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字毛笔书法作品
毛笔书法作品总结(8篇)

毛笔书法作品总结(8篇)毛笔书法作品总结第1篇为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书法魅力,共同庆祝祖国六十一华诞,同时也为了检验学生练字的效果,20XX年9月30日下午午练时间我校开展了硬笔书法展示活动。
通过这次展示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增强了同学们的练字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比赛中还涌现了一批佳作。
一、取得的成绩:1、字形挺拔,笔画流畅,有的还能写出笔锋,颇具书法韵味。
2、整幅作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
3、大部分学生能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干净,很多学生都努力一次写对,不用橡皮、涂改液。
二、不足之处:1、从展示现场我们看到学生执笔方法与写字的姿势不正确,尤其是距离桌面太近。
2、从学生的.作品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书写中书写不够规范,笔画的衔接不够严谨,各部分的位置安排不够合理。
三、努力方向:1、重视写字教学。
老师要先指导学生对字形、间架结构进行仔细观察、辨认,然后对难写易错的笔顺作重点提示。
2、确保练字的时间。
每天坚持20分钟练字时间,班主任必须到岗,将午练落在实处。
3、规范书些工具使用。
适当控制使用自动,合理使用中性笔和水笔;适当控制修正液、橡皮等工具,从细心培养学生认真的书写态度,降低写字的出错率,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毛笔书法作品总结第2篇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笔顺规则(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笔画的粗细变化。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
三、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课题:第十二课笔顺规则(二)。
同时出示挂图“工”字,请同学们说出笔顺;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它的规律:“从上到下”。
同时板书:从上到下。
老师启发学生说出“工”的具体写法:(1)先说出第一笔的.位置,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的斜线上,穿过竖中线上半部分的三分之一处,这一笔画较粗。
书法毛笔字中国风PPT课件

养气
调理经络,心手相应
静心
消除浮躁,凝神静气
6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王羲之
池水尽墨
怀素
芭蕉叶作书
智勇
颓笔如冢
颜真卿
为官刚正不阿
7
丰富学识,培养好习惯
学好书法,必须以丰富的学识为基础
通过学习书法,能促进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沉着、 持久的学习品质
练习书法,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考 分析和表达能力
8
陶冶性情,锻炼意志。
31
书法,又称“中国书法”,另分为“软笔书法”和 “硬笔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古往 今来,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 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 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 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 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 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 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于索本求源(指 甲骨文之后)
持
之
以
恒
书法艺术,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些精辟之论,都充分指明了研究任何学 问都须日积月累,切不可一曝十寒。因此,学习书法并无捷径可走,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由笔 画到结构再到章法,多临摹,多创作广取博收,拓宽视野,记之于心,熟之于手,达到心手相应, 创作忘我方为佳界。由此可见,学习书法,可以使人的意志品质得到磨练。有些孩子刚开始学习 书法,爱丢三落四,心绪浮躁,无法集中注意力,练一会就坐不住了,甚至把墨汁弄得满脸满身 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练习,渐渐的沉稳下来,这些毛病都消失了,能平心静气的写字了。
3-4年级3.初步掌握基本笔画,控制字形结构。运笔技法。
毛笔行书书法

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
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
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
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
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
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 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 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 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 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 表王氏行书的精华,堪称行书集字典范。
编辑ppt
39
清康熙 豇豆红釉印盒
佳士得2013年春拍 287万
明永乐 剔红牡丹纹印盒
编辑ppt
40
清乾隆 粉彩仿石纹镂雕金钱纹墨床
香港苏富比2014春拍 44万
编辑ppt
41
民国 铜墨盒 盒
民国 “和合二仙”铜墨
北京保利2014春拍 2.3万编辑ppt
42
汉 铜鎏金螭龙形镇
苏富比2013春拍 15万
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
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编”辑ppt
45
《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 ,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
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 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 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 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 来。《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昭示天下,永垂后世,太宗乃令人筹备 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 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 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 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 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 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 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
全版励志书法毛笔字内容_励志书法作品毛笔字

励志书法毛笔字内容_励志书法作品毛笔字很多人可能会在书法创作中缺少素材,其实用励志的名句做励志书法创作也是可以的。
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励志书法毛笔字,希望你们喜欢。
励志书法毛笔字欣赏励志书法毛笔字1励志书法毛笔字2励志书法毛笔字3励志书法毛笔字4励志书法毛笔字5励志书法毛笔字内容推荐1、?浪淘沙?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赠萧瑀?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4、?西游记?吴承恩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假设无报,乾坤必有私。
5、?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6、?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长歌行?汉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9、?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1、?金缕衣?无名氏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2、?劝学?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3、?春宵?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14、?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苏轼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15、?遣兴?袁枚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16、?论诗十绝?戴复古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
17、?戏为六绝?杜甫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1.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
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
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3.颜真卿书法★《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兰竹圣手书画怪杰。
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
为人恃才傲物。
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
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
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
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
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
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
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
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
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6.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
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
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
三笔字考试资料

三笔字考试资料毛笔字水平测试内容及形式毛笔字水平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书法基础知识、书写基本技能、临摹和创作。
书法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一些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如文房四宝、书法简史、书家常识、历代书法名家名作等。
书写基础技能主要包括执笔、用笔、楷书、行书、隶书的书写技能,尤其是楷书书写技能。
临摹是对应试人基本功的检测。
要求应试人应准确了解所临写作品的风格特征和用笔、结构特征。
临摹时突出一个“似”字,力争形似神似。
创作是对应试人创造能力的检测。
要求应试人应根据书写内容,在用笔、结体、章法上下功夫,充分展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写出自己的真是水平。
毛笔字水平测试的形式毛笔字水平测试采用现场书写、闭卷答题的方式。
评分采用百分制,书法基础知识和书写基本技能知识占40%,临摹占30%,创作占30% 。
毛笔字基础知识一、基础书法常识1、书法是指以中国特有的文房四宝为工具表情达意的一门艺术。
2、书法的发展简史: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4、五指执笔法:擫( yè,)、押、钩、格、抵,5、书法造字时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6、选笔原则:尖、健、圆、齐7、写字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头正、肩平、腰直、足安8、五书体: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9、天下第一、二、三行书分别是:《兰亭序》(王羲之)《祭侄文稿》(颜真卿)《黄州寒食帖》(苏轼)10、圣书是指:能使自身得到休养的书11、我国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出师颂》12、执笔原则:虚而宽13、墨色五种:浓、淡、干、枯、湿14、用笔的方法有:中锋和侧锋,藏锋和露锋,提和按,节奏,笔势15、清乾隆年间的“三希堂”所藏“三希”是指:《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中秋帖》(王献之)《伯远帖》(王珣)16、书法作品常见的副式有11种:尺牍、手卷、中堂、条幅、对联、斗方、横幅、册页、屏风、匾额和扇面17、书法临写和摹写各有的三种方法:临写:对临、背临、意临;摹写:双钩、单钩、满摹18、“草圣”——张芝“书圣”——王羲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上的“初唐四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19、书法史上的书论有:秦李斯的,《论用笔》汉卫恒《四体书势》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提笔阵图后》《书论》五代隋智永《永字八法》唐欧阳询《三十六法》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议》《书信》《书断》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宋苏轼《论书》《东坡题跋》米芾《书史》姜夔《续书谱》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注:在此只列举了一部分为常考书论)二、常见书法家及其朝代、代表书体、代表作1、李斯——秦代——一篆书——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最新毛笔书法作品3篇

毛笔书法作品3篇毛笔书法作品3篇毛笔书法作品(1)天道酬勤成语毛笔书法作品天道酬勤成语毛笔书法作品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天道酬勤毛笔书法作品欣赏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的结构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
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
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
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
《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
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
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
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
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可以引入文章。
毛笔字作品简单范文(必备优秀9篇

毛笔字作品简单范文(必备优秀9篇毛笔字作品简单篇一晚饭后,我一头“钻”进书房里,开始每天的必修课程——练毛笔字。
我站在书桌前,提起毛笔,眼睛盯着字帖看:那些字,笔笔有力,个个刚劲。
我如饥似渴地欣赏着。
开始练了,我兴致勃勃,挥毫疾书,墨汁在纸上飞开,我的心也随着一竖一横而舒展。
每当这时,就连最精彩的电视也吸引不了我,爸爸常说:“伟伟一拿笔,就像入了迷。
”近几个月来,我为了练好“铁骨凌空”这幅作品,地上的纸足有两厘米高了,我写完第一幅,就连忙把它贴在墙上,向后退几步,眯起眼,与白天写的进行比较。
“嗯,有进步!”不知什么时候,爸爸来到身后夸奖起来。
我一听,心里不由一乐。
接着,我开始写第二幅,每当写完“凌”的一捺时,妈妈说:“你写捺,你爸爸的脚也跷了起来,他在为你鼓劲儿呢。
”我笑了,爸爸也笑了。
我一幅一幅地练下去,一幅比一幅称心。
每当这时,我都感到很得意,感到快乐,自然也品味到了课余生活的乐趣。
毛笔字作品简单篇二今天下午,妈妈告诉我今天要到一位老爷爷那儿去学毛笔字。
当我敲响老爷爷的家门时,我一看,啊!多么豪华的房子!这时,妈妈对我说:“你在爷爷家里好好学。
”随后便出去关了门。
老爷爷带我到一个房间里,房间里到处都是他的书法作品,老爷爷把书法作品摆在一边,让我坐在房间里的一张桌子旁边。
我放下手中拎的包,从包中拿出毛笔、墨汁和颜体子描红本。
老爷爷先教我怎样拿笔,还向我提了几点要求,然后要我在描红本上描了几页。
两个小时半过后,妈妈把我接回了家。
我在回家的路上心想:学毛笔字可真不容易呀!毛笔字作品简单篇三每当老师提问,我总会想起我们学过的《弟子规》这一课,就想起我们学过的《三字经》中的两句话。
《三字经》里的一句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就是要尽孝道。
其次一句就是:“孝敬父母。
”意为,我觉得,孝敬父母的时候,要想想自己的父母,在他们生养我们时,给他们喂上一碗热茶,捶捶背,揉揉肩,捶一会背,就可以了;在我们吃饭时,也要想着自己的父母,不能给他们添饭,要让他们吃好吃的,不要挑食,要让自己吃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字毛笔书法作品
20字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20字毛笔书法作品1
20字毛笔书法作品2
20字毛笔书法作品3
书法起笔收笔的技巧:
一、起笔
孙过庭的起笔十分爽利,确实做到了一气呵成。
在临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学习《书谱》的入笔方法。
1、起笔的角度
首先《书谱》中起笔的时候都不是直入的,它有一个很小的细尖。
这个细尖虽然很细很小,但是却不单薄,很厚重。
应是入笔后轻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笔画迅速的由侧锋转到中锋来。
这样的入笔显得含蓄有韵味。
入笔的角度变化很多,几乎各个角度都有,需要仔细观摩,找准入笔角度对接下来的行笔动作有很大帮助。
变化太丰富,不能一一列举,读帖时要细致观察。
2.起笔的藏露
《书谱》的起笔,大都露锋起笔,显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个角度方向的转变,所以不会显得太过毛刺。
少量的藏锋起笔也是为了改变节奏,增加字法章法的丰富性。
露锋
藏锋
3.起笔的轻重
《书谱》的起笔大都较为轻盈,顺势而入,显得十分顺畅流美。
但也间或夹杂一些较为重的起笔动作,有一个顿挫和按的动作。
这样轻重结合的起笔,增强了整体的节奏感,有一种抑扬顿挫之感。
轻起笔
重起笔
4.起笔时与上一笔的承接关系
《书谱》的行文十分流美,一点都不会有阻塞的感觉。
虽然连笔不多,大都字字独立,但是字与字之间的笔意上的连带使得章法上出现了流美的效果。
因此要注意起笔时与上一笔的笔意上的连带关系,走笔要有势的关系,不可一笔一笔独立开来。
如“志”的第一笔横画以及“俯”的第一笔撇画。
二、收笔
很多人光注意了起笔而不去关注收笔,这是不对的。
古人对于收笔十分重视,无不小心翼翼。
有来必有收,这样一个字才算写完整,而不是丢了一块。
1、顿收
这种收笔方法是用笔肚子收笔,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引发联想。
但是《书谱》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
回锋收笔,这里是到了笔画末端略提后回锋,把笔画包在点
画当中,同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
例如“无”字横的收笔和“令”字最后一点的收笔。
3.放收
这种收笔方法在《书谱》中运用的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收笔时,孙过庭一般有一个提的动作,导致出来一个小小的锋尖。
“互”字第一横的收笔很明显。
有些笔画收笔时,提的成分加多,不如上面的含蓄。
有些笔画为了承接下一笔,眉目传情,放收时要注意笔断意连。
4、锋尖送到随处
收笔时最忌讳用力甩出去,而是应当把锋尖送到笔画的末端。
这样字才不会轻浮,显得沉着一些。