 总结:对学生们的表演和作文进行点评和总结,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教学资源:1. 课文《茶馆》教材。
2. 茶馆画面或视频,用于导入教学。
3. PPT或黑板,用于呈现课文解读内容和记录学生的讨论观点。
4. 角色扮演道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角色的心情。
5. 演绎道具,用于小组演绎环节的辅助表演效果。
茶馆初中课文教案
茶馆初中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茶馆》的艺术特色,感受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
2. 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3.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色,体会北京话的艺术美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作品的情节及人物关系2. 作品的语言特色3. 作品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2. 体会北京话的艺术美感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老舍的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了解作家的文学地位及艺术特色。
2. 提问:《茶馆》这部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课堂讲解(30分钟)1. 讲解作品背景:老舍生活在民国时期,见证了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通过《茶馆》这部作品,老舍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
2. 分析情节:介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如王利发、刘麻子、苏文纨等。
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
3. 讲解语言特色:老舍擅长运用北京话,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幽默、讽刺,如“讲究实惠”、“七拼八凑”等,体会北京话的艺术美感。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如何体现作品的主题?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老舍作品《茶馆》的艺术特色。
2. 课后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体会作家的文学风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茶馆》这部作品,使学生了解了老舍的文学地位及艺术特色,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关系,理解作品的主题。
同时,强调作品中的语言特色,让学生体会北京话的艺术美感。
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初中茶馆课文教案
初中茶馆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旧社会的黑暗,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必要性。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情节的掌握。
(2)作者写作手法的分析。
(3)时代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深刻含义的理解。
(2)对旧社会黑暗面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老北京茶馆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茶馆的文化背景。
(2)简介课文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茶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2)全班交流:各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3)阐述课文中反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旧社会的黑暗。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编写一段茶馆的描写。
(2)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感。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珍惜美好生活。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课文内容,调查了解我国茶馆文化的现状,下节课分享。
3. 推荐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茶馆》这篇课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8.《茶馆(节选)》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话剧有乾坤:小茶馆暗示大社会——《茶馆》(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茶馆》的背景,熟悉戏剧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茶馆》的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析《茶馆》的语言,比较戏剧特征。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戏剧的象征意义,增强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茶馆》的背景,熟悉戏剧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茶馆》的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析《茶馆》的语言,比较戏剧特征。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茶馆》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第一幕:第一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处。
信洋教的小恶霸马五爷,依仗洋人,神气十足;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松二爷整日游手好闲;太监庞总管竟然高价买妻子,农民康六为维持生计,不得不卖儿卖女;常四爷谈国事被抓;民族资本家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想以实业救国。
还有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唐铁嘴,走狗侦缉宋恩子和吴祥子、地痞流氓二德子和黄胖子等。
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等社会黑暗现象, 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
初中茶馆教案
初中茶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背景、情节、人物等。
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
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如封建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悲剧等。
4. 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
(2)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茶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剧本的结构特点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茶馆》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3. 提高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剧本概述:《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茶馆的故事,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挣扎。
2. 人物介绍:分析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王利发、秦仲义、刘麻子等,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 情节梳理:通过阅读节选部分,理解剧情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老舍先生和他的作品《茶馆》。
2. 阅读剧本:学生自主阅读节选部分,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剧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剧本的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对剧本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的分析能力。
3.2 教学反馈1. 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和观点分享。
2.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1. 教材:《茶馆(节选)》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老舍先生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
3.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1. 教学计划1. 课前预习:学生自主预习剧本内容。
2. 课堂讲解:教师对剧本进行讲解和分析。
3. 分组讨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
4.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和阅读。
2. 时间安排1. 课前预习:1课时2. 课堂讲解:2课时3. 分组讨论:1课时4. 课后作业:2课时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活动设计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增强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的理解。
《茶馆(节选)》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人物分析
请说说王利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自私、圆滑、善于应酬、精明干练。但他仍然无 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最后(第三幕中)悬 梁自尽。
主题探究
像这样命运悲惨的,剧中何止他王利发一人!请同学们想一想他们悲惨的 命运该怪谁?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人民命运的真实写照。是那个黑暗的旧时 代,导致他的悲惨命运。
写作背景
《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清 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 三个时代,北京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字词积累
1.读准下列红字的字音。
戊戌( xū ) 搭讪( shàn) 缧绁( léi ) 咂摸( zā )
沏茶( qī ) 坤角(kūn ) 茶盅(zhōnɡ ) 神龛(kān )
人教版九年级语
1.品味个性化的语言。(重点) 2.感知人物形象——王利发的性格特点。(重点) 3.理解《茶馆》的矛盾冲突以及主题。(难点) 4.领会人物对话的潜台词的含义。(难点)
走近作者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 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 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内容探究 3.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那么,《茶馆》的戏剧
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 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 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 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本文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 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 来临。
《茶馆》PPT课件语文教案
茶馆(节选)
教学课件
情景导入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 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 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老舍
学习目标
了解当代话剧特点,理清并归纳概括本剧剧情。 品味剧中“响嘣儿脆”的京味语言特色。 体会人物语言切合身份、性格与情境的特点,欣赏面貌各异的人
物形象。 把握本剧主题、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秦仲义看来,常四爷的施善举动是治标
不治本的无谓行为,没有见识
秦仲义
在常四爷看来,像秦仲义这样的实业家虽
常四爷
有雄心但不免冷血,理想太大而不切实际
冲突
二人在救国方向、 路线和目标上存在 分歧,思想矛盾
文本探究
任务一 把握戏剧冲突
3.请谈一谈秦仲义与庞太监的斗嘴谁更胜一筹,为什么?
秦 表面看是庞太
监占上风,其 实并未真正击 败对手,对手 主动弃权不是
任务三 鉴赏戏剧语言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8.如何理解马五爷“我还有事,再见!”的含意?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
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
“我还有 事,再 见!”
划清界限
表面客气实 则趾高气扬, 充分显示出 假洋鬼子神 气十足的傲
心眼狠毒的表现
变法革命是无法唤醒 这帮愚昧麻木、自私 颓丧的群众,而大清 国的覆亡也是必然
文本探究
任务二 赏析人物形象(以王利发与常四爷为例)
5.试分析茶馆老板王利发这一人物形象。
裕泰茶馆的掌 柜,精明、干 练、自私、圆 滑、善于应酬
八面玲珑,谨小慎微。他 为生计,时时处处都很用 心思,他总是“多说好话, 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茶馆节选教案语文版
茶馆一、课文导读(一)学习目标1.了解《茶馆》所反映的时代及矛盾冲突。
2.理解本文思想内容,赏析个性化语言。
3.体会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
4.了解剧本独特的结构: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5.了解课文幽默的语言特色。
6.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父亲是清朝保卫皇城的一名护军,在抵抗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全家只靠母亲做杂工维持生活。
1918年,毕业于免费供给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赴伦敦东方学院任华语讲师,教书之余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
1929年回国在大学执教,同时继续写作。
著名的《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月牙儿》、《断魂枪》都写于这个时期,受到文艺界的广泛赞誉。
抗战爆发后,他毅然离家,辗转于湖北、四川等地,主持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他的戏剧创作就开始于这个时期。
抗战八年中,他先后写下了《残雾》、《张自忠》、《大地龙蛇》等九个话剧剧本,弘扬爱国精神,歌颂爱国将领,同时抨击国民党的官僚统治,鞭挞发国难财的无耻之徒和汉奸的卖国行径。
这些剧作对抗战文艺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他以后进一步从事话剧创作奠定了基础。
解放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歌颂新的生活,话剧成为他主要运用的写作形式,创作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女店员》、《全家福》等十几部话剧。
由于创作了《龙须沟》,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时代背景:《茶馆》是解放后老舍创作的一部风采独具的三幕话剧。
它依次截取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期的横断面,采用以人物带故事的写法,通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的变迁,以及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各样的人物的生活和变迁,反映了前后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展示了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一幕写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这时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人物都把这里当作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
《茶馆》教案两篇
秦仲义乡下有地产,城里有买卖,他雄心勃勃地计划着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都卖了,开顶大顶大的工厂。以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是有爱国心的,他代表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他梦想着用民族工业对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拯救国家命运。他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市民
茶馆老板王利发正像他自己说的也是苦命人,为了维持经营,处处赔小心,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连唐铁嘴那样讨人厌的下三烂,他也不愿得罪。房东来了,更是嘴甜如蜜。他的经营,非常艰难。
常四爷所遭遇的是政治压迫。在封建专制主义的淫威之下,没有丝毫言论自由。
还有那个做小买卖的老人,82岁了,没人管,所谓幼有所长,老有所养的社会理想荡然无存。
农民
这一幕康六卖女是重头戏,无独有偶,又有乡妇要卖十来岁的小妞。康六把女儿卖给老太监,自己也明白这是丧失了人性,但是无可奈何: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么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东家逼债,举家断炊,在死亡线上挣扎,他的命运悲惨到连亲情、人性也顾不上的地步。
王利发是挺会耍嘴皮的。他跟房主秦仲义说话,或者是顺着说,讨好人家,或者是把求人家的话看成有家就有这份好心,真是巧于周旋。
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国忧民。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小妞,忧虑大清国要完!
总而言之,这幕戏反映了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顽固派的猖獗,预示着清王朝的崩溃。
第二课时
主要人物分析
王利发
这一幕,王利发还年轻,看他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话又怎么说,可以看出,他为生计,时时处处都很用心思,他八面玲珑,谨小慎微,他总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唯恐出什么岔子。
茶馆语文备课教案
茶馆语文备课教案1.茶馆语文备课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本剧的情节,明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
2.鉴赏本剧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1.概括情节2.鉴赏语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学生中是否有知道老舍的剧作《茶馆》的,如果有,是否看过人艺的话剧《茶馆》,如果看过,请同学简要叙述一下故事情节。
1.老舍剧作《茶馆》简介——(课件展示)【说明】此处简介只给学生展示剧作的第一、三两幕,为的是让学生进入到《茶馆》的情景之中,引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
教师在介绍时,应该尽量以客观叙述为主,不要添加任何感情色彩,以免先入为主。
2.诵读,梳理情节,明晰卷轴式结构特点。
(课件展示)【说明】在学生诵读完后,让学生对本幕剧的情节作概括。
可先让学生大致叙述一下情节内容,然后根据展示的课件概括情节内容。
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相同的句式来概括同一表现内容的情节,比如“人民生活苦难”部分用名词性词组,而“黑暗势力横行”部分则用主谓短语,第三部分则是用对仗的句式。
不过不必拘泥于所给的答案,所给的答案只是参考,如果学生有概括的更好的,则应选用学生的概括。
学生的概括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纯粹的客观叙述,如:康顺子的求工;另一种是加上了学生的感情色彩,如:“难民的哀告”。
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
3.朗读,品味语言特点。
【说明】此过程应该与上述的梳理情节结合起来,在学生概括到一个情节时(一共九组故事),让他们找出他们认为精彩的段落朗读给大家。
这样使得学生一边熟悉了课文一边又可以赏析本文的语言。
此处只需要学生朗读出感情即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师没有必要做分析总结,但如果学生有话要说,则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4.活动布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他们喜欢的一幕(本剧的一个情节),并选出合适的人选排练出来,下节课课上演出。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话剧录像的对比,揣摩语言。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教学过程:1.学生表演《茶馆》的片断【说明】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结束后,让大家对表演作一简要评述,重点针对语言表述能否充分展示人物的形象特征。
《茶馆(节选)》(教案)高二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文本解读】《茶馆》是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老北京裕泰茶馆为舞台,用茶馆里各色人物个人生活的变化,来展示清末到民国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
作品通过描写富于北京风俗特点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市井百态,写出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堪称当代话剧的典范。
全剧分三幕,分别截取了旧中国三个时代的横断面,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现状。
课文选取的是该剧的第一幕,主要通过众多角色的对话,自然形成戏剧冲突,展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有条不紊,张弛有致。
学习时,要感受和理解剧本所体现的历史感;品味剧中“响嘣儿脆”的京味语言,体会人物语言切合身份、性格与情境的特点,欣赏面貌各异的人物形象;注意把握本剧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加深对当代话剧的了解。
【素养目标】1.了解老舍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茶馆》及话剧知识。
2.掌握有关戏剧冲突,并能认识主要矛盾冲突及其实质。
3.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概括人物形象。
4.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难点】学习品味老舍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老舍茶馆是中外游客到访北京的一个重要景点,自1988年开业至今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而这个茶馆闻名遐迩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他的不朽之作——《茶馆》。
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投湖自尽。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相关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一批老艺术家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茶馆教案(一、三幕)
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茶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过程与方法把握走马灯式的结构(又名“卷轴画式”的结构)特点,学习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
重点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难点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一、课前检查二、简介作家作品1.2004年5月27日,是北京人艺的节日。
中国民族话剧的彪炳之作《茶馆》,迎来了它第500场演出的辉煌之日。
曾经在上一版《茶馆》中参与演出的老艺术家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胡宗温、朱旭、吕中等二十余人,和观众一同在裕泰大茶馆的茶香中重温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
《茶馆》是中国话剧的丰碑。
它1958年3月首演于首都剧场,其第一幕被誉为“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1980年,该剧应邀赴法国、瑞士等国进行访问演出,开创了中国话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1992年7月,随着老一代艺术家逐渐退出舞台,《茶馆》举行了最后一场告别演出,历史将它定格在374场。
1999年10月,北京人艺以全新阵容重排《茶馆》。
从焦菊隐、夏淳到林兆华,从于是之、蓝天野、郑榕到梁冠华、杨立新、濮存昕,《茶馆》成就了一代代艺术家。
2.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学生齐读课文,学生讨论:展示成果,代表发言:教师多媒体展示重点字音、字词。
学生自由讨论,自荐回答。
教师点拨。
学生自荐讨论回答。
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章节一:茶馆(节选)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的作者老舍及其创作背景。
2.掌握《茶馆(节选)》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理解《茶馆(节选)》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老舍及其创作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茶馆(节选)》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老舍及其创作背景。
2.讲解:《茶馆(节选)》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讨论:《茶馆(节选)》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章节二:《茶馆(节选)》的艺术特色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的戏剧结构。
2.掌握《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
3.理解《茶馆(节选)》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戏剧结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茶馆(节选)》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老舍的戏剧创作特色。
2.讲解:《茶馆(节选)》的戏剧结构。
3.分析:《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
4.讨论:《茶馆(节选)》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章节三:《茶馆(节选)》的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
2.掌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
3.理解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2.讲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章节四:《茶馆(节选)》的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理解《茶馆(节选)》的主题。
2.掌握主题的体现方式。
3.探讨《茶馆(节选)》的主题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主题的体现方式;主题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主题的体现方式。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探讨戏剧的主题。
2.讲解:主题的体现方式。
3.讨论:《茶馆(节选)》的主题现实意义。
(课件免费下载)初中语文(语文版)九年级-茶馆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本文人物多、事件繁,学生整体把握不易理出头绪。
因此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注意突出重点,即从戏剧冲突中去理解《茶馆》表现的主题;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味剧中精炼而又个性化的语言。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个性化的语言,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了解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认清旧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语言。
2.本文的矛盾冲突,人物的对话的潜台词的含义。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茶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茶馆之风,风靡中华而历久不衰。
应该说,芸芸众生聚集茶馆,是因为茶馆是一处最具平民性的公共娱乐场所。
在茶馆中,文人墨客,清茶一杯,谈风论雅;芸芸众生,一杯在手,海阔天空。
自古以来,它既是平民大众纵横议论之所:又是三教九流汇集之地。
道听途说,市井传闻,谈天说地,家事国事,为八方信息汇集之地,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人们坐在茶馆除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受到平民文化的熏陶而有利于人情练达。
时至改革开放的今日,神州大地的茶馆、茶楼又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茶客日益增多,这再次说明了平民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同时,新时代的新的茶馆文化也正在形成、发展。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去领略这大茶馆里的小社会。
二、作者简介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老舍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教师可结合第八册的附文《老舍自传》,明确有关要点: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馆教学目标(一)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二)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三)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介绍老舍及作品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介绍《茶馆》剧情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面。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
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
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贯穿起来,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必然灭亡。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
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与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
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
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
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并述说了自己十多年来的经历。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着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了每月给他们送钱。
十多年前被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账。
原国民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又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中国寻巨亡不可”。
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吴样子以抓逃兵为名,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逃兵交公。
第三幕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
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国民党就进了北京城,国民党特务与美国兵到处横行,市面一片混乱,民不聊生。
裕泰茶馆也已败落不堪,难以维持。
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发想聘女招待,以此来支撑老字号茶馆,但都无济于事。
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八路军游击区参加了革命,反动势力到茶馆逼迫王利发,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亲康顺子,否则砸掉茶馆。
王利发被逼得走投无路,把儿子、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与被国民党没收了一切产业的秦仲义和以卖花生豆度日的常四爷,一起聚集在茶馆里烧纸钱,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可诅咒的时代送葬。
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发在后屋上吊死了,茶馆与他一起,被旧时代埋葬了。
(三)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初步了解剧情,试着理出主要事件和人物.字词积累:趿拉珍馐兵荒马乱文绉绉说媒拉纤绫罗绸缎(四)欣赏影片《茶馆》,把握话剧情节(五)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①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②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2.集体交流,明确:课本节选的《茶馆》第一幕,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①这一幕出场的人物很多,但他们都是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茶馆”一闪而过。
所有的人物、情节,像一个个画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
第就在一幕的人物,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前者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后者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等。
②写到的事件主要有: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
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六)请学生分角色初读剧本。
(课文较长,人物众多,选取片段,读出其中的京味儿)(七)作业: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的反应,体会剧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
第三课时(一)讨论交流作业明确:剧中的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有不同的反应。
王利发是漠不关心,连茶客们议论这件事,他都非常害怕,始终抱着“莫谈国事”的态度。
茶客们对戊戌变法非但不了解,甚至加以指责,说康有为“心眼多毒”。
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对戊戌变法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他“早就知道”变法长不了。
封建王朝的宫廷太监对戊戌变法则是又怕又恨,变法失败后,保守势力重新得势,庞太监的气焰更加嚣张,直言:“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与历史学家不同,对于戊戌变法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老舍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直接、间接)写出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对事件的不同态度,从而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显示了一个文学家、剧作家对于历史事件和时代发展所作的高度而形象的艺术概括。
(二)整体把握第一幕的主旨,理解潜台词的含义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一定要扣住剧本来回答。
)明确:课文结尾“茶客甲”说:“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
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人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人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三)精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之一:王利发(将台词朗读与分析王利发这一形象结合起来)。
先完整地介绍王利发在整出戏中的命运,再请同学找出有关王利发的台词细细品读,要求能分析出这个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复杂性,要让学生学会用动态而不是静态,立体而不是平面的方法来分析人物。
也可以将王利发和秦仲义进行比较分析。
因为他们一个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一个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都是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口中之食,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难点解析:如何看待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物?王利发是茶馆的老板,子承父业,更继承了其父“多说好话,多作揖”的处世哲学;他精明、干练、谨慎,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也善于经营,善于改良。
像他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产、悬梁的命运。
剧本通过这个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旧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四)结合课文内容读读常四爷的台词,说说常四爷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常四爷是老舍笔下被刻画得颇为生动细致的人物。
虽然同样是“吃俸禄”的八旗子弟,但却不同于胆小怕事、只知喝茶请安、侍弄黄鸟的松二爷,这个人物有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
他不满于富户人家为一只鸽子而械斗,痛心于洋货倾销、国家的银子外流,对清朝的腐败和命运深表担忧。
从茶馆里两起乡民卖女的悲剧中,他预感到“大清国要完”,因而招来横祸被捕入狱。
他性格刚强而又富于同情心,当二德子向他逞凶时,他言辞锋利地回敬对方,明里讥讽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
危难时刻他也不像松二爷那样被吓得魂不附体,语无伦次,而是临危不惧,挺着腰板离开茶馆。
他看不惯刘麻子所做的卖人交易,施舍给卖女儿的村妇两碗面。
直到后来他参加义和团,与洋人拼杀,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常四爷光彩照人的形象,然而,这位刚强了一世的爱国志士,最终变得穷困潦倒,他一生的美好愿望。
与顽强奋斗都成为泡影。
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
他的悲剧说明在旧中国社会,理想遭践踏,美好被毁灭。
剧本通过常四爷这个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五)作业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人物评论:我看王利发。
第四课时(一)请表演最出色的小组分角色朗读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体会这些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并通过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形象地表现出来(可以由“将!你完了!”这一双关潜台词作启发)老舍的戏剧语言讲究含蓄深刻,追求“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从一句台词里听到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
第一幕中最精彩的人物对话莫过于秦仲义与庞太监的交锋了,表面看似乎只是两人之间偶然见面时的一次简短问候,但却意味深长,丰富的潜台词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反映出时代的面貌。
秦仲义对庞太监的第一句问候就是话中有话,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的心里才得以“安顿”。
庞太监的回答当然是气盛一筹,因为“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句话点明了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
当庞太监将秦仲义划人维新派阵营、讥讽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时,秦仲义则根本不害怕庞太监的威胁讽刺,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最后两人在“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笑声中互相告别,其实却是在暗中较劲,决不服输。
他们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
这样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对话,含义可谓丰富、深刻。
(三)体味剧中精练而又个性化的语言老舍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的个性化语言。
如: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圆滑得体、机敏善辩,与各种人物应酬从容自如,非常符合一个茶馆掌柜的身份。
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侠气,并且毫不忌讳他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了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思想性格。
(四)总结:作者虽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黑暗与罪恶又无处不在,“大茶馆折射出小社会”,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