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问题教学的重要性。
问题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较为有限,他们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理解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提出“如何用最短的路径将九个点相连?”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充满实用价值的学科,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购物时计算各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设置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创设问题。
情境是指在具体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发现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将各种形状的木块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学习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分类。
总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提高兴趣,让他们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指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
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主动
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目标设定、案例引入、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反
思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课堂目标设定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前提。
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
趣特点,设定适宜的数学学习目标。
在教授面积知识时,可以以街道规划、建筑设计等生
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明确掌握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引入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有效手段。
案例引入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故事情
节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在教授百分比概念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某
个商品的原价和打折价,让其计算折扣率,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设计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环节。
活动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
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授平均数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调查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并计算出平均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评价反思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必要环节。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小学数学中的情景创设
小学数学中的情景创设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情景创设来学习数学知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情景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中的情景创设,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1. 菜市场购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模拟菜市场购物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加减法和货币计算。
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商贩的角色,用真实的货币进行购物,让学生体会到购物时的实际情境。
老师可以给学生几种水果的价格和数量,让他们自己计算出总价,并用手中的零钱进行支付,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加减法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实际生活技能。
2. 家庭日常生活通过模拟家庭日常生活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时间、长度、重量等数学概念。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家庭日常生活的问题,比如爸爸下班回家的时间、妈妈做饭需要的时间、家里的家具长度和宽度等,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测量。
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时间、长度和重量等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棋类游戏棋类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情景创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棋盘、跳棋等概念。
通过玩棋类游戏,学生可以练习数学四则运算、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战略意识和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4. 化整为零通过化整为零的情景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老师可以用各种实际的情景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比如将一块巧克力分成几份、将一杯水平均分给几个人喝等。
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 线上实验通过线上实验的情景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图形、立体图形和几何知识。
老师可以使用一些数学教学软件或网站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比如使用图形编辑工具绘制各种图形、拼图游戏、立体图形展示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创设以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1. 超市购物情景: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在模拟超市环境中进行购物和支付,从而
练习加减法、找零等基本数学运算。
2. 图形拼凑游戏:将不同形状的拼图碎片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组合,学习图形的特点、名称和属性,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3. 食谱计算:学生学习如何按照食谱进行材料的计量,掌握分数、比例和测量等数学
概念,并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4. 理财小达人:模拟开设银行,让学生体验存款、取款、记账等操作,通过对金钱的
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财务管理能力。
5. 时钟习题:通过实际的钟表,让学生学习读取时间、计算时间间隔等,培养他们的
时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6. 空间模型搭建:利用积木或其他材料,让学生按照给定的示意图,搭建出各种空间
模型,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几何思维。
7. 游乐园数学运算:将学生带到游乐园,通过计算游乐项目的票价、时间,以及购买
食物和纪念品的费用,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数学运算。
8. 地图导航挑战:在地图上设置不同目的地点,学生根据指定的起点和终点,进行导
航和路程计算,体验图形的位置关系和方位概念。
这些情境创设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并帮助他
们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操作。
同时,情境创设也提供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景创设例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景创设例谈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以小学数学的几个知识点为例,介绍一些有效的情景创设。
1. 数字的认识和数量的比较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并能进行数量的比较。
情景创设: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大型数码屏幕,屏幕上显示着一个个奇妙的数字。
老师可以通过变化数字的形式,比如展示成水果的形状、颜色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字。
还可以设置一个游戏环节,让学生参与比较不同水果的数量,培养学生对数量的敏感度。
2. 数的整数与分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整数与分数。
情景创设:在课堂上设置一个游戏场景,让学生扮演卖玩具的小商贩。
商贩可以选择为学生出售整数数量或者分数数量的玩具,学生需要用个人所具备的钱来购买。
通过这个情景,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整数和分数的差异,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3. 实际问题的解答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景创设: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通过展示一些家庭支出和收入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如家庭要购买一些物品,学生需要计算需要多少钱,如何节省等。
通过这种实际情景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图形的认识和绘制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并能够绘制。
情景创设:在课堂上准备一些纸片或者木制积木,上面分别贴有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
老师可以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去找到对应的图形,从而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
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图形绘制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一些图形,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刻意引入各种生活化的情境和案例,使数学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数学的世界中,让他们在感知和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进行深入探讨,探寻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有形象的载体,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中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购物、出行、运动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际情境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习动机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实际,直观,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会感到很有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
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去探求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深度。
3.加深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生活化情境创设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1.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在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境引入数学教学中,比如购物、打折、交通出行、健康饮食等方面,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实用性。
比如在解决购物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百分数、比例等数学知识计算实际购物花费,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社会实践和社会案例,让学生在纵向的社会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课堂情境创设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都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环节上,下了很多工夫,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但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创设情境,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考虑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经验基础是否契合。
如在教学“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时,有位小学教师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手中的三个圆片当作饼,让学生自己翻饼感受如何才能更节省时间。
但是在农村的家庭很多都是使用大铁锅烙饼的,一些农村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就是把三张饼一起放到锅里,同时烙。
在此,教师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虽然使学生感受到情境的生动与有趣,但却与教学要求相背离。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紧扣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将它处理得当,同时把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不仅能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而且还能更好地切合教学实际。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导入新课后,教师说:“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求出圆的周长?”有的学生用绳子围住圆一周,再用直尺测量绳子,有的学生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也能得出圆的周长,方法很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的研究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且有趣的研究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呈现方式单一,学生缺乏研究兴趣。
2.教学过程程式化,学生懒于思考问题。
3.缺少相关的解题策略,学生解题思路狭窄。
这些问题导致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两级分化现象,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研究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提出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我们所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呈现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研究积极性,提高成绩。
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思维,凝聚注意力,唤起好奇心、求知欲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并利用情境促进学生数学研究。
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学校也能够因为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教师和学校共同需要的。
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和研究数学知识,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将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研究者主动探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解决学生研究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消除偏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研究的快乐,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技巧
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技巧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情景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造具体的情境,使数学概念和问题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技巧,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在进行情景创设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情景创设不应成为一种简单的娱乐活动,而应该是对数学概念和问题深入理解的一种方式。
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情景创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例如帮助学生理解某个数学概念、解决某个数学问题等。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设计情景创设活动。
二、情景的选择与设计1.真实生活情景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真实情景来进行创设。
例如,在学习面积和体积时,可以将教室的装修、食品包装等真实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理解相关概念。
2.趣味互动情景趣味互动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设计一场团队竞赛,要求学生通过搭建积木等方式拼出各种图形,以此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虚拟情景虚拟情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创造出的虚拟场景。
例如,利用电子白板或计算机软件展示数学问题的解法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并亲自参与其中。
虚拟情景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三、引导问题的提出在情景创设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情景创设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引入一个情景之后,教师可以问:“你认为这个情景中有哪些数学问题需要解决?”,或者“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情景中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情景创设中。
四、角色扮演的运用角色扮演是一种常见的情景创设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与情境创设教案
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与情境创设教案在数学教学中,情景教学与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以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为基础,探讨如何设计情景教学教案,以及情景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情景教学教案设计情景教学教案的设计是情景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有助于搭建一个符合情境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个关键要素,以帮助教师设计情景教学教案。
1. 教学目标在设计情景教学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或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设定一个旅行的情景,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时间、速度和距离计算旅行时间。
2. 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情景教学的核心,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背景,使得他们可以在实际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
情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模拟的场景。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情景,让学生在购物中学习应用比例和百分数。
3. 学习活动在情景教学教案中,学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学习活动可以包括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
例如,在购物情景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购物任务,并在实际的超市中计算折扣和找零。
4. 评估方式最后,情景教学教案中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估方式,以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作业、小组展示、个人口头报告等形式。
在购物情景中,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清单和计算总价的作业,以评估学生对比例和百分数的掌握情况。
二、情景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景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非常显著。
通过情景教学,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情景相结合,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同时,情景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提高学习兴趣情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场景或真实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具体案例。
1. 足球比赛计分情境:引导学生以足球比赛的形式进行数学计分。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足球队,用小球代表比分,比如红队得一分,就往红队一边放一个小球。
目的:通过足球比赛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计分的概念,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超市购物情境:搭建一个小超市场景,准备一些小型商品,学生可以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结账。
目的:通过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可以理解货币的概念,学习计算购物总价、找零和计算利润等实际应用问题。
3. 学校野餐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学校野餐,每个学生要准备一份食物。
老师提供一些原材料,学生需要计算出自己准备的食物所需的材料数量。
目的:通过学校野餐的情境,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比例,计算食材量,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搭积木情境:让学生利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或形状,然后要求他们计算出所用积木的数量和总面积。
目的:通过搭积木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几何形状和计数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5. 世界地图情境:在教室中张贴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选取一个国家或地区,查找相关信息并制作海报展示。
目的:通过制作海报的情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面积、语言等信息,学习使用图表和统计数据。
6. 旅行预算情境: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假设要去一个城市旅行,他们需要计算出旅行所需的费用,并制定旅行预算。
目的:通过旅行预算的情境,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计算旅行费用、预算和时间等问题,培养他们的经济观念和计划能力。
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真实场景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更加深入和实际,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介绍几个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情境创设有效问题。
在教学“面积”的时候,可以引入小朋友家中的房屋面积问题;在教学“容积”的时候,可以引入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的容器问题等。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联系到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化情境的创设游戏化情境是创设有效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通过将数学知识和游戏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小朋友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加减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情境反转的创设情境反转是一种较为高级和复杂的创设有效问题的策略。
通过改变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乘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反转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除法来解决乘法问题等。
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情景模拟的创设情景模拟是一种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通过创设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数学问题,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时间”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模拟情景,让学生通过模拟活动来学习时间的概念和计算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教案数学情景创设
高中教案数学情景创设
教学目标: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数学情景创设
教学重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
教学准备:
1. 准备数学情景创设的素材,例如数学问题、数学游戏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图表、实物模型等;
3.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展示(10分钟)
教师展示数学情景创设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三、讨论(1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数学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
四、实践(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情景创设的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六、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数学知识,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七、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数学情景创设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现实,而在知识迅速创新的今天对人才的需求,最重要的已不仅是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在更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造能力。
本课题主要探究的是如何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爱好活动,生活经验不丰富,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不强,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
3、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利用情境创设让抽象数学更形象,这样也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
4、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
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
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5、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如何进行数学教学的情景创设
如何进行数学教学的情景创设如何进行数学教学的情景创设数学情景创设教学一情境创设,要注重问题量的积累。
一种意识的形成或者一种习惯的培养都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情景创设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立足于学生实际,注重学生对问题量的积累。
问题过多,学生难以接受;问题过少,学生学完后无所事事,将极大影响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创设能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的数学情景,不但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问题的量,还照顾了班上的学困生,从而逐渐提高全体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创设数学情景,要注重情景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可以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素材进行加工,或者逐渐创设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情景。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的只是形成过程,有时也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注重学生教学情景创设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原来数学也不是枯燥无味的,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数学情景,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老师的讲解去获得。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创设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从不知道到明白,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欲望,激活学生思维。
创设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五种途径
创设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五种途径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透过问题情境的设定,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探索。
下面将介绍五种创设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途径。
一、生活示例法生活示例法是将数学中的概念和公式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例如,教学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如“修建一个游泳池,需要多少水?”,从而引出数学公式,达到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模拟法游戏模拟法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数列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玩数码游戏的方式来掌握数列的概念和特征,从而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开放式问题法开放式问题法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面积时,可以提出问题“如何算出大象的体积?”,让学生自行探索计算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四、对比演示法对比演示法是通过对比不同的情境,来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例如,教学三角函数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及图像特征,然后通过对比不同的三角函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概念和应用。
五、跨学科整合法跨学科整合法是将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创设富有情境意义的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统计时,可以引入生物、地理等其他学科领域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
综上所述,创设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上述五种方法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
一、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创设1.购物情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模拟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的角色,通过买卖商品的过程来学习货币概念、购物计算、找零等数学知识。
2.实地考察利用校园中的建筑、周围的商店等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地测量、计算等方式学习长度、面积、体积等数学知识,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家庭日常让学生回忆家庭日常中的一些实际情景,比如理发、购物、做饭等,通过这些情景让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时间、金钱等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游戏化教学1.数学游戏通过设计各种数学游戏,例如数学接力赛、数学竞赛、数学趣味游戏等,让学生在玩中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数学角色扮演设计一些数学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扮演数学小能手、数学侦探等角色,在游戏中解决各种数学问题,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1.数学模拟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模拟实验,比如模拟投影仪、互联网等,给学生讲解和展示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2.多媒体互动课件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多媒体互动课件,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形式展示数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情景故事讲解1.数学故事设计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数学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来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角色情景讲解设计一些带有情节的数学讲解,比如小明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小芳在什么地方用到了数学等,通过情景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教学情景创设的几种方法
数学教学情景创设的几种方法黄岩宁溪初级中学符建泽问题情景就是指在一定的情景或条件下,依据教学内容设置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产生学习的动力,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素质教育铺路搭桥。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景,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因此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设置好课堂教学情景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创设课堂情景。
一.把问题故事化来创设情境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故事化的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
为什么呢?因为初中生的认识兴趣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因素。
所以我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就充分地把问题情境化,巧妙地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
这样的故事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二。
通过实际生活问题来创设情景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最终还要回到生活。
“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基本要求,新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再现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里指出: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联系。
在一次教研会有个老师在教“打折销售“时,没有给学生出一系列干巴巴的题目,她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调查现在的商家主要有哪些促销手段。
数学课堂上的情境创设
数学课堂上的情境创设一、课堂背景数学课堂上的情境创设是指教师为了营造具体的学习氛围,通过布置、设计、组织、引导等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活动的一种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转化和能力培养。
二、情境创设的目的1.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得以真实的、直观的体验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看到数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发展自主自觉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在情境创设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的新颖内容和数学的新鲜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厚性,还能够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
三、情境创设的方法1. 真实情境创设。
教师通过选择有关社会生活、工作生产等方面的真实情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 虚拟情境创设。
采用虚构的情境、幻想的故事、抽象的图形等创设虚拟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3. 多媒体情境创设。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丰富多彩的情景展示,通过音、图、表等多媒体素材的使用,使学生全面、直观地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存在和应用。
四、情境创设的具体案例1. 教学主题:平行线和垂直线情境创设:学生们被带到一个具体的场景中,比如一个交叉路口或者一个结构复杂的建筑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平行线和垂直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实际应用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教学主题:圆的面积和周长情境创设:利用平面上的实际场景模型或者多媒体呈现的情境,在实际的操作中,让学生亲自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利用实际材料进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以人为本”,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景,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质疑;互动交流;联系生活;创新想象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创新,多死记硬背;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少交流与合作,多个体学习。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
特别是在“课程进度”和“应试取向”的驱动下,囫囵吞枣,拼命适应“课程要求”,学生学得痛苦,其个性、创造性、自主性等受到压抑和扼制,他们根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体验不到进步与发展的快乐,许多学生特别厌学。
而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设计者和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大会主持人与沟通者。
因此,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乐学、善学,就必须改变过去被动、机械、单一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如何创设情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创设“问题、质疑”情景。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人们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新课程大力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确,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不断发展的主体。
新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学生个性。
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吃得饱”,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他们一个空间,
让他们往前走。
进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与交流等活动去体验、感受和表达,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最终实现由传播知识向能力的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获得心智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分数意义”前,我先向学生提问:“关于分数。
你已经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真正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探究,然后让学生带着想
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以便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归纳、表达的能力。
二、创设“互动、交流”情景,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过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停留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而实践证明,小学生好动,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
因而,给学生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有计划的组织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讨论、交流,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从而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的沟通,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议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
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以便于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重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具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问相互补充、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
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性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合作学习是亲自操作、实践、找规律、提练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发展的过程。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时候,让学生通过一起分析、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拼出了多种图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找到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但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
思维。
三、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因此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充满欢乐、惊异、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他们就会主动去
捕捉和涉猎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与他们的生活贴近。
学生就感觉实在,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从而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择生活教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比如教“分数意义”引入新课时,我先请一位同学帮忙把一条漂亮的头绳分给两个女同学,并让学生边分边说,引
出本课的关键“平均分”,接着问这两位学生:“他这样分,你们满
意吗?”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且使学生到新颖、亲切,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再如:我在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是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二年级学生是不清晰的。
于是我从比高矮、比食指等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在让学生通过
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园钉的长度、书本的长宽、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等。
通过实际的操作,感知了厘米、米的长短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由于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
学生在充分操作过程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抽象成清晰的概念。
真正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
四、创设“想象”情景,培养创新能力,变“单一思维”为“多元拓展”。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
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
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比如:在学习比的知识以后,根据六(2)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的比是3:4,可以让学生想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7。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等,通过想象,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通过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加跳跃。
总之,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法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适时适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洋溢情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