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雷诺氏综合症

合集下载

温里之剂四逆汤加减之医案九例

温里之剂四逆汤加减之医案九例

温里之剂四逆汤加减之医案九例一、大汗亡阳案挚友贾君,因病不育,抱养一子,视如己出,不啻明珠尔。

子近3岁,其身不高,齿不齐,行立迟,言语缓,先天不足也。

一日申酉发热,体温39.4℃,请治于西医,点滴消炎液体,并滴入地塞米松一支(剂量不详),输毕归。

子夜,患儿大汗淋漓,拭之不尽,瞑目沉睡,呼之不应,推之不动。

急唤余诊,视其面色苍白,鼻息咻咻,全身冰冷,非仅四肢厥冷也。

手撬齿观之,舌淡润滑。

脉细如丝,指纹淡红,已近命关矣。

观其脉症,此大汗亡阳也。

急宜回阳抑阴,以挽阴阳立绝之势,若阳气回复,则阴液固敛,汗自止也。

拟四逆汤:附子3g,干姜3g,炙甘草3g。

上药捣碎,开水煎煮,频频撬喂。

及拂晓,一剂已尽,汗渐止,面微转红,肌肤四末亦温,阳气虽回,犹仍不足。

改用桂枝汤以温阳益阴:桂枝4.5g,白芍4.5g,甘草3g,生姜1片,红枣3枚。

翌日,诸症皆失,唯饮食不思尔。

二、少阴伤寒唐某,男,75岁。

冬月感寒,头痛发热,鼻流清涕,自服家存羚翘解毒丸,感觉精神甚疲,并且手足发凉。

其子恳求刘老诊治。

就诊时,见患者精神萎靡,懒于言语,切脉未久,即侧头欲睡,握其两手,凉而不温。

视其舌则淡嫩而白,切其脉不浮而反沉。

脉证所现,此为少阴伤寒之证候。

肾阳已虚,老怕伤寒,如再进凉药,必拔肾根,恐生叵测。

法当急温少阴,予四逆汤。

附子12g,干姜10g,炙甘草10g。

服1剂,精神转佳。

再剂,手足转温而愈。

三、肺心病突发呼吸遁环功能衰蝎仲某,女,77岁。

2012年3月1日初诊。

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肺心病在当地医院住院多日,于2012年3月1日上午10时许突然出现神志不清,昏如死人,四肢厥冷僵硬,呼吸微弱,或有或无,血压测不到。

当地乡镇医院认为无法挽救。

亲友发现患者尚有微弱呼吸心跳,心口微温。

遂求救于笔者。

问明情况后,认为患者证属阳气暴脱,阴阳离绝。

治宜回阳救逆。

处方:炮附片90g,干姜60g,炙甘草60g,红参20g。

加开水2000mL,武火急煎,随煎随灌。

少阴病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经典案例

少阴病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经典案例

少阴病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经典案例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

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方严谨,众多医家对此独具慧眼,颇多发挥。

已故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曾用本方治疗一女性哮喘患者:白天无咳喘,但有鼻塞流涕,头痛、口干不思饮,背恶寒,但欲寐,晚上喘息胸闷,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便干,脉沉细,苔白根腻,变态反应检查对尘土、螨虫、花生、大豆等八种物质过敏,他医以三阳合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服汤剂38剂不效。

经胡老辨证为少阴表证夹饮,与麻黄附子细辛汤3剂(麻黄6g,细辛6g,炮附子6g),诸症大减,又继续服药2月余,诸症消失,经追访3年未见复发。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胡希恕先生率先提出少阴病当属表证的观点,是他通过长期学习《伤寒论》及临床体验而得出的结论。

《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日人山田宗俊认为该条是辨别太阳表证与少阴表证的重要条文,他说:“所谓阴阳二字,指其人因有寒热虚实之殊,而言太阳、少阳、阳明皆属实热;少阴、太阴、厥阴皆属虚寒……其发于阳之始谓之太阳,发于阴之始谓之少阴。

”所以,当机体出现发热恶寒者为在表的阳证,亦即太阳病,当机体出现不发热而恶寒者为在表的阴证,与太阳病相对应的理应是少阴病。

清末伤寒名家陆渊雷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当用于正气虚弱,且有外感表证。

”藤平建患感冒咳嗽久治不愈,用小青龙汤不效,后经仔细辨证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用后不久即愈。

已故北京名医岳美中先生在菏泽行医期间,曾治一中年男子,秋天遇风寒,全身发冷,恶寒较明显,诊其脉沉细,他医处方治之疗效不佳,经岳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半剂而效。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老师曾治一青年咳嗽2月,服中药数剂不效,诊时症见恶寒无汗,鼻塞头痛,咽干不思饮,切其脉弦,苔白润,冯老师诊为少阴夹饮之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仅服1剂而解。

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雷诺氏综合症

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雷诺氏综合症

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雷诺氏综合症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雷诺氏综合症【病案】患者郑瑞娟,女,49岁,2011年10月28号初诊,10年来双手遇冷后即掌指部皮色由白变紫或潮红,自觉疼痛麻木,冬季尤甚,遇暖渐恢复至正常。

病后从未接受相关治疗。

查体:营养中等,精神可,周身皮色正常,无皮疹及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四肢关节无肿胀、运动自如。

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为雷诺氏综合征。

【中医辨证】属寒盛血虚,经脉痹阻。

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病因病机】寒邪凝滞、收引,主痛。

寒邪袭脉,血脉挛急而发为疼痛。

正如《素问·举痛论》所日:“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素问·痹论》日:“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圣济总录·诸痹门》云:“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也。

痛本于寒气偏胜,寒气偏胜,则阴气多而阳气少。

”《张氏医通》说得更明确:“血痹者,寒湿之邪,痹著于血分也”。

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能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一身阳气的温煦和推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都要依赖气血的周流濡养灌溉。

所谓“稽迟,泣而不行”,系经脉气血为寒邪凝闭阻滞之故,使肢端发生暂时性缺血或瘀血,在临床上就表现为发白、发紫、麻木、疼痛等症状。

【方选】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中药】熟附片,19g,炙麻黄,9g,细辛,3g,柴胡,12g,枳实,12g,甘草,9g,白芍,30g,桂枝,18g,蜂房,12g,黄芪30g。

每日2剂,水煎服。

【按语】雷诺氏综合征又称为肢端动脉痉挛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其病因迄今尚无定论。

本病中医辨证属寒盛血虚,经脉痹阻。

方选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方中桂枝、细辛、制附子温经通脉;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桂枝、白芍、甘草调营和卫;柴胡、枳实疏肝解郁,调节气机;由于患者舌边齿痕,气虚,气机输布调节障碍,故于黄芪30g补气,调节气机;蜂房调节激素水平。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成:麻黄6克,炮附子6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助阳解表,温经散寒。

主治:阳虚外感证。

发热,恶寒重,虽得厚衣重被仍恶寒不减,神疲,脉沉弱。

制方要义:本方原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所谓太少两感证而设。

阳气素弱,多有内寒相兼;复感风寒,病位也较深,且阳弱而无力鼓邪外出。

治宜助阳扶正与解表散寒兼顾,以祛邪不伤正。

方中麻黄辛温,开泄皮毛,发散风寒;附子辛热,补肾助阳,温经逐寒;此君臣相伍,内外兼顾。

佐以细辛,既外助麻黄解表,又内助附子温里,通彻表里。

三味相合,有温里助阳、发汗解表之功。

效用特点:从本方的原主病证来看,本方以温肾助阳、解表散寒为其功用特点。

但从药味性能及配伍来看,麻黄宣肺气能止咳平喘,畅皮毛能散邪退热,开上焦能利水道;附子温命暖肾而扶阳,温经逐寒而通脉,化气行水而消肿;细辛辛温而归肺、肾,其辛香祛风通关窍,温肺化饮治咳喘,温经通络止痹痛。

全方合之,宣上温下,通彻表里,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化饮止咳、温经定痛、通阳复脉、开窍利咽等多种作用,其中以“温散宣通”四字为要。

临床应用:本方现代较多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急性肾炎早期、慢性肾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喉炎等病,其中有些病证已不限于中医阳虚外感证。

用方原理:本方所主脏腑为太阴、少阴二脏。

足少阴肾位于下焦,司气化,主骨与作强,与足太阳膀胱相表里;其经脉上行,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根;其支脉出肺络心,注胸中。

手少阴属心,上夹咽喉,入目连脑系。

手太阴肺位于上焦,上连咽喉,外通皮毛;司宣降,为水上之源。

若少阴阳衰,内不能温脏腑而易生内寒,外不能御表而易感外寒。

寒客于心则心阳痹阻、脉道涩滞而见胸闷或痹痛;阻于肾则寒水不化,聚津成饮而见咳嗽痰涎;滞于肺则肺失宣降,水道不行而见肿胀尿少;寒客所属经脉,则可见阳痿、阴缩、胸痛、舌强、喉痹、齿痛、暴盲、头痛等。

本方既能温助阳气,又能通脉宣痹、化饮行水、逐寒止痛,故除用阳虚表寒证外,还常用于阳弱里寒诸证。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发热医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发热医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发热医案六经皆有发热,杂病亦多常见。

本证乃寒邪外侵,肾阳不足,寒客脉络,阴阳相争所引起的发热。

此方证之发热临床中常兼见:低热无汗,恶寒倦卧,面色白,精神萎糜,口淡不渴,苔白多津,四肢欠温,脉沉细或浮而无力等症。

我们常以此方加减治疗阳虚发热,尤对年老体弱,感受寒邪,用之多能取效。

实践体会、病邪在表、内挟阳虚,麻桂柴胡之方不宜解其外;入里而不深,外兼表邪,真武四逆之法不能温其内,所以此方发表温经最为合适。

附子麻黄需用9至15克为宜,临床运用甚多,从没有出现过麻黄发汗亡阳之反应,服药仅为微汗出。

现举临床治验:李××,女,49岁,1978年6月15日诊治。

患者素体虚弱,近半年来右半身似有虫行皮中感,10日前突然晕倒,舌蹇语拙,右半身偏瘫,初见喉中痰鸣,给予温胆汤加味治疗,症状改善,但余留低热不退,继处小柴胡,银翘散,藿香正气散等中药和西药治疗,发热仍未好转。

证见:低热无汗,形体消瘦,面色的白,精神萎糜,右半身偏瘫,言语不利,吐字不清,恶寒无汗,四肢欠温,口淡不渴,苔白多津,舌体右斜,脉迟细无力,血压:14.7/8.0KPa,体温:37.8℃。

此为肾阳虚衰,寒客脉络。

盖全身气血的运行靠阳气的推动,由于素体阳虚,寒邪外侵,导致气血凝滞,痰湿内生,用化痰祛湿之剂其湿痰稍减,但阳虚仍不能鼓气血之行,寒湿之邪留滞经络,郁发低热,用清热和解,解热等药不效的原因也就在于外不能祛其寒;内不能壮其阳。

观其脉证,思仲景“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投此方试服。

方用:黄芪30克,炮附子12克,细辛4.5克,麻黄6克,当归15克,嘱其频服。

上方服2剂,身微汗出,体温正常,出人意料的语言清楚,能自述病情,继以上方加活血益气药物调治服30余剂,能弃杖行走,生活自理,参加劳动,2年后追访一如常人。

中医治疗雷诺综合征(完整版)

中医治疗雷诺综合征(完整版)

中医治疗雷诺综合征(完整版)(一)辨证分型治疗1.阳虚寒盛证:主症:肢端厥冷,肤色苍白,发作频繁,以冬季为著,面色㿠白,畏寒喜暖,小便清利,口不渴,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微细。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10g,白芍15g,桂枝10g,木通10g,甘草10g,细辛3g,桃仁10g,姜黄10g,红花10g。

水煎服,1日1剂,10剂为1疗程,可配合外治法,用药渣煎水,熏洗患处,每日1次。

加减:疼痛明显者,可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0g,鸡血藤30g,丹参30g,以散瘀止痛。

2.气虚血瘀证:主症:间歇性发作,手足指趾苍白发冷,渐转青紫,伴有麻木、刺感,得温缓解,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2g,生姜3片,大枣5枚,当归12g,地龙12g。

加减:若指趾瘀肿,舌质紫暗有瘀斑者加丹参30g,制乳香、制没药各12g,蜈蚣2条。

3.气滞血瘀证:主症:持续性手足趾青紫发凉,胀痛,受寒冷症状更为明显,甚则指、趾瘀肿、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加味丹参通脉汤。

丹参15g,赤芍10g,当归10g,三棱9g,莪术9g,乳香6g,没药6g,川芎10g,郁金10g,蜈蚣3条,鸡血藤20g。

加减:兼内寒者加吴茱萸3g,生姜3片以温中散寒止痛。

4.瘀血化热证:主症:血瘀日久化热,热聚生毒而致手指或足趾局部发生轻浅溃疡,甚或发生局部坏疽,其指、趾发热、发红、肿胀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涩。

治法:清热凉血,化瘀通络。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

金银花20g,当归10g,玄参12g,甘草6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0g,连翘12g。

加减:患处皮肤紫红酌加牡丹皮10g,地龙10g,赤芍12g,忍冬藤30g。

5.四末失荣证:主症:发作呈持续状态,患肢皮肤干燥,脱屑,萎缩或增厚,指甲呈纵向弯曲,畸形,指垫消瘦,末节指骨脱钙,指尖溃疡,延及指甲下,引起指甲和甲床分离,疼痛剧烈,甚则肢端坏疽,舌暗紫而淡,边有瘀斑,脉涩而沉。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作用和用法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作用和用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作用和用法
导语: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一种中药汤药,在中医汤药中起阳性,可以调理阴性病症。

对于人体体质表现出阴虚或者阳气虚衰的症状时,就可以通过麻黄附子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一种中药汤药,在中医汤药中起阳性,可以调理阴性病症。

对于人体体质表现出阴虚或者阳气虚衰的症状时,就可以通过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调补,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用法很多样,按照不同的症状表现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法不同。

一、治疗冻疮
药物与用法:麻黄、附子、细辛各25g,大黄、生姜各20g,桂枝10g,60%酒精500ml。

将上药研碎后兑入酒精内密闭浸泡10天,去渣取液备用。

治疗时用棉签蘸药液,破溃者涂在患部周围,溃疡面按外科溃疡处理,涂擦患处,每天2次,每次擦药5分钟。

经此法治疗50例,治愈48例,好转2例。

二、心动过缓、心悸
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心率在50次/分以下,脉沉细缓,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舌底脉络迁曲,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丹参、淫羊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心动过缓总因阳虚瘀阻而致,而本方意在补火助阳散寒,淫羊藿助附子补肾壮阳,同补心肾之阳,活血祛瘀通络。

本方加减还可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风心病、过敏性休克等。

三、治疗寒湿腰痛
主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方药组成:生麻黄先煎6~10g 制附子10 ~12g 细辛3 ~6g 天花粉20g 生黄芪20g 防风10g 生甘草6g 病人每每活动汗出后觉腰部症状减轻,故自思:活动汗出则阳气流速而达于。

雷诺氏症的中医治疗

雷诺氏症的中医治疗

名医曹向平采用温经通脉汤进行治疗雷诺氏症,介绍如下:方剂名称:温经通脉汤组成:川桂枝10克,炙黄芪15,当归10克,炒白芍10克,北细辛5克,红花10克,炙甘草5克,木通5克,川芎6克。

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雷诺氏症(肢端血管痉挛症)。

方解:桂枝味辛甘性温,功能温经散寒活血,细辛味辛性温,专司散寒温经而止痛;当归味甘辛性温,可补可散,是治血病之要药;白芍专入肝脾,功专柔肝止痛,养血敛阴;黄芪味甘性微温,能行血中之气,上药合伍,养血通脉而缓肢端之痉挛。

红花破瘀生新,且能活血止痛;川芎为血证又一要药,功专活血理气,搜风止痛,木通、红花、川芎以加强通脉活血,细辛配甘草等药有镇痛之效。

诸药相伍,君、臣、佐、使,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加减运用:本症以手指遇寒麻木甚至苍白,进而紫黑疼痛,甚则经久不愈为特征,此属中医血痹厥寒之证,脉沉细者可加附子10克。

本方连服1月有效,连进3个月可控制3个月。

经验体会:积数十年经验之结晶,自拟“温经通脉汤”治疗本病,在温经散寒、养血活血通脉之剂中伍入益气之黄芪和消炎之木通,使之配伍更臻完善,真谓之"衡今酌古,慎思以处"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红花产地的不同,其功效亦不尽相同,有怀红花(产于河南)、川红花(产于四川)、杜红花(产于江苏、浙江)等品种。

番红花(西红花)则是另一种藏红花,非菊科植物而为鸢尾科植物。

藏红花来源稀少,且价格昂贵,适用于有瘀而兼热者。

番红花(鸢尾科)则适用于有瘀而兼寒者。

因此,治疗本病方剂中所用之红花应使用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西红花)为优。

治雷诺氏病中西医结合较好,中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舒筋络来治病的根源药方: 肉桂6g 当归20g 川芎10g 白芍15g 熟地15g 桂枝10g 续断15g 木爪 15g 鸡血腾20g红腾20 山萸肉10g 进行加减.西医用:用氯唑沙宗片\维生素b1片\正骨水等等来缓解症状,必要可加针灸.[治法]:活血通经,散寒、补气川芎15 当归24 桂枝12 干姜5 白芍15 黄芪18 丹参12 党参18 白术15 毛冬青24 广地龙15 细辛4 麻黄5 陈皮6[加减]:(1)气虚者,加黄精15(2)肢体寒冷者,加熟附子12(3)有化脓现象出现,加野菊花15 紫花地丁12 蒲公英18(4)瘀血阻塞严重,加乳香9 红花10治疗方法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

褚玉槐温通法治疗雷诺氏综合征

褚玉槐温通法治疗雷诺氏综合征

褚玉槐温通法治疗雷诺氏综合征雷诺氏症医学上也叫肢端动脉痉挛症,以患者在冬天发生手指或脚趾麻木、刺痛、肢冷,皮肤出现典型发作性苍白---紫绀---潮红样改变,在受凉和情绪激动时加重,久治不愈指(趾)端可出现硬皮样改变、溃疡或缺血性坏疽。

中医属“厥证、血痹”范畴。

随师侍诊,恩师理法方药俱全。

每至恩师坐诊病患云集。

我跟随其侧多见各种疑难杂症。

其中雷诺氏综合征是临床中比较特殊的疑难病。

典型病案如下:王丽萍女35岁就诊时在大寒日第二天,主要症状手指末端皮肤出现典型的发作性苍白---紫绀---潮红,伴手指触之冰冷,刺痛,无汗恶寒发热,颈部不适。

述平素怕冷遇寒凉及情绪激动时病情加重。

舌体适中舌质淡暗,薄白苔脉沉细迟结。

病史已有三年此次遇寒再发。

恩师经过四诊辩证为寒凝血滞。

方药如下:麦冬15 五味子10 茯神15 丹参15 毛冬青20 水蛭5 三七5 当归15 炙甘草10 麻黄10 细辛20 通草10 赤白芍各10 桂枝10 吴萸10 制附子30先煎土茯苓20 败酱草20 鸡血藤30 怀牛膝15 地龙10 葛根30 威灵仙15寄生20 骨碎补20 药引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服用十余剂后手掌及手指温度升高,并皮肤颜色润红。

此方以当归四逆汤为基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化裁。

当归四逆汤方出《伤寒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着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生姜汤。

”本方有养血散寒,温通经脉之功效。

主要是针对的是内有阳虚血弱又复感寒邪,寒凝经脉所致的手足厥寒证。

加入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原因是一、病人伴有表证。

二、外寒与内寒皆有。

此患者平素畏寒怕冷体质阳虚血弱近日又外感寒邪而复发出现手指苍白—紫绀—潮红,其病机是寒凝血脉,脉因寒收引,凝涩则血不行,收引而有碍血运,阳气不能随血运而达于四肢末端,遂使手指呈现厥冷,脉沉细迟结。

恩师以当归四逆汤散寒通脉,温经养血。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助阳鼓邪外出,疗效故而显著。

《素问举痛论》曰“寒重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化裁、古今衍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化裁、古今衍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化裁、古今衍方【临证加减】1.若久病迁延,气血两亏之体:麻黄、细辛要俱用,附子用量亦不宜大,以免阳气发越太过,致使伤阴。

2.咳,久咳:咳则腰背相引而痛,属阳虚不能外卫,以致寒邪外束,肺气壅塞而不宜畅,本方加五味子,以敛肺止咳。

3.暴瘖:属阳虚者,乃寒伤少阴证,导致肺气不宜,本方加桔梗。

4.寒痹:腰腿抽掣酸痛难忍,遇冷尤重,脉沉细涩,本方加鸡血藤、红花,以活血通脉,化瘀通络。

若关节疼痛为主加桂枝、防风、羌活、秦艽;湿重便溏者,加苡仁、苍术、白术;血虚者,加当归、白芍、鸡血藤腰痛者,加川断、杜仲、狗脊、木爪、五加皮;寒热挟杂出现口干,舌尖红者,加知母、白芍。

5.素体阳虚外感:气虚者,加党参、生黄芪、白术;无汗恶寒者,加桂枝、防风、生姜,以温阳解表,疏风散寒。

6.气管炎:如外感初起,咳嗽明显,去附子加桂枝、白芍、生姜、杏仁、川朴,以宣肺止咳;若咳嗽日久,脾肾两虚,加党参、白术、干姜、肉桂、五味子、破故纸,以疏风散寒,温肾健脾,止咳化痰。

7.百日咳:痰涎盛者,加法半夏、干姜、紫苑;气逆明显者,加川朴、枳实;痉挛性咳嗽加白芍、五味子、杏仁;有热象者,加桑白皮、苇茎。

8.支气管哮喘:喘促明显者,加川朴、枳实、杏仁、五味子;喘而痰多者,加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法半夏、紫苑;脾虚明显者,加党参、白术、干姜、茯苓;肾虚明显者,加肉桂、鹿角霜、菟丝子、破故纸;若合并感染痰稠黄者,加黄芩、桑白皮、葶苈子,以泻肺定喘,待症状控制之后,再予健脾补肾巩固疗效。

9.肠梗阻:适用于单纯性运动性肠梗阻,属寒积不通者,本方加减有温通寒积之功,去麻黄加大黄;如腹痛腹胀者,加川朴、枳实、木香;呕吐者,加法半夏、陈皮、生姜;气虚者,加黄芪、当归、党参。

【古今衍方】1.麻黄附子甘草汤:本方去细辛,加炙甘草。

治阳虚感冒之证者。

[伤寒论2.大黄附子汤:本方去麻黄,加大黄。

治寒积腹痛便秘,胁下或腰胯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沉弦而紧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化裁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化裁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化裁【方组、临证参考用最】麻黄.6g细辛6g附子6g上3味,以水2000ml,先煮麻黄,减400ml,去上沫,再下余药,煎取600ml,去泽,温服200ml,每日服3次。

【功效】扶正祛邪,温阳解表。

【主治】主证:发热、恶寒,无汗,四肢不温,白,脉沉弱。

副证:头项强痛,神疲乏力,面色不华。

【临证加减】1.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昧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基本方用麻黄、三七各5~10g,附子10~20g,细辛4~10g,肉桂9~15g,瓜蒌12~20g,薤白8~15g,红花10~15g,丹参20~30g。

气虚加人参、黄芪;脾虚加白术、茯苓;气阴两虚加生脉饮;血瘀加桃仁、赤芍;昏厥加人参;痰湿加半夏。

每日1剂,连服7~15日。

[湖北中医,1991,(5):5]2.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病窦综合征:药用炙黄芪24g,桂枝、制附子(先煎)、川芎、当归各12g,肉桂6g,细辛、炙麻黄、甘草各9g,生地20g,麦冬15g,五味子10g。

每日1剂,水煎服。

1个月为1个疗程。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4):280~281]3.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老年窦性心动过缓:主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心气虚合生脉饮化裁;心阳虚合炙甘草汤化裁;气血两虚合八珍汤化裁;血脉瘀阻合血府逐瘀汤化裁;阴阳失调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化裁。

连续服药1个月。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1,(2):22~23]4.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窦综合征:药用炙麻黄6g,附子10g,细辛3g。

畏寒肢冷加桂枝、肉桂;气虚加党参、黄芪、炙甘草;血瘀加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胸闷痛加瓜蒌、薤白、郁金;心悸重加琥珀、龙骨、牡蛎。

每日1剂,水煎服,15~20日为1个疗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1):30]5.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饮加味治疗病窦综合征:药用党参15~30g或红参10g,麦冬12g,五味子、附子各10g,麻黄6~9g,细辛3g。

属缺血性者加丹参30g,川芎15g,红花10g;属炎症引起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各30g,大青叶15g;心悸加远志10g,柏子仁15g;胸闷加全瓜蒌15g,枳壳10g;失眠加炒枣仁15~30g,夜交藤30g;阳虚甚加桂枝10g或肉桂5~9g,淫羊薇、巴戟天各10g。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运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运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治要点是恶寒重,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使用时注意若是阳气浮越,要回阳救逆,先温其里,阳虚兼见气虚,加黄耆、人参;兼咳嗽者,加半夏、杏仁;兼湿滞经络,加苍�X、独活。

恶寒重,发热轻,因为表里俱寒,神疲欲寐,脉沉。

这里写神疲欲寐,当然和典型的像四逆汤证神衰欲寐,但欲寐,程度有不同。

典型的四逆汤证那种心肾阳虚,一般来说,用这个方的时候,心肾阳虚来相比四逆汤证轻一点。

使用注意:如果少阴心肾阳虚比较突出,既使感有一些表寒,表里俱寒,那还是要照顾到温里,避免阳气浮越,所以这一条就补充这个了。

如果它加重,心肾阳虚重了,标志是四肢厥冷,很冷,下利清谷,脾肾阳虚。

而且脉不仅仅是沉,脉微欲绝。

这个时候要回阳救逆,先温其里,后攻其表。

一般情况先治表,但遇到像阳气浮越要脱,那你先要回阳救逆,如果再行散的话,加重阳虚欲脱,阴盛格阳的这种可能性。

这是使用注意。

随证加减:阳虚又见气虚甚者,加黄耆、人参;兼咳嗽者,加半夏、杏仁;兼湿滞经络,加苍�X、独活。

阳虚又见气虚甚者,加黄耆、人参。

这个是多见的情况。

在《伤寒论》时代,气候很冷,非常强调阳,温阳气,化津液。

益气的运用,宋以后用的更多,既然内在阳虚,内生之寒温必兼补,要温补结合。

虽然有外来之寒,麻黄、附子相配,外来之寒,温必兼散,但是心肾阳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里寒要温补结合。

所以多加黄耆、人参。

这类证兼咳嗽,肺气不宣,可以结合化痰降逆,半夏、杏仁一类的。

湿阻经络,那就是说,既有阳虚,又感受外寒,外寒风寒又夹湿,反应出外来风寒湿,一般来说,会引发痹证,要注意除湿止痛。

既要散风寒,又要除湿止痛。

八大类方|马新童:四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拾萃

八大类方|马新童:四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拾萃

八大类方|马新童:四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拾萃【导读】马老师分享了一个疑难发热病案的辨证治疗过程,通过深入细微的观察,判别为“夹阴伤寒”,施以四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很快药到病除!整个辨治过程复杂而精彩,思路条分缕析,打通了经典条文到临床实践的通道。

他强调,要回归传统,回归经典的东西,把我们以前学的东西先打开,再结合现在的一些研究,通古今,明医昭。

我们看看细辛,《神农本草经》里咋讲的?我们要回归传统,回归经典的东西,把我们以前学的东西先打开。

研究完以后,再结合现在的一些研究。

通古今,明医昭。

古代的、现代的,还有当代的一些研究,我们结合起来。

(细辛)味辛,温。

主治咳逆。

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

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神农本草经》(细辛)无毒。

主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

——《名医别录》齆(weng)鼻,这是啥?浓鼻涕。

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这个细辛原来是这个样的,我们以前就认为是个祛风的药。

它比较热还能止疼,其实你只是知道了它一点点功效,这个细辛可以通神明,通精气。

这个药非常神奇。

记得我刚行医不久的时候,一个病人来,他看什么呢?发热一个多月,一到中午就开始热,最高体温大家知道多少吗?他跟我讲:“体温计到头了”。

我心里想哪有这样的,我行医这么长时间,没见过体温到头的。

他发热时到他家,一量体温多少?41.5度。

他说:“嗯,这刚开始,还没到头。

”看来他没骗我。

看他的发热情况起伏,这是往来寒热啊!我就去摸他的脉,这个脉很奇怪,他那个脉是最典型的脉,两个尺脉独浮,沉取无力,别的脉是沉的,就这两个脉高起的,我想了半天这是啥病。

尺脉都是下部脉啊,想了半天问他这个问他那个。

他说小便正常,什么都正常,我说怕不怕冷?他说不怕冷。

这个病没见过,反正当时想的这好像有往来寒热,先用小柴胡汤。

下了一个小柴胡汤,早上开的药,下午我正在干活,他媳妇跑来找我来了:“大夫,你来到家里来看看吧,又开始发烧了。

通脉四逆汤加味治疗雷诺病36例

通脉四逆汤加味治疗雷诺病36例

通脉四逆汤加味治疗雷诺病36例2019-09-07摘要⽬的:探讨通脉四逆汤加味治疗雷诺病的临床疗效。

⽅法:随机选取36例雷诺病患者,⽤通脉四逆汤加味进⾏治疗。

结果:治疗后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临床治愈率为44.44%,总有效率为94.44%。

结论:通脉四逆汤加味治疗雷诺病效果良好。

关键词雷诺病通脉四逆汤加味临床观察雷诺病⼜称雷诺症和雷诺现象,多发于年轻⼥性,是⾎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动脉痉挛性疾病,以阵发性四肢端(主要是⼿指)对称的间歇性发⽩、紫绀和潮红为其临床表现特点,常为情绪激动或受寒冷所诱发,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常因受寒或⼿指接触低温后发作,亦有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诱发者。

其发作时的特征是指(趾)部⽪肤颜⾊突然变⽩,继⽽变为青紫,然后转为潮红,呈间歇性发作。

以⼿指多见⽽⾜趾少见。

发作常⾃⼩指与环指尖开始,随着病变进展逐渐扩展⾄整个⼿指甚⾄掌部,但拇指较少发病,伴有局部发凉、⿇⽊、刺痛和酸胀不适或其他异常感觉。

初发时,发作时间多为数分钟⾄半⼩时左右即⾃⾏缓解。

⽪肤转为潮红时,常伴有烧灼刺痛感,然后转为正常⾊泽。

若在发作时局部加温,揉擦患肢,挥动肢体等,可使发作终⽌。

病情进展时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每次发作可持续>1⼩时,有时需将⼿⾜浸⼊温⽔中才能中⽌发作。

本病在临床上尚⽆特效治疗⽅法。

笔者⾃2000年以来运⽤通脉四逆汤加味治疗雷诺病患者36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法⼀般资料:36例患者均为2000~2010年门诊治疗的患者,其中男2例(5.56%),⼥34例(94.44%);年龄20~30岁者30例(83.33%),>30岁者6例(16.67%)。

诊断:主要症状,阵发性⼿指对称间歇发⽩、紫绀和潮红。

诱发因素:常为寒冷或情绪激动诱发。

激发试验:①冷⽔试验:将⼿指浸于4℃左右的冷⽔中1分钟,可诱发上述症状发作;②握拳试验:两⼿握拳1.5分钟后,在弯曲状态下松开⼿指,也可出现上述变化。

中医治疗雷诺氏综合征

中医治疗雷诺氏综合征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本病属中医学“四肢厥冷”、“血痹”的范畴。

《诸病源候论虚劳四肢逆冷候》中记载:“经脉所行皆起于手足,虚劳则气血衰损不能温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

”因吱端为心脾,十二经脉交接之处,劳伤心脾,眸失健运,气血虚弱,不能温养四肢;心阳不足,血行不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复感寒湿之邪,寒凝血瘀则见肢端苍白、青紫、皮肤冰凉。

故本病以阳虚气弱为本,寒凝血瘀为标。

若迁延日久,气血不行,肢端失养而腐烂,甚或肢节废用。

药方:当归四逆汤合黄芪桂枝汤: 当归24 克,北芪30 克,熟附子15 克,桂枝12 克,细辛6 克,川芎9克,炮姜6 克,白芍10 克,大枣5 枚,灸甘草6 克。

方解:本方以熟附子、桂枝、炮姜温阳散寒为君;北芪、当归、川芎补气活血为臣;佐以细辛、白芍、大枣和营通络。

加减法:气虚加党参20 克。

陈皮6 克;寒甚、桂枝改肉桂1.5 克(焗),加鹿角胶10 克(熔)
主治:指、趾发凉,麻木、酸痹、刺痛,皮色苍白,青紫,遇冷症状加重,甚至延至手掌和前臂。

食疗方:
当归活血粥:当归30 克,川芎15 克,赤芍15 克,川破石20 克,丹参20 克,两头尖_15 克,北芪24 克,桂枝15 克。

煎水煮粥服。

以当归、川芎、丹参后血祛瘀为君;北芪、桂枝补气散寒为臣;佐以赤芍、川破石、两头尖共奏活血通络之功。

3,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

3,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

3,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此方是阳药治疗阴病,郑钦安提及的阴证依据 :1.少神或无神。

2.喜卧懒言,四肢困乏无力,或踡卧恶寒,两足常冷。

3.不耐劳烦,小劳则汗出。

4.咯痰清稀或呕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

5.语声低弱。

6.唇色青淡或青黑。

7.痛喜揉按。

8.满口津液,不思茶水,间有渴者,即饮也只喜热饮。

9.女子白带清淡而冷,不臭不黏。

10.饮食减少,喜食辛辣煎炒极热之品,冷物全然不受。

11.小便清长,大便通利。

12.面白舌淡,即苔色黄也定多润滑。

13.脉微或浮大而空。

扼要地说,突出在一个“神”字,凡是“起居、动静、言语、脉息、面色,一切无神”,即是阳气虚衰的阴证。

从三样药来分析看呢,用麻黄,辛温发热,能够表散风寒,能够开宣肺气;用附子,能够壮元阳,补命火,它能够收逐深陷的寒邪;用细辛,能够走经窜络,我们称其为,细辛为“胎原始”,它能够入髓透骨,能够启闭开窍,它既可以助麻黄用于表散风寒,能够开通上焦的清窍,还有助于附子去温暖命门,去拨动肾中机窍。

所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它具有极其强大的宣肺散寒,温通肺阳,开窍启闭的功力。

病机:那么用来治疗什么呢?可以用来治疗寒邪困阻肾阳,窒塞清窍而引起的疾病。

往往能够起到极铁的疗效。

治疗暴聋,暴哑,暴盲,制附片75克(当然制附片一定要先煎两小时,要去其麻,要煎熟,煎透,由于它如果没有煎熟,煎好,会含有乌头碱),麻黄15克,辽细辛15克,生姜60克。

它都有一个前因,就是都为寒邪所伤。

它有一个前因。

寒为阴邪,它最能损伤人体的阳气,重寒,大寒这样侵袭人往往能够长驱直入,直中三阴。

一旦伤太阴,就会出现吐,逆;伤厥阴,就能够导致挛痹,寒疝;一旦伤少阴,就可能会出现失音,耳聋,目盲。

可能来治疗的时候恶寒已经不明显,但是肯定有中寒病史!!是阴证,往往有少神!!不愿讲话。

眼科名家陈达夫先生目疾六经辨证大法有云:凡目疾,无外症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散寒。

四逆散合当归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四逆散合当归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四逆散合当归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女,36岁。

初诊日期:2015年5月4日
腰腿疼痛1年余。

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渐出现腰腿疼痛,受寒及劳累后加重,因疼痛未能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未予重视。

近日患者渐出现腰腿疼痛加重,平时休息时亦疼痛,于是经人介绍前来诊治。

刻下症见:腰痛,双下肢疼痛,时左时右,并有窜痛,口中和,平素手脚凉、恶寒,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双侧脉沉细无力。

患者腰腿疼痛、恶寒、舌淡红、苔白、脉沉细,考虑为少阴病,又患者四逆(手脚凉),故用当归四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治疗少阴病;患者苔白考虑里有寒湿,亦阻滞气机,会加重四逆,同时患者时有双下肢窜痛,故气滞证确凿,故上方合用四逆散以理气化湿。

因患者腰痛疼痛明显,加一味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综合辨证为:少阴病,处方:生麻黄8,附子10,细辛6,当归15,白芍20,桂枝10,通草10,柴胡15,枳实10,炙甘草5,鸡血藤30.。

7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完3剂后,腰腿疼痛较前已明显好转,又继服4剂后,腰腿疼痛大减,双下肢窜痛消失,手脚渐温,乏力较前好转。

双侧沉细无力脉渐有力。

继服四逆散合当归四逆汤加减7剂善后,无不适。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四逆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四逆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四逆汤
醉青YPS
阅490转82018-12-26分享收藏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

发热为外有表证,脉沉为肾阳虚。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发微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炮、甘草二两炙。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

发热、头痛,身体疼痛为表证,脉沉为肾阳虚。

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为温经发汗的方剂,用于肾阳虚兼有表证的治疗。

少阴病,始得之,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得之二三日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用细辛二两,而麻黄附子甘草汤用二两甘草代替了细辛,细辛辛散,既能发散里寒,也能发散表寒,但也能发散肾阳,因此始得之,还可以用细辛,得之二三日就不敢再用细辛了,怕伤了肾阳。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若不差,指用了温经发汗的方法,病仍不解,就不能再温经发汗了,必须先救肾阳,用四逆汤。

四逆汤不再用炮附子而用生附子,生附子补肾阳力量更大,用干姜而不用生姜,干姜性温而缓,生姜则辛散。

当归四逆汤治疗雷诺综合症的临床观察

当归四逆汤治疗雷诺综合症的临床观察

当归四逆汤治疗雷诺综合症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分析当归四逆汤治疗雷诺综合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雷诺综合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29例,应用硝苯地平片治疗。

治疗4w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两组在冷激发试验前后的皮肤温度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肢端皮色评分、发凉评分、肿胀评分以及疼麻感评分等症状评分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大于对照组的62.0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冷激发试验中激发后的皮肤温度高于对照组,其肢端肤色评分、发凉评分、肿胀评分以及疼麻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当归四逆汤治疗雷诺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当归四逆汤;雷诺综合症;疗效雷诺综合症(RD)是指因情绪激动或寒冷而出现的一种手指苍白、发紫,之后变为潮红的综合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皮肤颜色改变。

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手足冰冷、疼痛、麻木、指甲变形和粗糙等,若不及时诊治或治疗方法不当,则可使病情恶化,出现指趾端缺血性坏死等疾病。

该病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研究将2011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9例RD患者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效果甚佳,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R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9例,其中男5例,女24例;年龄20~45岁,平均(35.06±6.88)岁;病程3~23个月,平均(10.52±2.45)个月。

对照组29例,其中男7例,女22例;年齡25~42岁,平均(34.93±5.64)岁;病程5~26个月,平均(9.74±2.37)个月。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当归四逆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冻疮手医案及方法

当归四逆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冻疮手医案及方法

当归四逆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冻疮手医案及方法荣某,女,28岁,于2002年1月3日出诊。

患者因反复左侧下肢冻疮14年余。

1周岁时,曾患乙脑,时出现昏迷,经抢救治疗后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左侧肢体皮肤温度明显低于右侧。

因出生后生活在新疆,冬季取暖措施较好,除感左肢冰凉外,一般情况可。

14岁后,随父母移居无锡后每年至深秋时左下肢多处皮肤即发生严重冻疮,至次年仲夏冻疮方愈。

虽经多种治疗无效。

就诊时患者一般情况可,胃纳可,大小便正常。

查体:心肺(-)。

腹软。

左下肢皮肤温度明显低于右侧,用手触之如触冷冰感,见三处较大冻疮,大小均为3cm×3cm,中心有液体外渗,周围有硬肿感。

舌淡红苔白滑,脉沉细。

证属血虚经脉感寒,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用当归四逆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当归9g,赤芍、白芍各30g,桂枝9g,炙甘草6g,大枣10枚,木通9g,炙麻黄9g,制附片(先煎)15g,细辛9g。

3剂。

复诊(1月8日):服药3剂后冻疮溃疡而已结痴,硬肿明显减少,左下肢皮肤温度与右侧基本相同。

以前方加减,改制附片(先煎)30g,3剂三诊(1月11日):硬肿基本消失,以前方加减,改制附片先煎60g,继服3剂后停药。

2002年7月随访,左下肢皮肤温度仍明显低于右侧,余无不适。

2002年冬,左下肢有一处冻疮,但很快痊愈。

2004年春节前后虽较寒冷未出现冻疮。

长期疗效仍在观察中。

按语:受岳美中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启示,曾多次用当归四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冻疮或四肢冰凉同时伴有其他明显症状者,效果良好。

平素治疗冻疮基本采用上述类似治疗,多数患者服药3至5剂后冻疮即得到控制,共服临证药9剂后即可停药,长期疗效明确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雷诺氏综合症
【病案】患者郑瑞娟,女,49岁,2011年10月28号初诊,10年来双手遇冷后即掌指部皮色由白变紫或潮红,自觉疼痛麻木,冬季尤甚,遇暖渐恢复至正常。

病后从未接受相关治疗。

查体:营养中等,精神可,周身皮色正常,无皮疹及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四肢关节无肿胀、运动自如。

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为雷诺氏综合征。

【中医辨证】属寒盛血虚,经脉痹阻。

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病因病机】寒邪凝滞、收引,主痛。

寒邪袭脉,血脉挛急而发为疼痛。

正如《素问·举痛论》所日:“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素问·痹论》日:“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圣济总录·诸痹门》云:“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也。

痛本于寒气偏胜,寒气偏胜,则阴气多而阳气少。

”《张氏医通》说得更明确:“血痹者,寒湿之邪,痹著于血分也”。

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能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一身阳气的温煦和推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都要依赖气血的周流濡养灌溉。

所谓“稽迟,泣而不行”,系经脉气血为寒邪凝闭阻滞之故,使肢端发生暂时性缺血或瘀血,在临床上就表现为发白、发紫、麻木、疼痛等症状。

【方选】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中药】熟附片,19g,炙麻黄,9g,细辛,3g,柴胡,12g,枳实,12g,甘草,9g,白芍,30g,桂枝,18g,蜂房,12g,黄芪30g。

每日2剂,水煎服。

【按语】雷诺氏综合征又称为肢端动脉痉挛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其病因迄今尚无定论。

本病中医辨证属寒盛血虚,经脉痹阻。

方选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方中桂枝、细辛、制附子温经通脉;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桂枝、白芍、甘草调营和卫;柴胡、枳实疏肝解郁,调节气机;由于患者舌边齿痕,气虚,气机输布调节障碍,故于黄芪30g补气,调节气机;蜂房调节激素水平。

诸药在表则祛寒邪,在里则解凝涩。

【现代研究】
1.温经通络法
刘秀茹治疗本病采用温经通络,扶正祛邪法,药用:桂枝、柴胡、归尾、赤芍、甘草各10g,细辛3g,白芥子、郁金各15g,鸡血藤、杭白芍、黄芪各30g。

双手症状明显者加川芎、升麻各10g;双足趾症状明显者,加牛膝10g。

共治疗本病33例,结果治愈率54.6 ,有效率30.3 。

李德俭治拟温阳散寒,通经化瘀,方用温经回阳通瘀汤加减(桂枝、当归、赤芍、白芍、熟地、炮姜、鹿茸、牛膝、红花、甘草、附片、党参)结果治疗42例,全部治愈。

路立然治拟温经散寒,括血通络,解痉通脉,药用:细辛3g,桂枝、甘草、地龙、乌梢蛇各15g,葛根、白芍、丹参、川芎各20g,当归30g,全蝎10g,蜈蚣3条。

每日1剂。

治疗本病71例,结果治愈22例,好转4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2 %
盂祥全用温经通络汤(熟附子(先煎)、于姜各1 5g,当归、丹参、黄芪各20g,桂枝25g,威灵仙30g,鸡血藤25g,细辛jg,白芍10g)随证加减治疗20例,结果:症状与体征均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者即治愈1 7例;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随访一年以上偶见轻度发作者即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

金学仁等拟方苏龙活血饮(苏木、广地龙、全当归各30g,桂枝20g,黄芪60g,鸡血藤、乳段、甘草各1Og)随证加减:指端苍白、凉者,加细辛,附子10g;紫暗严重、热盛者或指趾溃烂者,加银花、公英、紫花地丁各30g,丹皮20g,治疗36倒,治愈32例,显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

周芳军等运用自行研制的通脉冲剂(黄芪、桂枝、当归、炙甘草、赤芍、细辛、木通、生姜等各等份按一定工艺制成冲剂,每包25g(舍生药4.5g))。

治疗RS40例,其中阳虚寒凝所致指端溃疡、坏疽型2例。

每天2次,每次1包,3O天1疗程,连服2个疗程。

结果:临床缓解7例,有效31倒,无效2倒,总有效率95 ,且以阳虚寒凝,脉络瘀阻型疗效较好。

2.温阳理气法
李德俭治选逍遥散加减(当归、白芍、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甘草、红花、桂枝、制乳香、鸡血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昧(黄芪、桂枝、赤芍、当归、川芎、鸡血藤、生姜)治疗RS42例,总有效率100%
3.温肾健脾法
张俊庭报道有人应用四君子汤,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4例,7~1 5日治疗后,3例手指发麻次数减少,苍白程度减轻,连服45日,3例症状基本消失,1例有轻度好转。

吴丕中运用补益温通汤(党参、淮山药、巴戟、内苁蓉、菟丝子、仙灵脾、鸡血藤各15g,白术、川芎、威灵仙、红花各10g,黄芪30g,乌附片、内桂各6g)治疗1 9例,内服每2日1剂,15日一疗程,视病情1个疗程后,可服本方丸剂,另可配外用擦洗方:内桂、红花、白芥子各1 5g,千姜10S。

煎水加白酒,授蒸患处,结果痊愈13侧,好转5例,无效1倒。

孙明辉自拟山甲路通汤(穿山甲、路路通各6~20g,当归、枸杞子各10~20g,鸡血藤、丹参各10~30g,黄芪、太子参各15~60g,仙茅、仙灵脾各15~30g,桂枝、干姜各6~20g,甘草6~12g)内服配外洗并治108例,结果痊愈70例,好转28例,无效10例。

4.温阳散寒法
李德俭运用通经回阳通瘵汤加减(桂枝、当归、赤芍、白芍、熟地、炮姜、鹿茸、牛膝、红花、甘草、附片、党参)协同其他方治疔42倒RS患者,全部治愈,且病程短者见效快
戴金梁”运用当归四逆汤加昧(症状轻者)和用和汤(症状重者)治疗RS,症状缓解后服参茸大补丸巩固,同时配用回阳止痛洗药(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经验方):透骨草30g,当归、赤芍、川椒、苏术各1jg.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草乌、牛膝、香白芷、海桐皮各10g,煎水外用薰洗,认为效果较好。

5.活血化瘀法
张继东等认为治疗瘀血阻络型RS也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 5g、赤芍30g、川芎1 5g、桃仁12g、红花10g、川牛膝20g、丹参30g、柴胡9g、枳壳9g、地龙15g,痛甚可加制乳没12g。

戴金梁治以活血止痛散煎水外洗(方药:透骨草、威灵仙、五加皮、延胡索、川牛膝、红花、归尾、乳没、土茯苓、姜黄、羌活、川椒、白芷、海桐皮、苏木各10g)认为效果较好。

6.清热养阴法
路立然用方(银花、当归、丹参、赤芍、川芎各30g,玄参、葛根、自芍各20g,甘草、地龙、乌梢蛇各1 5g,全蝎10g,蜈蚣3条,治疗71侧,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著好转1 9例,好转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2 。

7.温阳祛痰法
程运文运用自拟方(桂枝、巴戟天、熟附片、山萸肉、白芥子、姜半夏、浙贝、当归、丹参、白芍、台乌药各10 ,制南星、白附子、制乳投各5g,细辛、生姜各3g)随证加减治疗40例,结果痊愈37例,好转2例,无救l例(治疗后虽有改善,停药后又复发)疗效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