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白坎坷悲愤的一生
谪仙”李白 诗酒人生 悲情人生2
论文提纲“谪仙”李白——品诗悟人生李白的一生是洒脱浪漫的一生,也是无奈悲情的一生。
他擅长表达胸中炽热的情感,突出表现自我的傲岸豪迈的性格,如大河奔流般表现自己的悲伤愤怒、希望和失望,但他并不快乐,他的人生是悲情人生。
一、豪迈奔放的浪漫特质李白诗歌最具鲜明的风格特点是:是喷发式的,他感情的表达往往是一泻千里、喷涌而出的,表达的豪迈中隐隐有一种苦闷和哀愁。
风格即是人,他的诗风恰好是他性格体现,他要冲决束缚追求自由,因为胸中有豪迈奔放如火焰般的激情,这种激情无处宣泄,只好在他的诗里自由挥洒,于是造成就了他浪漫奔放的诗风。
二、狂放不羁的自由精神李白的诗让人联想到自由的激情,他的诗处处有激情。
他向往雄壮有力的事物和广阔天地,他想冲破羁绊,远离世俗,神游天地。
然而他的人生不如意。
从他的诸多诗中我们都能看到一颗自由奔放,激情飞扬的诗心。
在诗中他的自由自在的人生追求展露无疑,他心无羁绊。
也许他不甘心走放情山水这条路,李白才华横溢,素有远大抱负,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不得志,他只能把这种失志寄托在诗里,他的诗就是他自由精神的充分展现。
三、豪放不快乐潇洒露悲情。
李白极具才华,有远大的政治报负,却得不到重用。
可以说,他是失望的,他是愤慨的。
他只能在诗和酒中得到释放,得到解脱。
他想喝醉,然而酒只能给他带来更深的苦闷、更大的失落;只能是对生活的更彻底的失望。
所以他只是在醉酒之下狂歌且舞。
他想喝醉以后便忘记一切,将所有的不满和愤慨都发泄出来,然而现实的残酷只能给他带来更深的刺痛。
尽管我们都能看到了李白的潇洒飘逸、狂放不羁,可他的背影是落寞的,步伐是孤单的。
他从不掩饰自己,那悲怆,那人生的失意只能到诗中、酒中去释放,去解脱。
李白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幕悲剧人生,只不过他悲伤,却不沉沦;借酒浇愁,却并不醉生梦死;李白的一生也是单纯的一生,快乐简单;李白的一生是梦想主义者,可现实让他失望。
李白不懂得人情世故,他还没有被俗世的污浊侵染。
他的生命中还保留着那种朴质无华的天性和那种可爱的纯情,但黑暗复杂的社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以及理想的幻灭让他陷入极大的失望之中。
关于李白苦难的故事
关于李白苦难的故事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和坎坷。
以下是
关于李白苦难的故事。
李白生于唐朝初年,他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和文学天赋。
然而,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经济困难使得他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年少时的李白常常在贫困的环境中生活,经历了艰辛和饥饿。
尽管面临着生活的艰难,李白仍然坚持追求文学梦想。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天赋
赢得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赏识,并结交了一些重要的文化人物。
然而,李白的人生并不平坦,他经历了许多困扰和挫折。
一段时间的黄金岁月后,李白的生活急转直下。
他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了贫
穷和无助的李白。
他开始四处漂泊,寻找生活的出路。
然而,他的求学和创作的愿望受到了打击,他的作品很少被人认可,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此外,李白还多次遭受政治动荡的影响。
唐朝时期的政治环境不稳定,政府更
迭频繁,导致文人们的处境变得更加困难。
李白曾因为著作中涉及政治言论而遭受囚禁和放逐,使他更加沉浸于孤独和苦难之中。
然而,尽管李白经历了许多苦难,他的诗歌仍然被后人广泛传颂。
他的作品洋
溢着对自然、热爱生活和对自由的向往,使他被誉为"诗仙"。
李白苦难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坚持追求梦想,并与逆境抗争的形象。
他的
一生虽然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才华和信念。
他所创作的诗歌不仅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也激励着后人永远保持坚持和乐观的态度。
诗仙李白的悲催政治生涯讲解
诗仙李白的悲催政治生涯讲解诗仙李白的悲催政治生涯讲解公元758年,一名57岁的男子从浔阳出发,怀着万分不甘又无奈的心情前往夜郎。
这名男子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就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那一年,李白病体初愈。
因为此前他参加永王东巡,在公元757年被判流放夜郎。
李白究竟到没到过夜郎(今贵州辖内),至今仍有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流放夜郎意味着,诗人李白的仕途从此打上句号。
公元762年,也就是1253年前的12月,官场失意的一代诗仙在安徽当涂县去世,终年61岁。
据说《临终歌》就是他在病榻上所写。
《论语子张》载: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满腹经纶的李白也希望走上仕途,却又从未参加过科举。
直到他将近不惑之年时,才通过公举被召入翰林院,因不能见容于权贵,两入翰林却都没呆多久,便弃官离京,最终却又卷入永王与唐肃宗的帝位之争中。
时至今日,对于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包括其身世和籍贯在内,仍有诸多的谜底待解,国人对李白的研究也从未停止。
日前,第十七届中国李白研究会年会暨李白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工人出版社也出版了《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一书。
记者采访了相关研究人员,为读者讲述一代诗仙李白在从政路上到底遭遇了什么。
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的李白墓诗仙李白的坎坷仕途在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有一处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李白墓园。
园内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青莲书院、十咏亭、盆景园等景点,年接待游客30万人。
2006年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然而,李白在公元762年去世时,其墓地位于龙山,小的让人觉得寒酸。
以至于诗人项斯(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路过当涂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
葬缺官家礼,诗残乐府篇。
游魂应到蜀,小碣岂旌贤?身没犹何罪,遗坟野火燃。
55年后,李白之墓才移到龙山对面的大青山。
晚唐诗人范传正说:(李白)旧坟高三尺,日益摧圮。
高中议论文作文:解读李白坎坷悲愤的一生
高中议论文作文:解读李白坎坷悲愤的一生解读李白坎坷悲愤的一生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整个诗坛。
他气狭风雷的诗歌创作,及其天才大手笔,当时就征服了众多的读者,朝野上下,许为奇才,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
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是,人们在盛赞李白的“斗酒诗百篇”的创作豪情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盖世绝伦的神奇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却不得不对这位顶礼膜拜的心中偶像的坎坷、悲愤的一生的慨叹与惋惜。
按理说,盛唐孕育了天才诗人,诗人将唐诗推向了史无前例的高峰。
像这样一位旷世奇才,应该是宏图大展,平步青云,人生如意,功德名标青史而唾手可得。
假如是这样一位罕见的诗人,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用一种政治的手段来推动文化的进步,那唐代文化的成就领域就绝非是仅限于唐诗;而且有着这种成就的人也决不会是廖若晨星。
然而,李白的一生也许是与政治相背离的,所以充满了坎坷和艰辛。
更可叹的是“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报负化为泡影。
是他自己想作一位不问政治的闲云野鹤吗?不是的。
是他自己想求仙访道,不问红尘,作一个与世无争的圣贤吗?更不是。
他与一般盛唐士人一样,是一个功名心很强的诗人,但他又不愿意走科举入仕之路,想像古代的策士一样,“编干诸候”,“历抵卿相”,寄希望风云际会,一鸣惊人。
于25岁就开始了长达18年的漫游与干谒生活,想实现自己的“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理想。
干谒失败后,隐于徂徕山,到42岁,天宝元年(742)才奉召二入长安,他自以为时机以到,在《南京别儿童入京》诗中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是好景如昙花一现,他终因其狂放的性格和行为触怒了朝中的权贵,遭到谗毁,于天宝三年以“赐金放还”之名,被迫离开长安。
此后,李白寄家东鲁,开始了漂泊十年的第二次漫游。
李白人生悲剧的表现及根源
李白人生悲剧的表现及根源作者:牟厚斌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4年第10期李白是唐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命运密切沟通,献给那个社会的主要的是“愤怒的诅咒和痛苦的悲歌”。
李白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正是残酷的人生悲剧,使他的诗歌创作具有了深远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早期的无路之悲李白的人生悲剧,主要表现为诗人所执著追求的政治理想遭到无情的幻灭。
李白的理想,原本是做个政治家,他追求精神的解放,探索生存的意义,追求人生的超越价值。
终其一生的奋斗,目的是要为大唐之治做出自己的贡献,“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然而,无数的挫折和打击,把诗人的美好愿望鞭笞得体无完肤。
开元十二年,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家远游”,离开蜀中。
意图采取纵横家游说的方式,走一条“终南捷径”,凭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名人的推荐,由布衣而一举成为朝廷的辅弼重臣。
因为从小就有“不屈己,不甘人”的性格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李白根本不屑于科举考试。
但是,在历史目标与道德价值的选择上,诗人又选择了前者,他要建功立业,要大济天下,始终追求自己不变的政治理想。
但是,这种宏伟抱负和从政方式,同现实生活存在的距离,注定了准备多年的诗人,只能得到一个“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的结局。
二、中期的被弃之悲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李白终得到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受到了玄宗的召见。
诗人多年的幻想,多年的奔波劳累,终于幻化成了表面的喜悦。
可惜的是,翰林供奉,自己只被看作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三年后便被“赐金还山”了。
朝廷黑暗腐败,权臣妒贤嫉能,现实容不下诗人的存在。
而个性意识较浓的诗人所要追求的,是自己的特殊价值:不屈从于权贵,不向黑暗势力低头,宁愿保持人格独立,也不愿为富贵而妥协于统治集团。
在感情自觉与理性自觉上,诗人又选择了前者。
这是诗人的第二次人生悲剧,比起第一次的无路之悲,这次的被弃之悲便要深刻得多了。
李白磨难的一生简短
李白磨难的一生简短1.关于李白一生遇到的挫折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见李白,并让他当了翰林供奉,专门在宫廷里写作诗文。
李白本以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但腐败的朝政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皇帝根本没有认真听取过他的治国策,只把他作为“帮闲”文人对待罢了。
那些达官显贵更是把他当作眼中钉,处处与他作梗。
李白极为失望,就主动要求离开朝廷,又开始了漫游和创作生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万古传颂的诗篇。
李白晚年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蒙冤入狱,流放途中遇赦返回。
宝应元年(762)中秋,便一病不起,在瑟瑟寒风中,一代诗仙凄凉地离开了人间。
李白诗中俯拾皆是的他对于自己的政治才能的自夸。
他一再标榜自己有管晏、鲁仲连、诸葛亮、韩信之才,但纵观其一生,我们看不到他任何政治才能,只有纸上谈兵和仕途上接二连三的失意。
虽然入宫初期李白确曾在政治上显过身手,协助皇帝“制出师诏”,但终于没有看到他的一篇象样的“策对”、“奏疏”,没有看到他比较系统的辅政纲领。
我们所知道的只是,这位“谪仙人”进宫后目空一切,忘乎所以,令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砚,有时甚至把玄宗都不放在眼里,“戏万乘若僚友”,其狂傲招致了包括玄宗在内的很多人的反感,玄宗曾经对高力士说“此人(李白)固穷相”,即李白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更要命的是李白嗜酒如命,工作期间也经常纵酒狂醉。
有关文献对此多有记载。
作为诗人,“斗酒诗百篇”尚可传为佳话,为政则是大忌。
因此,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落得个“五噫出西京”的凄凉结局,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这是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受的第一次失败,自身性格的放荡不羁和狂傲自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当永王李璘急需人才,亲自派秘书韦子春到庐山三请李白后,李白投身永王。
为永王的幕僚,李白本应该可以大展才华了,可是永王通过与他的接触、交谈,在很短的时间内(二个月)很快就对李白的政治才能丧失了信心。
与之相反的是,李白的好朋友高适,作诗的才能也许不及李白,但是很快就以自己的政治才能受到肃宗李亨的重用,被肃宗委以讨伐李璘的统帅,以后并一直受到提拔,官至散骑常侍。
关于李白的一生经历挫败事件的作文
关于李白的一生经历挫败事件的作文说起李白,那可是大名鼎鼎,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无数人为之倾倒。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一生也经历了诸多挫败。
李白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饱读诗书,心怀壮志,渴望能够在仕途上一展抱负,为国为民做出一番大事业。
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
年轻时的李白满怀信心地离开家乡,四处游历,希望能够得到权贵的赏识和举荐。
他拜访了许多名门望族,递上自己精心撰写的诗文,却常常遭到冷遇。
有一次,他听闻某位高官喜好文学,便兴冲冲地带着自己的作品前去拜访。
在门外苦苦等候了许久,终于见到了那位大人。
李白恭恭敬敬地呈上自己的诗文,满心期待能得到赞赏。
可那位高官只是随意翻了翻,便将其扔在一旁,还不屑地说:“此等文章,不过尔尔。
”这让李白感到无比失落和沮丧,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用心创作的作品,在别人眼中竟然如此不值一提。
后来,李白有幸得到唐玄宗的召见,进入宫中为官。
他本以为这是自己实现理想的绝佳机会,却没想到只是成为了皇帝的一个文学侍从,整天为皇帝和贵妃写一些歌颂太平盛世的诗词。
这与他心中的抱负相差甚远,他渴望能够参与国家大事,提出自己的治国方略。
可唐玄宗根本就不给他这样的机会,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消遣娱乐的工具。
有一回,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赏花,一时兴起,便让李白前来作诗助兴。
李白虽然心中不快,但也不敢违抗皇命。
他强忍着内心的不满,挥笔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样的名句。
可在这看似风光的背后,李白却感到无比的悲哀。
他觉得自己的才华被浪费,自己的理想被践踏。
在宫中的日子里,李白还遭到了其他官员的嫉妒和排挤。
他们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诬陷他狂妄自大,不遵礼法。
渐渐地,唐玄宗对李白也失去了兴趣,最终将他赐金放还。
这对李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他满心失落,离开了那个曾经让他充满希望的宫廷。
离开宫廷后的李白,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关于李白苦难的故事
关于李白苦难的故事李白是中国唐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激情澎湃而闻名于世。
然而,李白的生活却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历经诸多的苦难和挫折。
首先,李白的早年经历了家庭破碎与流离失所的苦难。
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士族家庭,父亲去世后,家境更加困难。
他的母亲再嫁给了一个蛮夷族人,由此他失去了温暖的家庭,被迫与贫困生活为伴。
然而,正是这段艰难的童年经历,培养了李白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自由的追求。
其次,李白在求学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少苦难。
他曾任职于九江郡司马,但这段经历却以失败告终。
由于他坚持不合时宜的言谈和自我表现,最终被革职而归。
这一次挫折使得李白感到沮丧与失望,但却激发了他更大的野心和创作热情。
此外,李白曾多次经历流亡生活。
在唐代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时期,李白作为一个文人,在政治上持有自己的立场和主张,这使得他时常卷入政治风暴。
他曾被流放到岭南地区多年,这段时间他生活在异乡,远离故土和朋友,饱受思乡之苦。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创作素材,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歌。
最后,李白的晚年生活也无法摆脱苦难。
晚年的李白身体日渐衰弱,贫穷的生活条件加剧了他的痛苦。
他的文学成就和声望并未为他带来财富或官职,他时常落魄在酒楼之中,酒后吟咏的诗句中透露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迷茫。
然而,即便如此,他始终保持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坚持追求真理和美丽。
总之,李白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挫折,从家庭的破碎、求学时的失败、流亡生活到晚年的贫困孤独,每一次困境都没有让他屈服。
相反,这些苦难激发了他更加强大的内心力量和创作热情。
正是这些苦难经历,让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对美丽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
李白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克服了一切困难,他的一生也成为了艺术与苦难、豪情与坚韧的结合,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李白的一生简介
李白的一生简介李白的一生简介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的一生简介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物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汉族,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
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人生总结简短
李白人生总结简短引言李白(701年-762年),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充满豪情壮志、奇思妙想,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李白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酒后失意、长安落魄、流浪他乡,但他仍然深爱着自由、热爱生命,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本文将从李白的人生经历出发,以简短方式总结他的一生。
年少懵懂李白年轻时是一个浪漫的诗人,热衷于文学创作。
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追逐着激情与自由。
年少时他游历名山大川,登临高山,观赏壮丽的自然景色,这些经历激发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向往。
醉后落魄然而,李白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年过三十后,他酗酒成瘾、无节制地沉迷于酒精之中。
在长安狂饮期间,他逐渐变得颓废,身体状况日益恶化。
这段时间被认为是他人生低谷期,他失去了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自由奔放的个性。
流浪他乡由于与权贵的矛盾和政治斗争的阴影,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他辗转于各地,流浪他乡,寻找他心中的自由与价值。
虽然贫苦,但李白并没有被困境击垮,他通过与人交流、观察社会、反思自己的经历,逐渐重拾起了对诗歌的热情和对人生的探索。
诗仙之路在流浪的岁月中,李白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的作品开始展现出更深厚的内涵和更加独特的风格,充满了对人性和宇宙的思考。
他的诗作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如《登金陵凤凰台》、《静夜思》等,这些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奇思妙想,成为了后世传诵的经典之作。
结语李白的一生是一部传奇,他的诗歌和人生经历深深地影响了后代诗人。
尽管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苦难,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并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他的人生总结简短而又深刻:追求自由,发现生活的美丽与意义。
正是他热爱生命的态度和对自由的执着,使他成为了永恒的诗仙。
以上就是对李白人生的简短总结,他的一生经历了年少懵懂、醉后落魄、流浪他乡以及最终找到了诗仙之路。
李白的一生虽然波折曲折,但是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由与生命的热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
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一生颠沛流离,多次为官又多次被贬,生活穷困潦倒,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年少有为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
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
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辞亲远游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让李白想不到的是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
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他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李白的一生简要概括 李白人生经历简介
李白的一生简要概括李白人生经历简介大唐天宝元年(742年),赋闲在家许久的诗人李白接到了唐玄宗“入宫觐见”的诏令,十数年的夙愿终于圆满,已经42岁的李白狂喜之余写下了诗作《南陵别儿童入京》,其中尤以最末尾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最为人所知。
后世很多人都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话作为自己身处人生低谷时的振奋之语。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李白其实并没有那么豁达乐观,他绝大多数的人生岁月也远没有大家想像得那样潇洒随性,自由不羁。
在写《南陵别儿童入京》之前,李白是个无缘科举,屡遭排挤,十数年光阴白白蹉跎的落魄中年,饱受妻子日日讥讽的他因为一事无成,甚至连辩解的资格都没有。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白会在诗中留下那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的原因。
李白坚信自己会是大唐的朱买臣,位列庙堂,拜将封侯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在写《南陵别儿童入京》之后,李白虽然如愿以偿进入长安,甚至获得了唐玄宗降辇相迎,亲手调羹的高级别待遇,但他并没有等来施展拳脚的机会,而是像金丝雀般被关入笼中,紧接着又被赐金放还,从此再未能入庙堂半步。
盛唐对李白充满残忍,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剥夺了李白的科举资格;但李白却始终对盛唐满怀赤忱,他一生失意却尽力豁达,执剑畅游九州之地,醉酒口吐锦绣华章,用一人之力璀璨了整个盛唐。
武周长安元年(701年),帝国的命运正被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女性帝王掌控。
此时虽然国无外患,但随着武则天步入暮年,帝国内部的各方势力都开始蠢蠢欲动,“回归正朔”的思潮在朝野之间涌动。
而同样是在这一年里,一个身世不详的孩子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的青莲诗仙李白。
长大后的李白虽然没能像传统儒生一样实现经世致用的终极梦想,却另辟蹊径地打开了唐诗的新纪元,更成为空前绝后的诗家绝唱。
关于李白的身世一直是个谜,即便是作为正史《新唐书》、《旧唐书》,或者是诸如《唐才子传》等史册典籍,对于李白的家世都各有各的说法,如有说李白是李唐宗室子弟,只不过祖上因罪被放逐西域;也有人说李白是商贾之子等等。
千古奇才李白为何仕途上终生落魄无为?
千古奇才李白为何仕途上终生落魄无为?千古奇才李白为何仕途上终生落魄无为?【李白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乃是我国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大诗人。
李白身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历代评家以“奇”称之。
即是说,从李白的出生、学养,到他“想落天外”的诗文,以及他的立身处世看,皆在当时非同凡响,震今烁古而寓奇,故唯有美誉为“谪仙”之人!然而正所谓“高处不胜寒”。
李白虽然诗雄天下,也心高气傲,却一生落魄而郁郁不得志。
笔者细览李白的生平事迹,好奇地发现他曾经给当世社会留下了三大问号,但均没有得到对他以满意的解答。
令人感叹的是,这位“奇人”所提出的大问号,均以其失算而告终。
李白出川之时,正值他风华正茂的24岁。
按照他的自述,出川漫游之目的,是为了谋求发展,实现远大抱负。
“以为士生桑孤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引自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李白出川后的这段时期,也是遍交诗友,广结各地官吏。
其目的,也在能进入仕途,实现他得以“指点江山”的青云之志。
然而事与愿违。
步入34岁而立之年的李白,除了诗名在外,他也仍属“白衣”之身,并无任何的功业可言。
关于这一点,或许李白自己也没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以李白诗文显露出的才华,是自以为完全能够高登于“庙堂”之上的。
在李白写的《上安州李长史书》中,自称是“览千载,观百家”,可见他确实不同凡响。
李白后半生坎坷经历概括300字左右
李白后半生坎坷经历概括300字左右
李白后半生坎坷经历可以概括为他仕途失意,身世多变和生活困
顿三个方面。
首先,仕途失意是李白后半生经历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从进京参
加科举考试以来,李白就不断受到挫折和失败。
虽然他有一段时间在
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名声,但是由于他个性独立和不拘泥于礼教的
言行,他与时人的思想观念经常相左,因此屡次遭到排挤和贬黜。
最后,他被贬到嘉州当地方官员,仕途再也没有起过色。
其次,李白的身世也经历了多次变故。
他在年幼时父亲去世,后
来随着母亲迁居成都。
然而,成都乱世动荡,他的母亲又去世了。
之后,他离开成都,流浪于世间,没有固定的归属感和稳定的家庭环境。
这样的身世变故让李白情感上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
最后,李白的后半生生活也面临了很大的困顿。
他的才华让他成
为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但是他的诗歌并不为当时的统治者所垂青。
由于没有官职,他几乎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因此,他不得不靠游历
各地和给富有人家写诗来维持生计。
然而,即使是这样,他的生活还是贫困潦倒。
他的生活状态在他的后期诗作中也经常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李白的后半生坎坷经历主要可以概括为仕途失意、身世多变和生活困顿。
他在政治、家庭和经济方面都遭受了重重的打击和困扰。
然而,正是这些困境与挣扎,塑造了他伟大的诗人形象,并使他的诗歌拥有了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一代诗仙李白:落尽繁华的背后,却是凄惨寂寞的一生
一代诗仙李白:落尽繁华的背后,却是凄惨寂寞的一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一剑一酒做诗仙,潇洒不羁李太白。
诗仙李白,大概是世人最为熟知并且崇拜的一位诗人,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一生快意恩仇,潇洒无比,委实是一个传奇人物,让人为之心驰神往。
可谁知,绣口一吐便是便是半个盛唐的李白,落尽繁华的背后,却只是凄惨寂寞的一生。
出师未捷朋友死,诗仙李白伤透心李白二十余岁时,便抱着远大的政治志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蜀求官,直接开始了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却不成想,出门便遇不幸事,打到回府再重来。
世间的事情永远不会像你想象中那般美好。
当你太过自信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回引来一记当头棒喝。
可能是失去一个重要的人,也可能是错过一件重要的时。
总之,世界是残酷的,可能在你完全想不到的时间里,老天往往会出人意料让你是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
李白刚辞别亲人出发之时,本还是意气风发。
只可惜现实的残酷,终究是让这位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青年,被打击的变作了不堪怜憔悴斯人。
李白和自己年少相识的至交好友吴指南刚刚开始仗剑走天涯的生活,还未曾见识到外面五彩斑斓的世界。
就遭到了命运给他的当头一棒。
游历湖北洞庭湖一带时,遭遇了古代的地方帮派,两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才刚入社会,正是天不怕地不怕愣头青,直接就和人家干了起来。
结果显然易见,寡不敌众的他们被狠狠的收拾劜一顿,甚至于吴指南被乱棍打死,让他充分认识到了现实社会的残酷,直感觉到五雷轰顶。
虽然李白的家境还算不错,但他从四川一路游历到湖北,早已经花光了他所有的盘缠。
可他不顾旁人劝阻让朋友入土为安,。
为了给朋友的父母一个交代,也为了不让朋友客死他乡,以包裹囊,背着朋友的尸骨将他带会家乡安葬。
从青年游侠放浪,到中年屈于现实青年时的李白,一直都是自信满满他坚信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能够大有所为,在朝廷上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不过很遗憾,现实的打脸总是来的太快。
李白一生的观后感
李白一生的观后感提起李白,那可真是如雷贯耳啊!这位被誉为“诗仙”的大诗人,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传奇。
李白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读书识字,习文练武,仿佛就是为了日后的大放异彩做准备。
李白青少年时期,就满怀壮志,渴望能够一展宏图。
他游历四方,增长见识,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那时候的他,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就像我们年少时,总觉得自己能征服世界一样。
李白的才华,那可不是吹的。
他的诗,豪放洒脱,意境奇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气势,谁能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自信,简直爆棚!他的诗句就像是一把把利剑,刺破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又像是一束束光芒,照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和梦想。
但李白的一生,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虽然才华横溢,却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他曾多次向唐玄宗自荐,希望能入朝为官,为国家效力。
可那些个当官的,有眼不识泰山,愣是把李白晾在一边。
李白心里那个郁闷啊,就别提了!他觉得自己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那种憋屈的感觉,咱普通人都能理解。
不过,李白可不会轻易被打倒。
他继续写诗,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游山玩水,把自己看到的美景都写进了诗里。
比如说那首,就是他在游览庐山时写的。
他站在瀑布前,看着那汹涌澎湃的水流从山顶倾泻而下,水花四溅,如烟如雾。
他被这壮观的景象深深震撼了,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李白当时站在那里,眼睛瞪得大大的,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诗句,完全沉浸在那美景之中,连身边的人叫他都听不见。
李白还特别喜欢喝酒。
他一喝酒,那诗兴就大发。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瞧瞧,这得喝多少啊!据说有一次,他在一家小酒馆里喝酒,喝得醉醺醺的。
老板都担心他喝出问题来,劝他少喝点。
可李白哪听得进去啊,他大手一挥,说:“老板,你别管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然后继续一杯接一杯地喝。
喝到最后,他趴在桌子上,嘴里还念念有词,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诗仙李白的一生,到底有多么坎坷?
诗仙李白的一生,到底有多么坎坷?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为盛唐时期。
这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鼎盛之期。
在这时期,出现了一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李白,一位现实主义的大诗人杜甫,他们是辉映诗坛的两颗巨星。
大图模式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大图模式广告5G芯片技术又现利好消息,北上资金重仓这3只芯片概念股,股民可跟仓买入李白少年时便显露才华,“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三十岁时以诗文知名天下)”。
二十五岁那年,李白离开四川,顺长江东下,先到达江陵,拜访了一位八十高龄的道士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曾受到武则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见,在当时名气很大。
司马承祯见了李白,对他大为赞赏。
李白很高兴,回去后就写了篇《大鹏赋》,把自己比作气概抱负不凡的大鹏。
《大鹏赋》很快传开,李白的名气也更大了。
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阳,拜见了荆州刺史韩朝宗。
韩朝宗因喜欢奖掖提拔人才而闻名,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韩朝宗对李白自然是称赏备至,而李白写的自我推荐信《与韩荆州书》也成了一篇着名的散文佳作。
大图模式名满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终于奉诏来到京都长安。
当时任秘书少监的老诗人贺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长安,亲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
他读了李白大约在十年前写的《蜀道难》后,赞叹道:“这是一个从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啊!”从此“谪仙”这个称号不胫而走,李白也被人们称作“谪仙”、“诗仙”。
李白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李白晚年生活是怎样的李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诗人,他是唐朝一位极其具有浪漫主义的诗人。
那么李白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白晚年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李白晚年介绍李白的一生是坎坷不幸的,正是这颠沛流离的一生和他自由崇高的灵魂相对比,他才显得这么的可爱可敬,他曾这么说过:“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
但其实李白确实做到了,在他在世的时候,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施展,但是他的诗篇却让他得到了不朽。
晚年的李白是比较凄凉的,因为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做了永王李麟的幕僚,所以在李肃登位之后,李白差点就被杀了,虽然因为好多人的帮忙,李白最后得以逃过一死,但是还是被流放到了夜郎。
在这段时间虽然凄苦,但是李白也趁此机会造访了不少的名胜古迹,他游历了降下,江陵,后来半路上得到释放,又从洞庭回到江夏,转至庐山,决心专心学道。
虽然李白仕途一直不顺,虽然几次被流放,但是李白一直抱着一颗施展抱负,匡扶社稷的心,即使是后来61岁的时候,他看到李光弼出兵镇压史朝义,依旧想要请缨入军,但是因为生病不得不中途而反,之后李白来到当涂,寄宿在了李阳冰处,这个时候他已经病重了,虽然也曾出去旅行,但那时他最后的告别旅行,在762年的秋天李白病逝在了当涂。
留下了绝笔《临终歌》一首。
可以说李白的晚年是非常凄凉的,不只是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生活也非常困顿,甚至年迈的他不少的生活费用都是友人接济的,而让李白最无奈的还是他这一生追求着报效国家,展现自己的治国才能,但是直到死都没有得到过重用,因此在绝笔诗中才会塑造出一只“中天摧兮力不济”的年迈大鹏。
李白做官故事在古代,几乎所有的读书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匡扶社稷,凡是读书人都有着想要做官,想要从政治理天下的本能,李白也不例外,但是李白是不幸的,他的仕途是坎坷的,一直没有得到过重用,也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李白一生只做过几年的官,最高也不过是翰林学士,而且还是一个“面子工程”,根本不参与朝政,只是唐玄宗在需要的时候出来作诗,歌功颂德的。
跌宕起伏的故事
跌宕起伏的故事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年轻的勇士,名叫李白。
他生性豪放,好酒好诗,常常游历四方,饮酒作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然而,他的人生经历却并不像他的诗篇那样风光。
李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饱受贫困的煎熬。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相反,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要让自己的名字传颂千古。
于是,他开始勤奋学习诗词,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年少时的李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勇气,赢得了不少名士的赏识和友谊。
他与杜甫、王之涣等诗人交往甚密,相互切磋,互相鼓励,使得他的诗作日渐成熟,风格独特。
然而,正当他的诗才逐渐被人所知悉时,他却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
因为一些误会和诽谤,李白被流放到了远离家乡的地方。
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他饱受孤独和失落的煎熬,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
相反,他用诗歌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和不甘,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自由的向往。
在流亡的岁月里,李白不断经历着人生的起起伏伏。
他曾饱受贫困之苦,也曾享受过名利的荣华,但他始终未曾忘记初心,始终对诗歌怀有一颗赤诚的心。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让人感叹不已。
然而,人生的跌宕起伏并未就此结束。
在他中年时,李白又遭遇了一次挫折,他的诗作不再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被一些人所嘲笑和诋毁。
但是,这并没有让他气馁,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创作,用自己的诗篇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终于,李白的才华得到了应有的认可,他的诗作被人们传颂千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一生就像他的诗篇一样跌宕起伏,充满了坎坷和辉煌,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断前行,最终成为了一代伟大诗人。
李白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和荆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接人生的辉煌。
就像李白的诗篇一样,我们的人生也会跌宕起伏,但正是这种起伏,才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值得珍惜。
愿我们都能像李白一样,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向自己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李白坎坷悲愤的一生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
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整个诗坛。
他气狭风雷的诗歌创作,及其天才大
手笔,当时就征服了众多的读者,朝野上下,许为奇才,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
李白是
一位旷世奇才,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是,人们在盛赞李白的“斗酒诗百篇”的创作豪情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的盖世绝伦的神奇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却不得不对这位顶礼膜拜的心中偶像的坎坷、悲愤
的一生的慨叹与惋惜。
按理说,盛唐孕育了天才诗人,诗人将唐诗推向了史无前例的高峰。
像这样一位旷世奇才,应该是宏图大展,平步青云,人生如意,功德名标青史而唾手可得。
假如是这样一位罕见的诗人,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用一种政治的手段来推动文化的进步,
那唐代文化的成就领域就绝非是仅限于唐诗;而且有着这种成就的人也决不会是廖若晨星。
然而,李白的一生也许是与政治相背离的,所以充满了坎坷和艰辛。
更可叹的是“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报负化为泡影。
是他自己想作一位不问政治的闲云野鹤吗?不是的。
是他自己想求仙访道,不问红尘,作一个与世无争的圣贤吗?更不是。
他与一般盛唐
士人一样,是一个功名心很强的诗人,但他又不愿意走科举入仕之路,想像古代的策士一样,“编干诸候”,“历抵卿相”,寄希望风云际会,一鸣惊人。
与25岁就开始了长达
18年的漫游与干谒生活,想实现自己的“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理想。
干谒失败后,隐于徂徕山,到42岁,天宝元年(742)才奉召二入长安,他自以为时机以到,在《南京别儿
童入京》诗中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是好景如昙花一现,他终因其
狂放的性格和行为触怒了朝中的权贵,遭到谗毁,于天宝三年以“赐金放还”之名,被迫
离开长安。
此后,李白寄家东鲁,开始了漂泊十年的第二次漫游。
特别是他于暮年时期,
在752年,误入永王李嶙的幕府,当永王以叛乱罪被肃宗李亨下令讨伐时,李白也以反叛罪,蒙冤入狱,并长流夜郎。
759年,李白在流放的途中遇赦放回,他悲愤交加,次年病
逝于当涂,年仅62岁。
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败笔,使他遗恨终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位旷世奇才难展胸图大志,并且一生坎坷、漂流、悲愤、艰辛,以致含冤蒙羞地死去呢?翻开李白沉重的人生档案,我们不难发现,除了权贵
们的嫉贤妒能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那种狂傲不羁、自视清高、自以为是、喜为大言、目
中无人、“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性格,造就了他悲惨的人生。
也许人们会翘
起大拇指称赞说,人生的悲剧美在李白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又有谁愿意自己亲
身实践着这种人生的悲剧美呢?
李白那种平交诸候,长揖万乘的人生理想过于高傲自负,过于理想化,在现实的生活
中是很难实现的。
浪漫主义与严峻的现实矛盾,常使李白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可是
他又始终向往着这种理想,这就注定了他的一生要漂流、漫游、流放和蒙羞。
然而,在我
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几多人,他们的才华远不及李白的百万份之一,与李白相比,可
以说是胸无点墨;但是他们的狂傲之心与李白有过之而无不及。
似乎自己“身现强虏尽,
谈笑静胡沙”。
我想,这种人是没有好结果的。
它自己不学无术,却又要自高自大,这个
也不好,那个也不行,似乎天底下只有他才是对的,可就是没有人认可。
所以,我奉劝一
切有识之士,在拜读李白壮丽诗篇的同时,又要以李白的人生悲剧为借鉴,不能让李白的
人生悲剧在你的身上重演。
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自省,处处谦虚,审时度势,左
右逢源,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臻完美,才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成为一个为
社会所用的人。
事实上,一切希望成功的人,处世为人的艺术尤为重要。
一个不会处世,
不会生存,不会做人的人,其实也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材,他的人生也一定不会很完美。
即使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与政治家的雄才大略,放眼全球的胸怀与眼光相比,不知要渺
小多少倍。
你在政治家的心目中只不过是一介书生,文人、墨客而已。
如果文人墨客就自
以为了不起,也“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话,那他将会与人生悲剧共度一生。
愿天下有识之士,在效仿李白飘逸洒脱的气度和自信豁达的精神风貌的同时,摒弃那
种自命不凡,喜为大言,孤傲不群,狂放不羁的性格。
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与时俱进,充满灿烂的光辉。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流泻的月光,笼罩着浓浓的思念,倾泻了一地的氤氲,洁白的光辉,是我真切的祝福,轻轻洒落在你的四周,愿平安,好运包围着你,愿快乐,幸福伴随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